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按摩,捏捏按按,藥膳食療,吃吃喝喝,簡單養身保健康!
人體每一個小穴位都藏有大學問,按對祛病保健康,按錯病留人不適,該怎麼一按見效,按出自癒力與免疫力呢?讓吳中朝醫師來告訴你。
季節、體質、年齡……每個人的狀況不同,症狀也不同,吃對藥膳滋補養身,用錯藥材傷身致病,如何對症飲食,滋補養身?同樣讓吳中朝醫師來告訴你。
作者簡介:
吳中朝
中國中央保健會診專家
中國中醫研究院主任醫師、教授
中國中醫科學院針灸醫院常務副院長
中國中醫科學院養生保健專家指導委員會委員
從事臨床、教學、科學研究工作三十餘年,主持和參加過十餘項中醫養生保健課題研究。在長期臨床診治經驗基礎上,於家庭中醫保健領域有獨到建樹,被患者讚為「醫術精湛、醫德高尚」。近十年來,在中醫抗衰老的應用及臨床研究、老年人疾病、男性疾病、腦部疾病、美容保健等方面,皆取得豐碩的研究成果。
近二十年來,先後發表專業論文論著六十餘篇,專著五部,其「腧穴定位國際標準」研究分別獲中國中醫科學院科研進步一等獎、針灸學會科研進步二等獎等。二○○五年曾代表中國出席世界衛生組織「腧穴定位國際標準」的審訂會議,為中醫針灸學走向世界做出了傑出貢獻。曾多次應邀或由國家外派赴國外進行醫療工作和講學,並長期擔任國內外本科生、研究生、進修生等不同層次的臨床與理論課程教學,主持多項國家級延續教育項目。
章節試閱
《一按見效:吳中朝教你按出自癒力與免疫力》
感冒>>>用吹風機熱療風府穴
感冒是一種最常見的疾病,幾乎每個人都感冒過。是不是所有的感冒都千篇一律地可以喝薑湯或喝感冒熱飲沖泡劑呢?當然不是。感冒有很多種原因,需要對症治療才行。
大體上,感冒分風熱和風寒兩種。風寒感冒就是遭受了風寒之邪,也就是我們說的「著涼」,症狀是流清鼻涕,咳吐的痰也是清稀痰,會頭痛發熱,但是並不會出汗。風熱感冒是由於遭受了熱邪,一般發生在夏秋季,多有汗出。
此外,還有一種感冒是由體虛引起的。相信大家一定不陌生,體質差的人往往就容易感冒,而且會反覆感冒。剛好了沒幾天,遇個氣溫降下的天氣就又感冒了。這就是體虛造成的感冒,身體的抵抗力弱了,自然就抵禦不了外邪。這時候,增強體質很關鍵。
【診斷及穴位方】
主要類型 風熱感冒 風寒感冒 體虛外感
症狀 主要症狀 發熱、頭痛、鼻塞
併發症 發熱、頭脹痛、有汗、咽喉紅腫疼痛、咳嗽、痰黏或黃、鼻塞黃涕、口渴喜飲
惡寒發熱、無汗、頭痛、肌肉痠痛、鼻塞聲重、時流清涕、喉癢、咳嗽、
咳吐稀白痰或清痰、口不渴或喜熱飲 發熱、頭痛、汗出、鼻鳴、乾嘔
穴位方 主穴 風府穴、孔最穴、合谷穴
配穴 曲池穴、
印堂穴、外關穴 印堂穴、外關穴 百會穴、足三里穴
【基本治療方】
1. 當有感冒前兆的時候,首先應該敲打大腸經①,然後按壓風府穴,用指腹用力按壓,每次3~5分鐘。如果是風寒感冒,可以用吹風機對著穴位處熱療,效果最佳。
2. 每天用核桃等物體在孔最穴處按揉10分鐘,效果很好。如果感冒比較輕微可以按揉兩手合谷穴各3~5分鐘。
