撥開名為戰爭的烏雲,年輕悸動的心能否得見朗朗青空?
「神戶,一個東西向帶狀的細長城市,山和海非常靠近。
如果有什麼地方稍微讓人認為是有深度的,或許就是因為這個城市充滿了離別吧。
在幕府末期,由於對外開港,神戶終於開始有了都市的雛形。不過這裡又和京都、大阪那種傳統城市不同,無論如何都讓人覺得淺薄。然而以港口為舞臺所上演的無數離別劇碼,卻為這份膚淺帶來了救贖。如果沒有這一點的話,神戶一定只能淪落為一個粗淺港町了吧。」
這是陳舜臣筆下的神戶,也是自傳小說《青雲之軸》發生的舞臺。
主角陳俊仁,1924年出生於日本神戶元町的台灣籍貿易商之子,形形色色的人物在他的身邊送往迎來。在成長過程中,「家裡的話」與「外面的語言」的不同啟蒙了他,讓他發覺自己與身邊同伴在身分上的歧異。伴著阿公在花市看蘭花,卻被日本人店老闆怒喊「清國奴,滾開」。阿公當時灼熱如火的掌心,成了殖民地人民悲傷的烙痕,震撼著俊仁幼小的心靈。
在名為戰爭的烏雲壟罩的神戶,台灣人、朝鮮人、日本人、中國人、印度人與韃靼人等來自不同國境的人,在這個海港城市彼此相遇、分離。有狡詐卑劣、有徬徨無措,但其中也有同樣身為殖民地人民的溫暖情意。這是陳舜臣筆下那個烽煙漫天,但又離我們不遠的大時代。
戰爭終將結束,撥開烏雲之後,陳俊仁與共同經歷這一切的朋友的年輕之心能否得見朗朗青空?
◎本書特色
1. 台裔直木賞作家陳舜臣的自傳體小說,述說一位小說家(也是陳舜臣自身)從出生到青春期的成長故事。
2. 以樸實、爽朗具餘韻的筆調,講述在神戶這個城市,遭遇到不同國境的各式人物,其中充滿著狡詐機巧、溫暖敦厚、徬徨無依、年少熱血的人情世故,以及海港城市特有的飄散著鹹腥海風的故事氛圍。
3. 小說時間起於一九二四年,結束於一九四五年,書中主角歷經神戶大水災、大東亞戰爭與神戶空襲,見證歷史劇變下的社會實況與人民遭逢戰爭、天災的無可奈何,以及為了生存與時代奮力一搏的動人勇氣。
4. 當日治時期的在台出生日本人,也就是灣生受到大眾關注之時,本書則是述說同一個時間另有一批在日台灣人的人生與故事,藉由這些在日台灣人被遺忘的歷史,提供給我們另一個獨樹一格的視角,重新思考到底何謂台灣人?
游擊文化2016年出版「大時代下的陳舜臣三部曲」:
《憤怒的菩薩》(怒りの菩薩,1962)──陳舜臣唯一一本以台灣新莊為場景的推理小說,一窺戰後台灣社會與政治的詭譎氛圍。
《青雲之軸》(青雲の軸,1974)──陳舜臣自傳小說,娓娓道出一位小說家的青春畫像,與他身為殖民地人民所走過的大時代。
《半路上》(道半ば,2003)──陳舜臣前半生自傳,敘述自己於殖民母國的生活點滴及經歷二二八事件的沉痛哀傷。這些經過歲月沖刷而沉澱下來的文字,揭露了他埋藏心中最深的情感與記憶。
作者簡介:
陳舜臣
1924年2月18日出生於日本神戶元町的台灣人家庭。1941年進入大阪外語學校印度語科就讀(隔年司馬遼太郎入讀蒙古語科,此後結為終生摯友),1943年因戰事提早畢業,留在母校西南亞細亞語研究所擔任助教,參與編纂印度語辭典工作。1946年回到宛如異鄉的故鄉──台灣,受聘擔任新莊中學英語教師,並親眼見證戰後台灣的社會巨變。二二八事件的爆發,造成他極大的衝擊與創傷,在第一屆學生畢業後便於1949年返回日本。
