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鄭貞銘、丁士軒
定價:NT$ 520
優惠價:9 折,NT$ 468
已售完,補貨中
這是一個大師凋零,甚或汙名的時代。
舉目四望,眾聲喧嘩的當下,多的是所謂的「專家」,而少見真正的「知識份子」,多的是「精緻的利己主義者」與「頹廢的犬儒主義者」,卻少見躬行「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大師。
但當我們靜下心來,逆著中國百年凝目回望,歷史煙塵處,依稀有一群孑然挺立的身影,閃爍光芒。那是「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裡的苦難記憶,也是諸子爭鳴、大師迭出的輝煌時刻。他們不僅有著深切沉痛的現實關懷,而且保持著傲拔獨立的志趣與人格。
《百年大師》分為上下兩冊,用風氣之先、家國情懷、文化基座、學術崑崙、狂狷名士、人文典範、思想行者、科學高峰、人間性靈和美的世界等十個關鍵字,試圖還原一個個重要的時刻與場景,努力勾勒出百年來的百位大師。
從器物到制度,從革命到啟蒙,再到「救亡壓倒一切」,這些大師往往滿懷烏托邦式的激情,卻每每在冰冷現實中折戟沉淪。這是「道尊於勢」的殘酷與無奈,也試煉著他們的智慧與脊樑。百位大師走過顛簸的道路,在掙扎中迷失,又在失意後感悟,也為百年後的我們,提供了一種生命的思量與前行的座標。
江流有聲,斷岸千尺。回到剛剛過去便已塵封的百年歷史,追趕尚未走遠但已忘卻的大師身影,讓我們抱持著「溫情與敬意」,一起靜靜體悟那些痛苦而偉大的靈魂,共同汲取那份超越時代泥淖的力量。
「與大師邂逅,是一場偉大心靈的精采對撞;大師讓我們渴望超越,瞻仰偉大,汲取智慧。」
「一個人缺乏大師精神的滋養,靈魂是貧瘠的。大師如望文山,如瞻大河,大師讓我們感悟人生,將生命洞穿;唯有真理才能直指人心,唯有經典才能超越。」
鄭貞銘教授與丁士軒以三年時間編著《百年大師》,以百年來兩岸的大師,激勵青年,以大師為典範。是價值混淆時代的指南,也是家長、師長指導子弟最好的典範。
大師在校園,是一條最美麗的風景線。
一百位大師,一百種典範;一百個故事,一百種感動。
作者簡介:
編著者簡介
鄭貞銘
被譽為「新聞教父」,歷任文化大學新聞系所教授、主任、所長,社會科學院長,國立金門大學講座教授,上海交大、南京大學、北師大、湖南大學、中南大學(長沙)、福建師大等校客座教授。並任中央社常駐監察人、《香港時報》董事長等職。
曾獲臺北扶輪社「新聞教育特殊貢獻獎」(曾虛白、成舍我、馬星野、徐佳士共五位)
新聞教育終身成就獎(紐約世界中文傳媒協會)
五四文藝散文獎(臺北,中國文藝協會)
兩岸交流特殊貢獻獎(香港傳播文教聯會)
新聞教育終身成就獎(北美華人記者協會)
新聞教育特殊貢獻獎(美國紐約聖若望大學)
丁士軒
1980年代出生,先後畢業於中國傳媒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現居北京,致力於口述歷史研究和媒介批評等。
編繪者簡介
汪士倫(雨)
先後進修於湖南理工學院、湖南師範大學,曾就讀於湖南工藝美院、江西師範大學。多年來致力於空間藝術教研與設計實踐,擅長鋼筆水彩畫,曾寫生考察歐洲、俄羅斯、臺灣等地,尤其關注世界各地民居建築與環境。致力於「空間道」藝術設計哲學探索,主要編輯出版《廬山藝術特訓營師生作品集》、《空間道之走向設計》、《百年大師》等
主要榮譽:
主要榮譽:
二○○○年書法作品入編《新世紀書畫新人新作博覽》
二○○三年書法作品獲《中國青少年書畫全集》徵集金獎
二○○四年第八屆希望杯全國師生書畫印大獎賽一等獎
二○○四年創新才能一等獎(江西師範大學)
二○一○年中國國際空間環境藝術設計大賽手繪設計銅獎(中國建築裝飾協會)
名人推薦:
【推薦文1】
尋找大師/葛永光(前監察委員,臺大政治系、國家發展研究所教授)
有人說,這是一個缺乏大師的時代。我常思考:為什麼?
