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進入五都時代,縣市合併趨向,不僅是未來熱潮,對於行政制度、政策思維,也會形成重大影響。目前國內以此做為研究重點的篇章不少,但大多從政治、法制的角度著手,而以社會系統理論作為研究途徑者,實為鳳毛麟角,甚至本書成為領風氣之先的唯一著作。
本書可貴之處,具有創新、領先、獨特之處。作者關於縣市合併的論題,首先關注到「縣市意象」這個角度,並以此切入。蓋因行政方面的縣市合併,對於縣市意象以及縣市的內在與外相,都會產生變化,因此,合併後的縣市,其內涵必然產生質變。而從政治角度或法制角度來研究,實難以涵括多層次的面向。
唯獨作者從五種社會系統理論的途徑,直指縣市合併、縣市意象的核心,因而更能指出問題的關鍵,而能更深入探討因之而起的行政、政策、社會、文化等內在關鍵問題。
行政法權威黃錦堂教授指出,「我國行政法多繼受德國法,而且係以德國通用教科書為主要的參考」,作者為德國博士,善引德國等西方思維,做為論述根據,實與國內行政法學發展有緊密的結合,在相關論述上更能直接連結思想的源頭。
曾任暨南國際大學公行與政策系所主任的作者,善於思考,引進國外政治與行政思維,尤其擅長社會系統理論。本書非常適合公行、社會、政治、法律系所,尤其國家發展所做為教科書,特別是報考研究所或參加國家考試,本書的重要性不可忽視。
作者簡介:
黃鉦堤
現職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公共行政與政策學系專任教授
學經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公共行政與政策學系所主任
德國公共行政大學史拜耳行政學博士
德國公共行政大學史拜耳行政學碩士
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商學碩士
國立成功大學工業管理學系管理學士
研究
公共行政哲學、政策調控理論、政府財政
作者序
寫作這本書的時候,常遇到難以理解以致於輾轉反側難以成眠的論點,幾年下來還是進展有限,有好幾次想放棄作罷。每當有這種念頭時,我就會想起一種嚮往、一個學術論點與一個期望,因而再次鼓起勇氣寫作。
當我在德國留學時,魯曼(N. Luhmann)的社會系統理論是德國社會學理論界的顯學,他將系統看成是「複雜性化約過程」;我在當時只覺得此種系統理論實在太玄了,真的是超過理解力範圍,因此對魯曼有一種莫名的崇拜。不僅如此,魯曼曾提出以其社會系統理論做為行政的「一般理論」之構想,而且其行政理論在德國行政學界與世界行政學界佔有一席之地;荷蘭學者郭爾斯坦(A. F. A. Korsten)與涂能(Th. A. J. Toonen)曾於1988年列出全世界行政學的二十位關鍵人物,其中歐洲大陸佔了七個,而魯曼是其中之一。這些經驗與見聞使我心生嚮往想進一步探究魯曼學說。
魯曼認為系統理論的第一次典範轉移是:一個系統是整體∕部分-差異轉移為一個系統是系統∕環境-差異;第二次典範轉移中又轉移至自我指涉系統與自我再製系統,這起先是在生物學中被提出。第二次典範轉移的認知旨趣是從設計(Design)與控制(Kontroll)轉移到自治(Autonomie)與環境敏感性(Umweltsensibilität);從計畫(Planung)轉移到演化(Evolution);從結構的穩定性(strukturelle Stabilität)轉移到動態的穩定性(dynamische Stabilität)。魯曼學說屬於系統理論的第二次典範轉移,拜墨(K. von Beyme)曾評論:魯曼的系統理論拒絕以行動者為中心的分析進路,這是所有思考可能性中對行動者為中心的分析進路最為陌生的切入點,其仍然是政治學最嚴厲的挑戰。再者,他的系統理論對於政治學界的另一個挑戰是,經由政治行政系統的自我再製概念的彰顯,人們知道政治行政系統有其特有運作頻率與由此形成的看問題方式,它因此只會做出對其而言是「可做出的政策」。由此說來,若人們要求學界做出一些能具有預測與解釋能力的政治行政理論,以期指明政治行政系統的運作,這將是一種過高且不合理的要求。