在家族事業從事貿易工作的十年間,見識了各式各樣的人物,也興起寫作的念頭。1961年,以《枯草之根》獲江戶川亂步賞,初入文壇。之後陸續發表推理小說、中國歷史小說、隨筆、評論等作品,並得到直木賞、推理作家協會賞、每日出版文化賞等文壇大獎的推崇。1993年,NHK將歷史小說《琉球之風》改編成同名大河劇。
陳舜臣的諸多作品中,1962年發表的《憤怒的菩薩》,是唯一一部以戰後台灣新莊為場景的推理小說。1974年,發表自傳體小說《青雲之軸》,揭述其生為在日台灣人所遭逢的身分認同與成長故事。
日中建交後,為了方便到中國取材考證而申請中國護照。1989年天安門事件後放棄中國籍,正式歸化日本籍。2003年發表自傳《半路上》,讓人一窺這位小說家動人的半生歲月與他走過的大時代。
2015年1月21日於最鍾愛的城市神戶辭世,留下一百六十多部作品以及波瀾壯闊的一生。
譯者簡介:
郭凡嘉
台灣大學日文系畢,現為東京大學語言學研究所博士候選人、內容力公司特約譯者。譯有森見登美彥《空轉小說家》、角田光代《肉記》、中村地平《霧之番社》、溫又柔《來福之家》等,並撰有日本小說家評論數篇。
【書系企劃團隊簡介】
內容力(Power of Content; POC)
由一群擁有豐富東亞跨國生活經驗的人文社會學者所組成的新興「內容策畫」團隊,相信「內容」能生產出各種形式的溝通力量,並且促進東亞區域內的相互理解與發展。因此,不拘泥於既有產業類別的限制,而致力挖掘能跨越語言、文化、國境限制,並引發人們共鳴的「好內容」,再經由專業團隊在製作、編輯、轉譯、代理授權等方面的努力,跨越「內容流通」的障礙,最終開發出具有文化內涵與市場價值的多元化「智慧財產」(Intellectual Property),並為台灣與東亞區域內的文化交流與內容產業發展貢獻心力。
名人推薦:
【譯後記】搖擺在國境之間的自我認同 /郭凡嘉
或許是由於身處異鄉的關係,也或許是因為日本是一個同質性非常高的社會,打從我在日本生活開始,就一直關注著「在日外國人」的議題。二○○九年,我在東京所舉辦的Subaru文學獎(すばる文學賞)頒獎典禮上,因緣際會地認識了以中篇小說〈好去好來歌〉獲得佳作的溫又柔小姐,也很榮幸地接下了她的小說中文版的翻譯工作。在那次的翻譯過程中,我首次如此近距離地了解:除了我們留學生所面臨的自我認同問題外,那些從小在非母國成長的人,他們無法於成長、生活過程中,使用母國語言所感受到的困惑、迷惘、矛盾與內心不為人知的痛苦。其後,我也採訪過其他在日本文壇中相當活躍的非日本人,對於生活在異鄉這件事逐漸有了更深層的體悟。因此,當聽到陳舜臣的自傳體小說《青雲之軸》即將出版中文版,我便欣然地接下了這份翻譯的工作。
陳舜臣確立了日本文壇中「中國歷史小說」的分野,與司馬遼太郎並列為日本歷史小說的雙璧,在日本擁有眾多讀者。祖父輩來自台灣,陳舜臣從小在日本成長,同時也接受漢文教育,融合了多重歷史文化洗禮,精通五國語言。以推理小說成名之後,創作了《鴉片戰爭》、《太平天國》等作品。他的一生留下一百部以上的著作,並曾獲得「江戶川亂步賞」、「直木賞」、「大佛次郎賞」、「吉川英治文學賞」、「日本藝術院賞」等殊榮,幾乎可說是囊括了所有與文學相關的獎項,即便被稱作日本國民作家也不為過。然而,他在二○一五年過世的新聞,無論在台灣或是日本,卻都鮮為人知。
