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收錄了1930年代中國著名作家、翻譯家、學者楊昌溪先生的遺稿。其中包括短篇小說、報告文學、學術論稿、古體詩詞與文學評論類作品多篇,其中多半發表於1949年之前中國大陸各大報章或以單行本的形式出版。
作者簡介:
楊昌溪(1902-1976)
四川省仁壽縣人。民國初年著名作家、翻譯家、學者,是中國研究黑人文學的先驅。畢業於瀘縣川南聯合縣立師範學校、聖約翰大學,曾短期留學日本。抗戰前後任《貴州日報》總編輯、《幸福報》主編。著有《三條血痕》、《給愛的》等文學作品,以及學術著作《黑人文學》等。翻譯著述無數。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主編說明
楊昌溪先生係中國「新文化運動」時期的翻譯家、作家與學者,也是抗戰時期著名報人與報告文學作家,其著述、譯著與部分理論觀點如黑人文學與小國文學的研究在當時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並具備開創性意義,《黑人研究先驅楊昌溪文存》是我們根據目前有案可查的楊昌溪先生已經發表、出版或未刊但確信為其所著的文稿所編撰的文集。但由於歷史久遠、加之戰亂頻繁,以及楊昌溪先生曾長期蒙受不公正政治待遇,致使其仍有許多作品暫時未被發現,這也是本書命名為「文存」之緣故。若今後學界諸先進能有新的發現,盼望以「佚文」的形式將其在媒體上公開,我們會在修訂版中予以增添並聲明致謝。
韓晗、楊筱堃
名人推薦:主編說明
楊昌溪先生係中國「新文化運動」時期的翻譯家、作家與學者,也是抗戰時期著名報人與報告文學作家,其著述、譯著與部分理論觀點如黑人文學與小國文學的研究在當時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並具備開創性意義,《黑人研究先驅楊昌溪文存》是我們根據目前有案可查的楊昌溪先生已經發表、出版或未刊但確信為其所著的文稿所編撰的文集。但由於歷史久遠、加之戰亂頻繁,以及楊昌溪先生曾長期蒙受不公正政治待遇,致使其仍有許多作品暫時未被發現,這也是本書命名為「文存」之緣故。若今後學界諸先進能有新的發現,盼望以「佚文」的形...
章節試閱
戰爭是社會進化中不可避免的流血事,因此,它在世界文學中便占著很重很要的地位。同時,在文學中便自然而然的因著認識的不同形成了非戰與謳歌的兩派;他們中緩進的便在紙上活耀的呈現著他們的生命和靈魂,急進的甚至於在實際上(戰場)去實現他們的理想。
震撼全世界的空前的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時,非惟忙碌了軍國主義的軍事家和政治家們,即是文學家們也為這空前的大戰而忙亂了,非戰和謳歌的人都各為各的理想而犧牲而奮鬥。
法蘭西在大戰爆發後的地位很困難,因為文學家們感到了祖國危在旦夕,便不論老年和青年的人都起來贊助戰爭。老戲曲家拉非登(Henri Lavedan)在(K’llnstration)書報上極力以他帶著濃重激戰力量的筆一面激發法國人的愛國心,一面深深的諷刺德國人。海洋作家陸提(Pierre Lati)也從東方快樂的異域情調裡逃出來咒詛「野蠻的」德國人。重暮的老作家法朗士(Afranol)也從雲端下來,混在惡濁的人世裡高聲的吒罵德國人,並想到戰場上去效力。住在雲石和黃金的窠中做他想像的夢的象徵派詩人的領袖勒尼玄(Henride Regnier)也唱起戰爭的歌來。迷戀在宗教裡的傑莫士(F.Jammes)也祈求上帝站在法國的一邊保佑法國的戰士奮勇殺敵,得到「正義的勝利」。頹廢的青年作家的領袖巴南(maurice Barres)也領導了他的群隊成了狂熱的愛國黨,鼓吹法國人去顯現第二次英雄精神,把歐洲人的文化從日爾曼人手中奪回。這一群作家與英國的威爾士(H.G.Welles)、基卜林(Kipling)和作《愛國吟》來讚美那勇敢的犧牲的英難的比利時魂的老詩人康梅耳(Emile Cammaerts),由社會主義運動轉變到勸人去動刀動劍的象微派偉大的詩人范雨哈侖(Verhaeren)的比利時文人是同一筆調的。所以他們在戰爭文學上的價值是屬於另一方面。而在同時,與這些相反對的,便是法國的巴比塞和他的群隊了。
