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價:NT$ 299
本商品已絕版
作者簡介:
尤塔‧鮑爾 Jutta Bauer,1955年出生於德國漢堡,畢業於漢堡設計學院,現居於漢堡。2010 年獲頒國際安徒生大獎最佳童書插畫家終身成就獎。與德國著名童書作家柯絲騰‧ 波耶(Kirsten Boie)合作出版極受歡迎的《七月男孩尤里》(Juli)系列(貝茲吉堡出版社Beltz & Gelberg),也為多位著名童書作者繪製插畫。自寫自畫的《顏色女王大考驗》(Königin der Farben)被稱為「最美麗的德文書」。尤塔‧ 鮑爾全集更獲頒「德國青少年文學特別獎」。《大吼大叫的企鵝媽媽》獲得「德國青少年文學獎繪本大獎」。
譯者簡介:
賓靜蓀,喜歡學習外語,曾長住德國。陪伴女兒長大的過程中,深入閱讀各國童書,享受到身為媽媽的另一種幸福。看到德文好書,就忍不住想介紹給更多大小朋友。現任《親子天下》雜誌總主筆。
得獎紀錄:
2001年德國青少年文學獎繪本大獎
名人推薦:
讓孩子知道媽媽永遠愛他
文/藝人 陳孝萱
相信很多媽媽在看到這本書名時,一定也和我一樣忍不住發出會心的一笑。不論再怎麼希望自己是個優雅、不對孩子發脾氣的媽媽,孩子總是有辦法把我們逼到不得不「大吼大叫」。也許是明知故犯、故意踩妳的底線,更多的時候是我們擔心他的安危;怕他在車水馬龍的路上突然甩開妳的手奔跑、怕他探索的手伸向運轉中的電風扇、怕他在公園的遊樂設施上和其他小孩推擠而墜落……,在孩子們的成長過程中,有太多太多的機會及場景可以逼我們「大吼大叫」了……。
但再往下翻,看到可愛的小企鵝因為媽媽的吼叫而嚇得魂飛魄散時,心中不免一驚,是的!不論妳吼叫的原因是什麼,當孩子看到最親愛的媽媽吼叫時的青筋、突出的眼球,甚至喉嚨深處的小舌頭,怎麼能不被嚇得頭飛到外太空、嘴巴落到不知名的山頭⋯⋯,所以如果妳還要高聲問他「你到底在想什麼?」他答不出來也是理所當然的吧……。
作者只用了簡單的幾行字搭配著可愛傳神的插圖,卻足以讓身為媽媽的我暗自深省,在下一個吼叫要發生前,可以多給自己一點時間回想這個繪本,真的有必要讓孩子找不到他的頭和身體嗎?如果妳也跟我一樣曾經不小心犯了這樣的錯,記得要像企鵝媽媽,好好地把孩子被嚇掉的部分找回來,細心地幫他縫補回去,並且抱著他說「對不起!」相信孩子一定會知道,媽媽永遠是愛他的!
吼叫媽的深刻自省
文/Jaguar小姐(余筱瑩)
女兒三歲後,我變成一個很容易大吼大叫的媽媽。
我生性就是個脾氣暴躁之人,女兒出生後,母愛的天性已把我修正為相對有耐心。然而,隨著女兒年紀漸長,她的自我意識逐漸增強,她開始凡事都有自己的意見,對事物的安排也有各種堅持,如果大人企圖介入她的秩序,她會非常反彈,有時情緒一來,她會不可理喻地又哭又鬧,任憑大人怎麼做,她都不滿意。
每當女兒開始「番」,我暴躁的天性就被引發出來,忍耐到極限的我,也爆發地對她大吼大叫。母女戰爭開始,我大吼,她大哭,她越哭,我越氣,兩人情緒相互糾纏,空氣中的火藥味瀰漫。
每次大吼之後,女兒總是主動向我道歉,心情尚未平復的她會強忍淚水,哽咽地對我說:「媽咪,我想跟妳說對不起。」,還在氣頭上的我,常常等到女兒說了好幾次對不起,才放下情緒與她擁抱和解。我一直以為女兒的「對不起」是知道自己錯了,而我也總是仗著女兒會主動道歉,很少反省自己,在每一次失去耐性的時候,我只專注於自己的氣血攻心,我以為只要大吼,她就能知道我真的生氣。
翻開《大吼大叫的企鵝媽媽》的那天,我才剛因為女兒無理取鬧而生氣。當天晚上我打開電腦,親子天下的邀稿信帶來了這本線條簡潔、色彩大片渲染的繪本,我捲動滑鼠,一頁一頁往下翻,我才知道自己有多大的盲點。
《大吼大叫的企鵝媽媽》沒有說教,它直白地從小企鵝的角度,描述孩子被媽媽吼叫時的內心狀態。當我看到小企鵝面對媽媽生氣時的表情,我才知道許多時候,孩子其實不知道我們為什麼生氣;當我看到小企鵝被媽媽的吼叫嚇得全身四散時,我才知道當我們對孩子吼叫時,孩子感覺自己支離破碎了;當我看到只剩下兩隻腳的小企鵝急著想找媽媽,我才知道媽媽的愛對孩子如此重要,就算被媽媽傷害了也要在第一時間找回來;當我看到小企鵝最後發現媽媽已經找回他的軀幹而且修補好了,我才知道所有的媽媽在吼叫後都好後悔,希望自己能彌補一切;最後,當我看到企鵝媽媽對小企鵝說:「對不起。」,我才知道該反省的是我,因為我從來沒為自己的失控,向女兒道歉。
