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二十四史,分量太多。就是歷史專家也不容易把它完全熟記,倒不如這部演義,隨意翻覽一下,說不定會有提綱挈領的功效。——顧頡剛(著名歷史學家)
它既不是「純文學」,也不是「雅文學」;它不是純歷史,又沒有虛造歷史……一部好的歷史實錄,何嘗不可當作一部小說和文學作品看?——二月河(著名歷史小說家)
其規模之宏偉,卷帙之浩繁,內容之豐富,不僅在我國歷史演義中絕無僅有,而且在世界文學史上也找不到先例。……它所起的作用。是官修的二十四史或任何中國通史都無法代替的。——裴效維(中國社科院研究員,中華文學史料學學會副會長)
蔡東藩的通俗史學工作是非常成功的。……是近代演義史書當中出版發行歷時最長、數量最大的一種。——李志庭(浙江大學歷史系教授)
這部歷史演義是由蔡東藩以舊白話創作,再經學有專精的現代歷史學者以現代白話改寫,並不是純歷史,也沒有虛構歷史;既是歷史實錄,也可當作小說或文學作品來觀賞。其規模宏偉,卷帙浩繁,內容豐富,在中國歷史演義中可謂絕無僅有,具有的效用,迥非官修的二十四史所能比擬。
作者簡介:
蔡東藩(1877-1945),浙江蕭山人,著名作家、學者,其《中國歷朝通俗演義》是有史以來最通俗、最風趣、最受歡迎的歷史讀物,蔡東藩因此被譽為「一代史家,千秋神筆」。
章節試閱
明朝覆亡
費宮人刺死羅某之後,隨即自刎。賊眾發現的時候,二人都已經氣絕身亡。李自成驚歎不已,只好命人收葬。太子來到周奎家,周奎閉門不納,太監索性將太子獻給李自成。李自成封太子為宋王。隨後永王、定王也被李自成抓獲,所幸並未加害。當時外臣殉難的數不勝數,最著名的有大學士范景文、戶部尚書倪元潞、左都御史李邦華、兵部右侍郎王家彥、刑部右侍郎孟兆祥、左副都御史施邦曜,大理寺卿淩義渠等,他們或自刎,或懸樑,或投井,或滿門自盡。襄城伯李國楨前去哭靈,被賊兵擒獲,帶到李自成面前。李自成讓他投降,李國楨說:「想讓我降順,必須依我三件大事。」李自成說:「你說說看!」李國楨說:「第一件是祖宗的陵寢不能挖掘,第二件是要用皇帝禮節改葬先皇,第三件是不許加害太子以及永王、定王。」李自成說:「這有什麼難?我當一一照辦!」於是命人用天子禮節改葬懷宗。李國楨穿著素服前去祭奠,大哭一場,接著自縊而死。總計明朝從洪武元年算起到崇禎十七年為止,共有十六個皇帝,歷時十二世,共二百七十七年。
李自成佔據京城之後,就住在皇宮裡。成國公朱純臣、大學士魏藻德、陳演等人居然帶領百官前去祝賀,還上疏勸他登基。李自成這時候還顧不上登基,他先把朱純臣、魏藻德、陳演等人關押起來,交給賊將劉宗敏,然後嚴刑拷打,逼迫他們獻出銀子。皇親周奎、太監王之心家也都被賊兵查抄。周奎家抄出現銀五十二萬兩,其他珍寶也值幾十萬兩;王之心家抄出現銀十五萬兩,還有價值幾十萬兩的珍巧玩物。各位降臣傾家蕩產,賊兵還是不滿足,仍然一再拷逼,使勁折磨。沒過多久,李自成稱帝,在武英殿即位。剛剛準備入座,只見一個幾丈高的白衣人站在座前,一副要攻擊他的樣子,寶座下的龍爪也躍躍欲動,李自成不禁毛骨悚然,立即下座。後來,李自成又下令鑄造永昌錢幣,卻總是鑄不成。李自成頓時沮喪起來,不知所措,只好整天在宮中淫樂,以解愁悶。
一天晚上,李自成正在歡宴,忽然有賊將進來稟報:「明總兵平西伯吳三桂抗命不從,統兵來攻打京師了。」李自成吃驚地問:「我已經讓他的父親吳襄寫了招降書,聽說他已經答應下來,怎麼又變卦了呢?」賊將看了看席上,見有一個美人斜坐在李自成左側,不禁失聲說:「聽說他是為了一個愛妾。」李自成立即領會,便截住他的話說:「他既然不肯投降,我就去親征吧!」第二天,李自成調集十幾萬賊兵,帶著吳三桂的父親吳襄,往山海關方向去了。
