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價:NT$ 399
本商品已絕版
◎《一攀就上手!基礎攀岩一次就學會》榮獲2013年「好書大家讀」知識性讀物
◎中文世界第一本講述傳統攀岩專書
◎台灣山岳雜誌》、《戶外探索Outside》、《山野》、《戶外探險》和《孤獨星球雜誌國際中文版》專欄作家
◎爬了近百條長攀岩路線,也攀登北美第一高峰「丹奈利峰」與南美第一高峰「阿空加瓜」,同時首登數座四川境內五千米以上的岩攀技術性山峰,分別為:皇冠峰、喀麥隆峰、大仰天窩峰
詳盡又易懂的說明,
關於傳統攀登你所需要的知識與技巧,這本書都涵蓋了。
◎傳統攀登的樂趣是什麼?
一、傳統攀登訓練了攀登者的自主性
二、傳統攀登給予攀登者無比自由的空間
傳統攀登其實沒有想像中的難!
很多人都以為要具備一定程度的攀登能力後,才可以進行「傳統攀登」,但其實在「運動攀登」出現前,人們學習攀岩就是從傳統攀岩開始,而作者本身也是從這裡直接進入攀岩的世界。所以,傳統攀登並沒有一定學習門檻,因此不管是想要嘗試傳統攀登,或是想要學習不同於運動攀登且更進階攀登的人,都可以在這本書裡找到所需要的知識。
常見的攀登模式有三種:一、傳統攀登;二、運動攀登;三、抱石。在《一攀就上手!基礎攀岩一次就學會》已經講了運動攀岩與關於攀岩的基礎技巧與概念,而這本書則是著重於「傳統攀登」的部分。
◎什麼是「傳統攀登」?
傳統攀登是攀爬和保護並行並重的攀登方式。當先鋒攀登者在攀爬時,需要自行在岩隙岩洞等地方置放保護支點,而這些保護支點隨後可以由跟攀者清除。也就是說攀登者不但要攀爬,還要保護路線。傳統攀登是保護和攀登並重的攀登型態。
學習傳統攀登你該知道的事:
◎關於岩楔
岩楔的運作原則是什麼?如何保養與購買?又在何時應該淘汰?
◎關於保護支點
怎麼運用攀岩軟器材和天然物來做支點?在裂隙中置放岩楔的原則是什麼?又該如何取出岩楔?
◎關於固定點
固定點的依循原則為何?如何以不同連接保護支點的方式來架設固定點?
◎關於先鋒理論
何謂「先鋒理論」?先鋒該執行的任務又是什麼?
◎關於多繩距攀登
多繩距攀登該如何準備?攀登過程該注意的事項?怎麼下撤?又該如何增進多繩距攀登的效率?
◎關於自我救援
如果不小心遇到意外,該如何自我救援?救援繩結怎麼進行?又可以怎麼將各救援工具綜合起來運用?
作者簡介:
姓名:易思婷 (小Po)
出生於雲林縣虎尾鎮,像大部分的台灣孩子一樣,自小就背負了名列前茅的期望,從北一女中、台大資訊系,最後遠赴美國常春藤名校賓州大學取得電腦博士,一直努力符合父母的期望。
但卻在取得那一紙可以讓家人感到自豪的畢業證書之後,毅然捨棄高薪的科技職位,流浪天涯、奔向山野找尋能讓她投注一生熱情的夢想。在野外的世界,她嘗試滑雪、荒野露宿、激流泛舟、冰川探險,一步一腳印終於找到她與攀登命定的緣分。
自2006年開始,作者攀登的足跡遍佈南北美以及中國大陸,造訪過數十個天然攀岩地,攀登的長路線近百條,並在美國首屈一指的戶外領導學校(NOLS),以及其他戶外組織(BOLD Mountain School, Passages Northwest, Bush School etc)擔任攀岩講師。
目前以車為家,繼續流浪攀岩的生涯,眼光放向攀登大岩壁,以及所有攀岩人的夢想——首攀——的計畫。「首攀」指的是攀登從未有人攀過的地方,表示沒有經驗可參考、也沒有紀錄可依循,為一大挑戰。
目前亦為《台灣山岳雜誌》、《戶外探索Outside》、《山野》、《戶外探險》和《孤獨星球雜誌國際中文版》專欄作家。
簡歷
2006年7~8月:於美國阿拉斯加州參加30天的冰川攀登課程
2007年3月:領隊冬攀美國緬因州第一高峰肯塔登峰
2007年6月:攀登北美第一高峰丹奈利峰
2007年8月:登頂技術性山峰大提頓峰
2008年6月:取得美國戶外領導學校野外講師資格
2008年12月~2009年1月:攀登南美第一高峰阿空加瓜
2009年2月:取得美國戶外領導學校攀岩講師資格
2009年9月:嚮導大提頓峰
2011年9月:首攀計畫得到美國山協(American Alpine Club)的獎金 Lyman Spitzer Award,首登沙路里山區的皇冠峰
