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價:NT$ 640 特價:NT$ 450
優惠價:88 折,NT$ 396
本商品已絕版
《我要坐車子》——讓孩子在學會分享,和如何與朋友互動
「ㄅㄨ——ㄅㄨ——」
小誠開著紅色汽車,自信又帥氣。
一路上遇到了小兔子、小熊,還有老鼠家族,
他們都向小誠揮揮手,說:「我要坐,我要坐。」
小誠載著動物朋友們一起去兜風,
他們會經過什麼地方,會發現什麼新奇好玩的事呢?
****************************************************
《我的小湯匙》——讓孩子在學習獨立、生活自理的過程中,滿足成就感
湯匙弟弟走走走,今天他要幫誰的忙啊?
書中的小湯匙,化身為孩子的好朋友,
幫助兔寶寶順利的吃完香噴噴的蛋稀飯,
孩子也同理心的學習使用湯匙自己吃飯。
書籍特色:
日本累計超過135刷,銷售高達1,150,000本的《我要坐車子》
小男孩駕車的架式,神采奕奕;一路上碰到攔車的小兔子、小熊、老鼠家族等動物,活潑可愛,這些生動的造型,接近寫實而不刻板,尤其那些搭便車的動物所擺出的攔車姿態,坐車的神情,各有情趣。
****************************************************
《我的小湯匙》書中的角色只有小湯匙與兔寶寶。造型簡單的小湯匙,藉大小、位置、站立的斜度等,以破除平板的感覺。兔寶寶也以多樣姿態,呈現畫面的活潑。兔寶寶的互動關係,是本書重點,透過兩者的距離、位置、交集,配合彼此的神情,生動的表現了故事。
作者簡介:
文/松古美代子
1926年出生於東京,是日本兒童文學史上一位成績卓越的女作家,收集整理日本民間傳說故事不遺餘力,並致力白話普及活動。以獨特敏銳的知覺,及優美可親的文筆,開創了日本戰後兒童文學的新方向。她將民間故事中豪放且生氣勃勃的世界,以生花妙筆徹底的描繪出來,也從此確立民間故事為一種文學體裁。
第一篇發表的作品《白色房間》被刊在兒童文學者協會新人會會刊上。代表作《龍子太郎》先後榮獲講談社兒童文學新人獎、產經兒童出版文化獎、國際安徒生獎優秀獎。
1956年的創作《變成貝殼的孩子》獲得第一屆日本兒童文學者協會兒童文學新人獎,從此邁向童話作家之路。除了童話之外,也開始接觸其他文類,繪本、散文、評論、隨筆、小說、詩集等。
1967年開始專心為嬰幼兒創作繪本,語言細膩、溫暖,充滿了愛與智慧,從《不見了不見了》、《洗澡嘩啦啦》、到《我要坐車子》、《寶寶的歌》等,每一本都成為日本家長的錦囊寶物,陪伴了許多的孩子度過那段好奇、探索的成長歲月。
繪者簡介:
圖/東光寺啟
1914年出生於日本東京,本名織茂良之助,日本板橋普通高等小學畢業。與名畫家齌藤義重學習畫畫,擅長用油畫來創作。同時也為兒童書繪製插畫,主要作品有《我要坐車子》、《小湯匙》、《嘀嘀嘀,上車了!》、《太平記》、《地下室的少年偵探團》等,素淨淡雅的淺色調,柔和的光影效果與線條描繪,營造出朦朧世界的美感。之後為《偷杏人》(日本學習研究社出版,1970)等書繪製的插畫,則漸漸傾向寫實風格。
名人推薦:
《我要坐車子》的導讀和賞析
王蘭 (童話藝術國際文化總監)
噗……噗……小汽車開了。
