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Nikkei Architecture、日経アーキテクチュア
定價:NT$ 650
優惠價:88 折,NT$ 572
本商品已絕版
在建築界閉塞的現況之中,本書將帶領讀者看見「建築的希望」,從「海之博物館」到最新的「旭川站」,除了收錄內藤先生的主要作品以外,也刊登採訪和特別會談,是內藤廣個人首次的作品和採訪全集。2010-2011年擔任東京大學副校長,本書並首次談及「東京大學的內藤式教育法」。
內藤廣的風格迥異於伊東豐雄與隈研吾。伊東豐雄和隈研吾隨著掌握時代的變化,將新的元素融合到自己的建築之中,所以會感覺20年前的作品風格和現在完全不同。
而同樣活躍於日本建築界的內藤廣,其作品都可以找到共通的特色,他的理念就是「不追求流行,經得起時代的考驗」、「返回生產system思考空間的存在」。
這樣的理念充分地顯示於成名作品「海之博物館」之中。他在獲得日本建築學會獎作品獎之後,發表感想:「我認為建築原本就是超越人類的生命的,一想到這些,就會更著眼於建築的成立及生產過程,並且著重於細節與結構的各項作業」。
「不追求流行」表現出他對於目前的「舒適的狀態」有著不信任感。而回顧他過去的訪談內容,也會有「這個人對未來很悲觀」的感覺。但他絕不是悲觀主義者。他認為沒有必要教導學生流行,而著重在傳授「確實且不變的東西」。
他對於自己的作品經得起時代的考驗也相當有信心。旭川車站完成時,他在演講會場中提到「我有信心這個設施在100年後、200年後一樣能夠繼續為旭川服務」。是一個能夠在所有市民面前保證自己的建築能夠使用超過100年的建築家。
他的主要建築作品有:海之博物館(1992)、安曇野CHIHIRO美術館(1997)、USHIBUKA海彩館(1997)、茨城縣天心紀念五浦美術館(1997)、牧野富太郎紀念館(1999)、十日町情報館(1999)、倫理研究所富士高原研修所(2001)、CHIHIRO美術館.東京(2002)、島根縣藝術文化中心(2005)等。
作者簡介:
內藤廣介紹
1950年出生於神奈川縣橫濱市。74年畢業於早稻田大學理工學部建築學科,76年取得同研究所碩士學位。
76-78年任職於Fernand Higueras建築設計事務所(西班牙馬德里),79-81年任職於菊竹清訓建築設計事務所。81年成立內藤廣建築設計事務所。2001-02年擔任東京大學研究所工學系研究科社會基盤學助教。
03-11年擔任東京大學研究所工學系研究科社會基盤學教授,10-11年擔任東京大學副校長。
譯者簡介:
龔婉如,文藻外語學院日文科、東京家政大學造型表現學系畢業。曾任日商出版社編輯、廣告公司翻譯等,目前為專職翻譯。熱愛旅遊、美術工藝及馬拉松。譯作有《赤朽葉家的傳說》、《魔王》、《窮忙族:新貧階級時代的來臨》、《原研哉。Ex-formation植物:視覺藝術聯想集》等書。
名人推薦: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文化創意產業經營學系所副教授邱詠婷 專文推薦
在可以忍受的距離與社會現實下,凝視建築的永恆精神幅射出的微光幻影--內藤廣的建築生命實錄
在自己可以忍受的距離,我凝望建築如凝視自己的生命歷程,遠遠的批判卻始終期待,這眼光未曾離開,因距離始終是靈魂的結果。面對不同領域的學子我也始終如此簡單卻堅定:人重要、設計重要,社會過程重要,但是建築空間意義的體現與結果終究是人類歷程的生命凍結,如同城市美好真實的示現,不過是再現了理想,一種可能只是純粹態度的結案,不需言說,只有體會與感動。
批判之於建造,相對是容易的。論述之於建築,相對是輕薄表象的。建築的必要忍耐是她與時間和現實社經政治的拉扯,而美學的光環是屬於她看不見的未來與建築師分秒不差的預想!建築與營造之間的差異,如同時尚與衣服之間的出世與入世,以及平凡與非凡之間的交互辯證,這與文化高低無關,但她確實是來自以及日常生活的建造,如何透過所有的瑣碎如管線工程與五金組件等預算營運管理,組構出超凡的建造物或文化空間的可能!而最終可能轉化成的是如地景般,如空氣般自然存在著得以被呼吸的文化精神!
