宦官,在中國歷史上扮演著什麼樣的角色?他們的內心世界又是如何?本書從人性的層面將宦官的面紗一層一層的剝開。
宦官作為一種歷史現象,已經隨著中華民國的建立,消失在歷史長河中。但任何一個研究中國史的人,都不能忽視宦官在中國帝制時代的存在。作者按照宦官的起源、宦官機構的歷史沿革、宦職的抉擇、帝宦關係、宦官如何弄權耍威、如何誤國誤民、如何自取其咎等順次,娓娓道來,帶領讀者對於宦官有更進一步的瞭解。
作者簡介:
王志軍
一九六八年二月生於湖南衡陽,現任公職。閱歷豐富,常懷憂國憂民之心;秉持公義,耿直敢言。長於寫作,於新聞、政論、小說等均有涉獵。樂於讀史,集多年之力,始成《侃釋宦官》一書。
章節試閱
第三章 宦職抉擇
古代的閹割術是最令人恐懼和痛苦的。如果說戰俘、罪犯或罪犯子孫、山獠、外國進貢者,他們被閹是被迫無奈的話,那麼那些自願閹割為宦的,則需要有堅忍之心。從當時諸多職業來抉擇,當宦官比一般的百姓則要強得多:衣食無憂,有一定的政治地位,還有少數人可以出人頭地,恩榮無比,福澤鄉鄰。所以,忍痛一割,回報常常是豐厚的。
歷史上,宦官也曾風光過、榮耀過。透過風光的背後,我們探求宦官的來源及心理經歷,便可以對其群體行為和性格有更深刻的了解。
沒有性能力,使男人失去了性生活和傳宗接代的工具,從生理上、心理上都必然要經歷許多常人難以想像的痛楚。那麼,歷史上這些宦官是怎麼來的?為什麼自漢朝以後會有許多人自願去當宦官呢?這些都是史學家們需要去考證的事。我們只是從社會大背景來探尋這些宦官們所作出的痛苦的抉擇。
第一節 割宮的痛楚
原始社會,人類最初閹割男性生殖器的行為,同動物界性競爭的本能有某些淵源關係。至遲在殷商時代就存在著閹割術。據有關學者考證,在新石器時代晚期遺址中,發現母畜的數量比公畜多。說明那時人們為了飼養和繁殖肉用牲畜,注重牲畜的性別比例搭配和生殖能力的控制。殷商甲骨文用「豖」,意義就是去勢之豬。通用於人,與劅、椓同義。
原始氏族部落之間的戰爭,使得勝利者將戰俘當做奴隸進行役使。為了剝奪戰俘婚姻交配和繁衍後代的權力,就開始出現了最初的閹割術。奴隸社會時期,役使奴隸的現象十分普遍,閹割奴隸以服侍王侯家族,成了一種正常現象。由於當時閹割術易致人死亡,故殷商甲骨文發現有商王占卜閹割戰俘能否存活的卜辭。
對於古代的閹割術,史料記載方法不一。大略最初閹割方式,如同現代人閹豬、雞等動物一樣,只是取出其睪丸即可,不傷其陰莖(《夷堅志》卷八)。這種閹割方法尚不會傷人性命。
據〈男性太監酷刑考〉述,閹割方法有四種:一是割去全部陰莖和睪丸;二是只割睪丸;三是將睪丸壓碎;四是割去輸精管。《末代太監秘聞》一書還介紹有「繩繫法」,即用麻繩將幼兒睪丸根部死死繫住,久而久之生殖器就失去功能,並逐漸壞死了。另一種方法是給幼兒服用一種麻醉藥,然後用針不間斷地扎刺睪丸,使之逐漸失去功能。
古代醫術不發達,連根割去的手術,使得被閹割者的死亡率相當高。明朝天順年間,鎮守湖廣貴州太監阮讓,將俘獲的東苗童稚一千五百六十五人進行閹割,「既奏聞,病死者三百二十九人,復買之以足數,仍閹之」(《萬曆野獲編補遺》)。
正因為閹割時死亡率高,所以,大凡自願受宮者都要與淨身師簽訂生死合同。合同大意是:我某某某,自願淨身,生死不論,我若死了,分文不取。合同一簽,生死就掌握在淨身師手裡了。
