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雖然是一本以卦象定吉凶的書,卻體現了古代人民對世界萬物和人類自身的生成、變化和發展規律的探索與認知,凝聚了古人的豐富智慧,處處閃耀著辯證的光芒,是中國古代政治、哲學、倫理、美學、文學等思想的重要源頭,所以被譽為「中華民族智慧之源」。
《周易》亦稱《易經》,簡稱《易》,是儒家重要的經典之一。《周易》的內容包括「經」與「傳」兩部分,「經」包括六十四卦的卦形、卦名、卦辭與爻辭;「傳」則包括「彖、象、文言、繫辭、說卦、序卦、雜卦」等七種共十篇。《周易》被列為儒家群經之首,但其包含的思想卻遠遠超出儒學的範圍,對中國古代思想史的發展產生無比深遠的影響。
據說孔子讀《易》,韋編三絕。孔子又說:「加我數年,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論語•述而第七》)
本書對《周易》有詳盡的導讀,對全部卦辭既有精當的注釋、精妙的集評,又有問題分析、語言文學與文化史擴展等等項目,引領讀者深入地閱讀。
本書特色
本書對《周易》有詳盡的導讀,對全部卦辭既有精當的注釋、精妙的集評,又有問題分析、語言文學與文化史擴展等等項目,引領讀者深入地閱讀。
章節試閱
《周易》導讀
一、《周易》的構成與名義
(一)《周易》的構成
我們平常所說的《周易》或《易經》,實際上包含兩本書:《周易》古經和《周易》大傳。由於使用場合及個人使用習慣的不同,《周易》之名有狹義和廣義兩種用法。狹義的《周易》指六十四卦的卦形、卦名、卦辭和爻辭部分而言,習慣上又把這部分內容稱為「《周易》古經」。古經之外,另有〈文言傳〉、〈說卦傳〉等十篇解釋說明性的文字,習慣上稱為「《周易》大傳」,簡稱〈易傳〉。因〈易傳〉依附於經文,並解釋、闡發經義,共有十篇,前人或稱為〈十翼〉。翼者,「輔助」之義。廣義的《周易》包含經、傳兩部分,既指古經,也指〈易傳〉。
(二)《周易》的名稱
《周易》除本名外,還有《易》、《易經》兩名。
《周易》之名,最早見於《周禮》、《左傳》、《國語》等書。如《周禮.春官宗伯》云:「大卜……掌三易之法,一曰《連山》,二曰《歸藏》,三曰《周易》。其經卦皆八,其別皆六十有四。」《左傳.莊公二十二年》云:「周史有以《周易》見陳侯者,陳侯使筮之,遇觀 之否 。」《國語.晉語》云:「司空季子曰:『吉。是在《周易》,皆利建侯。不有晉國,以輔王室,安能建侯?我命筮曰「尚有晉國」,筮告我曰「利建侯」,得國之務也,吉孰大焉!』」
《周易》也單稱《易》。如《論語.述而》云:「子曰:『加我數年,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荀子.非相》云:「故《易》曰:『括囊,无咎无譽。』腐儒之謂也。」
從漢代開始,《周易》又有《易經》之名。如《史記.日者列傳》云:「夫司馬季主者,楚賢大夫,遊學長安,通《易經》,術黃帝、老子,博聞遠見。」《漢書.藝文志》云:「《易經》十二篇,施、孟、梁丘三家。」
先秦時代,稱《易》或《周易》時,主要指古經六十四卦而言;漢代以後,〈易傳〉也稱為「經」,稱《易》或《易經》時往往涵蓋《周易》經、傳兩部分。
(三)「周」字的含義
關於「周」字,前人大致有三種理解。
一說「周」為「普遍」義。唐代孔穎達《周易正義.論三代易名》引漢代鄭玄釋《周禮》「三易」之義曰:「《連山》者,象山之出雲,連連不絕;《歸藏》者,萬物莫不歸藏於其中;《周易》者,言《易》道周普,无所不備。」
一說「周」為地名、朝代名,指周地、周代。孔穎達《周易正義.論三代易名》云:「案《世譜》等群書,神農一曰連山氏,亦曰列山氏;黃帝一曰歸藏氏。既《連山》、《歸藏》並是代號,則《周易》稱『周』,取岐陽地名,《毛詩》云『周原膴膴』是也。又文王作《易》之時,正在羑里,周德未興,猶是殷世也,故題『周』別於殷;以此文王所演,故謂之《周易》。其猶《周書》、《周禮》,題周以別餘代。」宋代朱熹《周易本義》云:「周,代名也;易,書名也。其卦本伏羲所畫,有交易、變易之義,故謂之易。其辭則文王、周公所繫,故繫之周。」
一說「周」兼表周代及「周普」義。唐代陸德明《經典釋文.周易音義》釋云:「周,代名也;周至也,遍也,備也,今名書義取周普。」
