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診在診法中是形成和發展最早的一種診法,在中醫診斷學中佔有重要的地位,被列為四診之首。通過醫生視覺了解的情況,如全身和局部的神、色、形、態及人體排出物的色、質、量等,都是望診的重要依據。所以醫生在臨床中要充分利用視覺,訓練敏銳的觀察力。
本書是根據《中醫診斷學》教材中望診的內容加以編排。全書分為全身望診、局部望診和舌診三大部分,共計300餘幅彩圖。
本圖譜取材於臨床,真實反映了許多疾病的病理特徵,這對初學無臨床經歷者掌握中醫望診的方法、內容有很大的幫助。對從事中醫教學、臨床的教師、醫務人員也是一本圖典珍貴、經驗傳承的參考書。
作者序
《中醫望診彩色圖譜》(以下簡稱《圖譜》)是為了配合普通高等教育中醫藥類規劃教材《中醫診斷學》的教學,根據該書望診的有關內容拍攝而成。
望診在中醫診斷學中佔有重要的地位,被列為望、聞、問、切四診之首,故有“望而知之謂之神”之說。中醫學認為:人體是一個有機的整體,機體內部臟腑、氣血津液、經絡等的生理活動和病理變化,必然有某種症狀、體徵反映於局部。所以《丹溪心法》說:“欲知其內者,當以觀乎外;診於外者,斯以知其內。蓋有諸內者形諸外。”這也是中醫診斷學的基本原理,即司外揣內、見微知著、以常達變的具體運用。
形象直觀的教學,是學好中醫望診內容的重要方法。本《圖譜》取材於臨床,真實反映了許多疾病的病理特徵,這對初學者掌握中醫望診的方法、內容有較大的幫助,也可解決本門學科臨床見習時間不足的問題,對從事中醫教學、臨床的教師、醫務人員亦是一本有價值的資料性參考書。全國《中醫診斷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朱文鋒教授對本書給予了高度評價,說:“具有科學性、先進性……在全國同類出版物中具有領先水平。”
在進行望診時,應力求在充足的自然光線下進行,避開有色光源的干擾;充分暴露受檢部位,以便清楚地進行觀察;熟悉各部位組織與內部臟器、經絡之間的聯繫,運用整體觀念進行分析。必要時還需要結合動態觀察,從病情發展角度判斷病理體徵所提示的臨床意義。同時還必須將望診與聞診、問診、切診有機結合起來,全面分析病情,進行綜合判斷。
《圖譜》根據高等教育中醫藥類規劃教材《中醫診斷學》中望診的內容和順序加以編排。全書分為全身望診、局部望診和舌診三大部分,共計300餘幅彩圖。由於中醫望診內容非常豐富,涉及各科臨床疾病較多,實難在本《圖譜》中全部反映。我們將在今後再版中予以補充,使之更趨完善。
《圖譜》的拍攝得到成都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台灣長庚紀念醫院中醫部、川北醫學院附屬醫院、四川大學華西醫學院附屬醫院、瀘州醫學院附屬醫院、南充市人民醫院、攀枝花市第五人民醫院、內江市中醫院、永川市人民醫院、永川市中醫院等醫療單位的大力協助和四川省教育廳科研處、成都中醫藥大學現代教育信息中心及設備處的積極支持,在此,一併致謝!另外,在《圖譜》的選材過程中,得到毛兵、劉小凡、曹吉勛、鍾以澤、江海燕等專家教授的無私協助,表示感謝。值得指出的是,在本《圖譜》的攝製過程中,得到參與拍攝的廣大患者,尤其是危重病患者(包括患者家屬)和相關人士的鼎力協助和積極配合,他們這種熱情支持中醫教育事業的無私奉獻精神,令人非常感動!如果說該《圖譜》的順利完成對中醫教育事業的發展能起到積極作用的話,他們這種無私奉獻的精神也定會得到世人的贊賞和肯定,在此,《圖譜》編攝組向他們表示深深的謝意,並致以崇高的敬禮!