3. 黃芩、紫蘇葉各20克,防風25克。將上述三種藥物放在帶有尖嘴的煎藥沙鍋中,加水熬煎。每日服用1次。本方法適用於一般性感冒的初起者。
註①:大腸經起於食指末端商陽穴,經手臂外側、肩部和臉部,止於鼻翼兩側迎香穴。
【吳老師教你找對穴】
風府穴
孔最穴
合谷穴
沿脊椎向上,入後髮際上1寸處。 在前臂前半部分,腕掌側遠端橫紋上7寸,尺澤穴與太淵穴連線上。 在手背第1、第2掌骨之間,偏靠第2掌骨中點處。
沿脊椎向上,入後髮際上1橫指處即是。
手臂向前,仰掌向上,另手握住手臂中段處,大拇指指甲垂直下壓處即是。輕握拳,拇指和食指指尖輕觸,另隻手握拳外,拇指指腹垂直下壓處即是。
腎虛>>>每天泡腳揉湧泉穴
中醫上將腎稱之為先天之本。無論是腎陰還是腎陽,都是從父母那兒得來的。先天上或多或少已經無法改變。而後天上的保養,只是在保護這些腎精、腎氣,不至於讓它過早地用完。所以,從年輕時就要注重保養腎臟。
很多人說,既然腎是先天的,那我再保養也沒用啊。其實不然,我們的保健是在促進腎臟的功能,原本弱的,讓它變強一點,原本強的,讓它繼續保持。
還有的人一旦被診斷為腎虛,就買補腎成藥來服用。其實,這是治療腎虛最大的謬誤。因為腎虛分為腎陰虛和腎陽虛。一般來說,腎陰虛治療法以滋陰補腎為主;腎陽虛則以補腎助陽為主。我們平常從藥店買來的成藥,是不能隨便服用的。
在飲食方面,中醫認為,黑色食物能入腎強腎,如黑色的黑芝麻、黑木耳、黑米、黑豆等。腎陰虛的人,可選用海參、枸杞、甲魚、銀耳等進行滋補。腎陽虛的人應選擇羊肉、鹿茸、肉蓯蓉、肉桂、益智仁等進補。
【診斷及穴位方】
主要類型 腎陰虛 腎陽虛
症狀 主要症狀 耳鳴、耳聾、腰膝酸軟
併發症 失眠多夢、
顴紅潮熱、盜汗 手足冰冷、
畏寒怕風、腹瀉
穴位 主穴 腎俞穴、湧泉穴
配穴 太溪穴、三陰交穴 關元穴、命門穴
【基本治療方】
1.腎俞穴、湧泉穴是補腎最重要的2個穴位,每天按摩腎俞穴、湧泉穴對腎虛有
很好的補益作用。每次5~10分鐘,每日2次,按摩時力量不宜過大,以舒適為
度。如果可以的話,每晚睡前用熱水泡腳30分鐘,洗淨後再按摩湧泉,效果更
好。
2.黑芝麻有補肝腎、潤五臟的作用。腎虛患者伴腰酸腿軟、頭昏耳鳴、大便燥結
者,最宜食之。
【吳老師教你找對穴】
腎俞穴 湧泉穴
在脊柱區,第2腰椎棘突下,後正中線
旁開1.5寸。
在足底,卷足時足前部凹陷處,約當足底第2、第3趾趾縫紋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1/3與後2/3交點上。
肚臍水平線與脊柱相交椎體處,下緣旁開2橫指處即是。卷足,足底前1/3處可見有一凹陷處,壓有酸痛感處即是。
《一帖見效:吳中朝教你滋補養身150帖》
體虛補氣篇
氣虛會導致人體的正常功能失常,引起精神不振、疲倦乏力、食慾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狀,這時就可以用補氣的中藥來調理。
