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温芳玲
定價:NT$ 360
優惠價:88 折,NT$ 317
已售完,補貨中
最萌的沙漠小動物,展現最強大的愛的力量!
華人世界第一個狐獴攝影師温芳玲,遠渡7000公里,歷時五年,
從南非帶來「狐獴大宅門」主角後代們寶貴的最新影像,
以及一篇篇動人的生命故事與愛的禮物。
曾經,破碎的成長經歷,讓她一度失去愛的行動能力。
因為狐獴,
她看見竭盡所能的奉獻、不畏犧牲的勇氣、保衛家族的使命、真誠及時的關懷,
終於,她也學會了無私的愛,明白每道黑暗傷痕,都值得好好療癒;每個以為失去愛人能力的人,都可以再次擁抱生命的美好。
期待這份感動,為你注入新的燃料,找回生命的熱情與動力。
王育麟、吳淡如、吳獻章、徐莉玲、番紅花、黃國倫、葉欣誠 感動推薦
(按姓氏筆劃排序)
芳玲這位四十來歲的客家奇女人,真的讓我見識到了什麼叫做「硬頸」。
─王育麟
想不到當年在節目訪談後給她的一句簡單鼓勵,她真的提起勇氣寫成書,電影聽說也要開拍了。有機會你一定要認識這個行動力十足、勇敢追夢的奇女子。
─吳淡如
讀這本書的人,將與被上帝裹傷並復原的芳玲一樣,經歷到「擱淺」並非世界末日,苦難過後,留下的盡是絢麗的鑿痕。
─吳獻章
許多人遇到壓力與困難,失望灰心時,會找尋一個避難所,躲在裡頭不出來。Lisa卻不同,她不但被感動、啟發,回到台灣更把熱情與愛,再次灌注給身邊的所有人,這才是最難能可貴的。─黃國倫
我相信人類的DNA中,一樣有狐獴的勤奮、奉獻、關懷、犧牲等美德,就看我們如何排除雜訊,回歸純真了。─葉欣誠
◎狐獴小檔案:
狐獴是生長在南非貧瘠沙漠地帶的超迷你動物,成年狐獴身高約二十五到三十公分,體重只有六百到七百公克,幼狐獴則只有五到七公分高,重約一百公克。
狐獴是母系社會,以家庭為單位,一夫一妻制,只有媽媽有生產權,平均一年可以懷孕二到四次,每次約可生下一到四隻狐獴。幼狐獴出生後,兄姊會自動擔任保鑣、保母、餵食員和訓練員,幫忙爸媽撫養和教導弟妹長大。
渺小如狐獴,要面對沙漠氣候變遷的挑戰、畜牧業大舉入侵的破壞,及天空猛禽或地上毒蛇、豺狼等掠食動物威脅,處處都是危機,所以平均三到四隻幼狐獴,只有一到兩隻能平安長大。特別這幾年全球暖化造成天氣不穩定,降雨量更少了,大乾旱帶來的大飢荒,讓他們生存的機會更加渺茫。唯有靠家族團結,才能克服困境,讓平均不到二十個成員的小小家族,得以在艱困的環境中延續生命。
狐獴不只團結力量過人,求生意志堅定,也是我眼中最相愛的動物。每天清晨起床或傍晚進入洞穴入睡前,整個家族一定會聚在一起,彼此擁抱、互相理毛。大的總是呵護小的,覓食沿途極盡鼓勵、照顧和保護之能事。稱他們為全世界最愛抱抱的動物,一點也不為過。
他們愛的行動力,比人更親密的家庭及手足關係,讓我深深愛上他們,還幫他們取了個綽號,叫「抱抱獴」。相信他們生命的鬥志和毅力,家族的愛和凝聚力,精采的生命故事將永遠延續。
作者簡介:
温芳玲(Lisa Wen)/作者
1969年出生於台北,台大經濟系畢業。二十四歲即創業,現任不累本舖負責人,另一個身分是華人世界第一位狐獴攝影師。曾獲BBC Wildlife、Taiwan Outlook國際節目,以及東森、TVBS、自由時報等媒體報導。個人主要收入大都投注狐獴文創、青少年品格教育工作推動,以及台灣和南非的動物救援,並在少輔院擔任品格教育義工老師。
2006年,當她事業面臨重大危機、健康亮起紅燈時,無意間瀏覽到一則影片,認識了生長在南非大漠的超迷你動物「狐獴」,從此受到狐獴家族成員強大的勇氣與愛所感召,決心前往南非沙漠保護區,與狐獴展開第一類接觸。
2011年,經過三年三度申請一年自願義工失利後,終於獲淮加入參訪團,第一次踏上南非狐獴保育區土地。
今年三月,她即將五度前往,三年來拍下超過兩萬五千張珍貴狐獴照片及近三千則影片。以她的故事為主軸的紀錄片「當Lisa遇見狐獴」榮獲文化局紀錄片補助,由曾入圍金馬獎的「父後七日」電影導演王育麟工作團隊製作,今年將於國內電視台播送。另她也正籌備以狐獴和人為主題的詼諧勵志電影,將於今年開拍。
名人推薦:
王育麟、吳淡如、吳獻章、徐莉玲、番紅花、黃國倫、葉欣誠 感動推薦
芳玲這位四十來歲的客家奇女人,真的讓我見識到了什麼叫做「硬頸」。
─王育麟