2012年9月:首攀計畫入選歐都納圓夢獎金,首登四川格聶山區的技術性山峰喀麥隆神山
2013年9月:首登四川四姑娘山區的技術性山峰大仰天窩峰(此計畫受到中國戈爾戶外夢想實現計畫的贊助)
2014年4月:經由經典路線The Nose登頂酋長岩(El Cap)
2014年:蒙古國攀登計畫得到美國Shipton-Tilman探險獎金
2015年:南美智利巴塔哥尼亞山區首攀計畫得到美國Mugs Stump獎金
作者網站:http://www.chickfromtaiwan.com
著作:
《睡在懸崖上的人》(麥田出版)
《一攀就上手!基礎攀岩一次就學會》(麥田出版)
相關著作
《一攀就上手!基礎攀岩一次就學會:觀念、技巧、繩結、裝備,即使從零開始入門都很簡單》
《睡在懸崖上的人:從博士生到在大垃圾箱撿拾過期食物,我不是墜落,我是攀上了夢想的高峰》
繪者簡介
姓名:Dave Anderson
擁有15年的專業攝影資歷,尤其擅長捕捉在荒野戶外的風景和人物風情。 Dave的作品曾刊載在各大出版物,包括《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公司雜誌》(Inc. Magazine)、《體育畫報》(Sports Illustrated),和《國家地理雜誌》(National Geographic)。也曾經出版過兩本戶外書籍:《Expedition Planning》(暫譯:遠征計畫,Stackpole Press出版)和《Outdoor Hazards》(暫譯:戶外風險,Falcon Press出版)。
名人推薦:
丁雲芝/中華民國健行登山會國際組組長
何中達/中華民國山岳協會理事長
吳彥儀/資深攀岩教練
張星雯/艾格探險技術總監
游金龍/iClimb風城攀岩館攀岩教練
黃建益/內湖運動中心攀岩館館長(內湖岩館)
劉乃勳
戴昌盛/小鬍子冒險學校負責人、攀岩總教練
何中達/中華民國山岳協會理事長
傳統攀登可以說是原汁原味的攀登,不僅綜合了攀爬技巧、保護系統操作、以及決策判斷等全方位的能力,也是與岩壁最自然和諧的互動。傳攀的潛在風險與艱澀技術是許多戶外愛好者不敢輕易嘗試的主因,然而累積了豐富北美及四川攀登經歷的小Po在本書中破除了這個迷思。清晰有條理地闡述傳統攀登必備的知識與技術,兼顧了親和度與嚴謹性,融合了觀念理論與實戰技巧,使得本書不僅是傳統攀登入門者的必讀,也是具經驗者精益求精的良伴。
張星雯/艾格探險技術總監
傳統攀登是種很迷人的運動,它綜合智力、技術、經驗與體能的挑戰。它給了攀登者無限自由的可能,但卻也潛在著不可預測的風險。所以,在學習的過程中,更是需要細心的操作與耐心的累積經驗。
《傳統攀登》不是一本艱澀的翻譯書籍,它是綜合了小Po在美國所學之攀岩技能與攀登經歷的書籍。而攀岩自我救援的章節,更是相當推薦的章節。在教學單位稀少與參考書籍多為英文的傳統攀登來說,期盼本書的出版後,能吸引更多人進入傳統攀登的領域。
黃建益/內湖運動中心攀岩館館長(內湖岩館)
蒙小Po的邀請及細細的閱讀此書的初稿,傳統攀登的內容繁瑣,撰寫與校對都非常地艱辛,出版第一本中文的傳攀工具書,象徵著一般大眾有機會與世界攀登史正式接軌,以及華文攀岩圈發展的里程碑。
回溯攀岩的歷史及檢視到攀岩的本質,肯定地說傳統攀登才是攀岩精粹的所在與凡人眼中最偉大的空間魔術。小Po以中文書寫直接引進美國傳統攀登的觀念、經驗以及技術,其中包含多繩距攀登、救援……有意進行攀岩旅行的攀岩者將會省去很多英文閱讀及嘗試練習時間。
就一個攀岩教練的長期觀察,雖然並不清楚這種克服高度恐懼的活動有什麼用,但被焠鍊過的心智,卻都深深地為攀岩而著迷。
推薦序1 資深攀岩教練 吳彥儀
攀岩經常會被認為是一種孤獨的運動。當攀岩者抓著細小裂隙,踩著微凸小點,努力在岩壁上抵抗地心引力緩步向上奮力時,沒有人可以拉他一把,一切只能靠自己。一條繩子底下連接的是確保者機械式的收給繩索,彷彿世間只剩下他與岩壁間的對話。「孤獨」好似攀岩者的特權,而抱石攀登又讓攀岩者的身影看起來更加孤寥,幾張墊子就可以滿足攀爬的欲望,連確保者都可以不用了。
