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丘彥明
定價:NT$ 380
優惠價:88 折,NT$ 334
運送方式:超商取貨、宅配取貨
銷售地區:全球
即時庫存=1
一九七九年八月進入聯合報副刊,由於工作需要,頻繁與作家接觸。主編瘂弦先生為了磨煉我,把許多訪問作家的機會交給我。從那時起,在職業的「強迫」之下寫了不少長長短短的訪問稿,發表在副刊上。
一九八八年底,「允晨文化」林伯峰先生找我商量,說白先勇先生有兩本小說要交允晨文化出版,他們決定以此開始建立《允晨文選》系列,出版好的文學類、美術類書籍。他問我有沒有什麼書可出版?為了幫襯,讓先勇的書能熱熱鬧鬧出來,再加上允晨文化的發行人吳東昇先生,是知交吳玥玢的堂弟;於是我嘗試把九年來寫的訪問文字重新做一番檢視,去除掉新聞性太濃的、文章太短有待補充內容的篇數,挑出寫十二位作家的文字;依齒序排列,略做修訂,配加圖片、手跡,覺得有些史料價值,也有些趣味性、可讀性,乃決定合成一集,也算文學編輯生涯的紀念。
回想這十二位作家,與我不是如師便是為友;和他們的交往,讓我深深感受到「人情之美」。
一眨眼已二十多年,如今回頭審視《人情之美》書寫的十二位作家,其中九位已陸續離開人間,他們有的在整個中國文壇留下了永遠不可磨滅的崇高歷史地位,有的則在各別的文學創作領域裡被紀念頌揚。他們大部份寫作的高峰期,正是臺灣報紙副刊最蓬勃的時代,而我正巧在那段黃金時期擔任編輯,與他們展開文學因緣,何其有幸!
《人情之美》的新版印行,我重新大幅度整理修訂原本篇章內容的錯誤並做增補,並加寫了好幾篇新文章。瘂弦先生當年選用我為編輯,給我與作家交往訪問的機會,親自為我改稿;他既是上司又是我的導師,這份恩情是不能忘的。附錄 〈從波麗路到明星——文人與咖啡屋〉 一文,則希望能以另一個方式來窺探,一九五○年代至一九八○年代初臺灣文人的創作環境和創作熱情,那是一個文藝百花齊放的美好時代。——丘彥明
作者簡介:
丘彥明,原籍福建,生於臺灣,現居荷蘭從事寫作、繪畫,蒔花種菜。
臺灣文化大學新聞系畢業、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比利時布魯塞爾皇家藝術學院油畫系肄業。
深圳商報文化副刊專欄作家,藝術家雜誌、藝術收藏+設計雜誌海外特約撰述。曾任臺灣中國時報記者、編輯,聯合報副刊編輯,聯合文學雜誌總編輯等。一九八七年獲臺灣金鼎獎最佳雜誌編輯獎。二○○○年獲聯合報十大好書獎及中國時報十大好書獎。另在台北、比利時、荷蘭舉辦過個人畫展及參與聯展。
著有《浮生悠悠》、《荷蘭牧歌——家住聖安哈塔村》、《在荷蘭過日子》、《踏尋梵谷的足跡》、《翻開梵谷的時代》等書。
名人推薦:
一段文學情緣——序丘彥明《人情之美》
⊙鄭樹森(美國加州大學榮休教授、香港科技大學榮休教授、嶺南大學特聘教授)
丘彥明一九七〇年代後期進入《聯合報‧ 聯合副刊》當編輯的時候,舊民國的一批著名文人東渡臺灣已三十年,都步入暮年歲月,例如二〇年代末就嶄露頭角的魯迅弟子臺靜農教授、三十年代參加《新月》的葉公超大使、多次和魯迅筆戰因此日後名字進入《毛選》的梁實秋教授等。而四十年代末才開始寫作的文藝青年也都邁向花甲,例如散文家吳魯芹教授、歷史小說家高陽先生。