許多人都在爭論著,從小在日本出生長大的陳舜臣究竟算是日本作家?台灣作家?還是中國作家?以我的經驗來看,同質性高的日本社會,絕不會使用「台裔日本人」或「華裔日本人」來形容血統及語言異於他們的異鄉人。那麼他的身分到底該如何歸屬呢?在這次翻譯《青雲之軸》的過程當中,我似乎看見了可以被視為陳舜臣分身的主角陳俊仁,在大時代變遷的特殊情境之下,不斷地追問自己這個問題的姿態。
無論是陳俊仁理想化了被日本軍官捉走的中國人,並在心裡認為這個人是甘冒被驅除出境的危險,去為中國蒐集資料的愛國者;還是看著淹沒神戶的滔滔洪水,卻想到自己腦子裡所虛構出來的中國長江;亦或是對於老師在課堂上提到支那人時,他在心中吶喊:「支那人有什麼不好呢?我就是支那人!」又或是當來自故鄉台灣的年輕人,敘述自己於殖民地生活遭受到日本人差別待遇時,他的內心浮現出:「真是對不起啊……」的內疚情緒,在在都讓我們得以窺見陳俊仁對於自己身分的掙扎。除此之外,在《青雲之軸》中另一個讓我覺得有趣的是:雖然從主角陳俊仁與同為殖民地出身的台灣人、印度人、朝鮮人之間的互動,我們可以看見這些外來者相同的糾結心情與境遇,但是他們對於「心中的祖國」的情感,卻各有不同。
二○一五年,台灣出身的東山彰良(本名王振緒)獲得了日本的直木賞,在日本文壇、日本台灣人圈,以及台灣文壇引起不小的旋風。在電影界,又出現了《灣生回家》這部電影,引起大家對於灣生議題的注目與理解。然而「灣生」在身分上畢竟仍屬於日本人,因此比起殖民地的台灣人,地位還是較高。相對於彼時在日台灣人所遭遇的處境,仍然不可同日而語。事實上,東山彰良並非第一位,而是繼邱永漢及陳舜臣之後,第三位獲得直木賞的台籍作家。他們在日本文壇獲得矚目,讓我覺得這群在大時代變遷之下,為自己的認同而苦惱、矛盾、身不由己的人們,終於受到了某種程度的重視,同時也讓我們在面對現今愈發國際化的社會時,能夠得到一些啟發。
儘管現在在日本的一般書店或二手書店裡,已經很難看到陳舜臣歷史小說的蹤跡;儘管在日本最大的網路書籍商店Amazon平臺,對於陳舜臣著作的評分仍然都相當高,然而關於陳舜臣最近期的評論,也都已經是七、八年前所發表的。甚至就連二○一五年陳舜臣的逝世,也都沒有引起另一波的閱讀浪潮,這一切似乎顯示出當代日本人已越來越少閱讀陳舜臣的作品了。此外,在陳舜臣辭世之後,我們已經無法探知:在陳舜臣的晚年,究竟是以什麼樣的心情,與夫人重新回到台灣,並在淡水設立戶籍?然而,陳舜臣的一生,畢竟濃縮了東亞錯綜複雜的近代史。正如同當今的台灣,島上有原住民、福佬人、客家人,外省人,所有的人都在這百年融合之後,成為現在的台灣人。即使如此,卻依舊懷抱著不同自我認同的矛盾與困惑。透過《青雲之軸》書裡所描述的陳俊仁前半生,確實能夠讓身為台灣人的我們多了一個獨樹一格的切入點,並重新思考「台灣人的自我認同」。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最多人成交
平均成交價57折198元
最近成交價(折扣)
徵求價 | 數量 |
2折 | 1 |
3折 | 2 |
4折 | 1 |
5折 | 6 |
6折 | 3 |
7折 | 12 |
7折以上 | 2 |
無折 | 1 |
影片僅供參考,實物可能因再版或再刷而有差異
作者:陳舜臣
定價:NT$ 350
本商品已絕版
撥開名為戰爭的烏雲,年輕悸動的心能否得見朗朗青空?