想不到當年在節目訪談後給她的一句簡單鼓勵,她真的提起勇氣寫成書,電影聽說也要開拍了。有機會你一定要認識這個行動力十足、勇敢追夢的奇女子。
─吳淡如
讀這本書的人,將與被上帝裹傷並復原的芳玲一樣,經歷到「擱淺」並非世界末日,苦難過後,留下的盡是絢麗的鑿痕。
─吳獻章
許多人遇到壓力與困難,失望灰心時,會找尋一個避難所,躲在裡頭不出來。Lisa卻不同,她不但被感動、啟發,回到台灣更把熱情與愛,再次灌注給身邊的所有人,這才是最難能可貴的。─黃國倫
我相信人類的DNA中,一樣有狐獴的勤奮、奉獻、關懷、犧牲等美德,就看我們如何排除雜訊,回歸純真了。─葉欣誠
◎狐獴小檔案:
狐獴是生長在南非貧瘠沙漠地帶的超迷你動物,成年狐獴身高約二十五到三十公分,體重只有六百到七百公克,幼狐獴則只有五到七公分高,重約一百公克。
狐獴是母系社會,以家庭為單位,一夫一妻制,只有媽媽有生產權,平均一年可以懷孕二到四次,每次約可生下一到四隻狐獴。幼狐獴出生後,兄姊會自動擔任保鑣、保母、餵食員和訓練員,幫忙爸媽撫養和教導弟妹長大。
渺小如狐獴,要面對沙漠氣候變遷的挑戰、畜牧業大舉入侵的破壞,及天空猛禽或地上毒蛇、豺狼等掠食動物威脅,處處都是危機,所以平均三到四隻幼狐獴,只有一到兩隻能平安長大。特別這幾年全球暖化造成天氣不穩定,降雨量更少了,大乾旱帶來的大飢荒,讓他們生存的機會更加渺茫。唯有靠家族團結,才能克服困境,讓平均不到二十個成員的小小家族,得以在艱困的環境中延續生命。
狐獴不只團結力量過人,求生意志堅定,也是我眼中最相愛的動物。每天清晨起床或傍晚進入洞穴入睡前,整個家族一定會聚在一起,彼此擁抱、互相理毛。大的總是呵護小的,覓食沿途極盡鼓勵、照顧和保護之能事。稱他們為全世界最愛抱抱的動物,一點也不為過。
他們愛的行動力,比人更親密的家庭及手足關係,讓我深深愛上他們,還幫他們取了個綽號,叫「抱抱獴」。相信他們生命的鬥志和毅力,家族的愛和凝聚力,精采的生命故事將永遠延續。
吳淡如
知名作家
我認識的芳玲,客戶第一、積極果敢、遇事一肩挑,有這些特質,事業想不順遂也難,但女強人形象背後,她一路走來不輕鬆。從小家庭失和,渴望家人關愛卻不得,她學會事事靠自己,不輕易示弱,也一口吞下所有真實情緒和需求,故作堅強。
若不是遇見狐獴,她不會放下武裝,真誠面對自己,學著主動表達愛。堅強如她終於也學會柔弱,長成一位真正的勇者,令我驚豔。更想不到當年在節目訪談後給她的一句簡單鼓勵,她真的提起勇氣寫成書,電影聽說也要開拍了。有機會你一定要認識這個行動力十足、勇敢追夢的奇女子。
作者名 王育麟
作者簡介 蔓菲聯爾創意製作有限公司負責人/電影《父後七日》、《龍飛鳳舞》導演
推薦文 不可思議的奇女人
二○○○年前後,整個世界被數位科技及網路搞得天翻地覆。那時我幫東莞一家台商面板工廠做簡介片,讀了一些資料,其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英特爾前總裁安德魯‧葛洛夫(Andrew Grove)的一本書《十倍速時代》(Only the Paranoid Survive),英文書名直譯是「唯偏執狂能存活」。葛洛夫六十歲時罹患攝護腺癌,發現不同科別醫師對攝護腺的治療方式沒有共識,於是決定自己動手研究,發揮了他在六○年代做矽研究的精神,找到第一手原始論文,從零學起。最後他成了攝護腺癌的專家,也因此救了自己一命。
一九八五年,Lisa温芳玲北一女高中三年級,她模擬考英文考差了,氣得躲在廁所,看著考卷,狠狠摑自己巴掌。「為什麼這麼不用心,差兩分九十?」
出社會後,她新成立的一家小廣告公司打敗好幾家4A大公司,搶到國際大客戶;從來沒出國留學,卻講了一口標準英文,讓澳洲人認定她是美國紐澤西人;三十多歲時,成了台灣廣告圈叱咤風雲的女強人,事業最顛峰時,一個月賺進數百萬台幣,有兩個佣人,三台進口車。
但有好幾年的時間,她活不下去了,一直想要自殺。
但事情哪有那麼簡單,老天總有安排。Lisa沒死,她的朋友幫了忙,但最關鍵的是南非沙漠的狐獴,狐獴除了可愛、活力十足、整個家族親親愛愛之外,還拯救了她。
此後,不管是腦瘤或是原田氏症導致長達半年的失明,對Lisa來說都不是問題。從來沒正式受過繪畫、攝影的專業訓練,也不成問題。她因狐獴而開始創作,畫畫、寫故事、到少輔院演講、出書、設計遊戲,接著還準備製作卡通,以後還會看到跟她有關的紀錄片和電影。
很很……很……不可思議吧!
