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湯瑪士・克許
定價:NT$ 620
優惠價:79 折,NT$ 489
優惠截止日:至2024年12月20日
運送方式:超商取貨、宅配取貨
銷售地區:全球
訂購後,立即為您進貨
「這是一部情感史記。」——榮格心理分析師約翰.畢比(John Beebe)
本書作者克許是著名猶太裔榮格心理分析師。他的父母是第一代榮格分析師,為了躲避納粹迫害而逃離德國,最後在美國洛杉磯落腳,推廣分析心理學。
在克許成長過程中,榮格扮演著重要角色。他從小對分析心理學耳濡目染,並結識來自世界各地的分析心理學重要人物,還曾受到榮格的親自分析。日後克許繼承父母衣缽,成為優秀的榮格學派分析師。他年紀輕輕就擔任金山榮格研究院主席、國際分析心理學協會副主席、主席等重要職位,見證了世界各地對分析心理學的學習熱忱。
本書是克許的自傳。從本書中,我們得以對分析心理學的發展史有更多認識,從中讀到許多歷史第一手資料,同時也能從作者所反思的造神心理經驗、聖徒使命及理想化投射中看見自己的影子。此外,身為分析師的作者在這本回憶錄中親身示範分析心理取向的生命故事敘說,頗具榮格派的風格。若人生劇場只談豐功偉業,便讓人覺得飄渺不實;但當他誠實地披露了人生故事中的嫉妒、羞愧、防衛、投射,這故事就腳踏實地了。本書可說是作者為分析心理取向的生命故事敘說的一次最佳示範。
「我人生的主軸是關係,藉由我個人的榮格派經驗,形塑了我人生中最深刻也最重要的關係。」 ——湯瑪士・克許
「《我的榮人生路》一書提供深入了解榮格心理學世界的極佳視角。克許醫師的雙親皆是榮格分析師,而我們也找不到比克許醫師更投入於榮格派思想及歷史的人,從最近才剛出版的克許父親與卡爾.榮格長年的書信集可窺見一斑。此書將會讓所有心理學家皆感到興致盎然。」——歐文.亞隆
●榮格分析心理學領袖級大師回憶錄,獲得美國存在心理學大師歐文‧亞隆推薦。
作者簡介:
湯瑪士‧克許 Thomas B. Kirsch
1976至1978年間擔任舊金山市榮格研究院主席,隨後,擔任國際分析心理學協會副主席(1977-1987)及主席(1989-1995)一職,長達十八年。
湯瑪士‧克許博士的父母親皆為第一代榮格分析師,參與了二次大戰前柏林、巴勒斯坦、倫敦以及戰後洛杉磯等地榮格研究院的創立。因家學淵源,促使克許以第二代榮格分析師為職志,日後並成為國際榮格社群的領袖級人物。
克許博士目前在加州自行開業,並於史丹福大學醫學院精神醫學系授課。著有《榮格學派的歷史》、《給追求靈魂的現代人:湯瑪士.克許談榮格分析心理學》(皆由心靈工坊出版)。
譯者簡介:
徐碧貞(Pi-Chen Hsu)
諮商心理師。曾任高中輔導教師,目前為加州整體學院( California Institute of Integral Studies, CIIS)博士候選人、於聖荷西市美亞社區促進會(Asian Americans for Community Involvement, AACI)擔任實習心理師,同時也於國際分析心理學會(IAAP)及美國沙遊治療師學會(SAT)接受榮格分析師訓練及沙遊治療師訓練。研究興趣聚焦於人際取向心理治療、兒童與成人依附理論、象徵與文化情結等主題。
審閱者簡介
王浩威
高雄醫學院醫學系畢業,曾任台大醫院、和信醫院及花蓮慈濟醫院精神部主治醫師;《島嶼邊緣》、《醫望》雜誌總編輯;目前為專任心理治療師、台大醫院精神部兼任主治醫師、台灣心理治療協會理事長、華人心理治療研究發展基金會執行長、心靈工作室負責人以及心靈工坊文化公司發行人。
名人推薦:
歐文.亞隆(Irvin Yalom,美國當代精神醫學大師)