我一直以為自己的吼叫是在警告孩子的不當行為,我不知道其實我只是在氣自己的無力。我從來沒有站在孩子的立場想,我忘了她們也需要發洩情緒。我失去分寸,我自以為對她吼叫就能解決問題。我的吼叫是一把刀,把孩子砍得遍體鱗傷。原來,被我吼叫後的大哭其實是害怕失去媽媽的愛,她慌張、恐懼、心碎,正如小企鵝破碎的肢體,她強忍淚水所說的對不起,不是因為知錯了,而是因為她深深愛著我,她是如此需要我的愛。
小企鵝給我上了一課。
隔天晚上,我抱著女兒一起看繪本。當女兒看到小企鵝被媽媽吼叫後,身體四分五裂地飛到外太空、大海中、叢林裡、山頂、都市中,她呵呵笑了出來!她說:「當媽媽對我們吼叫的時候,我們的身體都飛走了!」,我也笑著問:「那怎麼辦?」,女兒說:「沒關係,媽媽會把我們縫起來!」。
《大吼大叫的企鵝媽媽》不僅讓我自省,也療癒了孩子。它同理孩子受傷的心,藉由小企鵝的破碎,讓孩子從「原來別人也是這樣啊!」獲得安慰。而企鵝媽媽的對不起,提醒我必須向孩子道歉,我要學習更好的處理方式,而不是用傷害她來發洩情緒。媽媽的愛是孩子的一切,我要不厭其煩地向她保證:無論發生甚麼事,永遠不要擔心失去媽媽的愛,媽媽永遠愛妳。
教養孩子也是大人的修鍊。一路上,我們仍會擦槍走火,在愛的指引下,我們一次次練習更好的處理方法,最重要的,在每次衝突過後,我們都要以最快速度讓孩子回到我們的懷抱,而我們,要更用力地抱她。
《大吼大叫的企鵝媽媽》引導我,做了很深刻的自省。所有爸媽都應該帶著孩子一起看,讓我們換位思考,也讓孩子從幽默中被撫慰。
《大吼大叫的企鵝媽媽》──把‧愛‧找‧回‧來
文/尼奧媽(尼奧媽的新媽媽主義)
上市前幾週,我跟編輯君君坐在辦公室的沙發上討論這本書的行銷操作與定位訴求。
本來應該是一場理性分析且明快的決議流程,最後,兩個女人竟然都必須把下巴揚起45度角,才能不讓眼淚潰堤。
一向人前堅強,只容許完美出場的君君,抬著下巴,哽咽地對我說:「都是你啦,害我快哭了,你是個危險人物……」
我:「跟我沒關係,是這本書。它會觸動你最脆弱的感覺神經,直搗記憶的最深層。」
2014年開始,不知怎麼的,「德國最火紅繪本──一生气就大吼大叫的妈妈」這篇文章開始在兩岸網路瘋傳,天生反骨如我,就是不想跟風,所以我一直沒好好讀過內容。
「圖畫書一定要看紙本」──是基本原則,網路上的圖文全看光了也是沒感覺,因為每種素材都有屬於自己的溫度,紙就是有一種溫度,當它被拿在手中時,還會與你的體溫結合,創造出一種屬於你跟它之間的均溫狀態。
今年,知道親子天下要出版這本火紅繪本,我很高興,我知道親子天下的團隊,會將這本書的核心價值拉出來,而不會只是一本「因為它很紅而出中文版來搶占市場」的產品。
要透徹了解一本書,最好的方法就是透過各個面向來「讀」它,而了解幕後製作團隊的初衷與背景,更能幫助讀者更全面性地接觸書本的內在樣貌。
★選書者──童書主編 張淑瓊,就是讓大家有幸看到繁體中文版的關鍵人物,在十幾年前就注意到這本書,但當時台灣的整體環境,讓淑瓊再觀望了幾年,2015年,在「大家」都變勇敢的時刻,勇敢地決定讓它與台灣讀者見面。
★中文版的譯者,同時身為親子天下雜誌的總主筆──賓靜蓀。靜蓀在德國生活十幾年,本身是個母親,又是教育議題的記者,這次實地遠赴德國,造訪作者Jutta Bauer的創意基地,展開一場深度的訪談。與作者面對面後,延續了工作室裡的原創因子所翻譯出來的內容,不只是保留了原汁原味,更增加了感性元素,讓繁體中文版體現原文精神之外,層次更豐富。
★責任編輯──熊君君。外表與內心「圖文不符」的可愛女孩,執行編輯了《這不是我的帽子》、《一直一直往下挖》、《貝蒂好想好想吃香蕉》……等等重量級又受到讀者歡迎的圖畫書。用心、細膩、追求創新,每一次的編輯作品都讓繁體中文版有了獨特的價值。
第一次看這本書,我覺得它是圖畫書界的驚悚之作。
再看一次,我覺得是給大人讀的自省之作。
看了很多次之後,我想,它是腦內思考的顛覆之作。
記得尼奧三歲的某個晚上,睡覺前躺在床上哭哭啼啼地說:「媽咪~你知道每次你罵我的時候,我整個心都碎掉了,像漂浮在宇宙中的rocks!」
