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臧卓晚年所寫的回憶錄,描寫他在蔣介石及汪精衛間擔任要職所親歷的事件。臧卓原先是國民黨中將,在唐生智部下,親歷不少戰役,也與聞不少密勿。民國十九年,唐生智組織「護黨救國軍」進行第二次武裝反蔣失敗後,臧卓隱寓於上海,時常在《新聞日報》上發表對時局的主張,蔣介石閱後頗有讚賞,特地召見,意在籠絡。蔣介石問其是否與唐生智脫離關係,臧卓答以「關係脫離,感情還在」,為蔣介石所忌,未予重用。其間,臧卓就個人戎馬生涯作了筆憶,著成《萬里征驂錄》,「辭含珠璣,時譽甚隆」。
抗戰期間南京失守後,臧卓隨軍退至武漢。不久,臧卓悄然折回上海。民國二十九年汪偽南京政府成立,臧卓投靠汪精衛,在汪偽政權中,以文人居多,臧卓是少數的武將。汪精衛對其賞識有加,最後當到蘇北行營主任。
從蔣介石到汪精衛,半生戎馬生涯,臧卓寫出許多軍閥間相互猜忌鬥爭之事,是研究近代戰史不可忽視的珍貴史料。
本書特色:
臧卓曾先後在蔣介石與汪精衛身邊擔任要職,本書寫出許多軍閥間相互猜忌鬥爭之事,是研究近代戰史不可忽視的珍貴史料!
作者簡介:
臧卓,一八九○年出生,江蘇鹽城人。幼時習經史,擅辭章之學。稍長到南京考入陸軍中學畢業,後在北京參謀本部當第五局(管戰史)科員,不久辭職入保定陸軍軍官學校,深受校長蔣百里賞識。民國十三年,調任陸軍部少將機要科長。民國十六年,任職武漢衛戌司令部。北伐期間,他先後在陳銘樞的第十一軍和唐生智的第八軍任參謀長。後來唐生智就任陸軍訓練總監,臧卓就任中將訓練所長。臧卓與汪精衛私交甚篤,民國二十九年汪偽南京政府成立,臧卓亦落水當了漢奸,先後任軍事委員會委員,軍委會第二廳、第一廳廳長、點編委員會主任委員,點編華中和平軍四十餘萬,最後調任蘇北行營主任,統轄兩個集團軍,計十三個師,號稱十萬人之眾(實際七萬餘人),清勦盤據蘇北之新四軍。後因汪偽政權內鬨,被以「清鄉剿共不力」之名解職。抗戰勝利後,臧卓潛居香港,以教書為生。一九七五年春,病逝於香港。
章節試閱
我是一個不折不古的職業軍人,同時也是毫無成就、微不足道的人。當然過去的經歷,犯不上寫自傳,也無回憶的必要。但是我在北洋那一段過程,在這裏雖不必談,而在蔣先生領導之下,因為唐生智的許多問題,就發生了不少關係,也曾兩任中央院、部的廳長,任官陸軍中將。抗日期間,從南京撤退湘潭,辛苦經年,終成泡影,強仕之年,無所效命,輾轉而參加汪先生之南京國民政府。先後任軍事委員會委員,軍委會第二廳、第一廳廳長、點編委員會主任委員,點編華中和平軍四十餘萬,最後調任蘇北行營主任,統轄兩個集團軍,計十三個師,號稱十萬人之眾(實際七萬餘人),藉以維持桑梓,清勦盤據蘇北之新四軍,驅出海州以北。這中間雖成敗異勢,和戰分流,自有其慘澹的史實,與難忘之勞薪;儘可眾口囂囂,難明功罪,自足備裨史之闕文,供悠悠之目論。二十年前來港之始,頗多責我以寫作者;以忙於生計,無此心情。現在閒得要死,窮得要死,而又老而不死;不免將一些爛帳,就其所知,續續寫出,以消永晝。
擾擾攘攘六十年
我始學於晚清,學成於民國。以當國體肇造之初,政權替禪,形勢推移,起伏無常,相為順逆,就這樣擾擾攘攘,兵戎相見,亘六十年而未有已。在這六十年間,政府機構,不一其名稱,不同其法統:有統一者,有對峙者,有分崩割據者,有反叛獨立者,有互詈偽朝、互出惡聲、互動干戈、而徒苦吾民者;屈指計之,則有如:民國紀元孫大總統開創中華民國之南京政府,南北統一之袁世凱北京政府,繼此而有黎元洪、馮國璋、徐世昌、曹錕、段祺瑞、張作霖,歷屆之北洋政府,凡亘十有五年。中間歷有護法、護國各政府、慘澹經營,乃至民十六國民革命軍開始北伐而以蔣總司令為領袖之南京正統國民政府。其始也,有武漢之容共政府。其繼也,有兩廣之半獨立政府。更有瑞金及延安之共產政府、有十九路軍之福建人民政府、有閻馮反蔣之汪閻北京政府。此皆蕞爾爭持,曇花一現,尚不至動搖國本。迨至日寇大舉來侵,政府播遷重慶。淪陷期間,始則有南京之維新政府,北京之臨時政府;繼則有汪先生主張和平之國民政府。勝利還都,勦匪失利,國府一再播遷,由廣州而重慶、而成都,乃至今日之台灣。而大陸亦為共黨之人民政府所盤據。噫!是豈創業艱難耶?抑多難興邦耶?無亦人謀不臧耶!
