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書】
你累了嗎?在許多研究機構進行的疲勞相關調查中,顯示多數人一直處於疲勞狀態,以日本來說,更造成每年約4000億日元的經濟損失!
很多人以為,光是泡澡、吃維他命等就可以解決疲勞狀態,但日本的「疲勞專家」梶本修身教授卻說,很多消除疲勞法是錯誤的!
他除了在書中闡述正確的疲勞相關知識、能夠恢復疲勞的食品成分等,也希望藉由本書能讓你遠離過勞死、以及錯誤知識所帶來的傷害。
【本書特色】
1. 測試你的疲勞度:你是容易過勞死的潛在族群嗎?
2. 30億日圓的研究成果:提供15個最新的消除疲勞新常識。
3. 這樣做,消除疲勞:扭轉過去泡澡、吃高熱量食物、喝營養飲料就能消除疲勞的錯誤觀念。
4. 這樣吃,消除疲勞:19道健康食譜,打造不易疲勞的體質。
作者簡介:
梶本修身
大阪市立大學研究所醫學研究系疲勞醫學講座教授。
醫師暨醫學博士。
1962年3月24日生。
大阪市立大學研究所(臨床內科)修畢。
日本醫師會認證產業醫師。日本疲勞學會評議員。
章節試閱
17 16
第一章要先了解的疲勞新知識
你在何時會覺得特別累呢?
疲倦不僅是身體活動造成,多數人也會因各種壓力感覺到疲勞。也有人會因為「早上起床覺得昏昏沈沈」「頭暈」「心情無法振作」「肩膀僵硬」和頭痛」等自覺性症狀,而感受到疲倦。
人,是為何感覺到疲倦的呢?
疲勞肇因於我們生活周遭的壓力。一般較為人熟知的,是人際關係煩惱造成的「精神壓力」,和長期加班等造成的「生理壓力」。除此之外,還有紫外線或噪音的「物理性壓力」、病態住宅症候群(Sick House Syndrome)元凶—甲醛造成的「化學性壓力」、病毒與細菌造成的「生物性壓力」。實際上,這些壓力是有相互連結的。
大家都想儘量避免的疲勞。其實是「延命」所需的機制。「疲勞」與「發
燒」、「疼痛」,並列為人類三大警訊。
得到流行性感冒時,你會怎麼做?雖然有人勉強自己繼續工作,但多數
人會選擇吃藥休息。感覺疼痛時呢?當腰部或膝蓋感覺疼痛時,會小心行動避免影響疼痛處,若有受傷或出血,會馬上擦藥處理。
發燒和疼痛是身體的防禦反應,也是提醒自己採取對策的警報裝置。疲勞也一樣,是身體在呼叫著「再不休息會死哦!快去休息吧!」
實際上,已知疲勞會提高高血壓、糖尿病等各種疾病的罹患風險。但如果「累得走不動想跟公司請假」,卻只會被指責「毅力不足」「懶惰」,這是因為無法向旁人客觀說明疲倦程度。況且還有「沒有疲勞感的疲勞」,以及「連自己都容易忽略的疲勞」。
疲勞,真的是很麻煩的東西。還好現在有可以簡單測量疲勞程度,並將
疲勞客觀計量化的技術,這點將於稍後詳述。
疲勞新常識1活性氧引發疲勞
說起疲勞的元凶,你猜到了嗎?是活性氧。無論動腦、運用肌肉,讓細胞產生能量時,都需要消耗大量氧氣,在能量製造過程中,一定會同時產生活性氧。活性氧具有強效的氧化功能,在體內擔任抵禦外敵的保鏢。但另一方面,也會同時對自己的健康細胞產開無區別強力氧化攻擊,一旦細胞被氧化,就如同生鏽一般,無法發揮細胞原本的正常功能。人體約有60兆個細胞,腦部、神經、內臟、肌肉等全部由細胞組成。細胞功能減弱使細胞表現力變差,便是疲勞的真面目。
