妥協從謀略上來說,是「緩兵之計」。它可以避免時間、精力等「資源」的繼續投入。在「勝利」不可得,而「資源」消耗殆盡日漸成為可能時,「妥協」可以立即停止消耗,使自己有喘息、整補的機會,也可以借妥協的和平時期,來扭轉對你不利的劣勢。「妥協」可創造「和平」的時間和空間,而你便可以利用這段時間來引導「敵我」態勢的轉變。
另外也可以維持自己最起碼的現狀條件。妥協常有附帶條件,如果你是弱者,並且主動提出妥協,那麼可能要付出相當的代價,但卻換得了暫緩;手中現有的一切是發生轉機的根本,否則就沒有明天,沒有未來。
「妥協」有時候會被認為是屈服、軟弱的「投降」動作,但若從上面的所提來看,「妥協」其實是非常務實、通權達變的叢林智慧。凡是人際交往中的智者,都懂得在恰當時機接受別人的妥協,或向別人提出妥協,畢竟人要生存,靠的是理性,而不是意氣。
章節試閱
「方」為做人之本
「方」是一個人的品性、境界、素養等所有內在修為的綜合反映,是做人的根基,是堂堂正正做人的精神脊梁。一個人只有具備良好的個人素養和優秀品性,才有可能成大事、立大業。無論一個人的能力有多大,如果行不端、走不正,必會遭到人們的責罵、鄙夷和唾棄。
正直的人有一定之規
在現代社會中,推動人們取得最大成功的核心動力是什麼呢?大腦?精力?還是實際能力?無疑,這一切都是需要的。但這些只能使一個人獲得某種程度的成功,如果他要攀上尖峰,擔當起指揮決策的重任,那麼還必須加上一條原素。有了它,一個人的能量才可以發揮出雙倍、三倍的效力。這一奇蹟般的品格就是--正直。
正直是做人的根源,正直的人品表現為襟懷坦蕩、秉公持正、堅持原則、剛正不阿。
在一所大醫院的手術室,一位年輕護士第一次擔任責任護士,而且做一位赫赫有名的外科專家的助手。
複雜艱苦的手術從清晨進行到黃昏。眼看患者的傷口即將縫合。女護士突然嚴肅地盯著外科專家,說道︰「醫生,我們用的12塊紗布,您只取出了11塊。」
「我已經都取出來了,」專家斷言道,「手術已經一整天,立即開始縫合。」
「不,不行!」女護士高聲抗議,「我記得清清楚楚,手術中我們用了12塊紗布。」
外科專家不理睬她,命令道︰「聽我的,準備縫合!」
女護士毫不示弱,她幾乎是大聲叫起來︰「您是醫生,您不能這樣做!」
直到這時,外科專家冷漠的臉上才浮起一絲欣慰的笑容。他舉起左手心裡握著的第12塊紗布,向所有的人宣佈︰「她是我合格的助手!」
打動這位外科專家的不是她的外貌、技能,而是這珍貴的品性--正直。正直的人,實際上意味著做事有一定之規--正直意味著有高度的名節感。注意,這裡指的不是聲譽,而是名節。
在美國馬利蘭州建築學院盛大的畢業典禮上,著名建築師法蘭克‧勞埃德‧賴特對師生們發表講話時說道︰「一座大廈就是一位建築師的名譽,這名譽不會從天而降,必須來自一塊磚頭、一塊板材。什麼是一塊磚頭呢?那就是一塊實實在在的磚頭。什麼是一塊板材呢?那就是一塊道道地地的板材;而這一切全都來自建築師--一位實實在在、正直高尚的人!」
正直意味著具有道德並且遵從自己的良知。馬丁‧路德在他被判死刑的城市裡面對他的敵人說︰「去做任何違背良知的事,既談不上安全穩妥,也談不上謹慎明智。我堅持自己的立場,上帝會幫助我,我不能做其他的選擇。」
正直意味著有勇氣堅持自己的信念。這一點包括有能力去堅持你認為是正確的東西,在需要的時候義無反顧,並能公開確認錯誤的東西。
