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場辛苦磨成鬼,兩字功名誤煞人
中國的第五大發明─科舉!
一千多年來,讓數以億計的人「全國總動員」、「舉國瘋狂」,不問十年寒窗無人知,只求一朝聞名天下知。
如今科舉已經廢除一個多世紀了,在今人眼裡的科舉已經幻化成一個抽象的名詞。在這麼一個考死人不償命的國度,你可知以前的人怎麼考試?八股文什麼模樣你可見過?武狀元怎麼考?什麼是「開天窗」?什麼是「小三元」、「大三元」?以前的人怎麼作弊?
比通俗的更專業,比專業的更通俗,夠風趣、夠刺激、夠獨特,最生動、最真實、最深刻地告訴你影響中國一千三百年來最重要制度的真相。
作者簡介:
潘劍冰
80後實力派作家。出生於閩南古鎮,畢業於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以「幽默兼優雅,深情且深刻」的獨特寫作風格深受讀者喜愛,近年來已出版《率性林語堂》、《豪客丁玲》、《民國課堂》等多部著作。
章節試閱
第一章 再回首,私塾已百年
私塾的學生們沒有固定的活動時間,但是死板的教育制度讓他們尋找一切可能玩樂的機會,那個時代的孩子身上的那種野性,以及他們親近自然熱愛自然的精神,是現在的人所無法比擬的。
一 難忘的入學第一天
儘管這樣的入學儀式功利性十足,但精神的力量是無窮的,家長從孩子入學的第一天起就灌輸的這種理想主義教育,對孩子將來的影響不容小覷。
童生是科舉時代讀書人的第一個身份。這個身份並不取決於你的年紀大小,而是取決於你能不能考上生員,也就是俗稱的秀才。正如現在打遊戲過通關一樣,有些比較笨的人永遠過不了第一關,那些一直考不上秀才的人到老了也只能保持童子之身,鬚髮皆白的則得到一個尷尬的雅號——「壽童」。梁啟超的父親一輩子連秀才都考不上,而梁啟超十幾歲就中了舉人,從學問的角度來看,梁父在兒子面前只能是個小孩了,兒子反而是長輩。很多人咽不下這口氣,拼死也要擺脫童子的稱號,所以科考考場上父子同場乃至祖孫同場的現象也就屢見不鮮了。
其實,我們不妨換個角度,不會讀書最大的好處就是永遠不用長大,以後也就沒有陶淵明「誤落塵網中」的痛苦。但是,當局者迷,幾人能這樣達觀?
以前有志於讓自己的孩子走科舉道路的人家,往往早在孩子五六歲時就要讓他開始接受啟蒙教育了。現在小孩子讀書要到學校去,古代也有學校,中央有國子監,地方有府學、州學、縣學,不過由於中國是世界上最講究形式主義的國家,這些所謂的學校名存實亡。明朝前期,由於明太祖的重視,國子監一度辦得很正規且隆重,但是從明朝中後期開始直到清朝,基本上就成了一個擺設。
至於地方上的府學、州學、縣學更是扯淡了,這些地方學校至今還健在的仍為數不少,但普通民眾不知道它們是以前的學校,而冠之以孔廟、文廟的稱呼,其實孔子不過是學校裡祭祀的至聖先師,但因為這些學校常年關閉,讓人產生了一種神秘感,有人還要納悶:「為什麼佛寺、道觀都打開了門,任人進去,獨有孔子廟卻門禁森嚴?」也就是說,在古代佛廟道觀讓人敬而近之,學校卻讓人敬而遠之。
儘管這些府學、州學、縣學只剩下學校的名分,但是要進去,至少也得有生員即秀才的資格。至於小孩子剛開始接受啟蒙教育,除了父兄自己教授之外,就得上私塾。私塾常見的有鄉里以及宗族集資或者接受捐贈設立來免費教育貧家子弟的,稱為村塾、族塾、義塾,也有塾師私人設館收費教授生徒的,稱門館、教館、學館等。當然,有錢人家的子弟是不屑於上這些地方去的,他們會自己聘請老師在家教讀子弟,稱坐館或家塾。
辦了私塾就要延請老師,在古代當老師並不需要什麼教師資格證,只要讀了幾年書有一點學問的都可以當。不過這些老師的身價大不一樣,好比現在的研究生、本科生、大專生畢業後薪酬期望值不一樣。一個秀才相當於市級名師,舉人是省級名師,而進士則是國家級名師了,越高級的老師越難請,待遇要求也越高。一般人中了舉人之後基本上就對當老師沒什麼興趣了,一心想著當公僕去了。至於進士,除非是教授王公貴族的公子,否則當老師簡直是掉鏈子。如果進一步點了翰林,除非教授未來的皇帝,或者理論上有可能當皇帝的皇子,否則誰也不樂意進這個行當。