有些攀岩者享受這種孤獨,甚至有些攀岩者更認為攀岩本該孤獨。然而,「孤獨」並非攀岩的全部,攀岩的起源更不存在「孤獨」一事。最早的攀岩者沒有人是孤獨的,也沒有人是「一個人」爬岩的。翻開早期路線攀登紀錄,首攀者不會只有一個人的名字,因為路線只會被「一隊」首攀,難以被「一個人」首攀。北美最有名的路線Nose,首攀成功是眾人努力的結果,而Nose首次被自由攀登的紀錄則並列了三名字,還有Nose首次被一天內攻頂的紀錄也是由三個人所共同寫下的。「一個人爬岩」(solo)在攀岩中另有所指,因為攀岩本就不是一個人的事。
「You fall, we die.」是攀岩中最戲劇化的情節。體內曾經流過瘋狂與冒險精神的攀岩者們,也許都有過這種性命相鎖、極端相依的人生記憶。是的,攀岩不是絕對安全的。不過,攀岩也並非要那麼地極端。絕大部分的攀岩者,所追求的第一目標還是:安全的攀岩。
你不用以身犯險,在安全攀登的世界裡,依然可以感受到這種一繩相繫的力量。傳統攀登內在的精神之一,就是當你綁上繩索後,你們就是同一個繩隊了。沒有一項運動能比得上繩隊攀登如此地緊密相連,即使是單一繩距的路線,當先鋒爬到頂時,這項挑戰只完成了一半。繩隊上,繩隊下,路線需要一起才能完成。繩伴之間不僅需要確保得好,還要有共同完成路線的能力與默契,攀登時的你,將成為一種複數。
「繩隊」是一件很神奇的連結;當你失去勇氣時,你可以從繩伴身上借得勇氣;當你徬徨無措時,繩伴會給你帶來冷靜;不需要言語,只需要以繩相繫,一隻無形的手,就會相互支撐對方,經由繩索將力量來回傳遞。就是這種力量,讓早期攀岩者得以用他們蹩腳的攀爬級數,不斷攻克至今仍令人望而生畏的峭壁。
如今,時下所盛行的運動攀登,把攀岩「單純化」成為肢體運動的同時,還將攀岩從團體運動轉化成為個人的運動。在運動攀登裡,「繩伴」一詞的重量比起傳統攀登要輕了許多許多,以開玩笑的口語來形容,有時候運動攀登者只是需要一個懂得確保的「奴隸」而已。而在抱石運動中,最好的繩伴則是更厚的墊子。
也許,你不喜歡孤獨的爬岩;也許,你想要體會什麼叫做「一起爬岩」的感受;那易思婷的這本《傳統攀登》將是最好的敲門磚。能讓你在個人攀岩故事中,增添許多舉足輕重的好夥伴,共同寫下精采無比的攀爬回憶。
最後提醒大家一點,就是別把傳統攀登也「運動化」了,否則將會失去許多「一起攀岩」的樂趣。
推薦序2 iClimb風城攀岩館攀岩教練 游金龍
初入門攀岩的人,通常都是先在安全性高的環境下學習,攀登者只需擔心自身的確保能力能否安全的拉住攀登者的墜落,器材能否正確的使用以避免因失誤而造成的危險。一般來說,攀登者對於牆上繩索的架設固定方式,基本上是不需太去擔心的。
不同於一般的運動攀登,傳統攀登是種純粹的攀岩形式,它不靠別人留下的安全設備,僅憑前人的資訊來了解岩牆上的狀態,完全憑個人的能力去登上這面岩壁。攀爬時所有的安全設備都是揹在身上,所有的安全繩索架設都是在攀登的同時完成,更極端者甚至連攀登路徑上的情形都不甚清楚,一切全憑經驗判斷,攀登時會碰到的各種狀況都只能靠著自身的能力去克服,在攀登的期間萬一發生意外,通常也只能靠著自身的能力進行自救。
或許有人會問說:「那為何要從事危險的傳統攀登?」。我的回答是:「若只是追求身體的運動及單純的攀登動作帶來的樂趣,那當然不用學傳統攀登。」但運動攀登有其場所限制,大部分的天然岩壁皆無人工固定點可使用,若是難以滿足於少數的已開發路線及單調的人工岩場,想要追求更多的未知路線,那除了學習傳攀外別無他法。更甚者,若是想追求純粹的攀岩精神,嚮往挑戰那未開發岩壁的攀登樂趣,除了鍛鍊好個人的攀登能力外,將傳攀的技術學到精深,將攀登風險降最低,才能夠大無畏的挑戰那心中的聖殿。
學習傳統攀登並不是件難事,但若未經過正式的學習課程卻又難以真正安全的進入這個領域。筆者在攀岩館進行教授攀岩的同時,總是苦於缺乏適合的資料讓學員參考,學員在課程後若需尋找相關的資料來印証所學,卻又少有中文的內容可參考,使用上總是不甚便利。藉著本書的推出,終於可以讓學員在學習後隨時複習並印証課程所教授的理論,當然無形中也就更能增加中文世界的攀岩者的攀登安全了。期待本書的推出能更增加台灣攀岩者學習傳統攀登的動力,一起來追求那純粹的攀岩精神吧!