正直意味著自覺自願地服從。從某種意義上說,這是正直的核心,沒有誰能迫使你按高標準要求自己,也沒有誰能強迫你獻身。同樣,沒有誰能勉強你服從自己的良知。然而,不管怎樣,一位正直的人是做到這些的。
在中國某個著名的城市,一批接受深造即將成為建築師的年輕人,由一位鬢白如雪的老教授帶領,去參觀一座剛剛落成又需要拆除的大廈。因為大廈的建築師接受賄賂,在他的設計方案中改變了關係工程品質的一連串數據……爆破的炸藥正填入泥水未乾的牆基。在場的人全都被震撼了。老教授顫巍巍地走到學子們面前,只說了半句︰「身為建築師不能造孽,應該積德……」。
正直難做到嗎?事實上的確很難。這就是為什麼真正正直的人是難能可貴的、值得欽佩的原因。但是從根本上說,正直所具有的無與倫比的價值,是值得人們為此而努力的。請想一想正直會帶來什麼樣的利益吧!
勇敢。正直使人具備了冒險的勇氣和力量,勇於接受生活的挑戰,絕不會苟且偷安,畏縮不前。一個正直的人有十足的勇氣,並能相信自己。
堅定不移。正直經常表現為堅持不懈、一心一意地追求自己的目標,拒絕放棄自己努力的堅韌不拔的精神。「我們決不屈從!決不,決不,決不,決不。無論事物的大小巨細,永遠不要屈從,唯有屈從於對榮譽和良知的信念。」溫士頓‧邱吉爾是這樣說,也是這樣做的。
心地坦然。正直的人都是抗震的,他們似乎有一種內在的平靜,使他們能夠經受住各種挫折,甚至是不公平的待遇。
學會堅守原則,公正處事做人,必定有與眾人不同之處,有時甚至是要付出一些代價的。但是當你真正在尋求正直並且開始發現它的時候,它本身所具有的力量就會令你折服,使你在所不辭。最終,你會明白,幾乎任何一件有價值的事,都有它自身的不容違背的正直內涵。
這就是萬無一失的成功秘訣嗎?是的。它之所以是百試不爽的,正是因為它與人的聲望、金錢、權力以及任何世俗的衡量標準毫不相干--如果你追求它並且發現了它的真諦,你一定會成為一個成功者。
真誠待人,光明坦蕩
美國心理學家安德森制定了一張表,列出550個描寫人的形容詞。他讓大學生們指出他們所喜歡的品性。研究結果明顯地表現出,大學生們評價最高的性格品性是「真誠」。在8個評價最高的形容詞中,竟有6個(真誠的、誠實的、忠實的、真實的、信得過的和可靠的)與真誠有關,而評價最低的品性是說謊、裝假和不老實。
這個研究結果具有普遍意義。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總是喜歡誠懇可靠的朋友,而提防和痛恨口是心非、虛偽陰險的人。真誠無私能使一個外表毫無魅力的人增添許多內在的吸引力,人格魅力的基本點就是真誠。待人心地好一點,守信一點,能更多地獲得他人的信賴、理解,能得到更多的支援、合作,因此獲得更多的成功機遇。
傅雷說過︰「一個人只要真誠,總能打動人的,即使人家一時不了解,日後便會了解的。我一生做事,總是第一坦白,第二坦白,第三還是坦白。繞圈子,躲躲閃閃,反易叫人疑心;你耍手段,倒不如光明正大,實話實說。只要態度誠懇、謙卑、恭敬,無論如何人家不會對你怎麼樣的。」可見,誠是做人的基本品德,也是一切德行的基礎。真誠做人,保持本然人品,是做人的起點,也是人品的極致。真誠的反面是虛偽,自欺欺人,靠戴假面具過日子。真誠坦率的人不失本色,自然有感人的力量。虛偽矯飾的人一生都在演戲,給人留下偽佞可憎的形象,自己也喪失心靈的本性。
