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發現一份文件,精準寫出你人生所有經歷,還有即將發生的未來……
你,會怎麼做?
*「華納兄弟」買下電影版權,《模仿遊戲》導演執導!
*榮登德國、瑞典暢銷排行榜!
*一本讓人如坐針氈的驚悚小說,一本讓你找回閱讀理由的小說!
*具備麥克‧克萊頓的說故事能力,讓你宛如走入電影大場面的驚人之作!
*推理評論家 冬陽◎專文導讀
一個小小的細節就能帶來一連串的改變?
我們該聽天由命還是扭轉未來?
死亡或許是退休喪女的密碼專家威廉唯一的人生選項了,偏偏訣別的電話讓前妻帶著警察破門而入,把他從浴缸移往醫院病床。
當鬱悶即將要淹沒威廉時,命運突然急轉彎──某個神秘組織把他從醫院帶到阿爾卑斯山的古堡裡,要他破解一串由蘇美人的楔形文字組成的密碼。
組織的首腦只說事關無以計數的人命,而且時間所剩無幾,但其他來龍去脈完全不肯透露。問題是,他們真的是為了拯救全世界,或者背後另有陰謀?
於是威廉假藉散步的機會,企圖穿越數不盡的穿廊、石階、監控器逃離此地,結果遇到一位蘇美學家珍妮。原來珍妮也是被組織綁架至此,但還沒時間討論細節兩人就被逮住了,而珍妮只來得及偷偷留給威廉四個英文字:AGCT……
作者簡介:
費德瑞‧烏勒森Fredrik T. Olsson
1969年生於瑞典西岸的哥特堡市的偏遠地區。
成長過程中,他經歷了不少挫折:當不成演員,當不成世界級的電影導演,也當不成一個氣候溫暖的中型國家的皇帝(倒不是說他真的有去試過,但至少他動過這個念頭)。
後來他選擇了寫作,事實也證明這個主意好多了。從1995年開始成為全職的電影及電視編劇,他所撰寫的劇本類型很廣,從喜劇到驚悚劇都有,並曾擔任數家瑞典電視網的協力編劇、節目統籌及原創劇本發想員。
除了太長舌跟喝了太多咖啡以外,費德瑞也是單口相聲的表演者,偶爾並會過過導演癮。當然,為了要能當個皇帝似乎還需付出不少努力,不過至今看來依然是徒勞無功。
譯者簡介:
朱浩一
外文相關科系畢業。現居板橋,經營電影部落格多年,曾任PCHOME電影達人、痞克邦年度電影部落客,亦為電影社團「遊影足」之創辦人。
曾獲花蓮文學獎散文首獎、葉石濤閱讀心得徵文大賽特優獎。譯作有《伊莉莎白不見了》、《我是馬拉拉》(青少年版)、《我是馬拉拉》(與翁雅如合譯)等。
章節試閱
第一部
四進制
從沒有任何事情值得我費心記下。
瑣事不斷。時光匆匆。生老病死。縱使過往記述讓人得以回首檢視,然而曾經毫無意義的事物,仍不會因而變成美談。遲早有一天,這一切都會告終。而我知道,當泥土砸在我的棺蓋上時,不會有人想要知道我在三月的某個星期一做了些什麼。
沒有任何事情值得我費心將它記下。
只除了一件事以外。
我清楚知道,很快地,將不再有人能活著閱讀我的記事。
十一月二十五日星期二。
雪花在空中飄飛,人們的眼中充滿恐懼。
1
那名在巷弄中被他們槍殺的男子死得太遲了。
他三十出頭,身上穿著牛仔褲、襯衫跟風衣。對那寒冷的時節來說太過單薄,但他的衣著算是乾淨,也不像餓過肚子。這是他們承諾要給他的,也是他實際上得到的。
但卻沒有人告訴他接下來會怎麼樣。如今,他卻面臨著這樣的局面。
他的腳步停駐在舊郵局後方的石牆間,屏息以待,細長的灰色吐息在他眼前的黑暗中明滅。小路的盡頭處有一道鐵柵門,封死的柵門侷限了這場恐慌:他在神智清醒的情況下參與了這場賭注,而現在他人卻站在這兒,無處可逃,聽任那三名身穿反光背心的男子的聲息從他背後逐漸逼近。