人體憑藉呼吸攝取氧氣,其中有一部份代謝後,變成傷害身體的活性氧。因此只要人類持續呼吸,活性氧便會不斷產生。然而,身體不會對活性氧坐視不管。體內原本就有減弱活性氧毒性,使其無毒化的機制(稱為抗氧化系統)可以幫助細胞抵抗活性氧的侵蝕。然而,一旦身體產生的活性氧,遠遠大於抗氧化系統所能負擔,多餘的活性氧便會開始破壞細胞,這個減弱細胞功能的過程就變成了疲勞。熬夜、精神壓力囤積、激烈運動後,都會一次產生大量抗氧化系統無法處理的活性氧,使細胞逐漸受損。運動產生的肌肉疲勞,以及工作造成的精神疲勞、腦部疲勞和眼睛疲勞⋯⋯,這些被稱為疲勞的元凶,其實都是活性氧。
疲勞新常識2疲勞因子FF正是疲勞的真面目
疲勞始於活性氧造成的細胞生鏽,在此登場的FF疲勞因子,則是活性氧侵蝕細胞後所誘導出的物質。有研究證明,這個FF才是引發疲倦的主因。而這個疲勞因子FF的存在,是東京慈惠會醫科大學病毒學的近藤一博教授,於二○○八年在國際學會上發表的新知識。
疲勞持續進行,血液中疲勞因子FF濃度便會大量增加,身體疲勞,就是疲勞因子大量增加的狀態。關於疲勞機制,將於第二章做詳解,在認知疲勞的過程中,我們得知這個物質扮演的重要角色。在此,先整理出兩個重點。
●活性氧破壞細胞產生疲勞因子FF
●疲勞是疲勞因子FF在體內增生的狀態
做為一個可即時測定疲勞程度的成分,疲勞因子FF同時受到產業界強力注目。藉由即時測定疲勞程度,可得知自己現在的疲勞程度,這非主觀數據,而是可讓周遭人認知的客觀數據。
例如飛機駕駛、電車或長途貨卡車司機等職業駕駛,在駕駛途中的疲勞
防治對策,是目前最受注目的課題之一。工作前先以血液檢查,測定當下疲勞
因子的增加程度,即可客觀判斷是否有足夠的判斷力與注意力應付駕駛所需,
並完成駕駛任務。這不但與員工的健康問題相關,更可有效預防大型事故。
疲勞新常識3乳酸不是疲勞物質
乳酸是造成疲勞的物質—這句話猶言在耳。但據最新研究結果指出,乳酸其實是可以減輕疲勞的物質。
過去認為乳酸是疲勞物質的原因,是因為在進行高強度運動或百米競賽時,當無氧狀態持續一段時間,身體就會變得無力。相信很多人都有短距離快跑後腿部緊繃,甚至一步也動不了的經驗。確實,此時乳酸正迅速在肌肉中累積。
運動肌肉時,身體燃燒氧氣製造熱量,並消耗熱量,但若運動強度過於劇烈,氧氣將不足以供給體內,於是身體利用肝糖與葡萄糖,代替氧氣製造熱量,此過程中代謝出的物質就是乳酸。乳酸蓄積在肌肉中,肌肉會變得無法收縮自如、發炎或產生疼痛感,而被大家誤解為乳酸等同於疲勞物質。儘管無氧運動造成血液中乳酸增加,但並非因乳酸增加才造成身體疲勞。
其實,無氧肌肉運動使乳酸增加,並不會引起疲勞。乳酸反而有「保護細
胞疲憊」的作用,也能利用做為消除疲勞的能量。
疲勞新常識4「疲勞」和「疲勞感」不同
長時間運動、工作,體內會增加疲勞因子FF。但疲勞因子FF即使增加,也未必會讓人感到疲勞。