心理學認為,每個人的思想深處都有內隱閉鎖的一面,同時又有開放的一面,希望獲得他人的理解和信任。然而,開放是定向的,即向自己信得過的人開放。以誠待人,能夠獲得人們的信任,發現一個開放的心靈,爭取到一位用全部身心幫助自己的朋友。這就是用真誠換來真誠,如果人們在發展人際關係、與人打交道時,能用誠信取代防備、猜疑,就能獲得出乎意料的好結局。
英國專門研究社會關係的卡斯利博士說。大多數人選擇朋友是以對方是否出於真誠而決定的。他說有一個富翁為了測驗別人對他是否真誠,就偽裝患病住進醫院。測試的結果,令富翁感到非常沮喪。
「很多人來看我,但我看出其中許多人都是希望分享我的遺產而來探病的。經常和我有來往的朋友都來了,但我知道他們不過是當做一種例行的應酬。」
「有一個從前欠我許多錢的人也來了,但在來看我之前,他已把所欠的錢還給我了,所以他在病床前很自負地說︰『先生,我是還清了債才來看你的。』所以我認為,這人是為了爭一口氣而來的。還有幾個平素與我不和的人也來了,但我知道他們只是樂於聽到我病重,所以幸災樂禍地來看我。有一個和我素不相知的人也來了,他說久仰大名,得悉閣下有病,特來探問,謹祝早日健康。這人不外是為了好奇,所以就來看我了。」
照富翁的說法,他的測驗是完全失敗的。卡斯利博士就告訴他說︰「我們為什麼苦於測驗他人對自己的真誠?測驗一下自己對別人是否真誠,豈不更可靠?」
以誠待人,要坦蕩無私,光明正大,一旦發現對方有缺點和錯誤,特別是對他的事業關係密切的缺點和錯誤,要及時地指正,督導他立即改正。雖然人不喜歡被批評,但當認識到批評者確實是為自己著想,便能夠理解接受,使彼此的心靈得以溝通,友情得到發展。
以誠待人,應當知人而交,當你拋出赤誠之心時,應看看站在面前的是何許人也,不應該對不可信賴的人敞開心扉。否則,適得其反。
要想得到知己的朋友,首先得敞開自己的心懷。要講真話、實話、不遮遮掩掩、吞吞吐吐,以你的坦率換得朋友的赤誠和愛戴。不要怕醜、怕羞,不要愛面子,不要打埋伏。人與人的感情交流具有互異性,融洽的感情是心的交流。肝膽相照,赤誠相見,才會心心相印。歲月的流逝,時代的變遷,並沒有減弱「真誠」在友誼宮殿中的光澤。相反,對於社會的進步,人們給「真誠」又增添了熠熠光彩。
上級要以誠對待部屬,父母要以誠對待子女,企業經營者要以誠對待顧客,每一個人都要以誠對待同事和朋友。以誠待人,才能得到友誼和真情,得到別人的信任和尊敬。人際交往如果離開誠實的原則,人與人之間互相欺騙,爾虞我詐,那麼,人世間便不會有真情友誼,不會有團結親密的人際關係了。
如果你與他人玩心眼、搞戒備、設城府,那麼對方也不會與你真誠相交。「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一個真誠人的心聲,才能喚起一大群真誠人的共鳴。
恪守信義,始立天地
中華民族歷來是強調信用的,在人與人的交往中,把信用、信義看得非常重要。孔子說︰「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墨子說︰「志不強者智不達,言不信者行不果。」還有「一諾千金,一言百繫」、「一言既出,駟馬難追」等,都是強調一個「信」字。
中國人歷來把守信作為為人處世、齊家治國的基本品性,自古以來,講信用的人受到人們的歡迎和讚頌,不講信用的人則受到人們的斥責和唾罵。李白曾在他的《長干行》中寫道︰「常存抱柱信,豈上望夫台。」所謂「抱柱信」是說一個叫尾生的男子和一個女子在橋下約會,女子還沒有來,河水就漲了。尾生為不失信用,還是不走,寧可抱住橋柱,被水淹死。尾生的行為是過於迂腐拘泥,但他表現出的精神卻受到稱頌。