推薦序3 劉乃勳
會看這本書的人,相信多數也都看過作者的另外兩本書:《睡在懸崖上的人》及《一攀就上手!基礎攀岩一次就學會》,所以對易思婷這個名字應該不會陌生。加上思婷曾經為了新書發表而到處演講,很多讀者甚至與她有過一面之緣。
穿著簡便、個性純樸,這位小女孩給人第一眼的印象,可能並不特出。但那明亮有神的雙眼,加上開朗與充滿熱情的個性,只要跟她攀談幾句,很容易就讓你誤以為是相熟已久的朋友。
運動攀登的好處之一,是已經有人幫你鋪好路了,只要順著Bolt的位置往上爬,全心全意在攀登的動作上,不只不必找路,也不用太擔心安全上的問題。而傳統攀登就不同了,除了要克服攀登動作的困難,還必須自行尋找攀登的路線,以及邊爬邊注意合適的裂隙,隨時架設保護支點(就算有guide book可以參考,也一樣要邊爬邊找)。不過相反地,從事運動攀登,也許不用擔心下一步的安全,但也沒有多少讓你自由選擇的空間;傳統攀登雖然必須瞻前顧後,但卻能給你心境上無比的自由。
人生的取與捨,不是三言兩語就可以說得清楚的。對小Po(作者的綽號)而言,面對人生的分叉路時,向左走?或向右走?如同一場豪賭,而傳統攀登也正是一場取與捨的遊戲──嚴肅的遊戲。其間的關鍵在安全與危險;生活與生命;虛幻與真實之間的拔河。有些可以折衷;有些卻只能選取其中一端,而捨棄另一端。
這裡取與捨的選擇,並不是指小Po睡在500公尺高的岩壁上想家的懊悔──在家裡這麼舒服,真不該來這裡睡在吊床上受苦──因為當下沒有退路。
如果在某條傳統攀登的路線上,遇到難以決定的狀況,譬如:在關鍵的難關前,要是跨出這一步,就可能完成你的攀登路線,也可能往背後那可怕的深處墜落。此時對自己的能力,與架設的保護支點是否有足夠的信心,就非常地重要了。要往前還是回頭,全在一念之間。沒有被逼到絕境的體驗,很難經歷真正的抉擇,就無法了解取與捨的艱難,也接觸不到生命的深處。
如果你把攀登當作休閒活動,希望下班後用來舒展一下筋骨;或者只想爬肢體動作更高的難度,那大可不必學習傳攀,因為傳攀可能比你想像中來得辛苦。但是,未經一番寒徹骨,焉得梅花撲鼻香。
一位攀登愛好者,如果想完全用自己的力量去克服困難路線,當然要學習傳攀。或者不是真正地想冒險,只是爬一些安全的路線,單純希望能自己作主,享受想爬那裡就爬那裡,那種自由自在的快感,那學習傳攀仍是必經之路。
無論是攀登路線的當下,以及回到現實生活中,傳攀都會為你打開視野,讓你察覺到自己深層的情緒起伏,也可藉此鍛鍊出堅強的心智,與增進應變的判斷能力。學習傳攀的過程,將會成為你的心靈之旅。
這本書,很詳細地把一些傳攀的基礎技術,一步一步循序漸進地介紹給讀者。雖然不能全然代替教練的角色,但可以讓初學者在學習前,先建立一個整體的概念,以及學習中依循的管道。
最後,由捨棄了安全與舒適的生活,每天面對真實心靈的小Po來寫傳攀的技術,其特別的意義不言而喻。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最多人成交
平均成交價52折206元
最近成交價(折扣)
徵求價 | 數量 |
5折 | 10 |
6折 | 2 |
7折 | 1 |
7折以上 | 3 |
8折以上 | 4 |
無折 | 1 |
影片僅供參考,實物可能因再版或再刷而有差異
作者:易思婷 (小Po)
定價:NT$ 399
本商品已絕版
◎《一攀就上手!基礎攀岩一次就學會》榮獲2013年「好書大家讀」知識性讀物
◎中文世界第一本講述傳統攀岩專書
◎台灣山岳雜誌》、《戶外探索Outside》、《山野》、《戶外探險》和《孤獨星球雜誌國際中文版》專欄作家
◎爬了近百條長攀岩路線,也攀登北美第一高峰「丹奈利峰」與南美第一高峰「阿空加瓜」,同時首登數座四川境內五千米以上的岩攀技術性山峰,分別為:皇冠峰、喀麥隆峰、大仰天窩峰
詳盡又易懂的說明,
關於傳統攀登你所需要的知識與技巧,這本書都涵蓋了。
◎傳統攀登的樂趣是什麼?