這樣扣人心弦的學術論點,對我而言的確是個啟蒙。因為這使我從中理解:一方面,除了以行動者為切入點的調控理論之外,還有另一種以系統為切入點的調控理論;二方面,政治行政系統的自我再製彰顯「以內因為依據,以外因為條件」的運作特質,這可以充分解釋對它的政策調控之成效具有偶連性(contingency),這是非常貼近實務的說法;三方面,系統理論是一種世界觀,它指出決策現象是具有弔詭性、偶連性、開放性與動態性,人們因此應以「不執著的肯定」來看世間事物。
既然我有這樣的「法喜」,我應該將之有系統地傳授給學生。正因如此,我一直期望自己寫一本能深入淺出地說明社會系統理論的歷史變遷及抽象義理的書。
從形成期望到確定題目,這中間恰巧碰到臺灣的五都改制,引發縣市合併的實務趨向與學理研究之廣泛討論。我發覺,多數人對於縣市合併的改革立論偏向從政治與法制角度出發,並以行動者當切入點;但又認為可另從縣市意象的蹊徑探討縣市合併課題,並以威爾克(H. Willke)所提出的五種社會系統理做為研究途徑。
寫作本書有三個取向:首先是「要創新」,希望本書能從國內的縣市研究的邊陲性向外推出一步。其次是「為讀者」,社會系統理論的整合性與抽象性常結合在一起,致使初學者對於系統理論望之卻步;本書因此試著深入淺出說明這五種社會系統理論,希望可做為社會系統理論初學者的教科書。第三是「自我轉化」,我希望能從撰寫此書之中感受自我轉化,並且從中達成自我實現。
本書得以完成,我首先要感謝翰蘆圖書出版公司洪詩棠發行人支持學術性著作出版,其次我要感謝我敬愛的母親與兄長對我的栽培,最後謹將本書獻給我的內人康齡,謝謝她的全力支持與照顧家庭。
黃鉦堤
2011年12月
於暨大公共行政與政策學系
寫作這本書的時候,常遇到難以理解以致於輾轉反側難以成眠的論點,幾年下來還是進展有限,有好幾次想放棄作罷。每當有這種念頭時,我就會想起一種嚮往、一個學術論點與一個期望,因而再次鼓起勇氣寫作。
當我在德國留學時,魯曼(N. Luhmann)的社會系統理論是德國社會學理論界的顯學,他將系統看成是「複雜性化約過程」;我在當時只覺得此種系統理論實在太玄了,真的是超過理解力範圍,因此對魯曼有一種莫名的崇拜。不僅如此,魯曼曾提出以其社會系統理論做為行政的「一般理論」之構想,而且其行政理論在德國行政學界與世界行政學界佔有...
目錄
第1章 緒論
1.研究背景與問題意識
2.縣市意象做為研究切入點
1.學者會內化地隱喻出一幅縣市意象
2.形象重於思想且思想重於概念
3.意象隱喻具有後設性兼評論性
4.意象、理念、結構與器物的關聯性5.避免成為國外經驗理論之殖民地
3.五種社會系統理論做為研究途徑
4.相關文獻回顧
1.國內行政學界對於縣市研究的相關文獻回顧
2.國內行政學界對於系統理論的相關文獻回顧
3.評價
5.論述要旨、研究目的與章節安排
6.研究取向與研究限制
1.研究取向
2.研究限制
第2章 派深思的結構功能系統理論及其對縣市意象與縣市合併之探究意涵
1.興起背景
2.意志主義的行動理論階段
3.模式變項階段
4.結構功能系統理論階段
1.名稱問題
2.疑義與問題提法:社會秩序如何可能?
3.思考方法:因果功能主義
4.系統層級與AGIL功能主義
5.象徵概推化的交換媒介理論階段
6.兩位新功能主義者
1.孟許
2.亞歷山大
7.現象解釋時的疑問
1.保守傾向
2.對於衝突現象的解釋不足
3.犬儒意識
4.過份強調相互滲透
8.對於縣市意象與縣市合併之探究意涵
第3章 巴克利與米勒的系統功能理論及其對縣市意象與縣市合併之探究意涵
1.疑義:系統結構是一個變數
2.假定:社會是一個複雜且適應的系統
3.思考方法:投入產出分析模式
4.投入產出模式的系統特性
5.投入產出分析模式對於系統變遷的意涵
1.系統結構平衡:歷史的觀點與演化的觀點
2.社會系統演化過程:互助與衝突
6.現象解釋的優勢與侷限
7.對於縣市意象與縣市合併之探究意涵
第4章 魯曼的視角結構系統理論及其對縣市意象與縣市合併之探究意涵
1.對於結構功能主義與持存功能主義之批判
2.問題提法:社會如何可能?