呂旭亞(諮商心理師、榮格心理分析師)
洪素珍(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副教授)
賴佩霞(魅麗雜誌發行人、作家)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
【審閱序】
不只是一個人的回憶錄
王浩威
湯姆士.克許(Thomas Kirsch)是我自己在分析心理學和心理治療專業上的老師。如今將要八十歲的他,是一九三六年旅程途中出生在英國。當時父母正從柏林逃離希特勒的政權,還不知道要走向哪裡。去年他出了一本回憶錄,如今中文版要出版了,我先拿到了翻譯稿子,十分引人入勝的內容讓我迅速地讀完。闔上書稿的同時,確實有許多的感慨。
儘管榮格的著作在六○年代就大量地翻譯引進台灣,但榮格學派的心理治療或心理分析一直都遲遲未見任何的發生。八○年代開始有人講述榮格的心理學,而超個人心理學也在輔仁大學等學校陸續開課,但真正的榮格心理治療恐怕是要等到沙遊治療學會的創辦人梁信惠教授回到台灣,以及廣州的申荷永教授第一次來台灣講課,才算是真正的開始。
正如克許在他的回憶錄所說的,他是二○○六年因為申荷永的介紹,而遇到張明正和陳怡蓁夫妻,才開始和台灣結下深刻的緣分。關於這件事,我剛好也參與了前半部。
那一年剛好是管理學大師彼得‧聖吉(Peter M. Senge)到中國訪問,與一位頗為知名的中國傳統文化大師做了一場對話。陪彼得.聖吉前去的張明正,對這一場對話並不覺得滿意,總覺得這位中華文化大師並沒辦法理解彼得的問題。他於是問我:有誰能夠用西方心理學的語言講中國文化呢?我立刻想到了申荷永,於是和張明正約好,在洛杉磯見面。在介紹他們認識以後,立刻就回台灣。而在舊金山訓練成為榮格分析師的申荷永,有事要北上去探訪他的老師約翰.畢比(John Beebe),也就是《品德深度心理學》(Integrity in Depth,心靈工坊出版)的作者。就這樣才有了這一本書當中所寫的,作者克許如何和張明正見面的過程。
張明正夫婦贊助了克許,有關他的父親和榮格兩人之間通訊的整理和研究編輯;而克許也投桃報李,答應來台灣講學。
這時候的克許,已經擔任過國際榮格學會的主席,拜訪過許多像台灣一樣還沒真正發展榮格心理學的地區。於是,當他們夫妻來到台灣,其實並沒有帶有太多的想像。然而一場接觸下來以後,他一再告訴身為主要接待者之一的我:台灣心理工作人員的靈性是相當高的,怎麼過去和國際榮格學會沒有任何的接觸呢?並且一再地告訴我們,目前國際榮格學會對台灣這一類國家的情形有設定一些扶植辦法。這些辦法原本是針對蘇聯瓦解以後的東歐國家所設定的,但當然也適用於東歐之外的地區。
克許回到美國以後,一再提醒台灣的朋友們一定要和國際榮格學會聯絡。因為他熱情和真誠的協助,因此才有了台灣加入了國際榮格學會而成為發展小組(Developing Group)之一的進展,而他自己也主動向國際協會要求擔任台灣的聯絡人(liaison)。所謂的liaison,其實是翻譯成導師更為適合。台灣榮格發展小組後來的發展,許多都是因為克許而有了接觸。其中包括不下二、三十位榮格分析師來台灣講課或進行分析訓練的安排,也包括二○一三年一場在台北國家圖書館舉行的《榮格與亞洲》國際會議。
依榮格理論的講法,一切事情的發生都不只是巧合,而是冥冥中的共時性(synchronicity)。許多的相遇,出現在不同的人之間,在恰好的時刻,於是形成了現在的台灣如此轟轟烈烈的榮格心理學發展。
然而面對有如老師一般的克許,在受到他這麼許多的協助和引導之餘,我自己當然更好奇他又是怎麼面對自己了。
