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國學,
找到安身立命的最佳途徑
年輕人懂得儒家,就會以真誠之心待人接物,修養自己。
中年人學習道家,即能敞開心胸接受現實,
由整體的角度來看待個人的成敗得失,退一步海闊天空。
老年人學習易經,則懂居安思危,測知未來發展。
因此我的建議很簡單:
年輕時先學儒家,
中年時再學道家,
老年時可學《易經》。
《易經》,一定要到年老才學習嗎?答案是未必。三種人適合學習《易經》。一是負責決策者:任何決策都有風險,人算不如天算,學會《易經》的義理,懂得如何「居安思危,樂天知命」。二是熱愛生命者:人生不能回頭也無法重來要如何抉擇才可以使自己日益接近無怨無悔的目標?三是有心學習者:純粹為了理解中國文化的奧妙精深,因為身為華人而不懂《易經》,總是好學之士在知識上的一大缺憾。
作者簡介:
傅佩榮
民國三十九年生,上海市人。美國耶魯大學哲學博士,曾任比利時魯汶大學客座教授,荷蘭萊頓大學講座教授,臺灣大學哲學系主任兼研究所所長,現任臺灣大學哲學系、所教授。傅佩榮教授的教學深受學生歡迎,曾獲頒教育部教學特優獎、大學生社團推薦最優通識課程、《民生報》評選校園熱門教授等獎項,另外在學術研究、寫作、演講等方面,都有卓越成就。作品深入淺出,擅長說理,曾獲國家文藝獎與中正文化獎。
著作甚豐,範圍涵蓋哲學研究與入門、人生哲理、心理勵志等。著有:《釐清自我的真相》、《管理自我的潛能》、《探索生命的價值》、《走向智慧的高峰》(以上四書為「傅佩榮談身、心、靈整合」專書)、《哲學與人生》、《轉進人生頂峰》、《活出自己的智慧》、《那一年我在萊頓》、《珍惜情緣》、《宇宙的舞者》、《向孔子學做人》等數十本。並重新解讀中國經典,著有《究竟真實──傅佩榮談老子》、《人性向善──傅佩榮談孟子》、《人能弘道──傅佩榮談論語》、《樂天知命──傅佩榮談易經》、《逍遙之樂──傅佩榮談莊子》、《孔子:追求人的完美典範》、《孟子:浩然正氣與成功人生》、《老子:在虛靜中覺悟人生智慧》與《莊子:以自在之心開發無限潛能》等書(以上皆由天下文化出版)。
章節試閱
第一部
易經入門
易經的形成
如果不談象數,則卦爻辭中的「元、亨、利、貞、吉、凶、悔、吝、厲、眚、无咎」之類的占驗之詞就沒有多大意義了;如果不談義理,則《易傳》中許多勸人向善的語句也將落空。因此,《易經》兼顧義理與象數,在助人預知未來時,也期許世人在「德行、能力、智慧」三方面努力修練,以成就更高的人生價值。
據說五千多年前的伏羲氏開始「仰觀天象,俯察地理」(《易經.繫辭下》),製作出八卦,再將其重疊為六十四卦。這六十四卦代表六十四種格局;每一卦有六爻,總共有三百八十四爻,所代表的是三百八十四個位置。
格局是大的形勢,位置是一個人與其他人的相關處境,這兩方面合而觀之,就有吉祥與凶險之分,順利與困難之別。一卦有六爻,任何一爻的變化(由陽變陰,或由陰變陽),都會使它轉變為別的卦。六十四卦之間轉來變去,人的吉凶禍福也交替出現。像這樣一套符號系統的主要目的,即是預測一項行動的未來結果,由此形成占卜作用。
沒錯,《易經》在古代是用來占卜的。在伏羲氏之後,是神農氏與黃帝,黃帝之時發明了文字。距今三千多年前,周文王與周公,或者加上西周的某一位卜官,合作寫下《易經》的文字部分,就是六十四卦的卦辭與三百八十四爻的爻辭。這些文字非常精簡扼要,以今天的方式印刷,大概只有二十頁。譬如,乾卦的卦辭是「元亨利貞」;其中六爻的爻辭包括「潛龍勿用;見龍在田,利見大人;飛龍在天,利見大人;亢龍有悔」等。爻辭既描寫一爻的處境,也提供一爻的占驗。由於文字太少,難以理解,所以常被說成「有字天書」。直至今日,還有一些語句無法索解。