「人無信不立」,恪守信義是立身處世之道,它既體現了對人的尊敬,也表現了對自己的尊重。所謂恪守信義,是指對許諾一定要承擔兌現。答應了別人什麼事情,對方自然會指望著你,一旦別人發現你開的是「空頭支票」,說話不算數,就會產生強烈的反感。「空頭支票」,會給他人添麻煩,也會使自己名節受損。
孔子說︰「人而無信,不知其可。」只有誠實守信的人才能得到別人對他的信任。孔子的門徒曾子,聽說妻子為了讓孩子聽話,哄騙他說要殺豬給他吃,就真的殺了家裡唯一的豬。因為他深深懂得「人無信不立」的道理,即使對自己的孩子,也不肯失信。
商鞅變法時,為樹立威信,推進改革,在國都南門立了一根三丈長的木頭,並當眾許下諾言︰「能搬此木到北門者,賞五十金。」有人把木頭扛到了北門,商鞅當眾賞他五十金。商鞅的舉動意在樹立威信,博取百姓的信用,讓百姓相信他是個說話算數的人,而他更深層的目的在於推行他即將出台的改革措施。
商鞅的新法「行之十年,秦民大悅,道不拾遺,山無盜賊,家給人足。」王安石寫詩稱揚商鞅說︰「自古驅民在信誠,一言為重百斤輕。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無論是商鞅的治國之術,還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的交往,只有說話算話,才能取信於人。
許多事情,都是「成於信,毀於隨」的。待人信誠,方能得到別人信任,才能被視為可以依托的人。否則,不僅一事無成,還有可能招來災禍。
明代《郁離子》一書中有如下一則商人因失信而喪生的故事︰濟陽某商人過河船沉,他拼命呼救,漁人划船相救。商人許諾︰「你如救我,我付你一百兩金子。」漁人把商人救到岸上。商人只給了漁人八十兩金子,漁人責斥商人言而無信,商人反責漁人貪婪。漁人無言走了。後來,這商人又乘船遇險,再次遇上漁人。漁人對旁人說︰「他就是那個言而無信的人。」眾漁人停船不救,商人淹死河中。這真是「失於信,丟了命,自做孽,不可活。」這就是言而無信的下場。
對別人委托的事情要盡心盡力地去做,但不要應承自己根本力所不及的事情。華盛頓曾說過︰「一定要信守諾言,不要去做力所不及的事情。」他告誡人們,因承擔一些力所不及的工作或為嘩眾取寵而輕諾別人,結果卻不能如約履行,是很容易失去倚賴的。
講信用是忠誠的外在表現。人離不開交往,交往離不開信用。「小信成則大信立」,治國也好,理家也好,做生意也好,都需要講信用。一個講信用的人,才能夠言行一致,表裡如一,人們才可以根據他的言論去判斷他的行為,進行正常的交往。如果一個人不講信用,前後矛盾,言行不一,則無法判斷他的行為動向,對於這種人,是無法進行正常交往的,更沒有什麼魅力而言。
守信是取信於人的第一方法。信任是守信的基礎,也是取信於人的方法。具有魅力的人,應該是守信的人,誠實的人,靠得住的人。
勿以惡小而為之
劉備臨死前曾告誡他的兒子劉禪,要「勿以惡小而為之」。在這個遺囑中,他還提出了「勿以善小而不為」的要求。真是「人之將死,其言也善」。這後一句話,同樣是流傳千載的至理名言,對幫助人們待人處世十分重要。
人生在世,總要有個基本的生活態度,起碼要自覺做到為善不為惡。