也許,這是一個無法產生大師的時代。因為,這是一個速成的時代,一切都講求快速,而大師則必須經年累月,能耐住寂寞的鑽研知識和追求真理。
也許,這是一個功利的時代,而功利的時代是不易產生大師的時代,因為,功利容易使人利慾薰心,容易使人在追逐名利中,失去了進步的動力與道德反思的能力。
也許,這是一個無法產生大師的時代,因為,這是一個不重思想的時代,沒有思想的激辯,就無法產生具有深刻思想的大師,而大師卻是能啟迪我們思想,指引我們人生方向的人。
也許,這個時代不易產生大師,因為沒人願意培養大師,也沒有多少人尊重大師,而大師是需要一個好的環境來滋養的,也需要一個尊重大師的環境來養成。
得到諾貝爾獎,並不代表是大師,只代表你是那個狹窄知識領域的傑出專家。如果挾著諾貝爾光環,什麼都沾,不知也當知,更可能誤了國計民生。
一個知名的、著作等身的學者,並不代表是大師,只代表你是一個出色的專業研究人士。
當然,那些政治人物、名嘴、企業家、各界名人,更不能忝列大師之林。
也有人說,我們社會不乏大師。譬如,我們有行銷大師、麵包大師、宗教大師、經濟學或管理學大師、算命大師等,這些當然都不是我們所謂的大師。
一個大師,必然是中國古人所謂的經師與人師,大師不僅是傳道、授業、解惑,更以己身示範,做為道德的表率,如同《論語》所說:「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所以,大師不僅是有學問、有知識的人,而且是有道德,又能以道德表率來化育青年學子及一般市井小民的人。
一個大師,不僅是有知識和道德的人,更是一個經過人生歷練,對人生有深刻體會而能自成一套思想體系,並以此思想體系啟迪眾人,指引人生價值方向的人。
一個大師,也是一個充滿人道關懷,終身致力於完善社會,使更多人受惠的人。
其實,我們社會並不乏這樣的大師,只是,沒人重視尋找和發揚大師精神的工作。
原本,這是政府應該做的工作。如今,卻由鄭貞銘老師尋找了一百位大師,做為後人效法、學習及「見賢思齊」的典範。這是一件有價值而又有意義的工作。
從前面所說的大師的標準,鄭老師本身也可稱為是大師。他一生致力於新聞傳播學的教學、著作,並在海內外各地,特別是海峽兩岸遍地耕耘,而在文大新聞系培育英才尤多,他的言行作為影響不少青年學子。他的報恩思想、弘揚「大師」的精神與理念,相信對後人都會產生無比的影響。因此,由大師來尋找和撰寫大師的故事,應該是別有意義的。
謹藉此短文,祝賀本書之出版,也表達對鄭老師之敬意。
【推薦文2】
百年大師,百年樹人/李天任(中國文化大學校長)
《管子》「權修」中這樣說:一年之計,莫如樹穀;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終身之計,莫如樹人。這便是今天教育工作者奉為圭臬的精神:「十年樹木、百年樹人」。
當面對鄭貞銘教授這本「百年大師」巨著時,不由得興起「百年生機」、「百年明燈」與「百年樹人」的雄心觸動,澎湃於胸臆之間,無疑的,這正是「百年大師」所產生引領前津的深刻激勵。
站在人類千萬年歷史長河裡,百年,只是彈指之間;回首中外古今多少英雄豪傑,而今安在?然而,時代的巨輪永遠以前人足跡為轉動軸心向前推進,這「軸心」由誰奠基?由誰打造?誰來傳遞?誰來傳播?誰來傳承?誰來傳揚?
一連串的問號,其總結的答案,我們可以在「百年大師」這本巨著中找到。
雖是彈指之間,大師們的影響可傳之萬世萬代!因著他們,時代的巨輪才有堅固的軸承,永不停止的向前推進。
大師,是為我們燃燈照明的人!
臺灣的大學院校教育不論制度上、程度上,這些年除了本身停滯不前,對外也顯然失去競爭力,在全球性評比中,且不論歐美、澳洲、日本,即使鄰近地區如南韓、新加坡、香港乃至中國大陸相比較,臺灣都遠不如前,這個危機是從事教育工作者極為憂慮的。
媒體報導,瑞士國際管理發展學院公布的二○一四年全球人才競爭力的報告,對六十個國家的評比結果,臺灣從二○一二年第十九退步到二○一四年第二十七,與鄰近地區相比,落後於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其中「大學教育」差異最甚,新加坡第四,香港第十三,馬來西亞第十四,而臺灣是第三十一。
「數字會說話」,上面的數字告訴了我們一個警訊:百年樹人的偉大工程,我們臺灣遇到嚴峻的困境。
困境當前,有識之士莫不憂且懼,憂民族種子的枯萎,懼國家發展的衰頹!