我為甚麼如數家珍的樣子,將我們中華民國歷來各式各樣的政府,在這裏一一寫出呢?
就因為每一個政府的出現,不問是正牌的,是反調的,是長期的,是短命的,是誰當主角,誰當配角,自有一班抗旗打繖跑龍套的人,滿坑滿谷,如蟻附羶,不幾日工夫,很容易塞滿那大小衙門;所有各院部會、首長屬員,也似模似樣,袍笏登場。同樣也有大大小小,多多少少,整個的、各個的土地人民去供給他們統轄治理。我就不解大家對那些是是非非,吵吵鬧鬧,也不問青紅皂白,盲目的趨之若鶩。究竟中國有幾多人才,幾多垃圾,幾多投機分子,幾多過氣官僚?我想,必定是有製造而無銷路,有淘汰而無更張;結果:後浪擁來,前浪未去;更得那許多領袖,收羅黨羽,結合嘍囉,一遇分崩,便成組合。祇因為主義太多,法理有異,信仰不同,從違各別;這其間便有糊裏糊塗的飛皇騰達,也有莫名其妙的無謂犧牲。此各個政府所由成也。此中華民國所由來也。我在此浪淘沙裏,自亦未能免俗。所以開宗明義,寫上這一段開場白。其他絮果蘭因,且聽我慢慢道來!
周旋歷次政變中
一個職業軍人,在統一政府之下,載在銓曹,登諸冊籍,本出身之資歷,受國家之調遣,此正辦也。不幸而遭逢亂世,政出多門,感懷知遇,拊髀興嗟;則有託跡群雄,謀一隅之建樹;或乘時自用,作草莽之揭竿者矣。秦楚之際諸侯王,累代易姓諸將士,皆此類也。
我自辛亥以來,周旋於歷次政變之中,服役於南北政府以內,隨政情之消長,看人事之迷離;如嬰兒之投胎,如轆轆之往復,雖位非津要,而營營不休的就在這許多政府中滾來滾去,渡此一生。噫!我,天之棄材也,人之尸居也,軍中之毫末,而事物之輕煙野馬也。行年八十,謀食筆耕,何所求,何所忮耶!
我在辛亥那年,正屆陸軍中學畢業,就偕同學數十人,參加武昌起義。開始做了一陣敢死隊,隨同湖北的軍隊去守漢口;迨北軍馮國璋火燒漢口,棄守後,就受黃興(克強)總司令之委任,為臨時指揮官、為督戰官,參加漢陽之戰。嗣值孫大總統就職,成立南京政府,黃興任參謀總長兼陸軍總長,我被委為參謀本部作戰局參謀。未幾,南北統一,南京設留守府,我調充北京參謀本部第五局(管戰史)科員。自以革命初期,尚未完成軍事教育,遂辭職入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續學;畢業後,就在北洋政府所屬軍隊及機關任職多年。時北洋舊式軍人,排斥學生出身的人員,我以與段系尚有淵源,故得廁身其間,這十多年,在北政府服務軍隊,參加內戰,掌管機要,並曾奔走三角同盟。三角同盟者,孫先生與皖系之段祺瑞及奉軍之張作霖三方面聯合以倒直系曹錕、吳佩孚之同盟行動,南北三方面轉移時局之樞紐也。總機關設於上海同孚路,以浙江督軍盧永祥主其事;滬上則吳光新(前長江上游總司令)、陳樂山(駐淞滬之陸軍第四師師長)、劉洵(第十五師師長)、費國祥(德州兵工廠總辦)與我,分任接洽奔走之役。時汪精衛常代表孫先生蒞滬,我即以此際初次認識汪先生。此後第二次直奉之戰,曹、吳失敗,同盟勝利,不幸孫先生病歿於北京,段合肥躋位執政,以返照餘光,旋起旋落;張作霖勉強撐持。自任大元帥結束殘局,出關被炸;北洋政府至此而斬。
加入唐部任參贊
當民國十五、六年之交,蔣總司令以國民革命軍崛起粵東,麾戈北伐;唐生智(孟瀟)以國民革命軍第八軍軍長兼北伐前敵總指揮(那時只有一位總司令與一位總指揮)由衡陽進軍長、岳,會同第四軍(其時第四軍長為李濟深,留守廣州,以副軍長陳可鈺代理,張發奎、陳銘樞並為師長,即後來所謂之鐵軍)攻取武漢,蔣先生由高安進攻江西之孫傳芳部。
時孫氏挾五省(蘇、浙、閩、皖、贛)聯軍總司令之勢,頗有主張北伐軍與之妥洽者。陳儀(公洽,時為孫部之徐州總司令,後歸蔣先生)、蔣百里等實主之。予以陳之顧問隨百里先生至九江,在江新輪上(孫之司令部設於江新輪)晤孫及其幕僚長楊文愷、王相庭等,知事不可為;百里先生即屬予赴漢加入唐部;此為予由北而南之始,也就是歸入蔣總司令麾下之始。更是後來許許多多因蔣唐關係而直接間接與蔣先生晤對接觸之始。