吳三桂之前入朝的時候,得到一個歌姬,名叫陳沅,小名圓圓。她色藝無雙,深得吳三桂的寵愛。吳三桂出去鎮守邊境,不方便帶著愛妾,就把她留在家裡。李自成抓住吳襄之後,令他招降吳三桂,卻把陳圓圓搶去做了妃妾。吳三桂接到父親的書信之後,本來準備投降。走到灤州,才聽說陳圓圓被擄,頓時怒由心生,當即馳回山海關,整軍對敵。正巧清太宗病逝,太子福臨被立為新皇,改元順治,命親王多爾袞攝政,率領大軍入侵中原。這時的清軍馬上就要到達關外,闖軍又進逼關中,任憑吳三桂如何有能耐,也抵擋不住這內外的強敵。吳三桂捨不得愛妾,索性一不做,二不休,派人到清軍大營求援。多爾袞得了這個機會,當下就趕到關前,與吳三桂相見。二人歃血為盟,發誓同討逆賊。闖將唐通、白廣恩正準備繞出關外,去襲擊山海關,被清軍一陣截擊,逃得無影無蹤。多爾袞又令吳三桂為前驅,自己帶著清軍為後應,與李自成在關內交鋒。李自成仗著兵多,圍住吳三桂。霎時間大風刮起,塵土飛揚,清軍乘勢殺入,嚇得闖軍連連倒退。李自成狂叫著:「滿洲軍到了!滿洲軍到了!」策馬逃走,手下的士兵也立即潰散而去,死傷無數。
吳三桂窮追李自成,一直追到永平。李自成將吳襄等人全部殺死,又回到京師。吳三桂憑著一股銳氣,帶領清軍直達京師城下。李自成料知難以抵抗,就將搶來的金銀熔鑄成金餅。每個金餅大約有一千兩,大約有幾萬枚金餅,用騾車裝著,派兵先走。自己則在後面放了一把火,燒毀了宮闕。然後帶領幾十萬賊兵,挾持著太子以及二王向西逃去。那時京城裡已經無人把守,吳三桂帶著大清攝政王徑直入城。
吳三桂進了都城,別的事情一概不問,只是去找那愛姬陳圓圓。一時間找不到美人,又趕出西門,去追李自成。那時候,闖軍已經走遠,倉促間追趕不上,京中又傳下旨意召他回去,吳三桂無可奈何,只好返回。沿途見四處張貼著告示,都是新朝安撫百姓的曉諭,他也無心顧及,只是掛念著那圓圓姑娘,一步一步挨到都城。覆命之後返回府上,仍然四處打探陳圓圓的消息。這時,忽然有個小民送來一個美人。吳三桂一看,正是那朝思暮想的心上人,直是喜從天降,立即重賞了小民。自己帶著陳圓圓來到上房,把酒談心,格外恩愛。
原來陳圓圓騙李自成,說只要留下自己,就可以止住追兵。李自成信以為真,便將她留下。冥冥中自有天意,二人破鏡重圓,吳三桂生平該有此豔福,清朝順治皇帝也該入主中原。
清攝政王多爾袞下詔安撫百姓,又為明朝的懷宗皇帝、皇后發喪,再次改葬,建築寢陵,就是袁貴妃和長公主也查出下落,賜了房子給她們住。袁貴妃沒過多久便病逝了,長公主曾經許配給周世顯,後來由順治帝賜詔合婚,一年後去世。只有太子和永王、定王,始終下落不明,想必是被闖賊害死了。京城的百姓看到清軍秋毫無犯,與闖賊迥然不同,都爭先投附,交相稱頌。明室的版圖就這樣送給了滿清。順治帝那時年方七歲,由多爾袞迎入關中,四平八穩地坐上了御座。清廷除了封賞滿族功臣之外,特封吳三桂為平西王。之前投降清朝的漢臣,如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洪承疇等人也全部封王拜相,各有厚賞。
清軍隨後討伐李自成。李自成已經竄到了西安,在潼關屯兵。清靖遠大將軍阿濟格、定國大將軍多鐸分別率領吳三桂、孔有德等人兩路夾攻,殺得李自成走投無路,東奔西竄。後來逃回到武昌,賊眾已經散盡,只剩下幾十個人跟著他來到九宮山。村民知道是大盜前來,一哄而上,你用鋤,我用耜,砍死了獨眼龍李自成,並抓住他的妻妾以及死黨牛金星、劉宗敏等人,交給地方官一併處死。李岩遭到牛金星的誣陷,早已經被李自成殺死。李自成死後,清朝廷又命肅親王豪格帶著吳三桂攻向四川。張獻忠當時正在西充屠城,匆忙中揮兵出戰,不堪清軍一掃。張獻忠正要西逃,被清將雅布蘭一箭射中額頭,翻落馬下。清軍踴躍而上,一陣亂砍,將他剁成了肉醬。
