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於19世紀末的林獻堂,送給21世紀台灣人最好的禮物!
台灣人世界觀首部曲,88年前,台灣人如何看世界?
台灣第一公民林獻堂,1927年5月15日從基隆出發,
378天穿越亞歐美菲,遊歷 16國、60餘城市,踏通五洲,17萬字詳實遊記
環遊世界是很多人的夢想,在沒有飛機的時代,八十八年前,有「台灣議會之父」、「台灣第一公民」之稱的林獻堂就帶著兩個兒子進行為期一年的歐美深度之旅。《環球遊記》不僅是台灣第一部公開發行的歐美遊記,也是最早一份台灣人看世界的翔實紀錄。
1927年5月從基隆出發,經過香港、新加坡、斯里蘭卡後,再到埃及看金字塔,接著通過蘇伊士運河從法國馬賽登陸歐洲。林獻堂漫遊英國、法國、德國、荷蘭、丹麥、比利時、瑞士、西班牙、義大利。在美國,從東岸的紐約到西岸的舊金山,處處都有林獻堂的足跡,一路上林獻堂以日記、遊記的形式紀錄所見所聞,以台灣為出發點,巨細靡遺的探討歐美各地的風俗民情,同時訴說著台灣在殖民統治下所遭遇到的種種困境,讓《環球遊記》不僅僅是遊記,更像是林獻堂先生赴西方取經的精華手扎,從細膩的文字中更可以看出其豐富的情感和幽默的一面。
林博正(明台產物保險前董事長)、林芳瑛(明台高中董事長)、李登輝(第七、八、九任總統)、連戰(第九任副總統)、王金平(立法院長)、童子賢(和碩聯合科技董事長)、呂捷(歷史補教名師)、許雪姬(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研究員,林獻堂研究權威) 感動推薦
作者簡介:
林獻堂(1881-1956),號灌園,出生於霧峰,有「台灣第一公民」、「台灣議會之父」之稱,一生橫跨滿清、日本、國民黨三政權,是台灣進步知識份子的代表人物,在政治、文化、教育、經濟等各層面,都可看到他的影響力。
於日治時期,組織台灣文化協會,希望以文化啟蒙提升台灣文化的水準及台灣人地位;並領軍向日本政權請願設置台灣議會,為台灣人民爭取應有的人權及民主政治。
林獻堂也非常重視教育的推廣,現今的台中一中、延平中學及明台高中等,都是由他所推動設立。與長子林攀龍在故鄉成立一新會,也是台灣社區總體營造的最早實踐。
章節試閱
一.由基隆至馬爾塞
(一)發軔
余之蓄志漫遊,於今十有八年矣,爾時攀龍十歲,猶龍九歲,率之留學東京,則發此一願,謂二子若能俱畢業大學,即率之同作歐美漫遊,幸能循序漸進,如願以償。攀龍於前年畢業帝大,猶龍昨年畢業商大,即欲實踐吾志以作環球一週之遊,無如公私諸事為所羈絆,遲延至於今春,略為處理就緒,乃向當局請給護照及訂購船票諸事,諸同志聞之,多不欲余之長期旅行,咸勸中止,余因是而猶夷者累月,繼思若失此時機,以後恐無得償吾志之一日,而攀龍在倫敦,又常書來日望余之速往,於是遂仍進行預定之計劃。不意三月二十一日,與五弟遊山,偶因不慎,以致墜驢傷臂,不能舉箸者月餘,常惴惴焉,恐此臂若不能遽痊,則遠遊之計劃必將中輟矣。幸而漸次稍愈,將近出發之期,忽有台灣銀行海外支店休業之事,於是不得不待其此後之情形如何。及至五月九日,其休業三週間之期已屆,乃向該行接洽海外滙款事,幸能如意,遂決定十二日由臺中出發。因經許多之曲折又兼行李匆匆,以致諸戚友處多未能預先一一告辭,深以為歉,反蒙諸親友及蔗庵督憲,各以盛大餞別筵以壯行色,使我愈增抱歉不安。
十五日,率次男猶龍發臺北,五弟等數十人,又特送至鳳山丸舟中,鑼聲一響,道聲珍重,雖曰萬里壯遊,亦不禁悵然久之。十時,舟發基隆,漸行漸遠,直望至岸上人影已看不見,惟見青山一髮,煙樹濛瀧,俱含有無限惜別之意焉。是日風平浪靜,舟中無一偃卧之人,父子同居一室,舟中之人,頗多相識,時來談笑,殊不寂寞。