「神戶,一個東西向帶狀的細長城市,山和海非常靠近。
如果有什麼地方稍微讓人認為是有深度的,或許就是因為這個城市充滿了離別吧。
在幕府末期,由於對外開港,神戶終於開始有了都市的雛形。不過這裡又和京都、大阪那種傳統城市不同,無論如何都讓人覺得淺薄。然而以港口為舞臺所上演的無數離別劇碼,卻為這份膚淺帶來了救贖。如果沒有這一點的話,神戶一定只能淪落為一個粗淺港町了吧。」
這是陳舜臣筆下的神戶,也是自傳小說《青雲之軸》發生的舞臺。
主角陳俊仁,1924年出生於日本神戶元町的台灣籍貿易商之子,形形色色的人物在他的身邊送往迎來。在成長過程中,「家裡的話」與「外面的語言」的不同啟蒙了他,讓他發覺自己與身邊同伴在身分上的歧異。伴著阿公在花市看蘭花,卻被日本人店老闆怒喊「清國奴,滾開」。阿公當時灼熱如火的掌心,成了殖民地人民悲傷的烙痕,震撼著俊仁幼小的心靈。
在名為戰爭的烏雲壟罩的神戶,台灣人、朝鮮人、日本人、中國人、印度人與韃靼人等來自不同國境的人,在這個海港城市彼此相遇、分離。有狡詐卑劣、有徬徨無措,但其中也有同樣身為殖民地人民的溫暖情意。這是陳舜臣筆下那個烽煙漫天,但又離我們不遠的大時代。
戰爭終將結束,撥開烏雲之後,陳俊仁與共同經歷這一切的朋友的年輕之心能否得見朗朗青空?
◎本書特色
1. 台裔直木賞作家陳舜臣的自傳體小說,述說一位小說家(也是陳舜臣自身)從出生到青春期的成長故事。
2. 以樸實、爽朗具餘韻的筆調,講述在神戶這個城市,遭遇到不同國境的各式人物,其中充滿著狡詐機巧、溫暖敦厚、徬徨無依、年少熱血的人情世故,以及海港城市特有的飄散著鹹腥海風的故事氛圍。
3. 小說時間起於一九二四年,結束於一九四五年,書中主角歷經神戶大水災、大東亞戰爭與神戶空襲,見證歷史劇變下的社會實況與人民遭逢戰爭、天災的無可奈何,以及為了生存與時代奮力一搏的動人勇氣。
4. 當日治時期的在台出生日本人,也就是灣生受到大眾關注之時,本書則是述說同一個時間另有一批在日台灣人的人生與故事,藉由這些在日台灣人被遺忘的歷史,提供給我們另一個獨樹一格的視角,重新思考到底何謂台灣人?