小誠開著他的小汽車往前走。沿路上,他遇到了一隻小白兔、兩隻小熊和一群小老鼠們。小誠並沒有因為是自己的車子怕弄壞,反而還邀請他們一起搭車。好多小動物一起坐在後座、車蓋上,大家一起飛奔前進。忽然,畫面一片漆黑,原來車子駛入了隧道裡。當他們進入這一條黑漆漆、陰暗的隧道中,小讀者彷彿也隨著小誠共同進入這一個空間凝神期待著。終於,他們通過這條長長又黑暗的隧道,小誠有這許多朋友相伴,似乎一點兒也不害怕。黑暗過去以後,前面又是一片光明的道路,小誠依然繼續往前走。
幼兒時期的學習,孩子喜好發現新事物,學習的耐心卻往往不夠。如果這時候,父母能適時給予嘗試接觸新事物的機會,多給予時間鼓勵是非常重要的。作者松谷美代子巧妙的情結安排,加上繪者東光寺啟在畫面構圖上的設計,乍看之下,雖然只是一個簡潔富想像力的小故事,卻引導孩子注意周圍事物,觀察與開創新的創意。故事中更深深傳達了給予孩子共享的喜悅,體驗黑暗、排除恐懼的感受,共同迎接新的人生。
****************************************************
《我的小湯匙》的導讀和賞析
劉宗慧 (插畫家)
不知道大家注意過沒有?小孩子喜歡將身邊各樣的東西賦予生命、個性,甚至取個名字、外號,然後和它們對話,和它們玩耍——嘰嘰咕咕,傾吐他小小的心聲,雖然大人們不知道他在說些什麼,但是幼兒自己卻能玩上大半天!
這本書看似平淡,但是我們若能細細品味,卻可以發現,書中呈現的世界,就是幼兒生活中極重要的一部分:飲食活動。書中的小湯匙,化身為孩子的好朋友,幫助兔寶寶順利的吃香噴噴的蛋稀飯,同樣的,孩子也同理心的學習使用湯匙自己吃飯。閱讀有助於情緒的轉移,小小讀者每讀一次都好像能靠著小湯匙的幫助品嘗到書中食物的滋味,不但吃飯變得更好玩了,身體也好像因這碗蛋稀飯而得到了營養。在學習獨立、生活自理的過程中,滿足了孩子的成就感,同時也順應了發展。
在孩子的心靈世界裡,即便只是日常生活中看似平凡無奇的吃飯,對他們而言,都因著想像力而充滿了戲劇張力。在嬰幼兒的心目中,每一次簡單的進食,也許都是一次戲劇性表演的完成。他可以和身邊的各種玩意兒對話,演一齣自己才懂的戲,但也像是在模擬生活中的各樣經驗,從中不斷建造自己的思考力、判斷力,觀看、理解構築起他的世界觀。
聽聽專家怎麼說《我要坐車子》
嬰幼兒也需要友誼
林佩蓉 (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幼教系副教授)
同樣是上幼兒園,不同的孩子可能會經歷到非常不同的交友經驗,有些孩子很快就能和其他孩子建立友好關係,很順利的就能邀請同伴參與他所提議的活動,或被同伴接受加入遊戲團體;有些孩子雖然也喜歡交朋友,卻可能遭遇重重困難和挫折。對大多數孩子來說,從三歲(或更早)開始到青少年時期,與朋友的關係是他們的重心之一,友誼經常是孩子快樂或痛苦的泉源。
根據心理學家長期觀察兒童的研究發現,友誼對於兒童正常的發展,至少有三項非常重要的功能:
培養社交能力、學習社會化技巧
父母常使得孩子嘗試溝通的過程太容易成功,當孩子還沒完全說出他的想法時,父母已代為
表達,很快的滿足孩子的需求,很少讓孩子明確說出自己真正需求的機會;與同伴相處則不可能有如此優厚待遇,所以友誼對孩子的社會發展有獨特的貢獻,有助於孩子培養一些社交能力與技巧,包括:順利參加與其他孩子活動的技巧、與人充分溝通的能力、以及處理衝突的能力。