芳玲這位四十來歲的客家奇女人,真的讓我見識到了什麼叫做「硬頸」。也因為她,我才算真懂了「唯偏執狂能存活」的意思。
作者名 吳獻章 博士
作者簡介 中華福音神學院舊約教授/研發部部長暨教牧博士科主任
推薦文 眼光──讓麻雀變鳳凰
一般人不知道人有兩種眼光:視力和洞察力。
大部分人的視力都比洞察力強,卻不知道洞察力比視力更重要,洞察力的視野比視力更為全面。洞察力還幫助我們看見,在加利利的漁夫們,國小都沒有念畢業,只因被耶穌所觸摸,竟然鹹魚翻生,乞丐變王子;拉撒路的死亡,因耶穌一句話,死亡四天後的他竟被拉回人間。遑論離婚、自殺、憂鬱、痛苦……等,沒有一項能妨礙上帝能力的施展。在人不能,在神凡事都能。
視力看見可見的表象,洞察力看見不可見的內涵。視力看見房子(house),洞察力看見更重要的家庭(home);視力看見自然界,洞察力看見自然界背後超自然的上帝。一旦換上洞察力的眼光,才能看見超然的上帝透過卑微的人行神蹟,祂使乞丐變王子,讓麻雀變鳳凰,就像上帝帶領失去生命動力的芳玲,因狐獴而重燃熱情。
幾年前,芳玲到我班上來修《約伯記》,從講台看下去,她那姣好的臉龐總漫著隱約的憔悴、陰霾和痛苦。課堂間她所問的問題,和約伯所問的人生三大問題深沉地呼應著:「義人受苦時,上帝公平嗎?上帝沉默嗎?上帝隱藏嗎?」多次對話間,發現她竟與登上聖經舞台立刻被剝好幾層皮,失去了財富、兒女、健康和友情的約伯一樣,陷入隧道深處,生命充斥疑惑、不解、不滿。擱淺約伯的困境,似乎活生生地在她生命中演繹,她幾乎被無常人生所淹而煎熬和無助。
莎士比亞在其名劇《馬克白》中感嘆:「人生不過是一個行走的影子。」進入苦難隧道的人,或許以為正在經歷「信靠上帝就需忍受上帝」(to believe is to suffer)的情境。但芳玲從上《約伯記》課程開始,慢慢看到她的改變,她似乎能體會到苦難不是神施行毀滅的手段,反而是促使人意識到救恩的需要;苦難使人有智慧,讓生命經冶煉後,走向生命的主,向祂敬拜。其實,苦難是神對人說話的管道,讓人被神恢復。就在課程當中,芳玲慢慢穿越黑暗隧道,展開了她的狐獴之旅,甚至用狐獴照片編輯《約伯記》當成期末報告,再次展現她原有的創造力。
原來,只要換上洞察力的眼光,擱淺的人便能體會到愛默生所說的:「只有在天空最黑暗的時候,人才看得到星辰。」芳玲在隧道深處遇見上帝,經歷慈愛和憐憫,帶領她到非洲最貧乏之地重新找到愛的初衷,得到滿足和快樂。爾後她繼續修我的《傳道書》、《以賽亞書》、《士師記》、《啟示錄》等課程,錯愕的生命遂重新歸零、定焦,昂揚於神的智慧清風中,步步走得更堅定,迎見上帝。
有趣的是,芳玲苦境轉回和約伯具有異曲同工之妙──都是被上帝派去上了「自然課」。約伯被河馬與鱷魚的權能所折服,芳玲則是在狐獴背後找到愛。她不僅因此遇見她生命的導演──上帝,也找到下半場的舞台,包括到少輔院當義工,動手撰寫「劇本」和出版本書。她敞開自己的生命故事,訴說上帝所彰顯的奇妙恩典。
讀這本書的人,將與被上帝裹傷並復原的芳玲一樣,經歷到「擱淺」並非世界末日,苦難過後,留下的盡是絢麗的鑿痕。那含著淚水看天的人,往往看得到彩虹,體會在人不能,在神凡事都能。《聖經》啟示人生:「上帝藉著不可能的人,做不可能的事。上帝的能力在人的軟弱上顯得更完全。」正如宣信博士說:「上帝不用偉大的人,祂呼召卑微的人見證祂的偉大。」讀芳玲經歷過的生命故事,你會有全新的洞察力,還會遇見那位可以使無名小卒變成英雄(Zero becomes hero)的偉大上帝,這樣的祝福何等浩瀚!
作者名 黃國倫
推薦文 愛,永不失敗
認識Lisa十多年,當她第一次告訴我要去非洲拍狐獴時,我感到納悶又不可思議,為什麼要不辭千里跑到非洲,拍一個我從沒聽過的小傢伙呢?這趟旅程非常辛苦,必須在資源貧乏的沙漠艱難地度過一段時間。不僅如此,還要停下所有工作,離開家人。我非常好奇,究竟是什麼神祕的力量?到底Lisa要去拍什麼?找什麼呢?
過了一段時間,Lisa帶回滿滿的狐獴照片與我和乃馨分享,我知道Lisa的世界開始改變了。應該說非洲的狐獴之旅,帶Lisa進入另一個奇妙的世界。看到照片時,我非常的驚訝,她用鏡頭補捉到狐獴的每一個動作、表情,維妙維肖。她說,只用了傻瓜相機,我說,傻瓜相機怎麼可能拍出這麼有質感又生動的照片呢?後來我明白,當她拍攝時,用的不是相機,而是她整個世界、情感,以及她的心,所以每張生動的照片背後都有故事與熱情。
此後,Lisa進入一個「狐獴狀態」。從完全不認識狐獴,到人們開始稱她為「狐獴媽媽」。她帶著狐獴的影片、照片,到許多地方為孩子們做生命教育,儼然是一個狐獴專家。從旁觀察,我知道狐獴帶給Lisa的,是生命的衝擊。應該說,她找到一條實現生命與熱情的道路,而這條路是狐獴給人類世界的啟示。狐獴就像Lisa的救贖,上帝藉由狐獴讓Lisa復活了!