當時,我正在家裡打掃,想著:「我甚麼時候罵他了?」幾秒後我了解到他講的是「曾經有那麼一天…」的事情。
終於,他花了不知道多少天的時間,用三歲小孩僅僅會的幾個詞語,把悲傷的感覺描述出來。當我意識到的當下,慌張地放下手中的掃把,衝向他的身邊,給他一個緊緊的擁抱,在他耳邊輕輕地說了:「寶貝,對不起,媽媽以後不會再這樣了。」
彩妝品經常用【Before/After(使用前/使用後)】的對照,讓女人們驚覺使用前後的差異,然後相信使用這個產品會讓自己變得更美。
《大吼大叫的企鵝媽媽》是教養觀的【Before/After】,讓家長們驚覺使用前後的劇變,然後大徹大悟地發現自己在教養的路上,確實還有進步的可能。
「使用」它之前,我們可以說(或佯裝不知情),對大吼造成的後果一無所知,但「使用」它之後,就無法再用「無辜」和「無知」來忽略孩子的心情了。
不看不知道,看了以後,絕對翻轉你的教養觀點。
從此之後,吼叫前的那一瞬間,腦海中會浮現出四分五裂的小企鵝,想到我們的孩子也被我們嚇得四分五裂,其實孩子也不過就是_______(請自行填空)。
為了這本書的行銷宣傳,做了不少前期的市調與試讀邀請,後來發現,這本書很奇妙,每個人讀過之後,都會好像被電流刺激腦部,突然回憶起年幼時父母的某些吼叫時刻、或是經常性的否定(編輯君君就是因為這本書而不小心打開了腦中的小抽屜,才會紅了眼眶。);或是像老ㄙㄨ老師一樣,想到了家中各個不同年代的媽媽,不分時代地吼叫景況。
《大吼大叫的企鵝媽媽》開啟了全然創新的圖畫書議題。
以往我們與孩子共讀很多圖畫書,要他們學「分享」、學「勇敢」、學「愛」。圖畫書可以是有功能性,也可以是純然悅讀的體驗;然而,褪去所有教條的訴求後,與你裸身相見的文本,如果仍是迷人又餘韻猶存,更是經得起時間考驗的佳作。
《大吼大叫的企鵝媽媽》如果是個女人,絕對是很complicated的那種。
它領你與孩子共讀,開啟對話;也引導你正視情緒問題;還讓你沉浸在自己過去的傷痛中,療癒如今才意識到的傷口,並思索著如何不讓這樣的經驗複製到孩子的未來;更讓具備文青魂的你探究每個畫面中的符號所代表的意義。
簡約、帶點寫意的繪畫風格,歐陸式的線條勾勒出一個超現實的世界。
只有在這個世界中,孩子可以盡情地將想像中被撕裂的軀幹放肆地解散,盡情地表現悲憤與恐懼;媽媽可以在這個世界裡,乘坐著那艘裝載著愛的漂浮之船,把遺失的愛找回來,並盡力縫補。
我們不是完美的人,總是會犯錯、總是有情緒,但讀完它以後你不會再忘記:我們可以盡力去找回,努力去修補,縱使一切無法回到初始,但我們仍然不會放棄可以再次擁有愛的機會。
「衝突管理」,在家也要好好運用!
文/親職作家 張美蘭(小熊媽)
讀完這本書,我其實心裡有許多感嘆,一方面是對自己,一方面是對孩子。我們父母也是人,面對孩子,總有氣到抓狂的一刻(尤其我有三個男孩!)說真的,我真不敢說:自己沒對孩子大吼過。但是隨著年齡漸長,終於我可以進入戒吼的境界,老僧入定些了。
吼叫,的確是有些威力的,尤其是對常常有重聽毛病的小男孩(雖然醫師說:那是選擇性的重聽,男孩只聽想聽的)。可是結果你不久也會看到:你的孩子,也對別人用吼叫來表達心中憤怒!這是一種文明社會改反省的惡性循環。一個社會越文明,不是更該用心平氣和來討論事情嗎?不然我們與茹毛飲血的原始人,有何異?
年輕時,我也會對孩子忍不住吼叫,等到養到第三個男孩,才知道:蠻取不如智取。運用獎懲、幽默、小技巧,讓孩子達到你的要求,總比像瘋婆娘一樣亂吼有用,而且不會喪失身教的好模範。
書中的小企鵝,最後被媽媽一個個撿回來。媽媽其實還是愛孩子的,所以,萬一真的吼過了,冷靜時千萬別忘了:抱住孩子,說聲對不起,以及自己生氣的理由。孩子會了解,也漸漸會修正錯誤的行為的。也許只有一點點,但總是一個互相溝通的新開始!
誰說「衝突管理」,只適合用在商業上?在家也一樣需要好好運用!
那個時候,妳忘了妳愛我,也忘了我愛妳
文/親職作家 羅怡君
和孩子一起念完《大吼大叫的企鵝媽媽》,闔上書後心虛地偷瞄她一眼,問她有沒有什麼心得,只見她抿抿嘴指著封面說:「你看小企鵝回頭看的表情,牠應該覺得還會有下一次吧!」
我禁不住大笑起來,我都沒注意到封面細節呢!是啊是啊,哪個父母敢擔保自己下一次絕對不會對孩子吼叫呢?
下一秒卻心中一驚,該不會是我「紀錄不良」,讓她意有所指吧?
