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德勒反省自我、了解自己的經典智慧
本書是個體心理學的創始人、奧地利著名心理學家阿弗瑞德‧阿德勒(Alfred Adler)博士的代表作品。阿德勒在該書中,運用個體心理學原理,對人在日常生活中面臨的種種問題,進行了細密的解剖,指點迷津、破疑解困。
《那些不完美的,才是人生》被西方人視為反省自我、了解自己和他人的生活風格,從而更真實了解自我和他人的經典代表作。也有人認為它補足了《聖經》的某些缺憾-喚起人超越自卑、追求卓越的勇氣,讓人重新確立對生活的自信,找到堅定的信仰和健康、樂觀和人生哲學。阿德勒對人的「社會興趣」「合作精神」的強調,還被認為是醫治現代人過度注重自我而導致的心理疾病的一帖良藥。
章節試閱
*人為什麼活著
人類生活在「意義」的領域當中。我們在生活中經驗到的,不僅是單純的環境,而是環境對人類的重要性。即便是環境中最單純的事物,我們的經驗也是透過目的來加以衡量的。如果有哪一個人想脫離意義的範疇,使自己生活於單純的環境之中,那麼他一定很不幸--因為他將自己隔絕於他人,他的舉動對他自己或別人都絲毫不起作用,不具任何意義。
我們一直是用我們賦予現實的意義來感受世界的。我們所感受到的,不是現實本身,而是經過解釋的東西。因此,我們可以說:「這些意義多多少少都是不完全的,它們甚至不是完全正確的。」意義的領域,就是充滿了錯誤的領域。
如果我們問一個人:「生活的意義是什麼?」他很可能回答不上來。一般來說,人們若不是不願拿這個問題來使自己困擾,就是用老生常談式的回答來搪塞。
然而,自有人類歷史以來,這個問題便已經存在了,人們常會這樣呼喊:「我們是為什麼而活的?生活的意義是什麼?」
但是,只有在遭遇到失敗的時候,人們才會發出這樣的疑問。如果每件事情都平淡無奇、一帆風順,那麼這個問題就不會被提出來了。
其實每個人都把這個問題的答案,表現在自己的行為當中。
如果我們不聽一個人說的話,只觀察他的行為,我們就會發現--他有他個人的「生活意義」。他的姿勢、態度、動作、表情、禮貌、野心、習慣、特徵等等,都遵循這個意義而行。
他的風格,表現出他對某種生活的解釋深信不疑,他的一舉一動,都蘊涵著他對世界和自己的看法。他的身上透露出:「我就是這個樣子,宇宙就是那種狀態。」這就是他賦予自己和生活的意義。
生活意義因人而異,多得不可勝數。而且,每一種意義多少都含有錯誤的成分,沒有人擁有絕對正確的生活意義。但是,只要是被人們應用的生活意義,不會是絕對錯誤的。所有的意義都在這兩端之間變化。
在這些變化裡,我們可以將各種答案分出高下,有的很美妙,有的很糟糕,有的錯得多,有的錯得少。我們還能夠發現,較好的意義具有一些共同特質,而較差的意義又都缺少那些東西。這樣,我們可以得到一種科學的「生活意義」,它是真正意義的共同尺度,也能使我們回答與人類有關的現實「意義」。
在這裏,我們必須牢牢記住:「真實」指的是人類的真實,對生活目標和計劃的真實。除此之外,別無真理。
*生活中不可迴避的三大問題
每個人都有三種重要的聯繫,這些聯繫構成了個人的生活,個人面臨的問題,也是這些聯繫所造成的。由於人們必須不斷的回答這些問題,他的回答就能表現出他對生活意義的個人概念。
這些聯繫之一是--我們居住在地球這個貧瘠星球的表面上,無處可逃。我們必須在這個局限下,藉居住之處供給的資源而成長,我們必須發展我們的身體和心靈,以保證人類的將來能夠延續。這是每個人都必須回答的問題,沒有人能逃開。無論我們做什麼事,都是對人類生活情境的解答,顯現出我們心目中認為必要、合適、可能及有價值之事。但這些解答都被「我們屬於人類」,以及「人類居住於地球上」等事實所限制。
當我們考慮到人類肉體的脆弱性,以及所居環境的不安全性時,我們可以看到--為了自己的生命和整個人類的福址,我們必須拿出勇氣來確定我們的答案。
這就像做數學題一樣,我們必須努力尋求答案。不能單憑猜測,也不能心存僥倖,必須用能力所及的各種方法,堅定的算下去。
雖然不能發現絕對完美的永恆答案,然而,卻必須運用我們的才能,找出近似的答案。這個答案必須針對「我們受限在地球表面上」這件事實,以及我們居住的環境帶給我們的種種好處和災害。
現在,我們談一談第二種聯繫。我們並不是人類種族的唯一成員,四周還有其它人。我們活著,就必須要和他們發生聯繫。
個人的脆弱性和種種限制,使得他無法單獨達到自己的目標。如果他只有一個人孤零零的活著,並且想單憑自己的力量來應付問題,他必然會死掉。他不但無法保持自己的生命,人纇的生命也無法延續下去。
因此,對生活問題的每一種答案,都必須把這種聯繫考慮在內,也就是--「我們生活在和他人的聯繫之中,如果我們變得孤獨,必將滅亡」這件事實。
我們最大的問題和目標就是--在我們居住的星球上,和同類合作,以延續生命和人類的命脈。要生存下去,我們的情感就必須和這個問題與目標互相協調。
我們也被第三種聯繫束縛住--人纇有兩種性別。
個人和團體共同生命的保存,都必須顧及這個事實。愛情和婚姻就屬於這種聯繫。男人和女人都不能對這個問題避而不答。人們可以用許多不同的方式,來解決這一個問題,他們的舉動,就表現出他們認為可以解決這個問題的最佳方法。
這三種聯繫構成了三種問題--如何謀求一種職業,以便在地球的天然限制之下得以生存?如何在我們同類之中獲得地位,以便能互助合作並分享合作的利益?如何調整自身,以適應「人類存在有兩種性別」,和「人類的延續和擴展,有賴於我們的愛情生活」?
