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中國影響最深遠的巨著
老子是古代偉大的思想家,道家學派創始人,被評為「世界百位歷史名人」之一。其哲學思想著作,《老子》雖然僅有五千言,卻影響了中國兩千多年的歷史、文化、社會、宗教等。其博大精深的內容涵蓋天地,此書與《易經》《論語》並列為對中國影響最深遠的三部巨著。
本書以嶄新的方式詮釋《老子》一書,一、堅持以老子注解老子、以中國歷史注解老子,希望能將《老子》最原本的哲理準確地傳遞給讀者;二、不堆砌專業性的資料,讓深奧的老子學說能夠化成較生活化的語言,讓讀者一看就懂;三、插入三百多幅精美圖片,以圖釋意,延伸原著的內容,讓讀者能更直接理解老子的智慧。
˙在中國歷史上,以《老子》智慧治世所發展出的盛世有哪些?
˙《老子》的治世智慧所講述的什麼?
˙《老子》的智慧,除了可使用在政治方面外,能套用在其他方面嗎?
˙常聽到《老子》的思想是「無為而治」,所指為河?
本書特色
讀懂以老子學說成就盛世的經世濟民之道
解祕老子思想中的治世哲學
老子智慧,讓你讀出豁達人生
˙深入解析:
以老子的思想為主軸,從現代的角度回顧歷史上的盛世的治世方法,解析老子智慧中的政治哲學,讓讀者從中理解,無論是政治或是生活,皆可以老子做為思考的方向準則。
˙圖表解說:
將較難理解、說明繁雜的概念與發展脈絡,以照片、繪圖、表格和樹狀圖呈現,讓讀者透過這些圖表解說,更輕鬆地理解老子的治世哲理。
˙影響深遠:
老子的思想,對中國文化、社會、宗教等有深刻的影響。在中國歷史上不少以其道治國者成就盛世;現為中國重要宗教之一的道教也是以此為基本教義發展而成;此外,聯合國統計,《老子》是《聖經》之外,被翻譯最多的文化名著。
作者簡介:
*楊鵬
畢業於國立大學,主修中國古典哲學與公共政策,擁有多本著作。曾擔任基層公務人員、研究中心主任、基金會祕書長、公司總經理等,閱歷豐富,擁有淵博的學識與廣闊的人生觀。
*老子其人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生卒年不詳,中國春秋時期的思想家,著有《老子》一書,是道家的經典。他的學說後來被莊子等人發揚光大。主張「無為而治」,指經過有為的思考,以當下的情勢判斷,做出最順應自然變化規律、使人事物得以保持本性的決策,達到「無為而無不為」的境界。
*《老子》其書
《老子》又稱為《道德經》、《道德真經》、《老子五千文》及《五千言》。相傳為老子的著作,也有學者認為,是後人假托老子所著。
秦《呂氏春秋.注》被稱為《上至經》;到了漢景帝時,被尊為《道德經》;唐代時,太宗自認為老子後代,曾令人翻譯為梵文,到了高宗將《老子》尊為《上經》,玄宗更尊其為《上經》。
由於年代久遠,流傳至今,經過後人不斷增刪、改意,在傳抄、印刷過程中,也衍生各種謬誤,使《老子》版本極其繁複。
章節試閱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天地之間,其猶橐籥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多聞數窮,不如守於中。
一、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天地不仁,將萬物等同於祭祀用的「芻狗」。聖人不仁,將百姓等同於祭祀用的「芻狗」。
「芻狗」,是祭祀時用草紮的草狗,祭祀儀式完畢後,即扔掉,不再管它。在此比喻極為低賤、無價值的東西。
現代漢語中,「仁」字的意思是「同情,愛護和幫助人的思想情感」,如果我們依這個意思去理解老子這句話,會覺得老子冷酷至極。聖君治國,把百姓用完就扔嗎?但是,老子還有這樣的話:「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有靜,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八章),「是以聖人常善救人,故無棄人」(二十七章)。顯然,在老子所用的概念中,「仁」這個概念,與「善利萬物」「常善救人」這些內容是矛盾的。在老子心中,「仁」是什麼意思呢?
