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把時間花在哪裡,孩子的成就就在哪裡!
把握孩子的黃金學習期間,切實安排規畫,
就能開啟孩子的自主學習開關!
★另附【聰明補腦計畫】
教你怎麼吃最能從容應付讀書的長期抗戰及考試的瞬間爆發力!
知名主持人 支藝樺 ˙ 凱斯教育機構教務長 吳敏蘭 好學推薦
為什麼孩子被動、叫不動?對未來沒有想法?
為什麼孩子做事不夠專注,記性不好?
為什麼孩子總是隨便應付要求?對於讀書考試粗心或不得要領?
怎麼做,可以讓孩子自動為自己的人生努力精進?
歸根究柢,問題其實出在孩子缺乏學習的動機,以及有計畫的方法!
在美國因為研發出水母細胞,應用在皮膚上而聲名大噪的吳宗翰博士,
連番受邀回台灣上電視介紹自己的發明時,
主持人卻發現,吳博士在學習方法上的鑽研,
遠比他的發明更讓大家收穫滿滿。
他自幼成績表現優異,學習過程連戰皆捷,甚至奪得美國SAT榜首。
他認為,要讓孩子熱愛學習,一生受惠,
最重要的就是:做好計畫,強化他的學習動機,並且用對方法:
給孩子一個身體力行的動態學習環境
用對方法說對話,提升IQ & 進化EQ
幫助孩子立定志向,找到學習典範
養成「不怕難」且樂於挑戰的心態
融會貫通考試及記憶訣竅,磨利競爭武器
讓孩子學會時間管理,為目標做規畫
讓達成任務的成就感,成為孩子「想要贏」的動力
孩子的黃金學習期間,父母該怎麼做?
把目標做大,陪孩子一起確實做好年、月、日計畫
引導孩子發現自己的黃金學習效率
12歲前,學會兩種語言,提升大腦效能
圖像記憶是學習的基本技巧
從做家事開始,讓孩子深切認知「我是家裡的一份子」並獲得成就感
從做中學的動態學習,讓孩子直接接觸世界
作者簡介:
永不停止學習的醫學博士
皮膚醫學及生化科技研究先驅。具有美國加州醫師執照,擁有美國醫學美容醫學會認證專家文憑,為美國太平洋皮膚專科醫學會會員。畢業於美國長春藤布朗醫學院(Brown University Medical School)。畢業後曾任UCLA醫學中心住院醫師,曾是紐約極負聲譽的Ackerman Academy皮膚病理學術研究的研究員,近年來積極研究高效滲透科技、幹細胞、燈塔水母細胞轉分化等,其研究成功解決了長期以來皮膚問題的困擾。
10歲那年移民美國,從完全不懂英文到兩年後成為全班第一名,小學、國中及高中皆為第一名畢業,八年級時通過ACE跳級測驗,獲得直升大學的資格,並於美國SAT大學入學考試拿到全加州最高分。
從小立志從醫,小學畢業那年便立定志向六年後要進哈佛大學,且索取入學申請書,開始自己的六年生涯規畫,以哈佛想要錄取的「全才」為目標,除了保持在校的頂尖成績外,在音樂、美術、體育、社團活動、社會參與等各方面也十分努力耕耘。
大學時曾赴日本慶應大學交換學生一年,自修研習日文,融會貫通學好語言的技巧及方法,已精通五種語言,並鑽研程式語言等多種技術,目前主要從事醫療軟體研發工作。
Dr. John在台灣演藝圈及美國華人圈極負盛名,曾在20多個節目中擔任特別來賓。台灣多家知名媒體如TVBS、東森新聞、民視新聞等節目,也曾獨家專訪他在皮膚醫學與醫學美容方面跨時代的突破。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知名主持人 支藝樺 ˙ 凱斯教育機構教務長 吳敏蘭 好學推薦
名人推薦:知名主持人 支藝樺 ˙ 凱斯教育機構教務長 吳敏蘭 好學推薦
章節試閱
儲備EQ:十二歲前,一定要啟動的五大自主學習關鍵
◆給父母的話:動態的學習方式,可以全方位激發孩子的各種能力,提升EQ,從而成為自動自發、努力向上學習的關鍵。◆
會念書,其實與IQ高不高是兩回事。IQ是指頭腦的效率,類似電腦的中央處理器(CPU),是處理資料的速度和效能。念書增加的是知識,知識就像我們電腦裡的硬碟,認真念書、吸收知識,是擴增大腦硬碟空間的一種方法。如果硬碟很大,但中央處理器很小,運作得很慢,資料抓個老半天抓不出來,書念得再多也是徒勞。
老實說,學校裡上的課,通常一兩年之後就忘光了。學習的重點,不在於課堂上教的知識,那些東西查就有了;重點是,我們要怎麼去認知這些知識?怎麼建立觀點?怎麼分析?如何在很短的時間內快速的將之內化成自己的東西?IQ,就是達成這些目的的效率。
EQ帶領IQ
EQ則是處理自己的情緒、面對人和人之間的關係,並了解自己的能力,而且一定要在十二歲之前養成,不然到了中學,缺乏抗壓性的孩子可能就會因為承受不了各種挫折而崩潰、自暴自棄。孩子很難自己學會調節壓力,也不知道如何處理學校裡的人際關係,處理這些需要歷練和智慧,這種智慧就是EQ,此時,大人就必須擔任引導的角色。
一個人的個性、習慣、行為模式,都是在兒童時期養成的。學習的習慣與態度,在小學六年級之後就很難改變,而且青少年時期的孩子尋求的是同儕的認同與獨立感,漸漸會不太願意聽從父母的指導。因此,父母必須把握住這短短的十二年,在這個時限之前培養孩子各方面的基礎。一但養成好的習性,孩子就會往正面的方向發展,父母只需要適時的提點,即使之後面臨狂飆、反叛的青春期,父母也不用太擔心孩子會走偏。
父母在這個階段,必須致力於培養孩子的五種能力:創造力、意志力、自信心、領導力和自我管理。這五種能力就是孩子的「自主學習關鍵」,有的是與生俱來,只需要引導擴大;有的則需要父母特別培養、訓練。