編 者
《中醫望診彩色圖譜》(以下簡稱《圖譜》)是為了配合普通高等教育中醫藥類規劃教材《中醫診斷學》的教學,根據該書望診的有關內容拍攝而成。
望診在中醫診斷學中佔有重要的地位,被列為望、聞、問、切四診之首,故有“望而知之謂之神”之說。中醫學認為:人體是一個有機的整體,機體內部臟腑、氣血津液、經絡等的生理活動和病理變化,必然有某種症狀、體徵反映於局部。所以《丹溪心法》說:“欲知其內者,當以觀乎外;診於外者,斯以知其內。蓋有諸內者形諸外。”這也是中醫診斷學的基本原理,即司外揣內、見微知著、以常達變的...
目錄
概論
第一章 全身望診
第一節 望神
圖1 得神(1)
圖2 得神(2)
圖3 少神(1)
圖4 少神(2)
圖5 少神(3)
圖6 少神―失神
圖7 失神(1)
圖8 失神(2)
圖9 失神(3)
圖10 狂病(1)(躁妄打罵、動而多怒)
圖11 狂病(2)(棄衣而走)
圖12 狂病(3)(逾垣上屋 )
圖13 狂病(4)(登高而歌)
第二節 望色
圖14 明堂藩蔽圖
圖15 面部臟腑分屬圖
圖16 正常面色(1)
圖17 正常面色(2)(主色)
圖18 正常面色(3)(主色)
圖19 正常面色(4)(客色)
圖20 正常面色(5)
圖21 妝色
圖22 滿面通紅(1)
圖23 滿面通紅(2)
圖24 兩顴紅赤
圖25 面色泛紅如妝
圖26 面色萎黃
圖27 面色黃胖
圖28 面色蒼黃
圖29 陽黃
圖30 陰黃
圖31 面色淡白
圖32 面色晄白
圖33 面色晄白虛浮
圖34 面色淡白
圖35 面色青
圖36 面色青灰
圖37 面色青黑
圖38 山根唇周青色
圖39 面色黑(1)
圖40 面色黑(2)
圖41 面色黑(3)
圖42 眼眶發黑(1)
圖43 眼眶發黑(2)
圖44 面黑暗淡
圖45 面黑黃晦暗(1)
圖46 面色黑黃(2)(白睛發黃)
第三節 望形態
圖47 身體強壯
圖48 身體瘦弱
圖49 身體肥胖(陰臟人)
圖50 身體肥胖
圖51 肥胖症
圖52 陽臟人
圖53 陰陽和平人
圖54 形體消瘦(大骨枯槁,大肉陷下)
圖55 O形腿(膝內翻)
圖56 手足拘急
圖57 痿病
圖58 但坐不得臥(1)
圖59 但坐不得臥(2)
圖60 半身不遂
第二章 局部望診
圖61A 解顱(腦積水)
圖61B 腦積水
圖62 頭小(疳證)
圖63 斑禿(1)
圖64 斑禿(2)
圖65 腮腫(痄腮)
圖66 面腫
圖67 面削顴聳
圖68 口眼歪斜(1)
圖69 口眼歪斜(2)
圖70 口眼歪斜(3)
圖71 目部五臟分屬圖
圖72 白睛發黃(1)
圖73 白睛發黃(2)
圖74 目赤腫痛
圖75 白睛紅赤
圖76 目眥淡白
圖77 圓翳內障
圖78 眼窩凹陷(1)
圖79 眼窩凹陷(2),大便清稀
圖80 目胞浮腫
圖81 眼球突出(1)
圖82 眼球突出(2)
圖83 針眼
圖84 戴眼反折
圖85 瞪目直視
圖86 胞瞼下垂
圖87 橫目斜視(1)
圖88 橫目斜視(2)
圖89 昏睡露睛
圖90 耳輪淡白(1)