人參 人參質地較硬,斷面呈淡黃白色,粉性,外部有環紋,呈棕黃色。
人參被列為東北「三寶」之首,是馳名中外的名貴藥材。據長年在長白山一帶採集中藥材的老藥工講,過去採挖人參有許多規矩。一旦發現人參,首先要用紅繩將其紮緊,採挖之前,要先行敬謝山神禮,隨後在人參的四周慢慢挖掘,避免損傷人參的鬚根,待將全部人參請出之後,再行敬謝之禮,才可將人參帶走。中醫常用的植物藥材有數百種之多,只有人參的採集享受如此隆重的儀式。
性味歸經
性微溫,味甘、微苦,入脾、肺兩經。
用法用量
一般用量3~10克,另煎兌入湯劑,或切片、研粉服用。
適宜範圍
①元氣虛脫導致的四肢逆冷、大汗淋漓、脈微欲絕;②脾胃氣虛所致的食少、腹脹、大便溏洩、少氣懶言、神疲體倦等;③氣血不足引起的心悸、失眠、健忘等。
現代藥理
人參含有人參皂苷,對中樞神經、血糖、血壓及血管的收縮和擴張都有調節作用,並可改善記憶力,消除疲勞,提高心肌收縮能力,增強免疫力。
鑑別保存
以身長、支粗大、漿足、紋細、蘆頭(人參的根莖)長,有圓蘆(根莖較光滑無莖痕)及珍珠點(鬚根上偶爾有不明顯的細小疣狀突起)者為佳。
禁 忌
急性病或發熱時不可服用。過敏者不可服用。高血壓患者要慎用人參,因為會使血壓升高。忌與蘿蔔、濃茶同服,蘿蔔的下氣功效會降低人參的補氣作用,而茶葉與人參同用,很容易導致失眠。
治病配方
1 糖尿病(氣陰兩虛型):人參、甘草各1.5克,天門冬、麥門冬各6克,花粉、黃芩、知母、荷葉各3克。用水煎服,每日1劑。
2 冠心病(氣虛血瘀型):人參10克,丹參、山楂各30克,白酒750毫升。將人參、丹參和山楂洗淨切片,放入白酒中,密封浸泡30天即成。每日早晚各服15毫升。
3 咳嗽(風寒型):人參25克,陳皮(去白)、甘草各12克,炒杏仁(去皮尖)25克,木香6克。用水濃煎至湯稠,飯後服用,每次服15克。
家用滋補
1 生吃
人參切片,每日3克,含於口中至淡而無味時嚼食之。適合現代人的亞健康狀態或工作所致疲勞。
2 燉煮
人參1支,紅棗2顆,蒜3瓣,生薑1小塊及糯米、芝麻各15克洗淨裝入1只幼雞的肚內,裝滿,用繩捆紮。幼雞放鍋內,倒水至浸沒全部材料。大火煮沸,撇去浮沫,繼續煮至雞肉和裡面材料軟爛。最後撒鹽、胡椒粉調味即可。
3 研粉
人參150克,醋製元胡、三七各50克,共磨為極細粉,早中晚各服用一兩克,用溫開水或溫黃酒沖服。本品具有益氣強心、活血止痛的功效,適用於氣虛血瘀型的冠心病患者。
4 做湯圓
雞油30克入鍋熬熟,濾渣放涼;麵粉15克放入鍋中炒黃;黑芝麻30克炒香搗碎;玫瑰蜜餞15克、櫻桃蜜餞30克壓泥;將上述材料加白糖150克、人參粉5克和勻做餡;糯米粉500克加水和勻做成皮,包上餡做成湯圓即可。
人參茶
服用人參茶後,不能再飲用其他茶飲,以免破壞人參的有效成分,降低藥效。
西洋參 西洋參斷面平坦,呈淡黃白色,外部有環紋,呈棕黃色。
西洋參,顧名思義,就是西方的人參。清康熙年間,法國傳教士雅圖斯在中國發現很多人都吃人參,自己試服後感覺也很好。就寫信給他的教會,報告這一發現,並請求在相同氣候條件的地方,幫助尋找這種植物。傳教士拉菲圖在魁北克省蒙特利爾地區,找到了人參。自此,西洋參正式登上歷史舞台。