動態學習讓孩子接觸真實世界
父母和孩子一起進行的活動,必須是「動態性」的。動態性的學習就是要有互動,讓孩子能夠全方位運用大腦和身體,透過「身體力行」去參與的學習方式。
˙與其看Discovery,不如走出戶外看世界
動態的相反就是靜態,太靜態的活動如看電視、看漫畫、打電動玩具、上網,都無法刺激腦部健全發育。讓電視擔任保姆的角色更是要不得的作法,我建議家裡最好不要裝電視。有人會說:「國家地理頻道、Discovery這類知識性的節目都不錯呀!」但與其讓孩子看Discovery,不如帶他們去天文館、博物館,讓孩子直接接觸那個世界,效果會比電視節目好太多了。學習不只是被動接受訊息而已,台灣的學校教育以靜態為主,就是老師在台上把內容講過一遍,學生在台下聽過,最多回家複習,這樣單向輸入的資訊並不會成為生活經驗的一部分,因此考完試沒多久就全部忘記也是理所當然。
大腦必須學會如何組織、理解這些知識,並實際派上「用」場。例如辯論和演講等方式,不同的領域會有不同的應用面,沒有真正被用到的知識,就不會被大腦牢牢儲存。美國的教育很重視創意啟發,強調「從做中學」,孩子不是坐在那兒等著被灌輸知識,必須在各種挑戰中不斷腦力激盪,找到自己的解決方法,並將之化為實際的成果,這就是動態的學習。
˙參加社團活動及營隊
我小時候,母親會讓我們參加很多活動,比方童子軍、學小提琴、話劇演出、玩科學玩具等。記得小學五年級的時候,母親讓我去參加了科學營,當時有一個「高空落蛋」的實驗,從二樓丟一顆蛋下去,要怎麼做蛋才不會破?一組兩三個人討論並實驗,把蛋包起來減低撞擊力?還是繫上降落傘?看看哪個方式行得通。對我來說,那種團隊合作解決問題的過程非常有趣,我很喜歡這種研究、探索、實驗和證明的過程。這類活動幫助我增加新的興趣和能力,也奠定了我後來做醫學研究、寫軟體的內在動機。
多讓孩子參加營隊,可以全面刺激思考力,培養孩子主動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如果沒辦法送孩子參加營隊,父母也可以自己擔任活動的主辦人,設計一些互動性的實驗遊戲,和孩子一起進行。比方飛機遊戲,如何做出可以飛得高又飛得遠的小飛機?千萬不要主動告訴孩子該怎麼做。或許父母會辛苦一點,但是自己要先進行創意思考,才能創造出讓孩子主動思考的環境。
˙多玩科學遊戲
此外,母親買給我的科學玩具也是需要我自己動手做的,我必須自己組裝出一個機器人,而不是直接得到一個現成的機器人。我還記得那些組件裡還有電源、線路,所以做出來的機器人是會動的。這種玩具可以讓孩子運用想像力和創造力,去推敲、歸納、理解,然後想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完成目標。
另外一個讓我印象深刻的科學教具是望遠鏡。小學六年級時,母親給了我一支望遠鏡,從此我就可以自己一面查資料,一面印證我的觀察結果,這樣比呆坐在電視機前看Discovery的天文奇景要直接太多了。這個過程讓我對持續探索天文相關的知識產生動能和熱情,也因此讀了很多科幻小說,奠定了良好的英文基礎。
除了從實驗、觀察等實作的方式進行動態學習,多角度的思考也是另外一條很重要的路徑,這在華人的教育中也相當缺乏。
˙以互動取代聽講的上課方式
記得我在念大學時,有位教授開設了一門非常受歡迎的「道德課」。在布朗大學,這門「道德課」是所有醫學院學生的必修課,因為醫生必須要有道德律。教授的教學方式很特別,是用問問題的方式來引導學生思考,除了讓學生發表自己的想法,也引導學生練習不斷轉換不同的立場來思考,透過很多矛盾的問題刺激學生互相辯論。
舉例來說,教授會問你:「有位父親為了救女兒的命,去銀行搶了十萬元,被判刑入獄二十年。你覺得這位父親做錯了嗎?為什麼?」此時會有兩種聲音,一種是認為這位父親情有可原,應當輕判;一種是認為這位父親犯了強盜罪,理當服刑。接著老師會以相同的情節、不同的立場切入,繼續問學生的想法。法律是絕對的嗎?還是人命更重要?藉由不斷轉換視角辯證是與非、對與錯,讓學生學會理解每件事情不能單從一個角度理所當然的去判斷,甚至陷入先入為主的成見中。這不只是一種動態的教學法,也是一種以多角度讓學生學習動腦、思考的方式,可以增加學生的創造力。
我高中的歷史老師也是這樣上課,這種教學法讓班上同學非常積極的投入這門課。比方一七七六年,美國為什麼要獨立?學生們會主動在上課前蒐集、研讀各種資料,一方面能在眾人面前發表自己獨到的見解,另一方面,如果被老師點到卻答不出來,就很丟臉,大家就會自動自發的努力準備,用自己的方式去思考和表達,這就是我所謂的「動態」學習。
這些動態的學習方式,可以全方位激發孩子的各種能力,提升孩子的EQ,進而成為孩子自動自發、努力向上的自主學習關鍵。以下提供促使孩子自主學習的五大關鍵。
關鍵一:創造力
好奇是產生興趣與求知欲的原動力。好奇心是與生俱來的,孩子本來就對世界充滿好奇,看到每樣東西都會想摸摸看、試試看,想知道:「這看起來好像很有趣,究竟是什麼?好玩嗎?」一如孩子無限的潛能,孩子眼中的世界也是無限寬廣的。只要父母多加引導,讓孩子參與各種活動、接觸各式各樣新鮮的事物,自然就會勾起好奇心。
˙為什麼好奇寶寶後來對什麼都漠不關心?