男性被閹割之後,在生理上會出現雌性化特徵。古代史籍記載,成年男性閹割後,原有的鬍鬚就會脫落。無鬚,便成了閹人宦官最明顯的外在特徵。宋朝著名的宦官童貫因為「頤下生鬚十數」,被時人視為「不類閹人」(見《宋史‧童貫傳》)。閹人的聲音也會發生變化,說話的腔調尖銳刺耳,猶如半泣。由於閹割時正常尿道受損,宦官的下身處極易發出惡臭,清洗和熏香成了宦官的日常功課。宦官到中年以後,肌膚極易鬆弛,面部皺紋較多,一般比實際的年齡更顯衰老,其形態更像婦人,給人整體形象便是不男不女狀。這些生理上的變化,給宦官本人帶來精神上的屈辱甚至扭曲。
因為宦官具有無鬚這一表徵,所以,古時在製造假宦官時,必須拔鬚。《史記‧呂不韋列傳》記載嫪毐成為假宦官以性得寵的過程,「始皇帝益壯,太后淫不止。呂不韋恐覺禍及己,乃私求大陰人嫪毐以為舍人,時縱倡樂,使毐以其陰關桐輪而行,令太后聞之,以啗太后。太后聞,果欲私得之。呂不韋乃進嫪毐,詐令人以腐罪告之。不韋又陰謂太后曰:『可事詐腐,則得給事中。』太后乃陰厚賜主腐者吏,詐論之,拔其鬚眉為宦者,遂得侍太后。
第二節 宮刑的屈辱
宮刑,是出於君主宮廷役使的需要,將戰俘或犯罪的男性或者其子弟進行閹割。宮刑,對被閹割物件對象而言,是一種僅次於死刑的殘酷懲罰。
古代非出自願而遭閹割的,主要有下述六種情況:
一是閹割奴隸和戰俘。遠古的時候,宦官的主要來源是因戰敗被俘獲的奴隸。通過強制的方式進行閹割,然後送進宮廷中服務。《左傳‧襄公二十九年》記載:「吳人伐楚,獲俘焉,以為閽,使守舟。吳子餘祭觀舟,閽以刀弒之」。這就是漢代人所說的「吳使刑人,身遘其禍」(《後漢書‧宦者列傳》)。
進入封建社會後,這種現象還偶有發生。隋代時「多捕山獠充宦者」(《資治通鑑‧隋紀三》)。明永樂年間,英國公張輔出征交趾,「以交童之美秀者還,選為奄」(《明史‧范弘傳》)。英宗天順年間,鎮守湖廣貴州太監阮讓征伐東苗,將俘獲的東苗童稚強行閹割充當宦者,並呈報云:「用兵誅叛,剪其逆種」(《萬曆野獲編補遺》卷一)。
清初入關之前,滿族貴族實行的是「包衣」(即家奴)制度。包衣被滿族貴族所占有,世代為奴,沒有人身自由。為避免其成年後與府中婦女私通,努爾哈赤曾下達汗諭,將那些接近女眷的男性家奴自幼進行閹割。
在朝代變更和征伐過程中,戰敗方君主宮中的宦官,常常與宮女一樣成為「戰利品」為戰勝方所擁有。秦國在兼併六國時,「秦每破諸侯,寫放其宮室,作之咸陽北阪上……殿屋複道周閣相屬,所得諸侯美人鐘鼓,以充入之」(《史記‧秦始皇本紀》)。
隋初的宦官大多來自舊朝,原北周、後梁、陳朝在滅亡過程中,其內廷宦官都成了隋朝的俘虜,絕大多數被留用。
二是閹割罪犯。將閹割列為一個刑罰,對嚴重觸犯奴隸制社會或封建社會刑律的犯人進行處罰。這種刑罰叫做宮刑。這是隋朝以前宦官的另一個重要來源。
宮刑又叫淫刑,大約起初是用以懲罰男女偷情所犯的淫罪。「男女不以義交者其刑宮」(《周禮‧秋官‧司刑》鄭玄注)。遼穆宗時,判決一起凌辱幼女案,「以法無文,加之宮刑」,並「因著為令」(《遼史‧刑法志》)。這說明宮刑在遼代主要用於懲治男女之間不正當的行為,並成為了官方正式認可的法定刑罰方式之一。
