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民族、文化、社會、政治、經濟……在歷史的黑與白間靜觀,慢慢織就多元互見的國際觀
◎作者博覽群書,用歷史串起各國的文化脈絡,讓讀者對世界局勢的形成有了較全面的認識。
◎文字深入淺出,內容廣博有趣,適合當作現代人的偷閒小品,同時增進國際視野。
國際觀:知道世界發生什麼事,並且對這些事有提出觀點的能力。
--大前研一
不懂得伊斯蘭文化如何看懂中東風雲?
以色列為何在猶太教與共產主義無神論之間雙線切換?
沒有「經濟意識形態奪取政權」的意識,如何明瞭共產國家的思想變化?
本書從最具文明靈性的世界各大宗教──佛教、印度教、伊斯蘭教、基督教、猶太教──談起,續談論東西民族的遷徙與分合、東西文化的對比,探討文明、信仰、政治、戰爭彼此交錯的現象,並觸及近代資本主義、共產主義與社會主義的發展,最後再將目光拉回到中國與台灣的現狀。用平易近人的文字娓娓道來,引領讀者從一個單純的歷史發展主軸,慢慢認清世界的模樣。
「以色列並沒因為馬克思同樣是猶太人,就迷信共產主義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最終形態,最後的結局反而是共產主義被丟棄,猶太教被迎接了回來,展現宗教自行存在的價值。」
「概而言之,儒教以仁和天的善連結,在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道路上,與他人的相處中,來體會天人合一的道理。道教以無和天的真連結,在修道、成仙、養身、無為的道路上,與日月山川的對話中,來體會天人合一的道理。佛教以空和天的無自性連結,在漸修、頓悟、輪迴、佛國淨土、涅槃的道路上,與識心的交會中,來體會天人合一的道理。」
作者簡介:
鍾春堂
生長於新竹鄉下,父母親是公教人員。小學時候成天打架鬧事,到了初中高中,整個人從極動轉變成極靜,整天胡思亂想好像行屍走肉一般,彷彿我已經不屬於我自己。
大學畢業服完役就投入職場,待過紡紗織布廠、成衣廠,開過小貿易公司經營布料進口,最後轉到精密零件出口。還好對外文、會計、技術都有些掌握,所以公司還能繼續營運。
家庭生活美滿,小孩一男一女都在上班。
章節試閱
劣幣驅逐良幣
早期印度北方遊牧民族雅利安人入侵印度後,逐漸掌控印度大陸,於西元前六百年左右,為了確保本身亞利安人的執政權,方便於統治和管理,實施政教合一治國,祭出種姓制度,一種用婆羅門宗教包裝的奴隸社會制度,將全國人民分成四個尊卑高下不等的階級。
一、婆羅門――祭司、負責主持宗教祭祀之人神學掌控者(雅利安人)。
二、剎帝利――武士、王室貴族(雅利安人)。
三、吠舍――一般平民、農民、商人、手工業者(中下階雅利安人)。
四、首陀羅――奴隸(主要是被雅利安人征服的土著民族――達羅毗荼人)。
四種姓中婆羅門最高貴,他們不單是宗教的指導者,也是當時的知識階層。他們享受種種特權:接受布施、豁免賦稅、犯重大罪行時可以免死,本人連同妻子甚至所有的牛都要受到公眾的敬禮。
居上的三大階層,被編入純潔階層,死後可一再輪迴;再生為原來的種姓,稱為「再生族」。而低的首陀羅不准讀或聽吠陀經,亦不能參加宗教儀式,除非能遵照婆羅門經典中解釋行事,循規蹈矩,安分守己做人,逆來順受,放棄鬥爭,遵守奴隸主階層制定的法律,來世才能輪迴再生升為較高種姓,使得廣大達羅毗荼人甘心一輩子受人奴役。總之,印度當時的種姓制度是世襲的,絕對不可逾越,界限十分嚴格。這些規定不僅列在法律裡面,而且還寫在神聖不可侵犯的宗教教條中。