藉著與他人的比較中衡量自己、認識自己
與同伴相處的經驗,可以讓孩子有意義的將自己與其他人做比較,找出自己的優缺點,才能
認識真正的自己。
獲得團體歸屬感
孩子從小就有強烈團體歸屬感的需求,只有同伴間的友誼關係才能充分滿足這種需求;而對
團體外的孩子表現出排斥行為,例如:拒絕別人加入自己的遊戲團體,則是這種需求的另外一種表現方式。
既然友誼能提供孩子學到與父母相處完全不同的東西。然而孩子的友誼關係是從什麼時候開
始?如何形成的呢?研究發現,嬰兒從一出生就具有社交的本能。在新生兒的育嬰室中,剛出生幾天的嬰兒哭泣時,一聽到有人用溫和的聲音對他說話,就會停止哭泣、專注傾聽,並尋找聲音來源、注視,甚至露出微笑。
父母如何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友誼關係呢?盡可能讓孩子有機會和其他小孩一起玩,如果社區有媽媽帶著孩子一起參加的活動,不妨加入他們,孩子跟父母有過愉快的相處經驗,他也會想要和他人建立友善的關係,像這種小型、非正式的活動,是孩子拓展社交圈的最好機會,也可以為之後上托兒所或幼稚園做準備。當孩子第一次嘗試交朋友的時候,爸媽最好能在他身邊,這時溫柔的安慰和鼓勵,對他們很有用。如果孩子在玩的過程中有衝突,大人不要時時干涉,除非孩子尋求協助,因為這正是孩子學習如何和玩伴相處的好時機。
****************************************************
聽聽專家怎麼說《我的小湯匙》
鼓勵孩子自己做
陳淑琦 (文化大學教育系講師)
對家中的寶寶剛斷奶開始學著吃穀類食物的家長來說,《我的小湯匙》一書中的情節應是似曾相識的。孩子在學會拿湯匙之前,家長扮出各種表情,說:「嗯!好香好好吃喔!」引誘孩子張開嘴巴接受新食物。隨著孩子動作能力及好奇心的增長,他們會伸手抓取父母手中的湯匙或撥弄碗中的食物,開始想要「自己來」。
由於此時孩子的手部動作並不是很協調,往往容易把食物弄得一團糟,有些愛乾淨或容易心急的父母或其他照顧者(保母等),可能會做出阻止的舉動,孩子也就沒有機會像小白兔般自己握湯匙別東西,享受自己吃東西的成就感。
其實家長們若能從以下幾點來瞭解孩子,相信就能以平常心來看待:
瞭解孩子的發展特徵
隨著嬰兒期研究的遞增,人們得以瞭解看似處處需要外力協助與照顧的嬰兒
並不是被動的等待成長。尤其他們的行動力與日俱增,想要自己去探索周遭環境的企圖更為明顯。筆者在一些重視幼兒主動學習的托兒所及幼兒園中,觀察過相當多的幼兒,年紀小小的他們,已經知道如何選擇及安排自己想要做的活動。當然,這是因為這些幼兒園的老師相信社會心理發展學家艾力克遜(Erickson)的理論,即二到四歲的幼兒正處於自主性(自動自發)的階段,越來越意識到自己的個體性,「我自己會做」是他們的特徵,可能堅決反對他人幫忙,堅持自己應付。(摘自《發展心理學》郭靜晃、吳幸玲譯,民82。台北:揚智出版)家長若能瞭解孩子這個時期的發展特性,或許就不會被他們的堅持給激怒了。
利用生活情境裡的學習機會
無論是中國「孟母三遷」的故事,或是國外學者所提的社會學習理論,都強