其後,宮刑的施行範圍不斷擴大到其他各類犯罪。因為宮刑所獨具的殘酷性,故在奴隸制時代的五刑中,僅次於死刑。西漢早期的法律規定,官吏「死罪欲腐者,許之」(《漢書‧景帝紀》)。由於當時的刑法濫酷苛密,犯罪當死的官吏人數甚多,往往以宮刑作為其免死的代價。如太史令司馬遷遭宮刑後為宦官,後任中書令。太子家吏張賀因受株連當死,「得下蠶室,後為掖庭令」(《漢書‧張安世傳》)。
歷史上,宮刑的設置和實施也經歷過起伏變遷。秦代法令嚴密,刑罰殘酷,罹遭宮刑的人數甚多。西漢文帝下詔令「去肉刑」、「除宮刑」,不久後又恢復。東漢安帝採納三公曹尚書陳忠「除蠶室刑」的建議,「事皆施行」(《後漢書‧陳忠傳》)。南北朝時期的北魏政權又恢復了宮刑,規定:「大逆不道腰斬,誅其同籍,年十四已下腐刑,女子沒縣官」(《魏書‧刑罰志》)。隋代初年,詔令廢除包括宮刑在內的其他一些肉刑。
唐、宋、元、明的法定刑罰方式大致沿襲隋朝的死、流、徒、杖、笞「五刑」,但宮刑實際並未禁絕。唐初,齊王李元吉的僚屬崔季舒等三人「以極言蒙難」,三人之子「並及淫刑」(《新唐書‧太宗紀》)。明太祖朱元璋、宣宗朱瞻基、英宗朱祁鎮均曾下令將犯罪或有過失的官吏或工匠判處宮刑。
奴隸制時代講究禮儀尊卑,「刑不上大夫」(《禮記‧曲禮上》),「公族無宮刑,不翦其類也」(《禮記‧文王世子》)。可見,奴隸主貴族中的「公族」和「大夫」享有不受宮刑的特權。但在奴隸主階段的中下層出現遭受宮刑的現象。寺人孟子「傷於讒,故作是詩」,孟子是周幽王時期的宦官,為諷刺周幽王而寫了一首〈巷伯〉,收錄《詩經》中。
秦漢以後,隨著君主集權制的加強,「刑不上大夫」這個傳統被破壞掉了。帝王一不高興,王公貴族隨時都可能有性命之憂,何況是受宮刑。西漢太史令司馬遷就是為李陵降匈奴一事辯白,惹得漢武帝生氣,一怒之下將司馬遷處以宮刑。
所有被迫閹割的人,都會有強烈的屈辱感。尤其是一向受人尊敬的士大夫突遭此變,更是心身遭受重挫。
司馬遷在遭受宮刑後,自述其痛不欲生的心境:「人固有一死,死有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用之所趨異也。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其次不辱理色,其次不辱辭令,其次詘體受辱,其次易服受辱,其次關木索被箠楚受辱,其次鬄毛髮嬰金鐵受辱,其次毀肌膚斷支體受辱,最下腐刑,極矣。」「僕以口語遇遭此禍,重為鄉黨戮笑,汙辱先人,亦何面目復上父母之丘墓乎?雖累百世,垢彌甚耳!是以腸一日而九回,居則忽忽若有所亡,出則不知所如往。每念斯恥,汗未嘗不發背霑衣也」(《漢書‧司馬遷傳》)。
從這段話中,我們可以感受到,司馬遷作為一個士大夫所遭受割宮之痛,不僅身體上受殘酷折磨,心理上更蒙受極恥大辱,終生備受煎熬。
三是閹割重犯的子弟。受宮刑的不只是罪犯本人,歷朝對重犯的無辜子弟也處以宮刑。
第三章 宦職抉擇
古代的閹割術是最令人恐懼和痛苦的。如果說戰俘、罪犯或罪犯子孫、山獠、外國進貢者,他們被閹是被迫無奈的話,那麼那些自願閹割為宦的,則需要有堅忍之心。從當時諸多職業來抉擇,當宦官比一般的百姓則要強得多:衣食無憂,有一定的政治地位,還有少數人可以出人頭地,恩榮無比,福澤鄉鄰。所以,忍痛一割,回報常常是豐厚的。
歷史上,宦官也曾風光過、榮耀過。透過風光的背後,我們探求宦官的來源及心理經歷,便可以對其群體行為和性格有更深刻的了解。
沒有性能力,使男人失去了性生活和傳宗接代的工...