事實上,當這則新聞在十五分鐘前抵達歐洲各家報社時,他人還活著。這則信息則被簡化成三行,在其他通訊社所提供的許多報導下被草草帶過。週四清晨四點剛過不久,有人在柏林的市中心發現一具男子的遺體。報導上並沒有明確指出他是遊民或他有嗑藥,但讀者卻會在字裡行間留下這樣的印象,而這正是撰文者的意圖。如果要說謊,最好的辦法就是如實陳述。
這則新聞充其量只會出現在早報的邊欄中,跟那些不是新聞的細碎雜事擺在一塊。雖然這麼做有點過了頭,算不上相當必要,但這是安全措施的一環,一番解釋,免得有人目睹了當時的情況:他們在暗夜中抬起那具死氣沉沉的身軀,將它抬入那輛守候在旁的救護車中。車門的扣鎖發出一聲滑順的喀啷聲關緊。在不可或缺的旋轉藍光陪伴下,駛入凍人身心的雨水中。
不是開往醫院。
再者,醫院也幫不上忙。
救護車上坐著三名不發一語的男子,他們希望自己有趕上。
但他們遲了。
2
只耗費了幾秒鐘的時間,警方就用蠻力推開了那扇通往樓梯井的典雅雙開門、砸碎了鑲在鉛框裡的玻璃,並從內側將鎖打開。
接下來要面對的那扇金屬大門才是難關。它堅固、沉重,八成造價昂貴,而它現在緊緊地閉著,還上了鎖。只需要打開這最後一扇門,警方就能夠進入公寓,挽救那名報案電話中所提及的中年男子的性命。
前提是如果他還活著的話。
這通電話是在今晨稍早時打進諾爾瑪分局,接線員花了不少時間去判斷電話那頭的女子說話是否可靠、神智是否清醒,以確認對方不是打來惡作劇。她認識這名男性嗎?對,她認識。他有可能待在其他地方嗎?不,絕對不可能。她最後一次看到他是什麼時候?不久以前。他們昨晚才通過電話,他當時的聲音柔和、心情平穩,他們閒聊了幾句。後來有件事嚇到她了:他當時正在抱怨她心知肚明自己忘不了她。他過於強顏歡笑,試圖讓自己的語氣聽起來很正面,而她不明白他為何要這麼做。今早又撥了一次電話,威廉沒有過來接,她腦中的畫面頓時幻化成一把利刃刺進她的體內。這一次,他是真的鐵了心腸動手了。
這名女性的談吐清晰、指證歷歷。因此到最後,接線員相信了她的說詞,同時也通報了警方與救護車,然後才接聽下一通電話。
首輛巡邏車一抵現場,他們立刻就發現該名女性的說詞字字屬實。
大門深鎖。透過門上髒汙的玻璃窗,他們可以看見屋內那扇緊閉的防盜門的模糊輪廓。而一台收音機則在更深處的地方播放著古典音樂,樂音與澡盆中滿溢而出的水流聲混雜在一起。
這是一個非常不祥的徵兆。
克莉絲汀娜‧薩柏格就站在那座雅致的樓梯下不遠處。穿過電梯井那晃個不停的黑色鐵網,她的雙眼定定地凝望著公寓門邊的一舉一動。那裡曾經是她的家。
鎖匠手上的砂輪機逐步磨開防盜門,亮黃色的金屬火花如雨般噴墜。她曾經抗拒了很長的一段時間,說什麼也拒絕裝上這扇門;直到那夜過後,她才被迫接受它的存在。那夜過後,一切都變了。
以前,他們是為了保護自身的安危才裝上防盜門。如今,同一扇門卻可能會害他喪命。要不是她現在擔憂得心急如焚,肯定會因此而大發雷霆。
站在鎖匠背後的四名員警因無事可做,而不停用腳踩濺漫出來的水。站在員警背後的兩名救護人員則是急躁不已。一開始,他們嘗試呼喚他的名字:「威廉,」他們大叫,「威廉‧薩柏格!」但無人回應,最後他們只得放棄,默默無語地看著砂輪機幹活。
而克莉絲汀娜也只能夠繼續張望。
她是最後一個趕抵現場的人。她急急忙忙地套上牛仔褲跟麂皮外套,並將那頭金黃色的樸素捲髮紮成馬尾。然後,雖然她發現了一個絕佳的停車位,雖然她曾答應自己在週末以前不再開車,但她還是跳上了自己的那輛車。
在此之前,她已撥過很多次電話:她剛起床時撥了第一通,準備去沖澡時又撥了一通,甚至在頭髮還沒吹乾的情況下又撥了一通。在那之後她撥打了急救專線,對方花了大半天才搞懂她早已了然於心的事況。事實上,打從她起床的那一刻起,她內心深處就已知曉這一切。但如同他們聊天時總浮上心頭的罪惡感一樣,她試圖抗拒這樣的負面情緒。