一個人要怎麼樣寫自己的回憶錄呢,特別是涉及到他的內心世界?他的父母都是榮格分析師,父親還是榮格的好朋友;甚至他自己可能是現今世界裡剩下的唯一曾經被榮格分析過的人,而長大也成了家族第二代的分析師,還擔任過國際榮格學會的會長。這是我在讀這本回憶錄的時候,最關注的一件事情了。
他寫了許多跟父母親的關係,包括高中的時候父親曾經有過的一次外遇。當時的他其實是懵懵懂懂的,也沒有感覺到母親有特別的情緒起伏。雖然在寫回憶錄的這個年紀,對父親已經沒有太多的憎恨了;但他其實很明白,直到今天,和父親同樣是榮格分析師的他,從來不去碰自己父親在這一領域所擅長的主題。
同樣也是由個案而成為榮格分析師的母親,從小就是跟他感情特別濃厚。從有記憶以來,媽媽就為他分析每一個他分享的夢,甚至到了他第一次結婚後。小時候他和母親的關係是這麼的親密;然而以現在的年紀去回顧,他卻很清楚這樣的親密反而阻擋了他的男性發展,甚至是影響了他和女性的關係。因為是這樣,在結束第一次婚姻以後,有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在說不出為什麼的情況下,他和母親幾乎不再聯絡。
去年,德國政府為他的父親立紀念牌,就在當年流亡前在柏林的診所舊址。當時他的身體很不好,癌症化療的副作用還沒完全康復,而退化的背脊又不適合長坐。但他還是抱病從舊金山飛到歐洲了。今年年初我從一位美國分析師的口中才知道:原來在揭牌的儀式時,他果真病倒了,還住進柏林當地醫院許久,差一點就回不來美國西岸了。
然而,即使是這樣的危險,他最初還是決定去了。我想,對他來說,這趟旅程雖然幾乎賠上了命,恐怕也是這些年來,他透過許多作為,包括整理出版他父親和榮格的通訊,來作為自己和去世多年的父親之間的和解吧。
父母親對孩子的影響,其實都是永遠超出我們所能夠想像的。
客觀說起來,我的老師克許所出生和成長的家庭還是相當的完整,功能也十分足夠,父母的親職角色是在一般人的水平之上的。但對青少年所發生的創傷所進行的修補,他卻是在將近八十歲的年紀都還在繼續進行著。
也許有人會說:這一切有什麼重要嗎?如果我忘記它不就得了?
的確,遺忘是最簡單的方法。
以克許的例子來說,他父親的外遇不過是短短幾個月,而母親似乎也沒有太多的受傷,他自己其實是不用去提這一切的。然而,如果不去看待這一切帶來的影響,所有的一切也就掩埋起來,成為我們拒絕來往的陰影而已。
陰影(shadow)是榮格心理學的十分重要理論。我們不是要去驅趕陰影,而是要凝視它,了解它,進而擁抱它,接受它成為我們意識中的一部分。這一直是榮格心理學和佛洛伊德心理學所不同的地方之一。
然而我們回頭去思考發生的一切,並不僅止於追究自己的傷痕來源,不僅於了解來龍去脈而已。更重要的是,要去面對自己在傷痕發生以後,一直不承認、甚至也沒注意到的諸多怨懟。在內心深處,總覺得自己是被害人的這些情緒,其實扭曲了我們後來的成長,讓我們在生命的不同階段,還是有各種看不到的侷限。以致在中年以後,即便是努力透過各種宗教或靈性活動,還是可能無法達到更圓融的生命態度。
對父母來說,應該記得:我們帶給小孩子的傷害,其實是比想像的影響還要深邃;同樣的,對長大以後的孩子來說,如何修補自己的傷口,並不是只有發現和責備,更是一輩子的寬恕和理解。
在這一本回憶錄裡,已經將要八十歲的克許為這件事完成了最令人敬佩的示範。
這一本回憶錄不只是面對父母帶來的陰影,克許在談到他參與國際榮格學會的團體事務時,也等於是談到了個體進入團體以後可能出現的種種陰影,也就是人在群體當中將會如何遭到扭曲或失去自性。他分享他的經驗,包括他的分析師韓德森(Joseph L.Henderson)扮演的協助,以及分析在這一個階段的重要角色。