請你想像,不使用高爾夫球車打高爾夫球的情況。在一輪打十八洞的高爾夫球場上,每一輪至少需走將近10公里。此時體內的疲勞因子FF增加,理所當然會讓人疲倦,但你是否會因為桿數成績,而在比賽結束後,對疲勞程度有著完全不同的感受呢?若是久久無法進洞,就會在球場上走來走去,碎碎念著「啊,在第二桿失誤了⋯⋯」「好不容易揮出Birdie,竟然⋯⋯」,在為自己的分數惋惜時,也覺得很疲倦吧。但是,一旦連續揮出Birdie,得到好成績時,又是如何?完全感覺不到疲倦,反而意氣風發很有精神吧?同樣走了十八洞,但對疲憊的感受度卻差距甚大。
決心與成就感造就「沒有疲勞感的疲勞」
工作與唸書也相同,只要在單純作業下,很容易就令人覺得不耐煩與疲憊。參與無聊的會議或上課時,光是坐著就讓人感到極度疲倦。但另一方面,對於自己熱衷的遊戲,或有趣的工作內容,卻是熬夜也樂此不疲。也就是說,日常生活中身體實際產生的疲勞,與自覺性的疲勞經常是不一致的。
疲勞感,受到決心與成就感影響甚大,所以不算是真正的疲勞。通常疲勞因子FF增加,讓身體倦怠時,就會向大腦發出「快休息!」的警訊。身體會回饋這項訊息,促進睡意讓人體睡眠、休息。但若有決心或成就感從中作梗,身體就會無視疲勞因子FF發出的訊號,就像是腦部被蒙蔽的狀態。人類司掌決心和成就感的額葉特別發達,可以輕易就消除疲勞感。打高爾夫時打出好成績的成就感,工作時受到周圍的期待或決心,都會蒙蔽腦部,使原本可以感受到的疲勞感,變得感受不到—身體明明很疲憊,卻沒有自知的狀態,稱為「沒有疲勞感的疲勞」。
若經常加晚班,下班後又習慣到健身房運動流汗的上班族,你要注意了!這種行動模式將讓你感受不到疲勞,卻又累積疲勞。因為一旦運動,腦內大量分泌多巴胺與腎上腺素,帶給大腦快感與興奮,讓人暫時產生消除疲勞的錯覺。
有一個詞叫做「跑者的愉悅感」,是形容馬拉松選手長時間跑步時,心情
愉悅而感受不到疲勞的狀態,這也可說是腦部被蒙蔽的狀態吧。
「沒有疲勞感的疲勞」導致過勞死
「沒有疲勞感的疲勞」之所以可怕,是因為這種狀態長期持續下去,最糟
糕將導致過勞死、或猝死。到昨天為止還活跳跳的人,怎麼突然⋯⋯。這應該
可以說是「沒有疲勞感的疲勞」導致的死亡吧。
例如,無論加班到多晚,工作多麼辛苦,只要上司給予鼓勵,周圍的人產生期待,相信那股把事情做完的決心,一定會打消所有疲倦感。然而,實際上疲勞因子FF正在持續增加,即使疲勞感消失,疲勞也不會消失,在努力工作的情況下,疲勞持續蓄積。愈是責任感強、認為工作有意義持續努力的人,愈容易因為疲勞無法消除而導致過勞死。
「過勞死」這個社會用語的定義是,因為工作過度勤奮,而損害身體健康,嚴重時甚至導致死亡的現象。若以醫學角度詮釋「過勞死」,則是「因過度勞累破壞人體規律作息,讓維持生命的功能出現問題,導致致命的狀態」。
衍生的疾病包含腦出血、蜘蛛膜下出血、腦梗塞等腦血管疾病,以及心肌梗塞、狹心症等虛血性心臟病,還有導致氣喘發作,更廣義的還包括自殺(據日本厚生勞動省官網定義)。
過勞死尤其好發於50∼60歲。最勤奮工作的戰後嬰兒潮世代,因假日不足
和長時間工作等過度勞動,蓄積長期疲勞與大量壓力而導致突發死亡。過勞死的死因,有60∼70%是急性心肌梗塞、急性心功能不全等心臟疾病,另外30%是蜘蛛膜下出血、腦出血。據推估,日本全國每年約有一萬名上班族死於過勞