性味歸經
性寒,味甘、微苦,入肺、脾經。
用法用量
一般用量3~10克,另煎兌入湯劑,或切片、研粉服。
適宜範圍
①熱病或大汗、大失血所致的神疲乏力、氣短息促、自汗、汗熱而黏等;②肺氣不足所致的短氣喘促、咳嗽痰少無力、痰中帶血或咳聲嘶啞等;③熱病氣虛津傷口渴,以及糖尿病多飲、多食、多尿、身體消瘦等。
現代藥理
西洋參含有人參皂苷與精氨酸、谷氨酸、天門冬氨酸等十八種胺基酸。對大腦有鎮靜作用,對中樞神經則有中度的興奮作用。
鑑別保存
以表面淡棕黃色、有密集細橫紋、主根呈圓柱形或長紡錘形者為佳。
禁 忌
陽氣不足、胃有寒濕者忌服。慢性乙肝患者忌服。忌鐵器,忌火炒。不宜與藜蘆同用。服完西洋參忌食蘿蔔。服完西洋參,不宜喝茶、喝咖啡,以免破壞有效成分,減輕療效。
治病配方
1 糖尿病(陰虛熱盛型):西洋參、生地黃、葛根各5克,枸杞10克。用清水浸泡半小時後,煎煮3次,合併藥汁後,當茶飲。
2 失眠(陰虛火旺型):西洋參、合歡皮各5克,遠志3克,紅棗10顆。水煎後早晚服用。
3 胃炎(脾胃陰虛型):西洋參6克,銀耳、冰糖各15克。小火濃煎,取汁當茶飲。
4 咳嗽(體虛型):西洋參5克,銀耳3克,麥門冬10克,紅棗20顆。將銀耳用清水泡發後,去雜質,麥門冬洗淨切碎,紅棗洗淨切開,4味藥放入大碗,加清水適量,放入蒸屜蒸1小時以上,加紅糖適量調味,分早中晚3次服用。
家用滋補
1 含服
西洋參蒸過變軟後,切成薄片備用。每次含兩三克,每日兩三次。適用於體虛或易疲勞者。
2 煮粥
西洋參10克,麥門冬12克,白米100克,加適量水,共煮粥。適用於心悸易驚、心煩失眠、口乾微熱、五心煩熱、盜汗之人,還可用於治療心血管疾病。
3 泡茶
西洋參6克,桂圓肉、麥門冬各5克,紅棗10顆,紅糖適量。將4味中藥水煎兩次,每次40分鐘,合併藥汁後加入紅糖,分早晚服用。經常服用本茶,有補氣養血的功效。
4 燉煮
西洋參20克,烏骨雞1隻(去毛和內臟),香菇6朵,陳皮5克,蜜棗3顆。洗淨後共同煲湯,1~1.5小時後加入適量鹽調味即可,喝湯吃肉。經常服用本方,對改善睡眠很有好處。
5 做羹
西洋參5克,銀耳3克,麥門冬10克,紅棗20顆。將銀耳用清水泡發後,去掉雜質,麥門冬洗淨切碎,紅棗洗淨切開,4味藥放入大碗,加清水適量,放入蒸屜蒸1小時以上,加紅糖適量調味,分早中晚3次服用,並將西洋參、銀耳、紅棗吃掉。經常服用此湯有潤肺止咳功效。
紅棗 紅糖 麥門冬 桂圓 西洋參
西洋參茶
服用西洋參茶後,不能立即喝濃茶,最好也不要飲用咖啡,以免影響藥效。
黨參 黨參表面顯黃棕或者灰棕色,中央有淡黃色的圓心。
傳說八仙裡的鐵枴李和呂洞賓打賭看誰跑得快,鐵枴李把一種植物放在嘴中,邊嚼邊和呂洞賓賽腳力。賽了一程,呂洞賓氣喘吁吁,身邊的鐵枴李卻神情如常,緊緊跟隨。他就問鐵枴李嚼的是什麼,鐵枴李就是不說。呂洞賓沒辦法只好去問樵夫,樵夫說:「這是一種神草。可以讓人長神力,因生長在上黨郡,所以叫『黨參』」。