河北一帶全部被清兵佔有。只有江南的半壁江山,還擁戴著一個福王朱由崧。朱由崧是福王常洵的長子,從河南逃出,南下避難。潞王朱常淓也從衛輝逃出,與朱由崧一同來到淮安。鳳陽總督馬士英聯合高傑、劉澤清、黃得功、劉良佐四位總兵擁戴朱由崧,準備立他為皇帝。南京兵部尚書史可法秉性忠誠,一再說福王昏庸,不如迎立潞王。可馬士英正想利用這昏庸的福王做個傀儡,仗著四位總兵壯聲勢,於是護送福王來到儀真,在江北列營,氣焰逼人。史可法不得已,只好與百官將福王迎入南京,先稱監國,然後繼承大位,改元弘光。弘光帝任用史可法、高弘圖、姜曰廣、王鐸為大學士,馬士英仍然總督鳳陽,兼東閣大學士。這聖旨下達之後,馬士英很不服氣,他一心想著入閣做個宰相,弘光帝卻仍然讓他在外督師。馬士英令高傑等人催促史可法督師,自己擁兵入朝。馬士英剛到南京,就與史可法有了矛盾。史可法主動請求督師,出兵鎮守淮揚,統轄四位總兵。朝旨恩准後,史可法命劉澤清管轄淮海,駐紮在淮北,管理山東一路;高傑管轄淮泗,駐紮在泗水,管理開歸一路;劉良佐管轄鳳壽,駐紮在臨淮,管理陳杞一路;黃得功管轄滁和,駐紮在廬州,管理光固一路,號稱「四鎮」。這本來是最好的佈置,可偏偏四位總兵總是不能相容,一再發生爭執。弘光帝只信任馬士英,對一切外政置之不理。馬士英本來是魏忠賢的餘黨,魏忠賢得勢的時候,一再巴結,等到魏閹失勢,他就極力劃清界限。這時候,大學士高弘圖等人準備追諡先帝的尊號,稱為思宗。馬士英與高弘圖不合,就說他誣蔑先帝,於是將「思」改為「毅」。崇禎帝殉國的時候,朝中的人都稱他為懷宗。後來清朝廷替他改葬,加諡號為莊烈愍皇帝。所以後人稱崇禎帝,既稱懷宗,也稱思宗、毅宗,或稱為莊烈帝。
馬士英推薦舊黨阮大鋮。這阮大鋮本來有些口才,文字上也還說得過去。於是蒙弘光帝嘉獎,賜他為光祿寺卿,算是官復原職。大學士姜曰廣等人都說阮大鋮是逆案的罪魁禍首,不能再起用,奏摺遞上去之後毫無音信。馬士英又引用越其傑、田仰、楊文驄等人,這些人不是私親,就是舊黨。
弘光帝是個糊塗蟲,專門在酒色上下功夫。太監們仗著威勢,看到有姿色的女子,就用黃紙貼在額頭上,拖到宮裡。弘光帝恣情享樂,美女自然多多益善。他還命太醫鄭三山大肆搜羅春藥,一時間黃雀腦、蟾酥等東西價格大漲。阮大鋮又別出心裁,編成一部《燕子箋》,獻入宮中,然後找來梨園弟子入宮演戲。弘光帝白天看戲,晚上賞花,真是春光融融,其樂無窮。史可法痛陳時弊,連上幾十本奏章,都是石沉大海,杳無音信。清攝政王多爾袞聽說史可法的賢名,就寫信招他投降。史可法不肯屈服,只是派兵部侍郎左懋第等人前去議和。此時中原的大勢,清朝廷已經佔了七八成,哪裡肯答應?當即將左懋第抓住,脅迫他歸降。左懋第也是明朝的忠臣,寧死不肯投降,沒過多久便被殺害。
豫王多鐸領兵過河,去奪明朝的新都城。史可法邀請各鎮守兵前來防禦。誰知各鎮的兵馬都袖手旁觀,只有高傑進兵徐州,沿河設防,並約睢州總兵許定國互相聯絡。不料許定國已經暗地給清軍送款,他以接風為名誘高傑來到大營,把他灌得爛醉如泥。一刀將高傑殺死後,許定國當即趕赴清營報功。清軍隨即進拔徐州,直抵宿遷,劉澤清逃走。史可法飛書告急,南都反而催促史可法回來支援。原來寧南侯左良玉以入清君側為名,從九江入犯,列舟三百多里。馬士英非常擔心,立即調史可法回來保衛。史可法只好奉命南歸。剛剛渡江到達燕子磯,又接到南都的聖旨,以黃得功已經攻破左良玉,左良玉病死為由,令他速回揚州。史可法急忙返回揚州,正準備支援淮泗,清兵已經從天長、六合長驅而來。那時揚州城內的百姓都已經逃走,各鎮兵馬只有總兵劉肇基從白洋河帶著四百人馬趕來。清軍攻城的時候,駐紮在城外的總兵李棲鳳、監軍副使高岐鳳不戰先降。史可法和劉肇基死守了幾天,就被攻入。劉肇基在巷戰中身亡,史可法自刎沒有死,被一名參將擁出小東門。史可法大聲喊道:「我是史督師!」話音未落,已經被清兵殺害。一直到第二年,史可法的家人才用袍子招魂,將他葬在揚州城外的梅花嶺。