克許自己所主導編輯的他父親詹姆斯‧克許(James Kirsch)和榮格兩人之間的通訊錄,其實是榮格是否支持希特勒的納粹主義最新出土的重要文獻。在榮格的這一個公案裡,所涉及的也是個體在群體當中可能產生的集體陰影(collective shadow);而二次大戰後非榮格學派的知識圈,如何論述這件事,本身也是同樣的情形。因為克許本身是如此親近這一件事情的現場;他又是在時間經歷了相當的距離後,才來重新編輯而還原現場。其實是親近的,又是有距離的,以致於他更了解集體陰影的種種現象。
這一本回憶錄其實不只是一個人的回憶錄,它談的是從二次戰前一直到當下的歷史;這本回憶錄其實也不只是回憶錄,它說的更多是一般少見的洞識和智慧。
這本《我的榮格人生路:一位心理分析師的生命敘說》從許多角度來看都是值得好好讀一讀的書。我自己總擔心這樣的書在市場上是會被忽略的,於是自告奮勇地告訴編輯是否採取更撒狗血的書名,譬如像是《我的父母都是榮格分析師》之類的。總之,還是被相當有良心的編輯部否決了。
克許的回憶錄能夠出現中文版,無論怎麼說,都是意義相當深邃的一件事。
對於克許,不論是站在我個人的立場,還是台灣的榮格心理學社群的立場,我還是很想要十分恭敬地對他說一聲:謝謝!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最多人成交
平均成交價7折435元
最近成交價(折扣)
徵求價 | 數量 |
3折 | 2 |
4折 | 1 |
5折 | 5 |
6折 | 1 |
7折 | 5 |
7折以上 | 1 |
影片僅供參考,實物可能因再版或再刷而有差異
作者:湯瑪士・克許
優惠價: 79 折, NT$ 489 NT$ 620
優惠截止日:至2024年12月20日
運送方式:超商取貨、宅配取貨
銷售地區:全球
訂購後,立即為您進貨
「這是一部情感史記。」——榮格心理分析師約翰.畢比(John Beebe)
本書作者克許是著名猶太裔榮格心理分析師。他的父母是第一代榮格分析師,為了躲避納粹迫害而逃離德國,最後在美國洛杉磯落腳,推廣分析心理學。
在克許成長過程中,榮格扮演著重要角色。他從小對分析心理學耳濡目染,並結識來自世界各地的分析心理學重要人物,還曾受到榮格的親自分析。日後克許繼承父母衣缽,成為優秀的榮格學派分析師。他年紀輕輕就擔任金山榮格研究院主席、國際分析心理學協會副主席、主席等重要職位,見證了世界各地對分析心理學的學習熱忱。
本書是克許的自傳。從本書中,我們得以對分析心理學的發展史有更多認識,從中讀到許多歷史第一手資料,同時也能從作者所反思的造神心理經驗、聖徒使命及理想化投射中看見自己的影子。此外,身為分析師的作者在這本回憶錄中親身示範分析心理取向的生命故事敘說,頗具榮格派的風格。若人生劇場只談豐功偉業,便讓人覺得飄渺不實;但當他誠實地披露了人生故事中的嫉妒、羞愧、防衛、投射,這故事就腳踏實地了。本書可說是作者為分析心理取向的生命故事敘說的一次最佳示範。
「我人生的主軸是關係,藉由我個人的榮格派經驗,形塑了我人生中最深刻也最重要的關係。」 ——湯瑪士・克許
「《我的榮人生路》一書提供深入了解榮格心理學世界的極佳視角。克許醫師的雙親皆是榮格分析師,而我們也找不到比克許醫師更投入於榮格派思想及歷史的人,從最近才剛出版的克許父親與卡爾.榮格長年的書信集可窺見一斑。此書將會讓所有心理學家皆感到興致盎然。」——歐文.亞隆
●榮格分析心理學領袖級大師回憶錄,獲得美國存在心理學大師歐文‧亞隆推薦。
作者簡介:
湯瑪士‧克許 Thomas B. Kirsch
