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話新譯,經典重現
一部二十四史,分量太多。就是歷史專家也不容易把它完全熟記,倒不如這部演義,隨意翻覽一下,說不定會有提綱挈領的功效。——顧頡剛(著名歷史學家)
它既不是「純文學」,也不是「雅文學」;它不是純歷史,又沒有虛造歷史……一部好的歷史實錄,何嘗不可當作一部小說和文學作品看?——二月河(著名歷史小說家)
其規模之宏偉,卷帙之浩繁,內容之豐富,不僅在我國歷史演義中絕無僅有,而且在世界文學史上也找不到先例。……它所起的作用。是官修的二十四史或任何中國通史都無法代替的。——裴效維(中國社科院研究員,中華文學史料學學會副會長)
蔡東藩的通俗史學工作是非常成功的。……是近代演義史書當中出版發行歷時最長、數量最大的一種。——李志庭(浙江大學歷史系教授)
這部歷史演義是由蔡東藩以舊白話創作,再經學有專精的現代歷史學者以現代白話改寫,並不是純歷史,也沒有虛構歷史;既是歷史實錄,也可當作小說或文學作品來觀賞。其規模宏偉,卷帙浩繁,內容豐富,在中國歷史演義中可謂絕無僅有,具有的效用,迥非官修的二十四史所能比擬。
作者簡介:
蔡東藩(1877-1945),浙江蕭山人,著名作家、學者,其《中國歷朝通俗演義》是有史以來最通俗、最風趣、最受歡迎的歷史讀物,蔡東藩因此被譽為「一代史家,千秋神筆」。
章節試閱
南北之爭
孛倫赤、岳來吉等人回營報功,燕鐵木兒把二人的功績記在了功勞簿上,並命令撒敦帶著小股人馬出營巡哨。當天大霧迷漫,撒敦巡殺到敵營時,已經人去寨空了。走進去一看,只有幾個小兵還在收拾行李,見了撒敦等人一哄而逃,被撒敦帶兵追上,捉住兩個人。經撒敦審訊,才知道北軍已經逃竄進山谷中。撒敦把兩個小兵帶回,報知燕鐵木兒。
燕鐵木兒說:「王禪並沒有大敗就藏進山裡,我料他必定有詐,定是要乘我不備前來襲擊。」然後下令將士,嚴陣以待,不得私自出營,違令者斬。第二天晚上,又下令,如果遇到敵寇襲擊,只准固守,不准出戰,違令者斬。到了夜間,防備尤其嚴密,四面佈下探馬,偵察消息。突然,雞聲報曉,遠遠地聽到號角聲,燕鐵木兒立刻說:「敵兵來了!」連忙升帳,探馬也來稟報,說是北軍大舉出山,距此地只有數里了。燕鐵木兒仍然派各軍嚴守軍令,不得有違。大約又過了一個時辰,北軍大軍殺到,攻擊了幾次,絲毫不見效果,只好退後紮下大營。
燕鐵木兒派撒敦、八都兒二人各率一軍,分別授給密計,命令他們等到天黑,分兵出擊。二人依計而行。當天晚上,四面陰霾,北軍也嚴行防備,沒有就寢。一更天以後,只聽得後面有號角聲,吹得非常響亮,北軍不由得慌起來,梁王王禪因為有前車之鑑,只命令各營靜守,不敢出兵。前面又響起號角聲。此時是深秋,正是風聲鶴、草木皆兵的時候,加上號角聲響徹四野,北軍愈發膽怯起來,個個不寒而慄。三更天以後,號角聲吹得愈來愈響,彷彿有千軍萬馬從四面殺來。北軍軍心散亂,四處逃竄,任憑王禪怎樣阻止也是彈壓不住。王禪禁不住歎息:「罷了!罷了!看來幼主無福,偏偏遇到這個詭計多端的燕鐵木兒,不如就此退兵吧。」當下拔營退去。
這號角聲就是撒敦和八都兒奉了燕鐵木兒的密計而吹的,目的是虛張聲勢,嚇唬敵兵。原來,撒敦從營後出兵,繞到北軍後面吹起號角;八都兒從營前出兵,直逼北軍前面,吹號角呼應撒敦。北軍果然中計,連夜逃去。
撒敦等人來報燕鐵木兒稱北軍敗退,燕鐵木兒立即命令大軍追擊,一直追到昌平州才追上北軍。燕鐵木兒大軍追殺過去,北軍早就嚇得肝膽俱裂,哪個還敢抵擋?燕鐵木兒軍乘勢掩殺一陣,斬首數千人,那些來不及逃走的北軍顧命要緊,一概投降。燕鐵木兒共收降北軍一萬餘人。