繪本描述的是企鵝媽媽對小企鵝吼叫之後,小企鵝感覺被四分五裂的「內心戲」;書中運用幽默的比喻、單純直接的口吻替孩子發聲,讓做父母的我們得以揣摩孩子被大聲斥責的心情;而正當小企鵝忙著找回魂飛魄散的自己,媽媽其實也早一步默默撿拾掉落四處的片段,以愛為針線縫補情緒風暴帶來的碎裂傷口。
最後企鵝媽媽輕輕的說聲對不起為故事畫下句點,畫面上的柔和色彩似乎暗示著這句對不起與當時吼叫的音量不成比例,這讓我回想起自己無數次的以往,情緒來得快去得也快,音量稍一大聲就足以讓妹妹紅了眼眶,更別提對她大吼大叫時,她的世界正在天崩地裂。
幾秒過後,我後悔不已的低聲安慰,不好意思地囁嚅夾雜著「對不起」,而妹妹像是等一輩子般的一聽到這三個字,立刻送上她的大力擁抱和「沒關係』。孩子真的就像書裡面的小企鵝一樣,二話不說的輕易原諒父母,儘管心裡傷痕累累,也不願意耽擱與父母和好的一分一秒。
我沉思不語,妹妹突然開口:
「媽媽,我覺得妳大聲吼我的那個時候,妳忘了妳愛我,也忘了我愛妳對不對?」
「那個時候妳還相信媽媽是愛妳的?」
「嗯,所以我跟小企鵝不一樣,小企鵝要找媽媽回來,我要等妳回來。」
「對不起,媽媽大聲正式地跟妳說對不起,雖然很想跟妳說不會有下次了,但是不知道自己能不能真的做到。」我故意用平常吼叫的聲量說出這段。
妹妹放聲大笑:「沒關係啦,不然我們就再唸一次這本書,這樣好不好?」
書打開,和孩子一起療癒;書闔上,才是對話的開始;那些難以啟齒的、說不出口的真心話,就讓企鵝媽媽幫我們一把吧!
媒體推薦:
沒有任何圖畫更能表達孩子被吼叫之後的撕裂感,尤塔‧鮑爾用簡單的水彩畫出一種漫畫感,幽默又準確……孩子的恐懼懷疑感到達最高點時,媽媽帶著撿回來的各個部分,降臨了。尤塔‧鮑爾也用令人印象深刻的象徵,代表孩子又找回心理的平衡……最後,媽媽和孩子都搭上一艘大船,表示世界又重新回歸於好。——南德日報
這本小書利用11個場景和16個簡單的素描,不僅傳達了孩子的懷疑和努力,也表現了媽媽的自我懷疑和努力,完全沒有心情的文字描述,但讀者知道她嚇壞了……在憤怒的吼叫之後,讀者看到她多麼努力要醫治傷口,她多麼勇敢承認自己的錯,並且請求孩子的原諒。一聲「對不起」成為母親和孩子的解救。《大吼大叫的企鵝媽媽》是一本適合孩子、也適合大人的繪本。它鼓勵勇敢的面對問題,適合所有年齡層的讀者。——法蘭克福總論報
國外讀者迴響:
一位以為孩子不宜的媽媽:本來我買這本書是為要在一項治療中使用的。沒想到我一歲半的兒子在書架上發現了,要我唸給他聽,結果就變成他最愛的一本書。每次我不禁對他大吼了,他就去拿這本書要我唸,我們就一起讀,常常就只是這樣一起讀而已,單純因為故事好美。我覺得他最喜歡的應該是結尾:「企鵝媽媽說,對不起!」我每次都覺得結尾好療癒,讀完我也都覺得好舒服。
另一位本來也以為孩子不宜的媽媽:這本書讓孩子覺得他不孤單,當被罵被吼了,他可以和父母一起來分享他的感覺,這種感覺可能很難形容,但透過這本書,孩子看到媽媽感到很抱歉,她也努力去修復和孩子的關係.....也許有些地方會讓人會心一笑,例如,小企鵝的屁股掉到城市的車陣裡了……讓孩子看到小企鵝的無助感……而我自己覺得,這本書對我們母子都有幫助,這本書裡藏了超過我預期的內容…..。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
《大吼大叫的企鵝媽媽》選書緣起
文/親子天下童書主編 張淑瓊
我曾經看過這本書,很多年前(德文版1998年出版),當時在聽專家導賞國外繪本時,對這本外型小巧,但故事情節猛烈的繪本印象深刻。書中不管是情緒爆衝大吼的企鵝媽媽,或是被驚嚇到身體四散分離的小企鵝,角色的造型簡單樸拙、表情幽默傳神,當時真覺得這是本非常有力道的作品。
不過,當時的我有點疑惑,如果出了中文版,讀者們會接受嗎?因為書中這位媽媽,形象很「真實」卻「不典型」,意思是,這麼一個脾氣猛然爆發的媽媽,生活中並不少見,但童書的大小讀者可以接受這麼「真實」形象的媽媽嗎?媽媽生氣大吼之後,小企鵝全身飛散的畫面,很貼切卻也很震撼,大人會介意嗎?孩子們看了會怎麼反應?當時我想,要出版這本書需要很多的勇氣!何止我這麼覺得,當年即使在德國已經很有名的作者尤塔.鮑爾,帶著作品到處詢問出版可能,都吃了不少閉門羹,顯然在那個時空氛圍中,親子的互動的童書不好太寫實。