目錄
目次
序言
第一章 帝宦同行
遠古時期,部落首領在征戰中有了奴隸,有了多個妻子,有了城堡,有了宮殿,才漸漸有了閹人。隨著君主特權的放大,專制統治的加強,後宮和宗室人數增加,閹人也越來越多,個別特別討帝王歡喜的閹人開始擔當重任,由奴隸提升為官員。閹人由宮奴轉變為宦官,始自秦漢,此後從未間斷過,直到清王朝的滅亡。一部中國帝王史也就是一部中國宦官史。宦官是君主專制統治的附屬物,與君主榮辱與共,難以分割!
第一節 帝宦伴生
第二節 皇室家奴
第三節 奴官一體
第四節 榮辱與共
第二章 機構職掌
機構設置與其職能變化,最能反映出宦官的政治地位和活動空間。先秦時期還沒有專門的宦官機構。秦朝時開始根據宦官服侍物件不同,分設不同的系統。漢代宦官機構迅速得到加強,其職能得到擴展。此後,凡宦官得勢的朝代,如唐朝、明朝等,不僅宦官機構龐大,其職能也無限度地被放大。
第一節 先秦時代
第二節 秦漢時期
第三節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
第四節 隋唐時期
第五節 五代十國時期
第六節 兩宋時期
第七節 遼金元時期
第八節 明代
第九節 清代
第三章 宦職抉擇
古代的閹割術是最令人恐懼和痛苦的。如果說戰俘、罪犯或罪犯子孫、山獠、外國進貢者,他們被閹是被迫無奈的話,那麼那些自願閹割為宦的,則需要有堅忍之心。從當時諸多職業來抉擇,當宦官比一般的百姓則要強得多:衣食無憂,有一定的政治地位,還有少數人可以出人頭地,恩榮無比,福澤鄉鄰。所以,忍痛一割,回報常常是豐厚的。
第一節 割宮的痛楚
第二節 宮刑的屈辱
第三節 自宮的無奈
第四節 富貴的誘惑
第五節 另有他圖
第四章 縱帝私欲
宦官是帝王私欲膨脹的產物,亦是帝王窮奢極欲的工具。在宦官的慫恿下,古代帝王將人性中的荒淫逸樂推向了極致。宦官們則是在縱帝私欲中獲取常人難以企及的權勢、財富和榮耀。
第一節 性色之惑
第二節 杜康之惑
第三節 土木之惑
第四節 玩樂之惑
第五節 技藝之惑
第六節 利物之惑
第七節 神鬼之惑
第八節 功德之惑
第九節 善言之惑
第五章 治國之誤
遠古名臣皋陶曰:「非其人居其官,是謂亂天事。」古代帝王卻大量地使用宦官來擔當重任,刺探輿情,處理政務。宦官治國,其德、其能,均無法勝任所擔負的職責,其結果是擾亂了朝政,擾亂了正常的仕進制度,動了國之根本。
第一節 任宦之由
第二節 委宦重任
第三節 治國之失
第六章 邀寵之道
古代帝王無比顯赫與榮耀。宦官欲從眾人中脫穎而出,得到無比的恩榮,必然千方百計地討好帝王。投帝所好,讓帝王親之、信之、用之、依之、護之,這是所有權閹們一生孜孜不倦的追求。
第一節 以性見幸
第二節 締結姻親
第三節 曲線進幸
第四節 柔順忠誠
第五節 巧言令色
第六節 善於玩樂
第七節 引薦人才
第八節 進獻寶貨
第九節 練達精幹
第十節 狡黠奸佞
第十一節 互相引薦
第十二節 結外自重
第十三節 以功邀寵
第十四節 策立之功
第十五節 押寶皇室
第十六節 疏間君臣
第十七節 獻媚女主
第十八節 其他邀寵
第七章 帝王恩寵
帝王欲使宦官死心塌地為其服務,必然動用手中所掌握的國家資源,濫賞厚賜,以示恩寵。其恩寵方式包括賞官賜爵、賞賜財物、賜名賜號、允婚養子、恩蔭其家等等。
第一節 賞官賜爵
第二節 賞賜財物
第三節 賜名賜號
第四節 允婚養子
第五節 降尊相處
第六節 親臨其家
第七節 致仕優渥
第八節 信任庇護
第九節 恩蔭其家
第十節 賜諡陪葬
第十一節 顧托之榮
第十二節 特殊恩寵
第八章 宦官弄權