3.疑義
1.從「結構-功能」轉至「視角-結構」
2.系統是複雜性化約過程
3.社會系統是一個具經驗性的「實存狀態」
4.假定:Function被理解為視角及其理由
1.Funktion是一個可對等替換的觀點
2.Function是一個具有對等作用的象徵圖示
3.視角方法與現象學
4.Function與視角法的圖畫
5.Function與比較的視角主義
5.思考方法:視角方法
1.一種比較研究的方法
2.比較政策研究的基礎理論
6.一個行動的產生具有權變性
7.歸因的可操控性
8.既包含又排除的世界觀
9.視角結構理論在行政系統理論建構上的應用
1.背景因素
2.理論內容
3.後續影響
10.拜默對於Functionalism的評價
1.Function一詞的四種含義
2.優點
3.危險
11.對於縣市意象與縣市合併之探究意涵
第5章 威爾克的視角生成理論及其對縣市意象與縣市合併之探究意涵
1.威爾克的「視角生成理論」
1.疑義
2.研究對象:焦點系統
3.多階段的演化歷程的相關理論
4.準系統演化成系統時的複雜性構面
5.實例說明
2.威爾克與拓義博納的脈絡調控理論
1.主要義理
2.實例說明
3.批判與反思
3.對於縣市意象與縣市合併之探究意涵
第6章 魯曼的自我再製系統理論及其對縣市意象與縣市合併的探究意涵
1.一個「被澄清的啟蒙」之方案
2.自我再製系統理論做為差異理論的基礎知識
1.疑義:「差異」作為起始點
2.思考方法:視角方法
3.三種系統模式
4.自我再製的四個特性
5.自我再製系統的例子
3.背景因素、典範移轉理由與重構系統論點
1.背景因素
2.典範移轉理由
3.重構系統論點
4.假定
1.存有系統,而且是自我指涉系統
2.意義是一種特別系統的運算樣態
5.疑義
6.問題提法:意義為何?如何運作?
1.意義是一個關鍵概念
2.意義是一種運算
3.意義的功能是複雜性化約
4.從分解自我指涉的差異談論三個意義面向
5.魯曼的意義與胡塞爾的意識
6.魯曼的意義與海德的事物與媒介
7.意義的自我指涉的兩種選擇形式
8.本文對於意義的隱喻
7.思考方法:弔詭做為最後形式
8.關鍵論點與工具概念
1.人是由許多獨立的自我指涉系統組成
2.自我再製系統之間的茁生層次
3.意義與意義系統的關係
4.「同一∕差異」觀察圖示
5.自我再製系統之間的結構耦合
6.一幅萬物流轉圖像
9.實務上的應用公式及其例子
10.對於魯曼學說的評價
11.對於行政官僚組織意象與改革的探究意涵
1.魯曼的組織系統理論
2.魯曼對於行政官僚組織改革的看法
12.對於縣市意象與縣市合併的探究意涵
1.縣市意象
2.縣市合併
第7章 反思:代結論與建議
1.全文的主旨與文意之反思
2.社會系統理論與政策研究取向的關係之反思
3.縣市合併相關的學理與實務之反思
1.縣市合併的理論與實務之關係
2.系統理論做為縣市合併的政策諮詢工具?
3.縣市合併的「出頭鳥」成為「改革英雄」?
4.開啟另一個視角
1.另一種比較政治研究的切入點
2.另一種決策理論
5.戲法人人會變,各有巧妙不同
1.魯曼、海德格與德希達
2.魯曼的「意義」即是佛性?
附錄
1.單位行動系統與社會系統中滿足功能要件的次系統一覽表
2.準系統演化成系統時的複雜性構面一覽表
3.差異理論之下的各種系統模式的系統特性差異一覽表
第1章 緒論
1.研究背景與問題意識
2.縣市意象做為研究切入點
1.學者會內化地隱喻出一幅縣市意象
2.形象重於思想且思想重於概念
3.意象隱喻具有後設性兼評論性
4.意象、理念、結構與器物的關聯性5.避免成為國外經驗理論之殖民地
3.五種社會系統理論做為研究途徑
4.相關文獻回顧
1.國內行政學界對於縣市研究的相關文獻回顧
2.國內行政學界對於系統理論的相關文獻回顧
3.評價
5.論述要旨、研究目的與章節安排
6.研究取向與研究限制
1.研究取向
2.研究限制
第2章 派深思的結構功能系...
商品資料
出版社:翰蘆圖書出版有限公司出版日期:2011-12-31ISBN/ISSN:9789867522757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397頁開數:18開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