性味歸經
性平,味甘,入脾、肺經。
用法用量
一般用量10~30克,煎服、泡茶均可。
適宜範圍
①氣血兩虛所致的面色萎黃、短氣懶言、頭昏等;②肺脾氣虛引起的倦怠乏力、食少、大便溏稀、久瀉脫肛、語聲低微等。
現代藥理
黨參含有固醇、皂苷等成分,可增強記憶、安眠,提高身體耐受力和免疫力,改善心功能,抗潰瘍和促進身體造血功能等。
鑑別保存
黨參以根條肥大粗壯、有獅子盤頭及橫環紋、肉質柔潤、香氣濃、甜味重、嚼之無渣者為佳。本品含大量糖質,貯藏過程中要密封、防潮和保持乾燥。
禁 忌
服用黨參時忌吃蘿蔔,忌飲茶。不宜與藜蘆同用。實證(指病邪過盛所產生的證候)、熱證(身體陽氣偏盛或感受熱邪所致的證候)禁服;正虛邪實證(正虛,指正氣虛弱;邪實,指邪氣結聚或邪氣過盛)不宜單獨應用。
治病配方
1 胃下垂:黨參20克,黃耆30克,升麻、柴胡各5克,生薑5片,紅棗10顆。用清水煎煮兩次,每次半小時。將兩次藥汁合併,分為3份,每日早中晚各服1次。
2 貧血:黨參、當歸、白芍各10克,熟地黃15克,黃耆20克,生薑1克,紅棗7顆。用清水煎煮兩次,合併藥汁,分為兩份,早晚服用。
3 厭食症:黨參10克,山藥、薏仁各30克,紅棗10顆,白米100克。煮粥食用。
4 前列腺增生:黨參、黃耆、當歸各10克,山藥15克,老母雞1隻。紗布包裹藥材塞入洗乾淨的母雞肚中,將母雞放入砂鍋,加清水,大火煮開10分鐘,小火慢燉兩小時,起鍋時加鹽調味。
家用滋補
1 代茶飲
①黨參10克,靈芝、桂圓肉各5克,紅棗10顆。水煎當茶飲,能增強記憶力。②黨參、炙黃耆各10克,白朮5克,紅棗5顆。水煎當茶頻飲,能提高免疫力。
2 煮粥
黨參10克,山藥、薏仁各30克,紅棗10顆,白米100克。煮粥食用,能健脾益氣。
3 燉煮
黨參10克,當歸5克,紅棗10顆,童子雞1隻。童子雞去毛、洗淨、切塊,沸水煮3~5分鐘,將雞塊取出,棄水不用。在雞塊中放入黨參、當歸、紅棗,加清水適量,燉煮一兩個小時後,放入適量調料,吃肉喝湯。常服此湯,有益氣養血的功效。
4 蒸服
鴨半隻,洗淨瀝乾斬件,用鹽、薑片、香油、醬油和澱粉拌勻略醃;黨參10克溫水浸軟撈起,紅棗6顆洗淨去核,紅蘿蔔切片。將所有材料拌勻,下鋪蔥段入鍋蒸約40分鐘至熟即可。適合體虛之人,經常食用能增強體質。
紅棗 桂圓 黨參 靈芝
黨參靈芝飲
黨參也可與陳皮、紅棗煎茶飲用,有舒肝理氣、解胸悶的功效。
《一按見效:吳中朝教你按出自癒力與免疫力》
感冒>>>用吹風機熱療風府穴
感冒是一種最常見的疾病,幾乎每個人都感冒過。是不是所有的感冒都千篇一律地可以喝薑湯或喝感冒熱飲沖泡劑呢?當然不是。感冒有很多種原因,需要對症治療才行。
大體上,感冒分風熱和風寒兩種。風寒感冒就是遭受了風寒之邪,也就是我們說的「著涼」,症狀是流清鼻涕,咳吐的痰也是清稀痰,會頭痛發熱,但是並不會出汗。風熱感冒是由於遭受了熱邪,一般發生在夏秋季,多有汗出。
此外,還有一種感冒是由體虛引起的。相信大家一定不陌生,體質差的人往往就容易感...