調環境、榜樣,以及耳濡目染的影響力。舉例來說,只要孩子在日常生活環境中可以看到有關生活起居(生活自理)的動作,如:父母刷牙、洗臉,用手輕易的旋轉物品(門把、瓶罐、榨汁器等)、使用餐具(湯匙、叉子、筷子等)、倒冷開水、穿衣服、拉上與拉開拉鍊、扣上和解開釦子、穿鞋、貼與撕開母子粘帶等,都將成為久子觀察模仿的目標,因為孩子很希望自己能跟父母一樣的厲害。當然,孩子的學習不可能像書中的兔寶寶,前一頁還舔得滿嘴滿臉,下一頁就開始拿起湯匙,匙匙準確入口,但如何很自然的讓孩子能在真實生活的需求下學習自我的照顧或打理,便須考量時間與環境的因素。
時間與環境的考量
對年幼的孩子,學會生活自理的行為是學習做一個自主的人的基礎。不過,培養一個新習慣及新能力是需要時間的,如果父母能從一天中,挑選出一段比較沒有壓力的時間來陪孩子一起做,這樣一來,父母也不會因為上班在即,而對孩子失去耐心。所以,時機與時段的選擇是成功的基石。一旦父母有充裕的時間,就可以扮演示範者陪著孩子一起學習,並從中瞭解孩子的學習狀況,以免孩子「玩性」大發,如:吃飯時,把食物變成玩具,忘記自己正在學拿湯匙。其次,是有關環境的安排,因為各項生活自理行為有其練習的環境,比方:洗手是在盥洗室,吃飯就在餐桌上。但比較重要的是,剛開始的環境要單純化,以減少孩子對其他物品分心;同時,可計畫一下善後的方法(包括讓孩子參與清理),並準備好收拾的工具,以防初學的孩子把環境弄亂,如:練習拿湯匙或筷子時,把湯灑了或飯粒掉得滿地,如此,父母有了心理準備,也就不會被這些慘狀激怒了。
以鼓勵代替否定
對父母來說,許多事情該怎麼做都已成了一種習慣反應;但對孩子而言,這些事都是他生命中的第一次,他想自己嘗試,自己經歷,而且很堅持。看在父母眼裡,難免會有點急、有點心疼,但這畢竟是孩子的機會及人生,只要安全無虞,不妨忍一口氣,改以鼓勵的態度讓他們去經驗。舉例來說,當孩子正努力的學吃飯,一旁的父母只要說:「姊姊(哥哥)好棒!會自己用湯匙吃飯。」他們就會因為父母肯定他拿湯匙吃飯的具體話語再接再厲,並對自己充滿信心。反之,如果父母是以吆喝口氣說:「怎麼吃的啦!這麼亂!不會吃就不要吃了!」在負面批評下,孩子無法得到正面的指引,可能從原本的一點點亂,變成大哭大亂,既沒吃進去應有的養分,更沒信心學習,得不償失啊!請給孩子鼓勵與支持吧!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徵求價 | 數量 |
5折 | 2 |
影片僅供參考,實物可能因再版或再刷而有差異
作者:松古美代子
特價:NT$ 450
優惠價: 88 折, NT$ 396 NT$ 640
本商品已絕版
作者簡介:
文/松古美代子
1926年出生於東京,是日本兒童文學史上一位成績卓越的女作家,收集整理日本民間傳說故事不遺餘力,並致力白話普及活動。以獨特敏銳的知覺,及優美可親的文筆,開創了日本戰後兒童文學的新方向。她將民間故事中豪放且生氣勃勃的世界,以生花妙筆徹底的描繪出來,也從此確立民間故事為一種文學體裁。
第一篇發表的作品《白色房間》被刊在兒童文學者協會新人會會刊上。代表作《龍子太郎》先後榮獲講談社兒童文學新人獎、產經兒童出版文化獎、國際安徒生獎優秀獎。
1956年的創作《變成貝殼的孩子》獲得第一屆日本兒童文學者協會兒童文學新人獎,從此邁向童話作家之路。除了童話之外,也開始接觸其他文類,繪本、散文、評論、隨筆、小說、詩集等。