死。日本厚生勞動省指出,因工作業務導致過勞死的案例,二○○七年度有142件,二○○八年度有158件,最近的二○○九年度有106件,被認定是過勞而死亡的案例,雖然看似只有很少的一部份,但據說潛在性大約有10倍以上。
人類以外的動物不會「過勞死」
人類以外的動物不存在過勞死。動物即使為了確保食糧進行狩獵,也不會因為過勞死亡,因為動物受本能支配,無論在哪種情況之下,都會忠實反應身體的聲音採取行動,無論肚子多餓,一旦累了就會放棄追捕獵物。但人類不同,即使勉強自己蒙蔽疲勞感,也要得到想要的東西。
過勞死已經成為和製英語,連全球有名的牛津英語詞典線上版都加上「KAROSHI」(Death from Overwork),這個詞從二○○二年一月開始刊載後,便受歐美傳播媒體大幅報導。
疲勞新常識5以唾液得知疲勞度
不清楚自己的疲勞度—正因如此,像疲勞因子FF這種客觀的疲勞度測定指標愈顯重要。
在此之前,還有加速度脈波檢查(從脈搏看自律神經的狀態)與血液檢查,可以客觀地觀察疲勞產生的變化。二○○八年,在發現疲勞因子FF之後,疲勞度的即時量測變得可能。東京慈惠會醫科大學近藤一博教授與日本煙草產業,就合作開發出一款,利用體內潛伏病毒測定疲勞度的產品。
測定標的病毒為HHV—6與HHV—7(人類皰疹病毒6型與7型,以下統稱人類皰疹病毒),每個人從小都曾感染人類皰疹病毒,之後就一直蟄伏在人體內。
人類皰疹病毒會探知疲勞
為何可以利用人類皰疹病毒得知疲勞度呢?
當人體(宿主)身體健康時,人類皰疹病毒安穩地蟄伏在人體內,一旦生病或身體狀況不佳,健康亮起黃燈時,它會馬上察覺,並試圖自己逃脫,是非常狡猾的病毒,每天都在監控宿主的健康狀況。
人類皰疹病毒會「在宿主病倒、死亡前,先逃離宿主求生」,並開始試圖從唾液中或皮膚竄出,逃離到其他宿主身上。因為宿主的身體一旦不健康,病毒也跟著滅亡,因此在這之前一定求自保。此時,人類皰疹病毒為了從宿主體內脫逃,就會從咳嗽、打噴嚏、說話等方式藉機離開人體。
一旦宿主體內的疲勞因子FF增加,人類皰疹病毒就會馬上探知「疲勞累積太多了,這裡危險!」的警訊,試著逃出宿主而集合在唾液和皮膚中。人類皰疹病毒還有其他種類,如帶狀皰疹或嘴角皰疹病毒等,也都在人體疲倦時就容易出現症狀,這就是病毒想逃離人體的反應。
第四章打造不易疲勞體質的生活法則
打造不易疲勞體質的重點
當我們已經知道疲勞元凶是活性氧時,要打造不易疲勞的體質,除了實踐第三章提到的方法之外,也需培養不被活性氧打敗,也就是抗氧化力強的身體。由於不可能讓活性氧的產生降到零,所以重要的是,生活中儘量不要讓活性氧破壞細胞。酗酒、吸菸、精神壓力都是增加活性氧的重要因素。
無論怎樣的疲勞,都是自律神經受壓的結果。請儘量避免自律神經失調的生活。人體生理時鐘基本上在白天屬於交感神經活化期,晚上屬於副交感神經活躍期。不規則的生活作息,是生理時鐘崩壞的元凶,整頓生理時鐘,可以讓自律神經不易疲憊。
有規律的生活