燕鐵木兒正要帶兵再追,忽然有欽差到來,忙下馬接旨。旨意中大略是說丞相親臨前線,恐怕有不測,萬一受傷,皇上依賴誰。從今以後,只要在後方督戰,視察將士即可,不要再親自冒險,免得皇上擔憂。燕鐵木兒叩頭謝恩,然後對來使說:「我並非好死厭生,只是大敵當前,不得不身先士卒。現在敵寇已經敗退,自當遵旨小心,請欽差轉達御前,叫皇上不必擔心。」欽差答應著離去。
燕鐵木兒帶兵再上,殺得王禪等人丟盔棄甲,抱頭逃竄。隨後,燕鐵木兒勒住戰馬,只派也速答兒、也不倫和弟弟撒敦等人率領三萬人馬繼續追擊北軍,自己率領其餘軍兵在後面接應。快到居庸關時,接到也速答兒軍報,稱北軍已經逃出關外去了,繼而也速答兒等人也撤軍。燕鐵木兒命令也速答兒留守居庸關,徹里鐵木兒為副將,統領三萬人馬留下防守,自己率領得勝大軍向南回京。
一行人馬來到昌平南,又傳來了古北口的急報,稱上都軍已經攻克古北口,進犯石漕。燕鐵木兒憤憤地說:「居庸關方才收回,古北口又失守,如何是好?」撒敦上前進言:「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怕他什麼?小弟願意前去,殺他個片甲不留!」燕鐵木兒說:「一定要小心才是!」撒敦領命,當即領著一萬人馬向古北口殺去。燕鐵木兒率領大軍做後應,緊隨其後。撒敦帶兵殺到石漕,也不管利害,衝上前去一陣掩殺,敵軍正在吃午餐,倉促間來不及應戰,只得向北逃去。撒敦追擊數十里,殺死敵軍無數。
撒敦正要紮營,燕鐵木兒大軍隨後趕到,兩下相會,撒敦報捷。燕鐵木兒問敵軍主將的姓名,撒敦卻一概不知。燕鐵木兒說:「小弟殺了一天,難道連敵將的姓名也沒問明嗎?」撒敦說:「問他姓名幹什麼?我只知道見敵就殺,得勝就報功。」燕鐵木兒說:「幸虧你遇上的都是庸將,如果遇著將才,恐怕就有敗無勝了。」
燕鐵木兒派探馬打探敵將姓名,一個是駙馬孛羅鐵木兒,一個是平章答失雅失鐵木兒,一個是院使撤兒討溫。燕鐵木兒笑道:「這等乳臭未乾的小兒也來領兵,真是可笑!待我用一條小計,捉住三人。」撒敦問:「用什麼計?小弟前去,包管將他們捉來。」燕鐵木兒責備他說:「你只知道蠻戰,不懂得智取,難道敵將會綁上雙手,任你來捉嗎?」說完問探馬,「我見前面有一座大山,此山叫什麼山?」探馬回答:「此山名叫牛頭山。」撒敦說:「哥哥專會使刁,查了敵將姓氏,還要問山名,有什麼用意?」燕鐵木兒大怒:「你不要瞎說!我如果不是顧著兄弟情意,定將你一頓杖打。」撒敦怏怏退下。燕鐵木兒換了便服,帶上幾名探子出營而去,直到天黑方才回營。
第二天升帳,燕鐵木兒召集眾將當面囑咐:「我昨晚登上牛頭山,望見敵營紮在山後,料想他是想依山固守。但是山中卻有小路可以通過,我軍如果從上打下,便可踏破敵營。敵營一破,敵將必然逃走,要想生擒敵將就困難了,不如引他進山,陷入我們的埋伏,我軍再前後夾攻,他必然走投無路,束手就擒了。」眾將都拍手稱讚。
燕鐵木兒命令八都兒:「你今天夜裡帶一千名軍兵,悄悄摸上牛頭山,在小路上挖下陷阱,上面做好暗記,令我軍便於躲避,就算成功。等陷阱挖好,你就翻山劫營,只許敗不許勝,敵兵趕來,你就引他上小路,我自有兵接應,不得有誤!」八都兒依計而去。燕鐵木兒又命令裨將亦訥思:「你率領一千名軍兵,備好撓鉤,在山上的小路旁埋伏著,待敵兵來到,自然可以一併捉住。」亦訥思也領命離去。燕鐵木兒又命令撒敦:「你領兵一萬人,繞到山前,在敵營左右埋伏,只要聽見山上有號炮聲響,你便殺出,斷他後路,不得有誤!」撒敦也領命前去了。燕鐵木兒又命令其餘眾將:「你等隨我上山,看我的大旗所指,奮力殺敵,明天就可大獲全勝了。」眾將點頭稱是。到了傍晚,燕鐵木兒命令將士飽餐戰飯,隨後各帶乾糧、火器,向牛頭山進發。
