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文學作品」到「電視文學」,就其傳播手段來說,
是從「文字」傳播到「影視」傳播,是時代的必然,更是趨勢
本書通過文學與影視的互動考察,梳理小說與影視關係的歷史沿革、影視改編觀念、影視改編方法與傳播途徑。以中國當代優秀小說被成功地改編成影視的《大紅燈籠高高掛》、《霸王別姬》、《活著》、《尋找》和《暗算》等作品,從小說和影視兩種不同文本的對比角度,詳細分析和理性評述小說與影視互動的各自利弊。使讀者在較短時間內,對小說的影視改編有一個清晰的瞭解和直觀的認識,能迅速掌握從文字到視聽的得失,從而更好地從小說或影視入手,去完美地欣賞富有文學性的影視文本。
本書特色
使讀者在較短時間內,對小說的影視改編有一個清晰的瞭解和直觀的認識,能迅速掌握從文字到視聽的得失,從而更好地從小說或影視入手,去完美地欣賞富有文學性的影視文本。
作者簡介:
王鳴劍
重慶工商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教授,重慶市文學研究會理事。長期致力於中國現當代作家作品、情感心理與創作關係及影視傳媒的教學與研究。著有《上山下鄉:一場決定三千萬中國人命運的運動之謎》、《無希望的愛戀是溫柔的:中國現代作家婚戀生活對其創作的影響》、《民國的才子佳人:現代作家的婚戀與創作》、《國家恒至上:老舍在重慶》和《女性的天空:民國才女們的情感歷程》等書。
章節試閱
文學與電影都是反映人類生活的藝術形式。前者古老,後者年輕。有文字記載的書面文學,如葛天氏之樂和《吳越春秋•彈歌》,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而有片可查的電影,如盧米埃爾兄弟攝製的《工廠大門》卻只有110多年。兩千多年不衰的文學與百年新生的電影之間,在過去的一個世紀裏朝分夕合,藕斷絲連,共同豐富著人類的精神生活。
(一)小說的電影改編「前史」
在反映人類生活的藝術形式(小說、散文、戲劇、詩歌、音樂、舞蹈、建築、繪畫、雕刻和電影等)中,電影是「惟一可以讓我們知道它的誕生日期的藝術。」([匈牙利]巴拉茲•貝拉(Béla Balázs):《可見的人(電影精神)》,中國電影出版社2003年9版。)事實上,電影問世之初,人們沒並沒有將其視為藝術,僅僅被看作一種雜耍式的技藝和娛樂的商品而已,根本不能與文學相提並論。如德國的藝術史家康拉德•朗格(Konrad Lange)在《藝術的本質》中就武斷地認為「電影不是藝術」;英國的著名作家蕭伯納(George Bernard Shaw)則更是瞧不起電影,他預言說「電影要成為藝術,惟一的辦法就是攝製一部完全用字幕構成的影片。」(參見邵牧君《西方電影史概論》,中國電影出版社1982年版。)直到1940年代,有聲電影具備了畫面、聲音和色彩三大元素後,西方電影理論界才將電影作為一門藝術加以研究。
電影肇始於攝影,經過無聲至有聲、黑白和彩色、普通銀幕到寬銀幕的發展過程。早期電影脫胎於戲劇,在默片時期難以突破舞臺的空間局限,深受戲劇「三一律」(三一律是西方戲劇結構理論之一,亦稱「三整一律」,是一種關於戲劇結構的規則。先由文藝復興時期義大利戲劇理論家提出,後由法國古典主義戲劇家確定和推行。要求戲劇創作在時間、地點和情節三者之間保持一致性.即要求一出戲所敍述的故事發生在一天(一晝夜)之內,地點在一個場景,情節服從於一個主題。法國古典主義戲劇理論家布瓦洛把它解釋為「要用一地、一天內完成的一個故事從開頭直到末尾維持著舞臺充實。」)的束縛。因而在時空轉換上顯得局促,缺乏自由度。蒙太奇(montage)(法語「剪接」之意,後來俄國將它被發展成一種電影中鏡頭組合的理論。蒙太奇一般包括畫面剪輯和畫面合成兩方面。畫面剪輯:由許多畫面或圖樣並列或疊化而成的一個統一圖畫作品;畫面合成:製作這種組合方式的藝術或過程。電影將一系列在不同地點,從不同距離和角度,以不同方法拍攝的鏡頭排列組合起來,敍述情節,刻畫人物。但當不同的鏡頭組接在一起時,往往又會產生各個鏡頭單獨存在時所不具有的含義。簡言之,蒙太奇就是把分切的鏡頭組接起來的手段。由此可知,蒙太奇就是將攝影機拍攝下來的鏡頭,按照生活邏輯,推理順序、作者的觀點傾向及其美學原則聯結起來的手段。)被運用到電影后,電影享有時空的極大自由,甚至可以構成與實際生活中的時間空間並不一致的電影時間和電影空間。蒙太奇可以產生演員動作和攝影機動作之外的第三種動作,從而影響影片的節奏。但戲劇的一些重要元素,如矛盾衝突律仍限制著電影自身的發展。這或許是默片時,莎士比亞戲劇中的300個情節被改編拍攝電影的原因。默片時文學對電影的影響主要是從她那裏獲得片斷的素材。如著名導演格里菲斯(D.W. Griffith)在1915年導演的電影史詩《一個國家的誕生》,就是從湯瑪斯•狄克遜(Thomas Dixon)的小說《同族人》中吸取了文學素材。
文學與電影都是反映人類生活的藝術形式。前者古老,後者年輕。有文字記載的書面文學,如葛天氏之樂和《吳越春秋•彈歌》,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而有片可查的電影,如盧米埃爾兄弟攝製的《工廠大門》卻只有110多年。兩千多年不衰的文學與百年新生的電影之間,在過去的一個世紀裏朝分夕合,藕斷絲連,共同豐富著人類的精神生活。
(一)小說的電影改編「前史」
在反映人類生活的藝術形式(小說、散文、戲劇、詩歌、音樂、舞蹈、建築、繪畫、雕刻和電影等)中,電影是「惟一可以讓我們知道它的誕生日期的藝術。」([匈牙利]巴拉茲•貝拉...
