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代服飾,從帝王冕服到官員補服,從冠帽制度到軍戎服飾,從黃馬褂到中山裝等等。
*精選中國各歷史階段的特色服飾,並以精彩細緻的彩圖說明各階段的特色。
*比較了中西方服飾文化的不同,讓讀者理解不同文化背景會有何不同的服飾現象。
傳統服飾文化是中國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
直接或間接反映中國社會的政治變革、經濟發展和風俗變遷,
在本書可以看到不同階段的歷史文化狀態與精神面貌,也可以看到中國服飾是怎麼演變的……
剪裁天地風華,縫紉人際規章。褒衣博帶、深衣、旗袍中國傳統服飾別具特色、形象鮮明。衣飾妝容作為自我詮釋的工具,從整體搭配到細微紋樣無不充斥著表達身分地位、財富、品味等意識語言。本書試圖在中國服飾的萬種風情之間歸納出中華文化對衣著的講究與各式經典元素的脈絡,簡說中國傳統服飾精華,協助讀者解讀服飾呢喃的細瑣符碼。
作者簡介:
臧迎春
1971年生。博士,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副教授、研究生導師、博士後導師。曾赴英國倫敦中央聖馬丁藝術設計學院留學,曾出版專著《中西方女裝造型比較》《中國傳統服飾文化》(中、英文等不同版本)《中國少數民族服飾》(中、英文)等。在國際學術會議、《裝飾》等中文核心期刊和報紙雜誌共發表學術論文和文章七十餘篇。
徐倩
1981年生。山東曹縣人,畢業於青島大學紡織服裝學院,獲學士學位;之後在滬、廣兩地從事服裝及紡織品藝術設計工作,2009年考入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染服系攻讀碩士學位。
作者序
【序】
華冠麗服演繹中華文明
中國,作為一個有著五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她歷經歲月的滄桑變化,形成了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文化體系。其中,傳統服飾文化是其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它直接或間接地反映了中國社會的政治變革、經濟發展和風俗變遷,並標示出中國社會在不同歷史階段的文化狀態和精神面貌。中國傳統服飾作為中國文化的重要載體,經過中華民族世世代代日積月累,歷經五千年的風雲變幻,終於形成了兼容並蓄、異彩紛呈而又獨具東方韻味的服飾文化體系,並對世界的許多國家,特別是亞洲各國產生了深刻而持久的影響。
本書共分為六個章節,前五章內容是中國代服歷飾,從帝王冕服到官員補服,從冠帽制度到軍戎服飾,從黃馬褂到中山裝……精選中國各歷史階段的特色服飾,並對其所蘊含的深刻人文內涵進行闡述,以求能夠由點到面,得以折射出輝煌而璀璨的中華文明之一斑。其中,第一章《衣冠溯源》,主要介紹古代衣冠制度伊始,帝王冕服的形式特點和代表皇權的十二章紋及其所蘊含的文化內涵,另外還有對古代官員補服、黃馬褂等統治階級服飾的介紹。第二章《華服美飾》是對中國服飾史中男子冠帽制度、女子髮髻樣式和纏足現象以及各種化妝術的簡單描述,此外,古代「君子無故玉不離身」是中國特有的文化傳統,對於該現象此章節也有部分概述。第三章《褒衣博帶》和第四章《霓裳羽衣》主要寫古代男、女特色服飾,包括深衣、袍服、褲子、內衣、襦裙、褙子、軍戎服飾(甲冑)以及盛唐時期流行的幾種「時世裝」等內容。第五章《中西合璧》主要介紹二十世紀初期,辛亥革命之後,中國打破閉關鎖國政策,門戶開放,西洋文明之風勁吹,中西文化碰撞相融交匯後而產生的男女服飾上的巨大變化,典型服裝為中山裝和改良版旗袍。而後介紹了中共成立初期,婦女中曾普遍流行的一種名為「布拉吉」的連衣裙,以及改革開放後,在中國出現並廣為流行的牛仔服裝。第六章《在水一方》主要是對部分少數民族服裝的簡略介紹,中國擁有五十五個少數民族,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獨具特色的文化傳統和服飾形式,在此將其按地域劃分為南、北兩部分進行概述。
此外,中國和西方國家因其歷史發展進程不同,在哲學、文化、宗教等方面存在著明顯差異,這種差異在社會文明各方面都有展現,服飾文化也不例外。總體來說,中國服飾文化的總體基調是內斂、含蓄,而西方服飾文化則更多張揚與個性的基因。並且由於地理環境、氣候條件以及發展過程內容不同,而導致東西方文化內涵也各不相同。本書在部分篇章中對相同主題的中西方服飾文化特點及內涵作了簡要對比,以期讀者能更好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所呈現出的不同服飾現象。