她恨自己還繼續跟他保持聯絡。相較之下,他的心緒更為凝重,倒不是因為她沒那麼哀傷,而是因為他容許自己沉浸在那樣的情緒中。縱使這兩年多來他們不停地討論、釐清事況,也一次又一次地聊到「為什麼」、「或許」以及「如果」,但事情終究沒有任何的進展。她很榮幸地承擔起兩人份的哀傷,甚至還拎起了一些罪惡感,因為她認為這樣的比例分配才算得上公平。
但大家都知道。生命生而不公。
如果大家的命運都相同,她如今就不會站在這兒了。
總算攻破防盜門,警察與救護人員趕在她的前頭蜂擁地擠入寓所。
然後,時間靜止了。
他們的身影消失在漫長的走道,背後只徒留不肯消散的空蕩。煎熬的幾秒或幾分或幾年過去了,樂聲從她的耳際消失,景物隨之陷入完全的靜寂,無止無境。
直到他們終於走了回來。
他們避開她的視線,低著身子走過狹窄的拐角,穿過走廊,走過電梯旁的小道。轉了個大彎後,他們踏上螺旋階梯,接著不停、不停地往下走,步伐迅速但謹慎,免得撞壞了牆上昂貴的壁畫;腳步雖因而緩穩,但分秒必爭。
克莉絲汀娜‧薩柏格把身子靠在鐵網上,讓擔架得以錯身往下走,走向停在屋外人行道上的救護車。
這名臉上戴著塑膠氧氣面罩的男子,曾是她的丈夫。
威廉‧薩柏格並非一心求死。
更正確的說法是:死亡不是他的首選。
他寧願好好地活著,身體健康,日子平淡,學會遺忘。並說服自己把衣服洗乾淨,然後每天早上起床後套上這些乾淨的衣物出門,做點他人眼中的正經事。
他甚至不需要這一切。簡單幾樣東西就夠他過日子,他只希望找到一個理由,讓他得以不再去回想起那些讓他心痛的過往。而在遍尋不著的情況下,他人生要事的下一個選項就是畫下句點。
顯然地,他連這件事情都做不好。
「覺得還好嗎?」站在他眼前的年輕護士問他。
他半坐在洗了太多次而變得脆硬的鋪蓋上。這鋪蓋的構成方式很常見:在一條醫院用的黃色毛毯的邊緣疊上一層被單,就好像整個醫療體系仍拒絕接受羽絨被的存在一樣。
他注視著她。仍殘留在體內的毒素依然使他隱隱作痛,但他故作平靜。
「比妳期盼得要糟一些,」他說。「但比我預期的要好一些。」
這句話讓她綻出笑容,他因而嚇了一跳。她的年紀大約不超過二十五歲,滿頭金髮,長得很漂亮。但或許是她背後的那扇窗所照進的柔光造就了眼前的美貌也說不定。
「看來你的時候還沒到,」她說。她的語調平穩,幾乎像在聊天,這也讓他嚇了一跳。
「以後機會還多得是呢,」他這麼回答。
「很好,」她說。「隨時保有樂觀的心態。」
她的笑容處在一個完美的平衡點上:大得足以凸顯出這句話的諷刺意味,但也拿捏的恰到好處,不至侵蝕了它的幽默成分。他忽然間發現自己想不到該怎麼回話。一種不甚愉快的感受擊中了他:這場對話已經結束,她是最後的贏家。
有幾分鐘的時間他一聲沒吭,躺著看她在房內四處打點。每一個步驟都極具效率,如同一張規畫好的流程表一樣:更換點滴、調整劑量、注意細節,然後檢查病人的病歷表,安靜而充滿效率。而他終於開始疑心自己是否誤判了她的表情,她說不定只是在跟他開玩笑罷了。
此時,她的例行工作已經告一段落。她將他的床單稍事調整,但卻看不出調整前後的差異。在離開病房前,她的腳步停了下來。
「你可別趁我不在的時候做什麼蠢事,」她說。「只要你人還待在這兒,就表示不單只有你,我們都得加一大把勁去面對現況。」
她以眨眼的友好方式跟他道別,隨後身影消失在走廊中。門在她背後闔上。
人在床上的威廉不禁覺得不適。並非因為任何特定原因。他就是覺得哪裡不對勁。為什麼呢?是因為她沒有使用他早已決定好要聽而不聞的慈母口吻跟他說話嗎?亦或是因為她那簡潔有力的評語讓他猝不及防,使他選擇去感受到那幾乎可稱得上是愉快的戰意?