唯有對萬事萬物保持高度好奇,不加設限,孩子才會自發性的廣泛探索,進而願意花力氣更進一步的鑽研某些領域。
缺乏好奇心,孩子就會變得被動、對眼前的事物漠不關心。
為什麼原本是好奇寶寶的孩子,後來會變成對什麼都沒興趣、沒想法?因為大人一開始就告訴他們標準答案:世界是什麼樣子、人生是什麼樣子,照著大人的指令做,不能有自己的主張,不能有第二個答案,不要問「為什麼」,於是,孩子就失去了好奇心,反正不論他做什麼,只要跟大人認定的不一樣,就會被否定。於是,孩子就會放棄探索、放棄思考,這樣的孩子就不可能擁有創造力,而陷入被動、懶惰的狀態。
˙你的想像,決定你的世界
對事物好奇,才會產生想像。
想像力和創造力是一體兩面,要先能想像一個東西,才有辦法創造出來。有句老話:「你的想法,決定了你的世界。」一個人的想像有多大,他的世界就有多大。
和孩子相處時,可以多聊一些關於「想像」的話題。美國的學校教育很重視孩子們的想像力,常常出上述這類題目,讓學生自由發揮,去思考某種事物未來會有什麼變化、為什麼會產生這些變化,讓孩子把心中的想像寫成故事。至於小學一、二年級的學生能運用的文字不多,則被鼓勵用畫筆畫出他們所想像的世界。
無論是寫出來或畫出來,都是很好的引導。給孩子這些題目時,千萬不要設限,要讓孩子有充分的空間去想「我的世界」會變成什麼樣子、「我認為」世界是什麼樣子,充分發揮自己的主張,而不是反映大人灌輸的想法。新的創造就是在這種過程中激發出來的,沒有想像,就不會有創造。
我覺得很可惜的是,亞洲的孩子天資都很聰穎,但由於缺乏創造力,國家的產業就只能走代工路線。說穿了,代工就只是不斷壓縮獲利空間去競爭訂單,競爭到最後,獲利空間一定會近乎於零。為什麼華人不能創造新的產業、新的科技,變成像矽谷那樣的地方呢?在矽谷,每個年輕人,不論是高中生、大學生,心裡想的,都是要像Facebook的創辦人佐克柏或Google的創辦人一樣,創建影響人類文明的企業。他們對未來的想像充滿企圖心,而且用積極的行動力勇於實踐夢想。
這些創新事業會帶給國家經濟很大的動能,如果一個國家一直缺乏創新的能力,在國際競爭中只會被遠遠拋在後面。二○○九年金融海嘯之後,美國的整體經濟又往上躍升了一大步,這一步就來自於創新事業。創新事業需要創新人才,人才的培育則必須從小做起。
父母培養的不只是孩子的創造力,也是國家未來的競爭力。
˙別小看奇幻文學天馬行空的力量
我們不太會對「不存在的事物」進行想像,作文的訓練都在背古聖先賢的名言佳句,孔子怎麼說、成語怎麼用,可比「我」重要太多了。這個文化特色也反映在文學作品上,華文世界很缺乏奇幻、科幻的作品,但是在歐美,奇幻與科幻是大眾文學的主流,像是《哈利波特》《魔戒》《基地》等等。很多轟動全球、獲得龐大收益的電影,就來自這些幻想故事。故事的力量是很驚人的,可以讓孩子們盡量多讀一些翻譯的奇幻、科幻小說,從中觀摩別人怎麼把「天馬行空」組織成一個極具邏輯和說服力的世界,然後練習寫出、畫出屬於孩子自己的想像故事。
除此之外,我們每天都會在生活中遇到各種大大小小的事,也可以藉此多問問孩子:「如果是你,你會怎麼做?」比方看到有人在漆房子,就可以問孩子:「你覺得需要多少桶油漆才能漆完這棟房子?」「為什麼你覺得需要這個數量?」「有其他方式可以達到相同的目標嗎?」這些問題沒有標準答案,也沒有是非對錯,只是刺激他去動腦,如果他真的想不到,可以再引導他從建築物的面積來思考。
孩子的創造潛力無邊無際,他們面對問題所想出來的解決方案,往往出乎我們這些大人的意料之外。這個特質非常重要,必須從小開發,而且一定要延續下去。富有想像力和創造力的人,才有可能破除陳規,開拓新局,並推動世界進步。
˙從解謎遊戲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
也可以提供一些解謎書籍或玩具給孩子,我小時候對這些也很感興趣。比方有一間密室,密室中有十個人,房間中央立著一根管子,長度大約到腰部,管子裡有一顆乒乓球,除此之外什麼都沒有,要怎麼做,這十個人才能把乒乓球從管子裡拿出來?
