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壇經》並不是一本絞盡腦汁的學究之作,而是出於一位真人的肺腑之言。其中一字一句,都像活泉中所噴出的泉水一樣,凡是嘗過的人,都會立刻感受到它的清新入骨,都會衷心地體驗到它是從佛性中流出的。只有佛才能認識佛,也只有佛才能知道自己心中有佛性,知道一切眾生心中都有佛。
本書特色
本書以通行的宗寶本《壇經》為底本,內容有原典、注釋、解讀、文學連結、文化史擴展、集評、問題與討論等項目,著重闡釋六祖惠能的創新精神。這種創新精神正是《壇經》劃時代意義的具體體現。
封面文案
柳宗元曰:凡言禪皆本曹溪。
──《賜諡大鑑禪施碑並序》
《壇經》是中國禪宗六祖惠能的說法紀錄,也是中國僧人著作中唯一被稱為「經」的一部重要典籍。《壇經》不僅引發了中國佛教的革新,而且影響到其他思想文化領域,成為研究中國傳統文化不可不讀的重要典籍。
章節試閱
前言
《壇經》是中國禪宗六祖惠能的說法記錄,也是中國僧人著作中唯一被稱為「經」的一部重要典籍。作為禪宗的「宗經」,《壇經》是惠能禪學思想的集中體現,在中國佛教中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經過一千多年的流傳,《壇經》對中國傳統文化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其意義作用已經遠遠超出了佛教的範圍。《壇經》是六祖惠能樹立的新的禪學理論旗幟,他通過自己獨特的禪學思想體系,不僅引發了中國佛教的革新,而且影響到其他思想文化領域,成為研究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不可不讀的重要典籍。
惠能(六三八—七一三),又作慧能,俗姓盧。先世是范陽(今北京市西南)人,其父貶官至嶺南新州(今廣東省新興縣東),唐貞觀十二年(六三八)生惠能,遂為新州人。惠能三歲喪父,稍長靠賣柴養母度日。龍翔元年(六六一),惠能赴黃梅東禪寺參拜五祖弘忍。八個月後,弘忍密授惠能衣缽,成為禪宗六祖。惠能得法後,回到嶺南四會、懷集一帶隱居,達十五年之久。儀鳳元年(六七六),惠能至南海(今廣東省廣州市)法性寺,遇印宗法師,得以剃度受戒。次年,惠能至韶州曹溪寶林寺,弘揚「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的頓悟法門。神龍元年(七○五),唐中宗遣內侍薛簡往曹溪召惠能入京。惠能以久處山林,年邁風疾,辭卻不去。延和元年(七一二),惠能回新州小住,命門人建報恩塔。次年,惠能圓寂於新州國恩寺。唐憲宗時,追謚「大鑒禪師」。
惠能本與神秀同為弘忍門下的大弟子,由於禪法不同,於是分為南北二宗。神秀的北宗禪法多弘傳於北方貴族階層,惠能的南宗禪法則流行於嶺南一帶。開元十八年(七三○),惠能的弟子神會在洛陽定南北宗是非大會上,極力批評北宗禪為「師承是旁,法門是漸」。從此以後,北宗的勢力逐漸衰退,南宗的勢力迅速發展。
惠能具有很強的創新能力,他將以往的禪法來了一番革新,不重禪定,強調一切眾生皆有佛性,皆可頓悟成佛,為佛教輸入了新鮮的血液,出現了一派欣欣向榮的氣象。惠能本人也成為後世禪宗的一面旗幟,禪宗南宗的僧人們無不打著六祖惠能的旗號,傳播南宗禪法。惠能那樸實自由的思想,就像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精神源泉,給禪宗文化帶來了活力,使其源遠流長,至今不衰。同時也滋潤了後世思想家的心田,豐富了文學家、藝術家的想像力,使得一千多年來的中華文化又開出了五彩繽紛的花朵。惠能本人也稱得上是人類文化史上的一個奇蹟。從目不識丁的樵夫到萬眾景仰的禪宗祖師,惠能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他以整個人生塑造的禪文化,至今仍然是人類思想文化寶庫中最迷人、最有價值的一部分。