每天過著不規律的生活,是生理時鐘大亂的原因。維持人體正常生理時鐘的重要因素,就是睡眠、飲食與運動。
前面已經提過,恢復疲勞最有效的方法,是睡眠。要維持生理時鐘,最理想的狀況就是幾乎每天都能同一時間起床,同一時間就寢,也就是維持一定的睡眠時間。沒有加班的日子早點回家,於是早早就寢;隔天晚上有應酬,撐到深夜才睡,這種生活持續下去,體內的生理時鐘會漸漸崩壞。
現代社會的夜間有螢光燈等照明,容易有過度活動的傾向,這是容易自律神經失調的環境。
睡眠品質都很重要
我們經常聽到「晨型人」「夜型人」這兩種類型的人。一般來說,有早睡早起習慣的是晨型,晚睡晚起的人是夜型。晨型人醒來時比較神清氣爽,吃過早餐就能持續奮戰到中午。
相反地,夜型人不善於早起。因胃腸也還在昏睡狀態,所以通常早餐吃不下,早上的活動狀態不是很好。但到了晚上就有精神,所以經常熬夜工作或玩樂。成為晨型人或夜型人的關鍵,在於體質與生活環境的差異。不過一旦進入睡眠,這兩類人的睡眠品質其實是沒有太大差異的。因此,無法評斷哪類型的人容易疲勞或不易疲勞。晨型人與夜型人的差異,只是一天的生活循環往前移或向後挪而已。無論哪種類型的人,作息循環有若干差異是沒問題的,不過一旦作息時間差距變大,都容易疲勞殘留。
早晨的排便習慣調整生理時鐘
排便也是調整生活作息的關鍵習慣之一。從早到晚,甚至睡眠中,體內無時無刻都在活動。這個活動有一定規律性,各器官的活動形態也根據時間有所差異。副交感神經掌控腸道蠕動,入夜後更是活躍,換句話說,腸道主要在夜間蠕動,並在睡眠時拼命消化。於是早上起床吃早餐後,腸胃受到刺激產生便意。晚上到早上的這段時間,是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準備切換的時期。
清晨是正式切換的時候。吃下早餐,製造排便時間,就可以讓生理時鐘保持同
步。女性常見便秘這種不舒服的症狀,儘管便秘原因很多種,但交感神經與副
交感神經的功能被抑制,也是引起便秘的重要因素之一。
白天多活動
通常人類體溫在白天較高,晚上較低,這是體溫的規律。體溫變化愈大,愈容易一覺好眠,也更容易得到優質睡眠。因此必須提醒自己白天多活動來提升體溫。
增加活動量就等於多做運動?並非如此。其實只是儘量在日常生活動線中增加活動身體的機會罷了。例如經常打掃、儘量不搭電梯而改走樓梯、到附近買東西時不騎車等等,只要稍微調整生活習慣,就一定可以比現在動得更多。
不讓身體變冷
血液循環變差容易使老舊廢物囤積體內,增加疲勞因子FF,累積疲勞。手腳冰冷是困擾許多女性的症狀之一,此症狀是血液循環不良造成的,同時也和生理時鐘大亂有關。只要改善手腳冰冷症狀,就能打造不易疲倦的體質。
若生活作息以辦公室作業為中心,容易維持固定姿勢,血液循環變差。前面也提過,維持同樣姿勢會造成疲勞,同時也會讓手腳冰冷。儘量每工作一小時就站起來,散步到廁所或活動筋骨,刺激僵硬的肌肉。同時穿襪子或拿小毯蓋住膝蓋,避免下半身著涼。冬天穿得太輕薄也會導致手腳冰冷,請特別注意。
可以溫暖身體的飲品、食物也很重要。薑是讓體溫上昇的好食材,建議可以適當加入菜餚或熬薑湯喝。
男性也要注意手腳冰冷!