都不是。
花了一秒鐘去思考後,他知道了答案。
他閉上雙眼。
是語調。她們的語調一個樣。
換作是她,也會說出一模一樣的話來。
忽然間,他不再被體內的悶痛所擾──此刻,無論他在這具疲憊不堪的五十五歲身軀中感受到的是低血鈉、脫水的症狀,或是藥丸中的某些異樣成分殘留在他的體內,一切都是徒勞,這具身軀已注定分崩離析──就連手腕上那正在繃帶底下癒合的傷口也不再讓他感到灼燙。現在有別的東西正在折騰他。又是同樣的感受,多年來糾纏不休;倘若他試圖遺忘,就會用加倍的氣力朝他反撲。也正因此,他才會在前一天的晚上走進浴室,並在最後一刻決定下手。
只因為他沒有注意到那些徵兆。
然而很諷刺地,除此之外,卻沒有其他的表達方式。
沒有辦法解讀那些徵兆的人,就是他。
去他的。
他應該趁她人還在這兒的時候,跟她要點能讓他平靜下來的東西。止痛藥,或是煩可寧。或是若她辦得到的話,朝他的頭部開上這麼一槍,但她八成辦不到。
跟前一天晚上一樣,他回到了同一個境地:在黝暗的通道中無止境地墜下,自毀性地盼求墜擊深底,冀望那轟然一摔能置他於死地,藉此擺脫掉那些總是能夠找到辦法去控制他的思緒。那思緒刻意讓他看見一絲希望,接著就會傾全力襲來,讓他搞清楚誰才是老大。
他伸長了手,去抓懸掛在牆上的白色電線。拉近後,他壓下長管狀的按鈕,尋求協助。希望不要喚回同一個護士,眼睜睜看他從言詞犀利的仁兄轉而軟弱地索要安眠藥,這樣的挫敗將使他氣惱。不過呢,倘若她能夠幫他好好睡上一覺,他願意付出這樣的代價。
因此他又壓了一次按鈕。
按鈕出乎意料地竟沒發出任何聲響。
他又壓了一次,這次壓得比較久。
依然鴉雀無聲。
也沒那麼奇怪啦,他告訴自己。畢竟他召喚的人可不是他自己。只要鈴聲會在某處作響,讓那些無論人坐在哪兒、在幹些什麼分內事的醫生注意到,能喚個護士過來幫他一把,這樣就好。
緊接著他看見了那盞燈。在呼叫器線路上方的牆面設有一個紅色的塑膠硬殼裝置。它不是應該要發亮嗎?就算聽不見鈴聲,呼叫器的警示燈不是也應該要在他壓下按鈕後發出光亮嗎?
他一次,又一次的壓下按鈕。但毫無任何跡象。
他滿腦子想著那個壞掉的呼叫器,因此當病房的門因開啟而發出聲響時,他馬上就嚇得跳了起來。他朝聲音的方向望去,心底則在琢磨應該要防守還是攻擊:應該要抱怨壞掉的警示燈呢,還是要為了自己歇斯底里狂壓按鈕的行徑道歉?
