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在地觀點介紹亞洲音樂及其特色,以亞洲的傳統音樂為中心,分總論篇與地域篇,以淺顯的文字介紹亞洲音樂的節奏、旋律構成與實踐的特色和樂器分類,以及各地區音樂文化。
作者期待讀者透過知己知彼的學習歷程,來理解亞洲多采多姿的音樂傳統,從增廣見聞而開拓視野、培養尊重不同文化的態度,並反思自我,重新審視自我的音樂認同,根植我國音樂傳統,努力發揮亞洲音樂的最高價值與貢獻。
作者簡介:
作者
李婧慧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系畢業(主修鋼琴)、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夏威夷大學音樂哲學博士(民族音樂學專攻)。現為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傳統音樂系專任副教授,任教科目包括南北管音樂概論、亞洲音樂、甘美朗的理論與實技、傳統器樂等。研究領域包括臺灣北管與日本清樂的比較、巴里島音樂等。
作者序
自序
終於,我敲起鍵盤,整理我多年來累積的亞洲音樂學習心得與教學用筆記。我既興奮─要出書了!又感激─感謝上主的恩典,和許多指導我、協助我與鼓勵我的師長、親友、學生⋯⋯。
本書的內容大部分來自筆者修習世界音樂的相關課程,以及研讀學界先進於相關領域著作的心得與資料,小部份是個人的田野調查或實際學習(樂器或樂種)的成果。
回顧我從鋼琴音樂領域跳轉到臺灣的音樂認同與研究,正是從亞洲音樂的學習中醞釀而成的。我的亞洲音樂學習,始於1983-84在師大音樂研究 所旁聽Dr. Arnold Perris的「亞洲音樂」課程,雖然已印象模糊,卻是打開我的視野的開始。1985年國立藝術學院(今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音樂系主任故馬水龍教授特邀美國北伊利諾大學(Northern Illinois University)韓國金黃教授回台客座教學,引進印尼峇里島的甘美朗音樂和開設世界音樂課程,我是旁聽的學生,在韓老師的引領下,我踏上了充滿大大小小美麗風景、無窮盡的世界音樂學習之路。1987年暑假,我到北伊大選修韓老師的世界音樂與中爪哇甘美朗的暑期課程,除此之外,韓老師特地每天下午為我密集惡補峇里島甘美朗安克隆(gamelan angklung),以建立我的教學能力。此後二十多年來我幾乎年年或隔年暑假到峇里島報到,學習與調查甘美朗音樂,受到島上許多位師長們的指導與協助,包括我的甘美朗老師I Wayan Kantor先生與Tri Haryanto先生,我的第一位克差(kecak)老師I Wayan Sudana先生,及調查研究時指導我很多的Dr. I Wayan Dibia、資深藝術家I Made Sidja先生與兩位公子I Made Sidia先生和I Wayan Sira先生、Dr. I Wayan Rai,以及我的如師亦友I Gusti Putu Sudarta先生。1991/10-1992/08我在國科會及本校的補助下,赴日本大阪的國立民族學博物館進修,在櫻井哲男教授及博物館內 豐沛的研究資源的協助下,我有幸逐步研習亞洲各地音樂文化。這期間我也受益於大阪音樂大學山田智子教授的日本音樂史和日本音樂概論課程,以及參與雅樂研習營,受益於志村哲男先生的指導。1997年暑假我與吳承庭連袂到印度馬德拉斯大學(University of Madras)的印度音樂系,隨Madam Jayalaksmi短期密集學習Veena。短期的實作,並不是為了學習演奏,而是透過實作讓我對音樂與理論有更具體的理解。2003-06年我到夏威夷大學攻讀博士班課程,更讓我的亞洲音樂教學知能得到統整與精進的磨練。在這麼多年的學習中,對於曾經指導、協助或支持、鼓勵我的許多師長與朋友們,內心充滿感激。
除了上述個人的學習與研究歷程之外,本書的編撰也從學界先進的著作中獲益良多。藤井知昭等編《民族音樂概論》(1992)是我第一本研讀的世界音樂教科書,是我準備教材的基礎;櫻井哲男先生的《アジア音楽の世界》(亞洲音樂的世界)提供我總論篇架構的參考。此外,許多世界音樂或 亞洲音樂的教科書及各地音樂研究的專著或單篇文章,均提供本書許多參考資料。