……………………………………………………………………………………………………………
此乃常見的禮儀,而有條件的人家往往在這天要舉行獨特的入學儀式,這在一些文風較盛的地區尤為流行。
民國著名報人兼言情小說大師包天笑出生於一八七六年,曾經也一度醉心於科舉之路,考中了秀才,當過幾年的私塾先生。一九四九年,時年七十四歲的包天笑在自傳中繪聲繪色地描述了自己五歲(實際上還不滿四周歲)第一天上學時入學儀式的情景。
按當時蘇州風俗,小孩子的拜師儀式由外祖家的人出面負責。這天一大清早,外祖家的傭人便挑了一擔東西來到包天笑上學的私塾,擔子上一頭是一隻小書箱,一部四書,一匣方塊字,以及文房四寶、筆筒、筆架、墨牀、水盂等物。另一頭是一盤定勝糕和一盤粽子,送糕粽取其諧音「高中」,而且這一盤粽子中還有一隻裹成四方形的粽子,名為「印粽」,兩隻裹成筆管形的粽子,名為「筆粽」,諧音是「必中」。
過了一會兒,包天笑的舅舅來送學堂了,他坐著轎子,戴著一頂紅纓帽,穿著禮服非常隆重地來到包天笑學習的賴家書房。母舅到了之後,包天笑便要行拜師禮了。傭人們在書房正中,點上紅燭,母舅拈了香,教包天笑朝上拜了四拜,這表示拜孔子,然後在正中擺上一張椅子,在地上鋪紅氈單,請先生坐在椅子上,行拜師之禮,這樣拜師儀式便完成了。
拜師儀式雖然結束了,但是這場入學儀式還沒有結束,收官工作同樣很重要。
這天放學的時候,先生很認真地將包天笑的書包翻轉過來,並將他的字版安放在翻轉過來的書包裡,原來舊時蘇州人將一個讀書人飛黃騰達稱之為「書包翻身」,先生此舉大有深意。包天笑很細緻地描述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個書包:書包是綠綢面子的,桃紅細布的夾裡,面子上還繡了一位紅袍紗帽的狀元及第,騎著一匹白馬,書包角上還有一條紅絲帶,繫上一個金錢。
第一章 再回首,私塾已百年
私塾的學生們沒有固定的活動時間,但是死板的教育制度讓他們尋找一切可能玩樂的機會,那個時代的孩子身上的那種野性,以及他們親近自然熱愛自然的精神,是現在的人所無法比擬的。
一 難忘的入學第一天
儘管這樣的入學儀式功利性十足,但精神的力量是無窮的,家長從孩子入學的第一天起就灌輸的這種理想主義教育,對孩子將來的影響不容小覷。
童生是科舉時代讀書人的第一個身份。這個身份並不取決於你的年紀大小,而是取決於你能不能考上生員,也就是俗稱的秀才。正如現在打遊戲過通關一樣,有...
目錄
序言 科舉不好,沒有更壞
第一章 再回首,私塾已百年
私塾的學生們沒有固定的活動時間,但是死板的教育制度讓他們尋找一切可能玩樂的機會,那個時代的孩子身上的那種野性,以及他們親近自然熱愛自然的精神,是現在的人所無法比擬的。
一 難忘的入學第一天
二 以前的啟蒙教育是這樣的(上)
三 以前的啟蒙教育是這樣的(下)
四 你所不了解的八股文(上)
五 你所不了解的八股文(下)
第二章 別拿秀才不當幹部
雖說「秀才」兩字不起眼,離做官還八字沒一撇,但在士紳自治的體制,這些秀才紳士們在處理公共事務的過程中,自然也享受了種種好處,積累了人脈,致富的門路也多了起來,不少人開始從無產階級發展為地主階級。
一 「雞肋」化的縣試和府試(上)
二 「雞肋」化的縣試和府試(下)
三 院試:人生的第一次大考(上)
四 院試:人生的第一次大考(下)
五 秀才:光榮由此開始(上)
六 秀才:光榮由此開始(下)
第三章 從秀才到舉人的長征路
秀才,官方的稱呼叫「生員」。生員又分為附生、增生、廩生三個等級,廩生就可以吃上皇糧了。而決定秀才等級的考試為三年兩考,第一年歲考,第二年科考。科考不及就丟掉了考舉人的資格。很多沒中舉的秀才常年參加歲科試,以至於患上了考試綜合症。