在他的雙眼還未適應背後的窗戶照進的光線之前,他仍舊游移不決。而在他終於適應眼前的明暗後,所有的選項就看似無關緊要了。
站在他床尾的男子既非醫生,也不是護士。
他身穿西裝外套、一件襯衫,但沒有繫領帶;腳上則套了一雙整體來看非常突兀的皮靴。他大約三十歲左右,但也難說,畢竟他理了個大光頭,且從體態來看明顯已健身多年。也許他的年齡比視覺上要來得老。但也可能是相反的情況。
「那是要送給我的嗎?」除此之外,威廉不知道該說些什麼。
男子看著手上的花束,彷彿他壓根不知道自己手中拿著它們。他沒有答腔,隨手就把花束扔進一旁的垃圾桶。花束不過只是工具,讓他能夠在不引人側目的情況下混進醫院,並持續在醫院走廊間四處探勘。
「你是威廉‧薩柏格嗎?」男子問他。
「雖然殘破不堪,」威廉這麼回答他。「但我是。」
男子就這麼站在那兒,兩人之間不發一語的互看著彼此。雖然他們用眼較量,但若對方真要動手,從他所躺的位置來看,威廉幾乎毫無招架的餘地。整個場面的氣氛很古怪,威廉感覺自己蓄勢待發。
「我們一直都在找你。」那個男人總算開口了。
真的嗎?威廉嘗試去思考對方所說的話。近來,他並沒有感覺到有人想跟他取得聯繫,但老實說,即使真的有,他大概也不會留意到吧。
「我最近都在處理一些自己的問題。」
「我們得到的消息也是這麼顯示。」
我們?現在是什麼鬼狀況?
威廉稍微坐挺,努力朝對方擠出一個自然的微笑。
「我很樂意提供你一點什麼,但院方太小氣,嗎啡的劑量給得很低。」
「我們需要你協助。」
天外飛來這句話,快得他幾乎措手不及,而那聲音中的某種特質使得威廉暫時卸下了他的心防。那名年輕的男子看著他,視線雖堅定,但後頭藏了些什麼。急迫性。甚至也可能是恐懼。
「那麼,我想你找錯人了。」威廉邊回答邊伸出他的雙臂。或更準確地說,他嘗試這麼做。雖然他的動作被點滴管及心電圖導線所侷限,但此情此景順利強調出他想要表達的訊息:如今的威廉‧薩柏格自身難保,遑論助人。
但那名壯碩的年輕男子搖了搖頭。「我們知道你的能耐。」
「『我們』是誰?」
「這不重要。重要的是你。你的能力。」
刺穿威廉身軀的這種感受既熟悉又陌生。這樣的對話在二十年前,了不起十年前吧,他都還能平心靜氣去應對。但怎麼會在他到了這年紀才找上門?
「你隸屬哪個單位?」
男子佯裝失望地望著他。彷彿威廉早該料到對方不會回答他,彷彿威廉問話的行徑很不得體。
「國安局?國防部?其他國家的情報組織?」
「對不起。我不能說。」
「沒關係,」威廉回答他。「幫我問候他們,謝謝他們還特地送我花。」
他用一種「到此為止」的語調講出這句話,同時,為了重申他的決定,他又一次拉起警示燈的延長線路。用大拇指壓下按鈕時,他定定地看著年輕男子,好似要藉此強調他欲結束此次對談的決心。
「若那設備真沒問題的話,燈早就該亮了。」男子這麼說。
這番話出乎威廉的意料之外。他看著對方。
彼此又互相打量了一會兒後,威廉放開線路,讓它落在自己的胃部上方,橫在黃色的醫院毛毯上。
「我五十五歲了,」他說。「我幾十年沒工作過了。我就像中國的萬里長城,遠久以前我曾肩負重任,但如今已土崩瓦解。」
「我的上司對你有不同的看法。」
「誰是你的上司?」
他的話語中透出一種疲態。他對這樣的對談感到疲累,他只想吞下藥丸後任意識漂離,而不是在這兒跟株運動過度的嫩草玩冷戰遊戲,這株草晚來了十年。
但先結束對話的竟是那名年輕男子。
「對不起,」他又說了一次。他帶著歉意地嘆了一口氣,隨即轉身背對威廉。
要走了,威廉這麼想。一場莫名其妙對話的莫名其妙結尾。
然而,通往走道的房門一打開,卻見外面守著另兩名男子,他們在等的就是開門的這一刻。
──摘自愛米粒出版《反轉四進制》
第一部
四進制
從沒有任何事情值得我費心記下。
瑣事不斷。時光匆匆。生老病死。縱使過往記述讓人得以回首檢視,然而曾經毫無意義的事物,仍不會因而變成美談。遲早有一天,這一切都會告終。而我知道,當泥土砸在我的棺蓋上時,不會有人想要知道我在三月的某個星期一做了些什麼。
沒有任何事情值得我費心將它記下。
只除了一件事以外。
我清楚知道,很快地,將不再有人能活著閱讀我的記事。
十一月二十五日星期二。
雪花在空中飄飛,人們的眼中充滿恐懼。
1
那名在巷弄中被他們槍殺的男子死得太遲了。
他三十出頭,身上穿著牛仔...