我知道這個世界上有許多人,都曾讓Lisa失望過,雖然並不完全了解,但我能感受到她活得很辛苦。那些年她不斷努力付出,一直為別人而活,還因此生病,然而換來的卻是更多的壓力與苦悶。從她的轉達與描述,我感受到的狐獴比人還更像人,而人卻因為慢慢失去了愛的能力,變得自私、貪婪。上帝彷彿說,我們擁有這麼多,卻不快樂;追求這麼多,卻愈來愈空虛。反觀這麼渺小又單純的動物,卻可以這樣容易滿足、活在當下,以愛通過每次考驗。所以上帝帶她離開擁擠的台北,來到與世隔絕的南非沙漠,去跟那麼小、那麼可愛的狐獴相處,重新學會愛。
最寶貴的是,Lisa並非從此離群索居,只愛狐獴。我看到的Lisa不僅脫胎換骨,臉上綻放許久未見的燦爛笑容,更重燃對家人、朋友與世界的愛。許多人遇到壓力與困難,失望灰心時,會找尋一個避難所,躲在裡頭不出來。Lisa卻不同,她不但被感動、啟發,回到台灣更把熱情與愛,再次灌注給身邊的所有人,這才是最難能可貴的。
在我和一群藝人朋友成立的「藝起發光協會」裡,Lisa也是重要幹部之一,我們要一起祝福這個社會,用行動推出愛心文化運動。今年我們鼓勵大家力行微愛行動,一起努力開創「微愛時代」。就像狐獴一樣,主動付出小小的愛,化為實際行動,不論對象是認識或不認識的朋友,都能落實。雖然微愛看似微乎其微,有時甚至微不足道,卻能見微知著,涓滴累積成滿滿的幸福,改變世界的氛圍,和狐獴的精神,確實有異曲同工之妙。
雖然我無法親自走一遭南非沙漠,體會和狐獴相處的美好過程(這實在太辛苦了,才意識到這需要多大的毅力、耐力與勇氣,這也正是我佩服Lisa的地方),而我們何其幸運,只要花一點代價,透過這本書就可以身歷其境,去領略、去感受、去學習。對很多人而言,狐獴就是種可愛的小動物吧!世界總需要有人去探索、去重新詮釋,而Lisa擁有獨特的心靈,總能得到許多不一樣的啟發,體會到狐獴表現給我們的不只可愛的外表,還有生命的精神。
我想到聖經有一句話:「愛永不止息。」真正的意思是愛永不失敗。只要心中有愛,跌倒了會再站起來。我要說的是,Lisa真的是一個非常願意付出、了不起的女人。雖然人生還會有許多困難,但我相信,她會愈來愈滿足。感謝她用生命去體驗這堂可貴的課程,並為我們留下寶貴的記錄。我私心的預祝我的好朋友Lisa新書大賣,也願上帝祝福Lisa與看過這本書的人都能蒙福。
葉欣誠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政務副署長/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教授
推薦文 從狐獴看到生命的純真本質
很高興有機會為芳玲這本生動活潑卻又意義深遠的佳作表達一些個人感想。當出版社將書稿交到我手上時,看到書名,我還以為是傳統的動物生態紀錄或解說書籍。看完芳玲的自序後,便已充分理解,這不僅是遊記、觀察,更是透過與狐獴的心靈交會,激發出的反思與啟發。
相較於大象、長頸鹿、貓熊這些明星生物,大部分的台灣人對狐獴並不熟悉。我們偶爾會在一些影片中,看到這看來機靈、可愛,像人一樣站著四處張望的群居小動物,但有些人以為這是黃鼠狼或臭鼬。讀了芳玲的書,對於狐獴的特性有了更深入的瞭解,也體會到芳玲的用心:藉由觀察狐獴的生態與生命,觀察人們是怎麼看待與對待自己、他人、其他物種與大自然的。
芳玲仔細用心地觀察了狐獴的「家庭生活」,看到了自然生態的如此順理成章與殘酷,也看到了狐獴社會中的「倫理綱常」。不同的狐獴「幫」如同人類社會的一個家庭,因為血緣關係而發生,在幼兒長成後,也必須另外獨立成家,建立另一個家族。狐獴家中謹守輩份、任務,對於尊重長輩、教養後代、維繫家族每一天的飲食與安全盡心盡力,無條件付出,必要時做出犧牲。這似乎是我們從小所看過的許多「教忠教孝」的故事情節,卻是在非洲沙漠中,這群小小動物在大自然規律之下,基於本能、發自內心的單純舉動。
這其實提醒了我們,人類也就是自然生態系中的一種生物。當我們的老祖先出現在二、三百萬年前的地球上時,我們的行為模式,也許與我們現在看到的狐獴是類似的。人類經過漁獵時期、農業時期、到今天的工商社會,我們生活的內容、關心的事物、與他人或自然相處的方式,或說基本的價值觀等,似乎早已脫離了當我們「還在自然中」時的簡單,而充斥著雜訊與干擾。經年累月之後,常態與變態已經混淆不清,為了解決一個問題,常製造了更多的問題。若我們能回頭看看狐獴,就可以輕易透過回歸自然規律而有所領悟。
譬如,我們使用基因改造作物促進生產,並且集約豢養動物,再搭配化工食品原料與添加物,創造廠商利潤,卻早已忘了自然食物的風味。譬如,我們與家人相處的時間已經太短,卻在難得的相聚時刻,各自滑著「智慧型手機」,繼續活在自己的虛擬空間中。甚至,人們為了自己的過度需求,想像各種理由侵犯其他人的家園與生存權,創造了「戰爭」這種殘酷的東西。與狐獴對比,我們便會瞭解,直接取之於環境的食物,才能養活養好最多的家族成員;生命中最珍貴的時光,就是和家族成員的相聚時刻,最直接的互動感受最真實;還有,我們不需要過度消費,更不需要為了無謂的奢侈需求侵犯他人的領域,讓我們的族群自相殘殺。
芳玲訴說的狐獴故事帶給我們的,其實也就是我們常在談的環境倫理與生態法則。我也相信人類的DNA中,一樣有狐獴的勤奮、奉獻、關懷、犧牲等美德,就看我們如何排除雜訊,回歸純真了。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最多人成交
平均成交價48折172元
最近成交價(折扣)
徵求價 | 數量 |
2折 | 1 |
5折 | 5 |
影片僅供參考,實物可能因再版或再刷而有差異
作者:温芳玲
優惠價: 88 折, NT$ 317 NT$ 360
已售完,補貨中
最萌的沙漠小動物,展現最強大的愛的力量!