最顯而易見的解答是用十個人的尿液灌滿管子,乒乓球就能隨著漲起的水溢出來。這就是一種跳脫制約的思考,一般人會考慮到不能當眾解尿之類的禮節,便受限於此,但是要達到目標,就必須學會跳脫約定俗成的規矩。這種解謎題目可以用來和孩子一起探討是非對錯的價值觀,每一個解套的辦法都不一定全然對或全然錯,需要評估其利弊得失。如果孩子從小就懂得這樣思考,長大後一定很有競爭力,不管面對什麼問題都能想出解決方案。
˙想出「我自己的答案」勝過找出標準答案
記得小時候剛開始學電腦,有一種電腦軟體,目的是讓孩子透過各種條件設定,創造出自己的遊戲。藉助遊戲讓孩子運用已經學到的基礎,去思考「我想要什麼」,進而創造出來。現在已是智慧型隨身裝置的時代,我會希望孩子學一些基本的程式語言,試著規畫自己想要的Apps,並把它做出來。
創造不只是科技上的創造,繪畫、攝影、音樂、文學……等,生活中的各個面向都可以成為孩子發揮創造力的舞台。孩子不見得未來會因此變成藝術家,孩子做出來的實驗成果也未必出類拔萃,但創新的實踐經驗,會成為孩子上戰場時很重要的生存實力。
美國的孩子從小到大都是這樣培養的。當問題出現眼前,台灣人的第一個反應可能是找出現成的答案;但是在美國,大家第一個反應是想出自己的答案。因為美國教育對創造力的重視,也讓「創新」成為我很重要的興趣之一。在皮膚治療方面,我已擁有幾項創新治療的技術,尤其是修復被雷射破壞的皮膚,以及因漂白受損的皮膚,並用更好的方式治療黑斑和暗沉。唯有創新,才能推動人類文明持續向前,我很希望未來的華人世界可以像矽谷一樣,源源不絕的產生推動人類進步的創造力。
關鍵二:意志力
意志力,也可以理解為「耐力」。一件事情的成功,創意與動機只是起點,堅持到終點,靠的是意志力。執行的過程中一定會有枯燥無聊和辛苦的部分,以及挫折、質疑……等種種考驗,都需要靠意志力撐過去,讓孩子從小理解「天下沒有不勞而獲的事」。
˙拉長欲望被滿足的時間
很多人沒有耐心,只想立即得到好處,目光短淺,無法執行長期的計畫,這與從小缺乏磨鍊有關。比方說,為什麼孩子一不順心就會哭鬧?那是因為父母在孩子年幼時予取予求。他一哭你就立刻滿足他的需要,結果養成了他利用哭鬧來達到目的的習慣。父母應該學習只要在安全範圍內,孩子越鬧,就越不要理他,讓他知道不能用這種勒索的方式達到目的。
如果欲望出現的當下就立刻被滿足,孩子自然無法學會忍耐和自制,也不了解取得這個代償需要付出的精力和心神。他會不擇手段,只為了立即滿足自己的需要,也無法學會珍惜。
孩子在求學的過程中,一定會遇到不喜歡的科目,或是讀起來覺得枯燥乏味的科目,如果無法耐住性子,只想讀那些馬上就能取得好成績的科目,遇到需要吃苦的科目就逃避或拒絕,就會養成好逸惡勞的習性。有些孩子沉迷於電動玩具,就是因為對「立刻得分」這件事上癮,做其他事情缺乏這種當下的成就感,他就不願意去做。
耐力是「磨」出來的,父母要陪著孩子,慢慢的拉長欲望被滿足的時間。比方讓孩子讀一本有點難度的書,孩子一開始可能會看一看就想要放棄,此時要給他一點誘因:看完這一章,就可以吃點心或出去玩;或是用新學的單字寫成半頁文章,就可以得到某種他想要的事物,諸如此類。
˙從運動中獲得成就感
運動也是培養意志力的好方法,體能上的進步是最「有感」的,昨天跑十分鐘就氣喘吁吁、全身痠痛;今天跑十分鐘卻輕而易舉,還可以再多跑五分鐘。孩子在這個過程中,自然就會產生成就感,有了成就感,就會有持續下去的動力:「我一定要持之以恆、越練越好!」
關鍵三:自信心
這一點是最重要的,有自信的人,才會有企圖心,敢做更偉大的夢。之所以會認為「自信心」最重要,是來自於我小學時代學英文的經驗。我從小學四年級入學時什麼都不會的狀態,一直到五年級時遙遙領先,而後遠勝土生土長的美國人,這讓我覺得自己什麼都做得到。這種態度的培養比補習班一味訓練考試技巧重要太多了,因為人生不是只要應付眼前的考試而已,而是要不斷克服各種困難。
˙從做家事中增加自信
讓孩子相信自己有能力做到任何事,他就不會逃避閃躲,且勇於面對任何挑戰。
「去做」和「裹足不前」,在起跑點就決定了勝負。