「仁」是周朝儒家德治政治文化的一個重要概念,「仁政」即「德政」。由於仁政是與禮制結合在一起,所以「仁」與「禮」本為一體。德由禮成,遵禮為仁(1)。孔子從周,所以孔子說:「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孔子還解釋說,所謂「仁」,就是「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2)。我們在前面的篇章中,已分析過「禮」的特徵。「禮」就是按貴賤親疏有別的原則,將萬物分為三、六、九等,建立起上下不相逾的階級秩序。不同的階級,享受不同的政治和經濟權利。理解了「仁」在周朝傳統政治文化中的特定內涵,我們就能準確把握老子本章中所用「仁」的含義了。
老子對「仁」,常持批判態度。他說:「大道廢,有仁義。」(十八章),「絕仁棄義,民復孝慈」(十九章)。
春秋時「天地」的概念,相當於現在所用的「宇宙」概念(3)。「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指天地並不在萬物和芻狗之間畫出一個尊卑貴賤的階級。萬物與「芻狗」在天地之中,是平等的,各有各的作用,不能相互替代。老子認為,有形的宇宙萬物,漂浮游動在「道」無形而浩瀚的海洋之中,「道」同等地包容和對待萬物。宇宙不是一個階級秩序,而是一個由「道」的力量所支配,萬物平衡互動的秩序,是一個萬物平等自在的秩序。日月星辰是「道」的某種體現,芻狗也是「道」的某種體現,它們都是「道」的有形部分,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大道客觀自在地運行,並不因人事的情況而改變自己,並不主動介入人事的糾紛。「道」並不是具有喜怒好惡的人格神。
荀子(學術活動時間約在西元前298年~前238年)說:「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應之以治則吉,應之以亂則凶。」(4)荀子這句話,可用於解釋老子「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這句話。「道」只是按自己的法則運行,是客觀自然的存在,不是有喜怒哀樂的人格神。「道」按自己的法則獨立運行,並不因人的思想和行為而轉變。所以,不能用祭祀這些方法去獲得「道」的保佑。周朝政治中,祭祀是極為重要的活動。《左傳.成公十年》中說:「國之大事,在祀與戎。」這是說,國家的大事,就在祭祀與戰爭。周朝時期,祭祀天地,是周天子的特權。按「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的說法,祭祀活動,除了糟蹋人力物力以外,沒有什麼意義。雖然老子、荀子早有這樣的說法,但中國朝廷祭祀天地的隆重儀式,仍持續了兩千多年,直到西元1911年清朝結束,才告終止。
「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指聖人對待百姓就像是對芻狗一樣,順其自然,不違反百姓的本性,讓他們自由自在。「仁」,在此意味有所為;聖人不仁,就是聖人採用天地自然法則而無所為。「道」包容和同等地對待宇宙萬物,在「道」的秩序中,天地與芻狗沒有什麼階級之分,君王與芻狗也沒有尊卑之別。要實現天人合一,國家政治就不能建立在階級畫分的基礎上,而應建立在萬物眾生平等的基礎上。逆天而行的階級制度和差別對待的政治行為,遲早將被大道所消磨掉。唯有符合大道原則的社會秩序,才能長期穩定下來。
二、天地之間,其猶橐籥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
天地之間,如同一個風箱嗎?雖為虛空,卻充滿無窮的能量。如同風箱一樣,中間虛空,但一拉動,就有風源源不斷地出來。
「橐籥」,指風箱。「屈」,指「竭盡」(5)。老子總是從不同的角度來對「道」進行描述。本句中,他將「道」的運行描述為風箱。
在第一章中,老子說「道」是無形的,所以無法用語言描述(無名),但「道」又與有形的宇宙萬物同在(異名同謂)。
在第二章中,老子強調無形的「道」與有形的萬物相生相成(有無相生),而且有形的宇宙萬物是相反相成的,作用力等於反作用力(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盈,聲音相和)。
在第四章中,老子說「道」是「虛空」的(道沖)。
在三十四章中,老子說「道」如同洪水一樣氾濫於宇宙之中(大道汜兮)。
本句說明的是,宇宙的虛空之中,存在東西。虛空本非空無一物,只是虛空中的東西我們看不到摸不到而已。「無」,並非空無一物,而只是我們的感官感受不到而已。風箱中是空的,但空中有物,當我們拉動風箱時,就會有風出來。宇宙萬物漂浮在虛空之中,這虛空就如同風箱的中空,存在著我們看不見的東西。宇宙的本質,就在這虛空中看不見的東西上。「道」既表現為有形的宇宙萬物,也表現為無限的虛空。有形的宇宙萬物,僅是「道」的極少的部分,「道」更多表現為虛空,「道」的力量更多存在於虛空之中。如果我們僅將注意力放在有形的宇宙萬物之上,就失去了對宇宙最根本力量的理解。執政治國,不當效仿天空的日月,當效仿那無垠的虛空。
