本書是詩人、文史專家林庚先生對經典作品的解讀,多年來,學者們針對《西遊記》原典的情節安排紛紛提出看法,然而,僅有林庚老師能做出合情合理的闡釋。在這部《<西遊記>漫話》中,作者的每一個論點都是憑材料說話,而且適用了在目前還算是比較時髦的研究方法,即比較文學方法,來證成他堅如磐石的結論,這在治學方法上給讀者一種嶄新、平易近人的啟示。
喜愛《西遊記》的讀者絕不能錯過大師精湛、驚豔的論點!
本書特色
大師論西遊記,驚豔,不同凡響!
千年來,孫悟空的魅力擄獲了無數讀者的心,其中,大鬧天宮的故事膾炙人口,但是在學者眼中又有什麼寓意?孫悟空甘心戴著緊箍咒,保護唐三藏到西天取經,這樣的形象塑造與反抗者的投降歸順又有什麼不同?作者以輕鬆的筆讀漫談《西遊記》,看法精彩!論點驚喜!值得一讀再讀!
作者簡介:
林庚(1910~2006),字靜希,原籍福建閩侯(今福州市)。詩人、文學史家。1933年畢業於清華大華中文系。1933年秋出版第一本自由體詩集《夜》。曾任《文學季刊》編委,後任燕京大學、北京大學教授。著有詩集《春夜與窗》、《問路集》等及學術著作《詩人屈原及其作品研究》、《天問論箋》、《詩人李白》、《唐詩綜論》、《新詩格律與語言的詩化》等。
章節試閱
關於大鬧天宮的故事情節
《西遊記》中孫悟空大鬧天宮的故事中心,曾被肯定為是反映農民起義的,這肯定給全書前七回之後的九十三回帶來了紛紜無定的解釋,把一部完整的作品弄得一刀兩斷地割裂開來。儘管如此,前七回的論斷是不容懷疑的,具有總結性的一種說法是這樣的:「沒有中國歷史上多次發生的那樣規模巨大,以致使得封建統治者不能維持或者幾乎不能維持的農民起義戰爭,孫猴子大鬧天宮這樣的情節是不可能虛構出來的。」總之,大鬧天宮的故事情節的產生,如果不是建立在歷代規模巨大的農民起義的基礎上,或者說其中心不是反映農民起義,那是不可能的。
然而為什麼「不可能」呢?卻從來缺少分析和解釋,這就使得這個結論雖然說得十拿九穩,卻並沒有多少把握。現在我們不妨先就大鬧天宮的情節做一點初步的分析。
一.關於大鬧天宮情節的分析
首先通過孫悟空的性格、形象究竟反映了什麼樣的思想意識呢?這分析一開始對於說明反映農民起義就是不利的。孫悟空的性格與封建社會裡的農民有著顯著的差異。農民熱愛自己那塊土地,非到萬不得已絕不願意離開它去,所謂「安土重遷」乃是農民所具有的典型性格。同時農民的思想意識,在沉重的封建剝削之下,是嚮往於無剝削的葛天氏之民的生活的。《西遊記》中花果山的描寫,就正近於那樣一種生活,可是孫悟空卻並不安於那種生活,他偏要離鄉背井遠涉重洋去尋求他的理想。孫悟空的離開花果山並不是由於兵燹災荒或者其他不得已的情況,而是如《西遊記》所敍述的,正在:
朝游花果山,暮宿水簾洞。
春采百花為飲食,夏尋諸果作生涯。
秋收芋栗延時節,冬覓黃精度歲華。
所謂「享樂天真」,「喜宴之際」,放下了這樣無憂無慮的生活,卻要漂洋過海走遍天涯,這是封建社會的農民的性格形象嗎?這是符合于封建社會下農民的典型意識嗎?然而這個遠涉重洋卻是美猴王成為孫悟空的重要情節,沒有這個情節發展,也就沒有了大鬧天宮的下文,可是這個情節對於說明反映農民起義卻是不利的,對於說明西天取經反而是有利的。因為孫悟空既能克服種種困難訪道于三星洞,為什麼不能經歷種種磨難取經於西天呢?這裡有著性格上的一致性。可是西天取經卻正是被認為與農民起義是不一致的,然則這帶有一致性的孫悟空的性格,對於說明反映農民起義就顯然是不利的了。