胡適先生曾將《壇經》列入〈一個最低限度的國學書目〉當中(《東方雜誌》二十卷四號,一九二三年二月二十五日)。錢穆先生也認為《壇經》是探索中國文化必讀的典籍之一,還說《壇經》是「中國第一部白話作品」(〈六祖壇經大義〉,《大陸雜誌》三十八卷五期,一九六九年三月)。由此可見,《壇經》不僅是中國佛教史上的重要典籍,而且也是中國思想史、文化史上的重要典籍。在北京大學、清華大學、華東師範大學等名校的〈大學生必讀書目〉中,都有《壇經》一書。因此,瞭解《壇經》中的思想特色及其對後世的影響,有助於瞭解中國傳統文化的發展軌跡,發掘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思想精華。
一、《壇經》的禪學思想與實踐
(一)「心即真如」的本體論
佛教將有關人生和宇宙現象如何生起、萬物的本原、本體與現象的關係等問題的理論稱作緣起論。「緣」是結果所賴以生起的條件。「起」是生起的意思。緣起著重在「緣」字,「起」不過是表示緣的一種功能。「緣起」也就是一切事物所賴以生起的因緣。佛學理論認為,世間萬事萬物都是互相聯繫、互相依存、互相轉化、互為條件的,都是在互相作用中得以產生和存在的。這些互相關係就是因果關係。因此,緣起論的實質也就是事物間的因果關係的理論。《雜阿含經》卷十二給「緣起」下的經典定義是「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因為這個東西的有,所以那個東西才有;因為這個東西的生,所以那個東西才生。緣起論是佛學理論的基石和核心,佛學的各種理論都是緣起論的展開,佛教大小乘各派都以緣起論作為自己全部世界觀和宗教實踐的基礎理論,各派的思想分化、理論分歧,都是出自對緣起看法的不同。各派的緣起論大致有「業感緣起論」、「中道緣起論」、「自性緣起論」、「六大緣起論」、「真如緣起論」、「法界緣起論」等。惠能的思想則體現為「真如緣起論」。
「真如」是梵文意譯,其意思是真正如實、常住不變的存在,也可以說是一種脫離現實世界、超越一切的永恆精神本體,世界上的一切,都是由它派生的。所謂「真如緣起」,就是說以「真如」為「緣」而生「起」世間和出世間的一切。「真如即是念之體,念即是真如之用。」(《壇經‧定慧品》)惠能明確表示「真如」是本體,而且「真如」也能起「用」,所以才能以它為「緣」而生「起」世界上的一切。
在惠能看來,世間萬物的本性就是「真」,而萬物的形相就是「假」,就是「虛妄」。他臨終前說了一首〈真假動靜偈〉:
一切無有真,不以見於真。
若見於真者,是見盡非真。
若能自有真,離假即心真。
自心不離假,無真何處真?(《壇經‧付囑品》)
這首偈的意思是說世間的一切都不是真的,不要將假的當作真的來看。如果認為看到的東西都是真的,那麼你的認識就不是真的。如果你能迴光返照,反求諸己,在自性裡就知道它是真的。如果你能離開世間一切的假形假相,那就是你的真心。你自己心裡不離開假,何處能找到真呢?惠能在這裡說的「真」就是真如,也就是萬物的本性、眾生的本性、人的本性。惠能認為「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萬物有生有滅,所以是虛妄不實,而真如則是「性本無生無滅」。
前言
《壇經》是中國禪宗六祖惠能的說法記錄,也是中國僧人著作中唯一被稱為「經」的一部重要典籍。作為禪宗的「宗經」,《壇經》是惠能禪學思想的集中體現,在中國佛教中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經過一千多年的流傳,《壇經》對中國傳統文化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其意義作用已經遠遠超出了佛教的範圍。《壇經》是六祖惠能樹立的新的禪學理論旗幟,他通過自己獨特的禪學思想體系,不僅引發了中國佛教的革新,而且影響到其他思想文化領域,成為研究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不可不讀的重要典籍。
惠能(六三八—七一三),又作慧能,俗姓盧。先世是范...