三、多聞數窮,不如守於中。
聽多了,就會很快陷入困境,不如守住虛空。
「數」,通「速」,指「很快」(6)。「中」,即上文所說的風箱的「中空」部分,宇宙天地間的虛空部分(7)。老子認為,執政治國,當無為而治。朝廷只要莫作怪,清靜無事,社會自然富裕和諧。「道,可道,非恆道。名,可名,非恆名」(一章),「道」無法藉由語言來表現,所以愈是多聽別人的話,愈是腦子裡塞滿了先代聖賢的教育,就離「道」愈遠了。
連結起老子第三章說的「不上賢」,「多聞」在此可理解為少聽「賢人」的話。君王「上賢」,賢能之士就會湧入朝廷。賢能之士為了建功立業,總會不斷給君王出主意,君王聽進了這些主意,就會造事興事,朝廷就成為有為多事的朝廷了。朝廷有為多事,就要集中社會的人力物力。資源就集中到了朝廷手中,百姓生活就被擾亂了。多聞的君王必多事,而多事的朝廷,很快會走入困境(數窮)。君王以虛空為榜樣,守住虛靜無事,就意味著給予百姓最大的活動空間,意味著不妨礙百姓的意志。君王只是清靜守法(大道之法),少聽從一些怪主意去侵擾百姓,百姓自主自立,按自己的想法行事,天下才能富裕和平。
慎子(約活動於西元前319年~前285年間)說:「為人君者不多聽,據法倚數以觀得失。無法之言,不聽於耳。無法之勞,不圖於功。無勞之親,不任於官。官不私親,法不遺愛。上下無事,唯法所在。」(8)執政治國,唯法是從,法外之言不聽。聽多了,就會受影響,進而隨意變更法令,這樣,人治的內容就會增加,法治的權威性和穩定性就會受損害,最終影響社會穩定。
注釋:
(1) 仁與德,仁與禮:《尚書.商書.仲虺之誥》:「克寬克仁,彰信兆民。」《尚書.商書.太甲》:「嗚呼!惟天無親,克敬惟親。民罔常懷,懷於有仁。鬼神無常享,享於克誠。天位艱哉!德惟治,否德亂。與治同道,罔不興;與亂同事,罔不亡。終始慎厥與,惟明明後。先王惟時懋敬厥德,克配上帝。」《尚書.周書.金騰》:「予仁若考能,多材多藝,能事鬼神。」《周易.上經》:《文言》曰:「君子體仁,足以長人;嘉會,足以合禮;利物,足以和義;貞固,足以幹事。」《左傳.莊公二十二年》:「酒以成禮,不繼以淫,義也。以君成禮,弗納於淫,仁也。」《左傳.僖公三十三年》:「敬,德之聚也。能敬必有德,德以治民,君請用之。臣聞之,出門如賓,承事如祭,仁之則也。」由此可見,德由禮成,遵禮為仁。
(2) 《論語.顏淵篇》: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顏淵曰:「請問其目。」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
(3) 《周易.下經》:「日中則昃,月盈則食,天地盈虛,與時消息。」《周易.上經》:《彖》曰:「天地養萬物,聖人養賢以及萬民,頤之時大矣哉!」《周易.繫辭》:「《易》與天地准,故能彌綸天地之道。」「廣大配天地,變通配四時,陰陽之義配日月,易簡之善配至德。」
(4) 《荀子.天論篇》。
(5) 屈:竭盡。《史記.禮書》:「先王惡其亂,故制禮義以養人之欲,給人之求,使欲不窮於物,物不屈於欲。」《漢書食貨志》:「生之有時而用之亡度,則物力必屈。」
(6) 數:速,很快。《禮記.曾子問》:「不知其已之遲數,則豈如行哉?」
(7) 中:儒家經典中,充滿了「中」字。「中」字有許多含義,但從政治觀上看,「中」即指君王為天下之中央。從縱向秩序來看,儒家強調君王為金字塔的最高峰。從橫向秩序來看,儒家強調君王為天下之中央。上下有別,是從上到下的縱向秩序;親疏有別,是從中心到邊緣的橫向關係。《尚書.商書.仲虺之誥》:「王懋昭大德,建中於民,以義制事,以禮制心,垂裕後昆。」《周易.下經》:《象》曰:「『帝乙歸妹,不如其娣之袂良也。其位在中,以貴行也。』王乃在中也。」《禮記.仲尼燕居》:「子貢越席而對曰:『敢問將何以為此中者也?』子曰:『禮乎禮!夫禮所以制中也。』」《禮記.三年問》:「天地則已易矣,四時則已變矣,其在天地之中者。」在老子的宇宙觀中,宇宙之中並沒有一個中心。「道」如同洪水氾濫於宇宙之中,宇宙之中沒有一個有形的控制中心。惠施(約西元前370年~前318年)「我知天下之中央,燕之北,越之南是也」的話(《莊子.天下》),說明的正是宇宙無中央的道理。楚簡之中,今本《老子》第十六章中「致虛極,守靜篤」句,為「致虛,恆也。守中,篤也。」既然是無限虛空,就沒有中心可言了。前面用的是風箱的比喻,更能說明「中」,當為「虛」。
(8) 《慎子.君臣》。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天地之間,其猶橐籥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多聞數窮,不如守於中。
一、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天地不仁,將萬物等同於祭祀用的「芻狗」。聖人不仁,將百姓等同於祭祀用的「芻狗」。
「芻狗」,是祭祀時用草紮的草狗,祭祀儀式完畢後,即扔掉,不再管它。在此比喻極為低賤、無價值的東西。
現代漢語中,「仁」字的意思是「同情,愛護和幫助人的思想情感」,如果我們依這個意思去理解老子這句話,會覺得老子冷酷至極。...