目錄
目錄
《一按見效:吳中朝教你按出自癒力與免疫力》
篇壹 吳中朝行醫30年,80招教你防治常見病
感冒:用吹風機熱療風府穴
咳嗽:按壓天突穴能止咳
哮喘:膀胱經走罐也能治哮喘
喉嚨腫痛:少商穴、商陽穴刺血靈
打嗝:用棉花棒按壓人中穴
消化不良:飲食有「節」還要有「潔」
胃痛:足三里穴天天按
腹瀉:艾灸天樞穴10 分鐘
便秘:隨手壓一壓耳穴
痔瘡:依次按摩長強穴、承山穴、三陰交穴
失眠:雙手摩擦臉部至發熱
頭痛:風府穴、風池穴管一切頭痛
面癱:按摩臉部宜輕柔
落枕:找準壓痛點堅持按
肩周炎:手指「爬」牆5分鐘
小腿抽筋:發作時按承山穴
膝關節炎:輕柔按摩犢鼻穴、陽陵泉穴
坐骨神經痛:環跳穴天天「揉麵團」
皮膚搔癢:重按壓曲池穴、風門穴、血海穴
高血壓:按摩風池穴、太陽穴能降壓
糖尿病:重力刺激胰俞穴
冠心病:經常按按內關穴、膻中穴
高脂血症:中脘穴、脾俞穴、氣海穴能降血脂
頸椎病:按摩頸夾脊穴
腦中風後遺症:風池穴、肩髃穴抬起你的臂膀
肥胖:推拿能減肥
盜汗:太溪穴、照海穴、復溜穴益氣養陰止汗
痛風:阿是穴刺出血止痛靈
篇貳 養五臟、補氣血穴位方
柔肝養血:艾灸肝俞穴
補肺氣、潤肺陰:按摩肺俞穴、太淵穴
腎虛:每天泡腳揉湧泉穴
補心氣,活心血:內關穴、心俞穴是要穴
補養脾胃:脾俞穴、胃俞穴、足三里穴最重要
血不足:脾俞穴、中脘穴、氣海穴是要穴
氣滯血瘀:氣海穴、膈俞穴、血海穴刮痧
篇參 從頭到腳談養生
頭部:五指梳頭,每天10分鐘
耳朵:開天窗、鳴天鼓30分鐘
頸部:敲打大椎穴
肩部:肩貞穴、極泉穴、缺盆穴讓肩部不再疼痛
胸腹部:膻中穴、期門穴、內關穴調理一身氣機
腰部:腰為一身之樞紐
膝部:犢鼻穴讓你邁開腿
足部:養足,足也養你
篇肆 讓女人美麗的穴位方
月經不調:關元穴、氣海穴、三陰交穴配合調經
乳腺增生:點按膻中穴、膺窗穴消增生
痛經:子宮穴是要穴
更年期症候群:肝俞穴、神門穴讓煩躁遠去
青春痘:顴髎穴、大椎穴、足三里穴讓小痘痘不見了
黃褐斑:足三里穴、血海穴讓色斑淡去
篇伍 讓男人自信的穴位方
前列腺炎:每天都按關元穴、曲骨穴
遺精:中極穴、志室穴補腎固精
陽痿:關元穴、中極穴助你「性」福
早洩:志室穴、關元穴延長你的戰鬥力
篇陸 兒童健康穴位方
小兒反覆感冒:刮痧5分鐘
小兒厭食:用萊菔子、雞內金敷肚臍
小兒疳積:按揉足三里穴
小兒遺尿:韭菜子止尿
小兒多動症:四神聰穴能集中注意力
附錄壹 四季養生特效穴,春夏秋冬健康過
春季:按摩太沖穴、敲膽經能養肝
夏季:百會穴、內關穴通陽寧神
秋季:必按清肺大穴
冬季:每天艾灸腎俞穴
附錄貳 簡易取穴速查表
《一帖見效:吳中朝教你滋補養身150帖》
八種偏頗體質用藥宜忌速查
陽虛體質——畏寒怕冷,手腳冰涼
陰虛體質——身體消瘦,大便乾燥
氣虛體質——面色蒼白,常出虛汗