十六日九時,舟抵厦門,旭初來舟中迎余到其寓,一家老少咸集,詳問臺灣近況,暢談兩時餘。午餐後閒行市上,厦門街路之狹隘與污穢,堪推為世界第一。近來警察當局與市政會議街道改善之擧,方著手拆家屋築消溝,經已造竣者約二十餘丈,有一老媼僅有住宅一所,頗不惡劣,亦在拆毀之列,不得當局一文之補償,以致憂憤而死,其家人正為之燒紙厝,謂欲使其在陰間永有大廈可居,免似陽世有拆毀之虞也。街道改善實為必要,然人民損失之補償亦不可全無,以厦門貧弱之財政,那能負補償之責任,然既認街道改善為必要,不得已犧牲少數以利益多數,此點或堪原諒,決非如擁強權,視人民如草芥者,所可同日而語也。
臺人之在厦者,約有六七千人,其中亦有少數流氓,日行非法之事,時與厦人起衝突,厦人恨之,稱曰臺匪,以致臺厦感情日壞,二年前當局取締緊嚴,流氓絕跡,今幸相安無事,實為可喜。
市街之上,有以亞鉛坂大書高掛在電柱,曰「光緒十二年英人侵占我緬甸」,「光緒廿一年日本割據我臺灣」,下書「通俗教育社」。彼之為此,其用意何在,余不敢遽斷,然凡民族運動必受外界之壓逼,至於不可忍,而民族之團結始能成功,今方民族運動之初期,豈能無的放矢,故用此以喚起國民之覺醒也。是以排英排日之風潮,日有所聞也。三時返鳳山丸,木土鼎禮諸君等來舟中暢談,六時發厦門,十七日抵汕頭,終朝降雨,又聞是處尚在戒嚴,故不上陸。
(二)香港
十八日抵香港,省翁兄弟父子來至碼頭相迎,先到東京飯店少憩,然後同到其寓,暢談別後十年事。香港係一島嶼,周圍僅有二十七哩,面積約有二十九平方哩,其中多高峯峻嶺,平原僅有三平方哩,百年前住者惟有漁人數十家,以自樂其桃源。當一千八百四十一年,清國與英國為阿片(鴉片)問題而起戰爭,清軍敗北,遂有南京條約,割香港為英國領有。一千八百五十六年,英法聯合軍攻入北京,復有北京條約,割九龍半島之尖端,約四平方哩為英國永久之支配。一千八百九十八年,英國為其殖民地防備之必要,強清廷改正同條約,將九龍半島之全部及其附近大小島嶼四十餘,總計三百五十六平方哩,以外加之香港周圍海面為九十九年租借權。八十餘年來,英人之經營不遺餘力,其蒸蒸日上,實大有令人可驚,至一千九百二十五年未罷工之前,其土地價格,每方尺最高者百元,最低者亦有十餘元。自罷工以後至於現在,其價格暴落,有的僅存三分之一,有的欲求三分之一而不可得,此僅擧土地而言,至房租物價亦皆有變動,以致破產逃亡者不少,無怪英人痛南方政府也。(當時罷工,南方政府曾設法維持失業工人,故能繼續罷工)
全盛時代人口,香港合九龍計之有六十餘萬人,而月月尚有增加之勢,家屋常告不足,故每年新建築者不可勝數。以現在觀之,除最繁盛之大街外,到處常見家屋待租者不少,以此亦可知人口之減少,非僅僅萬千人而已也。
郵船會社之人,曾為余注意,到蘇彝士時如欲遊覽埃及,非將護照預先請英國總督府簽字不可。乃於二十日與猶龍到總督府會護照司主任,據云埃及經已獨立,非如前時要總督府之簽字也,即取出其上官所注意之條項,謂要往埃及須向埃及領事簽字,而埃及領事惟倫敦有之云云。作許多之手勢表示,其事實如是別無辦法,非有意刁難也。下午父子二人,不以引導者而登太平山之最高峯(海拔一千八百尺),先乘人力車,次換肩輿,次換升山電車直達山頂。山上樓屋,比之十年前,無甚大增加,因英政府有禁止華人,不能住過海拔七百尺以上,謂華人不潔,又善叫囂之故,噫!夫人必自侮然後人侮也。俯視市街如一堆瓦礫,無所可見,惟聞人聲車聲機械聲合成,如午蜂放衙,如晚潮初至,雜音騷然,非至深夜,終無休息。遙望海上水平如鏡,小島錯落,維舟不動,九龍火車黑煙一縷,或斷或續,載無限外來貨物,向廣東而去。山腰有路,本欲環遊一週,行至半途,峯頭雲起,微雨忽至,遂即徒步下山至山麓,過倫敦會寄宿舍之門,余曾聞倫敦有人組織一會,凡初來之人,未有職業者可暫居於此,由會為之代謀職業,既得職業之後,乃將其逐月所得薪津之一部分,償還在寄宿舍時之食宿費,此法甚善,我臺人若欲發展於南洋,此法不可不學,以行互助之精神。