後人多從孔穎達、朱熹之說,以「周」為朝代名。
(四)「易」字的含義
關於「易」字,古今別說頗多。
漢代許慎《說文解字》云:「易,蜥易,蝘蜓,守宮也,象形。祕書說:日月為易,象陰陽也。一曰從勿。」《集韻.昔韻》:「易,蟲名。」「易,或作蜴。」蜥易,即「蜥蜴」,也叫「蝘蜓」、「守宮」,今稱壁虎。又,陸德明《經典釋文.周易音義》釋「易」云:「此經名也。虞翻注《參同契》云:字從日下月。」
漢代《易緯.乾鑿度》:「孔子曰:易者,易也,變易也,不易也,管三成為道德苞籥。」鄭玄注:「管,統也。德者,得也。道者,理也。籥者,要也。言易道統此三事,故能成天下之道德,故云包道之要籥也。」按,籥音ㄩㄝˋ,義為樞要、關鍵。
唐代孔穎達《周易正義.論易之三名》云:「夫易者,變化之總名,改換之殊稱。……謂之為易,取變化之義。既義總變化,而獨以易為名者,《易緯.乾鑿度》云,易一名而含三義,所謂易也,變易也,不易也。……鄭玄依此義作《易贊》及《易論》云:易一名而含三義:易簡,一也;變易,二也;不易,三也。」
近人尚秉和《周易尚氏學.總論.論周易二字本詁》云:「吳先生曰:易者,占卜之名。《祭義》:易抱龜南面,天子卷冕北面。是易者占卜之名,因以名其官。《史記.大宛傳》:天子發書易。謂發書卜也。又武帝輪臺詔云:易之,卦得大過。易之,卜之也。說者以簡易、不易、變易釋之,皆非。愚案:《史記.禮書》云:能慮勿易。亦以易為占。簡易、不易、變易,皆易之用,非易字本詁,本詁固占卜也。」按,文中「吳先生」指清代吳汝綸(字摯甫),尚氏說源自吳汝綸所著《易說》一書。
今人高亨《周易古經今注.周易瑣語.周易釋名》云:「《易》為筮書之通名。《周禮.大卜》:『大卜掌《三易》之法,一曰《連山》,二曰《歸藏》,三曰《周易》。』《筮人》文略同。是筮書皆得稱《易》,是其證也。《周易》為一書之專名,因其為周代筮書,故曰《周易》。」「余疑易初為官名,轉為書名,……易之為官,蓋掌卜筮。筮官曰易,因而筮官之書亦曰易,猶史官曰史,因而史官之書亦曰史也。……覡與巫同義,易與覡同音。筮官為巫,而《禮記》稱易,則易蓋即覡之借字矣。」按,覡音ㄒㄧˇ,指男巫師。《說文》巫部:「覡,能齋肅事神明也,在男曰覡,在女曰巫。」
當代黃壽祺、張善文《周易譯注.前言》云:「《周易》命名之義,『周』為代名,『易』主變易。古代典籍多簡稱為《易》,即強調其書所言之『變化』大旨。」
(五)甲骨文「易」字集說
前人解「易」,多從文獻和傳注出發進行闡釋。殷墟甲骨文發現後,有學者據甲骨文「易」字的字形進行聯想發揮(如黃振華〈論日出為易〉一文說甲骨文「易」是「一個象形字,是象徵日出時的景象或日落時的景象」),雖有益學術探討,然猜測臆想成分較多,不可取信。由於不少學者對「易」字的初形朔義仍感興趣,下面據于省吾主編《甲骨文字詁林》(中華書局一九九六年)略述各家對「易」字的解釋,以備參酌。
孫詒讓:「龜文易日字恆見,義蓋皆如是。……易日猶言更日也。」
王國維:「易日疑亦祭名,孫比部訓為改易時日。案之卜辭,多不可通。」
王襄:「易,祭日之名,周世以實祡祀日月星辰,知周之禮典因於殷禮尚多。」
郭沫若:「卜辭多見『易日』字。……案此二字每與天象字同見於一片,……」『易日』字與晵雨霧等同見於一片,或同卜於一辭,其為關於天象之事無疑。準此以求之,余謂易乃晹之借字。《說文》『晹,日覆云,暫見也,從日易聲。』是則『易日』猶言陰日矣。」「易字是益字的簡化。但易字在殷虛卜辭及殷彝銘中已通用,其結構甚奇簡,當為象意,迄不知所象何意。」
孫海波:「卜辭易日之辭凡數百見。……竊疑易當讀如更也,變也。易日不易日,猶言變天不變天也。」
楊樹達:「卜辭或言『疾齒唯易』、『疾齒亡易』,舊解為錫,非,易者猶今言換牙也,即《素問》所謂『齒更』。」
李孝定:「此字之初形朔誼蓋已蒙昧難求矣。卜辭易字當從孫說訓更,易日即更日,易齒即換牙,或假為錫,與金文同。」
饒宗頤:「按『易日』即『錫日』,天雨求賜日也。」
屈萬里:「易錫古同字。……此易讀為錫,給予也。」
勞榦:「今字為坩鍋,傾倒銅液,已見前述,易字為一平淺之釜,斜傾錫液,亦自可以比較得之。」