痰濕體質——形體肥胖,多汗且黏
濕熱體質——面垢油光,性情急躁
血瘀體質——嘴唇色紫,皮膚灰暗
氣鬱體質——頭痛目眩,胸脅脹痛
特稟體質——易打噴嚏,易得風疹
四季用藥宜忌速查
春季用藥宜忌
夏季用藥宜忌
秋季用藥宜忌
冬季用藥宜忌
體虛補氣篇
人參∣西洋參∣黨參∣黃耆∣山藥∣紅棗∣蓮藕∣
蜂蜜∣白朮∣黃精∣芡實∣甘草∣白扁豆∣刺五加∣
紅景天
補血養血篇
當歸∣熟地黃∣何首烏∣紅藤∣血餘炭∣白芍∣
阿膠∣桂圓肉∣雞血藤∣紫河車
補腎助陽篇
冬蟲夏草∣鹿茸∣杜仲∣海參∣麻黃∣水蛭∣附子∣
地龍∣肉桂∣桂枝∣韭菜子∣核桃肉∣覆盆子∣
淫羊藿∣巴戟天∣狗脊∣補骨脂
健脾和胃篇
山楂∣麥芽∣陳皮∣雞內金∣萊菔子∣神曲∣蒼朮∣
砂仁∣
暖胃驅寒篇
高良薑∣乾薑∣丁香∣小茴香∣八角∣花椒∣胡椒∣
玫瑰茄∣山奈
潤肺滋陰篇
胖大海∣麥門冬∣百合∣玉竹∣黃精∣烏梅∣枸杞∣
五味子∣紫蘇子∣補心健體篇
酸棗仁∣靈芝∣丹參∣甘草∣葛根∣朱砂∣遠志∣
天門冬∣
清肝明目篇
桑葉∣女貞子∣決明子∣白菊花∣車前子∣玉米鬚∣
菟絲子∣野菊花∣夏枯草∣龍膽草∣
清熱降火篇
金銀花∣菊花∣黃連∣黃柏∣五倍子∣金錢草∣黃芩∣
玄參∣地骨皮∣連翹∣蘆根∣知母∣
清熱涼血篇
紫草∣生地黃∣白茅根∣梔子∣丹皮∣板藍根∣大薊∣
小薊∣赤芍∣大青葉∣
潤腸通便篇
生大黃∣杏仁∣澤瀉∣大麻仁∣肉蓯蓉∣番瀉葉∣
止咳化痰篇
桔梗∣∣川貝母∣半夏∣百部∣紫菀∣
活血化瘀篇
川芎∣紅花∣玫瑰花∣桃仁∣益母草∣王不留行∣穿山甲∣
五靈脂∣生蒲黃∣
疏肝理氣篇
青皮∣柴胡∣薄荷∣佛手∣香附∣
安神補腦篇
冰片∣鬱金∣柏子仁∣益智仁∣石菖蒲∣白僵蠶∣
排毒養顏篇
蘆薈∣浮萍∣茉莉花∣銀耳∣桑葚∣羅漢果∣荷葉∣茯苓∣
蓮子∣薏仁∣艾葉∣
附錄
老年人用藥宜忌
兒童用藥宜忌
女性經期用藥宜忌
孕產哺乳期用藥宜忌
家庭常用補益類中成藥
家庭常用治療類中成藥
目錄
《一按見效:吳中朝教你按出自癒力與免疫力》
篇壹 吳中朝行醫30年,80招教你防治常見病
感冒:用吹風機熱療風府穴
咳嗽:按壓天突穴能止咳
哮喘:膀胱經走罐也能治哮喘
喉嚨腫痛:少商穴、商陽穴刺血靈
打嗝:用棉花棒按壓人中穴
消化不良:飲食有「節」還要有「潔」
胃痛:足三里穴天天按
腹瀉:艾灸天樞穴10 分鐘
便秘:隨手壓一壓耳穴
痔瘡:依次按摩長強穴、承山穴、三陰交穴
失眠:雙手摩擦臉部至發熱
頭痛:風府穴、風池穴管一切頭痛
面癱:按摩臉部宜輕柔
落枕:找準壓痛點堅持按
肩周炎:...
商品資料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544頁開數:18開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