我該如何告訴學生,設計師與建築師,應該用何種心情態度與時間軸線閱讀本書,才會對於他的專業或生命歷程出現感動與意義。可以確定的是,本書不只是一本建築作品集,也期待並非是一般普羅對於日本建築家仰望的建築工具書。本書展現的是在口述訪談與細膩剖面圖中透出的執著,系列真實的建築案例與作品成果,透出身為建築教授的教育觀點態度,如何在面對全球資本主義霸權下的所有建築表象形式概念,如何在低成本和發包制度與同質化的現實壓力與經濟危機下,如何無懼的從容的對於所謂建築家的堅持,是一種幾乎日復一日不合時宜的執著熱情與經驗累積才可能成為的集大成。最終其建築成為未來的人造物質文化資產,文化城市創新最有力的見證,沒有退路,沒有魯蛇的退縮與自滿,只有將自己的建築工程學習過程實踐成永恆建築的真實,他讓工程繪圖與五金出現空間aura神韻,讓施工圖成為建築藝術品,無法複製也因此獨一無二。不僅如此,本書也是一本社會設計的紀錄,動人的敘事遠遠超越了作品集與影像的行銷賣弄,在非結構的敘事中與絮語裡,對於不同角色中如學生老師主持人老闆與業主扮演的必要堅強與人性脆弱,在每個人的專業與跨領域與當下歷程,給予一點希望的救贖!
這同樣是一本既回首又同步在進行的作品,每件作品都有不可承受之輕的重量意涵,表達出空間的空靈、日本的傳統、公共的意義、藝術的比擬,每件作品是一個重新的自我與社會城市的反思,不多建築論述的內藤廣,始終圍繞著對於人的關懷,也反概念地論述要建築本身的敘事與再現。他不熱中社會運動但卻輕易地以他的建築,讓更多市民的力量可以銘刻於建築物,他始終相信的人文建築精神,一次次的再現於石頭而得以永存!改變的尺度不只是建築,在經歷與接納了世界變遷、日本經濟衰退、科技演進、工程磨難與論述荒蕪浮華的建築設計年代,真實實踐內在心底的永恆,需要的是展現於作品中的無盡耐心與理性定力的純粹性,成為與傳統對話與生命交流和城市再造的非口號式建築體現,儘管這樣的執著信仰不合潮流,但在不可逆的全球資本節奏中終究透出永恆的曙光與甦醒的能量!
終究來說,他沒有從建築本身的困頓中逃離或尋求其他領域如文化創意產業,雖然建築本身就是!團隊、業主、工程組合的必要和諧,建築一直是文化創意產業學,只是通過整合,將建築理念與社會需求,藉由物質材料和尺度化為真實建造,而可創造的是可能撼動的文化工程,他的作品工法大量複製回應基地脈絡與內容,影響的,卻是文化的、都市重生的、地方的敘事的美好結局。面對一切批判,他以既定工具與可操作模式去實踐,儘管毫不妥協地去維持日本工藝精神,卻也納入電腦繪圖尺度精確與可能想像出現不同於傳統持度的傳統空間形式,他將工具技藝化而非奴化,他讓精神性思維輕易的轉化於公共文化與集體記憶,儘管當下的公共工程與美學依然是遙遠距離的差異符碼,當今台灣的公共建築仍陷黑箱與利益的政治黑盒符碼而無法誘發市民更多期待。我們期待的美好城市仍在遠方,然而,他的建築純粹卻又不可思議到令人輕易感受到傳統的新結構,新空間形式如交通節點,企圖再現的是城市新意象與日本傳統思維。又如京都的詩意來自內藤廣建築設計的細節結構設計,論述不難懂,創造出新的舊式茶室精神延續讓傳統產業找到新生,而這「堅持」與探索做為設計過程已是不可多見。京都的虎屋所代表的是傳統式建築產業,用創新卻謙卑的態度去理解回應歷史,因此作品本身不是歷史的延續而是創新,而這正是設計真正可發揮的是來自深刻的文化底蘊。
在全球資本化符碼化的險境中,內藤廣始終沒有逃離建築,困頓時看書而不汲汲營營是種反全球化的時間態度,也沒有尋找其他領域取代,他勇敢地面對並築構建築,維持空間與他個人在理性與感性上的細緻平衡!期待學生的學習是面對所有的平凡瑣碎如住宅營造,建築的養成不是符號,是面對工程面對結構面對使用與所有的社會與產業現實。他堅持的建築是石頭,建築思維與路徑卻是來自肉體的想像與關懷過去與未來,在人性的尺度中尋找可能的出路,也因此他的石頭才得以出現靈魂的翅膀!