1967年開始專心為嬰幼兒創作繪本,語言細膩、溫暖,充滿了愛與智慧,從《不見了不見了》、《洗澡嘩啦啦》、到《我要坐車子》、《寶寶的歌》等,每一本都成為日本家長的錦囊寶物,陪伴了許多的孩子度過那段好奇、探索的成長歲月。
繪者簡介:
圖/東光寺啟
1914年出生於日本東京,本名織茂良之助,日本板橋普通高等小學畢業。與名畫家齌藤義重學習畫畫,擅長用油畫來創作。同時也為兒童書繪製插畫,主要作品有《我要坐車子》、《小湯匙》、《嘀嘀嘀,上車了!》、《太平記》、《地下室的少年偵探團》等,素淨淡雅的淺色調,柔和的光影效果與線條描繪,營造出朦朧世界的美感。之後為《偷杏人》(日本學習研究社出版,1970)等書繪製的插畫,則漸漸傾向寫實風格。
名人推薦:
《我要坐車子》的導讀和賞析
王蘭 (童話藝術國際文化總監)
噗……噗……小汽車開了。
小誠開著他的小汽車往前走。沿路上,他遇到了一隻小白兔、兩隻小熊和一群小老鼠們。小誠並沒有因為是自己的車子怕弄壞,反而還邀請他們一起搭車。好多小動物一起坐在後座、車蓋上,大家一起飛奔前進。忽然,畫面一片漆黑,原來車子駛入了隧道裡。當他們進入這一條黑漆漆、陰暗的隧道中,小讀者彷彿也隨著小誠共同進入這一個空間凝神期待著。終於,他們通過這條長長又黑暗的隧道,小誠有這許多朋友相伴,似乎一點兒也不害怕。黑暗過去以後,前面又是一片光明的道路,小誠依然繼續往前走。
幼兒時期的學習,孩子喜好發現新事物,學習的耐心卻往往不夠。如果這時候,父母能適時給予嘗試接觸新事物的機會,多給予時間鼓勵是非常重要的。作者松谷美代子巧妙的情結安排,加上繪者東光寺啟在畫面構圖上的設計,乍看之下,雖然只是一個簡潔富想像力的小故事,卻引導孩子注意周圍事物,觀察與開創新的創意。故事中更深深傳達了給予孩子共享的喜悅,體驗黑暗、排除恐懼的感受,共同迎接新的人生。
****************************************************
《我的小湯匙》的導讀和賞析
劉宗慧 (插畫家)
不知道大家注意過沒有?小孩子喜歡將身邊各樣的東西賦予生命、個性,甚至取個名字、外號,然後和它們對話,和它們玩耍——嘰嘰咕咕,傾吐他小小的心聲,雖然大人們不知道他在說些什麼,但是幼兒自己卻能玩上大半天!
這本書看似平淡,但是我們若能細細品味,卻可以發現,書中呈現的世界,就是幼兒生活中極重要的一部分:飲食活動。書中的小湯匙,化身為孩子的好朋友,幫助兔寶寶順利的吃香噴噴的蛋稀飯,同樣的,孩子也同理心的學習使用湯匙自己吃飯。閱讀有助於情緒的轉移,小小讀者每讀一次都好像能靠著小湯匙的幫助品嘗到書中食物的滋味,不但吃飯變得更好玩了,身體也好像因這碗蛋稀飯而得到了營養。在學習獨立、生活自理的過程中,滿足了孩子的成就感,同時也順應了發展。
在孩子的心靈世界裡,即便只是日常生活中看似平凡無奇的吃飯,對他們而言,都因著想像力而充滿了戲劇張力。在嬰幼兒的心目中,每一次簡單的進食,也許都是一次戲劇性表演的完成。他可以和身邊的各種玩意兒對話,演一齣自己才懂的戲,但也像是在模擬生活中的各樣經驗,從中不斷建造自己的思考力、判斷力,觀看、理解構築起他的世界觀。
聽聽專家怎麼說《我要坐車子》
嬰幼兒也需要友誼
林佩蓉 (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幼教系副教授)
