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懂《爸爸的畫》背後的故事──
「我曾為他寫過兩本傳記,這已是第三本,一本比一本寫得暢所欲言。遺憾的是,我一年比一年老,記性一年比一年差。有鑑於此,我寫這本傳記一定要把自己記得的事一點不漏地寫下來。有關父親晚年的事我多寫了一些,因為那時的某些事,只有我一個人知道啊!」──豐一吟
豐子愷被譽為「現代中國最像藝術家的藝術家」,他筆下的世界永遠是那麼的優美、素淨、恬淡,然而他所經歷的真實生活卻並不總是如此。像那個年代大多數知識分子一樣,他在壯年時期遭逢日寇侵華,被迫流離他鄉;晚年又遭逢「十年浩劫」,承受了無盡的委屈與折磨。但無論身在何處,他總能捕捉到愛與詩意,筆下流露出的是不變的慈悲和仁愛。
本書作者秉筆實錄親身經歷,並走訪父親生前好友,以質樸與真摯的筆觸還原了現實生活中的父親,呈現出真實動人的生活細節。通過作者的文字,我們得以近距離瞭解這位藝術大師的性情涵養和氣品風骨。
作者簡介:
豐一吟,豐子愷幼女,1929年生於浙江省石門鎮(今屬桐鄉市)。上海作家協會會員、上海翻譯家協會會員、上海市文史研究館館員、書畫名人後裔聯誼會理事。先後任職於萬葉書店、上海譯文出版社及上海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1980年開始研究豐子愷生平和創作。已編輯出版《豐子愷文集》、《我的父親豐子愷》、《豐子愷漫畫全集》。
章節試閱
第一章 緣緣堂時期
爸爸總是有鬍子的
“小阿倌,給我到新房子裏去拾點發火柴來!”李家大媽遞給我一隻小籃子。我欣然應命,接過小籃子,踮着一雙小腳,噔噔噔噔地出後門,穿過梅紗弄,往正在建造的新房子裏去拾刨花了。—這是我關於緣緣堂最早的記憶。那一年,我虛齡五歲。以前的事,就依稀彷彿了。
所謂“新房子”,指的是“緣緣堂”。
1932年末緣緣堂開始施工時,爸爸虛齡35歲。爸爸出生於1898年農曆九月廿六日,公曆11月9日。在造緣緣堂以前,爸爸帶着一大家子東遷西搬,用開明書店送的一支紅色派克鋼筆,寫出了二十多本書。1932年,他總算在養家餬口之餘,攢夠了為自家築一個安樂窩的錢。1933年春,緣緣堂落成。
爸爸的老師和皈依師──李叔同弘一大師,在1926年時就為爸爸的住處取好了“緣緣堂”的名稱,是弘一大師在上海立達學園永義里豐家宿舍裏釋迦牟尼像前叫爸爸拿了兩次鬮所得的結果。可那個“緣緣堂”指的是永義里的宿舍。後來“緣緣堂”這名稱一直隨着爸爸的搬遷而轉移。直到六年後,爸爸方始在自己的故鄉浙江省石門鎮有了自建的這個緣緣堂。(石門鎮當時屬於崇德縣,現在屬於桐鄉市。)
那時的爸爸,已經長着鬍子。不僅嘴唇上有髭,下巴也留着長長的鬍鬚。他在心情悠閒時,常用手捋捋鬍鬚,好像在自我欣賞。我從未見過沒鬍鬚的爸爸。所以,後來我看到爸爸沒長鬍鬚時的照片,總以為那是我叔叔。其實,我雖然有兩個叔叔,卻都夭折了。
聽說爸爸的鬍鬚是在我祖母去世後開始留的。按當時習慣,服喪期間不可理髮。爸爸從此就開始蓄鬚,那是1930年的事。如果現在我看到一個33歲的人蓄鬚,一定會感到這人老氣橫秋。可是爸爸留鬍鬚,絲毫沒有留給我這種感覺,反而覺得他瀟灑得很。
祖母死後,按當時習慣,在開弔、出喪期間,作為唯一一個“孝子”的爸爸必須穿麻衣,還要在麻冠前面掛兩個棉花球,表示悲傷得要塞住雙眼,什麼都不想看了;兩側掛兩個棉花球,表示悲傷得要塞住雙耳,什麼都不想聽了。實際上這都是形式主義,哪有人真的塞起來的!這種喪服引起爸爸的反感,他堅決不穿。族中的長輩表示一定要穿,才算孝順。爸爸為了徹底反抗,把別人為他準備好的麻冠麻衣裁成了數片。族中人拗不過他,只得讓他和大家一樣,穿一件白衣服了事。
第一章 緣緣堂時期
爸爸總是有鬍子的
“小阿倌,給我到新房子裏去拾點發火柴來!”李家大媽遞給我一隻小籃子。我欣然應命,接過小籃子,踮着一雙小腳,噔噔噔噔地出後門,穿過梅紗弄,往正在建造的新房子裏去拾刨花了。—這是我關於緣緣堂最早的記憶。那一年,我虛齡五歲。以前的事,就依稀彷彿了。
所謂“新房子”,指的是“緣緣堂”。
1932年末緣緣堂開始施工時,爸爸虛齡35歲。爸爸出生於1898年農曆九月廿六日,公曆11月9日。在造緣緣堂以前,爸爸帶着一大家子東遷西搬,用開明書店送的一支紅色派克鋼筆,寫出了二十多本書。1932年,他總算...