此外,統治者為永遠分化人民,加大社會差異性,讓民間力量互相制衡,阻撓社會力量的團結,以期能夠保持長久的統治,還嚴厲規定四個種姓彼此不得通婚,對違背者處以嚴重的懲罰,將他們所生的子女歸類到比首陀羅還要低賤的旃陀羅(賤民)。他們被稱為「掃除汙物的人」,只能從事清潔穢物的工作,譬如洗衣、清掃街道與廁所、搬運垃圾、火化屍體、清理動物的死屍、在婚喪中敲鼓等。據說印度有二億五千萬賤民。雖然統治者精心設計,從制度和思想的兩個層面嚴密控制著人民,但是,社會上不是沒有出現抗爭情形。西元前六世紀至西元四世紀是婆羅門教的鼎盛時期,西元四世紀以後印度思想界的鬥爭十分激烈,出現了與婆羅門思潮相對立的沙門思潮,這是當時的自由思想家一致的起來否定吠陀的權威和婆羅門的思想統治。此外,在低下層人民中,亦掀起了一個抵制婆羅門教的新宗教運動。佛教就是在這個時間點發展起來的,也是針對婆羅門教的一種宗教革新。
佛陀主張;一切眾生,皆有佛性,都是未來的佛,佛和眾生平等無二,反對種姓制度。著名的十大弟子之中的優婆離出身於低賤首陀羅種姓,僧團內的婆羅門、剎帝利、吠舍出身的僧眾,都要向他頂禮問訊。
此外佛陀十分同情旃陀羅(賤民)們的不幸,經常和弟子們接觸這部分人,到他們那裡應供和說法,對他們予以支持和安慰。
尤其難得的是,在古代印度社會裡,婦女的地位很低,婆羅門教社會也是父權占統治地位,婦女是沒有出家的權利的,佛陀尊重婦女,准許婦女為出家弟子,建立女性僧團,開啟比丘尼的先河。在當時來說,出家,即意味著擺脫家庭的桎梏。而參訪名師,尋求真理,又被社會上認為是一種高尚的行為,出家人被稱作為人師表。
佛陀反對婆羅門教帶有階級意識的封閉性輪迴,主張平等開放性的輪迴觀,在無限時空輪迴圈中的三世因果裡,建立「自業自得」的業報思想。
然而,一種宗教思想體系,是否能夠幸運的在某個時間、地點異軍突起,廣泛的流傳,得要看當時的社會環境,以及種族間的、社會的、經濟的和政治的力量互相角力的結果。
西元前四世紀開始,婆羅門教因佛教與耆那等新宗教的興起逐漸衰弱,到了孔雀王朝時期(西元前三二二~前一八五年),開國君主月護王信耆那教,據說他的姓「孔雀」,來自一個飼養孔雀的家族,但是也有傳說稱他是難陀王朝王子的後代和一個女僕的私生子,總之,他出生於較低下的種姓。第二個國王信仰新興的正信教派,第三代君王阿育王(約西元前二六八年~前二三二年),篤信佛教,廣建佛塔,有佛教護法之稱,給佛教帶來空前的繁榮。
但是好景不常,統治只有一百多年的孔雀王朝不幸於西元前一八○年滅亡,佛教失去強有力政治勢力的扶持,開始走向衰弱,勢力雄厚的雅利安人乘機反撲,加上種姓制度長久深植民間,短期間內不容易消失,婆羅門教很快就奪回主流的神位,一直到公元七世紀回教開始入侵之前的一千多年裡,印度各個朝代君王不是信奉婆羅門教,就是奉之為國教。
這段期間內婆羅門教吸收了大量的民間信仰,融合了佛教、耆那教的思想內容,改頭換面成為印度教,也稱為「新婆羅門教」。
可以說印度在回教入侵之前,佛教就已經處於非常弱勢的地位。在西元七百年至一千五百年間,從回教入侵到統治的長達八百年之久的時間,回教用武力毀壞佛像、掠奪佛教徒財物、殺死無數出家和尚及佛教徒,又無情的把所有寺院夷為平地,不留一點痕跡,就連石塊也拋入河流之中。如今我們看到的佛教那爛陀寺(大學),已全部化為廢墟、遍地荒草,所見到的佛像,全部都是斷頭、斷手、斷腳的。
這段時間印度教的遭遇就幸運多了,回教勢力統治下,印度教也曾一度受挫,大量寺院被毀,教徒被迫改信伊斯蘭教,也有大批賤民為掙脫印度教種姓制度的桎梏,主動歸附伊斯蘭教。但是,伊斯蘭教諸王中有的對印度教採取比較寬容的態度,甚至允許二教融合思想的發展,促成了後代的印度教與伊斯蘭教的融合宗教錫克教的發展。
