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收入了松花石硯特展上的各種硯臺。
筆、墨、紙、硯是中國文人書寫或作畫時的憑藉,歷來即被尊為,「文房四寶」。硯之傳世器甚夥,其質材有玉、石、陶、瓷、漆等,在文獻記載中尚有以紙、鐵、木等琢製成者,不過綜觀硯之發展史,石質仍是硯材之大宗。雖然早在新時器時代的文化遺址中已出土石質研磨工具,但是狹義的研墨之石硯,可能目前僅能上溯至戰國時代。兩漢與六朝除了石硯外,亦使用陶、瓷硯。隋、唐時代,以陶、瓷硯為主流,石硯次之。唐代中期以後,即已開始使用端石硯和歙石硯。五代南唐開始在歙州設官採石,為官方採石製硯的鼻祖。宋朝文風鼎盛,也是我國「雕硯工藝史的輝煌時代」。當時人相當重視端石、歙石、紅絲石和洮河石。從此,談論製硯石材之文獻,往往論及端、歙。明、清兩代製硯時重視美石,此實硯史、硯譜方面的書籍也多論及端、歙。其中端石因不斷開採,佳石頻出,也常被載入文人筆記中。至於松花石硯材,在有關的硯史、硯譜方面的書籍,不是述說簡略,就是根本未曾論及。究其原因,應與松花石硯的發展史有著密切的關係。在松花石產地,清朝以前當地人多以之製成磨刀石,用以礪刃。清聖祖於康熙二十八年至四十一年(西元一六八九-一七零二年)間慧眼獨具,將之提昇為硯材,從此清宮中才逐漸大量用松花石製硯或硯盒,但是集中於康、雍、前三朝。至於吉林所產的松花石材,在清末失傳後,於民國六十九年(西元一九八零年)吉林工藝品公司組織生產,恢復經營,生產者有通化市工藝美術廠。就所曾寓目之新製松花石硯,其石質與故宮所藏者相仿,但色調較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