予至漢口,兩鎮(漢口、漢陽)初拔,武昌猶未下也。孟瀟以余至,即以秘書長、參謀處長、參贊三者任擇其一委予;予以初到,未悉軍情,願就參贊一職,蓋北伐之始,編制未定,乃有此特殊名號耳。其時吳佩孚部下師長劉玉春仍死守武昌,直至其旅長賀對廷迎降,督軍陳嘉謨及劉玉春被俘,武漢乃大定。
克復武漢以後,最大的成就,為以革命外交手段,強力收回漢口英租界。當時外交部長陳友仁,仗北伐軍之威勢,高視濶步,無視英人,限其交還租界,即日退去,所謂「英國人滾回去」的標語、口號,早已發明於五十年前。當時穩健派惴惴然,有慮英人之無理反抗,甚至妨礙革命進行者;不知這一個以強權外交執世界牛耳之英國,見風駛舵,昔日之鷙鳥,一變而為眼前之馴羊,乖乖的掃地出門,甚至偶一在街頭行路,亦冒充俄國人。此為自滿清及北洋政府以來之奇蹟,也是對歐美其他國家特出之示威。證以今日英人在大陸與中共多次的屈辱外交,不是狐狸尾巴現形了嗎!陳友仁早已物故,其功不可沒也。
南昌謁晤蔣先生
武漢既定,以鄧演達(澤生)為武漢行營主任,陳銘樞(真如)為武漢衛戍總司令,陳公博為財政委員長,鄧演存(演達之兄)為漢陽兵工廠廠長,同時將第四軍一分為二,以張發奎為第四軍軍長,陳銘樞為第十一軍軍長,並以賀龍(按即共軍元師之賀龍)之一師編入十一軍。唐部亦於第八軍外,擴編劉興(鐵夫)之第三十五軍,何鍵(芸樵)之第三十六軍(後來又增編葉琪及周斕兩軍,共為五個軍)。此當時武漢人事之大要也。
陳真如聞予至漢,即親蒞予寓之太平洋旅館,邀予任其衛戍司令部參謀長,予謂已就孟瀟職,陳曰:「我向孟瀟商之」,隨即偕予至西園晤唐,唐謂予曰:「我與真如不分家,你可即往就職!」復謂陳曰:「這是借用的呀!」議遂定。陳氏不善詞令而好演講,又喜印小冊子,好為學者風度,以故時常在漢口,部中事多由予與其副官長兼憲兵司令李勉堂(拯中)主之。未數月,江西方面孫軍節節敗退,蔣先生已駐節南昌,召集軍事會議,真如命予代表前往,瀕行往謁孟瀟,問有事須代報告否?孟瀟曰:「前者常德圍殺袁祖銘事,蔣先生允以國府命令宣佈其罪狀,但至今命令未下,你可請問一聲!」先是,黔軍總司令袁祖銘(鼎卿)所屬部隊,號稱十餘萬眾,一向服從吳佩孚,主張聯省自治;其總部及部份軍隊駐在湘西常德,足為國民革命軍之害;且與當年另一黔軍總司令王文華在上海一品香門外被刺有關;據唐云,當局曾授意予以消滅,然後公佈其罪狀;唐即命其駐常德之師長周斕計誘圍殺,事後未見命令公佈云云。予在南昌會議事畢,即至蔣先生處辭行,此為予謁晤蔣先生之始。時張岳軍先生在座,予面陳曰:「離漢時孟瀟曾囑請示總座,袁祖銘事至今未見命令,希望補發。」蔣先生凝思有頃曰:「你回去告知孟瀟兄,事情已過去了……嗯嗯……!」其意自是不再發令,予未便多言回漢口後就這樣告訴孟瀟,孟瀟當時坐在辦公桌邊,驀地立起,憤然作色曰:「是我辦的!就是我辦的!甚麼壞事全是我辦的!」飆風起於青萍之末,我知道政變殆將不遠矣。
武漢共黨太橫行
原來,革命軍自武漢底定後,即形成兩種現象:一是共黨勢力,瀰漫全境,種種暴行,
不可嚮邇,罷工、遊行,糾察隊隨意捉人,土豪劣紳高帽遊街,攔截行人,剪斷袍褂,並由
徐謙主持在武昌南湖公審戰犯陳嘉謨、劉玉春,達到共黨行動的高潮。俄顧問鮑羅廷及中共各老牌領袖,多半麕集漢皋,一般居民,大有不可終日之勢。當時共黨假容共之名,反客奪主,在武漢肆意橫行。就予親身所經歷各事,在此補述幾件,以供讀者諸君之想像:
(一)隨時隨地發令罷工,命所有行人,在原地停止,不得行動。某次,我坐車在漢口往唐生智之西園總部接洽要公,中途遇到糾察隊多人,說罷一小時,限令人車在原地停止,我只得坐在車上靜候;迨時間已到,司機是上海人,年輕性躁,當然開車,不意來了糾察隊多人,呼嘯喝打,原來時間雖到,要等他們再行發令,才能行動;我想當時亂糟糟,就是車子打爛了,人打傷了,也沒有去處算賬;我就高聲責罵司機說:「你是工友怎麼不服從糾察隊!連我也要服從!」他們聽了,甚為開心,隨即放令開車,我想我這個沒有出息的參謀長,軍服煌煌,坐在車上,連行動都沒有自由了,還能警備什麼呢!這時,你再向左右前後一望,那些車呀、人呀,參差鵠立;如矮樹林,如臘像館,如候車站,又如百貨公司之模特兒;若在黑夜,不幾如鬼影憧憧耶!請問各位,你們見過馬上路原地罷工嗎?
