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文案
現實生活中,我們一定會遇到以下狀況:
(1)為什麼他有富爸爸;而我家是個負爸爸?
(2)為什麼他怎麼都會;而我什麼都學不好?
(3)為什麼他五官端正;而我竟然其貌不揚?
問那麼多的為什麼,有人試過問過自己如何想辦法突破現況嗎?成功的人不會計較自己的弱勢,而是加強自己不足的地方,把弱勢成為他的武器!
封底文案
(1)如果抱怨可以得到糖吃,任誰都想去做,但結果只會突顯自己的能力不足,曝露了自己的缺點給人趁虛而入!
(2)抱怨,只會使你不快樂,找方法總比找藉口來的高明!
章節試閱
01
快樂與否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你的想法
很多人都曾經思考過這一問題:「人生的快樂來源於哪裡?」代表了一代人夢想的拿破崙,在他得到了世界上絕大多數人渴望擁有的榮耀、權力、金錢時,他卻說:「我這一生從來沒有過一天歡樂的日子。」
美國的海倫‧凱勒,又聾、又瞎、又啞,可她卻表示:生活是這麼美好。美國著名成功學大師卡耐基指出:你的快樂與否正是你的生活態度造成的!
心理學理論告訴我們:以為自己處於某種狀態並相應地為之,這種狀態就會愈發明顯。
有些小孩本來不很難過,但一哭起來,卻越哭越傷心,就是這個道理。
當你認為自己很可憐,讓痛苦爬滿額際,你的生活就會真的很痛苦;而如果你相信自己很快樂,並且快樂地去生活,那麼你的生活也就真的很快樂。
快樂的神泉就在你心中,它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著名教育家巴士卡里雅曾去訪問一家孤兒院。
面對著一個失去雙親、而又癱瘓在輪椅中的小孩,巴士卡里雅同情地問:「你會做什麼?」
小孩天真地回答:「我會吐痰!」隨即,「呸」地吐出一口痰。
巴士卡里雅看在眼裡,嘴裡說著:「太神奇了!你不覺得神奇嗎?口一張痰就吐出去了!」
他感慨地想:手想捏住自己的鼻子,它就不會抓住耳朵。
只要你對生活充滿愛意,每時每刻你的身邊都會有許多神奇的東西供你享受,就連天上的蜻蜓在飛,小鳥在鳴,地上的小孩嬉戲,你都會感到新奇。
只要我們好好珍惜,付出自己的愛意,這些生活的點滴,就會像一組美妙的樂章,在我們的周身流淌。
卡耐基則進一步指出,使你快樂或不快樂的,是你對它的想法。他曾經講過這樣一個故事:
有一次,一個美國人把車開到一個加油站去加油。那天天氣很好,他感覺很舒服。當他走到加油站,有個年輕人站在那兒,不期然地說了一句:「你身體好不好?」
他說:「我覺得很好啊!」
「你好像有病!」年輕人說(這個年輕人既不是醫生,也不是實習醫生,更不是男護士)。
他回答了年輕人,這次可沒像前面一樣自信了:「我覺得很好!我再好不過了。」
年輕人堅持說:「你看起來並不太好,你氣色不對,你臉上黃黃的。」
他開車離開了那個加油站,車還沒開多遠,他停下車來看看鏡子裡到底是怎麼一回事!他回到家中還是繼續尋找臉黃的原因,他想:我的肝可能有問題,我可能病了自己還不知道,為此他感到有些焦慮。
但第二次他到那個加油站時,找出了問題之所在:他們把加油站噴上黃色的油漆,每個到那裡去的人臉看起來都有些黃。
事後,他認識到:他竟然讓一個完全不認識的陌生人把他那天餘下時間的態度完全改變了。別人對他說他好像生病了,他就真正感到有病了!一個人的思想能有這麼大的力量,真是難以想像的。
生活中我們不難發現,兩個人處境相同,做同樣的事情;兩個人都有著大致相等數量的金錢和聲望──然而,其中之一鬱鬱寡歡,另外一人則歡欣愉快。
什麼緣故?心理態度不同的關係。
ΘΘΘΘΘΘΘΘΘΘΘΘΘΘΘΘΘΘΘΘΘ
記住:使你快樂或不快樂的,不是你擁有什麼,你是誰,你在哪裡,或你正在做什麼,而是你對它的想法。
02
用拒絕反應的方法減少干擾和煩惱
著名心理學家伯爾赫斯‧斯金納提醒我們:「不管環境的變幻,我們必須維持同樣的態度。」
對不存在的東西進行不良情緒反應的壞習慣,常會引起我們的煩惱、不安與緊張。我們許多人不會對實際環境中的小刺激做出過分的反應,就像想像中虛構出的稻草人,並且在自己的心理圖像裡做情緒的反應;除了實際存在於環境裡的那些反應外,我們自找麻煩地加進自己的負面想法:即或許會發生、如果發生某某事情時怎麼辦。
在煩惱時,許多人會造出心理圖像:猜想環境裡,或許會發生哪些不利的事,然後對那些反面的圖像胡思亂想,彷彿它們是目前的實際東西。記住:你的神經系統無法分辨出真正的經歷或生動想像出來的經歷。
在情緒上,你要活在今日,並且分析你的環境,認識那些存在於環境裡的真實物,然後自然地進行反應。為了要做到這一點,你必須全心地注意現在所發生的事,要全神貫注,這樣的反應一定是恰當的反應。而對於虛構的環境,你就不會有時間去注意或反應了。
為了減少干擾和煩惱,心理學家建議我們學會隨時採取下面的措施:
一、練習「不反應」
內心的紛亂,或是說寧靜的反面,它的起因幾乎都是由於過度的反應,也就是由於過分敏感的「警覺反應」。當你練習「不反應」,也就是練習讓電話鈴聲響的時候,你可以產生內心的鎮定劑,或豎起心理的帳幕,將你與刺激物隔開。