今年,我們決定推出這本作品,這表示,現在的我比較勇敢了嗎?不是,不是我比較勇敢,而是「我們」比較勇敢。我和各位親愛的讀者們,我們比以前更願意面對親子關係中「真實」的一面,願意承認身為媽媽都會有情緒爆走的時刻,我們會不小心讓孩子們心理和情感上受傷,在大吼之後,會在他們身心靈造成看得到,或是看不到的裂縫傷痕。但是,我們比以前更有勇氣,願意面對這樣的衝突和爆走,願意縫補關係的裂痕,願意修復孩子受傷的情感,我們願意再次擁抱孩子,真誠對他們說「對不起!」
我相信這本美好的書會成為很多親子關係的祝福,藉著企鵝媽媽和小企鵝的經歷,讓親子之間多一些對話、表達,多一些修復和擁抱。
這是我們出版這本書的想法。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徵求價 | 數量 |
2折 | 1 |
3折 | 1 |
5折 | 1 |
無折 | 3 |
影片僅供參考,實物可能因再版或再刷而有差異
作者:尤塔.鮑爾
定價:NT$ 299
本商品已絕版
作者簡介:
尤塔‧鮑爾 Jutta Bauer,1955年出生於德國漢堡,畢業於漢堡設計學院,現居於漢堡。2010 年獲頒國際安徒生大獎最佳童書插畫家終身成就獎。與德國著名童書作家柯絲騰‧ 波耶(Kirsten Boie)合作出版極受歡迎的《七月男孩尤里》(Juli)系列(貝茲吉堡出版社Beltz & Gelberg),也為多位著名童書作者繪製插畫。自寫自畫的《顏色女王大考驗》(Königin der Farben)被稱為「最美麗的德文書」。尤塔‧ 鮑爾全集更獲頒「德國青少年文學特別獎」。《大吼大叫的企鵝媽媽》獲得「德國青少年文學獎繪本大獎」。
譯者簡介:
賓靜蓀,喜歡學習外語,曾長住德國。陪伴女兒長大的過程中,深入閱讀各國童書,享受到身為媽媽的另一種幸福。看到德文好書,就忍不住想介紹給更多大小朋友。現任《親子天下》雜誌總主筆。
得獎紀錄:
2001年德國青少年文學獎繪本大獎
名人推薦:
讓孩子知道媽媽永遠愛他
文/藝人 陳孝萱
相信很多媽媽在看到這本書名時,一定也和我一樣忍不住發出會心的一笑。不論再怎麼希望自己是個優雅、不對孩子發脾氣的媽媽,孩子總是有辦法把我們逼到不得不「大吼大叫」。也許是明知故犯、故意踩妳的底線,更多的時候是我們擔心他的安危;怕他在車水馬龍的路上突然甩開妳的手奔跑、怕他探索的手伸向運轉中的電風扇、怕他在公園的遊樂設施上和其他小孩推擠而墜落……,在孩子們的成長過程中,有太多太多的機會及場景可以逼我們「大吼大叫」了……。
但再往下翻,看到可愛的小企鵝因為媽媽的吼叫而嚇得魂飛魄散時,心中不免一驚,是的!不論妳吼叫的原因是什麼,當孩子看到最親愛的媽媽吼叫時的青筋、突出的眼球,甚至喉嚨深處的小舌頭,怎麼能不被嚇得頭飛到外太空、嘴巴落到不知名的山頭⋯⋯,所以如果妳還要高聲問他「你到底在想什麼?」他答不出來也是理所當然的吧……。
作者只用了簡單的幾行字搭配著可愛傳神的插圖,卻足以讓身為媽媽的我暗自深省,在下一個吼叫要發生前,可以多給自己一點時間回想這個繪本,真的有必要讓孩子找不到他的頭和身體嗎?如果妳也跟我一樣曾經不小心犯了這樣的錯,記得要像企鵝媽媽,好好地把孩子被嚇掉的部分找回來,細心地幫他縫補回去,並且抱著他說「對不起!」相信孩子一定會知道,媽媽永遠是愛他的!
吼叫媽的深刻自省
文/Jaguar小姐(余筱瑩)
女兒三歲後,我變成一個很容易大吼大叫的媽媽。
我生性就是個脾氣暴躁之人,女兒出生後,母愛的天性已把我修正為相對有耐心。然而,隨著女兒年紀漸長,她的自我意識逐漸增強,她開始凡事都有自己的意見,對事物的安排也有各種堅持,如果大人企圖介入她的秩序,她會非常反彈,有時情緒一來,她會不可理喻地又哭又鬧,任憑大人怎麼做,她都不滿意。
每當女兒開始「番」,我暴躁的天性就被引發出來,忍耐到極限的我,也爆發地對她大吼大叫。母女戰爭開始,我大吼,她大哭,她越哭,我越氣,兩人情緒相互糾纏,空氣中的火藥味瀰漫。
每次大吼之後,女兒總是主動向我道歉,心情尚未平復的她會強忍淚水,哽咽地對我說:「媽咪,我想跟妳說對不起。」,還在氣頭上的我,常常等到女兒說了好幾次對不起,才放下情緒與她擁抱和解。我一直以為女兒的「對不起」是知道自己錯了,而我也總是仗著女兒會主動道歉,很少反省自己,在每一次失去耐性的時候,我只專注於自己的氣血攻心,我以為只要大吼,她就能知道我真的生氣。
翻開《大吼大叫的企鵝媽媽》的那天,我才剛因為女兒無理取鬧而生氣。當天晚上我打開電腦,親子天下的邀稿信帶來了這本線條簡潔、色彩大片渲染的繪本,我捲動滑鼠,一頁一頁往下翻,我才知道自己有多大的盲點。