作者序
中國自古以來有著十分濃厚的人文經典意識。一方面是傳世文獻中有豐富多樣的文化典籍(這在世界文化中是罕見的),另一方面是千百年來讀書人對經典的持續研討和長期誦讀傳統(這在世界歷史上也是罕見的)。由於廢科舉,興新學,由於新文化運動和建立新民族國家需要,也由於二十世紀百年中國的動亂不安,這一傳統被迫中斷了。但是近年來似乎又有了一點存亡繼絕的新機會。其直接的動力,一方面是自上而下的提倡大力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另一方面更主要是自下而上,由民間社會力量以及一些知識分子推動的又一次「傳統文化熱」,尤其表現在與八○年代坐而論道的文化批判不同,一些十分自發的社會文化教育形式的新探索。譬如各地開展的少兒誦讀經典活動,一些民間學堂的傳統文化研習,一些民辦學校、農村新興私塾等,對學習傳統經典的恢復,以及一些大學裡新體制的建立等。其時代原因,表面上看起來與中國近十年的經濟活力與和平崛起有關係,其實比這複雜得多。至少可以提到的是:轉型社會的道德危機和意義迷失所致社會生活的新問題及其迫切性;世界範圍內各種思想的相互競爭相互激盪;在全球經濟一體化和科技至上的社會環境中,公民社會的人文精神品質正在迅速流失;在這個背景下,青年一代人中國文化特質正在迅速喪失;中國近現代思想史上,由文化激進主義而帶來的弊端漸漸顯露,中國文化由遭受踐踏到重新復甦的自身邏輯以及文化覺醒;以及從經驗主義出發,從社會問題出發,實用地融合各種思想文化的資源以有利於社會全面發展和人的全面發展的新視野等等。總之,一方面是出現了重要的新機會,另一方面也有前所未有的危機。惟其複雜而多元,我們就不應該停留於舊的二元對立的思路,不應該堅執於概念義理的論爭,不應該單一地思考文化思想的建設問題,而應該從生活的實踐出發,根據我們變化了的時代內涵,提煉新的問題意識,回應社會的真正需要,再認傳統經典的學習問題。
所以,這套書我是欣然贊成的。在目前中國文化的發展出現前所未有的新機會,同時也是出現前所未有危機的情況下,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願意做一點負起社會責任的事情,體現了他們的眼光、見識和魄力。如果有更多的出版社和文化單位願意援手傳統文化積累培育工作,中國文化的復興是有希望的。是為序。
中國自古以來有著十分濃厚的人文經典意識。一方面是傳世文獻中有豐富多樣的文化典籍(這在世界文化中是罕見的),另一方面是千百年來讀書人對經典的持續研討和長期誦讀傳統(這在世界歷史上也是罕見的)。由於廢科舉,興新學,由於新文化運動和建立新民族國家需要,也由於二十世紀百年中國的動亂不安,這一傳統被迫中斷了。但是近年來似乎又有了一點存亡繼絕的新機會。其直接的動力,一方面是自上而下的提倡大力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另一方面更主要是自下而上,由民間社會力量以及一些知識分子推動的又一次「傳統文化熱」,尤其表現在與八...
目錄
序 王元化
前言 行由品第一
般若品第二 疑問品第三
定慧品第四
坐禪品第五
懺悔品第六 機緣品第七
頓漸品第八 護法品第九
付囑品第十
附錄一 《壇經》的版本源流
附錄二 (敦煌本《壇經》)
序 王元化
前言 行由品第一
般若品第二 疑問品第三 ...
商品資料
出版社:龍視界出版日期:2014-07-10ISBN/ISSN:9789865732424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270頁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