此時,八都兒已經挖好陷阱,乘著夜色翻過大山,去劫敵營。敵人的探馬打探到八都兒到來,便去稟報主將。北軍帶兵的駙馬孛羅鐵木兒年輕好勝,立即上馬,領兵出營接仗。八都兒上前交戰,戰了幾個回合轉身敗走。孛羅鐵木兒不知是計,催馬緊追。平章答失雅失鐵木兒與院使撤兒討溫也出營接應,撤兒討溫說:「駙馬去追,恐怕有閃失,況且夜色迷茫,山嶺崎嶇,如有不測,該如何是好?不如另派他人。」答失雅失鐵木兒便派人去追,不一會兒去使回報,說駙馬認為月色明亮,可以夜戰,請平章、院使速去接應,要一舉消滅敵人。撤兒討溫又說:「營寨也非常重要,請平章守住不要動,我帶兵接應就是了。」答失雅失鐵木兒答應著,便分兵給撤兒討溫前去接應駙馬。
那時,孛羅鐵木兒已經被八都兒誘進山中,走上小道。猛聽得一聲鼓響,山岡上火把齊明,豎起一面大旗,上面寫著「太平王右丞相」字樣。孛羅鐵木兒說:「燕鐵木兒就在山上,我軍快去殺了他!」話音未落,山上沖下一班將士,來敵孛羅鐵木兒。孛羅鐵木兒並不畏怯,只是山路狹窄,不便戰鬥,只好勒馬退回,不料「撲通」一聲,連人帶馬跌入陷阱裡去了。亦訥思早就準備好了,命令軍兵鉤起孛羅鐵木兒,捆綁而去。
孛羅鐵木兒部下的士卒爭相來救,無奈走近一個陷落一個,走近兩個陷落一雙,後面的只好奪路逃走。燕鐵木兒的將士已從四面殺來,北軍心中一慌,腳下更站立不穩,一半跌入陷坑,一半死於刀下。
此時的撤兒討溫還不知道前軍的敗狀,正在領兵進山接應駙馬。一進小道,就望見大旗飛揚,料知孛羅鐵木兒必定遭遇伏兵,凶多吉少,又不能不去救援,只好硬著頭皮催馬前進,邊前進,邊命令左右分頭射箭,以防不測。誰知山上的喊殺聲漸漸逼近,雖然北軍嚴行防備,仍然有些心驚膽戰。轉眼間,敵軍從四面八方殺來,任憑北軍如何放箭也是射不到敵人。撤兒討溫指揮軍士隨射隨退,走不多遠,見軍士都陷進地裡了,慌忙察看,突然自己也隨戰馬陷落。兩旁衝出亦訥思的軍兵,掉進陷阱的北軍全部被他們用撓鉤鉤起,捆綁了去。其餘人馬走投無路,只得投降。
答失雅失鐵木兒正在留守營盤,遠遠地聽見有炮聲,心中忐忑不安,忽然營外有兵馬來到,他還以為是撤兒討溫等人回營了。正要出來迎接,不料來軍異常兇猛,如蛟龍攪海一般殺進大營。答失雅失鐵木兒急忙上馬抵擋,正巧遇著撒敦,一槍刺來,正中他的左腕,答失雅失鐵木兒倒於馬下。撒敦麾下的軍兵上來把他抓走了。
北軍頓時四散奔逃,撒敦追擊一陣,殺死大半。此時天還沒亮,撒敦就綁著答失雅失鐵木兒上山報捷。燕鐵木兒又命令他追擊殘敵,他立即回馬下山,把敵兵追殺出了古北口,然後撤軍。
燕鐵木兒召集各軍回到大營。這時天剛亮,軍兵推上孛羅鐵木兒、撤兒討溫和答失雅失鐵木兒。燕鐵木兒拍案而起:「你等助逆叛亂,死有餘辜,本爵帥豈能輕饒?」孛羅鐵木兒等人破口大駡,燕鐵木兒申明軍法,喝令斬首。
燕鐵木兒剛剛派人報捷,帳外又傳來緊急文書,燕鐵木兒看了一遍,急忙對眾將說:「叛王也先鐵木兒與禿滿迭兒攻陷了通州,叛軍已經快到京師了。京中召我回去救援,我等救懷王要緊,趕快起程!」眾將不敢怠慢,立即隨燕鐵木兒拔營向南而去。兩天後,燕鐵木兒大軍到達通州,那時已經日落西山,炊煙四起。眾將請求擇地紮營,燕鐵木兒說:「敵寇就在附近,不去殺他,還待何時?」說完指揮軍兵繼續前進,果然走出不多遠,就遇上了敵兵。敵兵絲毫也沒有防備,被殺得狼狽奔逃,燕鐵木兒追殺了一里多地,因為天色昏黑,才傳令紮營。
第二天黎明,燕鐵木兒起兵繼續追擊敵人,向西追到潞河,見敵軍在河對岸列好了陣勢,陣容非常整齊,燕鐵木兒也不敢進逼。到了夜間,燕鐵木兒準備渡河襲擊敵軍,無奈對岸燈火通明,映在河中,光芒四射,只好按兵不動。待到黎明,遠遠地望見敵營中已經沒了聲響,只有幾個人靜靜地沿著河邊站著。燕鐵木兒便指揮軍兵紮木筏渡河,大軍安然渡過。等到達對岸,軍兵持刀砍人,不料卻都是稻草做的,上面披著衣裳,這才知道敵人已經連夜逃走,只不過放了些火把作為疑兵罷了。