個體心理學(individual psychology)發現,生活中的每一個問題,幾乎都可以歸類在職業、社會和性這三個主要問題之下。每一個人對這三個問題作反應時,都明白的表現出他對生活意義的最深層的感受。
*「生活意義」的尺度
如果有一個人,他的愛情生活不盡理想,對工作不用心,朋友也不多。他並發現,和同伴接觸是件痛苦的事。那麼,由他生活中的這些拘束和限制,我們可以斷定--他一定會感到「活下去」是件艱苦而危險的事,他有著太少的機會和太多的挫折。他活動範圍的狹窄,可以用他的判斷來加以了解--「生活的意義是保護自己以免受到傷害,把自己包圍起來,避免和他人接觸。」
反過來說,如果有一個人,他的愛情非常甜蜜融洽,工作取得了可觀的成就,朋友很多,交遊廣闊且成果豐碩。我們能斷定,這樣的人必然會感到:生活是件富於創造性的歷程,它提供了許多機會,沒有不可克服的困難。他應付生活中各種問題的勇氣,可以用下面的話語來了解--「生活的意義是對同伴發生興趣,作為團體的一分子,並對人類福址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這裡,我們可以看出錯誤「生活意義」的共同尺度,和正確「生活意義」的共同尺度。
所有失敗者--精神病患、罪犯、酗酒者、問題少年、自殺者、娼妓--之所以失敗,就是因為缺乏從屬感和社會興趣。
他們在處理職業、友誼和性等問題時,都不相信可以用合作的方式加以解決。他們賦予生活的意義,是一種屬於個人的意義--他們認為,沒有哪個人能從完成其目標中獲得利益,他們的興趣也只停留在自己身上。他爭取的目標是一種虛假的個人優越感,成功也只有對他們自身才有意義。
謀殺者在手中握有一瓶毒藥時,可能體會到一種權力感,但是,很明顯的,對別人而言,擁有一瓶毒藥並不能抬高他的身價
事實上,屬於私人的意義是完全沒有意義的,意義只有在和他人交往時才存在。我們的目標和行為也是一樣,它們的唯一意義,就是對別人的意義。每個人都努力想使自己變得重要,但是如果他不能了解,人類的重要性,是由對他人生活所作的貢獻而定,那麼他一定會踏上錯誤的道路。
*人為什麼活著
人類生活在「意義」的領域當中。我們在生活中經驗到的,不僅是單純的環境,而是環境對人類的重要性。即便是環境中最單純的事物,我們的經驗也是透過目的來加以衡量的。如果有哪一個人想脫離意義的範疇,使自己生活於單純的環境之中,那麼他一定很不幸--因為他將自己隔絕於他人,他的舉動對他自己或別人都絲毫不起作用,不具任何意義。
我們一直是用我們賦予現實的意義來感受世界的。我們所感受到的,不是現實本身,而是經過解釋的東西。因此,我們可以說:「這些意義多多少少都是不完全的,它們甚至不是完全正確的。」...