到了春秋時代的孔子,他特別好學,深入研究《易經》,並且依此教誨弟子,傳給商瞿子木,再依序傳到第十代弟子司馬談(司馬遷的父親)。由代代相傳的弟子合作寫成了《易傳》,其中有許多地方引述孔子的心得。所以這本書也反映了儒家思想。《易傳》又稱《十翼》,因為它包括十個部分(《彖傳》上下、《象傳》上下、《繫辭傳》上下、《文言傳》、《說卦傳》、《序卦傳》、《雜卦傳》)。
今天所謂的《易經》,包括經與傳在內,所以篇幅大增。從漢代以來,就有兩派不同的詮釋立場。一派講究「義理」,認為易經是要教人如何安身立命,亦即修德行善,走上人生正途。另一派強調「象數」,主張易經卦爻辭本來就是占卜資料,是助人決策時做為參考的。
比較合理的想法是:如果不談象數,則卦爻辭中的「元、亨、利、貞、吉、凶、悔、吝、厲、眚、无咎」之類的占驗之詞就沒有多大意義了;如果不談義理,則《易傳》中許多勸人向善的語句也將落空。因此,《易經》兼顧義理與象數,在助人預知未來時,也期許世人在「德行、能力、智慧」三方面努力修練,以成就更高的人生價值。
介紹《易經》時,將會兼取兩派立場,使理論與應用可以相輔相成。
第二部
孔子的真誠
孔子之學
綜觀孔子一生,其實並沒有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業,卻以身教和言教開啟中國歷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儒家學派,成為兩千年來最偉大的「至聖先師」。孔子的智慧是什麼呢?
孔子,名丘,字仲尼,生於西元前五五一年,時為春秋時代末期,周室衰亡,禮樂崩壞,文化傳統瀕於斷絕。孔子的祖先為宋國人(殷朝後代),後遷於魯國定居。他生於魯國鄹邑(今山東曲阜市附近的尼山),三歲時,父親叔梁紇去世,他由母親顏徵在撫養長大,接受一般鄉村孩子的教育,至十五歲告一段落,再自己立志學習,終於以博學知禮而聞名。
孔子十七歲時,母親去世。二十歲時娶丌官氏(宋國人)為妻,翌年生子孔鯉。孔子做過的職業包括委吏(管理倉庫)、乘田(管理牧場)與助喪(承辦喪事)等。三十歲左右便陸續有學生求教並追隨,形成一個獨特的師生團體,以講學修德與治國利民為其目標。孔子學不厭而教不倦,學問與見識漸成系統,四十歲已可「不惑」,五十歲達到「知天命」(《論語.為政》),明白自己的天賦使命乃承啟文化道統。五十一歲至五十五歲,孔子在魯國從政,先後當過中都宰(縣長)、小司空(工程部門副長官)、司寇(司法部門長官)等職,位列大夫,政績卓越。但由於與當權者政見不合,且不滿魯定公沉溺美色等,終於去職離鄉,開始周遊列國。這一去,便是十四年,遍歷衛、曹、宋、鄭、陳、蔡各國,推行教化,知其不可而為之,甚至兩度面臨生命危險。六十八歲時,魯國新的執政者正式召請他回國。七十歲,獨子孔鯉去世。七十一歲,他最喜愛的弟子顏淵去世。七十二歲,忠心耿耿的學生子路去世。七十三歲,孔子辭世。
綜觀孔子一生,其實並沒有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業,卻以身教和言教開啟中國歷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儒家學派,成為兩千年來最偉大的「至聖先師」。孔子的智慧是什麼呢?首先即是「真誠」。人若真誠,將能體察內心有一股自我要求的力量,期待自己去行善。所謂「行善」,是指努力實現「人與人之間的適當關係」,亦即包含古代所說的五倫以及今日複雜多樣的人際關係。由真誠引發的社會關懷,將會隨著個人角色的變動而由近及遠,其最高目標則是孔子親口敘述的志向:「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論語.公冶長》)這個看似不可能的任務,正好反映了人類生命的最高價值。只要肯定自己正朝著這個目標前進,自然可以心安理得。