在人們眼中最個人主義、最自由散漫的美國人,在「9‧11」事件後的表現,真是令人感動。事發時,很快就有700多名消防人員和警察趕到現場,奮罔顧身地衝進大樓疏散和搶救被困人員。最後竟然有300多名消防人員和70多名警察英勇犧牲。還有那種市民排著長隊義務輸血,搶救人員夜以繼日、連續作戰的作風,也很讓人感動。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行大善的時候並不多,諸如︰在湍流中奮罔顧身救人、火災中見義勇為……但生活中處處有機會行小善事,累積每一個小善行,如同甘露滋潤別人的生命,也帶給我們自己更充實的生活意義。
這是一個關於善行的小故事︰
一個紐約人名叫麥克,每個月一領到薪水,都會先買3雙手套,並且存起來,直到寒冷的冬天來臨,他就把手套拿到街上,沿途發給那些沒有手套的行人。
「多少錢?」拿到手套的人驚訝地問。
「不要錢,握握手就行了。」
他的善行傳出之後,每年都有人寄來手套,請他幫忙分贈。
麥克的這項舉動,為寒冷的紐約冬天帶來無限的溫暖。原來他在經濟大蕭條中長大,冬天下雪時根本沒有手套可戴,而他的父親曾教導他︰「永遠不要使自己失去施予的樂趣。」
中國人嫉惡如仇,即使是小的惡行也不會有好的結果,「惡有惡報」也是必然的。正所謂「多行不義必自斃」嘛。
戰國時的奸臣慶封便是一個多行不義,最終害了自己的例子。齊莊公被大臣崔杼與慶封謀殺了。景公時崔杼當了丞相。慶封又想殺了崔杼取而代之,於是設計讓崔杼的家庭發生內訌,崔杼家破人亡,無家可歸,也上吊自殺了。
慶封當了丞相後,景公叫苦不迭,派幾員大將去刺殺慶封,慶封率領人馬應戰,敗後逃向魯國。齊國人指責魯國收留慶封。慶封又來到了吳國,吳王把朱方城封給他。
楚靈公聽說後,率領軍隊攻打吳國,拿下了朱方城,捕獲了慶封,遊街示眾,並讓他自己高呼︰「不得再像齊國的慶封,謀害國君、欺辱國君的遺孤,並以此來與大夫結盟。」然後殺了慶封。屍體被四分五裂,慘不忍睹。人們都說︰「這是因為他為人太兇惡,自找禍殃的緣故啊!」
最令人稱道的莫過於能夠改過遷善。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事實上非但是常人,即使聖賢亦不能無過。只是聖賢比常人更善於改過遷善,所以他顯得比別人偉大而英明。
改過遷善,是任何人在任何時候都可以而且必須遵守和施行的原則。尤其是對於那些所謂「浪子」,意義更為重大。古人云︰「蓋世功勞,當不得一個矜字;彌天大罪,當不得一個悔字」。民諺更有「浪子回頭金不換」的說法,這都是有無數的事例可以印証的。
中國古代有一則著名的故事,記載在東晉時的江蘇宜興,有一個著名的強橫少年,名叫周處。由於他凶橫無比,人們對他又恨又怕,將他與當地山上吃人的猛虎與河裡兇殘的惡蛟相提並論,稱為「三害」。
周處知道後,想改善自己的形象,主動去與老鄉商量,要除殺猛虎和惡蛟。殺死了猛虎以後,他又下河去殺蛟,徒手與蛟龍搏鬥,沿江沈浮而下,三天三夜之後,血水把河面都染紅了。人們以為周處死了,歡呼雀躍,誰知周處此時卻殺了蛟龍回到鄉裡。他滿懷高興,看到的卻是人們為他死而慶賀的場面。他真是難過至極。
於是他到當時著名的文人陸機、陸雲兄弟家中,傾訴了他的苦悶。陸雲就對他說︰「古訓有言,早晨能認識真理,就是晚上死了,也無所遺憾。認識錯誤,改正錯誤沒有早晚的區別。一個人只怕不立志,哪裡有發奮做人而一事無成的道理?更何況你年華正茂,前途還很大!」