種姓制度可以分化民間團結力量,方便專制統治著的操控,外來的伊斯蘭教征服者統治印度期間,為了政權需要,將種姓制度做些調整後保留下來,之後,在英屬印度時期,為符合殖民者需要,種姓制度反而被固定、僵化,成為階級森嚴的階序體系,這些措施都不利主張平等的佛教發展。就這樣,這種婆羅門教的不平等落後制度被保護留下來,成為妨礙現代印度社會進步的毒瘤。
另外,印度教的梵我同一的神人合一理論,並沒有嚴重觸犯其他一神教的極度超越性的核心思想,而佛教主要哲學思想是反對恆常獨存的宇宙本體,從而間接否定有什麼永恆不變的造物主或創世主「阿拉」、「帝」和「梵」,認為和合與相續是一切事物的實相,還把上帝等神排在六凡的天界中等待輪迴,譬如將婆羅門教的創世主梵天吸收為護法神,位階色界初禪天之王,為釋迦牟尼的右脅侍,後來在東南亞頗為流行,華人世界稱之為四面佛。所以當歷史因緣來臨,讓三個宗教不幸碰在一起時,佛教就落入以一敵二的困境,加上沒有政治勢力的加持,自然要被打壓而無法生存下去。
佛教經過此一連串慘痛遭遇,就註定無緣留在原鄉繼續發展,只能帶著平等心遠渡重洋到他鄉異域大放光彩。
相對於平等心遍布三千大千世界眾生的佛教,其他宗教體系裡,家族祭拜對應的是家族,宗族祭祀對應的是宗族,國教對應的是國家民族,世界宗教對應的是該教教徒,各自的教義、福音只恩賜自己的信徒,都有一定範圍。印度宗教的發展落到驅良幣徒留劣幣的結果,身處涅槃的佛陀也只能嘆說:「一切隨緣吧!」
所幸佛教出國前播下一些良善而清淨的種子,今天印度的佛教徒雖然只有五百多萬,僅占總人口的0.7%,但是,佛教思想和文化對印度社會的影響卻是不可低估的。平等觀念促使大量的低級種姓者,紛紛脫離婆羅門教,衝擊之下,婆羅門教內部的種姓制度也有很大的鬆動。
祭祀萬能的綱領,讓印度教(婆羅門教)過去認為殺羊宰馬,甚至殺人作為祭神供養的犧牲品,自己便可以獲得幸福,後來由於佛教業力思想的主張,反對用大量動物作為祭祀的犧牲,宗教儀式簡化了,祭牲現象基本上消失了,節欲和素食的習俗逐步流行開來,非暴力的觀念越來越被人們重視,失去祭典職業的婆羅門看齊比丘轉向清修,這些都是正面的改變。反觀經佛教洗禮過的中國、台灣,在族靈祭拜,還有一些宗教祭典中,使用祭牲的現象還是很普遍,像我們客家人早期的義民祭、中元節也是有殺千斤大豬的陋習,實在令人不敢領教,不過最近這幾年,受到環保意識抬頭的影響,已經順應潮流改善不少。
一九四七年印度脫離殖民體系獨立後,種姓制度的法律地位正式被廢除,各種種姓分類與歧視被視為非法,然而在實際社會運作與生活上,尤其是農村地方,仍扮演相當重要的影響力,阻礙著現代化的進展。相對於中國從一九七八年才掙脫西方共產烏托邦思想牢籠,邁向改革開放的起步比較晚,印度種姓制度之前如果能夠被佛教澈底消解掉的話,相信它的現代化發展應該會超越中國。我看印度有十億人口,九億搞進步,只要一億在搞破壞,印度現代化的步伐就會相當沉重。
以上內容節錄自《黑貓白貓集》鍾春堂◎著.白象文化出版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
http://www.pressstore.com.tw/freereading/9789863582557.pdf
劣幣驅逐良幣
早期印度北方遊牧民族雅利安人入侵印度後,逐漸掌控印度大陸,於西元前六百年左右,為了確保本身亞利安人的執政權,方便於統治和管理,實施政教合一治國,祭出種姓制度,一種用婆羅門宗教包裝的奴隸社會制度,將全國人民分成四個尊卑高下不等的階級。
一、婆羅門――祭司、負責主持宗教祭祀之人神學掌控者(雅利安人)。
二、剎帝利――武士、王室貴族(雅利安人)。
三、吠舍――一般平民、農民、商人、手工業者(中下階雅利安人)。
四、首陀羅――奴隸(主要是被雅利安人征服的土著民族――達羅毗荼人)。
四種姓中婆羅門最高...