手腳冰冷不是女性的專利,男性總是認為「手腳冰冷感覺很遜,忍耐一下就好了」,所以就算有症狀也悶著不講。肌肉是製造能量的工廠,男性肌肉量普遍多於女性,因此被認為產生的熱量也較多。但胃腸功能變差、太瘦、運動不足、壓力與生活習慣紊亂,讓自律神經失調的人,都容易手腳冰冷。所以男性要對抗疲勞,也必須正視手腳冰冷症狀並加以改善。
17 16
第一章要先了解的疲勞新知識
你在何時會覺得特別累呢?
疲倦不僅是身體活動造成,多數人也會因各種壓力感覺到疲勞。也有人會因為「早上起床覺得昏昏沈沈」「頭暈」「心情無法振作」「肩膀僵硬」和頭痛」等自覺性症狀,而感受到疲倦。
人,是為何感覺到疲倦的呢?
疲勞肇因於我們生活周遭的壓力。一般較為人熟知的,是人際關係煩惱造成的「精神壓力」,和長期加班等造成的「生理壓力」。除此之外,還有紫外線或噪音的「物理性壓力」、病態住宅症候群(Sick House Syndrome)元凶—甲醛造成的「化學性壓力」、病毒與細菌造成的「...
目錄
2 作者序
日本人,大家都累了!
第一部 希望您理解的疲勞新知識
12 「沒有疲勞感的疲勞」將導致過勞死!
13 以您的行動與生活習慣,測試「潛在疲勞度」!
15 疲勞感就是身體警告您「快休息」
17 生理性疲勞與病理性疲勞
20 長期疲勞與慢性疲勞症候群之差異
24 疲勞新常識1
活性氧引發疲勞
26 疲勞新常識2
疲勞因子FF正是疲勞的真面目
28 疲勞新常識3
乳酸不是疲勞物質
30 疲勞新常識4
「疲勞」和「疲勞感」不同
31 決心與成就感造就「沒有疲勞感的疲勞」
33 「沒有疲勞感的疲勞」導致過勞死
35 人類以外的動物不存在「KAROSHI」
36 疲勞新常識5
以唾液得知疲勞度⁉
37 人類皰疹病毒會探知疲勞
40 疲勞新常識6
「厭煩」是腦部疲勞的第一個暗示
42 疲勞新常識7
眼睛疲勞其實是腦部疲勞!
45 疲勞新常識8
疲勞加速老化
46 疲勞新常識9
科學證明的疲勞恢復法其實不多
47 問卷調查顯示的疲勞恢復法是?
50 疲勞新常識10
咖啡沒有恢復疲勞的效果!
52 疲勞新常識11
吃再多精力食物,也無法消除疲勞!
53 熱量攝取也會引起疲倦
54 疲勞新常識12
夏日疲憊的身軀,無法靠鰻魚消除疲勞!
55 熱疲勞肇因於自律神經疲勞
56 疲勞新常識13
牛磺酸不被認定有疲勞恢復效果
58 疲勞新常識14
「鈣質改善焦慮」的說法匪夷所思
60 疲勞新常識15
泡澡無法恢復疲勞
61 熱水刺激交感神經,增加疲勞
62 稍事休息專欄1
以唾液得知疲勞度的簡易試劑
第二部
疲勞是這樣引起的
64 疲勞的機制
65 人類皰疹病毒偵測出疲勞因子FF
66 「疲勞恢復物質FR」治癒疲勞
69 年齡漸長易感疲倦之因
71 所有疲勞機制皆同
73 一旦疲勞,連生命能量都漸漸無法製造⁈
76 疲勞感的產生與消除機制
79 腦部非常疲倦
81 視野變窄也是腦部防禦反應之一
82 最容易疲勞的是自律神經
83 自律神經為人體的管制台
87 疲勞累積招致疾病
89 幫助慢性疲勞症候群患者的疲勞門診
90 回避壓力是預防之鑰
92 稍事休息專欄2
保健食品選擇關鍵?
第三部
看過來!六種疲勞恢復法
94 疲勞恢復與減輕是怎麼回事?
96 恢復與減輕疲勞的六種方法
98 疲勞恢復法!