在幼兒階段,父母可以讓孩子先從參與家事開始,在孩子完成時,大力讚美,建立成就感。隨著孩子年齡增長,給他的任務也要越來越難,配合即時的獎勵和肯定,孩子的自信心也會隨之增加。重點是必須讓孩子獨力完成整個過程,父母不能幫忙。孩子做得好,要即時鼓勵;做錯了,以平常心跟孩子討論,一起檢討如何改進。父母可以擔任智囊或參謀的角色,在事後討論時提出其他建議方案,讓孩子去比較、分析並吸收父母的經驗。之後可以再給他類似的任務,看看孩子是否已吸收父母的建議並應用出來。只有經過這樣的過程,讓孩子從小習慣獨力完成任務,長大後才會靠自己的意志力讀書、做事。很多父母擔心孩子做不好,凡事搶著替孩子做,無論大小事都要下指導棋、替孩子做決定,就會養成孩子依賴、被動、不負責任的習性。
要養成一個自動自發的孩子,就必須從放手、讓孩子學習獨立開始。
給孩子一個「超齡任務」
這裡提供父母一個讓孩子更有自信的小祕技,給孩子的任務可以是超齡的,讓他知道自己的能力比想像中強得多。前面有提到,我八年級的時候,以十三歲的年齡修讀大學課程,最後拿到A,贏過了班上九○%的大學生。這個經驗對我的影響很大,它讓我相信,只要認真做好每一個細節,什麼遠大的目標都可以達成。
另一個例子是在我小學時,每當我媽很忙不在家,我就要幫忙付帳單。在美國,帳單會寄到家裡來,收到後以支票支付。我必須負責收帳單,在支票上填寫客戶號碼、金額等等,並將這些資料記錄在帳簿中。能夠處理這些事情,對我來說很有成就感,它讓我產生自信的原因是,一般人認為只有大人才能做的事,我也做得到!所以我認為,讓孩子做大人的工作,有時反而可以增加孩子自信心,也會因此產生責任感。
˙和孩子一起運動,試著挑戰大人體能
運動也是讓孩子建立自信的途徑。我小時候很喜歡騎腳踏車,大概六歲時,我就用大人的腳踏車自己練習騎。成功學會的那個瞬間,得到莫大的成就感:「我這麼小一個小孩,居然可以成功駕馭大人的腳踏車,我好厲害啊!」這就是一種自我挑戰的成功。
大人和孩子們一起運動,往往在速度和耐力上都比不過精力充沛的孩子,不管是跑步、爬山、爬樓梯,可能沒多久就氣喘吁吁,而孩子早已跑得遠遠的。此時孩子就會從中體會到自己其實也有強的一面,大人不一定是絕對的強者,只要多堅持一下下,就能夠贏過大人。
˙學習程式語言
另一方面,可以讓孩子從小學習程式語言。寫程式通常是只有大人才會做的事,但程式語言其實就是另一種語言學習,只要掌握一定程度的基本語法,就可以創造出自己的應用軟體。孩子若能從小學會這個技藝,不管學得好不好,正因為這通常是只有大人才會的技能,他就會因此感到自己很有能力。科技的持續進步是必然的趨勢,學會寫程式、練習設計應用軟體,在未來絕對是基本技能。若孩子很小就學會如何編寫應用軟體,懂得藉由操控電腦達成自己的目標,也可以更從容的面對這個變化快速的世界。
關鍵四:領導力
當孩子擁有自信心,就可以更進一步培養孩子的領導力。自信心是領導力的基礎,美國大學的申請一定會看你有沒有擔任社團幹部或領導者,所以,是否能被好的大學錄取,這方面的能力是很重要的。
˙鼓勵孩子擔任小隊長的角色
領導者就是要懂得怎麼管理人,對於人際間的應對進退拿捏得當,才能讓人信服、並聽從指令。培養孩子的領導力,就是增加孩子在社會上的競爭力。領導力的應用範圍非常廣,小則帶領一組團隊舉辦活動,大則擔任企業的負責人,如果希望孩子未來能夠成為「成功人士」,就一定要培養領導力。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有很多場合可以訓練領導力。例如,組一個足球隊,玩一場遊戲,父母可以試著引導孩子在團體中主動、積極的表現,讓孩子練習擔任隊長,去組織團隊、分配工作並規畫戰術。只要你的孩子能讓三、四個隊員願意聽他的想法、形成一個團隊,就可以通力完成很多事情。至於孩子要怎麼做,才能讓團體中的其他孩子願意接受指令呢?這就要靠父母平時下的功夫,持續讓孩子接觸、了解各種不同領域的事物,包括觀察人與人之間的互動等都是基本的培養。
以足球為例,平常就帶著孩子看球賽,讓孩子了解比賽規則及戰略運用。當孩子在足球隊中擔任領導者時,對於眼前的挑戰已具有初步的認知,也可能比其他孩子更有機會發揮他的知識,分析情勢,並提出具體的作法建議。只要他的構思具有說服力,別人就會試著聽從他的想法去做,如果團隊因此獲得成功,你的孩子就會對於擔任領導者一職,更有自信和成就感,之後面臨更大的挑戰時,就會更勇於挺身而出。