作者序
序言
爸爸如果在世,今年一百一十歲了!
我曾為他寫過兩本傳記。這已是第三本。一本比一本寫得暢所欲言。遺憾的是,我一年比一年老,記性一年比一年差。看了前面寫的傳記,有些內容如今已經依稀彷彿了,幸虧當時寫了下來。
有鑒於此,我寫這本傳記一定要把自己記得的事一點不漏地寫下來。否則就會隨着我的身軀進入黃泉。不能讓後人知道,豈不可惜!
正因為如此,有關父親晚年的事我多寫了一些,因為那時的某些事,只有我一個人知道啊!一吐為快,從此我不必再提這傷心的往事了。
第一本《豐子愷傳》是浙江人民出版社於1983年2月出版的。由六人合作寫:豐一吟、潘文彥、胡治均、豐陳寶、豐宛音、豐元草。人名的先後次序本來是按照所寫的章節次序,只是臨了出版社把我的名字移到了最前面,慚愧。這本傳記連插圖一起也只有12萬字。
人生無常。這六個人中,胡治均先生和二姐豐宛音已於2005、2007年謝世。如今,大姐豐陳寶和二哥豐元草也已進入耄耋之年。
第二本《瀟灑風神──我的父親豐子愷》是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於1998年10月出版的。我一人寫。後由團結出版社於2007年1月重新出版,改名《我的父親豐子愷》,26萬字。
寫這第三本傳記,起初我不願定下交哪家出版社,這樣,我可以寫寫停停,自由自在。也記不起是哪年開始動筆的。應該是十年前就開始寫的吧。
後來,我認識了百花文藝出版社的高艷華編輯。我們成了沒見面的好朋友。我們為這部傳記周旋已久,起初我仍不願確定交稿時間。今年適逢爸爸誕辰110週年,就不得不敲定下來,自然是由她所在的百花文藝出版社出版。艷華不向我催稿,只是用壓縮自己審稿時間來感動我。
我不能讓她太辛苦呀,必須儘快交稿。這以後,我就緊張起來。晚上一躺下去,想的就是這傳記的內容,有時想到失眠的程度。每想起一個必須加入的內容,連忙記下。牀頭常備紙筆,暗中摸黑寫下備忘。甚至半夜醒來,也會如此。這段時期好比一塊大石頭壓在身上,日子難過啊!我畢竟已是八十高齡了。
寫《瀟灑風神》時,我只花了八個多月,趕上了爸爸誕辰100週年。如今卻是老牛破車,幸而能趕在爸爸誕辰110週年前完成,自己覺得已經不錯了。
《瀟灑風神》與《爸爸豐子愷》除了歷史上的事實必然同樣介紹外,寫的角度完全不一樣。前者較全面地提到爸爸的作品,也介紹了他的藝術觀;後者則較多敘述生活上的事。這兩本書是“姊妹篇”。
有兩點需要說明:第一,我對爸爸的交友缺少關心,所以在兩本傳記裏都提得很少,只得有勞從事“豐子愷研究”的專家另外撰文補充。第二,我雖知道得不多,但我所寫的必是事實,絕不假造(除非記錯)。
我曾說過:寫完了《瀟灑風神》,編好了爸爸的文集(其實幾乎是全集),再編好了他的漫畫全集,好比三塊大石頭從我身上落了下來,讓我鬆了一口氣。後來卻又來了三塊大石頭。這第一塊《爸爸豐子愷》已經落地,但是文(全)集和漫畫全集都已收集到了不少新資料,應該再作補充。以前與我“並肩作戰”的大姐早已聲稱要退出“戰場”,只能當我的顧問了。幸而餘下的兩塊石頭不算很大,因為畢竟已出版過,有了基礎,而不是從無到有。我年事雖高,可以慢慢做。做爸爸的事,我義不容辭,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瀟灑風神》出版時,爸爸還躺在骨灰盒裏。這本《爸爸豐子愷》出版時,爸爸的骨灰已入土為安,和媽媽一起葬在家鄉的五人墓裏了。五人者,爸媽和爸爸的三姐豐滿、妹妹雪雪、妹夫蔣茂春也。
我寫這部傳記時,也像寫以前的傳記時一樣請教了許許多多親友,在此一併致謝!