作者序
後記
從小就愛看電影,電影業已成為童年記憶的快樂時光。隨著年齡的增長,對文學的喜愛由狂熱逐漸變成理性,特別是把愛好的事業變成現實的職業後,興致所至的娛樂欣賞就讓位給目標明確的審美探究。由此,由語言文字的小說到鏡像畫面的影視,或先或後,都會不由自主地產生比較的衝動。小說改編成影視,忠實還是戲說(演義),縈繫於心,便產生了本書的創作契機。
然而,要追根溯源地考察一部小說被改編成影視的原因,改編的情形怎樣?改編的效果如何?小說與影視互動的利弊,殊非易事。誠然,一部根據小說改編的影視作品問世後,不同人會站在不同的角度從口頭或文字上品評這種改編的「似」與「不似」,甚至有些人還借用一些改編理論進行為我所用的論述與批評,都在所難免。然而,蜻蜓點水的印象式批評,抑或形而上的務虛言說,居多;腳踏實地的理論詮釋,抑或形而下的文本分析,甚少。基於此,我不揣冒昧,開始了兩種(小說與影視)文本的仔細對比與細緻解讀。
從小說文本的一般性閱讀、細讀、解讀到影視文本的好玩似觀看、賞析、鑒賞,再到二者內容、主題、情節、人物、敍事和得失的比較,既是枯燥而繁重的細活,又是特有的審美享受過程。日積月累,思考所得,在《當代文壇》等刊物上面世後,受到了同好者的贊許,增強了與人分享小說改編之美、影視內涵之魅的動力。
為此,我在全校開設了一門《當代小說的影視改編》的通識課,受到了愛好文學、癡迷影視的大學生們的追捧。教學相長,精益求精,終成體系。
誠然,拙著的問世,對物欲橫流時代慰藉我們心靈的文學與影視藝術,心存感念。畢竟青山不老,綠水長流,即使功利甚囂塵上,也難掩飾人類對審美的追求。我始終堅信,惟有靈魂的安寧與快樂,才會使人類的生活變得充實而豐潤。
在此,我要感謝拙者論及的小說和影視的作者與編導,正是因為他們的藝術創造,才使我的比較與解讀得以成行。同樣,我也要感謝小說的讀者、影視的扮演者和評論者,正是他們的付出與智慧,才使我們得以享受藝術的多樣化與理性之美。
著書立說,本是教書育人的應盡之義。然而,現實的境況,迫使大多數人的寫作都是為了稻粱謀。所幸,我的一些拙著能免于生存出書的魔咒與讀者見面,最應感謝是知音讀者的厚愛和認同編輯的青睞。
人生苦短,相識是緣,凡是在我生命中與之有交接與關聯的每一個人,我都銘記在心,誠摯致謝。在此,祈盼上蒼給予你們好運!禱告你們的生活如夏花之絢爛、碩果之甘甜!!
由於本人的能力有限,雖想完美卻力所不逮,書中的錯謬一定不少,還敬請專家、學者和知音讀者批評指正。
後記
從小就愛看電影,電影業已成為童年記憶的快樂時光。隨著年齡的增長,對文學的喜愛由狂熱逐漸變成理性,特別是把愛好的事業變成現實的職業後,興致所至的娛樂欣賞就讓位給目標明確的審美探究。由此,由語言文字的小說到鏡像畫面的影視,或先或後,都會不由自主地產生比較的衝動。小說改編成影視,忠實還是戲說(演義),縈繫於心,便產生了本書的創作契機。
然而,要追根溯源地考察一部小說被改編成影視的原因,改編的情形怎樣?改編的效果如何?小說與影視互動的利弊,殊非易事。誠然,一部根據小說改編的影視作品問世後,不同人會...