《大吼大叫的企鵝媽媽》沒有說教,它直白地從小企鵝的角度,描述孩子被媽媽吼叫時的內心狀態。當我看到小企鵝面對媽媽生氣時的表情,我才知道許多時候,孩子其實不知道我們為什麼生氣;當我看到小企鵝被媽媽的吼叫嚇得全身四散時,我才知道當我們對孩子吼叫時,孩子感覺自己支離破碎了;當我看到只剩下兩隻腳的小企鵝急著想找媽媽,我才知道媽媽的愛對孩子如此重要,就算被媽媽傷害了也要在第一時間找回來;當我看到小企鵝最後發現媽媽已經找回他的軀幹而且修補好了,我才知道所有的媽媽在吼叫後都好後悔,希望自己能彌補一切;最後,當我看到企鵝媽媽對小企鵝說:「對不起。」,我才知道該反省的是我,因為我從來沒為自己的失控,向女兒道歉。
我一直以為自己的吼叫是在警告孩子的不當行為,我不知道其實我只是在氣自己的無力。我從來沒有站在孩子的立場想,我忘了她們也需要發洩情緒。我失去分寸,我自以為對她吼叫就能解決問題。我的吼叫是一把刀,把孩子砍得遍體鱗傷。原來,被我吼叫後的大哭其實是害怕失去媽媽的愛,她慌張、恐懼、心碎,正如小企鵝破碎的肢體,她強忍淚水所說的對不起,不是因為知錯了,而是因為她深深愛著我,她是如此需要我的愛。
小企鵝給我上了一課。
隔天晚上,我抱著女兒一起看繪本。當女兒看到小企鵝被媽媽吼叫後,身體四分五裂地飛到外太空、大海中、叢林裡、山頂、都市中,她呵呵笑了出來!她說:「當媽媽對我們吼叫的時候,我們的身體都飛走了!」,我也笑著問:「那怎麼辦?」,女兒說:「沒關係,媽媽會把我們縫起來!」。
《大吼大叫的企鵝媽媽》不僅讓我自省,也療癒了孩子。它同理孩子受傷的心,藉由小企鵝的破碎,讓孩子從「原來別人也是這樣啊!」獲得安慰。而企鵝媽媽的對不起,提醒我必須向孩子道歉,我要學習更好的處理方式,而不是用傷害她來發洩情緒。媽媽的愛是孩子的一切,我要不厭其煩地向她保證:無論發生甚麼事,永遠不要擔心失去媽媽的愛,媽媽永遠愛妳。
教養孩子也是大人的修鍊。一路上,我們仍會擦槍走火,在愛的指引下,我們一次次練習更好的處理方法,最重要的,在每次衝突過後,我們都要以最快速度讓孩子回到我們的懷抱,而我們,要更用力地抱她。
《大吼大叫的企鵝媽媽》引導我,做了很深刻的自省。所有爸媽都應該帶著孩子一起看,讓我們換位思考,也讓孩子從幽默中被撫慰。
《大吼大叫的企鵝媽媽》──把‧愛‧找‧回‧來
文/尼奧媽(尼奧媽的新媽媽主義)
上市前幾週,我跟編輯君君坐在辦公室的沙發上討論這本書的行銷操作與定位訴求。
本來應該是一場理性分析且明快的決議流程,最後,兩個女人竟然都必須把下巴揚起45度角,才能不讓眼淚潰堤。
一向人前堅強,只容許完美出場的君君,抬著下巴,哽咽地對我說:「都是你啦,害我快哭了,你是個危險人物……」
我:「跟我沒關係,是這本書。它會觸動你最脆弱的感覺神經,直搗記憶的最深層。」
2014年開始,不知怎麼的,「德國最火紅繪本──一生气就大吼大叫的妈妈」這篇文章開始在兩岸網路瘋傳,天生反骨如我,就是不想跟風,所以我一直沒好好讀過內容。
「圖畫書一定要看紙本」──是基本原則,網路上的圖文全看光了也是沒感覺,因為每種素材都有屬於自己的溫度,紙就是有一種溫度,當它被拿在手中時,還會與你的體溫結合,創造出一種屬於你跟它之間的均溫狀態。
今年,知道親子天下要出版這本火紅繪本,我很高興,我知道親子天下的團隊,會將這本書的核心價值拉出來,而不會只是一本「因為它很紅而出中文版來搶占市場」的產品。
要透徹了解一本書,最好的方法就是透過各個面向來「讀」它,而了解幕後製作團隊的初衷與背景,更能幫助讀者更全面性地接觸書本的內在樣貌。
★選書者──童書主編 張淑瓊,就是讓大家有幸看到繁體中文版的關鍵人物,在十幾年前就注意到這本書,但當時台灣的整體環境,讓淑瓊再觀望了幾年,2015年,在「大家」都變勇敢的時刻,勇敢地決定讓它與台灣讀者見面。
★中文版的譯者,同時身為親子天下雜誌的總主筆──賓靜蓀。靜蓀在德國生活十幾年,本身是個母親,又是教育議題的記者,這次實地遠赴德國,造訪作者Jutta Bauer的創意基地,展開一場深度的訪談。與作者面對面後,延續了工作室裡的原創因子所翻譯出來的內容,不只是保留了原汁原味,更增加了感性元素,讓繁體中文版體現原文精神之外,層次更豐富。
★責任編輯──熊君君。外表與內心「圖文不符」的可愛女孩,執行編輯了《這不是我的帽子》、《一直一直往下挖》、《貝蒂好想好想吃香蕉》……等等重量級又受到讀者歡迎的圖畫書。用心、細膩、追求創新,每一次的編輯作品都讓繁體中文版有了獨特的價值。
第一次看這本書,我覺得它是圖畫書界的驚悚之作。
再看一次,我覺得是給大人讀的自省之作。