「百年大師」書中述及,臺大前校長傅斯年先生一九四九年十一月首次主持該校校慶,致辭中表示要「純粹地為辦大學而辦大學」。他以荷蘭哲學家史賓諾莎認為的「宇宙的精神在於追求真理」的概念與師生共勉,「我們貢獻這所大學於宇宙的精神。」
這段文字,已然為今天臺灣高等教育應秉持的理念,有了明確的指引;或可為我輩解憂。
傅先生展現的就是點燈人為後代照亮的最佳例證。
書中另有蔡元培先生的一段紀載,值得吾人警醒:一九一七年一月九日,北京
大學舉行開學典禮,蔡元培發表就任就職演說,與北大學生約法三章:一是抱定宗旨,「大學者,研究高深學問者也」;二是砥礪德行,「諸君為大學學生,地位甚高,肩此重任,責無旁貸,故諸君不惟思所以感己,更必有心勵人」;三是敬愛師友,「自應以誠相待,敬禮有加,至於同學
共處一室,尤應相互親愛,庶可收切磋之效。」
「大學生」該如何把握人生最精華的時光受最有價值的教育,蔡先生言簡意賅的指引了正路。其實,他也為教育工作者燃亮了明燈。
一九一六年十二月,蔡元培被任命為北大校長,當時的北大其實是一副腐朽破敗的爛攤子,朝野期待蔡先生能「開出一種風氣,釀成一大潮流,影響到全國,收果於後代」。
我們也期待鄭貞銘先生的「百年大師」問世後,不但在校園裡廣為流傳,也在社會上蔚然成春風、沛然如春雨,能夠「開出一種風氣,釀成一大潮流,影響到全國,收果於後代」!
【推薦文3】
大師典範/李金振(國立金門大學前校長)
我的恩師鄭貞銘教授,雖然真正授業時間只有一年,但卻是終身受益。那是民國五十九年,我和古寧頭同村同學李福井同時考取同一個學系--文化大學新聞學系。系主任鄭貞銘沒大我們幾歲,但從每週的師生談話時間,鄭主任訓勉的內容,教導為學與做人的真諦多於系務報告。同時,念茲在茲地提起其在政大新聞研究所時的恩師曾虛白、謝然之、王洪鈞等教授的身影。此外,並規定每週閱讀名人的鉅著,如《劍橋倒影》、《又來的時候》、《燃燒的火焰》等,並寫讀書報告。
我出生於烽火漫天的古寧頭戰役,成長於「八二三」砲戰火藥味尚未完全消散的金門戰場,平日所接觸的大多是軍人武士,腦海裡充滿著兩岸肅殺之氣。俟來到華岡殿堂,聆聽鄭主任情詞殷切地介紹國內外大師的風采,對於猶如一張白紙的我們,耳提面命所期勉的每一句話,每一個字,亦如海綿般地全盤吸收,也成了我日後做學問與服務公職的礎石。
吾師鄭教授常說的一句話:「無愛不成師。」「愛」成了他在大學任教半個多世紀的原動力。欣聞吾師致力於我國百年大師的編撰,其出發點就是為了要幫助青年朋友的成長。鄭老師有鑑於一般青年學子沉迷於電腦、手機,豐富的資訊並非全是知識;有知識不一定有智慧。如何將資訊過濾成知識,再由知識提升為智慧,亟需典範人物的模仿與學習。
惟在多元化的現代社會中,時間益發不敷分配。要學生閱讀每一位大師的相關著作,幾乎是緣木求魚。於是,鄭老師突發奇想,召集多位賢達學人,著手於百年大師的人生精華,先閱讀每位大師的著作和相關的報導,再深入淺出地以四千字描繪大師的風範。言簡意賅,是不可多得的新構想。
吾得知此一構想,喜不勝收,立即吩咐金門大學李錫捷教務長,著手將之規畫為通識教育的課程。透過課程的系統學習,藉以縮短青年學子與大師的距離。因此,本書堪稱是大學通識教育的教科書,謹此鄭重推薦,並對恩師鄭貞銘教授的用心良苦與辛勞,致上十二萬分的敬意。
李金振 謹誌
二○一四年十一月十二日
【推薦文4】
永恆的價值/宋晶宜(文學家兼報人,前《民生報》總編輯)
鄭貞銘老師是我在文化大學新聞系的系主任,他和我的師生緣,不僅僅是華岡山中歲月的四年,一直延續了四十多年至今。
在大學時代,鄭老師總是催著我們讀名人傳記,也常常邀請新聞界的名師來校上課、演講。他總說,從名人的身上,可以學到受益一輩子的榜樣,那是千金難買,萬金不換的財富。
這些年,只要看到鄭貞銘老師,他不是在上課,就是在演講;不是在看書,就是在寫作。其實,這是他大半生始終都在做的事。
近幾年,他足遍大江南北,聽到他去金門,去上海,去北京,去長沙,去廈門,問他哪兒好吃好玩,他全不在意,也說不上來,總聽他神采風揚地數說哪個門生,哪位義子如何如何,因為,他還是在講學,還是在寫作。
春風化雨,桃李門生就是他的生命。無愛不成,無書難寢,就是他的生活。
三年多以前,鄭老師經歷一場心臟手術,幾乎是從鬼門關裡走一回,當他出院之後,大家都以為他這次該好好休息了,沒想到未久,他又四處奔波,不但舉辦「大師講座」,還孜孜於「百年大師」鉅著的出版。我猛然領悟,對鄭貞銘老師而言,大師典範、大師精神真是永恆的動力,也是永遠的價值。
去年中秋節,適巧我們都在北京,有機會和鄭老師及其義子士倫、士軒、孟濤相聚,看見他們親如父子,熱談「百年大師」的創作歷程,當時連出版經費和稿費都沒著落,他們已花兩年多時間,完成近四十萬字的百位百年大師的故事及畫像,當時深受感動,甚至有些震撼。
在滾滾商業紅塵裡,怎麼還有如此執著的「傻子」?