推薦序
*抽絲剝繭的揭密步調堪稱大師級……烏勒森具備了麥克‧克萊頓的說故事能力。──《太陽報》
*內容豐富多彩、一鳴驚人。一本顯然是用電影手法寫成的驚悚小說。──《獨立報》
*烏勒森的處女作,是一本世界存亡危在旦夕的驚悚小說,在原創概念的構建與懸疑氣氛的堆砌上表現卓越。──《出版家周刊》
*這是瑞典劇作家烏勒森所寫的第一本小說。本書透過一場發生在歐洲的末日情境來加強劇情的力道……烏勒森集結了一群建構得宜的角色,不單讓讀者能同情他們的遭遇,更將他們安插在一些有趣的地方。全書鮮少有枯燥之處,特別是在故事動起來以後,是一本大眾可以理解的末日小說。書中的兩個主角跳脫了傳統的主角框架,非常討喜!──《寇克斯書評》
*別等電影啦,現在就快看──再慢就太遲啦!(五星推薦!!)──《周末運動報》
*《反轉四進制》的核心論點既簡單又精巧,我真希望自己能早點想到。如果你喜歡聽見時鐘滴答快響、世界瀕臨滅亡,並感受到自己的腳步不停快速往前進,再加上一些天殺的疫病跟破解密碼的過程的話,那麼孩子,你一定會愛上這本書。就像我一樣。──《最後預言三部曲》作者 賽門‧托因
*我徹頭徹尾愛死了這本書,而且胸懷激情──我希望自己能在一無所知的情況下從頭開始重讀這本書,只要有個東西能提醒我自己閱讀的理由就好了。──知名部落格「麗茲愛看書」
*這本驚悚小說節奏快速,而且隨著情況愈來愈危急,小說的張力卻沒有減弱分毫。《反轉四進制》既刺激又有趣,是來自瑞典的編劇費德瑞‧烏勒森了不起的處女作。── 知名部落格「伊琪輕鬆讀」
*每一頁都很刺激,每一頁的描述都很清楚,每一頁都會讓你緊張的繃緊神經!對後續發展的期待會讓你像顆陀螺一樣轉個不停……我愛這本書。── 知名部落格「天生愛閱讀」
*驚險又刺激,絕頂聰明,讓人筋疲力盡,也讓人愛不釋手!如果你在找一本(你知道的)真的讓人如坐針氈的驚悚小說的話,你找對了!── 知名部落格「麗茲愛看書」
*抽絲剝繭的揭密步調堪稱大師級……烏勒森具備了麥克‧克萊頓的說故事能力。──《太陽報》
*內容豐富多彩、一鳴驚人。一本顯然是用電影手法寫成的驚悚小說。──《獨立報》
*烏勒森的處女作,是一本世界存亡危在旦夕的驚悚小說,在原創概念的構建與懸疑氣氛的堆砌上表現卓越。──《出版家周刊》
*這是瑞典劇作家烏勒森所寫的第一本小說。本書透過一場發生在歐洲的末日情境來加強劇情的力道……烏勒森集結了一群建構得宜的角色,不單讓讀者能同情他們的遭遇,更將他們安插在一些有趣的地方。全書鮮少有枯燥之處,特別是在故事動起來...
商品資料
出版社:愛米粒出版日期:2015-06-01ISBN/ISSN:9789869155878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496頁開數:14.8*21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