在協約國的文人們是因為德國消滅了歐洲文化,所以不惜犧牲的為「正義」而戰——大名鼎鼎的義大利詩人鄧南遮(D Annunzio)且做了飛機司令親到戰線上去效力。——然而德意志國內的老作家們卻也在對方狂叫著。老詩人檀曼爾(R.Dehmel)拋棄了他的冥想的愛的詩人生活來作《戰歌》(Schlachlenlider),《國旗詠》(Fahnenlieden)咒詛他從前認為朋友的敵人,讚美戰死沙場的兵士了。會經在《織夫》(Dieweleer)中描寫無產階級革命勝利的老戲劇家霍普特曼(G.dauptmann)也拋棄了理想的天國和資本主義的咒詛來糾合德意志的智識階級去辯護德軍在比利時的暴行。老詩人霍爾支(Arno Holz)狂歌著為祖國戰死。惠特金(Frang Wesckind)鼓吹著愛國,老小說家托瑪司,曼(Jhomas Mann)為德意志的軍國主義辯謢:這一群老作家都是在戰時拋棄一切的理想來幫助威廉第二去征服歐洲。但是英國,法國,比利時,德國的作家們所歌頌的軍國主義和武力主義終於是完全過去,在人們心中所留下的僅是一副猙獰的面孔。在歐戰停後,他們感覺了自己所歌頌的時代已行過去,沒落,於是便只有讓非戰主義的作家們永遠的活躍了。
在大戰中非戰的作家們一面在對歐歌戰爭的人加以攻擊,而他們也文字上作非戰的宣傳。謳歌戰爭最活躍的法國,而同時對於非戰的作品也極度力的獎飾;彭加明(Rene Benjamin)的「Gaspard」,洛席(Gean ndeo Vignes Rouges)的《伐瓜之兵士蒲留》(Bourru,Soldat dn Vauguois)和巴比塞的《火線下》(L Appel dn Sal)勃曲倫的《地面之呼號》(L Appel dn Sal)都分別的得著龔古爾文學獎金及法蘭西學會褒獎;修松(Paul Husson)的「L Holoeanse」威倫(maurlel)從戰線歸來在文學雜誌「Les Numbles」上的反對戰爭的叛旗,羅曼羅蘭(Romain Rolland)的《克勒郎鮑雨》(Cleromboult)等都是對於歐洲大戰下著激烈的攻擊。而同時,在英國美國都有非戰的作品出現,但是在價值和聲譽上說來,都及不上巴比塞的《火線下》,拉茲古(Lalzko)的《戰中人》(Men m war),羅曼羅蘭的《克萊郎鮑雨》,這幾種都是具有永久性的作品,要瞭解雷馬克所描寫的時代,不得不作一番考察。
《火線下》的作者原來帶著個人無政府主義的色彩,但是從前線回來忽的變更了;因而將他的經歷寫成了一部偉大的作品。在過去十餘年間他在文學上的地位都由這部著作替他奠定,幾乎沒有人能勝過他的聲譽。
《火線下》所描寫的是七個兵在戰壕所受的痛苦,從他們的談話和感想中烘托出一班由工農,店夥,礦工等出身的兵士們的心理,他們失去了本能的知覺,可憐地成為機械的等候著死的來臨,緣氣,炮火,槍聲,疲勞,惡濁,殘酷,污穢等都在讀者的面前展開,一幅陰森而可怖的圖畫抓著了讀者的全心。雖然是分成二十四章,但每章都可以獨立的成為一幅慘澹的沙場圓。在最末一章「天明了」寫著許多重要的話,是說德法兩軍經過大雨下的劇戰,有幾個兵士聚在土堆旁開始談論;因為他們從戰爭受了許多痛苦,不願使後人忘記了這次的教訓而重演更大的慘劇;所以他們如此的開始談論著:
「但願後人牢牢的記好!但願後人記清這次大戰所給予的教訓,不讓悲慘的戰事再發生呀!」