同樣是上幼兒園,不同的孩子可能會經歷到非常不同的交友經驗,有些孩子很快就能和其他孩子建立友好關係,很順利的就能邀請同伴參與他所提議的活動,或被同伴接受加入遊戲團體;有些孩子雖然也喜歡交朋友,卻可能遭遇重重困難和挫折。對大多數孩子來說,從三歲(或更早)開始到青少年時期,與朋友的關係是他們的重心之一,友誼經常是孩子快樂或痛苦的泉源。
根據心理學家長期觀察兒童的研究發現,友誼對於兒童正常的發展,至少有三項非常重要的功能:
培養社交能力、學習社會化技巧
父母常使得孩子嘗試溝通的過程太容易成功,當孩子還沒完全說出他的想法時,父母已代為
表達,很快的滿足孩子的需求,很少讓孩子明確說出自己真正需求的機會;與同伴相處則不可能有如此優厚待遇,所以友誼對孩子的社會發展有獨特的貢獻,有助於孩子培養一些社交能力與技巧,包括:順利參加與其他孩子活動的技巧、與人充分溝通的能力、以及處理衝突的能力。
藉著與他人的比較中衡量自己、認識自己
與同伴相處的經驗,可以讓孩子有意義的將自己與其他人做比較,找出自己的優缺點,才能
認識真正的自己。
獲得團體歸屬感
孩子從小就有強烈團體歸屬感的需求,只有同伴間的友誼關係才能充分滿足這種需求;而對
團體外的孩子表現出排斥行為,例如:拒絕別人加入自己的遊戲團體,則是這種需求的另外一種表現方式。
既然友誼能提供孩子學到與父母相處完全不同的東西。然而孩子的友誼關係是從什麼時候開
始?如何形成的呢?研究發現,嬰兒從一出生就具有社交的本能。在新生兒的育嬰室中,剛出生幾天的嬰兒哭泣時,一聽到有人用溫和的聲音對他說話,就會停止哭泣、專注傾聽,並尋找聲音來源、注視,甚至露出微笑。
父母如何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友誼關係呢?盡可能讓孩子有機會和其他小孩一起玩,如果社區有媽媽帶著孩子一起參加的活動,不妨加入他們,孩子跟父母有過愉快的相處經驗,他也會想要和他人建立友善的關係,像這種小型、非正式的活動,是孩子拓展社交圈的最好機會,也可以為之後上托兒所或幼稚園做準備。當孩子第一次嘗試交朋友的時候,爸媽最好能在他身邊,這時溫柔的安慰和鼓勵,對他們很有用。如果孩子在玩的過程中有衝突,大人不要時時干涉,除非孩子尋求協助,因為這正是孩子學習如何和玩伴相處的好時機。
****************************************************
聽聽專家怎麼說《我的小湯匙》
鼓勵孩子自己做
陳淑琦 (文化大學教育系講師)
對家中的寶寶剛斷奶開始學著吃穀類食物的家長來說,《我的小湯匙》一書中的情節應是似曾相識的。孩子在學會拿湯匙之前,家長扮出各種表情,說:「嗯!好香好好吃喔!」引誘孩子張開嘴巴接受新食物。隨著孩子動作能力及好奇心的增長,他們會伸手抓取父母手中的湯匙或撥弄碗中的食物,開始想要「自己來」。
由於此時孩子的手部動作並不是很協調,往往容易把食物弄得一團糟,有些愛乾淨或容易心急的父母或其他照顧者(保母等),可能會做出阻止的舉動,孩子也就沒有機會像小白兔般自己握湯匙別東西,享受自己吃東西的成就感。
其實家長們若能從以下幾點來瞭解孩子,相信就能以平常心來看待:
瞭解孩子的發展特徵
隨著嬰兒期研究的遞增,人們得以瞭解看似處處需要外力協助與照顧的嬰兒