一、傳統攀登訓練了攀登者的自主性
二、傳統攀登給予攀登者無比自由的空間
傳統攀登其實沒有想像中的難!
很多人都以為要具備一定程度的攀登能力後,才可以進行「傳統攀登」,但其實在「運動攀登」出現前,人們學習攀岩就是從傳統攀岩開始,而作者本身也是從這裡直接進入攀岩的世界。所以,傳統攀登並沒有一定學習門檻,因此不管是想要嘗試傳統攀登,或是想要學習不同於運動攀登且更進階攀登的人,都可以在這本書裡找到所需要的知識。
常見的攀登模式有三種:一、傳統攀登;二、運動攀登;三、抱石。在《一攀就上手!基礎攀岩一次就學會》已經講了運動攀岩與關於攀岩的基礎技巧與概念,而這本書則是著重於「傳統攀登」的部分。
◎什麼是「傳統攀登」?
傳統攀登是攀爬和保護並行並重的攀登方式。當先鋒攀登者在攀爬時,需要自行在岩隙岩洞等地方置放保護支點,而這些保護支點隨後可以由跟攀者清除。也就是說攀登者不但要攀爬,還要保護路線。傳統攀登是保護和攀登並重的攀登型態。
學習傳統攀登你該知道的事:
◎關於岩楔
岩楔的運作原則是什麼?如何保養與購買?又在何時應該淘汰?
◎關於保護支點
怎麼運用攀岩軟器材和天然物來做支點?在裂隙中置放岩楔的原則是什麼?又該如何取出岩楔?
◎關於固定點
固定點的依循原則為何?如何以不同連接保護支點的方式來架設固定點?
◎關於先鋒理論
何謂「先鋒理論」?先鋒該執行的任務又是什麼?
◎關於多繩距攀登
多繩距攀登該如何準備?攀登過程該注意的事項?怎麼下撤?又該如何增進多繩距攀登的效率?
◎關於自我救援
如果不小心遇到意外,該如何自我救援?救援繩結怎麼進行?又可以怎麼將各救援工具綜合起來運用?
作者簡介:
姓名:易思婷 (小Po)
出生於雲林縣虎尾鎮,像大部分的台灣孩子一樣,自小就背負了名列前茅的期望,從北一女中、台大資訊系,最後遠赴美國常春藤名校賓州大學取得電腦博士,一直努力符合父母的期望。
但卻在取得那一紙可以讓家人感到自豪的畢業證書之後,毅然捨棄高薪的科技職位,流浪天涯、奔向山野找尋能讓她投注一生熱情的夢想。在野外的世界,她嘗試滑雪、荒野露宿、激流泛舟、冰川探險,一步一腳印終於找到她與攀登命定的緣分。
自2006年開始,作者攀登的足跡遍佈南北美以及中國大陸,造訪過數十個天然攀岩地,攀登的長路線近百條,並在美國首屈一指的戶外領導學校(NOLS),以及其他戶外組織(BOLD Mountain School, Passages Northwest, Bush School etc)擔任攀岩講師。
目前以車為家,繼續流浪攀岩的生涯,眼光放向攀登大岩壁,以及所有攀岩人的夢想——首攀——的計畫。「首攀」指的是攀登從未有人攀過的地方,表示沒有經驗可參考、也沒有紀錄可依循,為一大挑戰。
目前亦為《台灣山岳雜誌》、《戶外探索Outside》、《山野》、《戶外探險》和《孤獨星球雜誌國際中文版》專欄作家。
簡歷
2006年7~8月:於美國阿拉斯加州參加30天的冰川攀登課程
2007年3月:領隊冬攀美國緬因州第一高峰肯塔登峰
2007年6月:攀登北美第一高峰丹奈利峰
2007年8月:登頂技術性山峰大提頓峰
2008年6月:取得美國戶外領導學校野外講師資格
2008年12月~2009年1月:攀登南美第一高峰阿空加瓜
2009年2月:取得美國戶外領導學校攀岩講師資格
2009年9月:嚮導大提頓峰
2011年9月:首攀計畫得到美國山協(American Alpine Club)的獎金 Lyman Spitzer Award,首登沙路里山區的皇冠峰
2012年9月:首攀計畫入選歐都納圓夢獎金,首登四川格聶山區的技術性山峰喀麥隆神山
2013年9月:首登四川四姑娘山區的技術性山峰大仰天窩峰(此計畫受到中國戈爾戶外夢想實現計畫的贊助)
2014年4月:經由經典路線The Nose登頂酋長岩(El Cap)
2014年:蒙古國攀登計畫得到美國Shipton-Tilman探險獎金
2015年:南美智利巴塔哥尼亞山區首攀計畫得到美國Mugs Stump獎金