他曾說,一個有智慧的人,做事要保持冷靜的頭腦,以堅強的意志及堅定的內心為主宰去任事,不為任何慾念動搖,不受任何外力搖撼。
他們在寫到陳寅恪、吳宓教授時,為他們的晚年遭遇因感動而落淚。他告訴我,寫蔡元培時,他和士軒至少讀了近四十萬字的資料,才濃縮出近四千字的精華,每個大師的寫作幾莫不如此。而汪士倫也不知花多少時間,找了無數史料,才畫得出栩栩如生的大師畫像。
什麼是師生情誼?如父如子,如兄如長,就是他們如此這般。
多少個深夜秉燭暢談,都是為了讓「百年大師」的精神復活再起,這樣的認真、這樣的尊重,豈不更是了不起的情操?
鄭貞銘老師的名言「小小的教室,大大的世界」,曾深深啟發無數人的心靈,如今「百年大師」鉅作的誕生,我衷心地想,每個圖書館,每個教室,每個辦公室,每個家庭,每個華人,都應該擁有這本書,因為它說的不單是大師的故事,它談的是中國人的典範,它說的是中國文化的價值,值得世代流傳。
【推薦文5】
「大師」.引路/趙俊邁(現任北美華文作家協會會長)
「大師」的界定並不簡單,因為他在今天社會上被濫用了;如果,簡單的敘述這個名詞概念,或許可以這樣解釋:偉大的導師。
根據記載,「大師」初始是對佛的尊稱。後世遂延伸尊稱有德的佛門龍象。
「有德」的高僧,才會被敬重,這是被尊為「大師」的必備要素;因此,在這裡,原本的名詞界定已然升高為「意義」的界定,「德」誠然是「大師」的核心價值。
貞銘先生的鉅著《百年大師》,字字珠璣、句句鏗鏘,躍然紙上的不單單呈現出大師們的絕代風華和傲然風骨,更深層的是承載、傳遞了這些大師們由內而外彰顯的「厚德」--以君子之光輝容載萬物的偉大德行!
具厚德者必有大愛、大仁、大智、大勇。
貞銘先生五十年前參與文化大學(學院)新聞系之創辦,半世紀的青春歲月奉獻給新聞教育事業,而先生所堅持的教育理念,始終秉持「人文思想的扎根與發揚」,先生曾說:「深感人文與社會知識在新聞教育中之重要,人文思想有理性的思考,亦有人性尊嚴的頌揚,一個有理想有貢獻的新聞工作者,理當有人文關懷與人文精神。」
準此,以現代的思維與觀點來觀照,有厚德的大師,自是充盈著人文關懷、散發人文精神的仁者、智者、勇者!
書中大師行列裡,蔡元培、胡適之、錢穆、曾虛白、林語堂、張其昀、林海音等等都在近百年歷史恆河中,留下讓後人景仰的足跡。他們羽扇綸巾、風流瀟灑的身影,讓人不得不與力拔山河、叱吒風雲的大英雄相比較。
無論哪個時代,都有許多了不起的人物,在那個時空裡,不約而同地在各個角落、階層、事業、領域中,各自發揮著他獨特的光、與眾不同的熱,他們發揮驚世才華,產生威力無比、成就長遠影響,有的是驚天動地如成吉思汗、項羽、拿破崙、孫中山等英雄豪傑,有的則如春雨無聲潤物綿長,古有孔孟、老莊,西有亞里斯多德、達文西等才德智者。
「百年大師」中的主角,多屬春雨潤無聲的厚德君子。
他們留給後人的,不只是一則歷史故事,而是「有為者亦若是」的鮮活典範。
社會的巨輪不會自轉,必有巨人推動,每個時代的年輕人都自詡是推動轉輪的巨人。
反觀今天的時代青年,有幾個人願挽起袖子擔此重任?
不知是時代變了,還是青年變了,當興起此一浩歎時,請拾起這本《百年大師》,藉著大師不朽的精神給自己加持,沾染一些他們的智慧與胸襟,讓自己檢視丟失了哪些人文精神、欠缺了哪些人文素質?
友人e來一句名言,用在貞銘先生出版這本鉅著的用心良苦、以及書中闡揚的大師精神,是肯綮的註腳,名言文字很簡練:「愛的最高境界是引路。引路,是一種智慧,更是一種心地坦蕩、胸襟廣闊的大愛。」
「百年大師」傳播給這個世紀、這個社會的正是這種大愛與厚德。
除了書中的先哲、前賢之外,著述此書的貞銘先生本人也是承先啟後、百年樹人的大師!