作者序
序言
《那些不完美的,才是人生》是個體心理學的創始人、奧地利著名心理學家阿弗瑞德‧阿德勒(Alfred Adler)博士的代表作品。阿德勒在該書中,運用個體心理學原理,對人在日常生活中面臨的種種問題,進行了細密的解剖,指點迷津、破疑解困。該書筆調平易優美,對人類個體心理的描述和解釋獨闢蹊徑、細緻入微、客觀而精辟,被認為是分析個體心理的經典之作,出版以來一直暢銷不衰。
一八七○年,阿弗瑞德‧阿德勒博士生於奧地利首都維也納郊區,是一名猶太商人的兒子。他自幼體弱多病,在患過一場幾乎致命的肺炎之後,他決心當一名醫生,克服死亡對人類的威脅。他曾是佛洛依德的親密朋友,也是精神分析學派的重要人物。但觀點上的分歧,使兩人分道揚鑣,阿德勒創立了影響深遠的個體心理學派。
自卑感,是阿德勒個體心理學最基本的概念。他認為,人在生活中,時刻都可能產生自卑感,比如先天的、心理上的缺陷、出生後在家庭中的地位、走上社會後人與人之間的利害衝突等等,都可能讓人產生不滿、不得志、比別人差的情緒。在阿德勒看來,自卑感並非病態,也不可恥,相反的,它可以激發人的創造性力量,成為人奮發向上的巨大動力。因此,自卑感及其克服、超越,可以使人完善自我,是人類走向成功的起點和橋樑,也是人類文化不斷進步的推動力量。
《那些不完美的,才是人生》出版於一九三二年,正值阿德勒的思想最成熟的時期。他以人類生活中的三大問題:職業、婚姻、與他人的關係為核心,分析了自卑感、優越意識、反叛性格的產生,對性、夢、精神病患者、犯罪行為,提出了獨到且令人信服的解釋,對如何處理家庭關係、人我關係、教育兒童等問題,總結出極具啟發性的原則和經驗。
《那些不完美的,才是人生》被西方人視為反省自我、了解自己和他人的生活風格,從而更真實了解自我和他人的經典代表作。也有人認為它補足了《聖經》的某些缺憾-喚起人超越自卑、追求卓越的勇氣,讓人重新確立對生活的自信,找到堅定的信仰和健康、樂觀和人生哲學。阿德勒對人的「社會興趣」「合作精神」的強調,還被認為是醫治現代人過度注重自我而導致的心理疾病的一帖良藥。
序言
《那些不完美的,才是人生》是個體心理學的創始人、奧地利著名心理學家阿弗瑞德‧阿德勒(Alfred Adler)博士的代表作品。阿德勒在該書中,運用個體心理學原理,對人在日常生活中面臨的種種問題,進行了細密的解剖,指點迷津、破疑解困。該書筆調平易優美,對人類個體心理的描述和解釋獨闢蹊徑、細緻入微、客觀而精辟,被認為是分析個體心理的經典之作,出版以來一直暢銷不衰。
一八七○年,阿弗瑞德‧阿德勒博士生於奧地利首都維也納郊區,是一名猶太商人的兒子。他自幼體弱多病,在患過一場幾乎致命的肺炎之後,他決心當一名醫生,...
目錄
◎譯者序
第一章 生活的意義
人為什麼活著/生活中不可迴避的三大問題/「生活意義」的尺度
個人生活的陰暗面/錯誤的生活風格/第一種失敗者:自卑情結
第二種失敗者:過分放縱私欲/第三種失敗者:被生活忽視
早期的回憶/形形色色的早期回憶分析/合作之道
第二章 心靈和肉體
靈與肉的衝突/心靈的目標/動作背後的意義
情感與生活方式:憤怒、焦慮、悲哀、性愛/一個有罪惡感的男人
克服生理缺陷/補償缺憾之道/夜尿症的功用/心靈塑造肉體
情緒影響生理機能/心靈改變智力/人格類型與身體結構
心靈的整體:生活風格
第三章 超越自卑情結
如何識別「自卑情結」/自卑與自欺/公共場所恐懼症和自殺心態
眼淚和抱怨:水性的力量/自卑對自我的限制/了解個人的生活風格
狂妄的優越感/改變生活目標/精神病:對付現實的工具
三十歲女子的焦慮/兩名失足少女:從自卑到自虐
優越情結與合作精神
第四章 對早期的回憶
心靈的考古/回憶:你的「生活故事」/早期的記憶:生活風格的根源
深藏的嫉妒之心/對死亡的恐懼/幼稚的好勝之心/失敗的社交生活
對家庭的過分依戀/在錯誤之後鼓起勇氣/患焦慮性精神病的男人
失語症患者的早期隱秘/反抗父親者的複雜生活
第五章 夢的秘密
夢是預言嗎/夢是生活的另一面/佛洛依德的失誤
夢:生活風格的產品/夢的功用:解決現實中的難題
自欺的夢:常識的敵人/夢的材料:隱喻和符號