(二)我們部隊裏,有一個士兵為了兩個銅板,與黃包車伕發生爭執,車伕人多,將兵士打了,倒過來總工會小題大做,來函要嚴辦兵士,並賠償車伕損失;我就派一位參謀,到總工會告訴他實在的經過;會長向忠發高坐在上,對這位參謀,也不讓坐,就劈口大罵;「你們不知革命原理,不識革命途徑。」簡直不由分說,不可理喻。從前人說「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現在變了「軍人遇工會,有理也退避」了。
(三)工人開會,按戶抽人。共黨時常開會遊行,動輒整天喧鬧。他們要我家每次派出兩人;那時我尚無兒女,人口簡單,就沒有派,這可犯了法了,常常派人來責問,說你家的地位,至少要派出一個廚子,一個佣人,就這樣強迫。試想我忝為現任職官,尚且如此,其他住家,又將如何呢?
(四)我因政局有變,就把家眷搬到漢口,那曉得漢陽門碼頭搬扶,就要每件行李傢具,工資三元,如果自家搬運,他們就來制止,說「各人自家搬,工人吃什麼呢?」沒有法應付他們,只得將許多可省的件頭及傢具棄置不要,免得花錢嘔氣。
(五)還有幾次關於傭工的事,也叫人受不了。有一天,我到漢口去看一位失意的同期同學拜偉,他是劉玉春部長的團長,已被解散,住在漢口營救劉氏的;我到他那裏休息,一時餓了,他就叫廚子炒蛋炒飯,那知道那位廚司竟不理他,他就責罵幾句,這事情就搞大了;廚子報告總工會,工會派人將拜團長抓了去,當罪犯訊問,結果付出半年工資,還要補償侮辱工友罰款,才算了事。(這位拜兄是回教,實大聲宏,善唱黑頭,後來我介紹給甘肅主席朱紹良,做了副官長,及省會警察廳長,很為得力。)又有一位北軍代表,因為包車伕讌客時車飯的問題,也受到同等處罰。
(六)那一次人民公審,我是初開眼界。原來被俘的湖北督軍陳嘉謨,是在唐總指揮部看管,而守城的師長劉玉春,則在衛戍司令部看管,在軍人習慣上,戰局既定,對於俘虜,向來優待的,革命軍守此公法,亦不例外。尤其對於死守不降的劉玉春,更多同情欽敬之感。衛戍司令部設在清之藩司衙門,劉即關在大堂右翼耳房,我每天到公,必先進去安慰他一番,他總是非常憤激,要求我們電呈蔣總司令。他說:「我如有罪,就趕快槍斃,如無罪就應釋放,這樣老關著算甚麼呢?」他是氣概如虹,不愧軍人本色,大家沒有難為他的心理。但是共黨方面以徐謙、向忠發為首,主張在武昌南湖舉行人民公審,大大的侮辱他們一番。這一向所未見的新鮮花樣,被審的,又是前任威嚴赫赫的督軍師長,一經宣傳,遠近聞風,不期而至者,數達十餘萬人(在那時候,謹慎的人,多半不敢參加,否則,還要多)。等這兩位俘虜解到,先審陳嘉謨,陳素有嗜好,意志薄弱,見了這樣排場,先已膽怯,徐問他:「你為甚麼反抗革命,要守武昌?」他指著劉說:「我不要守,是他要守的呀。」一個方面大員,雖然失敗,這樣沒有種,直引得大家冷笑,也就不再多問了;照樣再問劉,他昂然而答曰:「我是奉吳大帥(指吳佩孚)的命令,他叫我守城,我就守城!」他答道:「我要是革命軍,我自然服從革命,但我是吳大帥的軍隊呀,我只有服從吳大帥。」再問他:「你懂得三民主義嗎?」他說:「我以前不懂,現在你們給我看了,我才懂得一點。」