向大師致敬!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最多人成交
平均成交價29折153元
最近成交價(折扣)
徵求價 | 數量 |
1折以下 | 0 |
2折 | 1 |
4折 | 2 |
5折 | 7 |
6折 | 1 |
7折 | 2 |
8折以上 | 4 |
影片僅供參考,實物可能因再版或再刷而有差異
作者:鄭貞銘、丁士軒
優惠價: 9 折, NT$ 468 NT$ 520
已售完,補貨中
這是一個大師凋零,甚或汙名的時代。
舉目四望,眾聲喧嘩的當下,多的是所謂的「專家」,而少見真正的「知識份子」,多的是「精緻的利己主義者」與「頹廢的犬儒主義者」,卻少見躬行「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大師。
但當我們靜下心來,逆著中國百年凝目回望,歷史煙塵處,依稀有一群孑然挺立的身影,閃爍光芒。那是「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裡的苦難記憶,也是諸子爭鳴、大師迭出的輝煌時刻。他們不僅有著深切沉痛的現實關懷,而且保持著傲拔獨立的志趣與人格。
《百年大師》分為上下兩冊,用風氣之先、家國情懷、文化基座、學術崑崙、狂狷名士、人文典範、思想行者、科學高峰、人間性靈和美的世界等十個關鍵字,試圖還原一個個重要的時刻與場景,努力勾勒出百年來的百位大師。
從器物到制度,從革命到啟蒙,再到「救亡壓倒一切」,這些大師往往滿懷烏托邦式的激情,卻每每在冰冷現實中折戟沉淪。這是「道尊於勢」的殘酷與無奈,也試煉著他們的智慧與脊樑。百位大師走過顛簸的道路,在掙扎中迷失,又在失意後感悟,也為百年後的我們,提供了一種生命的思量與前行的座標。
江流有聲,斷岸千尺。回到剛剛過去便已塵封的百年歷史,追趕尚未走遠但已忘卻的大師身影,讓我們抱持著「溫情與敬意」,一起靜靜體悟那些痛苦而偉大的靈魂,共同汲取那份超越時代泥淖的力量。
「與大師邂逅,是一場偉大心靈的精采對撞;大師讓我們渴望超越,瞻仰偉大,汲取智慧。」
「一個人缺乏大師精神的滋養,靈魂是貧瘠的。大師如望文山,如瞻大河,大師讓我們感悟人生,將生命洞穿;唯有真理才能直指人心,唯有經典才能超越。」
鄭貞銘教授與丁士軒以三年時間編著《百年大師》,以百年來兩岸的大師,激勵青年,以大師為典範。是價值混淆時代的指南,也是家長、師長指導子弟最好的典範。
大師在校園,是一條最美麗的風景線。
一百位大師,一百種典範;一百個故事,一百種感動。
作者簡介:
編著者簡介
鄭貞銘
被譽為「新聞教父」,歷任文化大學新聞系所教授、主任、所長,社會科學院長,國立金門大學講座教授,上海交大、南京大學、北師大、湖南大學、中南大學(長沙)、福建師大等校客座教授。並任中央社常駐監察人、《香港時報》董事長等職。
曾獲臺北扶輪社「新聞教育特殊貢獻獎」(曾虛白、成舍我、馬星野、徐佳士共五位)
新聞教育終身成就獎(紐約世界中文傳媒協會)
五四文藝散文獎(臺北,中國文藝協會)
兩岸交流特殊貢獻獎(香港傳播文教聯會)
新聞教育終身成就獎(北美華人記者協會)
新聞教育特殊貢獻獎(美國紐約聖若望大學)
丁士軒
1980年代出生,先後畢業於中國傳媒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現居北京,致力於口述歷史研究和媒介批評等。
編繪者簡介
汪士倫(雨)
先後進修於湖南理工學院、湖南師範大學,曾就讀於湖南工藝美院、江西師範大學。多年來致力於空間藝術教研與設計實踐,擅長鋼筆水彩畫,曾寫生考察歐洲、俄羅斯、臺灣等地,尤其關注世界各地民居建築與環境。致力於「空間道」藝術設計哲學探索,主要編輯出版《廬山藝術特訓營師生作品集》、《空間道之走向設計》、《百年大師》等
主要榮譽:
主要榮譽:
二○○○年書法作品入編《新世紀書畫新人新作博覽》
二○○三年書法作品獲《中國青少年書畫全集》徵集金獎
二○○四年第八屆希望杯全國師生書畫印大獎賽一等獎
二○○四年創新才能一等獎(江西師範大學)
二○一○年中國國際空間環境藝術設計大賽手繪設計銅獎(中國建築裝飾協會)
名人推薦:
【推薦文1】
尋找大師/葛永光(前監察委員,臺大政治系、國家發展研究所教授)
有人說,這是一個缺乏大師的時代。我常思考:為什麼?