睡眠同時趕走疲勞與疲勞感
100 睡眠時間不足則細胞修復不及
102 午休就能恢復疲勞
104 一覺好眠有效排除疲勞
105 睡得好醒得早
107 睡眠環境也很重要
110 疲勞恢復法2
飲食攝取抗疲勞成分
111 傾全國之力驗證抗疲勞成分
112 imidapeptide是疲勞恢復最強的成分
114 作業效率提升,疲勞也消失了!
119 精準打擊疲勞部位
122 持續兩週,每天攝取一百克的雞胸肉
123 烏醋與檸檬富含的檸檬酸也受矚目
124 其他被認為對疲勞有效的成分
126 以飲食強化人體的抗疲勞力
128 幫助打造不易疲勞體質的食品成分
130 疲勞恢復法3
輕運動促進血液循環,趕走疲勞!
132 輕鬆動一動,提高疲勞恢復物質FR的反應效率
133 伸懶腰改善姿勢疲勞
136 疲勞恢復法4
以植物香氛減輕疲勞
137 疲勞時聞一下通體舒暢
139 都市叢林助長疲勞?
140 疲勞恢復法5
半身泡澡休養神經,驅走疲勞!
141 半身泡澡疲勞恢復效果較全身泡更好
145 溫水泡澡15分鐘
146 疲勞恢復法6
心情轉換緩和腦部疲勞!
147 聊天讓疲勞度減輕
150 工作中也能營造療癒環境
152 「潛在疲勞度」確認彙整
第四部
打造不易疲勞體質的生活法則
158 打造不易疲勞體質的重點
160 有規律的生活
161 無論早起或晚起,睡眠品質都很重要
162 早晨的排便習慣調整生理時鐘
163 白天多活動
164 不讓身體變冷
165 男性也要注意手腳冰冷!
166 飲食平衡
168 攝取優質蛋白質
172 維生素與礦物質很重要
174 飲食方法與疲勞息息相關
175 細嚼慢嚥
176 暴飲暴食也會造成疲勞
177 肥胖容易疲勞
179 減少外在環境的氧化壓力
180 紫外線加速疲勞
183 吸菸侵蝕人體抗氧化力
184 有效對抗疲勞的食譜
184 有元氣的雞肉食譜
涼拌雞肉佐蘿蔔泥醬汁/酒蒸雞配梅子醬油/蘋果雞肉沙拉/烏醋溜雞塊/檸汁雞丁/酸辣湯/焗烤蘋果雞肉
187 有元氣的魚肉食譜
韓式涼拌生鮪魚/鰹魚丼/微炙鰹魚
188 富含檸檬酸的食譜
葡萄柚沙拉/草莓優格冰淇淋/橘醬熱檸檬飲
189 改善肌膚問題的食譜
青江菜洋風燉雞肉/鮪魚燴白菜
190 消除眼睛疲勞的食譜
藍莓醬烤雞/義式涼拌生鮪魚佐藍莓醬汁
191 舒緩腦部疲勞的食譜
海苔雞肉粥/雞肉馬鈴薯排
2 作者序
日本人,大家都累了!
第一部 希望您理解的疲勞新知識
12 「沒有疲勞感的疲勞」將導致過勞死!
13 以您的行動與生活習慣,測試「潛在疲勞度」!
15 疲勞感就是身體警告您「快休息」
17 生理性疲勞與病理性疲勞
20 長期疲勞與慢性疲勞症候群之差異
24 疲勞新常識1
活性氧引發疲勞
26 疲勞新常識2
疲勞因子FF正是疲勞的真面目
28 疲勞新常識3
乳酸不是疲勞物質
30 疲勞新常識4
「疲勞」和「疲勞感」不同
31 決心與成就感造就「沒有疲勞感的疲勞」
33 「沒有疲勞感的疲勞」導致過勞死
35 人類以外...
商品資料
出版社:台視文化出版日期:2014-03-14ISBN/ISSN:9789863430230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192頁開數:25K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