看了很多次之後,我想,它是腦內思考的顛覆之作。
記得尼奧三歲的某個晚上,睡覺前躺在床上哭哭啼啼地說:「媽咪~你知道每次你罵我的時候,我整個心都碎掉了,像漂浮在宇宙中的rocks!」
當時,我正在家裡打掃,想著:「我甚麼時候罵他了?」幾秒後我了解到他講的是「曾經有那麼一天…」的事情。
終於,他花了不知道多少天的時間,用三歲小孩僅僅會的幾個詞語,把悲傷的感覺描述出來。當我意識到的當下,慌張地放下手中的掃把,衝向他的身邊,給他一個緊緊的擁抱,在他耳邊輕輕地說了:「寶貝,對不起,媽媽以後不會再這樣了。」
彩妝品經常用【Before/After(使用前/使用後)】的對照,讓女人們驚覺使用前後的差異,然後相信使用這個產品會讓自己變得更美。
《大吼大叫的企鵝媽媽》是教養觀的【Before/After】,讓家長們驚覺使用前後的劇變,然後大徹大悟地發現自己在教養的路上,確實還有進步的可能。
「使用」它之前,我們可以說(或佯裝不知情),對大吼造成的後果一無所知,但「使用」它之後,就無法再用「無辜」和「無知」來忽略孩子的心情了。
不看不知道,看了以後,絕對翻轉你的教養觀點。
從此之後,吼叫前的那一瞬間,腦海中會浮現出四分五裂的小企鵝,想到我們的孩子也被我們嚇得四分五裂,其實孩子也不過就是_______(請自行填空)。
為了這本書的行銷宣傳,做了不少前期的市調與試讀邀請,後來發現,這本書很奇妙,每個人讀過之後,都會好像被電流刺激腦部,突然回憶起年幼時父母的某些吼叫時刻、或是經常性的否定(編輯君君就是因為這本書而不小心打開了腦中的小抽屜,才會紅了眼眶。);或是像老ㄙㄨ老師一樣,想到了家中各個不同年代的媽媽,不分時代地吼叫景況。
《大吼大叫的企鵝媽媽》開啟了全然創新的圖畫書議題。
以往我們與孩子共讀很多圖畫書,要他們學「分享」、學「勇敢」、學「愛」。圖畫書可以是有功能性,也可以是純然悅讀的體驗;然而,褪去所有教條的訴求後,與你裸身相見的文本,如果仍是迷人又餘韻猶存,更是經得起時間考驗的佳作。
《大吼大叫的企鵝媽媽》如果是個女人,絕對是很complicated的那種。
它領你與孩子共讀,開啟對話;也引導你正視情緒問題;還讓你沉浸在自己過去的傷痛中,療癒如今才意識到的傷口,並思索著如何不讓這樣的經驗複製到孩子的未來;更讓具備文青魂的你探究每個畫面中的符號所代表的意義。
簡約、帶點寫意的繪畫風格,歐陸式的線條勾勒出一個超現實的世界。
只有在這個世界中,孩子可以盡情地將想像中被撕裂的軀幹放肆地解散,盡情地表現悲憤與恐懼;媽媽可以在這個世界裡,乘坐著那艘裝載著愛的漂浮之船,把遺失的愛找回來,並盡力縫補。
我們不是完美的人,總是會犯錯、總是有情緒,但讀完它以後你不會再忘記:我們可以盡力去找回,努力去修補,縱使一切無法回到初始,但我們仍然不會放棄可以再次擁有愛的機會。
「衝突管理」,在家也要好好運用!
文/親職作家 張美蘭(小熊媽)
讀完這本書,我其實心裡有許多感嘆,一方面是對自己,一方面是對孩子。我們父母也是人,面對孩子,總有氣到抓狂的一刻(尤其我有三個男孩!)說真的,我真不敢說:自己沒對孩子大吼過。但是隨著年齡漸長,終於我可以進入戒吼的境界,老僧入定些了。
吼叫,的確是有些威力的,尤其是對常常有重聽毛病的小男孩(雖然醫師說:那是選擇性的重聽,男孩只聽想聽的)。可是結果你不久也會看到:你的孩子,也對別人用吼叫來表達心中憤怒!這是一種文明社會改反省的惡性循環。一個社會越文明,不是更該用心平氣和來討論事情嗎?不然我們與茹毛飲血的原始人,有何異?
年輕時,我也會對孩子忍不住吼叫,等到養到第三個男孩,才知道:蠻取不如智取。運用獎懲、幽默、小技巧,讓孩子達到你的要求,總比像瘋婆娘一樣亂吼有用,而且不會喪失身教的好模範。
書中的小企鵝,最後被媽媽一個個撿回來。媽媽其實還是愛孩子的,所以,萬一真的吼過了,冷靜時千萬別忘了:抱住孩子,說聲對不起,以及自己生氣的理由。孩子會了解,也漸漸會修正錯誤的行為的。也許只有一點點,但總是一個互相溝通的新開始!
誰說「衝突管理」,只適合用在商業上?在家也一樣需要好好運用!
那個時候,妳忘了妳愛我,也忘了我愛妳
文/親職作家 羅怡君
和孩子一起念完《大吼大叫的企鵝媽媽》,闔上書後心虛地偷瞄她一眼,問她有沒有什麼心得,只見她抿抿嘴指著封面說:「你看小企鵝回頭看的表情,牠應該覺得還會有下一次吧!」
我禁不住大笑起來,我都沒注意到封面細節呢!是啊是啊,哪個父母敢擔保自己下一次絕對不會對孩子吼叫呢?
下一秒卻心中一驚,該不會是我「紀錄不良」,讓她意有所指吧?