華人世界第一個狐獴攝影師温芳玲,遠渡7000公里,歷時五年,
從南非帶來「狐獴大宅門」主角後代們寶貴的最新影像,
以及一篇篇動人的生命故事與愛的禮物。
曾經,破碎的成長經歷,讓她一度失去愛的行動能力。
因為狐獴,
她看見竭盡所能的奉獻、不畏犧牲的勇氣、保衛家族的使命、真誠及時的關懷,
終於,她也學會了無私的愛,明白每道黑暗傷痕,都值得好好療癒;每個以為失去愛人能力的人,都可以再次擁抱生命的美好。
期待這份感動,為你注入新的燃料,找回生命的熱情與動力。
王育麟、吳淡如、吳獻章、徐莉玲、番紅花、黃國倫、葉欣誠 感動推薦
(按姓氏筆劃排序)
芳玲這位四十來歲的客家奇女人,真的讓我見識到了什麼叫做「硬頸」。
─王育麟
想不到當年在節目訪談後給她的一句簡單鼓勵,她真的提起勇氣寫成書,電影聽說也要開拍了。有機會你一定要認識這個行動力十足、勇敢追夢的奇女子。
─吳淡如
讀這本書的人,將與被上帝裹傷並復原的芳玲一樣,經歷到「擱淺」並非世界末日,苦難過後,留下的盡是絢麗的鑿痕。
─吳獻章
許多人遇到壓力與困難,失望灰心時,會找尋一個避難所,躲在裡頭不出來。Lisa卻不同,她不但被感動、啟發,回到台灣更把熱情與愛,再次灌注給身邊的所有人,這才是最難能可貴的。─黃國倫
我相信人類的DNA中,一樣有狐獴的勤奮、奉獻、關懷、犧牲等美德,就看我們如何排除雜訊,回歸純真了。─葉欣誠
◎狐獴小檔案:
狐獴是生長在南非貧瘠沙漠地帶的超迷你動物,成年狐獴身高約二十五到三十公分,體重只有六百到七百公克,幼狐獴則只有五到七公分高,重約一百公克。
狐獴是母系社會,以家庭為單位,一夫一妻制,只有媽媽有生產權,平均一年可以懷孕二到四次,每次約可生下一到四隻狐獴。幼狐獴出生後,兄姊會自動擔任保鑣、保母、餵食員和訓練員,幫忙爸媽撫養和教導弟妹長大。
渺小如狐獴,要面對沙漠氣候變遷的挑戰、畜牧業大舉入侵的破壞,及天空猛禽或地上毒蛇、豺狼等掠食動物威脅,處處都是危機,所以平均三到四隻幼狐獴,只有一到兩隻能平安長大。特別這幾年全球暖化造成天氣不穩定,降雨量更少了,大乾旱帶來的大飢荒,讓他們生存的機會更加渺茫。唯有靠家族團結,才能克服困境,讓平均不到二十個成員的小小家族,得以在艱困的環境中延續生命。
狐獴不只團結力量過人,求生意志堅定,也是我眼中最相愛的動物。每天清晨起床或傍晚進入洞穴入睡前,整個家族一定會聚在一起,彼此擁抱、互相理毛。大的總是呵護小的,覓食沿途極盡鼓勵、照顧和保護之能事。稱他們為全世界最愛抱抱的動物,一點也不為過。
他們愛的行動力,比人更親密的家庭及手足關係,讓我深深愛上他們,還幫他們取了個綽號,叫「抱抱獴」。相信他們生命的鬥志和毅力,家族的愛和凝聚力,精采的生命故事將永遠延續。
作者簡介:
温芳玲(Lisa Wen)/作者
1969年出生於台北,台大經濟系畢業。二十四歲即創業,現任不累本舖負責人,另一個身分是華人世界第一位狐獴攝影師。曾獲BBC Wildlife、Taiwan Outlook國際節目,以及東森、TVBS、自由時報等媒體報導。個人主要收入大都投注狐獴文創、青少年品格教育工作推動,以及台灣和南非的動物救援,並在少輔院擔任品格教育義工老師。
2006年,當她事業面臨重大危機、健康亮起紅燈時,無意間瀏覽到一則影片,認識了生長在南非大漠的超迷你動物「狐獴」,從此受到狐獴家族成員強大的勇氣與愛所感召,決心前往南非沙漠保護區,與狐獴展開第一類接觸。
2011年,經過三年三度申請一年自願義工失利後,終於獲淮加入參訪團,第一次踏上南非狐獴保育區土地。
今年三月,她即將五度前往,三年來拍下超過兩萬五千張珍貴狐獴照片及近三千則影片。以她的故事為主軸的紀錄片「當Lisa遇見狐獴」榮獲文化局紀錄片補助,由曾入圍金馬獎的「父後七日」電影導演王育麟工作團隊製作,今年將於國內電視台播送。另她也正籌備以狐獴和人為主題的詼諧勵志電影,將於今年開拍。
名人推薦:
王育麟、吳淡如、吳獻章、徐莉玲、番紅花、黃國倫、葉欣誠 感動推薦
芳玲這位四十來歲的客家奇女人,真的讓我見識到了什麼叫做「硬頸」。
─王育麟
想不到當年在節目訪談後給她的一句簡單鼓勵,她真的提起勇氣寫成書,電影聽說也要開拍了。有機會你一定要認識這個行動力十足、勇敢追夢的奇女子。
─吳淡如