燕鐵木兒大怒,率兵猛追,快到檀子山時,見四面都是棗林。這棗林正有敵兵埋伏,見燕鐵木兒率兵前來,突然從斜刺裡殺出,虧得燕鐵木兒軍紀嚴整,陣勢才沒有被衝亂。猛見也速鐵木兒和禿滿迭兒糾集了陽翟王太平、國王朵羅台、平章塔海的大軍氣勢洶洶地殺來,差不多有五六萬人。燕鐵木兒不敢輕敵,先下令軍兵列好陣勢,前面的手持弓箭,後面的手執長刀、盾牌,再後面的舉著長矛。待敵兵逼近,燕鐵木兒一聲令下,萬箭齊發,好像飛蝗一般射向敵陣,可是敵兵手持盾牌而來,冒死衝鋒。燕鐵木兒又下令停止射箭,派出刀盾、長矛兩隊上前廝殺。兩軍混戰在一處,互有死傷,眼看紅日將落,敵兵卻毫不退卻,只顧拚命搏鬥。
燕鐵木兒的兒子唐其勢見對方激戰不退,不禁惱怒,催馬衝進敵陣。陽翟王太平挺槍來戰,唐其勢大吼一聲,嚇得太平倒退了好幾步。沒等招架,已經被唐其勢用戈刺著,翻身落馬。唐其勢的軍兵乘勢踩踏,把太平踩成了肉醬。敵兵見太平被殺,頓時驚慌失措。燕鐵木兒藉此機會追上,殺得敵軍屍橫遍野,血流成河。正要收兵,正巧撒敦趕到,燕鐵木兒得了一支生力軍,便傳令撒敦繼續追殺,自己率大軍撤回。撒敦追了數十里,又殺死了數百名北軍,然後收兵。
此時,上都的親王忽剌台指揮阿剌鐵木兒以及安童等人,攻克了紫荊關,進犯良鄉,前鋒直逼燕京南郊。燕鐵木兒接到警報,立即出發前去解救,邊行軍邊吃飯。日夜兼程,到了盧溝河,卻並沒有見到敵軍。後來得到探報,說忽剌台等人聽說燕鐵木兒趕到,嚇得聞風喪膽,向西逃竄。
燕鐵木兒到了京師,拜見懷王,剛到肅清門,就見京城百姓燒著香前來迎接,在燕鐵木兒馬前列隊下拜。燕鐵木兒不敢接受,百姓齊聲喊道:「沒有王爺忠誠報國,我等怎能活命?此恩此德,怎能不拜謝?」燕鐵木兒下馬慰勞:「這都是仰仗天子的威望,我有什麼功勞?」到了內城,懷王親自出迎。燕鐵木兒下馬行禮,懷王親手扶起,拉著燕鐵木兒進了城。隨即在興聖殿賜宴,賞賜不計其數,又親自授給燕鐵木兒太平王黃金印。燕鐵木兒準備休息幾天再出兵,忽然接到撒敦的軍報,稱古北口又被攻陷了。
南北之爭
孛倫赤、岳來吉等人回營報功,燕鐵木兒把二人的功績記在了功勞簿上,並命令撒敦帶著小股人馬出營巡哨。當天大霧迷漫,撒敦巡殺到敵營時,已經人去寨空了。走進去一看,只有幾個小兵還在收拾行李,見了撒敦等人一哄而逃,被撒敦帶兵追上,捉住兩個人。經撒敦審訊,才知道北軍已經逃竄進山谷中。撒敦把兩個小兵帶回,報知燕鐵木兒。
燕鐵木兒說:「王禪並沒有大敗就藏進山裡,我料他必定有詐,定是要乘我不備前來襲擊。」然後下令將士,嚴陣以待,不得私自出營,違令者斬。第二天晚上,又下令,如果遇到敵寇襲擊,只准固守,不准出...
作者序
一批年輕的文化人,為了讓更多讀者體會蔡東藩《中國歷朝通俗演義》的魅力,經過艱苦努力,以專業的精神和嚴謹的態度,將蔡著的「舊白話」——這種「白話」今天已經不大讀得懂了——重新譯為今人能夠輕鬆理解的當代白話。毫無疑問,這是讓蔡著得到傳承的最好方式。他們的工作「活化」了蔡著,既是對於原著的一次致敬,也是一種新的可能性的展開。翻譯整理後的作品,為一般讀者提供了方便,無論任何人,都可以輕鬆地進入中國歷史的深處。
蔡東藩的《中國歷朝通俗演義》是一部讓我印象深刻的書,少年時代曾經激起過我的強烈興趣。那是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中期,可以讀的書少得可憐,但一個少年求知的興致是極高的,閱讀的興趣極強,加上當時的課業沒有什麼壓力,因此可以讀現在的青少年未必有時間去讀的「雜書」。當時中華書局出版的蔡東藩的《民國通俗演義》就是讓我愛不釋手的「雜書」,它把民國時期紛亂的歷史講得有條有理,還饒有興味。雖然一些大段引用當時文件的部分比較枯燥,看的時候跳過了,但這部書還是深深吸引了我。後來就要求母親將《中國歷朝通俗演義》都借來看。透過這部書,我對歷史產生了興趣。歷史的複雜、深刻,實在超出一個少年人的想像,看到那些征戰殺伐、宮闈紛爭之中人性的難測,確實感到真正的歷史與那種黑白分明的歷史觀大不相同。當時,我們的歷史知識都是從「儒法鬥爭」的框架裡來的,歷史在那個框架裡是那麼單純、蒼白;而蔡東藩所給予我的,卻是一個豐富和蕪雜得多的歷史。在這部書裡,王朝的治亂興衰,人生的枯榮沉浮,都讓人感慨萬千,不得不去思考在渺遠的時間深處的人的命運。可以說,我對於中國歷史的真正瞭解,就是從這部歷史演義開始的。