繪本描述的是企鵝媽媽對小企鵝吼叫之後,小企鵝感覺被四分五裂的「內心戲」;書中運用幽默的比喻、單純直接的口吻替孩子發聲,讓做父母的我們得以揣摩孩子被大聲斥責的心情;而正當小企鵝忙著找回魂飛魄散的自己,媽媽其實也早一步默默撿拾掉落四處的片段,以愛為針線縫補情緒風暴帶來的碎裂傷口。
最後企鵝媽媽輕輕的說聲對不起為故事畫下句點,畫面上的柔和色彩似乎暗示著這句對不起與當時吼叫的音量不成比例,這讓我回想起自己無數次的以往,情緒來得快去得也快,音量稍一大聲就足以讓妹妹紅了眼眶,更別提對她大吼大叫時,她的世界正在天崩地裂。
幾秒過後,我後悔不已的低聲安慰,不好意思地囁嚅夾雜著「對不起」,而妹妹像是等一輩子般的一聽到這三個字,立刻送上她的大力擁抱和「沒關係』。孩子真的就像書裡面的小企鵝一樣,二話不說的輕易原諒父母,儘管心裡傷痕累累,也不願意耽擱與父母和好的一分一秒。
我沉思不語,妹妹突然開口:
「媽媽,我覺得妳大聲吼我的那個時候,妳忘了妳愛我,也忘了我愛妳對不對?」
「那個時候妳還相信媽媽是愛妳的?」
「嗯,所以我跟小企鵝不一樣,小企鵝要找媽媽回來,我要等妳回來。」
「對不起,媽媽大聲正式地跟妳說對不起,雖然很想跟妳說不會有下次了,但是不知道自己能不能真的做到。」我故意用平常吼叫的聲量說出這段。
妹妹放聲大笑:「沒關係啦,不然我們就再唸一次這本書,這樣好不好?」
書打開,和孩子一起療癒;書闔上,才是對話的開始;那些難以啟齒的、說不出口的真心話,就讓企鵝媽媽幫我們一把吧!
媒體推薦:
沒有任何圖畫更能表達孩子被吼叫之後的撕裂感,尤塔‧鮑爾用簡單的水彩畫出一種漫畫感,幽默又準確……孩子的恐懼懷疑感到達最高點時,媽媽帶著撿回來的各個部分,降臨了。尤塔‧鮑爾也用令人印象深刻的象徵,代表孩子又找回心理的平衡……最後,媽媽和孩子都搭上一艘大船,表示世界又重新回歸於好。——南德日報
這本小書利用11個場景和16個簡單的素描,不僅傳達了孩子的懷疑和努力,也表現了媽媽的自我懷疑和努力,完全沒有心情的文字描述,但讀者知道她嚇壞了……在憤怒的吼叫之後,讀者看到她多麼努力要醫治傷口,她多麼勇敢承認自己的錯,並且請求孩子的原諒。一聲「對不起」成為母親和孩子的解救。《大吼大叫的企鵝媽媽》是一本適合孩子、也適合大人的繪本。它鼓勵勇敢的面對問題,適合所有年齡層的讀者。——法蘭克福總論報
國外讀者迴響:
一位以為孩子不宜的媽媽:本來我買這本書是為要在一項治療中使用的。沒想到我一歲半的兒子在書架上發現了,要我唸給他聽,結果就變成他最愛的一本書。每次我不禁對他大吼了,他就去拿這本書要我唸,我們就一起讀,常常就只是這樣一起讀而已,單純因為故事好美。我覺得他最喜歡的應該是結尾:「企鵝媽媽說,對不起!」我每次都覺得結尾好療癒,讀完我也都覺得好舒服。
另一位本來也以為孩子不宜的媽媽:這本書讓孩子覺得他不孤單,當被罵被吼了,他可以和父母一起來分享他的感覺,這種感覺可能很難形容,但透過這本書,孩子看到媽媽感到很抱歉,她也努力去修復和孩子的關係.....也許有些地方會讓人會心一笑,例如,小企鵝的屁股掉到城市的車陣裡了……讓孩子看到小企鵝的無助感……而我自己覺得,這本書對我們母子都有幫助,這本書裡藏了超過我預期的內容…..。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
《大吼大叫的企鵝媽媽》選書緣起
文/親子天下童書主編 張淑瓊
我曾經看過這本書,很多年前(德文版1998年出版),當時在聽專家導賞國外繪本時,對這本外型小巧,但故事情節猛烈的繪本印象深刻。書中不管是情緒爆衝大吼的企鵝媽媽,或是被驚嚇到身體四散分離的小企鵝,角色的造型簡單樸拙、表情幽默傳神,當時真覺得這是本非常有力道的作品。
不過,當時的我有點疑惑,如果出了中文版,讀者們會接受嗎?因為書中這位媽媽,形象很「真實」卻「不典型」,意思是,這麼一個脾氣猛然爆發的媽媽,生活中並不少見,但童書的大小讀者可以接受這麼「真實」形象的媽媽嗎?媽媽生氣大吼之後,小企鵝全身飛散的畫面,很貼切卻也很震撼,大人會介意嗎?孩子們看了會怎麼反應?當時我想,要出版這本書需要很多的勇氣!何止我這麼覺得,當年即使在德國已經很有名的作者尤塔.鮑爾,帶著作品到處詢問出版可能,都吃了不少閉門羹,顯然在那個時空氛圍中,親子的互動的童書不好太寫實。
今年,我們決定推出這本作品,這表示,現在的我比較勇敢了嗎?不是,不是我比較勇敢,而是「我們」比較勇敢。我和各位親愛的讀者們,我們比以前更願意面對親子關係中「真實」的一面,願意承認身為媽媽都會有情緒爆走的時刻,我們會不小心讓孩子們心理和情感上受傷,在大吼之後,會在他們身心靈造成看得到,或是看不到的裂縫傷痕。但是,我們比以前更有勇氣,願意面對這樣的衝突和爆走,願意縫補關係的裂痕,願意修復孩子受傷的情感,我們願意再次擁抱孩子,真誠對他們說「對不起!」
我相信這本美好的書會成為很多親子關係的祝福,藉著企鵝媽媽和小企鵝的經歷,讓親子之間多一些對話、表達,多一些修復和擁抱。
這是我們出版這本書的想法。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徵求價 | 數量 |
2折 | 1 |
3折 | 1 |
5折 | 1 |
無折 | 3 |
請在手機上開啟Line應用程式,點選搜尋欄位旁的掃描圖示
即可掃描此O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