算是這一群民國文人的弟子輩的作家,這個時候風華正茂、備受文壇矚目;例如大學時代就創辦《現代文學》雜誌的小說家白先勇先生、在《現代文學》發表譯作的綠色生態作家孟東籬先生、在《現代文學》以本名陳平發表少作的旅遊作家三毛女士、在《現代文學》發表第一篇小說的王禎和先生等。 與白先勇和孟東籬不同,臺灣花蓮土生土長的王禎和沒有任何老民國、舊大陸的記憶,但唸花蓮中學的時候,得周作人弟子、北京師範大學國文系畢業的郭立誠老師介紹,罕有地知道當時鮮為人知的張愛玲,曾自行搜羅張愛玲的小說來研讀;早年未發表的作品,據其生前自述,當刻意模仿張愛玲(這一點亦得王禎和兄花蓮中學同窗、臺北洪範書店主持人葉步榮先生旁證),由是種下日後熱情接待張愛玲的因緣。
也是因緣際會,丘彥明進入《聯合報‧ 聯合副刊》的時候,正值經濟起飛、政治開始寬鬆,副刊銳意革新,力謀擴大版圖,爭取讀者。由於臺灣長期戒嚴,又有不能開辦新報、原有報紙限定張數等箝制,報紙的主要戰場很自然由新聞版轉移至沒有太大掣肘的副刊。留學英國、曾任東北行轅新聞處處長的余紀忠先生創辦的《中國時報》(原《徵信新聞報》),安排青年詩人高信疆(高上秦、高歌)出主《人間副刊》。信疆兄上任後推動新議題、提倡新文類(如報導文學)、發掘新作家、鼓勵新創作(開辦文學獎),令到另一大報《聯合報》力謀反攻,禮聘自美返臺的原《幼獅文藝》月刊主編詩人瘂弦(王慶麟)先生出掌《聯合副刊》。據瘂弦親述,當年飛機抵達臺北松山機場時,信疆兄搶先接機,馬上直奔《中國時報》大本營,連同余先生全力遊說,甘詞厚幣之餘,另加住宅安排,務求瘂弦能「陣前起義」。臺灣兩大報當時戰況之激烈於此可見。
瘂弦重言諾,不願臨時反戈,脫身後還是到《聯合報》 主持副刊,由是丘彥明才會成為他最得力的副手。彥明的主要工作就是和老作家及中生代聯絡。這種聯絡和今天的年輕編輯發個短訊大不相同。書信必定手寫,深入瞭解作家的背景和作品不可或缺(不然拉稿時豈能言之有物),逢年過節定必致意,有時候更免不了代辦一些瑣事(尤其是海外作家);經年累月,老輩作家和彥明的關係自然變成一師半友,不少中生代作家更是一輩子的朋友。
一九八三年《聯合報》全盛時期,王惕吾老董事長頗思回饋社會,瘂弦主張辦一份大型文學刊物。在王老先生支持下,一九八四年秋《聯合文學》月刊創刊,瘂弦出任社長兼首任總編輯,彥明自此又多一重擔;到一九八六年年底,更接任總編輯,至一九八八年年初赴歐休息進修為止。離臺前更獲臺北最高行政當局的年度最佳雜誌主編金鼎獎,替她這段編輯生涯劃下完美句點。
彥明這本書所記載的雖祇是她十多年編輯生涯中特別珍惜的一些情誼,但卻為文壇記下舊民國老文人的晚年風釆,也為當年中生代作家的崢嶸歲月留下寶貴的記錄,因此意義絕對遠超一己人情之美,而是文學史的一手材料。彥明這一段文學情緣,我有幸在港、臺、美三處越洋或在地參與,也就不揣淺陋,略為勾勒當年脈絡,以便今天的讀者。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徵求價 | 數量 |
3折 | 1 |
5折 | 2 |
影片僅供參考,實物可能因再版或再刷而有差異
作者:丘彥明