1976至1978年間擔任舊金山市榮格研究院主席,隨後,擔任國際分析心理學協會副主席(1977-1987)及主席(1989-1995)一職,長達十八年。
湯瑪士‧克許博士的父母親皆為第一代榮格分析師,參與了二次大戰前柏林、巴勒斯坦、倫敦以及戰後洛杉磯等地榮格研究院的創立。因家學淵源,促使克許以第二代榮格分析師為職志,日後並成為國際榮格社群的領袖級人物。
克許博士目前在加州自行開業,並於史丹福大學醫學院精神醫學系授課。著有《榮格學派的歷史》、《給追求靈魂的現代人:湯瑪士.克許談榮格分析心理學》(皆由心靈工坊出版)。
譯者簡介:
徐碧貞(Pi-Chen Hsu)
諮商心理師。曾任高中輔導教師,目前為加州整體學院( California Institute of Integral Studies, CIIS)博士候選人、於聖荷西市美亞社區促進會(Asian Americans for Community Involvement, AACI)擔任實習心理師,同時也於國際分析心理學會(IAAP)及美國沙遊治療師學會(SAT)接受榮格分析師訓練及沙遊治療師訓練。研究興趣聚焦於人際取向心理治療、兒童與成人依附理論、象徵與文化情結等主題。
審閱者簡介
王浩威
高雄醫學院醫學系畢業,曾任台大醫院、和信醫院及花蓮慈濟醫院精神部主治醫師;《島嶼邊緣》、《醫望》雜誌總編輯;目前為專任心理治療師、台大醫院精神部兼任主治醫師、台灣心理治療協會理事長、華人心理治療研究發展基金會執行長、心靈工作室負責人以及心靈工坊文化公司發行人。
名人推薦:
歐文.亞隆(Irvin Yalom,美國當代精神醫學大師)
呂旭亞(諮商心理師、榮格心理分析師)
洪素珍(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副教授)
賴佩霞(魅麗雜誌發行人、作家)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
【審閱序】
不只是一個人的回憶錄
王浩威
湯姆士.克許(Thomas Kirsch)是我自己在分析心理學和心理治療專業上的老師。如今將要八十歲的他,是一九三六年旅程途中出生在英國。當時父母正從柏林逃離希特勒的政權,還不知道要走向哪裡。去年他出了一本回憶錄,如今中文版要出版了,我先拿到了翻譯稿子,十分引人入勝的內容讓我迅速地讀完。闔上書稿的同時,確實有許多的感慨。
儘管榮格的著作在六○年代就大量地翻譯引進台灣,但榮格學派的心理治療或心理分析一直都遲遲未見任何的發生。八○年代開始有人講述榮格的心理學,而超個人心理學也在輔仁大學等學校陸續開課,但真正的榮格心理治療恐怕是要等到沙遊治療學會的創辦人梁信惠教授回到台灣,以及廣州的申荷永教授第一次來台灣講課,才算是真正的開始。
正如克許在他的回憶錄所說的,他是二○○六年因為申荷永的介紹,而遇到張明正和陳怡蓁夫妻,才開始和台灣結下深刻的緣分。關於這件事,我剛好也參與了前半部。
那一年剛好是管理學大師彼得‧聖吉(Peter M. Senge)到中國訪問,與一位頗為知名的中國傳統文化大師做了一場對話。陪彼得.聖吉前去的張明正,對這一場對話並不覺得滿意,總覺得這位中華文化大師並沒辦法理解彼得的問題。他於是問我:有誰能夠用西方心理學的語言講中國文化呢?我立刻想到了申荷永,於是和張明正約好,在洛杉磯見面。在介紹他們認識以後,立刻就回台灣。而在舊金山訓練成為榮格分析師的申荷永,有事要北上去探訪他的老師約翰.畢比(John Beebe),也就是《品德深度心理學》(Integrity in Depth,心靈工坊出版)的作者。就這樣才有了這一本書當中所寫的,作者克許如何和張明正見面的過程。