目錄
目錄
緒論 文學與影視的互動
一、小說與影視關係的歷史沿革
(一)小說的電影改編「前史」
(二)當代小說電影改編的理論與實踐
(三)當代電視改編的進程
二、影視改編觀念的歷史演進
(一)外國電影改編觀念的歷史與實踐溯源
(二)中國電影改編觀念的變化與發展
三、小說的影視改編方法
四、小說與影視的聯姻
第一章 《芙蓉鎮》
一、劇情簡介
二、從小說到電影
(一)改編緣起:從「茅盾文學獎」到「一個時代的經典」
(二)主題:堅持走真實的現實主義道路
(三)人物:「講感情,把自己燒進去」
(四)情節:脫胎於小說,適當增刪
(五)敍事結構:尊重原著,創新不斷
三、「謝晉模式」的是與非
第二章 《紅高粱》《高粱酒》與《紅高粱》
一、劇情簡介
二、從小說到電影
(一)小說與電影的聯姻:相得益彰
(二)大刀闊斧地刪改:主題、情節、人物、場景和敍事方式
1、主題:單一明確
2、情節:主次調整
3、人物和場景:儘量簡化
4、敍事方式:化繁為簡
三、小說《紅高粱》、《高粱酒》改編為電影《紅高粱》的得失
第三章 《妻妾成群》與《大紅燈籠高高掛》
一、劇情簡介
二、從小說到電影
(一)改編原因:解讀歷史的視角引發共鳴
(二)主題:從自由多樣性到相對簡單和明確化
(三)情節:從繁到簡,集中展示
(四)敍事方式:視角和結構
1、敍事視角:從單個的主觀到全景的客觀
2、敍事結構:從顯隱結構並進到單線索展開
三、《妻妾成群》改編為《大紅燈籠高高掛》的得失
第四章 《霸王別姬》
一、劇情簡介
二、從小說到電影
(一)敍事方式:視角與結構
1、敍事視角:從全知全能到「影像+字幕」
2、敍事結構:從時間線到三個單元
(二)敍事策略:情節和主題
1、情節:圍繞主題改變和增刪
2、主題:從個人運命與歷史沉浮到對民族精神層次的思索與領悟
(三)文化、京韻:從香港西化文化到內地主體文化
三、《霸王別姬》改編的得失
第五章 《活著》
一、劇情簡介
二、從小說到電影
(一)敍事視角:從「雙重」第一人稱到福貴為焦點的視點鏡頭
(二)主題:從「忍受」到「擔當」
(三)情節:圍繞「造型」和主題改變來增刪
(四)人物:在時代的烙印裏一步步走來
三、《活著》改編的得失
第六章 《婦女生活》與《茉莉花開》
一、劇情簡介
二、從小說到電影
(一)敍事方式:視角與結構
(二)敍事策略:情節與主題
(三)敍事風格:沉重與輕鬆
三、《婦女生活》改編為《茉莉花開》的得失
第七章 《尋找》與《雲水謠》
一、劇情簡介
二、從劇本到電影
(一)創作契機:從「真人真事」到「愛情傳奇」
(二)主題:從單一的愛情到雙重的愛情和愛國
(三)故事線索和敍事策略
三 、傑出的蒙太奇手法和全面採用 DI(數位中間片)技術
四、《尋找》改編為《雲水謠》的得失
第八章 《天鵝絨》到《太陽照常升起》
一、劇情簡介
二、從《天鵝絨》到《太陽照常升起》
(一)改編緣起
(二)主題:從自尊的喪失到情欲的毀滅
(三)情節:從寫實到幻化
(四)敍事:結構從完整到分段,方式從順敘到倒敍
1、敍事結構:從完整統一的封閉式結構到分段敍事的開放式結局
2、敍事方式:從順敘到倒敍
三、《天鵝絨》改編為《太陽照常升起》的得失
第九章 《亮劍》
一、劇情簡介
二、從小說到電視劇
(一)改編緣起
(二)合理取捨情節、大膽提煉主題
1、擷取小說中的代表性事件,來刻畫人物和表現主題
2、添加新的情節,完善主題和人物形象的塑造
3、更改人物經歷和人物之間的關係,使劇情更加驚險、曲折和動人
(三)敍事策略:從「敍事蒙太奇」到歷史真實與虛構相交織
(四)人物形象:從英雄的悲壯到軍人的陽剛
(五)「亮劍」精神,契合了時代精神
1、還原了歷史真實
2、拓展了軍事題材
三、《亮劍》改編的得失
第十章 《暗算》
一、劇情簡介
二、從小說到電視劇
(一)敍事方式
(二)敍事策略
(三)時空設置
三、《暗算》改編的得失
後記
目錄
緒論 文學與影視的互動
一、小說與影視關係的歷史沿革
(一)小說的電影改編「前史」
(二)當代小說電影改編的理論與實踐
(三)當代電視改編的進程
二、影視改編觀念的歷史演進
(一)外國電影改編觀念的歷史與實踐溯源
(二)中國電影改編觀念的變化與發展
三、小說的影視改編方法
四、小說與影視的聯姻
第一章 《芙蓉鎮》
一、劇情簡介
二、從小說到電影
(一)改編緣起:從「茅盾文學獎」到「一個時代的經典」
(二)主題:堅持走真實的現實主義道路
(三)人物:「講感情...
商品資料
出版社:新銳文創出版日期:2014-07-08ISBN/ISSN:9789865716165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364頁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