當然更重要的是要來分析大鬧天宮本身的情節,這裡我們先從大鬧天宮的起因開始。那麼大鬧天宮的起因究竟是什麼呢?莫非如歷來農民起義的發生,是由於花果山的洞天福地變得民不聊生了嗎?或是由於天宮對於花果山的猴子們強征徭役,重加賦稅,以及有其他類似情況的壓迫嗎?可是這些在大鬧天宮的前夕都找不到。大鬧天宮的發生一共兩次:第一次由於請孫悟空到天宮去,卻給了他一個未入流的弼馬溫的官職,孫悟空發現玉帝如此看不起他,於是大鬧了天宮,而且孫悟空從此終身惱恨聽見弼馬溫三個字,這裡應該說貫穿著有孫悟空的典型性格與思想意識,可是這是起義農民的性格形象與思想意識嗎?然而這正是第一次大鬧天宮的起因,除此之外,並沒有更多的原因。第二次大鬧天宮是由於孫悟空雖然做了齊天大聖,也有了齊天府,可是卻沒有請他赴蟠桃會,這樣的事情跟農民起義就更難聯繫上了,可是這一次鬧得卻比上一次更凶。有人說官封弼馬溫以至於齊天大聖,都是統治者的懷柔政策,可是懷柔政策也是多種多樣的,怎麼一被懷柔就一定是農民起義呢?漢高祖曾經懷柔過韓信,韓信要做齊王漢高祖就封他做齊王,這是大家都熟悉的故事,可是韓信能算是農民起義嗎?然則兩次大鬧天宮的起因,與農民起義都是難得有把握能夠聯繫得上的。
大鬧天宮的戰爭場面乃是孫悟空與天兵天將們的對抗,這是被認為反映了農民起義的,可是在這個戰爭中,儘管天兵天將是那樣多,而孫悟空卻是一個出色的單幹戶。因為那些花果山的猴子們根本就到不了天宮,所以也根本上起不了什麼作用,可是我們幾曾看見有農民起義戰爭是一個人單幹的?這就更沒有把握了。農民起義所依靠的力量是群眾,所謂「登高一呼,揭竿而起」。而孫悟空所依靠的是他的七十二般變化與一根如意金箍棒,此外還有的就是一身毫毛會變成千百個小孫悟空。若說這千百個小孫悟空就算是代表起義的群眾,那麼在西天取經的路上,孫悟空也老帶著這一身毫毛,而且隨時可以變成千百個小孫悟空,也就無時不是在起義之中了,這說法也是沒有人會同意的。
然則大鬧天宮的情節,從起因到整個戰鬥的分析,哪一件可以讓我們滿有把握地認為它是反映了農民起義呢?
也許有人會這樣想,既然中國曾經多次發生過規模巨大的農民起義,那麼什麼作品能拒絕受到它的影響呢?我想大概並沒有什麼作品會拒絕這種影響,而且影響如果不論大小,不論間接直接,那麼也總是會有的。可是一則影響並不等於反映,二則影響並不都是決定性的,例如著名的小說《金瓶梅》與《西遊記》,就是同一個時代的作品,如果我們並不說《金瓶梅》是反映農民起義的,為什麼同時代的《西遊記》就非是不可呢?這裡我們所真正需要的不是籠統的概念,而是具體情節的分析。現在就要接觸到另外一個有興趣的問題,那就是所謂「反了」。
關於大鬧天宮的故事情節
《西遊記》中孫悟空大鬧天宮的故事中心,曾被肯定為是反映農民起義的,這肯定給全書前七回之後的九十三回帶來了紛紜無定的解釋,把一部完整的作品弄得一刀兩斷地割裂開來。儘管如此,前七回的論斷是不容懷疑的,具有總結性的一種說法是這樣的:「沒有中國歷史上多次發生的那樣規模巨大,以致使得封建統治者不能維持或者幾乎不能維持的農民起義戰爭,孫猴子大鬧天宮這樣的情節是不可能虛構出來的。」總之,大鬧天宮的故事情節的產生,如果不是建立在歷代規模巨大的農民起義的基礎上,或者說其中心不是反映農民...