作者網站:http://www.chickfromtaiwan.com
著作:
《睡在懸崖上的人》(麥田出版)
《一攀就上手!基礎攀岩一次就學會》(麥田出版)
相關著作
《一攀就上手!基礎攀岩一次就學會:觀念、技巧、繩結、裝備,即使從零開始入門都很簡單》
《睡在懸崖上的人:從博士生到在大垃圾箱撿拾過期食物,我不是墜落,我是攀上了夢想的高峰》
繪者簡介
姓名:Dave Anderson
擁有15年的專業攝影資歷,尤其擅長捕捉在荒野戶外的風景和人物風情。 Dave的作品曾刊載在各大出版物,包括《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公司雜誌》(Inc. Magazine)、《體育畫報》(Sports Illustrated),和《國家地理雜誌》(National Geographic)。也曾經出版過兩本戶外書籍:《Expedition Planning》(暫譯:遠征計畫,Stackpole Press出版)和《Outdoor Hazards》(暫譯:戶外風險,Falcon Press出版)。
名人推薦:
丁雲芝/中華民國健行登山會國際組組長
何中達/中華民國山岳協會理事長
吳彥儀/資深攀岩教練
張星雯/艾格探險技術總監
游金龍/iClimb風城攀岩館攀岩教練
黃建益/內湖運動中心攀岩館館長(內湖岩館)
劉乃勳
戴昌盛/小鬍子冒險學校負責人、攀岩總教練
何中達/中華民國山岳協會理事長
傳統攀登可以說是原汁原味的攀登,不僅綜合了攀爬技巧、保護系統操作、以及決策判斷等全方位的能力,也是與岩壁最自然和諧的互動。傳攀的潛在風險與艱澀技術是許多戶外愛好者不敢輕易嘗試的主因,然而累積了豐富北美及四川攀登經歷的小Po在本書中破除了這個迷思。清晰有條理地闡述傳統攀登必備的知識與技術,兼顧了親和度與嚴謹性,融合了觀念理論與實戰技巧,使得本書不僅是傳統攀登入門者的必讀,也是具經驗者精益求精的良伴。
張星雯/艾格探險技術總監
傳統攀登是種很迷人的運動,它綜合智力、技術、經驗與體能的挑戰。它給了攀登者無限自由的可能,但卻也潛在著不可預測的風險。所以,在學習的過程中,更是需要細心的操作與耐心的累積經驗。
《傳統攀登》不是一本艱澀的翻譯書籍,它是綜合了小Po在美國所學之攀岩技能與攀登經歷的書籍。而攀岩自我救援的章節,更是相當推薦的章節。在教學單位稀少與參考書籍多為英文的傳統攀登來說,期盼本書的出版後,能吸引更多人進入傳統攀登的領域。
黃建益/內湖運動中心攀岩館館長(內湖岩館)
蒙小Po的邀請及細細的閱讀此書的初稿,傳統攀登的內容繁瑣,撰寫與校對都非常地艱辛,出版第一本中文的傳攀工具書,象徵著一般大眾有機會與世界攀登史正式接軌,以及華文攀岩圈發展的里程碑。
回溯攀岩的歷史及檢視到攀岩的本質,肯定地說傳統攀登才是攀岩精粹的所在與凡人眼中最偉大的空間魔術。小Po以中文書寫直接引進美國傳統攀登的觀念、經驗以及技術,其中包含多繩距攀登、救援……有意進行攀岩旅行的攀岩者將會省去很多英文閱讀及嘗試練習時間。
就一個攀岩教練的長期觀察,雖然並不清楚這種克服高度恐懼的活動有什麼用,但被焠鍊過的心智,卻都深深地為攀岩而著迷。
推薦序1 資深攀岩教練 吳彥儀
攀岩經常會被認為是一種孤獨的運動。當攀岩者抓著細小裂隙,踩著微凸小點,努力在岩壁上抵抗地心引力緩步向上奮力時,沒有人可以拉他一把,一切只能靠自己。一條繩子底下連接的是確保者機械式的收給繩索,彷彿世間只剩下他與岩壁間的對話。「孤獨」好似攀岩者的特權,而抱石攀登又讓攀岩者的身影看起來更加孤寥,幾張墊子就可以滿足攀爬的欲望,連確保者都可以不用了。