游擊文化2016年出版「大時代下的陳舜臣三部曲」:
《憤怒的菩薩》(怒りの菩薩,1962)──陳舜臣唯一一本以台灣新莊為場景的推理小說,一窺戰後台灣社會與政治的詭譎氛圍。
《青雲之軸》(青雲の軸,1974)──陳舜臣自傳小說,娓娓道出一位小說家的青春畫像,與他身為殖民地人民所走過的大時代。
《半路上》(道半ば,2003)──陳舜臣前半生自傳,敘述自己於殖民母國的生活點滴及經歷二二八事件的沉痛哀傷。這些經過歲月沖刷而沉澱下來的文字,揭露了他埋藏心中最深的情感與記憶。
作者簡介:
陳舜臣
1924年2月18日出生於日本神戶元町的台灣人家庭。1941年進入大阪外語學校印度語科就讀(隔年司馬遼太郎入讀蒙古語科,此後結為終生摯友),1943年因戰事提早畢業,留在母校西南亞細亞語研究所擔任助教,參與編纂印度語辭典工作。1946年回到宛如異鄉的故鄉──台灣,受聘擔任新莊中學英語教師,並親眼見證戰後台灣的社會巨變。二二八事件的爆發,造成他極大的衝擊與創傷,在第一屆學生畢業後便於1949年返回日本。
在家族事業從事貿易工作的十年間,見識了各式各樣的人物,也興起寫作的念頭。1961年,以《枯草之根》獲江戶川亂步賞,初入文壇。之後陸續發表推理小說、中國歷史小說、隨筆、評論等作品,並得到直木賞、推理作家協會賞、每日出版文化賞等文壇大獎的推崇。1993年,NHK將歷史小說《琉球之風》改編成同名大河劇。
陳舜臣的諸多作品中,1962年發表的《憤怒的菩薩》,是唯一一部以戰後台灣新莊為場景的推理小說。1974年,發表自傳體小說《青雲之軸》,揭述其生為在日台灣人所遭逢的身分認同與成長故事。
日中建交後,為了方便到中國取材考證而申請中國護照。1989年天安門事件後放棄中國籍,正式歸化日本籍。2003年發表自傳《半路上》,讓人一窺這位小說家動人的半生歲月與他走過的大時代。
2015年1月21日於最鍾愛的城市神戶辭世,留下一百六十多部作品以及波瀾壯闊的一生。
譯者簡介:
郭凡嘉
台灣大學日文系畢,現為東京大學語言學研究所博士候選人、內容力公司特約譯者。譯有森見登美彥《空轉小說家》、角田光代《肉記》、中村地平《霧之番社》、溫又柔《來福之家》等,並撰有日本小說家評論數篇。
【書系企劃團隊簡介】
內容力(Power of Content; POC)
由一群擁有豐富東亞跨國生活經驗的人文社會學者所組成的新興「內容策畫」團隊,相信「內容」能生產出各種形式的溝通力量,並且促進東亞區域內的相互理解與發展。因此,不拘泥於既有產業類別的限制,而致力挖掘能跨越語言、文化、國境限制,並引發人們共鳴的「好內容」,再經由專業團隊在製作、編輯、轉譯、代理授權等方面的努力,跨越「內容流通」的障礙,最終開發出具有文化內涵與市場價值的多元化「智慧財產」(Intellectual Property),並為台灣與東亞區域內的文化交流與內容產業發展貢獻心力。
名人推薦:
【譯後記】搖擺在國境之間的自我認同 /郭凡嘉
或許是由於身處異鄉的關係,也或許是因為日本是一個同質性非常高的社會,打從我在日本生活開始,就一直關注著「在日外國人」的議題。二○○九年,我在東京所舉辦的Subaru文學獎(すばる文學賞)頒獎典禮上,因緣際會地認識了以中篇小說〈好去好來歌〉獲得佳作的溫又柔小姐,也很榮幸地接下了她的小說中文版的翻譯工作。在那次的翻譯過程中,我首次如此近距離地了解:除了我們留學生所面臨的自我認同問題外,那些從小在非母國成長的人,他們無法於成長、生活過程中,使用母國語言所感受到的困惑、迷惘、矛盾與內心不為人知的痛苦。其後,我也採訪過其他在日本文壇中相當活躍的非日本人,對於生活在異鄉這件事逐漸有了更深層的體悟。因此,當聽到陳舜臣的自傳體小說《青雲之軸》即將出版中文版,我便欣然地接下了這份翻譯的工作。