由香港至馬爾塞(馬賽)之船票,已自一月定購,不過先繳定金二成,本日付與足數。票價一等九十二鎊,二等六十鎊,先以日本金百四元換香港銀百元,以香港十元五仙換一英金鎊,而每日銀價起落不等,前後場又時有相差,實大為費事。
二十一日上午十時,下鹿島丸,其噸數九千九百七十噸,壹等可容百人,二等六十人,三等百餘人,其設備亦頗週至。余在香港三日,受省三雨三春秧三翁樹諧維湘二君,連日之招待,臨行又受其遠送,雅意殷殷,令人不捨。
一.由基隆至馬爾塞
(一)發軔
余之蓄志漫遊,於今十有八年矣,爾時攀龍十歲,猶龍九歲,率之留學東京,則發此一願,謂二子若能俱畢業大學,即率之同作歐美漫遊,幸能循序漸進,如願以償。攀龍於前年畢業帝大,猶龍昨年畢業商大,即欲實踐吾志以作環球一週之遊,無如公私諸事為所羈絆,遲延至於今春,略為處理就緒,乃向當局請給護照及訂購船票諸事,諸同志聞之,多不欲余之長期旅行,咸勸中止,余因是而猶夷者累月,繼思若失此時機,以後恐無得償吾志之一日,而攀龍在倫敦,又常書來日望余之速往,於是遂仍進行預定之計劃。不意三月二...
推薦序
【推薦序一】追求現代性、走入世界:我看灌園先生的《環球遊記》
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研究員 許雪姬
一、灌園先生歐美之旅的背景
林獻堂先生(1881-1956),族名朝琛,號灌園,台中霧峰人,從小學科舉之業,並接受世家子弟的教育。1895年台灣割讓,父親林文欽(前清舉人)留台陪伴祖母,令他率全家40多人避難泉州,實已展露其領導能力。18歲時結婚,20歲時父親病逝在香港,從此成為家族的中流砥柱。1902年任霧峰區長前後6年,這是他第一次出任公職,1905年他獲紳章,逐漸成為霧峰林家頂厝的領導人,人稱阿罩霧的三少爺。1910年加入日治時期臺灣最有名的詩社櫟社,成為要角;也參加1914年中部士紳發起建設的台中中學的具體行動;更參加《台灣民報》的創立,並在1932年成為社長。在政治方面,他在1914年呼應日人板垣退助的同化會,企望透過此會而得以取消來自台灣總督府的差別待遇,可謂啼聲初試。一生中最重要的事功在1921年起展開,他被推選為台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之領袖,主導自該年起至1935年的止的請願運動,前後歷經14年15次,雖然沒有成功,但對向日本納稅的台灣人而言,這是堂堂正正向台灣總督府要求政治權利的開端,人民獲得的政治啓蒙不少。1921年10月,台灣文化協會成立,做為提升台灣人文化向上,進而追求台灣自治的搖籃,被推為總理而到全台各地演講、鼓吹,深受歡迎。但1927年初,左翼勢力的進入,造成文化協會分裂,原來的同志紛紛退出,他左右為難,仍未退會,這時他進行了歐美之旅做為他瞭解歐美社會、轉換心情的壯舉。
二、旅程與見聞