他這種傲然不屈之氣,大家都為之感動不已!以與陳嘉謨相比,真是相隔天淵。這一次公審,就如此鬧轟轟的收場了。其實共黨方面,不過藉此示示威,出出風頭,將他們侮辱一番,本來就無此必要呀。後來唐孟瀟就把他們兩人釋放了,並委劉為華北招撫司令,送給他一點錢,尊其人格也。這以上各節,皆是我親自領教的事,其他種種,寫不勝寫,就此打住。
突然起了大變化
話說回來,當時武漢第一個現象,就是共黨猖獗的世界。而第二個醞釀,即是反蔣空氣,逐漸增高。已由微妙時期,進而公開集會,宣諸演講。此時蔣先生已佔領南京,成立反共之中央政府,而武漢之反蔣容共政府,亦成分庭抗禮之局。
反蔣之明顯而最力者,為鄧演達。鄧之演講,頗具煽動性,每以人民痛苦為口頭禪。自某一次南昌歸來,即不滿意於蔣先生之信任某公,因而聯合共黨,獨樹一幟。唐生智自進軍武漢後,對於蔣先生之絕望,亦有數端:一即前之袁祖銘問題。次為唐於第八軍外擴編之三十五、三十六兩個軍,蔣先生未予承認。其三,則以武漢之行政、衛戍、財政、兵工各方面皆無權與聞。以此不無怏怏。重以鄧演達之煽惑,與唐之輕率鶩奇,索性利用共黨,聯合反蔣;至此而軒然大波,於以爆發。
當發難之始,進行兩個步驟:一即逼走蔣系之陳銘樞,而以其新編之十一軍歸還第四軍;同時將武漢衛戍司令並兼第八軍參謀長(時第八軍軍長由唐兼任,李品仙為副軍長)。
唐並對我講:「現在真如走了,你本是他借用去的人,不用走!可將真如的手尾弄弄清。我們就要北伐去了,希望你接任新職,幫我的忙!」我對這樣的突然變化,真是茫無所知,我想,真如常在漢口,高談濶論,一定是懵懵懂懂的被人趕走了。我當時對唐只有唯唯,先將真如所部人員的手續,安排東下,搞個清楚,我自己只有待機再說了。
真如的隊伍,被他們改編了,但是還有蔡廷鍇的一團,駐在武昌下游青山,他靈機一動,迅速的開拔到南京,蔣先生深為嘉許,把他陸續予以擴充,這就是後來一二八之役揚名滬上,以及福建人民政府一幕戲劇收場的十九路軍呢!我在這一齣戲裏還揹了不些不白之冤。據戴孝悃(名戟、十九路軍四領袖之一,曾任上海警備司令)事後告知我,該軍中人甚至陳真如自己,頗多疑我知情不告,出賣真如。其實孟瀟他們玩這一套把戲,又何曾事先告知我。但我是受此嫌疑,在一般人看來,亦屬合情合理。日久見人心,又何必辨白呢!閒話休提,說鄧演達、唐孟瀟他們第二步驟就是由京漢路北伐去打張學良在鄭州的殘餘部隊。這一動作,意在宣傳南京方面頓兵不進,忘了北伐的重要任務,其實也是反蔣的一種手法罷了。
我是一個不折不古的職業軍人,同時也是毫無成就、微不足道的人。當然過去的經歷,犯不上寫自傳,也無回憶的必要。但是我在北洋那一段過程,在這裏雖不必談,而在蔣先生領導之下,因為唐生智的許多問題,就發生了不少關係,也曾兩任中央院、部的廳長,任官陸軍中將。抗日期間,從南京撤退湘潭,辛苦經年,終成泡影,強仕之年,無所效命,輾轉而參加汪先生之南京國民政府。先後任軍事委員會委員,軍委會第二廳、第一廳廳長、點編委員會主任委員,點編華中和平軍四十餘萬,最後調任蘇北行營主任,統轄兩個集團軍,計十三個師,號稱十萬人之眾(...