也許,這是一個無法產生大師的時代。因為,這是一個速成的時代,一切都講求快速,而大師則必須經年累月,能耐住寂寞的鑽研知識和追求真理。
也許,這是一個功利的時代,而功利的時代是不易產生大師的時代,因為,功利容易使人利慾薰心,容易使人在追逐名利中,失去了進步的動力與道德反思的能力。
也許,這是一個無法產生大師的時代,因為,這是一個不重思想的時代,沒有思想的激辯,就無法產生具有深刻思想的大師,而大師卻是能啟迪我們思想,指引我們人生方向的人。
也許,這個時代不易產生大師,因為沒人願意培養大師,也沒有多少人尊重大師,而大師是需要一個好的環境來滋養的,也需要一個尊重大師的環境來養成。
得到諾貝爾獎,並不代表是大師,只代表你是那個狹窄知識領域的傑出專家。如果挾著諾貝爾光環,什麼都沾,不知也當知,更可能誤了國計民生。
一個知名的、著作等身的學者,並不代表是大師,只代表你是一個出色的專業研究人士。
當然,那些政治人物、名嘴、企業家、各界名人,更不能忝列大師之林。
也有人說,我們社會不乏大師。譬如,我們有行銷大師、麵包大師、宗教大師、經濟學或管理學大師、算命大師等,這些當然都不是我們所謂的大師。
一個大師,必然是中國古人所謂的經師與人師,大師不僅是傳道、授業、解惑,更以己身示範,做為道德的表率,如同《論語》所說:「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所以,大師不僅是有學問、有知識的人,而且是有道德,又能以道德表率來化育青年學子及一般市井小民的人。
一個大師,不僅是有知識和道德的人,更是一個經過人生歷練,對人生有深刻體會而能自成一套思想體系,並以此思想體系啟迪眾人,指引人生價值方向的人。
一個大師,也是一個充滿人道關懷,終身致力於完善社會,使更多人受惠的人。
其實,我們社會並不乏這樣的大師,只是,沒人重視尋找和發揚大師精神的工作。
原本,這是政府應該做的工作。如今,卻由鄭貞銘老師尋找了一百位大師,做為後人效法、學習及「見賢思齊」的典範。這是一件有價值而又有意義的工作。
從前面所說的大師的標準,鄭老師本身也可稱為是大師。他一生致力於新聞傳播學的教學、著作,並在海內外各地,特別是海峽兩岸遍地耕耘,而在文大新聞系培育英才尤多,他的言行作為影響不少青年學子。他的報恩思想、弘揚「大師」的精神與理念,相信對後人都會產生無比的影響。因此,由大師來尋找和撰寫大師的故事,應該是別有意義的。
謹藉此短文,祝賀本書之出版,也表達對鄭老師之敬意。
【推薦文2】
百年大師,百年樹人/李天任(中國文化大學校長)
《管子》「權修」中這樣說:一年之計,莫如樹穀;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終身之計,莫如樹人。這便是今天教育工作者奉為圭臬的精神:「十年樹木、百年樹人」。
當面對鄭貞銘教授這本「百年大師」巨著時,不由得興起「百年生機」、「百年明燈」與「百年樹人」的雄心觸動,澎湃於胸臆之間,無疑的,這正是「百年大師」所產生引領前津的深刻激勵。
站在人類千萬年歷史長河裡,百年,只是彈指之間;回首中外古今多少英雄豪傑,而今安在?然而,時代的巨輪永遠以前人足跡為轉動軸心向前推進,這「軸心」由誰奠基?由誰打造?誰來傳遞?誰來傳播?誰來傳承?誰來傳揚?
一連串的問號,其總結的答案,我們可以在「百年大師」這本巨著中找到。
雖是彈指之間,大師們的影響可傳之萬世萬代!因著他們,時代的巨輪才有堅固的軸承,永不停止的向前推進。
大師,是為我們燃燈照明的人!
臺灣的大學院校教育不論制度上、程度上,這些年除了本身停滯不前,對外也顯然失去競爭力,在全球性評比中,且不論歐美、澳洲、日本,即使鄰近地區如南韓、新加坡、香港乃至中國大陸相比較,臺灣都遠不如前,這個危機是從事教育工作者極為憂慮的。
媒體報導,瑞士國際管理發展學院公布的二○一四年全球人才競爭力的報告,對六十個國家的評比結果,臺灣從二○一二年第十九退步到二○一四年第二十七,與鄰近地區相比,落後於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其中「大學教育」差異最甚,新加坡第四,香港第十三,馬來西亞第十四,而臺灣是第三十一。
「數字會說話」,上面的數字告訴了我們一個警訊:百年樹人的偉大工程,我們臺灣遇到嚴峻的困境。
困境當前,有識之士莫不憂且懼,憂民族種子的枯萎,懼國家發展的衰頹!