1927年3月蓄意已久的歐美之行終於要展開,但因騎驢出遊跌傷,以致5月15日才成行,這時林獻堂47歲。同行的是剛於4月結婚的次子猶龍,以及在英國留學的長子攀龍。兩位公子隨行,除了陪伴外也充當通譯。到歐美地區做文化知性之旅,是1910年他帶長子(10歲)、次子(9歳)到日本東京就學時就已許下的心願。這一路由基隆出港,經華南、香港、新加坡、埃及、義大利、法國、英國、德國、丹麥、荷蘭、比利時、摩納哥(時尚未獨立,屬法國)、瑞士、西班牙、美國,1928年5月25日抵達日本橫濱(11月8日回台)前後共378天。他在巴黎滯留最久、印象最好。在旅途中他第一次面對歐美文化時,常做東西方文化主觀性的比較,並以台灣做為思考、比較的軸心。此行有許多收穫,如一路會見親友、故舊,如到英國遇到曾來台40年甫回英國的英國長老教傳道局文安姑娘,在巴黎見到板橋林家林柏壽。其次得以參觀、體驗英國的參、眾兩院,海德公園的自由論述,對其平民精神印象深刻;參觀摩納哥時,拿她和印度做比較,説世界上無一民族、無一土地不可獨立,摩納哥小國寡民卻能自治,印度地大物博人多,卻因無自治能力而只能做英國的殖民地。在林的政治概念中,只要能自治而後就能獨立。在美國時,他稱道美國立國的精神在平等。由林獻堂頌讚歐美的民主政治,推崇其獨立、平等、自由,其政治主張亦已思之過半矣!他對東西文化所做初步的比較,不論其是否客觀,都是一種新的嘗試。東洋人重元旦,西洋人重耶誕;西洋人重藝術家,東方人反是;西方人愛自由,東方人愛利。至於民族問題,在瑞士他體會利害相同的異族可以為兄弟,利害相反縱骨肉可以為仇讎的現實;在美國他對黑白人的問題、印地安人的問題有深刻的體會,認為不同民族處於相反的地位,而希望其沒有民族偏見幾希。
這一趟行程約用掉四、五萬元,林獻堂的夥伴蔡惠如、蔣渭水都勸他省下這筆錢,做為《台灣民報》辦日刋之用,但他早有歐美之行的決定,故絶不打消此行,因為他要親炙歐美異文化,為此行留下紀錄,刊登報刊,做為文化啓蒙的讀本。此行如果有遺憾的話,那就是因病,沒有參訪在英國自治下、可為台灣政治操作模範的愛爾蘭。
三、撰寫、出版《環球遊記》
林獻堂出發前已讀過康有為《意大利遊記》、梁啓超《新大陸遊記》與《歐遊心影錄》,芥川龍之芥《中國遊記》、黃朝琴〈遊美日記〉以便琢磨遊記的寫作技巧,尋找前人走過的遊覽點,親自體驗,同時決定逐日寫日記做為寫遊記的參考。他一路記日記、寫遊記,第一次刊登在《台灣民報》是1927年8月28日,以〈環球一週遊記(一)〉的面貌出現,一直到(五)才改做《環球遊記》。由於一星期刊一次,又在旅遊中,供稿的壓力很大,他的兩個兒子幫了不少忙,如幫忙尋找、翻譯資料。這連載一直到1931年10月3日第152篇〈太平洋舟中(下)〉,才告完結,前後4年多。遊記到底呈現怎樣的風格與特色?遊記中充滿抗議精神,值得吟味。作者常對台灣被殖民統治的境遇提出對日本統治的控訴,藉着與歐美做比較,而說出不少微言大意,非放在當時的時空實難理解。借著批評義大利的專制及分析美國南北獨立戰爭的原因,來控訴殖民地無高等教育,怕被殖民者有學問即不願被壓制,甚或獨立。觀察他者指出異文化的不同,對漢文化做出反省,同時表現出其對中國史事的嫺熟,也是遊記的重點之一,如遊埃及見木乃伊時,遙想當時被役使建金字塔之人,其苦當不減建萬里長城和大運河的人,但金字塔對人民無利,長城、運河則多少蒙其利;見作家雨果受到重視,但施耐庵、曹雪芹卻未如渠等之作品受人重視,也因而想到林痴仙的詩集必須要編纂。林獻堂的遊記中常流露出不迷信的個性,筆鋒常帶感情,且有表現其性格幽默之一面,實有閱讀、臥遊的價值。