圖91 耳輪淡白(2)
圖92 耳輪黑乾
圖93 唇色紅乾
圖94 唇色青紫
圖95 唇紅乾裂
圖96 口唇糜爛
圖97 酒糟鼻
圖98 牙齦萎縮,牙齒脫落
圖99 牙齦紅腫,齒黃而乾
圖100 乳蛾
圖101 癭瘤
圖102 瘰癘
圖103 疽(上石疽)
圖104 頸癰
圖105 頸脈怒張(1)
圖106 頸脈怒張(2)
圖107 桶狀胸
圖108 龜背(脊柱後突)
圖109 扁平胸
圖110 雞胸
圖111 乳癖
圖112 乳岩(乳癌)
圖113 乳癰 (急性乳腺炎)
圖114 腹壁膨隆(1)(水臌、腹壁青筋暴露)
圖115 腹壁膨隆(2)(氣臌)
圖116 腹壁青筋暴露,肚臍突起
圖117 腹部凹陷
圖118 角弓反張
圖119 手指變形(1)
圖120 手指變形(2)
圖121 手足拘攣
圖122 杵狀指
圖123 梭狀指
圖124 朱砂掌(肝掌)
圖125 膝部腫大,足趾變形
圖126 手指變形
圖127 鶴膝風
圖128 小腿青筋暴露
圖129 下肢腫脹
圖130 四肢腫脹
圖131 灰指甲
圖132 陰囊濕疹
圖133 股癬
圖134 尖銳濕疣
圖135 痔瘡(1)(外痔)
圖136 痔瘡(2)(外痔)
圖137 痔瘡(3)(內痔)
圖138 痔瘡(4)(混合痔)
圖139 肛瘻
圖140 脫肛
圖141 皮膚發黃
圖142 白駁風(1)
圖143 白駁風(2)
圖144 白駁風(3)
圖145 絲狀如縷(1)(蜘蛛痣)
圖146 絲狀如縷(2)(蜘蛛痣)
圖147 牛皮癬(1)
圖148 牛皮癬(2)(攝領瘡)
圖149 肌膚甲錯
圖150 氣瘤
圖151 纏腰火丹(1)
圖152 纏腰火丹(2)
圖153 濕疹
圖154 風疹
圖155 麻疹
圖156 疹(過敏性紅疹)
圖157 癮疹(急性蕁麻疹)
圖158 斑(1)(陽斑)
圖159 斑(2)(陽斑)
圖160 斑(3)(陰斑)
圖161 斑(4)(陰斑)
圖162 斑(5)(陰斑)
圖163 斑(5)(藥物性皮炎)
圖164 水痘(1)
圖165 水痘(2)
圖166 嬰兒濕疹(1)
圖167 嬰兒濕疹(2)
圖168 皮下青紫
圖169 癰(丹毒)
圖170 癰(臀癰)
圖171 疽(1)(有頭疽)
圖172 疽(2)(有頭疽)
圖173 癤
圖174 疔(1)(顏面疔)
圖175 疔(2)(指疔)
圖176 粉刺(1)(痤瘡)
圖177 粉刺(2)(痤瘡)
第三章 舌診
圖178 舌面的形態結構
圖179 舌底部
圖180 舌面臟腑部位分屬圖
圖181 舌面胃脘分屬劃分圖
圖182 正常舌象
圖183 染舌(1)
圖184 染舌(2)
圖185 染苔(1)
圖186 染苔(2)
圖187 染苔(3)
圖188 染苔(4)
第一節 望舌質
圖189 淡紅舌
圖190 淡白舌(1)(舌淡白,苔薄白)
圖191 淡白舌(2)(舌淡白瘦薄,苔薄白乾)
圖192 淡白舌(3)(舌淡嫩瘦薄,無苔少津)
圖193 淡白舌(4)(舌淡白胖嫩,苔薄白潤)