中國古代服飾深受儒家傳統思想影響,有著明顯的儒家「烙印」。服裝形式既具有包裹人體的自然屬性,又有合乎禮儀習俗的社會屬性;既符合儒家傳統思想中「天人合一」的理念,同時也充分展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的深邃廣奧。古代服飾注重表現人的精神、氣韻之美。普遍採用平面裁剪方法,人體與服飾之間空間很大,即所謂「褒衣博帶」的造型特點,強調的是意念上的空靈、飄逸的審美感覺,這也是中國幾千年來所特有的美學意蘊,與其他的民族藝術,如繪畫、舞蹈、書法、雕塑以及文學作品中所追求的寫意性,講求形神兼備的美學理念是一致的。此外,中國古代服飾自古以來就具有社會倫理功能,從「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到周朝禮儀制度的完備,歷朝歷代的統治者都非常重視衣冠制度對人們思想的統治,並以此來規範約束各階層人的行為,達到「治國安天下」的目的。
西方服飾的發展則伴隨著文明的遷移,以中世紀哥德時期為分水嶺,由古代歐洲南方型的寬衣文化向北方型的窄衣文化發展。古希臘、古羅馬時期,人們崇尚人體美,並不以裸露為恥,服裝只是一塊簡單的布料,或披掛或纏繞或繫紮於人體之上,形成自然而優美的褶襇裝飾。中世紀時,基督教文化壓抑了人們的思想與審美,女性將身體掩藏於服裝與面紗中。而後十三至十五世紀的哥德時期,歐洲社會風氣發生明顯變化,享樂主義盛行,女裝開始向顯露形體方向發展,同時出現了早期的立體裁剪。從此,東西方服飾文化開始分道揚鑣,各自走上了不同的發展道路,西方服飾文明進入了窄衣時代。十五世紀中期到十八世紀末,是西洋服裝史中的「近世紀時期」,文藝復興的光環帶來人性的流露,女性開始用裙撐和緊身胸衣來裝扮自己,以符合當時男性的審美觀。十八世紀工業革命後,資產階級成為社會中堅,早期工業化的時代需要促使男裝發生了質的變革,出現了現代男裝。直到二十世紀初,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女裝才逐漸從封建時代的奢侈華美中走出,從而步入一個新的文明時代。
總體來說,在西方服飾文化中,人們更為強調主、客觀世界的分離,習慣於以理性、科學的態度去對待服飾。西方人稱服飾為「軟雕塑」,他們在造型上更強調三維空間效果,即便是裝飾也強調立體美,如文藝復興時期的夾衣(pourpoint)和輪形裙撐(farthingale),就是大量使用填充物來誇張服裝的立體造型;以及女裙上大量膨起的褶襇、男裝的布帶式(slash)裝飾,都是為了加強服裝的立體感和層次感。此外,西方服飾在結構處理上,普遍採用收省、捏褶、分割等方法,使平面的布料產生立體形狀,以求最大限度地適合人體,突出人體的曲線美,用理性而科學的方法去追求藝術之美。
無論是中國服飾還是西方服飾,都深深地烙上了文明發展的印記。本書以簡練的文字和精美的圖片,著重介紹了中國歷代最富有特色的服飾內容及其所蘊含的深刻文化內涵。
【序】
華冠麗服演繹中華文明
中國,作為一個有著五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她歷經歲月的滄桑變化,形成了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文化體系。其中,傳統服飾文化是其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它直接或間接地反映了中國社會的政治變革、經濟發展和風俗變遷,並標示出中國社會在不同歷史階段的文化狀態和精神面貌。中國傳統服飾作為中國文化的重要載體,經過中華民族世世代代日積月累,歷經五千年的風雲變幻,終於形成了兼容並蓄、異彩紛呈而又獨具東方韻味的服飾文化體系,並對世界的許多國家,特別是亞洲各國產生了深刻而持久的影響。
本書共分為...
目錄
1 衣冠溯源──文明的曙光
垂衣裳而天下治
「王」的標誌─十二章紋
別等級、明貴賤的「補子服」
「黃馬褂」的驕傲
2 華服美飾──人間的理想
謙謙君子,溫潤如「玉」
「冠」與「髻」的對話
移步生「金蓮」
雲想衣裳花想「容」
3 褒衣博帶──「君子」的風度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
意味深長話「深衣」
舊時光陰,袍服風采
漫話「犢鼻褌」
4 霓裳羽衣──美服冠天下
「裙」拖六幅湘江水
時世裝,時世裝,五十年來競紛泊
「鳳冠霞帔」與廣袖「褙子」
龍鳳呈祥話「心衣」
5 中西合璧─走向新世紀的服裝
西風東漸之「中山裝」
眾裏尋「她」千百度─旗袍
河邊的喀秋莎──「布拉吉」
時髦「牛仔服」
6 在水一方──少數民族服飾
北方少數民族服飾
南方少數民族服飾
參考文獻
1 衣冠溯源──文明的曙光
垂衣裳而天下治
「王」的標誌─十二章紋
別等級、明貴賤的「補子服」
「黃馬褂」的驕傲
2 華服美飾──人間的理想
謙謙君子,溫潤如「玉」
「冠」與「髻」的對話
移步生「金蓮」
雲想衣裳花想「容」
3 褒衣博帶──「君子」的風度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
意味深長話「深衣」
舊時光陰,袍服風采
漫話「犢鼻褌」
4 霓裳羽衣──美服冠天下
「裙」拖六幅湘江水
時世裝,時世裝,五十年來競紛泊
「鳳冠霞帔」與廣袖「褙子」
龍鳳呈祥話「心衣」
5 中西合璧─走向新世紀的服裝
西...
商品資料
出版社:風格司出版日期:2015-01-23ISBN/ISSN:9789866330865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164頁開數:17*23(18開)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