「百年大師」書中述及,臺大前校長傅斯年先生一九四九年十一月首次主持該校校慶,致辭中表示要「純粹地為辦大學而辦大學」。他以荷蘭哲學家史賓諾莎認為的「宇宙的精神在於追求真理」的概念與師生共勉,「我們貢獻這所大學於宇宙的精神。」
這段文字,已然為今天臺灣高等教育應秉持的理念,有了明確的指引;或可為我輩解憂。
傅先生展現的就是點燈人為後代照亮的最佳例證。
書中另有蔡元培先生的一段紀載,值得吾人警醒:一九一七年一月九日,北京
大學舉行開學典禮,蔡元培發表就任就職演說,與北大學生約法三章:一是抱定宗旨,「大學者,研究高深學問者也」;二是砥礪德行,「諸君為大學學生,地位甚高,肩此重任,責無旁貸,故諸君不惟思所以感己,更必有心勵人」;三是敬愛師友,「自應以誠相待,敬禮有加,至於同學
共處一室,尤應相互親愛,庶可收切磋之效。」
「大學生」該如何把握人生最精華的時光受最有價值的教育,蔡先生言簡意賅的指引了正路。其實,他也為教育工作者燃亮了明燈。
一九一六年十二月,蔡元培被任命為北大校長,當時的北大其實是一副腐朽破敗的爛攤子,朝野期待蔡先生能「開出一種風氣,釀成一大潮流,影響到全國,收果於後代」。
我們也期待鄭貞銘先生的「百年大師」問世後,不但在校園裡廣為流傳,也在社會上蔚然成春風、沛然如春雨,能夠「開出一種風氣,釀成一大潮流,影響到全國,收果於後代」!
【推薦文3】
大師典範/李金振(國立金門大學前校長)
我的恩師鄭貞銘教授,雖然真正授業時間只有一年,但卻是終身受益。那是民國五十九年,我和古寧頭同村同學李福井同時考取同一個學系--文化大學新聞學系。系主任鄭貞銘沒大我們幾歲,但從每週的師生談話時間,鄭主任訓勉的內容,教導為學與做人的真諦多於系務報告。同時,念茲在茲地提起其在政大新聞研究所時的恩師曾虛白、謝然之、王洪鈞等教授的身影。此外,並規定每週閱讀名人的鉅著,如《劍橋倒影》、《又來的時候》、《燃燒的火焰》等,並寫讀書報告。
我出生於烽火漫天的古寧頭戰役,成長於「八二三」砲戰火藥味尚未完全消散的金門戰場,平日所接觸的大多是軍人武士,腦海裡充滿著兩岸肅殺之氣。俟來到華岡殿堂,聆聽鄭主任情詞殷切地介紹國內外大師的風采,對於猶如一張白紙的我們,耳提面命所期勉的每一句話,每一個字,亦如海綿般地全盤吸收,也成了我日後做學問與服務公職的礎石。
吾師鄭教授常說的一句話:「無愛不成師。」「愛」成了他在大學任教半個多世紀的原動力。欣聞吾師致力於我國百年大師的編撰,其出發點就是為了要幫助青年朋友的成長。鄭老師有鑑於一般青年學子沉迷於電腦、手機,豐富的資訊並非全是知識;有知識不一定有智慧。如何將資訊過濾成知識,再由知識提升為智慧,亟需典範人物的模仿與學習。
惟在多元化的現代社會中,時間益發不敷分配。要學生閱讀每一位大師的相關著作,幾乎是緣木求魚。於是,鄭老師突發奇想,召集多位賢達學人,著手於百年大師的人生精華,先閱讀每位大師的著作和相關的報導,再深入淺出地以四千字描繪大師的風範。言簡意賅,是不可多得的新構想。
吾得知此一構想,喜不勝收,立即吩咐金門大學李錫捷教務長,著手將之規畫為通識教育的課程。透過課程的系統學習,藉以縮短青年學子與大師的距離。因此,本書堪稱是大學通識教育的教科書,謹此鄭重推薦,並對恩師鄭貞銘教授的用心良苦與辛勞,致上十二萬分的敬意。
李金振 謹誌
二○一四年十一月十二日
【推薦文4】
永恆的價值/宋晶宜(文學家兼報人,前《民生報》總編輯)
鄭貞銘老師是我在文化大學新聞系的系主任,他和我的師生緣,不僅僅是華岡山中歲月的四年,一直延續了四十多年至今。
在大學時代,鄭老師總是催著我們讀名人傳記,也常常邀請新聞界的名師來校上課、演講。他總說,從名人的身上,可以學到受益一輩子的榜樣,那是千金難買,萬金不換的財富。
這些年,只要看到鄭貞銘老師,他不是在上課,就是在演講;不是在看書,就是在寫作。其實,這是他大半生始終都在做的事。
近幾年,他足遍大江南北,聽到他去金門,去上海,去北京,去長沙,去廈門,問他哪兒好吃好玩,他全不在意,也說不上來,總聽他神采風揚地數說哪個門生,哪位義子如何如何,因為,他還是在講學,還是在寫作。
春風化雨,桃李門生就是他的生命。無愛不成,無書難寢,就是他的生活。
三年多以前,鄭老師經歷一場心臟手術,幾乎是從鬼門關裡走一回,當他出院之後,大家都以為他這次該好好休息了,沒想到未久,他又四處奔波,不但舉辦「大師講座」,還孜孜於「百年大師」鉅著的出版。我猛然領悟,對鄭貞銘老師而言,大師典範、大師精神真是永恆的動力,也是永遠的價值。
去年中秋節,適巧我們都在北京,有機會和鄭老師及其義子士倫、士軒、孟濤相聚,看見他們親如父子,熱談「百年大師」的創作歷程,當時連出版經費和稿費都沒著落,他們已花兩年多時間,完成近四十萬字的百位百年大師的故事及畫像,當時深受感動,甚至有些震撼。
在滾滾商業紅塵裡,怎麼還有如此執著的「傻子」?