揚州已經被攻下,南都哪裡還能保得住?清兵屠城後,下令渡江。總兵鄭鴻逵、鄭彩鎮守瓜州,副使楊文驄駐紮在金山,聽說清兵到來,只管亂放炮彈。清兵故意不進,等到夜深人靜的時候,從上游偷偷渡江。幾位軍官直到天亮才知道清兵已經渡江,不敢再戰,只好一哄而散。警報飛達南京的時候,弘光帝還在擁著美人飲酒取樂。聽到這個消息,急忙收拾好行李,帶著愛妃,從通濟門出去,直奔蕪湖。馬士英、阮大鋮等人也一併逃走。忻城伯趙之龍、大學士王鐸等人大開城門,恭迎清軍。清豫王多鐸因為他們開城投降,特別加恩,禁止殺掠。休息了一天,就進兵去追弘光帝,明總兵劉良佐望風迎降。
那時江南四鎮只剩下一個黃得功。他之前曾奉命攻打左良玉,左良玉死後,他仍然駐紮在蕪湖。弘光帝趕到之後,黃得功不得已,只好出營迎駕。一天之後,清兵追到,黃得功率領水兵,渡江迎戰。正在彼此惡戰的時候,忽然聽見劉良佐在岸上大喊:「黃將軍怎麼不早點投降?」黃得功不禁大怒,厲聲回答:「你是明朝的將軍,難道甘心降敵嗎?」正說著,突然有一箭飛來,正中喉嚨,霎時間鮮血直噴。黃得功疼痛難忍,料定支撐不住,竟然拔箭刺向咽喉,死在船中。總兵田雄見黃得功已死,就起了異心,一把將弘光帝挾住,又令士兵綁住弘光帝的愛妃,將他們一起送到對岸。這位風流天子只享了一年的豔福,就變成了俘虜,與愛妃一起被押到燕京,不久便丟了性命。江南一帶,全部為清朝所有,清朝廷將應天府改為江寧府。大明朝這才算真正亡國了。
後來潞王朱常淓流落到杭州,聲稱監國。不到幾個月,清兵到來,潞王無計可施,只好開門投降。明朝的左都御史劉宗周絕食身亡。魯王朱以海在山東避難,後來流落到台州,被故臣張國維等人迎到紹興,也聲稱監國。才過一年,紹興就被清兵攻陷,朱以海逃到海上,死在了金門。唐王朱聿鍵之前因勤王獲罪,被幽居在鳳陽。福王在南都稱帝的時候,將他釋放。他流落到福建,被鄭芝龍、黃道周擁立為皇帝,改元隆武。明朝的賊臣馬士英、阮大鋮私自投降清軍,帶清軍進入仙霞關,唐王被擄,在福州自盡,馬、阮兩賊也被清軍殺死。桂王朱由榔在尚書陳子壯等人的擁立下,也聲稱監國,後來在肇慶府稱帝,改元永曆。這永曆皇帝與清兵苦苦相持,從清順治三年開始,一直熬到順治十六年,才寸土俱無,投奔緬甸。在緬甸住了兩年,清降將平西王吳三桂迫使緬甸人將他獻出,隨後把他處死。明室的支脈到這裡就算結束了。剩下一些明朝的遺臣起起落落,數不勝數,最著名的是鄭芝龍的兒子鄭成功。鄭芝龍投降清朝後,鄭成功不肯相從,開始在海上募兵。起初奉隆武為正朔,後來又奉永曆,把荷蘭人佔據的臺灣島奪下作為根基,傳了兩代才被清軍蕩平。
明朝覆亡
費宮人刺死羅某之後,隨即自刎。賊眾發現的時候,二人都已經氣絕身亡。李自成驚歎不已,只好命人收葬。太子來到周奎家,周奎閉門不納,太監索性將太子獻給李自成。李自成封太子為宋王。隨後永王、定王也被李自成抓獲,所幸並未加害。當時外臣殉難的數不勝數,最著名的有大學士范景文、戶部尚書倪元潞、左都御史李邦華、兵部右侍郎王家彥、刑部右侍郎孟兆祥、左副都御史施邦曜,大理寺卿淩義渠等,他們或自刎,或懸樑,或投井,或滿門自盡。襄城伯李國楨前去哭靈,被賊兵擒獲,帶到李自成面前。李自成讓他投降,李國楨說:「想讓...
作者序
一批年輕的文化人,為了讓更多讀者體會蔡東藩《中國歷朝通俗演義》的魅力,經過艱苦努力,以專業的精神和嚴謹的態度,將蔡著的「舊白話」——這種「白話」今天已經不大讀得懂了——重新譯為今人能夠輕鬆理解的當代白話。毫無疑問,這是讓蔡著得到傳承的最好方式。他們的工作「活化」了蔡著,既是對於原著的一次致敬,也是一種新的可能性的展開。翻譯整理後的作品,為一般讀者提供了方便,無論任何人,都可以輕鬆地進入中國歷史的深處。