˙發揮個人魅力與人拉近距離
領導者有個很重要的特質,就是「個人魅力」。這種力量會吸引其他人相信他、追隨他。個人魅力體現在很多方面,長相並不是先決條件,關鍵是「自信心」。而面對人群的自信,體現在內在知識的充實、談吐舉止的修養,尤其是幽默感的展現。
人與人相處,難免會產生摩擦,碰到這種尷尬、緊張的場面,有時可以用開玩笑的方式化解,有時則必須堅持自己的想法,並想辦法說服其他人,這就是EQ的大考驗。以兒童常見的校園霸凌事件為例,亞洲人的體型普遍比歐美人來得矮小,台灣的孩子常因此被欺負,我自己也遇過類似的情形,因為看起來體型弱小好欺負,就被同學惡意嘲笑。此時絕對不能默默承受,勇敢表達「我要為自己站起來」的意志是很重要的,但盡量不要以暴制暴,以免受到更嚴重的傷害。
˙幽默者為主
關鍵應對技巧就是幽默感。碰到這類糾紛時,先鼓勵孩子讓他相信可以靠自己解決問題,進而教孩子一些自嘲、開自己玩笑的技巧。有一句玩笑話:「認真就輸了」,其實滿有道理的,人際關係就是這樣,太嚴肅的跟人計較,往往會讓衝突加速爆發。懂得用開玩笑的方式轉圜是很重要的,如果被對方一激,就擺出受傷、生氣的表情,無疑是暴露了自己的弱點,對方便會開始抓著這個弱點拚命攻擊。
此外,四兩撥千斤,化解對方的敵意,也是一種化解衝突的作法。對於帶頭欺負我的同學,我會在他需要幫助時拉他一把,不需要太刻意,這樣做往往就能讓他因為不好意思而對你改觀了。化解成見最好的方式,就是真正的認識彼此,這個過程需要智慧、韌性和時間,所以要盡量讓孩子習慣從小與人互動,了解人性,才能掌握相處的技巧,學會經營自己的朋友圈。
關鍵五:自我管理
要達成遠大的目標,堅強的意志力自然不可或缺,但與此相輔相成的,是依時間制定進度計畫、確實執行的能力,也就是自我管理。自我管理的能力可以從兩方面來談,一是時間管理,一是金錢管理。
時間是人們最基礎的資本,如果孩子對時間的使用效率有概念,就會知道怎麼管理自己的生活、為目標制定計畫、依輕重緩急分配時間,將注意力放在重要的事情上。
世界上沒有做不到的事情,差別只在於願不願意花時間去做,只要花得時間夠多、功夫夠扎實,就一定會成功。時間規畫的方法,會在下一章中詳細介紹。
˙了解每一塊錢所能發揮的價值
自我管理也包括對錢的管理。俗話說「時間就是金錢」,如果說時間是無形的資本,金錢就是具體的資本,若孩子懂得透過時間的管理,讓每一秒發揮最大效益,他就會明白,每一塊錢所能發揮的價值,都可以遠遠超過帳面上看到的數字。
一定要讓孩子對金錢有概念,我的母親在這方面做了很好的示範,如果我們想買某樣東西,她會讓我們自己想辦法打工賺取,這樣孩子就會了解,想要得到多少,就必須付出多少的努力。在社會上要成功也是一樣的,要搞清楚錢是怎麼進出、流動的。很多人嚴重負債,是因為不理解什麼叫做「代價」。要讓孩子知道,買一杯咖啡,和買一輛腳踏車,代價是不一樣的。他必須學會用自己的勞力付出來衡量,兩者的差別究竟是什麼。若不放心孩子在外頭打工,讓孩子做家事也是一種方法,和孩子約定好,完成多少家事才可以獲取某種報酬,讓孩子知道代價的重量。
提升孩子的EQ,就是幫孩子啟動前述的這五種關鍵。這五種關鍵必須在十二歲之前發揮力量,只要擁有這些能力,不論是身處青春期的狂飆,還是面對大考的焦躁、人生抉擇的徬徨,父母都不需要太操心,因為孩子早已懂得為自己設立目標,並掌握了達成目標的方法,知道什麼是自制,也有判斷力去區分輕重緩急。
EQ是求生存的能力,也是追求卓越的能力,只要EQ夠高,孩子不需要把自己訓練成超級天才,卻可以帶領一整群天才去創造時代,成就比天才更非凡!
儲備EQ:十二歲前,一定要啟動的五大自主學習關鍵
◆給父母的話:動態的學習方式,可以全方位激發孩子的各種能力,提升EQ,從而成為自動自發、努力向上學習的關鍵。◆
會念書,其實與IQ高不高是兩回事。IQ是指頭腦的效率,類似電腦的中央處理器(CPU),是處理資料的速度和效能。念書增加的是知識,知識就像我們電腦裡的硬碟,認真念書、吸收知識,是擴增大腦硬碟空間的一種方法。如果硬碟很大,但中央處理器很小,運作得很慢,資料抓個老半天抓不出來,書念得再多也是徒勞。
老實說,學校裡上的課,通常一兩年之後就忘光了。學習的重點...