圖194 枯白舌(舌枯白,苔白厚膩)
圖195 紅舌(1)(舌紅,苔黃白厚膩)
圖196 紅舌(2)(舌紅瘦薄乾燥,苔黃膩)
圖197 紅舌(3)(舌紅瘦薄,苔焦黃)
圖198 舌尖紅(舌尖紅,苔薄白)
圖199 紅舌(1)(舌紅乾燥,無苔)
圖200 紅舌(2)(舌紅紫,苔白黃厚膩而乾)
圖201 紅紫舌(舌紅紫,無苔少津)
圖202 絳舌(舌絳,苔黃燥)
圖203 紅絳無苔舌(舌紅絳無苔)
圖204 紅(絳)紫舌(舌絳紫瘀斑,苔白糙)
圖205 絳舌(舌絳,苔焦黃厚膩)
圖206 淡青紫舌(舌淡紫,苔白滑厚膩)
圖207 絳紫舌(1)(舌絳紫,苔白厚膩)
圖208 絳紫舌(2)(舌絳紫,苔黃黏膩)
圖209 瘀點舌
圖210 瘀斑舌(1)(舌淡胖有瘀斑,苔薄白)
圖211 瘀斑舌(2)(舌淡嫩而暗,有瘀斑,苔薄白)
圖212 老舌(舌暗紅、蒼老、苔黃膩)
圖213 嫩舌(舌淡白胖嫩,苔薄白滑)
圖214 淡嫩舌(舌淡嫩有裂紋,少苔津潤)
圖215 胖大舌(舌淡白胖嫩有裂紋,少苔津潤)
圖216 瘦薄舌(1)(舌淡白瘦薄,苔少)
圖217 瘦薄舌(2)(舌紅絳瘦薄,光剝無苔)
圖218 點、刺舌(紅星舌)
圖219 點、刺舌(紅點舌)
圖220 點、刺舌(芒刺舌)
圖221 裂紋舌(1)(舌紅絳有裂紋,苔少而乾燥)
圖222 裂紋舌(2)(舌光紅有裂紋,無苔少津)
圖223 裂紋舌(3)(舌淡白有裂紋,苔少)
圖224 裂紋舌(4)(舌淡胖有裂紋,苔少津潤)
圖225 齒痕舌(1)(舌淡胖有齒痕,苔淡黃滑膩)
圖226 齒痕舌(2)(舌淡嫩瘦薄,邊有齒痕,少苔)
圖227 歪斜舌(1)(舌嫩紅、歪斜、短縮有瘀點,苔膩)
圖228 歪斜舌(2)(舌嫩紅、歪斜,根有膩苔)
圖229 歪斜舌(3)(舌紅邊紫、歪斜,苔薄黃膩而乾)
圖230 短縮舌(1)(舌青紫、短縮,苔白腐)
圖231 短縮舌(2)(舌紅絳、短縮、有裂紋,苔少而乾)
圖232 強硬舌(舌紅紫、強硬,苔黃腐而厚)
圖233 吐、弄舌
圖234 舌下絡脈怒張(1)
圖235 舌下絡脈怒張(2)
圖236 舌衄(1)
圖237 舌衄(2)
圖238 舌瘡
圖239 舌菌(舌岩)
第二節 望舌苔
圖240 薄苔(舌淡紅,苔薄白潤)
圖241 厚苔(1)(舌紅,苔黃厚膩)
圖242 厚苔(2)(舌淡紅,苔邊薄白,中白黃厚膩)
圖243 潤苔
圖244 滑苔(1)(舌淡胖、有瘀斑,苔白滑厚膩)
圖245 滑苔(2)(舌淡白,苔薄白滑膩)
圖246 燥苔(舌紅,邊白中黃厚燥苔)
圖247 黃糙苔(舌暗紅、歪斜,苔黃糙)
圖248 黃燥膩苔(舌紅而紫暗,苔黃燥膩)
圖249 膩苔(1)(舌淡紫,苔白滑厚膩)
圖250 膩苔(2)(舌紅、歪斜,苔白厚膩少津)
圖251 黃白厚膩苔(舌質紅,苔黃白厚膩)
圖252 黃滑膩苔(舌質紅,苔黃滑膩)
圖253 黃黏膩苔(舌紅,苔黃黏膩而厚)
圖254 白黃厚膩苔(舌紅,苔白黃厚膩)
圖255 腐苔(1)(舌淡紫,苔白腐)
圖256 腐苔(2)(舌淡紫,苔白黃厚腐)