豐一吟
2008年8月於上海
2013年10月略加修訂
序言
爸爸如果在世,今年一百一十歲了!
我曾為他寫過兩本傳記。這已是第三本。一本比一本寫得暢所欲言。遺憾的是,我一年比一年老,記性一年比一年差。看了前面寫的傳記,有些內容如今已經依稀彷彿了,幸虧當時寫了下來。
有鑒於此,我寫這本傳記一定要把自己記得的事一點不漏地寫下來。否則就會隨着我的身軀進入黃泉。不能讓後人知道,豈不可惜!
正因為如此,有關父親晚年的事我多寫了一些,因為那時的某些事,只有我一個人知道啊!一吐為快,從此我不必再提這傷心的往事了。
第一本《豐子愷傳》是浙江人民出版社...
目錄
序言
第一章 緣緣堂時期
爸爸總是有鬍子的
家裏分兩派
李家大媽
接待寺
十二年住十三處
六年“華屋”
一天之內改變了稱呼
緣緣堂的夏天
我也住過“行宮”
弟子鮑慧和
豐同裕染坊
滿娘
第二章 沙坪小屋時期
一天之內石門頓成死市
寧為流亡者 不當亡國奴
曬太陽 “偷”蘿蔔
決心去長沙
到萍鄉被挽留住了
以五寸不爛之筆抗敵
《護生畫集》
從長沙到桂林
獨秀峰前談藝術
崇德書店
一隻新枚酒一杯
泮塘嶺村居
宜山用警報歡迎我們
“藝術的逃難”
都勻一月
遵義羅莊
課兒
星漢樓
我家第一樁喜事
遵義的往事紀實
沙灘上的慘事
逃難最後一站──重慶
風生書店
劉家墳
沙坪小屋
京劇迷
重慶時期的交遊
外婆永遠離開了我們
終於勝利了
第三章 湖畔小屋時期
比逃難還辛苦
終於踏上了江南的土地
湖畔小屋
京劇緣
弟子胡治均
在台灣56天
南國之行
第四章 日月樓(上)
共和國誕生
苦學俄文
日月樓中日月長
耳目一新
外公紙
阿咪
白頭今又譯“紅樓”
我家第一台電視機
困難時期
日月樓鼎盛時期
有朋自遠方來
第五章 日月樓(下)
當時只道是尋常
終於向《阿咪》開炮了
“說明他們已束手無策”
風捲落花愁
“打倒豐一吟!”
半夜敲門
好像在搞地下活動
“日月樓”只剩一半了
護生畫出事了
燒《護生畫集》
兩次抄家
無窮盡的批鬥
運交華蓋欲何求
串聯和外調
“隔離審查”
狂妄之至
我們呢?
一對可憐的青梅竹馬
日月樓中的鄰居
欲加之罪 何患無辭
枕邊雪和半盆水
“未須寂寞養殘生”
“寂寞便是福”
“地下活動”
千呼萬喚始出來
最憶是杭州
曠世巨著《護生畫集》
捲土重來
少小離家老大回
暫時脫離人世
第六章 人去樓空魂永在
向爸爸道別
重見天日
媽媽也走了
重逢緣緣堂
爸爸魂歸故里
瀟灑風神永憶渠
序言
第一章 緣緣堂時期
爸爸總是有鬍子的
家裏分兩派
李家大媽
接待寺
十二年住十三處
六年“華屋”
一天之內改變了稱呼
緣緣堂的夏天
我也住過“行宮”
弟子鮑慧和
豐同裕染坊
滿娘
第二章 沙坪小屋時期
一天之內石門頓成死市
寧為流亡者 不當亡國奴
曬太陽 “偷”蘿蔔
決心去長沙
到萍鄉被挽留住了
以五寸不爛之筆抗敵
《護生畫集》
從長沙到桂林
獨秀峰前談藝術
崇德書店
一隻新枚酒一杯
泮塘嶺村居
宜山用警報歡迎我們
“藝術的逃難”
都...
商品資料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416頁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