其次,孔子重視知識和教育,給予理性思維極高的評價。他立志之後就非常好學,而且堅持了一輩子。他說:「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學也。」(《論語.公冶長》)有十家人的地方,必定有忠信如我的人,但卻不像我這麼好學。他憑什麼如此斷定?就是因為他無時無刻不在讀書、學習。他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論語.述而》只要耳聰目明,能夠開放心靈,那麼整個宇宙、所有人類都是老師。到了最後,這樣的人往往是最傑出的,能夠得到眾善之所長,就像所有河流匯集到江海一樣,這就是孔子立志向學的情形。
孔子的學問有三個特點:一、學習傳統。傳統包括「《詩》、《書》、《易》、《禮》、《樂》」五經。《詩》指文學,《書》指歷史,《易》指哲學,《禮》是社會規範,《樂》則是藝術修養,此外,還有六藝,即「禮、樂、射、御、書、數」;禮是禮儀,樂是音樂,射是射箭,御是駕車,而書、數則是書寫、計算等技能。當時的人只要具備這六項條件,就可以在社會上立足。孔子不僅學習傳統的智慧結晶,也習得傳統技能,年方三十歲,便已經展現為人才的典範。
二、學思並重。孔子明白光靠學習是不夠的,還必須思考,否則一味接受外界的資料與資訊,沒有一個中心思想予以統合,難免導致混亂。他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論語.為政》)光學習而不思考,到最後毫無心得,白學了;反之,如果只就自己的生活經驗去思考而不念書學習,就會陷於迷惑;不論其他,光是善惡報應就無法釐清。
三、學行並重。孔子的學並非理論而已,同時也是道德實踐。孔子說:「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論語.學而》)「好學」首先要降低物質享受的欲望,其次要在言行上磨練自己,然後再虛心向良師請益,使自己走上正途。此外,孔子還說:「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論語.學而》)把該做的事認真做好,行有餘力,再去努力學習書本上的知識。有一次魯哀公問他,眾多學生中誰最「好學」?孔子說,只有顏淵好學,很可惜已經過世了。為什麼只有顏淵好學?顏淵「不遷怒,不貳過」(《論語.雍也》)。這乃是道德實踐的表現,也說明了好學和具體行動有關。
孔子立志於學,不是為了獨善其身,而是為了「己立立人、己達達人」,因此他在「學不厭」之後,還要「誨不倦」,由學而教,為人師表,開啟平民教育的先河。他有教無類,有弟子三千,賢者七十二人,各在德行、言語、政事、文學方面有所成就,成為當時知識階層的中堅力量,並且匯聚為儒家學派,影響中國人生活的方方面面,直至今日。
第一部
易經入門
易經的形成
如果不談象數,則卦爻辭中的「元、亨、利、貞、吉、凶、悔、吝、厲、眚、无咎」之類的占驗之詞就沒有多大意義了;如果不談義理,則《易傳》中許多勸人向善的語句也將落空。因此,《易經》兼顧義理與象數,在助人預知未來時,也期許世人在「德行、能力、智慧」三方面努力修練,以成就更高的人生價值。
據說五千多年前的伏羲氏開始「仰觀天象,俯察地理」(《易經.繫辭下》),製作出八卦,再將其重疊為六十四卦。這六十四卦代表六十四種格局;每一卦有六爻,總共有三百八十四爻,所代表的是三百八十四個位置...
作者序
序 從易經入門說起
二○○八年上半,香港「鳳凰衛視」播出我所主講的「國學天空」,介紹孔子、孟子、老子、莊子。我的講法是:選出原典的一兩句話,說明其意,引申其理,希望今天的受聽大眾可以了解古代儒道二家的重要觀點對我們有何啟發,又能提供何種生活原則與具體指示。這是「溫故而知新」的工作,或許能有承先啟後的效果。
「國學天空」每集八分鐘,共一百一十三集。半年播放下來,反應堪稱熱烈。在各種反應中,我最常聽到的是兩個:國學還有什麼內容?為什麼不介紹《易經》呢?