有些攀岩者享受這種孤獨,甚至有些攀岩者更認為攀岩本該孤獨。然而,「孤獨」並非攀岩的全部,攀岩的起源更不存在「孤獨」一事。最早的攀岩者沒有人是孤獨的,也沒有人是「一個人」爬岩的。翻開早期路線攀登紀錄,首攀者不會只有一個人的名字,因為路線只會被「一隊」首攀,難以被「一個人」首攀。北美最有名的路線Nose,首攀成功是眾人努力的結果,而Nose首次被自由攀登的紀錄則並列了三名字,還有Nose首次被一天內攻頂的紀錄也是由三個人所共同寫下的。「一個人爬岩」(solo)在攀岩中另有所指,因為攀岩本就不是一個人的事。
「You fall, we die.」是攀岩中最戲劇化的情節。體內曾經流過瘋狂與冒險精神的攀岩者們,也許都有過這種性命相鎖、極端相依的人生記憶。是的,攀岩不是絕對安全的。不過,攀岩也並非要那麼地極端。絕大部分的攀岩者,所追求的第一目標還是:安全的攀岩。
你不用以身犯險,在安全攀登的世界裡,依然可以感受到這種一繩相繫的力量。傳統攀登內在的精神之一,就是當你綁上繩索後,你們就是同一個繩隊了。沒有一項運動能比得上繩隊攀登如此地緊密相連,即使是單一繩距的路線,當先鋒爬到頂時,這項挑戰只完成了一半。繩隊上,繩隊下,路線需要一起才能完成。繩伴之間不僅需要確保得好,還要有共同完成路線的能力與默契,攀登時的你,將成為一種複數。
「繩隊」是一件很神奇的連結;當你失去勇氣時,你可以從繩伴身上借得勇氣;當你徬徨無措時,繩伴會給你帶來冷靜;不需要言語,只需要以繩相繫,一隻無形的手,就會相互支撐對方,經由繩索將力量來回傳遞。就是這種力量,讓早期攀岩者得以用他們蹩腳的攀爬級數,不斷攻克至今仍令人望而生畏的峭壁。
如今,時下所盛行的運動攀登,把攀岩「單純化」成為肢體運動的同時,還將攀岩從團體運動轉化成為個人的運動。在運動攀登裡,「繩伴」一詞的重量比起傳統攀登要輕了許多許多,以開玩笑的口語來形容,有時候運動攀登者只是需要一個懂得確保的「奴隸」而已。而在抱石運動中,最好的繩伴則是更厚的墊子。
也許,你不喜歡孤獨的爬岩;也許,你想要體會什麼叫做「一起爬岩」的感受;那易思婷的這本《傳統攀登》將是最好的敲門磚。能讓你在個人攀岩故事中,增添許多舉足輕重的好夥伴,共同寫下精采無比的攀爬回憶。
最後提醒大家一點,就是別把傳統攀登也「運動化」了,否則將會失去許多「一起攀岩」的樂趣。
推薦序2 iClimb風城攀岩館攀岩教練 游金龍
初入門攀岩的人,通常都是先在安全性高的環境下學習,攀登者只需擔心自身的確保能力能否安全的拉住攀登者的墜落,器材能否正確的使用以避免因失誤而造成的危險。一般來說,攀登者對於牆上繩索的架設固定方式,基本上是不需太去擔心的。
不同於一般的運動攀登,傳統攀登是種純粹的攀岩形式,它不靠別人留下的安全設備,僅憑前人的資訊來了解岩牆上的狀態,完全憑個人的能力去登上這面岩壁。攀爬時所有的安全設備都是揹在身上,所有的安全繩索架設都是在攀登的同時完成,更極端者甚至連攀登路徑上的情形都不甚清楚,一切全憑經驗判斷,攀登時會碰到的各種狀況都只能靠著自身的能力去克服,在攀登的期間萬一發生意外,通常也只能靠著自身的能力進行自救。
或許有人會問說:「那為何要從事危險的傳統攀登?」。我的回答是:「若只是追求身體的運動及單純的攀登動作帶來的樂趣,那當然不用學傳統攀登。」但運動攀登有其場所限制,大部分的天然岩壁皆無人工固定點可使用,若是難以滿足於少數的已開發路線及單調的人工岩場,想要追求更多的未知路線,那除了學習傳攀外別無他法。更甚者,若是想追求純粹的攀岩精神,嚮往挑戰那未開發岩壁的攀登樂趣,除了鍛鍊好個人的攀登能力外,將傳攀的技術學到精深,將攀登風險降最低,才能夠大無畏的挑戰那心中的聖殿。
學習傳統攀登並不是件難事,但若未經過正式的學習課程卻又難以真正安全的進入這個領域。筆者在攀岩館進行教授攀岩的同時,總是苦於缺乏適合的資料讓學員參考,學員在課程後若需尋找相關的資料來印証所學,卻又少有中文的內容可參考,使用上總是不甚便利。藉著本書的推出,終於可以讓學員在學習後隨時複習並印証課程所教授的理論,當然無形中也就更能增加中文世界的攀岩者的攀登安全了。期待本書的推出能更增加台灣攀岩者學習傳統攀登的動力,一起來追求那純粹的攀岩精神吧!