作者序
【導言】
培育大腦與心智,啓動孩子的自主學習開關
很多人對於學習,或是引導孩子學習感到迷惘。為什麼孩子被動?沒有想法?拒絕溝通?自暴自棄?他們不關心自己的未來嗎?為什麼如此缺乏自覺?為什麼總是隨便應付要求?怎麼做,可以讓孩子自動為自己的人生努力精進?其他人又是怎麼成為「人生勝利組」的?
這些年來,我在美國頂尖名校的觀察是,IQ和EQ的培養同等重要,但台灣和中國大陸的教育只重視考試的分數表現,卻忽略孩子的個性、特質與想法。我在美國當家教時,幫助過很多從零開始的孩子,他們有的是英文基礎很差,有的是數學程度不佳,在掌握了正確的學習方法後,不但進步神速,而且也都進入很好的大學,贏得自己想要的美好人生。
這些孩子剛開始的學習表現之所以不佳,通常是因為沒有自信、覺得自己做不到……不管是什麼理由,其實都是心態問題,與能力無關。我見過很多很有潛力的孩子,但是他們卻因為種種緣故,有時是傳統的成見,有時只是故步自封,沒能充分發揮自己的天賦,實在很可惜。每個人的大腦在「硬體配備」上其實都差不多,也就是說,每個人的腦容量和腦細胞的數量其實差異不大,那麼,為什麼頂尖、成功的人還是少數?差別在於「軟體」。所謂的「軟體」,就是思想、態度和作法。
「追求卓越」其實不難,只要沒有腦部缺陷,每個孩子幾乎都做得到。如果能夠具備正面的思想、態度和作法,自然就會產生想要克服困難的動力,學習上也會比較成功。
一個成功的人,IQ和EQ是並重的,而且必須在十二歲以前就奠定基礎,才能在狂飆的青春期中穩住陣腳。IQ是頭腦的效率;EQ是心理上的強度,也是面對挫折和批評的能力。EQ其實比IQ更重要,只有EQ高的人能夠成為優秀的經營者。他不需要自己擁有很高的IQ,只需要雇用高IQ的人替他做事就行了。
本書將從我個人的經驗與醫學背景出發,從幾個方面來說明,如何讓孩子成為一個積極主動學習的人。不只是學習,人生其實是由一連串的競爭堆疊而成,並不是考上好大學之後就沒事了,好大學只是讓人躋身金字塔頂端的叩門磚,人生的本質是一場無止盡的生存遊戲,如何一關關的過關斬將,從競爭中脫穎而出,順利存活下來,而且活得有尊嚴、有品質,是每個人都必須面對的課題。
首先是父母的心態要先調整好,本書第一章會先談談父母的角色,隨著孩子的成長,父母的角色也會跟著變化。傳統那種威權、命令式的教育方法只會讓孩子離自己越來越遠,父母必須是孩子的良師益友,用陪伴和關懷,與孩子一同成長。
再來是「硬體」,也就是大腦的鍛鍊。第二章談的是大腦的運作效能,亦即IQ,孩子的成長過程有幾個時期一定要把握,幫孩子準備好效能足夠的硬體,硬體運作的速度夠快,日後才能有效率的吸收和運用知識。
第三章是「軟體」,亦即五大「自主學習關鍵」,也就是EQ。包括孩子的心理強度、創造思考力和自律力等。只要在十二歲前奠定這五大能力,孩子接下來就會穩健發展,即使面對「徬徨少年時」,父母也不用太擔心。
第四章會介紹如何讓孩子學會時間管理及目標規畫。人生的基本單位就是時間,「成就」就是在這一分一秒間緩緩累積而成。因此,讓孩子學會使用與規畫時間,也就是讓他為自己畫出邁向成功的地圖。
第五章將與讀者分享記憶的祕訣。記憶是學習的基本功,而學習語文是提升大腦效能的好方法,我們可以從語文學習開始,練習利用圖像來記憶,不需要死記硬背,就可以將各種知識牢牢儲存在腦海中。熟悉這個方法後,應用在其他科目上,便可以讓孩子很快建構起自己的知識資料庫。
第六章介紹的是實用的考試技巧,考試不是學習的目的,但它是讓人生更上一層樓的武器。雖然「會考試不等於會做事」,但學習生涯總要應付大大小小的考試,小至隨堂測驗,大至求職面試,這門功夫練起來,還是很有用的。
第七章是從醫學的角度來談吃哪些食物、怎麼吃,對成長中的孩子大腦最有益。希望透過這本書,貢獻自己的經驗和心得,幫助父母協助孩子掌握學習和教養的要訣。本書不是教父母如何讓孩子取得好成績,而是如何引導孩子變成一個兼具高IQ與高EQ的人,不管面對任何問題都能應變處理。
我很希望我們華人可以在國際舞台上更強大,能從容面對與其他國族的競爭,不只是IQ的競爭,更是EQ的競爭。大約二十至三十年前,移民到美國的華人第二代,EQ普遍很強,他們經得起批評,堅毅而強韌地記取教訓、持續奮鬥;但現在,許多華人家庭出身的孩子,抗壓性普遍很弱。我想這是因為我們的教育沒有在根本上調整,雖然教改改得翻天覆地,但骨子裡什麼也沒變,只知道往孩子的腦袋裡灌資料,對於做人處事卻沒有任何幫助。
