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後台灣重大的政治、文化變遷,始於1970年代。眾多年輕知識分子由於七○年代初台灣外交挫敗而覺醒,揚棄流亡漂泊的心態,形成回歸現實世代,激發政治與文化的轉變。其中挖掘日據時期台灣新文學的文化界人士、鄉土文學作家與提倡者、發揚日據時期台灣人政治社會運動史的黨外等三群成員,重新認識台灣的過去,以理解現在而規劃未來。回歸現實世代要求政治革新,重視現實與鄉土,挖掘台灣過去的歷史,這些普遍籲求是八○年代之後政治與文化本土化、台灣化的長遠濫觴,而上述其中三群成員是更具體的泉源。
本書結合世代研究與敘事認同理論,分析七○年代台灣的政治、文化變遷,試圖掌握歷史與傳記、結構與能動、自我與社會之關聯,因此探討回歸現實世代與上述三群重要成員的浮現形成,分析焦點在於他們的(1)世代認同、(2)國族歷史敘事與認同,以及(3)挑戰既有政治體制、重構文化趨向的社會行動三者之密切關係。
作者簡介:
蕭阿勤
加州大學聖地牙哥校區社會學博士,現任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副研究員。專長為文化社會學與政治社會學,研究興趣包括民族主義、集體認同、歷史意識、時間、敘事、族群與世代等。著有Contemporary Taiwanese Cultural Nationalism (London: Rutledge, 2000) ,與John Makeham合編Cultural, Ethnic, and Political Nationalism in Contemporary Taiwan: Bentuhua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2005) 。
目錄
序
用字說明
導論
第一章 問題意識、概念、理論與研究方法
第二章 七O年代回歸現實世代的浮現與形成
第三章 回歸現實世代、日據時期台灣新文學與抗日集體記憶
第四章 鄉土文學、國族認同與回歸現實世代
第五章 日據時期台灣人政治社會運動史與黨外新生代的歷史建構
第六章 結論
附錄一:威權統治的國族認同:隱蔽與公開,連續與斷裂
附錄一:認同研究中的歷史:過去的事實、社會的過程與人類經驗的歷史性/敘事性
參考文獻
名詞索引
人名索引
序
用字說明
導論
第一章 問題意識、概念、理論與研究方法
第二章 七O年代回歸現實世代的浮現與形成
第三章 回歸現實世代、日據時期台灣新文學與抗日集體記憶
第四章 鄉土文學、國族認同與回歸現實世代
第五章 日據時期台灣人政治社會運動史與黨外新生代的歷史建構
第六章 結論
附錄一:威權統治的國族認同:隱蔽與公開,連續與斷裂
附錄一:認同研究中的歷史:過去的事實、社會的過程與人類經驗的歷史性/敘事性
參考文獻
名詞索引
人名索引
商品資料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496頁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