作者序
導讀 臧卓和他的回憶錄
蔡登山
最早記得臧卓的名字,是看了上海家族研究專家宋路霞女士,採訪孫曜東而寫成的回憶錄《浮世萬象》(二○○四年,上海教育出版社)。該書其中有一節寫到〈張伯駒一品香酒店搶潘妃〉,張伯駒何許人也?他和末代皇帝溥儀的族兄溥侗、袁世凱的次子袁寒雲、奉系軍閥張作霖之子張學良,並稱「四公子」。張伯駒除是著名的詩詞學家外,還集鑑賞家、書畫家、京劇藝術研究者等身份於一身。
孫曜東說:「張伯駒早年曾有過兩位太太,一位是封建家庭父母給作主的,一位開頭關係還好,由於志趣不同,日久也就乏味了。他最鍾情的、並與之相攜到老的是第三位太太--後來成為著名青綠山水畫家的潘素女士。潘素女士,大家又稱她為潘妃,蘇州人,彈得一手好琵琶,曾在上海西藏路汕頭路路口『張幟迎客』。初來上海時大字認不了幾個,但人出落得秀氣,談吐不俗,受『蘇州片子』的影響,也能揮筆成畫,於是在五方雜處、無奇不有的上海灘,曾大紅大紫過。依我看,張伯駒與潘素結為伉儷,也是天作一對,因為潘素身上也存在著一大堆不可理解的『矛盾性』,也是位『大怪』之人。那時的『花界』似乎也有『分工』,像含香老五、吳嫣等人,接的客多為官場上的人,而潘妃的客人多為上海白相的二等流氓。紅火的時候天天有人到她家『擺譜兒』,吃『花酒』,客人們正在打牌或者吃酒,她照樣可以出堂差,且應接不暇。那時有些男人喜歡『紋身』,即在身上刺花紋,多為黑社會的人,而潘妃的手臂上也刺有一朵花……最終她的『內秀』卻被張伯駒開發了出來。」
孫曜東又説:「張伯駒在鹽業銀行任總稽核,實際上並不管多少事,整日埋頭於他的書畫收藏和京劇、詩詞,每年到上海分行查賬兩次,來上海就先找我。其實查賬也是做做樣子的,他來上海只是玩玩而已。既然來玩,也時而走走『花界』,結果就撞上了潘妃,兩人英雄識英雄,怪人愛怪人,一發而不可收,雙雙墜入愛河。張伯駒第一次見到潘妃,就驚為天女下凡,才情大發,提筆就是一副對聯:『潘步掌中輕,十步香塵生羅襪;妃彈塞上曲,韆鞦胡語入琵琶。』不僅把『潘妃』兩個字都嵌進去了,而且把潘妃比作漢朝的王昭君出塞,把她擅彈琵琶的特點也概括進去了,聞者無不擊掌歡呼。可是問題並非那麼簡單,潘妃已經名花有主,成為國民黨的一個叫臧卓的中將的囊中之物,而且兩人已經到了談婚論嫁的程度,誰知半路殺出了個張伯駒。潘妃此時改口,決定跟定張伯駒,而臧卓豈肯罷休?於是臧把潘妃『軟禁』了起來,在西藏路漢口路的一品香酒店租了間房把她關在裏面,不許露面。潘妃無奈,每天只以淚洗面。而張伯駒此時心慌意亂,因他在上海人生地不熟,對手又是個國民黨中將,硬來怕惹出大亂子,他只好又來找我。我那時候年輕氣盛,為朋友敢於兩肋插刀。趁天黑我開出一輛車帶著伯駒,先到靜安寺路上的靜安別墅租了一套房子,説是先租一個月,因為那兒基本都是上海灘大老爺們的『小公館』,來往人很雜,不容易暴露。然後驅車來一品香,買通了臧卓的衛兵,知道臧不在房內,急急衝進去,潘妃已哭得兩眼桃子似的。兩人顧不上説話,趕快走人。我驅車把他倆送到靜安別墅,對他們説:『我走了,明天再説。』其實明天的事伯駒自己就有主張了:趕快回到北方,就算沒事了。」
當時臧卓是國民黨的一位中將,潘素差一點成為他的壓寨夫人,幸虧孫曜東即時救出,終於成為張伯駒夫人,也成為一位著名畫家,當今名作家章詒和女士還跟過潘素學過畫。試想潘素當時若成為臧卓將軍夫人,則她的一切歷史將改寫了。
對於臧卓我當時的瞭解僅止於此,後來才知道臧卓晚年在香港而且改名為臧勺波。那是在朱子家(金雄白)的《汪政權的開場與收場》第一冊篇末,金雄白寫有一篇贅言,提到:「本書在寫作與編印中,承讀者給我的指正,姚立夫先生對我的協助,顏加保先生、臧勺波先生、汪希文先生,以及不願發表姓名的若干朋友們,供給了我寶貴的資料與圖片,伍爰女士為我讎校,吳漱溟先生為我署簽,在此一併表示我衷心的謝意。」這讓我將臧卓與臧勺波的名字連接起來,之後根據我蒐集的資料並參考唐張新編著的《建湖將軍譜》,得出一簡單的生平簡介。