陳舜臣確立了日本文壇中「中國歷史小說」的分野,與司馬遼太郎並列為日本歷史小說的雙璧,在日本擁有眾多讀者。祖父輩來自台灣,陳舜臣從小在日本成長,同時也接受漢文教育,融合了多重歷史文化洗禮,精通五國語言。以推理小說成名之後,創作了《鴉片戰爭》、《太平天國》等作品。他的一生留下一百部以上的著作,並曾獲得「江戶川亂步賞」、「直木賞」、「大佛次郎賞」、「吉川英治文學賞」、「日本藝術院賞」等殊榮,幾乎可說是囊括了所有與文學相關的獎項,即便被稱作日本國民作家也不為過。然而,他在二○一五年過世的新聞,無論在台灣或是日本,卻都鮮為人知。
許多人都在爭論著,從小在日本出生長大的陳舜臣究竟算是日本作家?台灣作家?還是中國作家?以我的經驗來看,同質性高的日本社會,絕不會使用「台裔日本人」或「華裔日本人」來形容血統及語言異於他們的異鄉人。那麼他的身分到底該如何歸屬呢?在這次翻譯《青雲之軸》的過程當中,我似乎看見了可以被視為陳舜臣分身的主角陳俊仁,在大時代變遷的特殊情境之下,不斷地追問自己這個問題的姿態。
無論是陳俊仁理想化了被日本軍官捉走的中國人,並在心裡認為這個人是甘冒被驅除出境的危險,去為中國蒐集資料的愛國者;還是看著淹沒神戶的滔滔洪水,卻想到自己腦子裡所虛構出來的中國長江;亦或是對於老師在課堂上提到支那人時,他在心中吶喊:「支那人有什麼不好呢?我就是支那人!」又或是當來自故鄉台灣的年輕人,敘述自己於殖民地生活遭受到日本人差別待遇時,他的內心浮現出:「真是對不起啊……」的內疚情緒,在在都讓我們得以窺見陳俊仁對於自己身分的掙扎。除此之外,在《青雲之軸》中另一個讓我覺得有趣的是:雖然從主角陳俊仁與同為殖民地出身的台灣人、印度人、朝鮮人之間的互動,我們可以看見這些外來者相同的糾結心情與境遇,但是他們對於「心中的祖國」的情感,卻各有不同。
二○一五年,台灣出身的東山彰良(本名王振緒)獲得了日本的直木賞,在日本文壇、日本台灣人圈,以及台灣文壇引起不小的旋風。在電影界,又出現了《灣生回家》這部電影,引起大家對於灣生議題的注目與理解。然而「灣生」在身分上畢竟仍屬於日本人,因此比起殖民地的台灣人,地位還是較高。相對於彼時在日台灣人所遭遇的處境,仍然不可同日而語。事實上,東山彰良並非第一位,而是繼邱永漢及陳舜臣之後,第三位獲得直木賞的台籍作家。他們在日本文壇獲得矚目,讓我覺得這群在大時代變遷之下,為自己的認同而苦惱、矛盾、身不由己的人們,終於受到了某種程度的重視,同時也讓我們在面對現今愈發國際化的社會時,能夠得到一些啟發。
儘管現在在日本的一般書店或二手書店裡,已經很難看到陳舜臣歷史小說的蹤跡;儘管在日本最大的網路書籍商店Amazon平臺,對於陳舜臣著作的評分仍然都相當高,然而關於陳舜臣最近期的評論,也都已經是七、八年前所發表的。甚至就連二○一五年陳舜臣的逝世,也都沒有引起另一波的閱讀浪潮,這一切似乎顯示出當代日本人已越來越少閱讀陳舜臣的作品了。此外,在陳舜臣辭世之後,我們已經無法探知:在陳舜臣的晚年,究竟是以什麼樣的心情,與夫人重新回到台灣,並在淡水設立戶籍?然而,陳舜臣的一生,畢竟濃縮了東亞錯綜複雜的近代史。正如同當今的台灣,島上有原住民、福佬人、客家人,外省人,所有的人都在這百年融合之後,成為現在的台灣人。即使如此,卻依舊懷抱著不同自我認同的矛盾與困惑。透過《青雲之軸》書裡所描述的陳俊仁前半生,確實能夠讓身為台灣人的我們多了一個獨樹一格的切入點,並重新思考「台灣人的自我認同」。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徵求價 | 數量 |
2折 | 1 |
3折 | 2 |
4折 | 1 |
5折 | 6 |
6折 | 3 |
7折 | 12 |
7折以上 | 2 |
無折 | 1 |
最多人成交
平均成交價57折198元
最近成交價(折扣)
請在手機上開啟Line應用程式,點選搜尋欄位旁的掃描圖示
即可掃描此O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