作者序
吳小如
我從林靜希師(林庚先生字靜希)受業,始於1948年我在北京大學中文系讀四年級的時候。當時先生是燕京大學國文系教授,受北大之聘進城兼課,講授「中國文學批評史」,我選了這門課,隨班聽講。但我同先生的師生情誼並不限於課堂上旅進旅退聽課的關係。遠在1941年,我高中畢業後隨即升入天津工商學院讀商科會計財政系。經同班同學楊畏之君介紹,得以拜識靜希師的尊人林宰平老先生。那正是抗日戰爭爆發後平、津淪陷的黑暗時期。宰老因避寇患,隱居天津英租界,寓所與我的住處一街相隔,趨謁甚便。在短短的幾年中,我從宰老學作舊體詩、學寫章草,並飫聞老一輩學人逸聞往事,獲益極大。蒙宰老不棄,許我為忘年交,實際上老先生是我太老師一輩人。抗戰勝利,宰老遷居北平。未幾靜希師北返,我第一次見到靜希師,就是在宰老的府上相遇的。靜希師和宰老一樣,獎掖後進不遺餘力,初相識便以他的巨著《中國文學史》(廈門大學出版社)惠賜。從彼時至今,我追隨靜希師已逾五十五年。他不但授業解惑,教給我學問知識,而且多次從工作上提攜指導我,甚至在生活上也不時給以周濟幫助。先生不但教書,而且育人,對我的為人處世也屢加訓誨,醫我褊躁習氣。到目前為止,我已成為靜希師門下年齡最老的學生了。
《〈西遊記〉漫話》是靜希師晚年的一部精心力作,早在十幾年前即已問世,備受讀者喜愛和關注。舊版並無序言,靜希師本人也只寫了一篇「後記」。這次北京出版社重印,為求體例統一,一定要增加一篇所謂的「序言」,而且對寫序人提出要求:既要與作者本人情誼深厚密邇,又要對書的內容多少有點發言權。於是出版社和編委們乃想到了我。作為門人,為老師的著作寫序,我開始是有些顧慮的。但一再婉謝,終於推脫不掉,實感進退維谷。最後還是硬著頭皮答應下來。原想面謁靜希師請示此序如何寫法,但先生已是九十有三高齡,不便為此瑣事前往煩擾,只能勉為其難,請先生恕其僭越之罪了。
這部論《西遊記》的專著篇幅並不大,但學術上多年來存在的棘手問題,在書中都順理成章地勢如破竹一般被靜希師做出合情合理的闡釋,從而得到圓滿解決。人們大抵記得,在20世紀50年代初,張天翼先生寫過一篇有關《西遊記》的論文,認為書中前七回描述孫悟空大鬧天宮的故事,是現實社會中若干次農民起義(即階級鬥爭)在神魔小說中的折射反映。自此文一出,孫悟空便成為農民起義中的英雄人物的典型形象。但問題亦隨之紛至遝來。第一,自孫悟空由五行山下被放出來,並受到緊箍咒的鉗制,保護唐僧到西天取經,是否也像後半部《水滸傳》中以宋江為首的梁山好漢的「受招安」?第二,如果真的是「受招安」,那麼孫悟空的性格和形象為什麼一直備受作者的稱譽和讀者的青睞?其藝術效果與美學價值何以明顯地不同於那位對朝廷俯首貼耳甘願就死的宋江,甚至讀者對這兩個人物形象有著愛憎懸殊的印象?第三,「鬧天宮」的故事與後面篇幅汗漫的取經歷程竟被這樣的闡述而分割開來,斷成兩截,如何使之在一部宏偉的古典名著中得到前後沒有齟齬的統一?第四,西天的如來佛和南海的觀世音菩薩,與「八十一難」中的妖魔群體究竟是什麼關係?第五,如果「鬧天宮」故事不是現實社會中農民起義階級鬥爭的反映,那麼孫悟空的形象在封建社會後期的現實社會中,究竟以何種事物為依據?第六,在上述幾個問題沒有得到合理的回答之前,最後必將導致人們提出這樣的疑問:《西遊記》作為一部古典小說巨著,在中國文學史的發展長河中,其思想水準和藝術成就究竟還有沒有劃時代的意義和價值?半個世紀以來,學術界對《西遊記》參加「爭鳴」、「齊放」者儘管大有人在,但把上述這一系列要害問題都做出無可置疑而滴水不漏的無遺憾的結論,卻只有靜希先生的這一家之言。我這樣說,也許讀者會認為這是弟子對老師「阿其所好」的諛辭,那我就先請讀者仔細繹讀《〈西遊記〉漫話》全書而不要以我的淺見為准,我相信是非曲直是會自有公論的。