遮蔽自我的面具/自我欺騙的殺人惡夢
夢的個人性/公寓的象徵/憂鬱女子的夢/十歲的小迫害狂
單身女秘書的煩惱/十三歲女孩的憂慮/樂於合作的精神
第六章 家庭對人生的影響
母親:孩子通往社會的橋樑/為母之道/給女性適合的角色和地位
母親可能犯的錯誤/母性的三種聯繫
戀母情結:把母親當奴僕/問題兒童:被母親束縛或慣壞的孩子
孩子引人注意的方法:害怕/孩子的把戲:對焦慮和疾病的利用
孤兒容易成為生活的失敗者/破裂的婚姻給孩子造成障礙
家庭中不應有權威/為父之道/「告訴爸爸」:錯誤的懲罰方式
夫妻和他們的父母/為人丈夫的條件/家庭中的金錢關係
偏愛的危險/長子:權力欲望的幻想/次子:強而有力的競爭者
男孩和女孩間的緊張關係/么子:征服者或失敗者
獨生子的「戀母情結」/女性的男孩
第七章 學校如何影響一個人
「性格教育」的目的/「問題少年」的困境/培養孩子合作的興趣
理解孩子的途徑/不要逼孩子走上絕路/不要迷信「遺傳」
沮喪會埋沒天才/跳級或留級的利弊/平等對待社會地位不同的孩子
學校中的性問題/觀察孩子的生活風格/學校裡的失敗者:懶孩子的秘密
孩子中的「領袖」/在學校設立「顧問會議」的方法
第八章 青春期
危險而複雜的慾望/粗鄙的性活動/少年罪犯和精神病
青春期的失敗者和勇敢者/過早性關係:十五歲女孩的報復
情感錯亂的女孩/用性證明自我的價值/辨識性別角色
惡意的自慰/孩子應有的性禁忌/享受青春自由
第九章 犯罪心理及治療
罪犯和普通人共同的傾向:超越自卑/罪犯並不是瘋子
什麼人才是真正的罪犯/罪犯的生活風格/生活中三大問題的失敗者
罪犯的私人邏輯/罪犯內心的懦弱/麻煩從家庭開始
自卑與不平衡/罪犯的兩種類型/少年犯約翰/謀殺犯的日記
罪犯的生活風格/反抗社會/母親的重大責任/失敗的競爭者
容易走上歧途的三類人/殺父的少年/醜陋的女毒犯
殺死弟弟的性病患者/從孤兒到騙子/救治之道:合作之道
隱秘的自卑情結/矯正失誤的生活風格/讓孩子們學會合作
第十章 職業問題
人類不能逃避職業/母親對孩子選擇職業的影響
從小培養孩子的職業興趣/從遊戲中辨別職業方向/天才的秘密
職業的目的不是賺錢/不能用事業做逃避的藉口/減少失業現象
第十一章 人和他的同伴
圖騰祭祀的意義/愛你的鄰人/最大的孤獨是瘋狂
扮演狗的女孩子/患憂鬱症的女子/巧妙的進攻方式
「犯罪性的疏忽」/在家庭和學校中培養友誼
第十二章 愛情與婚姻
合作是婚姻的首要條件/愛情不僅是性/成功婚姻的唯一基礎
專制的弊害/讓孩子理解婚姻/肉體吸引力
父母的婚姻對孩子愛情的影響/婚姻中雙方的責任
婚姻中的約束與自由/失敗者的原因/性冷感和心理陽萎
婚前性關係/友誼是婚姻的準備/男女不同的戀愛風格
夫妻間的性吸引力/婚姻的破裂/關於情人/創造完美的婚姻
◎附錄
阿德勒超越自卑的一生/猶太商人的後裔/改變人生的遭遇
從劣等生到優等生/醫學博士與俄國人的婚姻
佛洛依德的密友/分道揚鑣/創立「個體心理學」
聲望日隆/自卑感:人類進步的原動力/創造性自我
生活風格/阿德勒之死/個體心理學的影響
◎譯者序
第一章 生活的意義
人為什麼活著/生活中不可迴避的三大問題/「生活意義」的尺度
個人生活的陰暗面/錯誤的生活風格/第一種失敗者:自卑情結
第二種失敗者:過分放縱私欲/第三種失敗者:被生活忽視
早期的回憶/形形色色的早期回憶分析/合作之道
第二章 心靈和肉體
靈與肉的衝突/心靈的目標/動作背後的意義
情感與生活方式:憤怒、焦慮、悲哀、性愛/一個有罪惡感的男人
克服生理缺陷/補償缺憾之道/夜尿症的功用/心靈塑造肉體
情緒影響生理機能/心靈改變智力/人格類型與身體結構
心靈的整體:生活風格
第三章 超越...
商品資料
出版社:福隆出版社出版日期:2016-03-05ISBN/ISSN:9789863900757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296頁開數:18開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