蔡東藩的《中國歷朝通俗演義》是一部讓我印象深刻的書,少年時代曾經激起過我的強烈興趣。那是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中期,可以讀的書少得可憐,但一個少年求知的興致是極高的,閱讀的興趣極強,加上當時的課業沒有什麼壓力,因此可以讀現在的青少年未必有時間去讀的「雜書」。當時中華書局出版的蔡東藩的《民國通俗演義》就是讓我愛不釋手的「雜書」,它把民國時期紛亂的歷史講得有條有理,還饒有興味。雖然一些大段引用當時文件的部分比較枯燥,看的時候跳過了,但這部書還是深深吸引了我。後來就要求母親將《中國歷朝通俗演義》都借來看。透過這部書,我對歷史產生了興趣。歷史的複雜、深刻,實在超出一個少年人的想像,看到那些征戰殺伐、宮闈紛爭之中人性的難測,確實感到真正的歷史與那種黑白分明的歷史觀大不相同。當時,我們的歷史知識都是從「儒法鬥爭」的框架裡來的,歷史在那個框架裡是那麼單純、蒼白;而蔡東藩所給予我的,卻是一個豐富和蕪雜得多的歷史。在這部書裡,王朝的治亂興衰,人生的枯榮沉浮,都讓人感慨萬千,不得不去思考在渺遠的時間深處的人的命運。可以說,我對於中國歷史的真正瞭解,就是從這部歷史演義開始的。
三十多年前的印象一直延續到今天。不得不承認,這部煌煌巨著,確實是瞭解中國歷史的最佳讀本。這是一部難得的線索清楚、故事完整、細節生動的作品。它以通俗小說「演義」歷史,以歷史知識「豐富」通俗小說,既可信又可讀。
蔡東藩一生窮愁潦倒,他的經歷是一個普通中國人的經歷,他對於歷史的描述是從普通人的視角出發的。他不是一個魯迅式的啟蒙者,但他無疑具有一種另類的現代性,一種與五四新文學不同的表達策略。蔡東藩並不高調激越,他的現代性不是啟蒙性的,不是高高在上的「我啟你蒙」,而是講述歷史,延續傳統。他的作品具有現代的想像力,表現了現代市民文化的價值觀。
在《清史通俗演義》結尾,蔡東藩對於自己做了一番評價,足以表現一個落寞文人的自信:「錄一代之興亡,作後人之借鑑,是固可與列代史策,並傳不朽云。」他自信自己的這部著作,足以與司馬遷以來的史學名著「並傳不朽」。
蔡著的不可替代之處,不僅在於他準確地挑出了歷史的大線索,更重要之處在於,他貫注了歷史深處的人的命運。有些歷史敘述者,過於追求所謂「歷史理性」,結果常常忘記歷史是鮮活生命的延展。在這些人筆下,歷史變成了一種刻板和單調的表達。而蔡著不同,他的歷史有血液、有溫度,是可以觸摸的。他的歷史是關於人性的故事。
從蔡著中,我們可以感受到活的歷史,體驗到個人命運與國家、文化之間密不可分的關聯。馮友蘭先生在〈西南聯大紀念碑〉的碑文中這樣闡釋中國文明的命運:「我國家以世界之古國,居東亞之天府,本應紹漢唐之遺烈,作並世之先進。將來建國完成,必於世界歷史,居獨特之地位。蓋並世列強,雖新而不古;希臘羅馬,有古而無今。惟我國家,亙古亙今,亦新亦舊,斯所謂『周雖舊邦,其命維新』者也。」今天,中國文化所具有的歷史連續性和不斷更新的魅力正在煥發光芒,馮先生對於中國未來的期許正在成為現實。
在這樣的時機,蔡著《中國歷朝通俗演義》的新譯,就更顯其價值。我們期望讀者能夠從中獲得閱讀的樂趣,並從歷史中得到啟示,走向更好的未來。
讓我們和讀者一起進入這個豐富的世界。
是為序。
張頤武:著名評論家、學者,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
一批年輕的文化人,為了讓更多讀者體會蔡東藩《中國歷朝通俗演義》的魅力,經過艱苦努力,以專業的精神和嚴謹的態度,將蔡著的「舊白話」——這種「白話」今天已經不大讀得懂了——重新譯為今人能夠輕鬆理解的當代白話。毫無疑問,這是讓蔡著得到傳承的最好方式。他們的工作「活化」了蔡著,既是對於原著的一次致敬,也是一種新的可能性的展開。翻譯整理後的作品,為一般讀者提供了方便,無論任何人,都可以輕鬆地進入中國歷史的深處。
蔡東藩的《中國歷朝通俗演義》是一部讓我印象深刻的書,少年時代曾經激起過我的強烈興趣。那是二十世...
目錄
序 言 ......................................................... 002
新巡撫坎坷上任 ................................................. 008
外妖內孽 ....................................................... 016
《點將錄》的大用場.............................................. 023
黨獄迭起 ....................................................... 032
半途而廢的謀逆 ................................................. 039
懷宗治魏黨 ..................................................... 049
大明朝的洋官 ................................................... 058
冤沉碧血 ....................................................... 067
曹文詔揚威 ..................................................... 075
秦良玉千里勤王 ................................................. 084
盧象昇之死 ..................................................... 094
十八子主神器 ................................................... 104
繡鞋金字 ....................................................... 115
李闖王橫霸中原 ................................................. 122
紫禁城淪陷 ..................................................... 132
明朝覆亡 ....................................................... 143
序 言 ......................................................... 002
新巡撫坎坷上任 ................................................. 008
外妖內孽 ....................................................... 016
《點將錄》的大用場.............................................. 023
黨獄迭起 ....................................................... 032
半途而廢的謀逆 ................................................. 039
懷宗治魏黨 ..................................................... 049
大明朝的洋...
商品資料
出版社:龍視界出版日期:2014-07-30ISBN/ISSN:9789865732479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158頁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