因緣巧合,我趕上了大陸這一波「國學熱」,常有機會暢談此一題材,但是受限於個人所知,我的演講離不開「儒家、道家、易經」三個範圍。我很清楚自己面對的是一般的好學人士,他們不是學院中的專家或大學本科的學生,他們學習的目的是為了找到「安身立命」的途徑。我的建議很簡單:年輕時先學儒家,中年時再學道家,老年時可學《易經》。
理由並不複雜。年輕人懂得儒家,就會以真誠之心待人接物。從修養自己入手,在求學、謀職、成家、立業各方面,都能盡好本分、與人為善,貢獻所長、造福社會,朝著「成己成人」的目標前進。如此,則個人得以自我實現,而社會亦隨之安和樂利。其次,中年人學習道家,就會敞開心胸接受現實,逐漸由整體的角度來看待個人的成敗得失,從而減少各種複雜情緒的干擾。如此,退一步海闊天空,可以領悟「萬物靜觀皆自得」的趣味。
至於《易經》,一定要到年老才學習嗎?答案是未必。三種人適合學習《易經》。一是負責決策者:任何決策都有風險,並且人算不如天算,所以周代設有太卜與卜官,在國家大事方面為君主提供建議。現代的領袖人物「求人不如求己」,學會《易經》的義理,懂得如何「居安思危,樂天知命」;學會《易經》的象數,在關鍵時刻為自己占上一卦,測知未來發展,進而談笑用兵。二是熱愛生命者:人生不能回頭也無法重來,我們往往用後半生去彌補前半生所犯的錯誤,但是隨著年歲增加,愈來愈沒有犯錯的餘地,因此,熱愛生命的人要如何謹慎行止?要如何抉擇才可以使自己日益接近無怨無悔的目標?三是有心學習者:純粹為了理解中國文化的奧妙精深,因為身為華人而不懂《易經》,總是好學之士在知識上的一大缺憾。
那麼,如何學會《易經》呢?這就屬於「易經入門」的問題了。這一方面的書很多,我順著「國學天空」的思路,另外寫了一系列介紹《易經》的文章。先重點肯定「觀天道以立人道」的原則,接著由乾卦與坤卦開始,以義理為主、象數為輔,說明其中要旨,由此推而對六十四卦一一進行探討。我扣緊原典,指出各卦特色,列出其六爻的爻辭,再作扼要發揮。所有爻辭都附上白話譯文,以便於閱讀與解說。我長期講授《易經》所蒐集的占卦實例,也分別應用在相關的卦爻中,可供對照參考。這是因為「占卦容易,解卦難」,甚至根本沒有百分之百正確的解卦方法。即使如此,我們還是要盡可能說清楚其中的道理。只要有耐心,仔細讀一遍這一部分的七十篇短文,則《易經》要入門不是太大的問題。讀書除了「熟能生巧」,還有什麼保證有效的方法呢?
本書有關「孔孟老莊」的部分,曾以《國學的天空》在大陸出版,現在經過一番修訂工夫,加上我新寫的《易經》部分,合為一書,定其名為《易經入門與國學天空》。如此或許可以回應讀者在前面提出的兩個問題,就是:除了儒家與道家,我們如果還有餘力探討國學,就請選擇《易經》吧!其次,有關《易經》的入門介紹,就請由本書開始。入門之後有意繼續學習,則我在天下文化出版的一系列譯解經典的書,或許可以提供一些幫助。
序 從易經入門說起
二○○八年上半,香港「鳳凰衛視」播出我所主講的「國學天空」,介紹孔子、孟子、老子、莊子。我的講法是:選出原典的一兩句話,說明其意,引申其理,希望今天的受聽大眾可以了解古代儒道二家的重要觀點對我們有何啟發,又能提供何種生活原則與具體指示。這是「溫故而知新」的工作,或許能有承先啟後的效果。
「國學天空」每集八分鐘,共一百一十三集。半年播放下來,反應堪稱熱烈。在各種反應中,我最常聽到的是兩個:國學還有什麼內容?為什麼不介紹《易經》呢?
因緣巧合,我趕上了大陸這一波「國學熱」,常有機...
目錄
序 從易經入門說起
第一部 易經入門
第二部 孔子的真誠
第三部 孟子的向善
第四部 老子的智慧
第五部 莊子的逍遙
序 從易經入門說起
第一部 易經入門
第二部 孔子的真誠
第三部 孟子的向善
第四部 老子的智慧
第五部 莊子的逍遙
商品資料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軟精裝頁數:552頁開數:25開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