目錄
《老子》研究的最新成果 02
前言 04
一章 道,可道,非恆道 12
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 24
三章 不上賢,使民不爭 45
四章 道沖,而用之或不盈 45
五章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55
六章 谷神不死,是謂玄牝 61
七章 天長地久 63
八章 上善若水 68
九章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73
十章 載營魄抱一 78
十一章 三十輻,共一轂 86
十二章 五色令人目盲 89
十三章 寵辱若驚 98
十四章 視之不見,名之曰微 104
十五章 古之善為道者 112
十六章 致虛極,守靜篤 118
十七章 太上,下知有之 127
十八章 大道廢,有仁義 134
十九章 絕智棄辯,民利百倍 141
二十章 絕學無憂 147
二十一章 孔德之容,唯道是從 159
二十二章 曲則全 165
二十三章 希言自然 175
二十四章 吹者不立 181
二十五章 有物混成 185
二十六章 重為輕根 195
二十七章 善行者無轍跡 201
二十八章 知其雄,守其雌 212
二十九章 將欲取天下而為之 221
三十章 以道佐人主 226
三十一章 夫兵者,不祥之器 231
三十二章 道恆無名 236
三十三章 知人者智 245
三十四章 道汜兮,其可左右也 249
三十五章 執大象,天下往 252
三十六章 將欲翕之,必固張之 258
三十七章 道恆無為 267
三十八章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273
三十九章 昔之得一者 283
四十章 反也者,道之動也 294
四十一章 上士聞道,勤能行之 299
四十二章 道生一 317
四十三章 天下之至柔 323
四十四章 名與身孰親 327
四十五章 大成若缺 332
四十六章 天下有道 340
四十七章 不出於戶,以知天下 344
四十八章 為學者日益 350
四十九章 聖人恆無心 353
五十章 出生入死 360
五十一章 道生之而德畜之 370
五十二章 天下有始,以為天下母 378
五十三章 使我挈有知,行於大道 388
五十四章 善建者不拔 392
五十五章 含德之厚者 397
五十六章 智者不言 404
五十七章 以正治國,以奇用兵 410
五十八章 其政悶悶,其民淳淳 420
五十九章 治人事天,莫若嗇 431
六十章 治大國,若烹小鮮 437
六十一章 大國者,下流也 441
六十二章 道者萬物之注也 447
六十三章 為無為,事無事 454
六十四章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謀 459
六十五章 為道者非以明民也 469
六十六章 江海 478
六十七章 天下皆謂我大 484
六十八章 善為士者,不武 490
六十九章 用兵有言 495
七十章 吾言甚易知 502
七十一章 知不知,尚矣 508
七十二章 民不畏威 511
七十三章 勇於敢則殺 515
七十四章 民不畏死 521
七十五章 民之飢 527
七十六章 人之生也柔弱 532
七十七章 天之道,猶張弓也 536
七十八章 天下莫柔弱於水 543
七十九章 和大怨,必有餘怨 550
八十章 小邦寡民 556
八十一章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568
附錄 《老子》原文 582
《老子》研究的最新成果 02
前言 04
一章 道,可道,非恆道 12
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 24
三章 不上賢,使民不爭 45
四章 道沖,而用之或不盈 45
五章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55
六章 谷神不死,是謂玄牝 61
七章 天長地久 63
八章 上善若水 68
九章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73
十章 載營魄抱一 78
十一章 三十輻,共一轂 86
十二章 五色令人目盲 89
十三章 寵辱若驚 98
十四章 視之不見,名之曰微 104
十五章 古之善為道者 112
十六章 致虛極,守靜篤 118
十七章 太上,下知有之 127
十八章 大道廢,有仁義 134
十九章...
商品資料
出版社:華威國際有限公司出版日期:2015-01-07ISBN/ISSN:9789865942885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584頁開數:18開(17×23×2.92 cm)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