並不是被動的等待成長。尤其他們的行動力與日俱增,想要自己去探索周遭環境的企圖更為明顯。筆者在一些重視幼兒主動學習的托兒所及幼兒園中,觀察過相當多的幼兒,年紀小小的他們,已經知道如何選擇及安排自己想要做的活動。當然,這是因為這些幼兒園的老師相信社會心理發展學家艾力克遜(Erickson)的理論,即二到四歲的幼兒正處於自主性(自動自發)的階段,越來越意識到自己的個體性,「我自己會做」是他們的特徵,可能堅決反對他人幫忙,堅持自己應付。(摘自《發展心理學》郭靜晃、吳幸玲譯,民82。台北:揚智出版)家長若能瞭解孩子這個時期的發展特性,或許就不會被他們的堅持給激怒了。
利用生活情境裡的學習機會
無論是中國「孟母三遷」的故事,或是國外學者所提的社會學習理論,都強
調環境、榜樣,以及耳濡目染的影響力。舉例來說,只要孩子在日常生活環境中可以看到有關生活起居(生活自理)的動作,如:父母刷牙、洗臉,用手輕易的旋轉物品(門把、瓶罐、榨汁器等)、使用餐具(湯匙、叉子、筷子等)、倒冷開水、穿衣服、拉上與拉開拉鍊、扣上和解開釦子、穿鞋、貼與撕開母子粘帶等,都將成為久子觀察模仿的目標,因為孩子很希望自己能跟父母一樣的厲害。當然,孩子的學習不可能像書中的兔寶寶,前一頁還舔得滿嘴滿臉,下一頁就開始拿起湯匙,匙匙準確入口,但如何很自然的讓孩子能在真實生活的需求下學習自我的照顧或打理,便須考量時間與環境的因素。
時間與環境的考量
對年幼的孩子,學會生活自理的行為是學習做一個自主的人的基礎。不過,培養一個新習慣及新能力是需要時間的,如果父母能從一天中,挑選出一段比較沒有壓力的時間來陪孩子一起做,這樣一來,父母也不會因為上班在即,而對孩子失去耐心。所以,時機與時段的選擇是成功的基石。一旦父母有充裕的時間,就可以扮演示範者陪著孩子一起學習,並從中瞭解孩子的學習狀況,以免孩子「玩性」大發,如:吃飯時,把食物變成玩具,忘記自己正在學拿湯匙。其次,是有關環境的安排,因為各項生活自理行為有其練習的環境,比方:洗手是在盥洗室,吃飯就在餐桌上。但比較重要的是,剛開始的環境要單純化,以減少孩子對其他物品分心;同時,可計畫一下善後的方法(包括讓孩子參與清理),並準備好收拾的工具,以防初學的孩子把環境弄亂,如:練習拿湯匙或筷子時,把湯灑了或飯粒掉得滿地,如此,父母有了心理準備,也就不會被這些慘狀激怒了。
以鼓勵代替否定
對父母來說,許多事情該怎麼做都已成了一種習慣反應;但對孩子而言,這些事都是他生命中的第一次,他想自己嘗試,自己經歷,而且很堅持。看在父母眼裡,難免會有點急、有點心疼,但這畢竟是孩子的機會及人生,只要安全無虞,不妨忍一口氣,改以鼓勵的態度讓他們去經驗。舉例來說,當孩子正努力的學吃飯,一旁的父母只要說:「姊姊(哥哥)好棒!會自己用湯匙吃飯。」他們就會因為父母肯定他拿湯匙吃飯的具體話語再接再厲,並對自己充滿信心。反之,如果父母是以吆喝口氣說:「怎麼吃的啦!這麼亂!不會吃就不要吃了!」在負面批評下,孩子無法得到正面的指引,可能從原本的一點點亂,變成大哭大亂,既沒吃進去應有的養分,更沒信心學習,得不償失啊!請給孩子鼓勵與支持吧!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徵求價 | 數量 |
5折 | 2 |
請在手機上開啟Line應用程式,點選搜尋欄位旁的掃描圖示
即可掃描此O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