華人一定要走出去,要離開舒適圈,在國際上競爭。只要出國待過一陣子的人就會發現,歐洲、美國、澳洲這些歐美系國家的國民,普遍來說,心理質素都不像華人那麼脆弱、動不動就受傷崩潰。一方面他們很懂得用幽默解決不必要的衝突,二方面他們的創造力比華人強很多。華人的產業都在做OEM(代工)顯少創造。以蘋果來說吧,他們做的是破壞性創新,利潤空間很大;蘋果設計出具有破壞性創新的產品,之後就交給中國、台灣製造,製造商依從的是已經被制定好的藍圖,這就是局限,只能不斷壓低成本、剝削勞力、競爭訂單。
華人為什麼不創造?因為華人的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沒有足夠的空間進行創造的訓練。教育現場都只是靜態的學習和單方面的灌輸。下一章我會再詳細介紹什麼是靜態的學習、什麼是動態的學習。
藉由本書,我期許自己能擔任父母與孩子在學習之路的領航者,你也許是憂心忡忡的父母,也許是在教學上遇到瓶頸的家教,也許是主動積極尋找有效學習法的學生,希望我的經驗與心得,能幫助你在學習之路上找到屬於自己的方向。
【導言】
培育大腦與心智,啓動孩子的自主學習開關
很多人對於學習,或是引導孩子學習感到迷惘。為什麼孩子被動?沒有想法?拒絕溝通?自暴自棄?他們不關心自己的未來嗎?為什麼如此缺乏自覺?為什麼總是隨便應付要求?怎麼做,可以讓孩子自動為自己的人生努力精進?其他人又是怎麼成為「人生勝利組」的?
這些年來,我在美國頂尖名校的觀察是,IQ和EQ的培養同等重要,但台灣和中國大陸的教育只重視考試的分數表現,卻忽略孩子的個性、特質與想法。我在美國當家教時,幫助過很多從零開始的孩子,他們有的是英文基礎很差,有的是數學程度...
目錄
導言 培育大腦與心智,啟動孩子的自主學習開關
第一章 在敦促孩子前,先成為孩子的好榜樣
教養不外包,看見孩子的努力
有歸屬感的孩子不會變壞
為孩子尋找好榜樣,激發學習動機
最理想的親子關係,是亦師亦友
學習的目的不是一百分,而是培養各種能力
補習班與家教,該如何選擇?
第二章 強化IQ:把握大腦的黃金發展期,全方位激發潛能
語言越學越聰明
左右腦同時鍛鍊,創造力就是競爭力
愛運動的孩子更聰明
大腦潛能無限,「難」只是自己嚇自己
與其害怕競爭,不如正面迎接
學習是一場競賽,要培養「喜歡贏」的心態
第三章 儲備EQ:十二歲前,一定要啟動的五大自主學習關鍵
EQ帶領IQ
動態學習讓孩子接觸真實世界
關鍵一:創造力
關鍵二:意志力
關鍵三:自信心
關鍵四:領導力
關鍵五:自我管理
第四章 從目標前開始倒數的時間管理與計畫
強烈的動機,讓孩子主動為人生做出計畫
以六年為單位規畫人生進度表
利用牆壁,時時提醒
年計畫表
月計畫表
日工作清單(To Do List)
確實檢討,調整作法與計畫
第五章 讓大腦發揮強大憶力的祕訣
幫孩子突破「表達」的心理障礙
用圖像建構學習語言的「儲思盆」
直接用新學會的語言思考和生活
情境式外語學習法
學好語言必須大量閱讀
第六章 將考試當成一門技藝
準備考試是一門「一法通萬法通的」技藝
基礎扎實,怎樣出題都考不倒
找出學習的心理障礙,各個擊破
教孩子發現自己的「大腦黃金效率」
不要讓孩子跟朋友一起念書
考試必勝絕招
作文是決定能否進入面試階段的關鍵
推銷自己前,先搞懂對方想要什麼人才
附錄 這樣吃,最補腦
越吃越聰明的營養成分
考試期間怎麼吃?
讓人變笨的食物不要吃
導言 培育大腦與心智,啟動孩子的自主學習開關
第一章 在敦促孩子前,先成為孩子的好榜樣
教養不外包,看見孩子的努力
有歸屬感的孩子不會變壞
為孩子尋找好榜樣,激發學習動機
最理想的親子關係,是亦師亦友
學習的目的不是一百分,而是培養各種能力
補習班與家教,該如何選擇?
第二章 強化IQ:把握大腦的黃金發展期,全方位激發潛能
語言越學越聰明
左右腦同時鍛鍊,創造力就是競爭力
愛運動的孩子更聰明
大腦潛能無限,「難」只是自己嚇自己
與其害怕競爭,不如正面迎接
學習是一場競賽,要培養「喜歡贏」的心態
...
商品資料
出版社:如何出版出版日期:2014-09-25ISBN/ISSN:9789861364049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200頁開數:25K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