周處聽了以後,回去潛心習武,刻苦讀書,各地聘書於是雪片般飛來。周處官至御史中丞,成為國家的大將,在抵抗外族入侵的鬥爭中,以身殉國,成為一名英雄。「改過宜勇,遷善宜速」,這是古人的經驗之談。有許多人有自識的能力,但是如果只是停留在自識階段而不落實於行動,那只能是自我作繭式地品味痛苦。
古時的皇帝曾經以下「罪己詔」的模式,收攏民心,重振自己的形象。且不說其中耍弄權術的成份,事實上,堂堂正正地承認自己的錯誤,表示自己悔改的意向,非但不會因暴露醜惡而使自己失面子,反而會因為你的坦率、誠實而引起人們對你的敬佩和尊重。
「方」為做人之本
「方」是一個人的品性、境界、素養等所有內在修為的綜合反映,是做人的根基,是堂堂正正做人的精神脊梁。一個人只有具備良好的個人素養和優秀品性,才有可能成大事、立大業。無論一個人的能力有多大,如果行不端、走不正,必會遭到人們的責罵、鄙夷和唾棄。
正直的人有一定之規
在現代社會中,推動人們取得最大成功的核心動力是什麼呢?大腦?精力?還是實際能力?無疑,這一切都是需要的。但這些只能使一個人獲得某種程度的成功,如果他要攀上尖峰,擔當起指揮決策的重任,那麼還必須加上一條原素。有了它,一個人的...
作者序
前 言
「妥協」是雙方或多方在某種條件下達成的共識,在解決問題上,它不是最好的辦法,但在沒有更好的方法出現之前,它也許是最好的方法。
有一些人與別人的關係不好,是因為過於計較自己的利益,老是爭求種種的「好處」,時間長了難免惹起同事們的反感,無法得到大家的尊重。而且他們總在有意或無意之中傷害了同事,最後使自己變得孤立。
而在事實上呢,這些東西未必能帶給你多少好處,反而弄得自己身心疲憊,並失去了良好的人際關係,可謂是得不償失。如果對那些細小的,不大影響自己前程的好處,多一些謙讓,比如公司裡分東西不夠時少分些,一些榮譽稱號多讓給即將退休的老同事等等,再比如與其他人共同分享一筆加菜金或是一項殊榮等等。這種豁達的處世態度無疑會贏得人們的好感,也會增添你的人格魅力,會帶來更多的「回報」,俗語所說的「吃小虧佔大便宜」從一定程度上說明了這個道理。
妥協從謀略上來說,是「緩兵之計」。它可以避免時間、精力等「資源」的繼續投入。在「勝利」不可得,而「資源」消耗殆盡日漸成為可能時,「妥協」可以立即停止消耗,使自己有喘息、整補的機會,也可以借妥協的和平時期,來扭轉對你不利的劣勢。「妥協」可創造「和平」的時間和空間,而你便可以利用這段時間來引導「敵我」態勢的轉變。
另外也可以維持自己最起碼的現狀條件。妥協常有附帶條件,如果你是弱者,並且主動提出妥協,那麼可能要付出相當的代價,但卻換得了暫緩;手中現有的一切是發生轉機的根本,否則就沒有明天,沒有未來。
「妥協」有時候會被認為是屈服、軟弱的「投降」動作,但若從上面的所提來看,「妥協」其實是非常務實、通權達變的叢林智慧。凡是人際交往中的智者,都懂得在恰當時機接受別人的妥協,或向別人提出妥協,畢竟人要生存,靠的是理性,而不是意氣。
前 言
「妥協」是雙方或多方在某種條件下達成的共識,在解決問題上,它不是最好的辦法,但在沒有更好的方法出現之前,它也許是最好的方法。
有一些人與別人的關係不好,是因為過於計較自己的利益,老是爭求種種的「好處」,時間長了難免惹起同事們的反感,無法得到大家的尊重。而且他們總在有意或無意之中傷害了同事,最後使自己變得孤立。
而在事實上呢,這些東西未必能帶給你多少好處,反而弄得自己身心疲憊,並失去了良好的人際關係,可謂是得不償失。如果對那些細小的,不大影響自己前程的好處,多一些謙讓,比如公司裡分東西不夠...