嚴一萍:「以餘考之,字當讀『昜』,與『易』為一字,『昜』為『暘』之初文。《說文》:『昜,雲開也。』,『暘,日出也。』觀乎卜辭所記,以『雲開』,『日出』之義,最為適合。」
張桂光:「易(引注:字為甲骨文原形)正像盤中盛水自上向下傾注之形,會易予之義。」
姚孝遂:「按:郭沫若釋『易日』為『晹日』,猶言陰日,其說是對的。但讀『隹易』為『亡害』則有未然。楊樹達以『疾齒唯易』為『齒更』,亦有可商,『齒更』乃小兒生理之常,此言『王疾齒』,商王為武丁,不得以『換牙』解之。易當讀作『 』,《禮記.中庸》『故君子居易以俟命』,《注》:『平安也。』疾齒而占『隹易』、『亡易』,謂平安與否也。此與『有它』、『無它』之用意同。」「卜辭『易』又用為『錫』。」「『易』之初形當來源於『益』之省,郭沫若之說是可信的。」
從《周易》性質及功用方面考慮,我們認為尚秉和、高亨先生解「易」之義比較妥切,而高氏以為「易」乃「覡」之借字,缺少根據,不可信從。至於甲骨文「易」字,是一個會意字,其本義為「給予」,與《周易》之「易」沒有直接關係。
總之,《周易》的名義,就是指周代的一本占筮書。
《周易》導讀
一、《周易》的構成與名義
(一)《周易》的構成
我們平常所說的《周易》或《易經》,實際上包含兩本書:《周易》古經和《周易》大傳。由於使用場合及個人使用習慣的不同,《周易》之名有狹義和廣義兩種用法。狹義的《周易》指六十四卦的卦形、卦名、卦辭和爻辭部分而言,習慣上又把這部分內容稱為「《周易》古經」。古經之外,另有〈文言傳〉、〈說卦傳〉等十篇解釋說明性的文字,習慣上稱為「《周易》大傳」,簡稱〈易傳〉。因〈易傳〉依附於經文,並解釋、闡發經義,共有十篇,前人或稱為〈十翼〉。翼者,「輔助」之義。...
目錄
上冊
序 王元化
《周易》導讀
一、《周易》的構成與名義
二、《周易》的作者與時代
三、《周易》的性質與價值
四、《周易》研究的歷史與流派
五、《周易》大傳的內容及影響
六、《周易》古經的結構與語言
七、《周易》貞兆辭類釋
八、易學基本知識簡介
九、如何學習《周易》
《周易》古經(上)
乾(一) 坤(二)
屯(三) 蒙(四)
需(五) 訟(六)
師(七) 比(八)
小畜(九) 履(十)
泰(十一) 否(十二)
同人(十三) 大有(十四)
謙(十五) 豫(十六)
隨(十七) 蠱(十八)
臨(十九) 觀(二十)
噬嗑(二十一) 賁(二十二)
剝(二十三) 復(二十四)
无妄(二十五) 大畜(二十六)
頤(二十七) 大過(二十八)
坎(二十九) 離(三十)
《周易》古經(下)
咸(三十一) 恆(三十二)
遁(三十三) 大壯(三十四)
晉(三十五) 明夷(三十六)
家人(三十七) 睽(三十八)
蹇(三十九) 解(四十)
損(四十一) 益(四十二)
夬(四十三) 姤(四十四)
萃(四十五) 升(四十六)
困(四十七) 井(四十八)
革(四十九) 鼎(五十)
震(五十一) 艮(五十二)
漸(五十三) 歸妹(五十四)
豐(五十五) 旅(五十六)
巽(五十七) 兌(五十八)
渙(五十九) 節(六十)
中孚(六十一) 小過(六十二)
既濟(六十三) 未濟(六十四)
下冊
《周易》大傳
彖傳上
彖傳下
象傳上
象傳下
繫辭傳上
繫辭傳下
文言傳
說卦傳
序卦傳
雜卦傳
附錄
古代《易》論集萃
主要引書簡稱表
參考文獻
上冊
序 王元化
《周易》導讀
一、《周易》的構成與名義
二、《周易》的作者與時代
三、《周易》的性質與價值
四、《周易》研究的歷史與流派
五、《周易》大傳的內容及影響
六、《周易》古經的結構與語言
七、《周易》貞兆辭類釋
八、易學基本知識簡介
九、如何學習《周易》
《周易》古經(上)
乾(一) 坤(二)
屯(三) 蒙(四)
需(五) 訟(六)
師(七) 比(八)
小畜(九) 履(十)
泰(十一) 否(十二)
同人(十三) 大有(十四)
謙(十五) 豫(十六)
隨(十七) 蠱(十八)
臨(十九) 觀(二十)
噬嗑(二...
商品資料
出版社:龍視界出版日期:2014-08-27ISBN/ISSN:9789865732561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270頁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