邱詠婷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文化創意產業經營學系所副教授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最多人成交
平均成交價72折465元
最近成交價(折扣)
徵求價 | 數量 |
5折 | 2 |
7折 | 3 |
7折以上 | 1 |
8折以上 | 1 |
影片僅供參考,實物可能因再版或再刷而有差異
作者:Nikkei Architecture、日経アーキテクチュア
優惠價: 88 折, NT$ 572 NT$ 650
本商品已絕版
在建築界閉塞的現況之中,本書將帶領讀者看見「建築的希望」,從「海之博物館」到最新的「旭川站」,除了收錄內藤先生的主要作品以外,也刊登採訪和特別會談,是內藤廣個人首次的作品和採訪全集。2010-2011年擔任東京大學副校長,本書並首次談及「東京大學的內藤式教育法」。
內藤廣的風格迥異於伊東豐雄與隈研吾。伊東豐雄和隈研吾隨著掌握時代的變化,將新的元素融合到自己的建築之中,所以會感覺20年前的作品風格和現在完全不同。
而同樣活躍於日本建築界的內藤廣,其作品都可以找到共通的特色,他的理念就是「不追求流行,經得起時代的考驗」、「返回生產system思考空間的存在」。
這樣的理念充分地顯示於成名作品「海之博物館」之中。他在獲得日本建築學會獎作品獎之後,發表感想:「我認為建築原本就是超越人類的生命的,一想到這些,就會更著眼於建築的成立及生產過程,並且著重於細節與結構的各項作業」。
「不追求流行」表現出他對於目前的「舒適的狀態」有著不信任感。而回顧他過去的訪談內容,也會有「這個人對未來很悲觀」的感覺。但他絕不是悲觀主義者。他認為沒有必要教導學生流行,而著重在傳授「確實且不變的東西」。
他對於自己的作品經得起時代的考驗也相當有信心。旭川車站完成時,他在演講會場中提到「我有信心這個設施在100年後、200年後一樣能夠繼續為旭川服務」。是一個能夠在所有市民面前保證自己的建築能夠使用超過100年的建築家。
他的主要建築作品有:海之博物館(1992)、安曇野CHIHIRO美術館(1997)、USHIBUKA海彩館(1997)、茨城縣天心紀念五浦美術館(1997)、牧野富太郎紀念館(1999)、十日町情報館(1999)、倫理研究所富士高原研修所(2001)、CHIHIRO美術館.東京(2002)、島根縣藝術文化中心(2005)等。
作者簡介:
內藤廣介紹
1950年出生於神奈川縣橫濱市。74年畢業於早稻田大學理工學部建築學科,76年取得同研究所碩士學位。
76-78年任職於Fernand Higueras建築設計事務所(西班牙馬德里),79-81年任職於菊竹清訓建築設計事務所。81年成立內藤廣建築設計事務所。2001-02年擔任東京大學研究所工學系研究科社會基盤學助教。
03-11年擔任東京大學研究所工學系研究科社會基盤學教授,10-11年擔任東京大學副校長。
譯者簡介:
龔婉如,文藻外語學院日文科、東京家政大學造型表現學系畢業。曾任日商出版社編輯、廣告公司翻譯等,目前為專職翻譯。熱愛旅遊、美術工藝及馬拉松。譯作有《赤朽葉家的傳說》、《魔王》、《窮忙族:新貧階級時代的來臨》、《原研哉。Ex-formation植物:視覺藝術聯想集》等書。
名人推薦: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文化創意產業經營學系所副教授邱詠婷 專文推薦
在可以忍受的距離與社會現實下,凝視建築的永恆精神幅射出的微光幻影--內藤廣的建築生命實錄
在自己可以忍受的距離,我凝望建築如凝視自己的生命歷程,遠遠的批判卻始終期待,這眼光未曾離開,因距離始終是靈魂的結果。面對不同領域的學子我也始終如此簡單卻堅定:人重要、設計重要,社會過程重要,但是建築空間意義的體現與結果終究是人類歷程的生命凍結,如同城市美好真實的示現,不過是再現了理想,一種可能只是純粹態度的結案,不需言說,只有體會與感動。
批判之於建造,相對是容易的。論述之於建築,相對是輕薄表象的。建築的必要忍耐是她與時間和現實社經政治的拉扯,而美學的光環是屬於她看不見的未來與建築師分秒不差的預想!建築與營造之間的差異,如同時尚與衣服之間的出世與入世,以及平凡與非凡之間的交互辯證,這與文化高低無關,但她確實是來自以及日常生活的建造,如何透過所有的瑣碎如管線工程與五金組件等預算營運管理,組構出超凡的建造物或文化空間的可能!而最終可能轉化成的是如地景般,如空氣般自然存在著得以被呼吸的文化精神!