他曾說,一個有智慧的人,做事要保持冷靜的頭腦,以堅強的意志及堅定的內心為主宰去任事,不為任何慾念動搖,不受任何外力搖撼。
他們在寫到陳寅恪、吳宓教授時,為他們的晚年遭遇因感動而落淚。他告訴我,寫蔡元培時,他和士軒至少讀了近四十萬字的資料,才濃縮出近四千字的精華,每個大師的寫作幾莫不如此。而汪士倫也不知花多少時間,找了無數史料,才畫得出栩栩如生的大師畫像。
什麼是師生情誼?如父如子,如兄如長,就是他們如此這般。
多少個深夜秉燭暢談,都是為了讓「百年大師」的精神復活再起,這樣的認真、這樣的尊重,豈不更是了不起的情操?
鄭貞銘老師的名言「小小的教室,大大的世界」,曾深深啟發無數人的心靈,如今「百年大師」鉅作的誕生,我衷心地想,每個圖書館,每個教室,每個辦公室,每個家庭,每個華人,都應該擁有這本書,因為它說的不單是大師的故事,它談的是中國人的典範,它說的是中國文化的價值,值得世代流傳。
【推薦文5】
「大師」.引路/趙俊邁(現任北美華文作家協會會長)
「大師」的界定並不簡單,因為他在今天社會上被濫用了;如果,簡單的敘述這個名詞概念,或許可以這樣解釋:偉大的導師。
根據記載,「大師」初始是對佛的尊稱。後世遂延伸尊稱有德的佛門龍象。
「有德」的高僧,才會被敬重,這是被尊為「大師」的必備要素;因此,在這裡,原本的名詞界定已然升高為「意義」的界定,「德」誠然是「大師」的核心價值。
貞銘先生的鉅著《百年大師》,字字珠璣、句句鏗鏘,躍然紙上的不單單呈現出大師們的絕代風華和傲然風骨,更深層的是承載、傳遞了這些大師們由內而外彰顯的「厚德」--以君子之光輝容載萬物的偉大德行!
具厚德者必有大愛、大仁、大智、大勇。
貞銘先生五十年前參與文化大學(學院)新聞系之創辦,半世紀的青春歲月奉獻給新聞教育事業,而先生所堅持的教育理念,始終秉持「人文思想的扎根與發揚」,先生曾說:「深感人文與社會知識在新聞教育中之重要,人文思想有理性的思考,亦有人性尊嚴的頌揚,一個有理想有貢獻的新聞工作者,理當有人文關懷與人文精神。」
準此,以現代的思維與觀點來觀照,有厚德的大師,自是充盈著人文關懷、散發人文精神的仁者、智者、勇者!
書中大師行列裡,蔡元培、胡適之、錢穆、曾虛白、林語堂、張其昀、林海音等等都在近百年歷史恆河中,留下讓後人景仰的足跡。他們羽扇綸巾、風流瀟灑的身影,讓人不得不與力拔山河、叱吒風雲的大英雄相比較。
無論哪個時代,都有許多了不起的人物,在那個時空裡,不約而同地在各個角落、階層、事業、領域中,各自發揮著他獨特的光、與眾不同的熱,他們發揮驚世才華,產生威力無比、成就長遠影響,有的是驚天動地如成吉思汗、項羽、拿破崙、孫中山等英雄豪傑,有的則如春雨無聲潤物綿長,古有孔孟、老莊,西有亞里斯多德、達文西等才德智者。
「百年大師」中的主角,多屬春雨潤無聲的厚德君子。
他們留給後人的,不只是一則歷史故事,而是「有為者亦若是」的鮮活典範。
社會的巨輪不會自轉,必有巨人推動,每個時代的年輕人都自詡是推動轉輪的巨人。
反觀今天的時代青年,有幾個人願挽起袖子擔此重任?
不知是時代變了,還是青年變了,當興起此一浩歎時,請拾起這本《百年大師》,藉著大師不朽的精神給自己加持,沾染一些他們的智慧與胸襟,讓自己檢視丟失了哪些人文精神、欠缺了哪些人文素質?
友人e來一句名言,用在貞銘先生出版這本鉅著的用心良苦、以及書中闡揚的大師精神,是肯綮的註腳,名言文字很簡練:「愛的最高境界是引路。引路,是一種智慧,更是一種心地坦蕩、胸襟廣闊的大愛。」
「百年大師」傳播給這個世紀、這個社會的正是這種大愛與厚德。
除了書中的先哲、前賢之外,著述此書的貞銘先生本人也是承先啟後、百年樹人的大師!
向大師致敬!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徵求價 | 數量 |
1折以下 | 0 |
2折 | 1 |
4折 | 2 |
5折 | 7 |
6折 | 1 |
7折 | 2 |
8折以上 | 4 |
最多人成交
平均成交價29折153元
最近成交價(折扣)
請在手機上開啟Line應用程式,點選搜尋欄位旁的掃描圖示
即可掃描此O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