臧卓(一八九○年生,一九七五年歿)其名一作臧焯(《臧氏家譜》),字勺波,筆名一勺,江蘇鹽城人。父親是個窮秀才,屢試不第,只得在邑中設館教書。臧卓幼時習經史,擅辭章之學。清光緒二十六年(一九○○年),他十一歲時在私塾讀書,旨在博取科名,適科舉廢止,稍長到南京考入陸軍,先後在陸軍小學、陸軍中學共五年。辛亥那年他正屆陸軍中學畢業,參加武昌起義,南北統一後,他在北京參謀本部當第五局(管戰史)科員,但不久辭職入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繼續讀書,深受校長蔣百里賞識。民國三年上學期,在保定軍校畢業後,分發到江蘇馮國璋那裏做見習軍官候補排長,六個月期滿後,又回到北京。後到北京高等師範(即後來的師範大學,在北京琉璃廠廠甸)當地理教員,講地球投影及中國兵要地理。
民國十三年,臧卓調任陸軍部少將機要科長,後受南方革命影響和軍校同學之招,悄然南下,參加國民革命軍。民國十六年,任職武漢衛戌司令部。北伐期間,他先後在陳銘樞的第十一軍和唐生智的第八軍任參謀長。民國十九年,唐生智組織「護黨救國軍」進行第二次武裝反蔣失敗後,臧卓隱寓於上海,時常在《新聞日報》上發表對時局的主張,蔣介石閱後頗有讚賞,特地召見,意在籠絡。蔣介石問其是否與唐生智脫離關係,臧卓答以「關係脫離,感情還在」,為蔣介石所忌,未予重用。其間,臧卓就個人戎馬生涯作了筆憶,著成《萬里征驂錄》,「辭含珠璣,時譽甚隆」。後來唐生智就任陸軍訓練總監,臧卓應唐生智之招,就任中將訓練所長。民國二十六年「八一三」事變後,國民政府西遷,唐生智留守南京,臧卓在城防設施方面多所建言,並為唐生智所倚重。南京失守後,臧卓隨軍退至武漢。不久,臧卓悄然折回上海。臧卓與汪精衛私交甚篤,民國二十九年汪偽南京政府成立,臧卓亦落水當了漢奸,先後任軍事委員會委員,軍委會第二廳、第一廳廳長、點編委員會主任委員,點編華中和平軍四十餘萬,最後調任蘇北行營主任,統轄兩個集團軍,計十三個師,號稱十萬人之眾(實際七萬餘人),清勦盤據蘇北之新四軍。後因汪偽政權內鬨,被以「清鄉剿共不力」之名解職。
抗戰勝利後,臧卓潛居香港,以教書為生,開始以私家教讀為主,學生之中,分為研究與補習兩種。後於民國四十七年入聯合書院,講授「詩學通論」,後又教「斷代史」、「專書選讀」、「駢文選讀」,也擔任過「詩詞選」、「左傳」、「荀子」、「莊子」、「老子」等課,從聯合書院到後來改組為聯大,前後擔任教職有十四年之久。在光夏書院教書則前後兩年,因後來學校關門而作罷。在遠東書院則勉強教了一個月。這期間他並在香港雜誌撰稿。這本回憶錄就是一九七○年一月起在香港《春秋》雜誌連載,原名《蔣汪與我》,但並未結集成書。這是他晚年的回憶錄,一九七五年春,他就病逝於香港了。
導讀 臧卓和他的回憶錄
蔡登山
最早記得臧卓的名字,是看了上海家族研究專家宋路霞女士,採訪孫曜東而寫成的回憶錄《浮世萬象》(二○○四年,上海教育出版社)。該書其中有一節寫到〈張伯駒一品香酒店搶潘妃〉,張伯駒何許人也?他和末代皇帝溥儀的族兄溥侗、袁世凱的次子袁寒雲、奉系軍閥張作霖之子張學良,並稱「四公子」。張伯駒除是著名的詩詞學家外,還集鑑賞家、書畫家、京劇藝術研究者等身份於一身。
孫曜東說:「張伯駒早年曾有過兩位太太,一位是封建家庭父母給作主的,一位開頭關係還好,由於志趣不同,日久也就乏味了。他...
目錄
導讀 臧卓和他的回憶錄/蔡登山
一
擾擾攘攘六十年
周旋歷次政變中
加入唐部任參贊
南昌謁晤蔣先生
武漢共黨太橫行
突然起了大變化
二
疏通靳雲鶚讓路
驚人計畫被埋葬
一聯四詩輓芸樵
發通電微服東下
退回蔣先生委令
唐生智回師反共
三
我更瞭解唐孟瀟
聊閒話一笑而罷
投機分子來路貨
蔣百里最寄關心
晤程李游說無功
通電下野奔東瀛
四
無錢無船動肝火
變局有如走馬燈
偕百里師往東瀛
東山再起赴唐山
歡聲雷動迎故主
五
人事複雜謀求多
舉薦舊友趙崇愷
王侯府第海棠紅
酒食徵逐笙歌繞
臨行交代兩件事
重遊津門訪舊雨
一波甫平一波起
六
蔣先生宅心仁慈
唐生智再展雄風
蔣唐表面互謙虛
滯留南京久不行
唐欲任陝西主席
鄭州反蔣太兒戲
七
不回北平去漯河
得一知己可無憾
踏雪出亡的一幕
土堡一宿抵開封
取道徐州奔津門
望門投止有義兄
八
蔣百里為徒受累
閻錫山邀唐赴晉
中原大戰的輪廓
老謀深算閻老西
九
如此這般模範省
傅作義與李服膺
倒戈將軍名不虛
南園豪飲險喪身
已經多活四十年
十
由民十五至二十
由民二十一至二十六
學潮與抵制日貨
赴國難國府改組
安內攘外有先後
黃膺白心力交瘁
十一
淞滬抗戰與閩變
一念老友良足悲
十二
軍參院中任廳長
再談訓練總監部
總務廳裏三科長