當遊記在報紙刊登後,他的夫人楊水心,就是最忠實的讀者。他常有機會被邀請去分享旅遊的經驗,讓聽者透過他的觀察走向世界。如在關子嶺教會對會友講說羅馬的地下墓場、聖彼得大教堂;在桐林靈山寺連講三天,第一天有關芝加哥屠獸場之悲慘,第二天講新加坡、錫蘭、亞丁,第三天講埃及、巴黎,在當時他的旅遊經驗是頗受歡迎的。當《環球遊記》連載完畢後,親友鼓勵其集結出書,1932年3月開始修訂文白夾雜之處,但因工作忙,修改時斷時續,終於未能對全書做修訂,而沒有集結出書。雖然沒有出書,但林在簡荷生的力勸下,1941年遊記再度刊載在簡所編的《南方雜誌》,到1942年6月1日正好連載到英國見聞錄,此節說到女王待人親切,又說其平民化「將來君主國的壽命之最長者,其英國乎。」由於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戰爭發生,英國是敵性國家,林還不合時宜地稱頌英國,簡直是非國民,林只得以辭去所有職務,以及寫文章謝罪;再因長谷川清總督不再追究,不准其辭去今職才告一段落。
由於曾欲全文刊載在《南方》,因此林獻堂已修改到(七三)米蘭,全書只修改了一半。1956年林獻堂不幸去世,乃由葉榮鐘主編《林獻堂先生紀念集》,《環球遊紀》就收錄在其中,成為第二個版本。書中的第(一)至(七三),林獻堂修改的部分,抄自林獻堂備忘錄,自(七四)德意志見聞錄起到(一五二)止只改標題,其餘由《台灣新民報》抄出。葉榮鐘同時也將日式漢文做了修改,如自動車改汽車、給仕改侍役、料理改菜餚,標題也做了小修改,如サヨナラパリ—改為再會巴黎。本次《天下雜誌》的重刋應該也是利用這個版本才是。
《環球遊記》不是日本時代台灣第一本有關歐美的遊記,第一本是1926年出版的《最近歐美旅行記》,這是顏國年1925年3月21日至10月25日遊歷美歐16國所寫成的遊記,前後221日。本書雖有出版,但只供親友參考,並未正式發行,因此知道的人較少,影響有限。反觀《環球遊記》,在當時台灣人的喉舌報《台灣民報/台灣新民報》連載,其影響不可謂不大。葉榮鐘曾說日治時期台灣的文化運動是集啓蒙運動、社會運動、政治運動為一體,説這部遊記是具有啓蒙意義的出版品,誰曰不宜。這部遊記並非一般遊記,而是關注歐美國家的政經與社會,風俗與民情之作;換言之,林獻堂長達一年的歐美之行,也非一般的旅遊,頗有學梁啓超赴歐取經之味道。他希望學習歐美之長處,對台灣有所幫助。遊記中微言大義之處不少,希讀者細心品味。林獻堂一向被視為台灣政治社會運動的領導者,他文學的一面卻被疏忽了。
四、我與《環球遊記》
我之所以注意《環球遊記》,始於我要開始研究日治時期的霧峰林家,故自林家相關的資料看起,這時林獻堂先生的長孫林博正先生提供一套影印的《灌園先生日記》供我參考,第一本(1927)即有與歐美旅遊的相關日記,我立刻找《環球遊記》來看,一看之下欲罷不能,且略有所得,乃撰寫〈林獻堂著《環球遊記》研究〉一文,2011年我取得了顏國年《最近歐美旅行記》,由於林、顏兩人前往歐美相差時間約2年多,顏由美而歐、林由歐而美,前者重工業,後者重人文風情,筆觸不同、想法各異,因之又草成〈林獻堂《環球遊記》與顏國年《最近歐美旅行記》的比較〉一文。此次重刋林獻堂的《環球遊記》,正值灌園先生逝世六十週年,以之做為紀念,意義深遠。謹為之序。
【推薦序一】追求現代性、走入世界:我看灌園先生的《環球遊記》
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研究員 許雪姬
一、灌園先生歐美之旅的背景
林獻堂先生(1881-1956),族名朝琛,號灌園,台中霧峰人,從小學科舉之業,並接受世家子弟的教育。1895年台灣割讓,父親林文欽(前清舉人)留台陪伴祖母,令他率全家40多人避難泉州,實已展露其領導能力。18歲時結婚,20歲時父親病逝在香港,從此成為家族的中流砥柱。1902年任霧峰區長前後6年,這是他第一次出任公職,1905年他獲紳章,逐漸成為霧峰林家頂厝的領導人,人稱阿罩霧的三少爺。1910年加入日...