推薦序3 劉乃勳
會看這本書的人,相信多數也都看過作者的另外兩本書:《睡在懸崖上的人》及《一攀就上手!基礎攀岩一次就學會》,所以對易思婷這個名字應該不會陌生。加上思婷曾經為了新書發表而到處演講,很多讀者甚至與她有過一面之緣。
穿著簡便、個性純樸,這位小女孩給人第一眼的印象,可能並不特出。但那明亮有神的雙眼,加上開朗與充滿熱情的個性,只要跟她攀談幾句,很容易就讓你誤以為是相熟已久的朋友。
運動攀登的好處之一,是已經有人幫你鋪好路了,只要順著Bolt的位置往上爬,全心全意在攀登的動作上,不只不必找路,也不用太擔心安全上的問題。而傳統攀登就不同了,除了要克服攀登動作的困難,還必須自行尋找攀登的路線,以及邊爬邊注意合適的裂隙,隨時架設保護支點(就算有guide book可以參考,也一樣要邊爬邊找)。不過相反地,從事運動攀登,也許不用擔心下一步的安全,但也沒有多少讓你自由選擇的空間;傳統攀登雖然必須瞻前顧後,但卻能給你心境上無比的自由。
人生的取與捨,不是三言兩語就可以說得清楚的。對小Po(作者的綽號)而言,面對人生的分叉路時,向左走?或向右走?如同一場豪賭,而傳統攀登也正是一場取與捨的遊戲──嚴肅的遊戲。其間的關鍵在安全與危險;生活與生命;虛幻與真實之間的拔河。有些可以折衷;有些卻只能選取其中一端,而捨棄另一端。
這裡取與捨的選擇,並不是指小Po睡在500公尺高的岩壁上想家的懊悔──在家裡這麼舒服,真不該來這裡睡在吊床上受苦──因為當下沒有退路。
如果在某條傳統攀登的路線上,遇到難以決定的狀況,譬如:在關鍵的難關前,要是跨出這一步,就可能完成你的攀登路線,也可能往背後那可怕的深處墜落。此時對自己的能力,與架設的保護支點是否有足夠的信心,就非常地重要了。要往前還是回頭,全在一念之間。沒有被逼到絕境的體驗,很難經歷真正的抉擇,就無法了解取與捨的艱難,也接觸不到生命的深處。
如果你把攀登當作休閒活動,希望下班後用來舒展一下筋骨;或者只想爬肢體動作更高的難度,那大可不必學習傳攀,因為傳攀可能比你想像中來得辛苦。但是,未經一番寒徹骨,焉得梅花撲鼻香。
一位攀登愛好者,如果想完全用自己的力量去克服困難路線,當然要學習傳攀。或者不是真正地想冒險,只是爬一些安全的路線,單純希望能自己作主,享受想爬那裡就爬那裡,那種自由自在的快感,那學習傳攀仍是必經之路。
無論是攀登路線的當下,以及回到現實生活中,傳攀都會為你打開視野,讓你察覺到自己深層的情緒起伏,也可藉此鍛鍊出堅強的心智,與增進應變的判斷能力。學習傳攀的過程,將會成為你的心靈之旅。
這本書,很詳細地把一些傳攀的基礎技術,一步一步循序漸進地介紹給讀者。雖然不能全然代替教練的角色,但可以讓初學者在學習前,先建立一個整體的概念,以及學習中依循的管道。
最後,由捨棄了安全與舒適的生活,每天面對真實心靈的小Po來寫傳攀的技術,其特別的意義不言而喻。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徵求價 | 數量 |
5折 | 10 |
6折 | 2 |
7折 | 1 |
7折以上 | 3 |
8折以上 | 4 |
無折 | 1 |
最多人成交
平均成交價52折206元
最近成交價(折扣)
請在手機上開啟Line應用程式,點選搜尋欄位旁的掃描圖示
即可掃描此O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