讀這本書的人,將與被上帝裹傷並復原的芳玲一樣,經歷到「擱淺」並非世界末日,苦難過後,留下的盡是絢麗的鑿痕。
─吳獻章
許多人遇到壓力與困難,失望灰心時,會找尋一個避難所,躲在裡頭不出來。Lisa卻不同,她不但被感動、啟發,回到台灣更把熱情與愛,再次灌注給身邊的所有人,這才是最難能可貴的。─黃國倫
我相信人類的DNA中,一樣有狐獴的勤奮、奉獻、關懷、犧牲等美德,就看我們如何排除雜訊,回歸純真了。─葉欣誠
◎狐獴小檔案:
狐獴是生長在南非貧瘠沙漠地帶的超迷你動物,成年狐獴身高約二十五到三十公分,體重只有六百到七百公克,幼狐獴則只有五到七公分高,重約一百公克。
狐獴是母系社會,以家庭為單位,一夫一妻制,只有媽媽有生產權,平均一年可以懷孕二到四次,每次約可生下一到四隻狐獴。幼狐獴出生後,兄姊會自動擔任保鑣、保母、餵食員和訓練員,幫忙爸媽撫養和教導弟妹長大。
渺小如狐獴,要面對沙漠氣候變遷的挑戰、畜牧業大舉入侵的破壞,及天空猛禽或地上毒蛇、豺狼等掠食動物威脅,處處都是危機,所以平均三到四隻幼狐獴,只有一到兩隻能平安長大。特別這幾年全球暖化造成天氣不穩定,降雨量更少了,大乾旱帶來的大飢荒,讓他們生存的機會更加渺茫。唯有靠家族團結,才能克服困境,讓平均不到二十個成員的小小家族,得以在艱困的環境中延續生命。
狐獴不只團結力量過人,求生意志堅定,也是我眼中最相愛的動物。每天清晨起床或傍晚進入洞穴入睡前,整個家族一定會聚在一起,彼此擁抱、互相理毛。大的總是呵護小的,覓食沿途極盡鼓勵、照顧和保護之能事。稱他們為全世界最愛抱抱的動物,一點也不為過。
他們愛的行動力,比人更親密的家庭及手足關係,讓我深深愛上他們,還幫他們取了個綽號,叫「抱抱獴」。相信他們生命的鬥志和毅力,家族的愛和凝聚力,精采的生命故事將永遠延續。
吳淡如
知名作家
我認識的芳玲,客戶第一、積極果敢、遇事一肩挑,有這些特質,事業想不順遂也難,但女強人形象背後,她一路走來不輕鬆。從小家庭失和,渴望家人關愛卻不得,她學會事事靠自己,不輕易示弱,也一口吞下所有真實情緒和需求,故作堅強。
若不是遇見狐獴,她不會放下武裝,真誠面對自己,學著主動表達愛。堅強如她終於也學會柔弱,長成一位真正的勇者,令我驚豔。更想不到當年在節目訪談後給她的一句簡單鼓勵,她真的提起勇氣寫成書,電影聽說也要開拍了。有機會你一定要認識這個行動力十足、勇敢追夢的奇女子。
作者名 王育麟
作者簡介 蔓菲聯爾創意製作有限公司負責人/電影《父後七日》、《龍飛鳳舞》導演
推薦文 不可思議的奇女人
二○○○年前後,整個世界被數位科技及網路搞得天翻地覆。那時我幫東莞一家台商面板工廠做簡介片,讀了一些資料,其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英特爾前總裁安德魯‧葛洛夫(Andrew Grove)的一本書《十倍速時代》(Only the Paranoid Survive),英文書名直譯是「唯偏執狂能存活」。葛洛夫六十歲時罹患攝護腺癌,發現不同科別醫師對攝護腺的治療方式沒有共識,於是決定自己動手研究,發揮了他在六○年代做矽研究的精神,找到第一手原始論文,從零學起。最後他成了攝護腺癌的專家,也因此救了自己一命。
一九八五年,Lisa温芳玲北一女高中三年級,她模擬考英文考差了,氣得躲在廁所,看著考卷,狠狠摑自己巴掌。「為什麼這麼不用心,差兩分九十?」
出社會後,她新成立的一家小廣告公司打敗好幾家4A大公司,搶到國際大客戶;從來沒出國留學,卻講了一口標準英文,讓澳洲人認定她是美國紐澤西人;三十多歲時,成了台灣廣告圈叱咤風雲的女強人,事業最顛峰時,一個月賺進數百萬台幣,有兩個佣人,三台進口車。
但有好幾年的時間,她活不下去了,一直想要自殺。
但事情哪有那麼簡單,老天總有安排。Lisa沒死,她的朋友幫了忙,但最關鍵的是南非沙漠的狐獴,狐獴除了可愛、活力十足、整個家族親親愛愛之外,還拯救了她。
此後,不管是腦瘤或是原田氏症導致長達半年的失明,對Lisa來說都不是問題。從來沒正式受過繪畫、攝影的專業訓練,也不成問題。她因狐獴而開始創作,畫畫、寫故事、到少輔院演講、出書、設計遊戲,接著還準備製作卡通,以後還會看到跟她有關的紀錄片和電影。
很很……很……不可思議吧!