圖257 腐苔(3)(舌質紅,苔白黃厚腐)
圖258 膿腐苔(舌紅,苔黃而膿腐)
圖259 剝落苔(舌紅,光滑無苔)
圖260 光剝舌(1)(舌紅絳,苔光剝而乾)
圖261 光剝舌(2)(舌淡白而嫩,光剝無苔)
圖262 雞心舌
圖263 花剝苔(1)(舌紅而瘦薄,苔花剝)
圖264 花剝苔(2)(舌淡嫩,苔花剝)
圖265 前剝苔(舌淡嫩,前剝苔)
圖266 中剝苔(舌紅而有裂紋,中剝苔)
圖267 前剝苔(舌暗紅,舌邊苔黃膩,中前部剝落)
圖268 偏苔(舌紅,舌左側苔薄黃膩)
圖269 全苔(舌紅,苔黃而厚膩)
圖270 白苔(舌淡紅,苔薄白而潤)
圖271 薄白乾苔(舌尖紅,苔薄白而乾)
圖272 白厚滑膩苔(舌淡暗,苔白厚滑膩)
圖273 薄白滑苔(舌淡胖,邊有瘀點,苔薄白而滑)
圖274 白厚膩苔(舌淡紅,苔白厚膩)
圖275 白厚乾膩苔(舌淡,苔白厚膩而乾)
圖276 白厚鬆苔(舌淡紅而胖,苔白厚鬆)
圖277 白厚乾苔(舌紅絳,苔白厚而乾燥)
圖278 積粉苔(舌紅,苔白如積粉)
圖279 薄黃潤苔(舌紅,苔薄黃而潤)
圖280 薄黃燥苔(舌淡紅,苔薄黃而乾)
圖281 黃膩苔(舌紅,苔黃厚膩)
圖282 黃厚膩苔(舌紅絳而紫,苔黃厚膩)
圖283 黃白(相兼)厚膩苔(舌淡紅而紫暗,苔黃白厚膩)
圖284 黃糙苔(舌紅而紫暗,苔黃糙)
圖285 焦黃苔(舌紅而紫暗,苔焦黃)
圖286 黃滑苔(舌淡胖、有齒痕和裂紋,苔黃滑)
圖287 黃瓣苔(1)(舌紅而紫暗,苔焦黃有裂紋)
圖288 黃瓣苔(2)(舌紅絳瘦薄,苔黃而燥裂)
圖289 灰黑白膩苔(舌淡嫩,苔灰黑白膩)
圖290 灰黃膩苔(舌淡紫、胖大,苔灰黃而膩)
圖291 灰黑黃膩苔(舌紅,苔灰黑黃膩)
圖292 黑黃燥苔(舌紅絳,苔黑黃而燥)
圖293 灰黑白燥苔(舌絳紫,苔灰黑白燥)
圖294 黑燥苔(舌紅,苔黑燥)
圖295 灰黑白潤苔(舌淡嫩有齒痕,苔灰黑白潤)
概論
第一章 全身望診
第一節 望神
圖1 得神(1)
圖2 得神(2)
圖3 少神(1)
圖4 少神(2)
圖5 少神(3)
圖6 少神―失神
圖7 失神(1)
圖8 失神(2)
圖9 失神(3)
圖10 狂病(1)(躁妄打罵、動而多怒)
圖11 狂病(2)(棄衣而走)
圖12 狂病(3)(逾垣上屋 )
圖13 狂病(4)(登高而歌)
第二節 望色
圖14 明堂藩蔽圖
圖15 面部臟腑分屬圖
圖16 正常面色(1)
圖17 正常面色(2)(主色)
圖18 正常面色(3)(主色)
圖19 正常面色(4)(客色)
圖20 正常...
商品資料
出版社:知音出版社出版日期:2014-08-15ISBN/ISSN:9789867825889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精裝頁數:144頁開數:16k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