目錄
一、由基隆至馬爾塞
(一)發韌
(二)香港
(三)鹿島丸
(四)新嘉坡
(五)彼南
(六)錫蘭
(七)開羅
(八)埃及之獨立
(九)馬爾塞上陸
(十)巴黎舊雨
二、英國見聞錄
(一)自多維至倫敦
(二)氣候
(三)倫敦市
1、議院傍聽
2、威士敏士達寺
3、泰晤士河
4、保羅寺
5、倫敦塔
6、公園
7、大英博物舘
8、地下電車
(四) 蘇格蘭Scotland
(五)披野遜之家庭
(六)病中記事
(七) 滞英雜錄
三、法國見聞錄
(一)光明之巴黎
1、康科特廣場
2、凱 旋 門
3、市 廳
4、偉 人 廟
5、拿破倫之墓
6、克呂尼博物館
7、盧甫耳舊宮殿
8、公 園
9、大 歌 劇 場
10、法 蘭 西 菜
11、咖 啡 店
12、再 會 巴 黎
(二)波爾多 Bordeaux
(三)維爾賽宮 Versailles
(四)封騰布羅 Fontainebleau
(五)南錫 Nancy
(六)斯特拉斯堡 Strassburg
(七)里昂 Lyons
(八)馬爾塞 Marseille
(九)綠水濱 La Cote d’Azur
(十)摩納哥公國
四、意大利見聞錄
(一)熱那亞Genoa
(二)除 夕
(三)元 旦
(四)世界之首都
1、地 下 墓 場
2、彼 得 寺
3、博 物 舘
4、圓 劇 場
5、浴 場
6、監 獄
7、保羅寺及諸寺
8、奧古斯德宮August
9、元 老 院
(五)那波里Napoli
(六)潘沛依地下古城
(七)維蘇威火山Vesuvus
(八)花 城Florence
(九)水 市Venice
(十)米 蘭Milan
五、德意志見聞錄
(一)海得爾堡Heidelberg
(二)法蘭克福Frankfurt
(三)科不林士Coblenz
(四)波 昂Bonn
(五)哥 隆Koln
(六)柏 林Berlin
(七)德勒斯登Dresden
(八)波次坦Potsdam
(九)漢 堡Hamburg
(十)德國戰後之損失
六、丹麥見聞錄
(一)哥本哈根Copenhagen
(二)奧登塞Odense
七、荷蘭見聞錄
(一)奇異的國土
(二)鹿特丹Rotterdam
(三)阿姆斯特丹Amsterdam
(四)海 牙Hague
八、比利時見聞錄
(一)安特衛普Antwerp
(二)歐陸戰場
(三)布魯塞爾Brussels
(四)伊泊爾Ypres
(五)滑鐵盧Waterloo
(六)減稅運動
九、西班牙見聞錄
(一)內政之不統一
(二)巴塞羅那Barcelona
(三)鬪 牛
(四)乞 丐
(五)馬得里Madrid
十、瑞士見聞錄
(一)歐洲之遊戯場
(二)百 倫Bern
(三)阿爾卑斯Alps
(四)日內瓦Geneva
十一、美國見聞錄
(一)自巴黎至紐約
(二)紐 約
(三)華盛頓
(四)費 府Philadelphia
(五)波士頓 Boston
(六)耐亞嘎拉瀑布Niagara Falls
(七)芝加高 Chicago
(八)芝加高屠畜場
(九)由芝加高至羅府
(十)勞斯安極立司 Los Angeles
(十一)約森密忒公園 Yosemite
(十二)聖佛蘭西斯科 San Francisco
十二、太平洋舟中
附錄:環球遊記校訂後記
印象台灣第一公民 目錄
踏通五洲
家人家世
民主先聲
漢學傳承
家族興業
文化啟蒙
為民興學
婦女教育
提攜後進
動靜強身
清新再造
時人聚匯
一、由基隆至馬爾塞
(一)發韌
(二)香港
(三)鹿島丸
(四)新嘉坡
(五)彼南
(六)錫蘭
(七)開羅
(八)埃及之獨立
(九)馬爾塞上陸
(十)巴黎舊雨
二、英國見聞錄
(一)自多維至倫敦
(二)氣候
(三)倫敦市
1、議院傍聽
2、威士敏士達寺
3、泰晤士河
4、保羅寺
5、倫敦塔
6、公園
7、大英博物舘
8、地下電車
(四) 蘇格蘭Scotland
(五)披野遜之家庭
(六)病中記事
(七) 滞英雜錄
三、法國見聞錄
(一)光明之巴黎
1、康科特廣場
2、凱 旋 門
3、市 廳
4、偉 人 廟
5、拿破倫之墓
...
商品資料
出版社:天下雜誌股份有限公司出版日期:2015-10-20ISBN/ISSN:9789863981077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軟精裝頁數:416頁開數:18開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