目錄
前 言………………2
「方」為做人之本
正直的人有一定之規………………10
真誠待人,光明坦蕩………………15
恪守信義,始立天地………………19
勿以惡小而為之………………23
君子慎獨………………28
有所為,有所不為………………32
持公正一念有於世………………36
培養認真的做人態度………………41
「圓」乃立世之道
聰明外露,不如智慧深藏………………46
曉以變通,不做「腐儒」………………50
能屈能伸才是大丈夫………………54
以低姿態出現在人們面前………………59
小心避開口舌「陷阱」………………63
寬以待人,有容乃大………………67
不去爭面子,才會有面子………………71
敬君子,畏小人………………75
不能樹敵………………79
成熟不等於世故………………83
辦事要剛柔相濟
該剛當則剛………………88
會鬧的孩子不給糖吃………………91
仗義執言不避難………………95
與上交,不諂不卑………………98
小人得勢,絕不姑息遷就………………102
剛柔相濟
世道逶迤,過直易折………………106
不因弱而怯,不因強而剛………………110
妥協不是軟弱………………114
「紅臉」「白臉」都會唱………………118
要尊嚴,也要「人緣」………………122
順勢而為,保護自我………………126
拓展思路,善用技巧
虛而實之「以詐取誠」………………132
請將不如激將………………137
故意示弱應付勁敵………………141
善用「擒」與「縱」………………145
遠而示之近,近而示之遠………………149
以迂為直,後發制人………………153
以明隱暗,旁敲側擊………………157
交友要有所選擇
朋友先擇而後交………………164
得黃金易,求諍友難………………168
真正懂得友誼的人只是少數………………172
朋友,出現在最需要時………………176
遠離不良的朋友………………180
多交學友,見賢思齊………………184
不要以人數來衡量你的人際關係………………188
把危機當做時機………………193
交友的尺度
平淡似水,和而不流………………196
沒有尊重就沒有友誼………………201
與友相處把握態「度」………………206
口渴以後再送水………………211
人情像銀行裡的存款………………215
人際交往中不可過度投資………………219
不為面子抵押友情………………223
與朋友相處的藝術
友誼需要經常地修整………………228
清除危害友情的三個「毒瘤」………………233
真誠地幫助朋友………………237
關注和讚揚朋友的成績………………242
不要過分苛責朋友………………247
朋友絕交,不出糗言………………251
不要跨越友情的禁區………………255
吃虧是福………………260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264
路有千條,別一條道走到黑………………268
成功不等於「更多佔有」或「更多忙碌」………………271
揚名但不爭名………………275
勝亦欣然,敗亦欣然………………280
前 言………………2
「方」為做人之本
正直的人有一定之規………………10
真誠待人,光明坦蕩………………15
恪守信義,始立天地………………19
勿以惡小而為之………………23
君子慎獨………………28
有所為,有所不為………………32
持公正一念有於世………………36
培養認真的做人態度………………41
「圓」乃立世之道
聰明外露,不如智慧深藏………………46
曉以變通,不做「腐儒」………………50
能屈能伸才是大丈夫………………54
以低姿態出現在人們面前………………59
小心避開口舌「陷阱」………………63
寬以待...
商品資料
出版社:柿藤出版社出版日期:2015-04-09ISBN/ISSN:9789865638177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288頁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