張明正夫婦贊助了克許,有關他的父親和榮格兩人之間通訊的整理和研究編輯;而克許也投桃報李,答應來台灣講學。
這時候的克許,已經擔任過國際榮格學會的主席,拜訪過許多像台灣一樣還沒真正發展榮格心理學的地區。於是,當他們夫妻來到台灣,其實並沒有帶有太多的想像。然而一場接觸下來以後,他一再告訴身為主要接待者之一的我:台灣心理工作人員的靈性是相當高的,怎麼過去和國際榮格學會沒有任何的接觸呢?並且一再地告訴我們,目前國際榮格學會對台灣這一類國家的情形有設定一些扶植辦法。這些辦法原本是針對蘇聯瓦解以後的東歐國家所設定的,但當然也適用於東歐之外的地區。
克許回到美國以後,一再提醒台灣的朋友們一定要和國際榮格學會聯絡。因為他熱情和真誠的協助,因此才有了台灣加入了國際榮格學會而成為發展小組(Developing Group)之一的進展,而他自己也主動向國際協會要求擔任台灣的聯絡人(liaison)。所謂的liaison,其實是翻譯成導師更為適合。台灣榮格發展小組後來的發展,許多都是因為克許而有了接觸。其中包括不下二、三十位榮格分析師來台灣講課或進行分析訓練的安排,也包括二○一三年一場在台北國家圖書館舉行的《榮格與亞洲》國際會議。
依榮格理論的講法,一切事情的發生都不只是巧合,而是冥冥中的共時性(synchronicity)。許多的相遇,出現在不同的人之間,在恰好的時刻,於是形成了現在的台灣如此轟轟烈烈的榮格心理學發展。
然而面對有如老師一般的克許,在受到他這麼許多的協助和引導之餘,我自己當然更好奇他又是怎麼面對自己了。
一個人要怎麼樣寫自己的回憶錄呢,特別是涉及到他的內心世界?他的父母都是榮格分析師,父親還是榮格的好朋友;甚至他自己可能是現今世界裡剩下的唯一曾經被榮格分析過的人,而長大也成了家族第二代的分析師,還擔任過國際榮格學會的會長。這是我在讀這本回憶錄的時候,最關注的一件事情了。
他寫了許多跟父母親的關係,包括高中的時候父親曾經有過的一次外遇。當時的他其實是懵懵懂懂的,也沒有感覺到母親有特別的情緒起伏。雖然在寫回憶錄的這個年紀,對父親已經沒有太多的憎恨了;但他其實很明白,直到今天,和父親同樣是榮格分析師的他,從來不去碰自己父親在這一領域所擅長的主題。
同樣也是由個案而成為榮格分析師的母親,從小就是跟他感情特別濃厚。從有記憶以來,媽媽就為他分析每一個他分享的夢,甚至到了他第一次結婚後。小時候他和母親的關係是這麼的親密;然而以現在的年紀去回顧,他卻很清楚這樣的親密反而阻擋了他的男性發展,甚至是影響了他和女性的關係。因為是這樣,在結束第一次婚姻以後,有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在說不出為什麼的情況下,他和母親幾乎不再聯絡。
去年,德國政府為他的父親立紀念牌,就在當年流亡前在柏林的診所舊址。當時他的身體很不好,癌症化療的副作用還沒完全康復,而退化的背脊又不適合長坐。但他還是抱病從舊金山飛到歐洲了。今年年初我從一位美國分析師的口中才知道:原來在揭牌的儀式時,他果真病倒了,還住進柏林當地醫院許久,差一點就回不來美國西岸了。
然而,即使是這樣的危險,他最初還是決定去了。我想,對他來說,這趟旅程雖然幾乎賠上了命,恐怕也是這些年來,他透過許多作為,包括整理出版他父親和榮格的通訊,來作為自己和去世多年的父親之間的和解吧。
父母親對孩子的影響,其實都是永遠超出我們所能夠想像的。
客觀說起來,我的老師克許所出生和成長的家庭還是相當的完整,功能也十分足夠,父母的親職角色是在一般人的水平之上的。但對青少年所發生的創傷所進行的修補,他卻是在將近八十歲的年紀都還在繼續進行著。
也許有人會說:這一切有什麼重要嗎?如果我忘記它不就得了?