國難當前無私見
話說總理紀念週
十三
閱兵謁陵與祭墓
蔣先生茶會祝壽
勵志社遇汪先生
何上將獨保榮銜
馮玉祥機變多端
兩總監同祝母壽
劉鎮華死得兀突
十四
使館憲兵與軍校
陳辭修的一段古
汪被刺與蔣蒙難
廬山訓練唱竹枝
十五
總監部撤退武昌
防空壕安慰人心
私寓圖書全放棄
告別式共有三項
唐老總為人所扼
臨危受命守南京
十六
回憶五次長江行
總監部換了招牌
蔣先生主持公道
到昆明作寓公去
離筵話別倍傷懷
眼前出處費安排
十七
到香港暫作寓公
吸鴉片要懂藝術
一幕歷史性戲劇
滬戰得失之我見
對和戰個人觀念
在滬初見汪先生
十八
汪先生要我何用
軍事方面需要我
與朱惺公辯漢奸
一連串的新職務
設立軍事籌委會
招待所裏的人物
十九
一幕歷史性悲劇
京滬線漸復舊觀
從未見過陳璧君
周佛海約我面談
羅君強上萬言書
天下烏鴉一般黑
二十
淪陷區三種現象
提出了十件議案
先向丁錫山開刀
任援道與綏靖軍
吳化文剿共降共
二十一
隴海線上雜牌軍
孫良誠要求諸多
郝鵬舉不擇手段
點編聲中一憾事
鄂粵兩省的部隊
蘇北方面問題多
李明揚按兵不動
繆斌利用李長江
陳毅愚弄李明揚
二十二
三赴泰州的任務
縮小省區的意見
自暴其醜三趣事
二十三
蘇北行營的編制
就職前的兩要公
當務之急幾件事
二十四
嘉獎廉潔鬧笑話
軍事會議兩目標
議決提案共十項
改編第一集團軍
領章添了一顆星
二十五
成立第二集團軍
第一次出巡屬縣
校閱楊部三個師
興化到高郵寶應
一部小說三千元
二十六
三個問題難應付
前門有虎後有狼
乘夜突擊新四軍
南通工業盡凋零
鹽城燒毀百姓苦
最後一站合興鎮
二十七
蘇北行營三特點
祭孔儀節極隆重
海、啟清鄉之役
包穀田裏竹竿戰
兩則醜聞聊補白
二十八
清鄉之後整內部
辦黨務一竅不通
清查稅務最繁難
楊案引起大誤會
結束一詞最不祥
優哉游哉且作詩
一件明顯的預兆
二十九
汪先生病逝東瀛
中日政府發聲明
載運靈櫬有專機
組織哀典委員會
暫行安葬梅花山
移靈典禮與祭文
不勝故主依戀情
三十
陳周褚王誄詞
菲印日有唁電
憶錄幾副輓聯
陳公博代主席
三十一
謀刺攝政王始末
被捕的幾種說法
供詞散失的經過
個人生死置度外
獄中詩傳誦千古
與陳璧君的戀愛
三十二
童子試留佳話
十五歲即能詩
早年革命生涯
詠落葉戀國家
三十三
主張中日和平
抗戰必先剿共
謀和平兩階段
決意脫離重慶
由昆明飛河內
三十四
汪氏組府缺點多
訪罷日本訪偽滿
注重軍事與新運
和平參戰最滑稽
摘錄幾條汪語錄
三十五
和平軍受新任命
任援道獨享異數
郝鵬舉器小易盈
決定先離開揚州
郝氏贈我五十萬
只願退為太平民
蟄居北平兩年餘
三十六
王芃生素願未償
北洋派壽終正寢
治安軍紛投八路
殷桐生先死是福
理財能手汪時璟
張華筵一網打盡
華北「肅奸」事件
北平審奸兩鬧劇
三十七
故都舊景又湧上心頭
明成祖定名南京北京
民十三改訂優待條件
馮玉祥逼宮自鳴得意
參觀故宮門票收一元
令人難忘的翠根玉柱
文物精華重見於海外
幸有兩老友常共晨夕
三十八
肅奸的理由與反效果
因題猛虎圖初識陳群
蕭叔宣死得不明不白
梅花山汪墓被毀重述
清涼山火葬場的一幕
三十九
以德報怨
退役編遣
遠征緬印
解散偽軍
興獄毀墓
怪誕不祥
四十
待死餘年,攖心國是
野人獻曝,貢其愚見
國府大員,均應負責
陳副總統,蓋棺論定
悼詩四首,品隲公平
導讀 臧卓和他的回憶錄/蔡登山
一
擾擾攘攘六十年
周旋歷次政變中
加入唐部任參贊
南昌謁晤蔣先生
武漢共黨太橫行
突然起了大變化
二
疏通靳雲鶚讓路
驚人計畫被埋葬
一聯四詩輓芸樵
發通電微服東下
退回蔣先生委令
唐生智回師反共
三
我更瞭解唐孟瀟
聊閒話一笑而罷
投機分子來路貨
蔣百里最寄關心
晤程李游說無功
通電下野奔東瀛
四
無錢無船動肝火
變局有如走馬燈
偕百里師往東瀛
東山再起赴唐山
歡聲雷動迎故主
五
人事複雜謀求多
舉薦舊友趙崇愷
王侯府第海棠紅
酒食徵逐笙歌繞
臨行交...
商品資料
出版社:獨立作家出版日期:2014-01-21ISBN/ISSN:9789869006255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462頁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