作者序
人立身於家庭社會,從跟他人的互動中逐漸產生對自己的整體看法,從中了解自己的個性、心性、能力或才華等等,同時也藉由跟他人的比較,發現自己的優缺點,了解相互之間的差異。民族之間也是一樣,借著互相交流,在文化、思想、宗教和政治體制各方面的相互比較之下,才能對自身民族更深入的了解,發現自己的優缺點,以規劃民族的發展的應行方向,為民族創造長久的幸福。
當民族的生存發展碰到困難時候,最需要的是民族的救星的適時出現。歐洲在中世紀時期,正值基督教封建,上千年的時間人們身陷宗教思想和制度的桎梏。馬丁路德冒著生命危險站出來,將封建的框框敲出一個開口,開啟了宗教改革的先河,他可以說是歐洲走向現代化最重要的啟蒙人士。
中國君主專制封建統治延續了一千多年,中華民族陷入極大的困境,孫中山領導革命黨人,拋頭顱灑熱血,推翻專制,創建民族共和國,堪稱是中華民族的偉人。
歷經國共戰爭取得政權的中共,不久就落入共產主義思想的泥淖,鄧小平適時提出「不管黑貓白貓,會抓老鼠的就是好貓」觀念,論述社會主義、資本主義無關政治制度,運用資本主義手段達成社會主義的目標,引導中國走向改革開放,轉變窮困,邁向民富國強之路。稱他為中華民族的偉人,的確是名至實歸。
本人雖才疏學淺,仰慕鄧小平對中華民族的貢獻,終究還是不自量力,盡心盡力寫出這本書紀念他,這位偉人若能夠給予稱讚半句,我就心滿意足了。
雖然本書只是純粹想表達對鄧小平的看法,但是對於一位站在民族前途轉折點上關鍵的重要人物,而且是握有政治實權的改革先覺,就不能不寫到政治。而人類歷史長期的發展從來不是單一元素地往前進,實際上是包裹著政治、思想、經濟、軍事和文化等元素轉動,所以自然而然地要從歷史的各種方向來描述,以求能得出比較完整和正確的輪廓。
年輕時候,為了做生意,經常出國到歐美、中東等地方。現在年紀大了,提不起勁出去,《黑貓白貓集》落筆之後,不知何時有機會,能夠親自把書呈獻到鄧小平記念堂上。
人立身於家庭社會,從跟他人的互動中逐漸產生對自己的整體看法,從中了解自己的個性、心性、能力或才華等等,同時也藉由跟他人的比較,發現自己的優缺點,了解相互之間的差異。民族之間也是一樣,借著互相交流,在文化、思想、宗教和政治體制各方面的相互比較之下,才能對自身民族更深入的了解,發現自己的優缺點,以規劃民族的發展的應行方向,為民族創造長久的幸福。
當民族的生存發展碰到困難時候,最需要的是民族的救星的適時出現。歐洲在中世紀時期,正值基督教封建,上千年的時間人們身陷宗教思想和制度的桎梏。馬丁路德冒著生命危...
目錄
自序
貓有佛性
劣幣驅逐良幣
一神教和多神教的較量
伊斯蘭教的政體和女權
伊斯蘭教世界仍然處於宗教封建思想中,在文明的衝突中處於劣勢
閃族兄弟的恩怨
古老國家的再度復活
經濟意識形態奪取政權
社會主義國家的新定義
亞洲民族的大遷徙
歐洲民族分裂和東方民族融合
神權發展到極至,教皇掌握帝國的統治權
羅馬基督教政權走下坡
馬丁路德是基督教革新的推手
歐洲的宗教戰爭
宗教的自力和他力
宗教的共通性
宗教超越性的昇天和下凡
東方的天人合一,西方的天人相分
西方心物兩分跟東方心物合一
西方君權神授,東方以德配天
歐洲的一連串變革和進步
中產階級誕生
資本主義退出政治,共產主義失去敵人
希臘文明對歐洲的影響
儒法搭配成為中國主流的統治機制
太平天國開啟中西文化、思想和信仰的戰爭
中國君主立憲失敗收場
民族共和勝利,國家仍然動盪不安
全盤西化對全盤俄化
法國巴黎公社曇花一現
社會主義不是共產黨的專利,共產黨的國家算不
上是優質的社會主義國家
社會主義立憲的可能性
西方唯心、唯物思想不適合中華民族
傳統文化與時俱進
台灣的現狀
民族的凝聚力
民族的分與合是件莊嚴神聖的大事
一國兩制
中華民族的重要性在國家之上
自序
貓有佛性
劣幣驅逐良幣
一神教和多神教的較量
伊斯蘭教的政體和女權
伊斯蘭教世界仍然處於宗教封建思想中,在文明的衝突中處於劣勢
閃族兄弟的恩怨
古老國家的再度復活
經濟意識形態奪取政權
社會主義國家的新定義
亞洲民族的大遷徙
歐洲民族分裂和東方民族融合
神權發展到極至,教皇掌握帝國的統治權
羅馬基督教政權走下坡
馬丁路德是基督教革新的推手
歐洲的宗教戰爭
宗教的自力和他力
宗教的共通性
宗教超越性的昇天和下凡
東方的天人合一,西方的天人相分
西方心物兩分跟東方心物合一
西方君權神授,東方以...
商品資料
出版社:白象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出版日期:2016-01-01ISBN/ISSN:9789863582557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144頁開數:G16開 (14.8x21 cm)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