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傳統水墨表現當代人的祕密風景,
探索你我之間宛如夢境的奇遇地圖。
中國最受矚目年輕水墨畫家-李濤,第一本個人作品集,
收錄40幅妙不可言之水墨新作。
李濤這種夾雜著陳舊歷史感的色溫與充滿著現代化的樸素造型結構畫面,
徹底跳開目前多數新世代創作過於機械化的視覺富麗性流風;
完全沒有太過於科技感和迫不及待示好的豔麗色彩,
李濤透過手感來演繹作品中的細膩之處,
同時也在傳遞著自己對生活的體溫,
從對紙質的選取到水與墨的沁染;
他的筆觸敦厚而不銳利,
感情也沒有太多的添加物,
他在傳統繪畫的古法裡,
找到了靈魂重新入體的途徑,
因而讓他展開了屬於自己藝術語意學的已知、求證與證明。
-當代藝術新聞雜誌 主編 鄭乃銘 先生
作者簡介:
李 濤,當代水墨藝術家,1981年生於西安,2003年畢業於西安美術學院中國畫系本科,現居北京。
2013年起在北京、台北舉辦多次個展、群展,作品並獲陝西美術博物館收藏,本書《奇遇圖 李濤作品》,為2014年9月李濤於亦安畫廊台北舉辦同名個展之畫冊。
章節試閱
拾墨者-李濤 (節錄)
鄭乃銘
也許,經過了這麼些年之後,從西安到北京、再到西安;李濤,終究還是發現自己的心裡住了一位不算年輕的靈魂。
李濤的藝術,應當不止於是從畫面的形意上來做解釋。
李濤的藝術,與他的成長環境有基礎性的關係,但同時也不能忽略成長環境所給予他的文化底蘊。當然;根據他自己所說「我的個性還是點叛逆,表面上;我當然還是會聽話,但實際上卻還是會在一些些小地方;很堅持的以自己的方式來完成主見」。我追問他:比如說…?他答「…西安美院的教育還是比較偏重於傳統,老師也還是會以傳統的方法來要求我們,其實在那個時間點,你不見得很清楚自己到底要叛逆什麼,但是,老師要求我們應該怎樣畫某個部分時,我總會習慣在那個聽話的部分;依老師的要求來做,但也會在另外一個小部分當中,依我自己的方式來嘗試」。說完,自己開心地笑了起來。
這,就是李濤。
你不需要尋求歸類他的人或他的藝術。
因為,他比你還要清透他自己。差別只在,他會選擇願意告訴你或不告訴你!
李濤從小到大生活的環境就是在西安。最有趣的是,李濤的藝術裡面,竟然看不出西安地理環境特有的乾燥、蒼漠、清脆與那股擁擠土塚底下的寂寥!
李濤的作品,有著太多的水分、有著太多柔柔又濃稠心理語境,這些心理的景狀自然是與陝西地理和人文環境有著相當大出入。可是,這樣的一份衝突,竟然也是李濤很著意要彰顯在藝術裡的特質。
衝突,確實就是李濤藝術當中最令人不得不去深究的環節。
衝突一/
歷史的湮灰與水分的潤澤
李濤,一直很喜歡破舊、殘敗的物件。
「唸大學的時候,常常老師一叫;我們一群同學就過去。也許,就是個破舊的瓦當、也許是不那麼完整的唐俑、也許就是片古陶…,但很多的日子,就在這種癡迷與驚喜裡度過。往往,一看;就是個半天。我喜歡破舊的物件,應該就是在大學那個時候漸漸養成的吧」!