優惠價: 88 折, NT$ 334 NT$ 380
運送方式:超商取貨、宅配取貨
銷售地區:全球
即時庫存=1
一九七九年八月進入聯合報副刊,由於工作需要,頻繁與作家接觸。主編瘂弦先生為了磨煉我,把許多訪問作家的機會交給我。從那時起,在職業的「強迫」之下寫了不少長長短短的訪問稿,發表在副刊上。
一九八八年底,「允晨文化」林伯峰先生找我商量,說白先勇先生有兩本小說要交允晨文化出版,他們決定以此開始建立《允晨文選》系列,出版好的文學類、美術類書籍。他問我有沒有什麼書可出版?為了幫襯,讓先勇的書能熱熱鬧鬧出來,再加上允晨文化的發行人吳東昇先生,是知交吳玥玢的堂弟;於是我嘗試把九年來寫的訪問文字重新做一番檢視,去除掉新聞性太濃的、文章太短有待補充內容的篇數,挑出寫十二位作家的文字;依齒序排列,略做修訂,配加圖片、手跡,覺得有些史料價值,也有些趣味性、可讀性,乃決定合成一集,也算文學編輯生涯的紀念。
回想這十二位作家,與我不是如師便是為友;和他們的交往,讓我深深感受到「人情之美」。
一眨眼已二十多年,如今回頭審視《人情之美》書寫的十二位作家,其中九位已陸續離開人間,他們有的在整個中國文壇留下了永遠不可磨滅的崇高歷史地位,有的則在各別的文學創作領域裡被紀念頌揚。他們大部份寫作的高峰期,正是臺灣報紙副刊最蓬勃的時代,而我正巧在那段黃金時期擔任編輯,與他們展開文學因緣,何其有幸!
《人情之美》的新版印行,我重新大幅度整理修訂原本篇章內容的錯誤並做增補,並加寫了好幾篇新文章。瘂弦先生當年選用我為編輯,給我與作家交往訪問的機會,親自為我改稿;他既是上司又是我的導師,這份恩情是不能忘的。附錄 〈從波麗路到明星——文人與咖啡屋〉 一文,則希望能以另一個方式來窺探,一九五○年代至一九八○年代初臺灣文人的創作環境和創作熱情,那是一個文藝百花齊放的美好時代。——丘彥明
作者簡介:
丘彥明,原籍福建,生於臺灣,現居荷蘭從事寫作、繪畫,蒔花種菜。
臺灣文化大學新聞系畢業、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比利時布魯塞爾皇家藝術學院油畫系肄業。
深圳商報文化副刊專欄作家,藝術家雜誌、藝術收藏+設計雜誌海外特約撰述。曾任臺灣中國時報記者、編輯,聯合報副刊編輯,聯合文學雜誌總編輯等。一九八七年獲臺灣金鼎獎最佳雜誌編輯獎。二○○○年獲聯合報十大好書獎及中國時報十大好書獎。另在台北、比利時、荷蘭舉辦過個人畫展及參與聯展。
著有《浮生悠悠》、《荷蘭牧歌——家住聖安哈塔村》、《在荷蘭過日子》、《踏尋梵谷的足跡》、《翻開梵谷的時代》等書。
名人推薦:
一段文學情緣——序丘彥明《人情之美》
⊙鄭樹森(美國加州大學榮休教授、香港科技大學榮休教授、嶺南大學特聘教授)
丘彥明一九七〇年代後期進入《聯合報‧ 聯合副刊》當編輯的時候,舊民國的一批著名文人東渡臺灣已三十年,都步入暮年歲月,例如二〇年代末就嶄露頭角的魯迅弟子臺靜農教授、三十年代參加《新月》的葉公超大使、多次和魯迅筆戰因此日後名字進入《毛選》的梁實秋教授等。而四十年代末才開始寫作的文藝青年也都邁向花甲,例如散文家吳魯芹教授、歷史小說家高陽先生。