的確,遺忘是最簡單的方法。
以克許的例子來說,他父親的外遇不過是短短幾個月,而母親似乎也沒有太多的受傷,他自己其實是不用去提這一切的。然而,如果不去看待這一切帶來的影響,所有的一切也就掩埋起來,成為我們拒絕來往的陰影而已。
陰影(shadow)是榮格心理學的十分重要理論。我們不是要去驅趕陰影,而是要凝視它,了解它,進而擁抱它,接受它成為我們意識中的一部分。這一直是榮格心理學和佛洛伊德心理學所不同的地方之一。
然而我們回頭去思考發生的一切,並不僅止於追究自己的傷痕來源,不僅於了解來龍去脈而已。更重要的是,要去面對自己在傷痕發生以後,一直不承認、甚至也沒注意到的諸多怨懟。在內心深處,總覺得自己是被害人的這些情緒,其實扭曲了我們後來的成長,讓我們在生命的不同階段,還是有各種看不到的侷限。以致在中年以後,即便是努力透過各種宗教或靈性活動,還是可能無法達到更圓融的生命態度。
對父母來說,應該記得:我們帶給小孩子的傷害,其實是比想像的影響還要深邃;同樣的,對長大以後的孩子來說,如何修補自己的傷口,並不是只有發現和責備,更是一輩子的寬恕和理解。
在這一本回憶錄裡,已經將要八十歲的克許為這件事完成了最令人敬佩的示範。
這一本回憶錄不只是面對父母帶來的陰影,克許在談到他參與國際榮格學會的團體事務時,也等於是談到了個體進入團體以後可能出現的種種陰影,也就是人在群體當中將會如何遭到扭曲或失去自性。他分享他的經驗,包括他的分析師韓德森(Joseph L.Henderson)扮演的協助,以及分析在這一個階段的重要角色。
克許自己所主導編輯的他父親詹姆斯‧克許(James Kirsch)和榮格兩人之間的通訊錄,其實是榮格是否支持希特勒的納粹主義最新出土的重要文獻。在榮格的這一個公案裡,所涉及的也是個體在群體當中可能產生的集體陰影(collective shadow);而二次大戰後非榮格學派的知識圈,如何論述這件事,本身也是同樣的情形。因為克許本身是如此親近這一件事情的現場;他又是在時間經歷了相當的距離後,才來重新編輯而還原現場。其實是親近的,又是有距離的,以致於他更了解集體陰影的種種現象。
這一本回憶錄其實不只是一個人的回憶錄,它談的是從二次戰前一直到當下的歷史;這本回憶錄其實也不只是回憶錄,它說的更多是一般少見的洞識和智慧。
這本《我的榮格人生路:一位心理分析師的生命敘說》從許多角度來看都是值得好好讀一讀的書。我自己總擔心這樣的書在市場上是會被忽略的,於是自告奮勇地告訴編輯是否採取更撒狗血的書名,譬如像是《我的父母都是榮格分析師》之類的。總之,還是被相當有良心的編輯部否決了。
克許的回憶錄能夠出現中文版,無論怎麼說,都是意義相當深邃的一件事。
對於克許,不論是站在我個人的立場,還是台灣的榮格心理學社群的立場,我還是很想要十分恭敬地對他說一聲:謝謝!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徵求價 | 數量 |
3折 | 2 |
4折 | 1 |
5折 | 5 |
6折 | 1 |
7折 | 5 |
7折以上 | 1 |
最多人成交
平均成交價7折435元
最近成交價(折扣)
請在手機上開啟Line應用程式,點選搜尋欄位旁的掃描圖示
即可掃描此O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