二、練習習慣性、自動的、不思考的反應
習慣性、自動的、不思考的反應,可以使你除掉過度反應的老毛病,這樣就能在很大程度上減少干擾和煩惱。
三、學會輕鬆
輕鬆是自己的自然鎮定劑,輕鬆就是指「不反應」。每天練習身體的輕鬆,可以使你在日常活動中需要用到「不反應」的時候,照著你平日輕鬆的方法去做。
四、用你的想像力練習各種不同情況中的「不
反應」
利用你的想像力構出一幅心理圖畫,想像自己正坐在那裡,靜靜地、泰然自若地不為外物所動。然後,將這幅圖畫記在心裡,並且將平和、泰然自若、不為所動的態度放進你日常的活動中。無論何時你要對鈴聲做恐懼或焦慮的反應時,對自己說:「現在我讓鈴聲一直響下去。」然後,用你的想像力練習各種不同情況中的「不反應」。例如:想像你的同伴對你叫囂、咆哮時,你靜坐著不為所動;想像你一件件地處理日常事務,不管忙碌日子的壓力,你鎮定地、泰然自若地、不慌不忙地做;想像你不顧環境裡的各種「催促鈴聲」與「壓力鈴聲」,我行我素地繼續這種穩定不變的方向;想像你現在正處於那些過去會令你不安的情況裡,現在你已經能夠無所反應地保持「穩定」與心平氣和。
五、使用精神空調
你的身體裡面有一個調溫器。這種輔助機器,不管外面環境的溫度如何,能使你永遠保持正常體溫──不管外面的氣溫是冰點以下,或是攝氏四十度以上,可是你的身體照樣保持它原有的溫度。它能在環境裡適當地發揮它的功能,因為它是應付環境的最佳溫度,不管嚴寒或酷熱,它永遠維持它的溫度。
你的心裡也有一個精神調溫器,不管周圍的情緒氣候如何,它能使你維持情緒的正常氣候與氣溫。很多人不會利用這個精神調溫器,因為他們不知道自己有這種東西;他們不知道這個東西有能力;他們也不知道根本不須自己去應付外面的氣候。但是,你的精神調溫器對你的情緒健康和健全的必要性,與你的身體調溫器對你的身體健康是不相上下的。
ΘΘΘΘΘΘΘΘΘΘΘΘΘΘΘΘΘΘΘΘΘ
對於不實問題的擾亂,你可以用拒絕反應,而不是用做某些事的方法,「靜化」你自己。就你的情緒來說,對憂慮圖像的適當反應,是完全不去理睬它。
01
快樂與否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你的想法
很多人都曾經思考過這一問題:「人生的快樂來源於哪裡?」代表了一代人夢想的拿破崙,在他得到了世界上絕大多數人渴望擁有的榮耀、權力、金錢時,他卻說:「我這一生從來沒有過一天歡樂的日子。」
美國的海倫‧凱勒,又聾、又瞎、又啞,可她卻表示:生活是這麼美好。美國著名成功學大師卡耐基指出:你的快樂與否正是你的生活態度造成的!
心理學理論告訴我們:以為自己處於某種狀態並相應地為之,這種狀態就會愈發明顯。
有些小孩本來不很難過,但一哭起來,卻越哭越傷心,就是這個道理。
當你...
目錄
01快樂與否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你的想法 010
02用拒絕反應的方法減少干擾和煩惱 015
03面對憂慮重新學會放鬆和歡笑 020
04放棄抱怨,戰勝生活中的失望情緒 024
05要盡量秉持樂觀積極的思維方式 033
06要盡量去「相信」將來會出現好事情 038
07要學會用最樂觀的精神控制自己的人生 046
08重要的是不絕望、不氣餒、不灰心 051
09積極心態能激發起我們自身所有的聰明才智 056
10避免情緒走向極端,才能減少麻煩 061
11凡事都向好的方面想以呵護好心情 067
12拋開焦慮和懷疑,過好自己的生活 075
13失去一樣東西遠沒有你想得那樣糟 079
14停止無謂的思考,用忙碌去代替憂慮 085
15身處逆境之中的時候進行利導思維 090
16許多天才因缺乏勇氣而在這世界消失 097
17大多數失敗者都是由於自信心薄弱 104
18你能決定自己對逆境的態度和控制的反應 109
19沒有絕望的環境,只有失望的人 113
20不要為自己尋找藉口,而是要找方法 120
01快樂與否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你的想法 010
02用拒絕反應的方法減少干擾和煩惱 015
03面對憂慮重新學會放鬆和歡笑 020
04放棄抱怨,戰勝生活中的失望情緒 024
05要盡量秉持樂觀積極的思維方式 033
06要盡量去「相信」將來會出現好事情 038
07要學會用最樂觀的精神控制自己的人生 046
08重要的是不絕望、不氣餒、不灰心 051
09積極心態能激發起我們自身所有的聰明才智 056
10避免情緒走向極端,才能減少麻煩...
商品資料
出版社:大拓文化出版日期:2014-03-01ISBN/ISSN:9789865886493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224頁開數:25K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