芳玲這位四十來歲的客家奇女人,真的讓我見識到了什麼叫做「硬頸」。也因為她,我才算真懂了「唯偏執狂能存活」的意思。
作者名 吳獻章 博士
作者簡介 中華福音神學院舊約教授/研發部部長暨教牧博士科主任
推薦文 眼光──讓麻雀變鳳凰
一般人不知道人有兩種眼光:視力和洞察力。
大部分人的視力都比洞察力強,卻不知道洞察力比視力更重要,洞察力的視野比視力更為全面。洞察力還幫助我們看見,在加利利的漁夫們,國小都沒有念畢業,只因被耶穌所觸摸,竟然鹹魚翻生,乞丐變王子;拉撒路的死亡,因耶穌一句話,死亡四天後的他竟被拉回人間。遑論離婚、自殺、憂鬱、痛苦……等,沒有一項能妨礙上帝能力的施展。在人不能,在神凡事都能。
視力看見可見的表象,洞察力看見不可見的內涵。視力看見房子(house),洞察力看見更重要的家庭(home);視力看見自然界,洞察力看見自然界背後超自然的上帝。一旦換上洞察力的眼光,才能看見超然的上帝透過卑微的人行神蹟,祂使乞丐變王子,讓麻雀變鳳凰,就像上帝帶領失去生命動力的芳玲,因狐獴而重燃熱情。
幾年前,芳玲到我班上來修《約伯記》,從講台看下去,她那姣好的臉龐總漫著隱約的憔悴、陰霾和痛苦。課堂間她所問的問題,和約伯所問的人生三大問題深沉地呼應著:「義人受苦時,上帝公平嗎?上帝沉默嗎?上帝隱藏嗎?」多次對話間,發現她竟與登上聖經舞台立刻被剝好幾層皮,失去了財富、兒女、健康和友情的約伯一樣,陷入隧道深處,生命充斥疑惑、不解、不滿。擱淺約伯的困境,似乎活生生地在她生命中演繹,她幾乎被無常人生所淹而煎熬和無助。
莎士比亞在其名劇《馬克白》中感嘆:「人生不過是一個行走的影子。」進入苦難隧道的人,或許以為正在經歷「信靠上帝就需忍受上帝」(to believe is to suffer)的情境。但芳玲從上《約伯記》課程開始,慢慢看到她的改變,她似乎能體會到苦難不是神施行毀滅的手段,反而是促使人意識到救恩的需要;苦難使人有智慧,讓生命經冶煉後,走向生命的主,向祂敬拜。其實,苦難是神對人說話的管道,讓人被神恢復。就在課程當中,芳玲慢慢穿越黑暗隧道,展開了她的狐獴之旅,甚至用狐獴照片編輯《約伯記》當成期末報告,再次展現她原有的創造力。
原來,只要換上洞察力的眼光,擱淺的人便能體會到愛默生所說的:「只有在天空最黑暗的時候,人才看得到星辰。」芳玲在隧道深處遇見上帝,經歷慈愛和憐憫,帶領她到非洲最貧乏之地重新找到愛的初衷,得到滿足和快樂。爾後她繼續修我的《傳道書》、《以賽亞書》、《士師記》、《啟示錄》等課程,錯愕的生命遂重新歸零、定焦,昂揚於神的智慧清風中,步步走得更堅定,迎見上帝。
有趣的是,芳玲苦境轉回和約伯具有異曲同工之妙──都是被上帝派去上了「自然課」。約伯被河馬與鱷魚的權能所折服,芳玲則是在狐獴背後找到愛。她不僅因此遇見她生命的導演──上帝,也找到下半場的舞台,包括到少輔院當義工,動手撰寫「劇本」和出版本書。她敞開自己的生命故事,訴說上帝所彰顯的奇妙恩典。
讀這本書的人,將與被上帝裹傷並復原的芳玲一樣,經歷到「擱淺」並非世界末日,苦難過後,留下的盡是絢麗的鑿痕。那含著淚水看天的人,往往看得到彩虹,體會在人不能,在神凡事都能。《聖經》啟示人生:「上帝藉著不可能的人,做不可能的事。上帝的能力在人的軟弱上顯得更完全。」正如宣信博士說:「上帝不用偉大的人,祂呼召卑微的人見證祂的偉大。」讀芳玲經歷過的生命故事,你會有全新的洞察力,還會遇見那位可以使無名小卒變成英雄(Zero becomes hero)的偉大上帝,這樣的祝福何等浩瀚!
作者名 黃國倫
推薦文 愛,永不失敗
認識Lisa十多年,當她第一次告訴我要去非洲拍狐獴時,我感到納悶又不可思議,為什麼要不辭千里跑到非洲,拍一個我從沒聽過的小傢伙呢?這趟旅程非常辛苦,必須在資源貧乏的沙漠艱難地度過一段時間。不僅如此,還要停下所有工作,離開家人。我非常好奇,究竟是什麼神祕的力量?到底Lisa要去拍什麼?找什麼呢?
過了一段時間,Lisa帶回滿滿的狐獴照片與我和乃馨分享,我知道Lisa的世界開始改變了。應該說非洲的狐獴之旅,帶Lisa進入另一個奇妙的世界。看到照片時,我非常的驚訝,她用鏡頭補捉到狐獴的每一個動作、表情,維妙維肖。她說,只用了傻瓜相機,我說,傻瓜相機怎麼可能拍出這麼有質感又生動的照片呢?後來我明白,當她拍攝時,用的不是相機,而是她整個世界、情感,以及她的心,所以每張生動的照片背後都有故事與熱情。
此後,Lisa進入一個「狐獴狀態」。從完全不認識狐獴,到人們開始稱她為「狐獴媽媽」。她帶著狐獴的影片、照片,到許多地方為孩子們做生命教育,儼然是一個狐獴專家。從旁觀察,我知道狐獴帶給Lisa的,是生命的衝擊。應該說,她找到一條實現生命與熱情的道路,而這條路是狐獴給人類世界的啟示。狐獴就像Lisa的救贖,上帝藉由狐獴讓Lisa復活了!