仔細去看李濤的作品,在畫面上,李濤讓自己從西安長久以來的歷史光華裡走出來,他將畫面的色澤完全降低到一種屬於被時間煙燻得有點灰黑的壁畫樣貌;這也更讓我想起中國人在祭祀時所燒的金紙,當金紙被燒盡之後;澆上水使其灰燼的火溫能瞬間冷卻,這時金紙本身既灰且黑的紙面色澤,像極了李濤畫面所透露的時間灰燼。李濤一方面讓自己畫面上的色澤,不再那麼具備張揚的情緒,或許是為了能夠調節一份主客間的距離,也是為了能不忘回過頭去眺望歲月所帶來的風景。因此,在幾經實驗與嘗試過後,他選擇在雲南西雙版納被列為文化產的人造楮皮紙來做為紙材,這種楮皮紙表面具有明顯的纖維,非常能夠吸水。李濤將楮皮紙一次又一次浸透到水裡,也許等紙微乾也或依舊微濕,再度以墨、以水反覆上色與洗色,使得整張紙質因為反覆的浸水、沁色之後,自然就形成你所看到的畫面色澤,充滿著層次;但卻以一種極盡內斂的低溫感來轉呈出時間的漂動。李濤非常清楚知道自己在一個歷史的過去中長大。西安的光華,早留在時間的背後,從小到大的李濤;眼見的歷史總是破敗、總是殘缺,這給了他極大的心理迴盪。於是,他採取不直接去描述歷史,卻透過仿若片段被截取的古籍圖簡,在水的潤澤與誘導之下,慢慢恢復了線索,也慢慢在拼湊出記憶的浮水印。
衝突二/
皮影戲的結構與對工業革命的反思
李濤很明顯在透過傳統的元素,還魂成為他自己獨特的語言特徵,但他採用的表現語言又非常衝突且矛盾,也就是他完全能挪借古法;可又在古法的技巧筆意當中參透著屬於李濤個人當代筆觸。我尤其發現這當中,他畫面構圖根本脫胎於傳統皮影戲,也就是一個又一個的景所塑造出的重重疊嶂,而主體的物件就會穿插在景與景、空間與空間裡鋪排出情節。所以,你可以看到水波紋、船,也可看到飛機、山岳…,李濤讓傳統的山水畫若干筆觸被誇大成為就像皮影戲上的層層景韻變化,也像台灣民間傳統的布袋戲布景一樣,因為那種特異誇大的筆觸,反而彰顯出畫面有一種略微稚拙的樸實,這其實就是典型西安人的個性;很直接但又不見得善於言表,不像成都人那麼會「玩」畫面。
但是,李濤在這樣的結構鋪陳之中,他所選擇表現的內容,卻也是那麼顯得令人「意外」。沈船、空難、戰事…。李濤說「我的原意並非是要來表現出黑暗,而是想透過一種破壞來反思工業文明的不斷進步過程,我們反而因為破壞才愈加懂得珍惜。這就好像我生長的環境一樣。我根本沒見過古代的長安,但我確實生長在現在的西安,歷史;交給我的時候,就是破敗的斷簡,這儘管會讓我感覺;眼前所得到未必是完整的過去。可是,或許就是因為這樣的不完整與衝突,我才會更加珍惜眼前的殘缺,也才會更努力想要去拼湊出過去的完整」。「我的教育或者是說我的經驗,總不停提示我一個事實;好像任何事物都是經由破壞之後,才能有所謂重建…」。
李濤在自己的創作背後,其實有著相當嚴肅的理性成分,但他所採取的表達方式又不是純然冷斂到不帶感情。李濤以自己小時候玩遊戲的影像概念來做為參考,但卻又把自己生長環境的文化性格給考量進來,這使得他的作品在一種視覺斑駁的氛圍底下,似乎在陳述一段歷史;但實質上卻是在講述著現代生活的變異與重建。而最可貴之處是,李濤是一步步從實驗與辯證過程裡面,慢慢琢磨出自己的藝術風景,並非只是去繪景或述景。
李濤這種夾雜著陳舊歷史感的色溫與充滿著現代化的樸素造型結構畫面,徹底跳開目前多數新世代創作過於機械化的視覺富麗性流風;完全沒有太過於科技感和迫不及待示好的豔麗色彩,李濤透過手感來演繹作品中的細膩之處,同時也在傳遞著自己對生活的體溫,從對紙質的選取到水與墨的沁染;他的筆觸敦厚而不銳利,感情也沒有太多的添加物,他在傳統繪畫的古法裡,找到了靈魂重新入體的途徑,因而讓他展開了屬於自己藝術語意學的已知、求證與證明。
創作,在這位80年世代的藝術家眼中,更多的不只是表現上的問題,而是自己精神的落點在哪裡的問題。
李濤,設墨卻能不拘泥於墨,就如同他獵古卻不泥古。藝術在他內心所翻騰的是跨越時空的奇遇,是一個能夠在歷史的空間中講述現代情感;也能在現代環境裡回憶歷史煙雲。而他,更像是一位拾墨者,起墨、設色,天地就在筆觸間;儼然生成。
拾墨者-李濤 (節錄)
鄭乃銘
也許,經過了這麼些年之後,從西安到北京、再到西安;李濤,終究還是發現自己的心裡住了一位不算年輕的靈魂。
李濤的藝術,應當不止於是從畫面的形意上來做解釋。
李濤的藝術,與他的成長環境有基礎性的關係,但同時也不能忽略成長環境所給予他的文化底蘊。當然;根據他自己所說「我的個性還是點叛逆,表面上;我當然還是會聽話,但實際上卻還是會在一些些小地方;很堅持的以自己的方式來完成主見」。我追問他:比如說…?他答「…西安美院的教育還是比較偏重於傳統,老師也還是會以傳統的方法來要求我們...
商品資料
出版社:亦安工作室出版日期:2014-09-19ISBN/ISSN:9789869063937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88頁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