一 秀才好做歲考難
二 貢生:「飛機」中的「戰鬥機」(上)
三 貢生:「飛機」中的「戰鬥機」(下)
四 監生:「母校」只存在於想像中
五 書院:古代的高等學府(上)
六 書院:古代的高等學府(下)
第四章 我是舉人我怕誰
范進中舉的故事我們早已耳熟能詳,中舉的前一刻范進還要抱著老母雞到集市上去換口糧,後一刻卻可呼風喚雨,這樣劇烈的反差難怪他要開心得差點失心瘋。中舉的確是一件需要大慶特慶的事,很多人就是從此開始徹底改變了自己的命運。中了秀才後,別人稱他為「相公」,而中了舉人後,就要改口叫「老爺」了。
一 讓人愛恨交加的貢院
二 你所意想不到的鄉試(上)
三 你所意想不到的鄉試(下)
四 發榜後的悲喜劇(上)
五 發榜後的悲喜劇(下)
第五章 牛氣沖天的進士們
金榜題名時,象徵著無上榮耀的午門中門將為鼎甲三人徐徐開啟。出宮時,狀元、榜眼、探花特例走午門正中,這門平時只有皇帝才能通過,就連皇后也只有大婚那天才能走一遭,其他王子皇孫、文武大臣都沒機會從這出入。
一 會試背後的較量(上)
二 會試背後的較量(下)
三 真實的殿試
四 鼎甲產生的內幕(上)
五 鼎甲產生的內幕(下)
六 人生至樂:金榜題名時(上)
七 人生至樂:金榜題名時(下)
第六章 狀元是怎樣煉成的
科舉路上的跌跌撞撞和高中狀元的榮光背後,有許多為人津津樂道的幕後故事:有人溜鬚拍馬,有人受賞提攜,也有人「三更燈火五更雞」勤讀不輟……狀元是怎樣煉成的,各種模式可資借鑒。
一 畢沅:從秘書到狀元是條捷徑
二 錢棨:大清「六元」,唯我一人
三 龍汝言:拍馬狀元的詭譎人生
四 張謇:從軍歸來奪魁首
五 劉春霖:第一人中最後人
第七章 翰林院的幸福生活
知道翰林都是些什麼人嗎?他們是當今天子的近臣,是未來皇帝的老師,七品縣令可能一輩子都不知道皇帝長什麼樣,而翰林卻可以直達天聽,對皇帝說的每一句話都可能發生槓桿效應,撬動旁人仕途。
一 翰林院那些事兒(上)
二 翰林院那些事兒(下)
三 驕傲無比的翰林們(上)
四 驕傲無比的翰林們(下)
第八章 防不勝防的考試舞弊
清朝的考試迴避制度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各種名目非常繁瑣,一言難盡。除了親屬迴避外,尚有籍貫迴避制度,所以每到鄉試季節,考官與考生都要上演一齣跨省大遷徙,堪比現在的春運。
一 舞弊與反舞弊的戰爭(上)
二 舞弊與反舞弊的戰爭(中)
三 舞弊與反舞弊的戰爭(下)
四 清代科場大案(上)
五 清代科場大案(中)
六 清代科場大案(下)
第九章 武科舉與洋進士
科舉雖然已經走到了窮途末路,但是每一個時代的人們對於功名的狂熱心態都是不會改變的,給這些留學生們一個名分,授予官職,為我所用,這才是一舉兩得的救病之方。
一 武科舉的劇情與花絮(上)
二 武科舉的劇情與花絮(下)
三 洋海歸也可以考進士(上)
四 洋海歸也可以考進士(下)
五 科舉的落日與帝國的斜陽
附錄 本書主要參考書目
序言 科舉不好,沒有更壞
第一章 再回首,私塾已百年
私塾的學生們沒有固定的活動時間,但是死板的教育制度讓他們尋找一切可能玩樂的機會,那個時代的孩子身上的那種野性,以及他們親近自然熱愛自然的精神,是現在的人所無法比擬的。
一 難忘的入學第一天
二 以前的啟蒙教育是這樣的(上)
三 以前的啟蒙教育是這樣的(下)
四 你所不了解的八股文(上)
五 你所不了解的八股文(下)
第二章 別拿秀才不當幹部
雖說「秀才」兩字不起眼,離做官還八字沒一撇,但在士紳自治的體制,這些秀才...
商品資料
出版社:龍圖騰文化出版日期:2014-09-03ISBN/ISSN:9789865850838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392頁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