我知道這個世界上有許多人,都曾讓Lisa失望過,雖然並不完全了解,但我能感受到她活得很辛苦。那些年她不斷努力付出,一直為別人而活,還因此生病,然而換來的卻是更多的壓力與苦悶。從她的轉達與描述,我感受到的狐獴比人還更像人,而人卻因為慢慢失去了愛的能力,變得自私、貪婪。上帝彷彿說,我們擁有這麼多,卻不快樂;追求這麼多,卻愈來愈空虛。反觀這麼渺小又單純的動物,卻可以這樣容易滿足、活在當下,以愛通過每次考驗。所以上帝帶她離開擁擠的台北,來到與世隔絕的南非沙漠,去跟那麼小、那麼可愛的狐獴相處,重新學會愛。
最寶貴的是,Lisa並非從此離群索居,只愛狐獴。我看到的Lisa不僅脫胎換骨,臉上綻放許久未見的燦爛笑容,更重燃對家人、朋友與世界的愛。許多人遇到壓力與困難,失望灰心時,會找尋一個避難所,躲在裡頭不出來。Lisa卻不同,她不但被感動、啟發,回到台灣更把熱情與愛,再次灌注給身邊的所有人,這才是最難能可貴的。
在我和一群藝人朋友成立的「藝起發光協會」裡,Lisa也是重要幹部之一,我們要一起祝福這個社會,用行動推出愛心文化運動。今年我們鼓勵大家力行微愛行動,一起努力開創「微愛時代」。就像狐獴一樣,主動付出小小的愛,化為實際行動,不論對象是認識或不認識的朋友,都能落實。雖然微愛看似微乎其微,有時甚至微不足道,卻能見微知著,涓滴累積成滿滿的幸福,改變世界的氛圍,和狐獴的精神,確實有異曲同工之妙。
雖然我無法親自走一遭南非沙漠,體會和狐獴相處的美好過程(這實在太辛苦了,才意識到這需要多大的毅力、耐力與勇氣,這也正是我佩服Lisa的地方),而我們何其幸運,只要花一點代價,透過這本書就可以身歷其境,去領略、去感受、去學習。對很多人而言,狐獴就是種可愛的小動物吧!世界總需要有人去探索、去重新詮釋,而Lisa擁有獨特的心靈,總能得到許多不一樣的啟發,體會到狐獴表現給我們的不只可愛的外表,還有生命的精神。
我想到聖經有一句話:「愛永不止息。」真正的意思是愛永不失敗。只要心中有愛,跌倒了會再站起來。我要說的是,Lisa真的是一個非常願意付出、了不起的女人。雖然人生還會有許多困難,但我相信,她會愈來愈滿足。感謝她用生命去體驗這堂可貴的課程,並為我們留下寶貴的記錄。我私心的預祝我的好朋友Lisa新書大賣,也願上帝祝福Lisa與看過這本書的人都能蒙福。
葉欣誠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政務副署長/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教授
推薦文 從狐獴看到生命的純真本質
很高興有機會為芳玲這本生動活潑卻又意義深遠的佳作表達一些個人感想。當出版社將書稿交到我手上時,看到書名,我還以為是傳統的動物生態紀錄或解說書籍。看完芳玲的自序後,便已充分理解,這不僅是遊記、觀察,更是透過與狐獴的心靈交會,激發出的反思與啟發。
相較於大象、長頸鹿、貓熊這些明星生物,大部分的台灣人對狐獴並不熟悉。我們偶爾會在一些影片中,看到這看來機靈、可愛,像人一樣站著四處張望的群居小動物,但有些人以為這是黃鼠狼或臭鼬。讀了芳玲的書,對於狐獴的特性有了更深入的瞭解,也體會到芳玲的用心:藉由觀察狐獴的生態與生命,觀察人們是怎麼看待與對待自己、他人、其他物種與大自然的。
芳玲仔細用心地觀察了狐獴的「家庭生活」,看到了自然生態的如此順理成章與殘酷,也看到了狐獴社會中的「倫理綱常」。不同的狐獴「幫」如同人類社會的一個家庭,因為血緣關係而發生,在幼兒長成後,也必須另外獨立成家,建立另一個家族。狐獴家中謹守輩份、任務,對於尊重長輩、教養後代、維繫家族每一天的飲食與安全盡心盡力,無條件付出,必要時做出犧牲。這似乎是我們從小所看過的許多「教忠教孝」的故事情節,卻是在非洲沙漠中,這群小小動物在大自然規律之下,基於本能、發自內心的單純舉動。
這其實提醒了我們,人類也就是自然生態系中的一種生物。當我們的老祖先出現在二、三百萬年前的地球上時,我們的行為模式,也許與我們現在看到的狐獴是類似的。人類經過漁獵時期、農業時期、到今天的工商社會,我們生活的內容、關心的事物、與他人或自然相處的方式,或說基本的價值觀等,似乎早已脫離了當我們「還在自然中」時的簡單,而充斥著雜訊與干擾。經年累月之後,常態與變態已經混淆不清,為了解決一個問題,常製造了更多的問題。若我們能回頭看看狐獴,就可以輕易透過回歸自然規律而有所領悟。
譬如,我們使用基因改造作物促進生產,並且集約豢養動物,再搭配化工食品原料與添加物,創造廠商利潤,卻早已忘了自然食物的風味。譬如,我們與家人相處的時間已經太短,卻在難得的相聚時刻,各自滑著「智慧型手機」,繼續活在自己的虛擬空間中。甚至,人們為了自己的過度需求,想像各種理由侵犯其他人的家園與生存權,創造了「戰爭」這種殘酷的東西。與狐獴對比,我們便會瞭解,直接取之於環境的食物,才能養活養好最多的家族成員;生命中最珍貴的時光,就是和家族成員的相聚時刻,最直接的互動感受最真實;還有,我們不需要過度消費,更不需要為了無謂的奢侈需求侵犯他人的領域,讓我們的族群自相殘殺。
芳玲訴說的狐獴故事帶給我們的,其實也就是我們常在談的環境倫理與生態法則。我也相信人類的DNA中,一樣有狐獴的勤奮、奉獻、關懷、犧牲等美德,就看我們如何排除雜訊,回歸純真了。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徵求價 | 數量 |
2折 | 1 |
5折 | 5 |
最多人成交
平均成交價48折172元
最近成交價(折扣)
請在手機上開啟Line應用程式,點選搜尋欄位旁的掃描圖示
即可掃描此O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