孟德斯鳩云:「一切有權的人都容易濫用權力,這是萬古不移的一條經驗。」在專制統治時代,有權就意味著擁有一切,這同樣是一條永遠顛撲不破的真理。宦官深諳弄權之道,他們借助於君權,大行其私,將朝政和國家的命運玩弄於股掌之中。
第一節 近侍之便 干預朝政
第二節 蠱惑君主 從中取利
第三節 謀取權力 恣肆妄為
第四節 結黨營私 陷害忠良
第五節 矯詔行事 盜用君權
第六節 隔絕君臣 專擅朝政
第七節 強奴欺主 挾主自用
第八節 操縱君主 擅謀廢立
第九節 視民如蟻 肆意其凶
第九章 宦官逞欲
欲海無邊,這不只是印證在帝王身上,也體現在宦官的身上。子係中山狼,得志便倡狂。宦官對於權力、金錢、情欲等方面的貪婪與放縱,大大地超乎了人們的想像。
第一節 權欲無涯
第二節 瘋狂斂財
第三節 情感宣洩
第四節 宗嗣延勢
第五節 窮奢極欲
第六節 恣意張狂
第十章 帝王之殤
宦禍深於女禍、戰亂。帝國之興,群雄伏首。太平之時,禍生於內。奴大欺主,養虎成患。宦官坐大成勢,擾亂朝政,擅謀廢立,主宰著整個皇室家族和國家的命運。螻蟻毀堤,蚍蜉撼樹,小人誤國。帝王亡國亡身而不悟,不亦悲乎!
第一節 擇嗣之殤
第二節 成長之誤
第三節 後宮之失
第四節 宗室之失
第五節 外戚之失
第六節 生命之痛
第七節 家國之失
第十一章 百官之殤
雖然同是為官,同是為帝王服務,但文武百官與宦官根基不同,所受的教育有著很大的區別。宦官專權弄勢,不僅擾亂了朝政,更重要的是破壞了傳統的治政理念,破壞了正常的仕進制度。強權面前無真理。百官在宦官的權勢面前,也走向了分化。
第一節 官宦之鬥
第二節 百官劣勢
第三節 官宦相結
第四節 賢者遺恨
第十二章 宦官之殤
宦官有其風光的一面,也有其痛苦的一面。身心的痛楚與屈辱,隨時可能發生的性命之憂,造就了許多宦官的悲劇人生。
第一節 寂寞與無聊
第二節 無窮的屈辱
第三節 相互傾軋
第四節 無妄之災
第五節 得失之間
第十三章 宦治之困
小人難養,宦禍連綿。古代許多帝王也很清楚宦禍的嚴重性,也曾想方設法限制宦官勢力的發展。然而,歷史上宦官之禍卻是累禁不止,愈演愈烈,成了專制帝王永遠無法擺脫的夢魘。
第一節 認識之困
第二節 制度之困
第三節 情理之困
第四節 裁抑之困
第十四章 宦官人格
中國歷史上宦官之禍連綿不斷,不只是影響著帝王的廢立、後宮的管理、百官的升降、百姓的休戚、王朝的更替,更重要的是影響著我們整個民族的文化取向和心理態勢。這種持久的影響力是基於宦官特殊的人格。特定的宦官人格作為一種精神枷鎖,流毒甚深,需要我們時刻警醒。
第一節 宦官群體形象
第二節 宦官的小人哲學
第三節 對民族的危害
目次
序言
第一章 帝宦同行
遠古時期,部落首領在征戰中有了奴隸,有了多個妻子,有了城堡,有了宮殿,才漸漸有了閹人。隨著君主特權的放大,專制統治的加強,後宮和宗室人數增加,閹人也越來越多,個別特別討帝王歡喜的閹人開始擔當重任,由奴隸提升為官員。閹人由宮奴轉變為宦官,始自秦漢,此後從未間斷過,直到清王朝的滅亡。一部中國帝王史也就是一部中國宦官史。宦官是君主專制統治的附屬物,與君主榮辱與共,難以分割!
第一節 帝宦伴生
第二節 皇室家奴
第三節 奴官一體
第四節 榮辱與共
...
商品資料
出版社:龍圖騰文化出版日期:2015-07-29ISBN/ISSN:9789863880226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500頁開數:14.8*21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