我不想在這篇短文中逐一重複敍述《〈西遊記〉漫話》的每一論點,卻想借此機會談談我粗淺的讀後感。首先,我十分欽佩靜希師在學術上執著追求真理的過人膽識。書中第一篇論文乃是1956年發表的,先生對「鬧天宮」反映農民起義說已明確提出自己的懷疑了。這在當時多少帶有「頂風」談學問的嫌疑。在「反胡適」、「反胡風」等等把文化學術問題與「革命」、「反革命」這樣的政治問題掛鈎的大背景下,即使是談《西遊記》與農民起義的關係,也是需要一定程度無私無畏的勇氣的。其次,在靜希師一生的教學生涯和學術著作中,他留給人們的印象乃是一位研究古典詩歌的專家,是屈原、李白的知音,是從天才詩人的獨特視角來看待中國古典文學(主要是詩歌)發展軌跡的一位學者。其實,真正的學術先驅者本應是不拘一格、不受學術畦畛局限的通人,在他獨擅勝場的詩歌領域之外,對其他文學品種(如小說、戲曲)也同樣是具有犀利的眼光和非凡的卓識的。這部《〈西遊記〉漫話》便是極其生動並具有說服力的鐵證。複次,有些人認為,靜希師做學問主要體現在他所具有的「職業敏感」(這是先生本人常說的話)和精闢的獨到見解上。其實,先生的考證功夫同樣精湛,他的每一獨到見解都是建立在充分而翔實的文獻資料的基礎之上的。在這部《〈西遊記〉漫話》中,不僅先生的每一個論點都是憑材料說話,而且還運用了在目前還算是比較時髦的研究方法,即比較文學方法,來證成他堅如磐石的結論的。這就在治學方法上給讀者以一種嶄新而又平易近人的啟示。換言之,在靜希師的學術著作中,是絲毫看不到目前習見的某些荒誕不經並專愛以故作驚奇駭怪之論來聳人聽聞的欺世盜名者的市儈習氣的。我以為,這才是教育後來人做學問的津梁,是真正昭示青年人治學做人的學術典範。只就這一點而言,便值得我們認真學習、認真反省。這是我反復研讀先生這部《〈西遊記〉漫話》之後的重要收穫。
2003年11月即癸未立冬日寫訖於京郊
吳小如
我從林靜希師(林庚先生字靜希)受業,始於1948年我在北京大學中文系讀四年級的時候。當時先生是燕京大學國文系教授,受北大之聘進城兼課,講授「中國文學批評史」,我選了這門課,隨班聽講。但我同先生的師生情誼並不限於課堂上旅進旅退聽課的關係。遠在1941年,我高中畢業後隨即升入天津工商學院讀商科會計財政系。經同班同學楊畏之君介紹,得以拜識靜希師的尊人林宰平老先生。那正是抗日戰爭爆發後平、津淪陷的黑暗時期。宰老因避寇患,隱居天津英租界,寓所與我的住處一街相隔,趨謁甚便。在短短的幾年中,我從宰老學作舊體...
目錄
《西遊記漫話》/序
關於大鬧天宮的故事情節
一.關於大鬧天宮情節的分析
二.說「反了」
三.「可能」與「不可能」
《西遊記》漫話
一.從菩提祖師談起
二.天上人間
三.江湖風波
四.取經記與鬧天宮
五.喜劇角色
六.動物王國
七.童心說
八.童話的天真世界
九.結語
後 記
《西遊記漫話》/序
關於大鬧天宮的故事情節
一.關於大鬧天宮情節的分析
二.說「反了」
三.「可能」與「不可能」
《西遊記》漫話
一.從菩提祖師談起
二.天上人間
三.江湖風波
四.取經記與鬧天宮
五.喜劇角色
六.動物王國
七.童心說
八.童話的天真世界
九.結語
後 記
商品資料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208頁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