我該如何告訴學生,設計師與建築師,應該用何種心情態度與時間軸線閱讀本書,才會對於他的專業或生命歷程出現感動與意義。可以確定的是,本書不只是一本建築作品集,也期待並非是一般普羅對於日本建築家仰望的建築工具書。本書展現的是在口述訪談與細膩剖面圖中透出的執著,系列真實的建築案例與作品成果,透出身為建築教授的教育觀點態度,如何在面對全球資本主義霸權下的所有建築表象形式概念,如何在低成本和發包制度與同質化的現實壓力與經濟危機下,如何無懼的從容的對於所謂建築家的堅持,是一種幾乎日復一日不合時宜的執著熱情與經驗累積才可能成為的集大成。最終其建築成為未來的人造物質文化資產,文化城市創新最有力的見證,沒有退路,沒有魯蛇的退縮與自滿,只有將自己的建築工程學習過程實踐成永恆建築的真實,他讓工程繪圖與五金出現空間aura神韻,讓施工圖成為建築藝術品,無法複製也因此獨一無二。不僅如此,本書也是一本社會設計的紀錄,動人的敘事遠遠超越了作品集與影像的行銷賣弄,在非結構的敘事中與絮語裡,對於不同角色中如學生老師主持人老闆與業主扮演的必要堅強與人性脆弱,在每個人的專業與跨領域與當下歷程,給予一點希望的救贖!
這同樣是一本既回首又同步在進行的作品,每件作品都有不可承受之輕的重量意涵,表達出空間的空靈、日本的傳統、公共的意義、藝術的比擬,每件作品是一個重新的自我與社會城市的反思,不多建築論述的內藤廣,始終圍繞著對於人的關懷,也反概念地論述要建築本身的敘事與再現。他不熱中社會運動但卻輕易地以他的建築,讓更多市民的力量可以銘刻於建築物,他始終相信的人文建築精神,一次次的再現於石頭而得以永存!改變的尺度不只是建築,在經歷與接納了世界變遷、日本經濟衰退、科技演進、工程磨難與論述荒蕪浮華的建築設計年代,真實實踐內在心底的永恆,需要的是展現於作品中的無盡耐心與理性定力的純粹性,成為與傳統對話與生命交流和城市再造的非口號式建築體現,儘管這樣的執著信仰不合潮流,但在不可逆的全球資本節奏中終究透出永恆的曙光與甦醒的能量!
終究來說,他沒有從建築本身的困頓中逃離或尋求其他領域如文化創意產業,雖然建築本身就是!團隊、業主、工程組合的必要和諧,建築一直是文化創意產業學,只是通過整合,將建築理念與社會需求,藉由物質材料和尺度化為真實建造,而可創造的是可能撼動的文化工程,他的作品工法大量複製回應基地脈絡與內容,影響的,卻是文化的、都市重生的、地方的敘事的美好結局。面對一切批判,他以既定工具與可操作模式去實踐,儘管毫不妥協地去維持日本工藝精神,卻也納入電腦繪圖尺度精確與可能想像出現不同於傳統持度的傳統空間形式,他將工具技藝化而非奴化,他讓精神性思維輕易的轉化於公共文化與集體記憶,儘管當下的公共工程與美學依然是遙遠距離的差異符碼,當今台灣的公共建築仍陷黑箱與利益的政治黑盒符碼而無法誘發市民更多期待。我們期待的美好城市仍在遠方,然而,他的建築純粹卻又不可思議到令人輕易感受到傳統的新結構,新空間形式如交通節點,企圖再現的是城市新意象與日本傳統思維。又如京都的詩意來自內藤廣建築設計的細節結構設計,論述不難懂,創造出新的舊式茶室精神延續讓傳統產業找到新生,而這「堅持」與探索做為設計過程已是不可多見。京都的虎屋所代表的是傳統式建築產業,用創新卻謙卑的態度去理解回應歷史,因此作品本身不是歷史的延續而是創新,而這正是設計真正可發揮的是來自深刻的文化底蘊。
在全球資本化符碼化的險境中,內藤廣始終沒有逃離建築,困頓時看書而不汲汲營營是種反全球化的時間態度,也沒有尋找其他領域取代,他勇敢地面對並築構建築,維持空間與他個人在理性與感性上的細緻平衡!期待學生的學習是面對所有的平凡瑣碎如住宅營造,建築的養成不是符號,是面對工程面對結構面對使用與所有的社會與產業現實。他堅持的建築是石頭,建築思維與路徑卻是來自肉體的想像與關懷過去與未來,在人性的尺度中尋找可能的出路,也因此他的石頭才得以出現靈魂的翅膀!
邱詠婷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文化創意產業經營學系所副教授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徵求價 | 數量 |
5折 | 2 |
7折 | 3 |
7折以上 | 1 |
8折以上 | 1 |
最多人成交
平均成交價72折465元
最近成交價(折扣)
請在手機上開啟Line應用程式,點選搜尋欄位旁的掃描圖示
即可掃描此O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