在歷年教學過程中,感謝我的學生們的上課熱忱,讓我從學生們專注的眼神和互動中得到能量的回饋和享受教學的樂趣。此外,本書能夠順利完成,要感謝外子的最大支持,和幫我繪圖(地圖、樂器和舞台等)與拍照,感謝博賢在2007年時幫我拍攝樂器,也感謝馬珍妮女士、呂心純老師、吳承庭老師和傳音系的蔡淩蕙老師、張雅涵與陳又華兩位同學提供或協助拍攝照片。謝謝文編謝依均小姐與美編上承文化的用心與高效率,以及揚智出版社的盡力協助。
我十分樂意將我的亞洲音樂心得與學生及讀者們分享。由於編寫時間非常倉促,加上亞洲音樂的範圍廣大,對個人獨力編寫的筆者而言是一大挑戰,因此訛誤之處在所難免,敬祈指教並見諒。
李婧慧
2015年10月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傳統音樂學系
自序
終於,我敲起鍵盤,整理我多年來累積的亞洲音樂學習心得與教學用筆記。我既興奮─要出書了!又感激─感謝上主的恩典,和許多指導我、協助我與鼓勵我的師長、親友、學生⋯⋯。
本書的內容大部分來自筆者修習世界音樂的相關課程,以及研讀學界先進於相關領域著作的心得與資料,小部份是個人的田野調查或實際學習(樂器或樂種)的成果。
回顧我從鋼琴音樂領域跳轉到臺灣的音樂認同與研究,正是從亞洲音樂的學習中醞釀而成的。我的亞洲音樂學習,始於1983-84在師大音樂研究 所旁聽Dr. Arnold Perris的「亞洲音樂」課程,雖然已印象模糊,...
目錄
【目錄】
自序 iii
凡例與說明 xv
表目錄 x
圖目錄 xi
譜例目錄 xiii
練習目錄 xiii
前言 001
總論篇 009
亞洲分區 010
音樂與生活 012
第一章 亞洲音樂的節奏 015
第一節 日本的「間」(「間拍子」) 017
第二節 韓國的「長短」 018
第三節 甘美朗的節奏 020
第四節 東南亞的二 ( 四 ) 拍子 023
第五節 南印度與北印度的 tála 027
第六節 波斯音樂的節奏 033
第七節 附加節奏 035
小結──亞洲音樂的「板式」現象 035
第二章 亞洲音樂的音階與旋律形成 037
第一節 東亞的五聲音階 038
第二節 東南亞的音階 040
第三節 印度的音階 043
第四節 波斯音樂的律 046
第五節 旋律的形成─以印度的 rāga 為例 048
小結─亞洲音樂的「曲牌」現象 051
第三章 亞洲歌樂的特色 053
第一節 重用一字多音的詠唱(melisma) 053
第二節 音的搖動的裝飾法 054
第三節 特殊歌唱技法 055
第四節 特殊學習法─代音字的唱唸 057
小結 058
第四章 亞洲的樂器 059
關於樂器 059
第一節 亞洲的絃樂器 061
第二節 亞洲的管樂器 075
第三節 亞洲的打擊樂器084
地域篇 096
第五章 西亞 097
第一節 西亞概述097
第二節 伊朗 107
第三節 阿拉伯諸國 117
第四節 土耳其 127
第五節 猶太民族 138
第六章 南亞印度 143
第一節 概述 143
第二節 印度音樂發展簡述 150
第三節 印度音樂 154
第四節 印度的古典舞蹈 172
第七章 東南亞 183
第一節 東南亞音樂文化概述 184
第二節 大陸部─泰國 194
第三節 島嶼部──印尼 206
東南亞音樂小結 232
第八章 東亞 235
第一節 日本 235
第二節 韓國 282
後記 305
參考書目 307
【目錄】
自序 iii
凡例與說明 xv
表目錄 x
圖目錄 xi
譜例目錄 xiii
練習目錄 xiii
前言 001
總論篇 009
亞洲分區 010
音樂與生活 012
第一章 亞洲音樂的節奏 015
第一節 日本的「間」(「間拍子」) 017
第二節 韓國的「長短」 018
第三節 甘美朗的節奏 020
第四節 東南亞的二 ( 四 ) 拍子 023
第五節 南印度與北印度的 tála 027
第六節 波斯音樂的節奏 033
第七節 附加節奏 035
小結──亞洲音樂的「板式」現象 035
第二章 亞洲音樂的音階與旋律形成 037
第一節 東亞的五聲音階 0...
商品資料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352頁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