算是這一群民國文人的弟子輩的作家,這個時候風華正茂、備受文壇矚目;例如大學時代就創辦《現代文學》雜誌的小說家白先勇先生、在《現代文學》發表譯作的綠色生態作家孟東籬先生、在《現代文學》以本名陳平發表少作的旅遊作家三毛女士、在《現代文學》發表第一篇小說的王禎和先生等。 與白先勇和孟東籬不同,臺灣花蓮土生土長的王禎和沒有任何老民國、舊大陸的記憶,但唸花蓮中學的時候,得周作人弟子、北京師範大學國文系畢業的郭立誠老師介紹,罕有地知道當時鮮為人知的張愛玲,曾自行搜羅張愛玲的小說來研讀;早年未發表的作品,據其生前自述,當刻意模仿張愛玲(這一點亦得王禎和兄花蓮中學同窗、臺北洪範書店主持人葉步榮先生旁證),由是種下日後熱情接待張愛玲的因緣。
也是因緣際會,丘彥明進入《聯合報‧ 聯合副刊》的時候,正值經濟起飛、政治開始寬鬆,副刊銳意革新,力謀擴大版圖,爭取讀者。由於臺灣長期戒嚴,又有不能開辦新報、原有報紙限定張數等箝制,報紙的主要戰場很自然由新聞版轉移至沒有太大掣肘的副刊。留學英國、曾任東北行轅新聞處處長的余紀忠先生創辦的《中國時報》(原《徵信新聞報》),安排青年詩人高信疆(高上秦、高歌)出主《人間副刊》。信疆兄上任後推動新議題、提倡新文類(如報導文學)、發掘新作家、鼓勵新創作(開辦文學獎),令到另一大報《聯合報》力謀反攻,禮聘自美返臺的原《幼獅文藝》月刊主編詩人瘂弦(王慶麟)先生出掌《聯合副刊》。據瘂弦親述,當年飛機抵達臺北松山機場時,信疆兄搶先接機,馬上直奔《中國時報》大本營,連同余先生全力遊說,甘詞厚幣之餘,另加住宅安排,務求瘂弦能「陣前起義」。臺灣兩大報當時戰況之激烈於此可見。
瘂弦重言諾,不願臨時反戈,脫身後還是到《聯合報》 主持副刊,由是丘彥明才會成為他最得力的副手。彥明的主要工作就是和老作家及中生代聯絡。這種聯絡和今天的年輕編輯發個短訊大不相同。書信必定手寫,深入瞭解作家的背景和作品不可或缺(不然拉稿時豈能言之有物),逢年過節定必致意,有時候更免不了代辦一些瑣事(尤其是海外作家);經年累月,老輩作家和彥明的關係自然變成一師半友,不少中生代作家更是一輩子的朋友。
一九八三年《聯合報》全盛時期,王惕吾老董事長頗思回饋社會,瘂弦主張辦一份大型文學刊物。在王老先生支持下,一九八四年秋《聯合文學》月刊創刊,瘂弦出任社長兼首任總編輯,彥明自此又多一重擔;到一九八六年年底,更接任總編輯,至一九八八年年初赴歐休息進修為止。離臺前更獲臺北最高行政當局的年度最佳雜誌主編金鼎獎,替她這段編輯生涯劃下完美句點。
彥明這本書所記載的雖祇是她十多年編輯生涯中特別珍惜的一些情誼,但卻為文壇記下舊民國老文人的晚年風釆,也為當年中生代作家的崢嶸歲月留下寶貴的記錄,因此意義絕對遠超一己人情之美,而是文學史的一手材料。彥明這一段文學情緣,我有幸在港、臺、美三處越洋或在地參與,也就不揣淺陋,略為勾勒當年脈絡,以便今天的讀者。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徵求價 | 數量 |
3折 | 1 |
5折 | 2 |
請在手機上開啟Line應用程式,點選搜尋欄位旁的掃描圖示
即可掃描此O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