三十多年前的印象一直延續到今天。不得不承認,這部煌煌巨著,確實是瞭解中國歷史的最佳讀本。這是一部難得的線索清楚、故事完整、細節生動的作品。它以通俗小說「演義」歷史,以歷史知識「豐富」通俗小說,既可信又可讀。
蔡東藩一生窮愁潦倒,他的經歷是一個普通中國人的經歷,他對於歷史的描述是從普通人的視角出發的。他不是一個魯迅式的啟蒙者,但他無疑具有一種另類的現代性,一種與五四新文學不同的表達策略。蔡東藩並不高調激越,他的現代性不是啟蒙性的,不是高高在上的「我啟你蒙」,而是講述歷史,延續傳統。他的作品具有現代的想像力,表現了現代市民文化的價值觀。
在《清史通俗演義》結尾,蔡東藩對於自己做了一番評價,足以表現一個落寞文人的自信:「錄一代之興亡,作後人之借鑑,是固可與列代史策,並傳不朽云。」他自信自己的這部著作,足以與司馬遷以來的史學名著「並傳不朽」。
蔡著的不可替代之處,不僅在於他準確地挑出了歷史的大線索,更重要之處在於,他貫注了歷史深處的人的命運。有些歷史敘述者,過於追求所謂「歷史理性」,結果常常忘記歷史是鮮活生命的延展。在這些人筆下,歷史變成了一種刻板和單調的表達。而蔡著不同,他的歷史有血液、有溫度,是可以觸摸的。他的歷史是關於人性的故事。
從蔡著中,我們可以感受到活的歷史,體驗到個人命運與國家、文化之間密不可分的關聯。馮友蘭先生在〈西南聯大紀念碑〉的碑文中這樣闡釋中國文明的命運:「我國家以世界之古國,居東亞之天府,本應紹漢唐之遺烈,作並世之先進。將來建國完成,必於世界歷史,居獨特之地位。蓋並世列強,雖新而不古;希臘羅馬,有古而無今。惟我國家,亙古亙今,亦新亦舊,斯所謂『周雖舊邦,其命維新』者也。」今天,中國文化所具有的歷史連續性和不斷更新的魅力正在煥發光芒,馮先生對於中國未來的期許正在成為現實。
在這樣的時機,蔡著《中國歷朝通俗演義》的新譯,就更顯其價值。我們期望讀者能夠從中獲得閱讀的樂趣,並從歷史中得到啟示,走向更好的未來。
讓我們和讀者一起進入這個豐富的世界。
是為序。
張頤武:著名評論家、學者,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
一批年輕的文化人,為了讓更多讀者體會蔡東藩《中國歷朝通俗演義》的魅力,經過艱苦努力,以專業的精神和嚴謹的態度,將蔡著的「舊白話」——這種「白話」今天已經不大讀得懂了——重新譯為今人能夠輕鬆理解的當代白話。毫無疑問,這是讓蔡著得到傳承的最好方式。他們的工作「活化」了蔡著,既是對於原著的一次致敬,也是一種新的可能性的展開。翻譯整理後的作品,為一般讀者提供了方便,無論任何人,都可以輕鬆地進入中國歷史的深處。
蔡東藩的《中國歷朝通俗演義》是一部讓我印象深刻的書,少年時代曾經激起過我的強烈興趣。那是二十世紀...
目錄
序 言 ....................................................................002
明主重振朝綱 .....................................................008
愚孝的仁宗 .......................................................019
奸臣當道 .........................................................029
陰謀敗露 .........................................................039
惡有惡報 .........................................................049
英宗遇刺 .........................................................059
買奴除惡 .........................................................069
老丞相一怒辭官 ...................................................079
泰定帝喪命 .......................................................091
東擋西殺的爵帥 ...................................................102
南北之爭 .........................................................113
太平王平定天下 ...................................................24
虛情假意讓皇位 ...................................................133
明宗暴崩 .........................................................142
驚遇冤魂 .........................................................152
寄養皇兒 .........................................................162
序 言 ....................................................................002
明主重振朝綱 .....................................................008
愚孝的仁宗 .......................................................019
奸臣當道 .........................................................029
陰謀敗露 .........................................................039
惡有惡報 .........................................................049
英宗遇刺 .........................................................059
買...
商品資料
出版社:龍視界出版日期:2014-07-16ISBN/ISSN:9789865732349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176頁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