一個兵說後,四面都應和著說:「不許再有戰爭了!」
「兩軍相打,就像一支軍的自相殘殺。」又一個兵說。
「只要我們打勝仗就好了!」別一個兵介面道。
但是立刻便有人在駁了:「僅僅打勝了仗有什麼作用呢?我們所要求的,根本要消滅戰爭。」
「那麼,要消滅戰爭還是免不了要打仗!」
「說不定啊……但要認清了你的真正的仇敵!」
「但是,或許我們要攻打的不是外國人罷?」
「說不定竟如此呢。人們還要打仗,為的是要趕走他們的主人。」
「那麼,德意志人也應該來一份?」
……
「人們為什麼要打仗呢?……」
「沒有人知道為什麼要打,但是我們知道人們是替什麼人打仗;他們是受了少數人利益的興奮和鼓動而打呀!」
因此,在戰壕內一切的兵士都咒詛少數人,那些特極度階級憑籍大戰發財的資本家,騙人去死的教士,學者,教師。最終他們認定這等人是法國和德國的仇敵,彼此都是被逼迫的走到為少數特權度階級拼命的戰場上;而他們真正的敵人並不是在戰場上炮彈下拼命的兵士,而是那些少數的特權階級者。
在巴比塞的國人認為敵人的匈牙得的陣營中一個軍官拉茲古寫下的《戰中人》也是他的經驗的實錄,雖然那是他的試筆,但他的作風,像急而且抖的弦音,像愈轉愈急的施風,像愈刺愈深的尖針;雖然在量方面只有六個短篇,比較《火線下》是少五倍,然而感人的力量卻一點不小於《火線下》。羅曼羅蘭認為《火線下》是告發帝國主義的罪惡,《戰中人》是說明帝國主義是劊子手,卻是切實的批評。
在第一篇「開赴前線」中描寫的是開赴前線時的恐怖的回憶。第二篇「炮火之洗禮」充滿了戰壕裡的慘呼聲,表示著不願打仗和殺人的心理。第三篇「戰勝者」把大戰的主動者的罪惡在尖刻的諷刺內隱藏著,把革命的思想在鎮靜的語言中埋伏著,帝國主義的口密腹劍,是在這篇表現得淋淳盡致。第四篇「我的夥伴」和第五章「英雄的死」都是戰爭的實錄。然而最富於革命性的要算最末的「重返敵鄉」的那一篇。雖然在拉茲古的六篇小說中都帶有點革命的傾向,但革命之火已經燃著而見於行動的卻要算這一篇了。主人公蒲丹從一切獲得刺激後,抽出刀來把靠戰爭漁利的大戶刺死,「富人靠戰爭發財,窮人去到炮下送死。」便是拉茲古的金言。
戰爭是社會進化中不可避免的流血事,因此,它在世界文學中便占著很重很要的地位。同時,在文學中便自然而然的因著認識的不同形成了非戰與謳歌的兩派;他們中緩進的便在紙上活耀的呈現著他們的生命和靈魂,急進的甚至於在實際上(戰場)去實現他們的理想。
震撼全世界的空前的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時,非惟忙碌了軍國主義的軍事家和政治家們,即是文學家們也為這空前的大戰而忙亂了,非戰和謳歌的人都各為各的理想而犧牲而奮鬥。
法蘭西在大戰爆發後的地位很困難,因為文學家們感到了祖國危在旦夕,便不論老年和青年的人都起來贊助戰爭。老...
目錄
主編說明
編者序 重讀《刀「式」辯》及其它/韓晗
序二 啊,那個年代的人和事/楊遠承
序三 尋找楊昌溪/楊筱堃
給愛的
雷馬克評傳
煙苗捐
中國軍人偉大
王銘章血戰滕縣城
「文革」遺稿──七律三十首注評
附錄:《刀「式」辯》(魯迅,署名「黃棘」)
主編說明
編者序 重讀《刀「式」辯》及其它/韓晗
序二 啊,那個年代的人和事/楊遠承
序三 尋找楊昌溪/楊筱堃
給愛的
雷馬克評傳
煙苗捐
中國軍人偉大
王銘章血戰滕縣城
「文革」遺稿──七律三十首注評
附錄:《刀「式」辯》(魯迅,署名「黃棘」)
商品資料
出版社:秀威資訊出版日期:2014-05-02ISBN/ISSN:9789863262398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337頁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