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集古今《周易》最重要的注疏版本,一冊盡窺上古思想文化的深遠世界。
清代《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謂:「《易》之為書,推天道以明人事者也。」,可見《周易》是理解中國古代思想文化最核心的經典,即使在二十一世紀的今日仍為各方所重視。兩千多年來,《易》注作品不勝枚舉,其中又以魏.王弼、晉.韓康伯合撰的《易》注,以及南宋朱熹所撰《周易本義》,分別代表不同時代對《易》的詮釋與理解,是流傳最廣和影響最大的版本,凡治《易》者幾無人不讀。
「大安古典新刊」為服務讀者,特將兩種重要的注解合刊,並重新設計版式,不論是研究經學的專門學者,或僅為修身養性的一般讀者,皆便於同時參酌。
作者簡介:
魏.王弼,字輔嗣。性和理,樂遊宴,解音律,善投壺。曾任尚書郎,何劭稱其「天才卓出」、何晏嘆其「若斯人者,可與言天人之際乎!」正始十年(249)秋遇癘疾亡,時年二十四歲。著有《老子注》、《周易注》、《周易略例》、《論語釋疑》等。
晉.韓康伯,名伯,字康伯,潁川長社(今河南省長葛西)人。自幼聰明,家酷貧,《晉書》稱康伯:「清和有思理,留心文藝」。歷官豫章太守、吏部尚書、領軍將軍。
宋.朱熹(1130~1200),字元晦,一字仲晦,齋號晦庵、考亭,晚稱晦翁,又稱紫陽先生、滄州病叟、雲谷老人,諡文,又稱朱文公。自幼聰穎,南宋高宗紹興十八年(1148)中進士第,爾後四十多年間,為官從政約略九年,其餘時間均用於講學、著述。一生著作豐碩,清代收入《四庫全書》者即有四十部,其中《四書章句集注》、《詩集傳》、《周易本義》為明、清科舉重要參考書籍,對後世儒者的影響無人能出其右。
章節試閱
「大安古典新刊」出版緣起
項潔(臺大出版中心主任)
2015年12月,當得知大安出版社要結束營業的訊息時,我感到相當驚訝,隨即思考臺大出版中心是否可以在這個時間點上發揮些力量。經過聯絡、洽商,尤其是在夏長樸、葉國良、劉漢初三位教授的大力幫忙之下,臺大出版中心與大安出版社很快便達成協議。這套「大安古典新刊」的出版,即其成果之一。
創立於1974年的大安出版社,堪稱是臺灣出版界的「奇蹟」。在整整41個年頭裡,它歷經過臺灣出版業的興衰變遷、飄風急雨,卻仍能一本初衷,堅持薪傳文化,陸續出版了二百多種優質的學術論著。大安的作者群,現在多為引領學術風氣之名家;對國內各大學文學院一代又一代的學子而言,「大安」兩字等於是臺灣「文史研究」重要縮影之一。在大安出版社諸多優秀出版品中,有「古典新刊」系列。這個系列除了以精選經典、精校文字聞名外,另一重要特色在其版面,不論是字級、行距、段距,皆經精心設計,版面既清楚又美觀,極適合教學、自修之用。臺大出版中心為使之持續流傳,特以「大安古典新刊」之名稱予以重新出版──我們用原來的「古典新刊」,再冠以「大安」兩字,以彰顯大安出版社在中文學術著作出版之志業。
「大安古典新刊」包括:《楚辭補注》、《四書章句集注》、《周易王韓注》、《周易本義》、《老子四種》、《歷代短篇小說選》、《文體序說三種》、《周易二種》共八本書。每一本書,皆保留原來的優美版式、原出版說明(即「大安出版說明」),同時也將各書之勘誤補訂於正文中。期盼這套書的出版,能在教學、研究上持續服務學林。值出版前夕,爰申數語,以誌緣起。
大安出版說明(摘錄)
《周易》遠在漢代已列為《五經》之一,是研究我國古代學術、文化重要的典籍。本書收錄了魏.王弼、晉.韓康伯的《易》注,此注為唐.孔穎達《周易正義》所採用,後來隨著《十三經注疏》而廣泛流傳,為歷代治《易》學者所崇重,影響十分深遠。儘管後代不斷有各種新出的《易》學著作,而此書的價值依然受到學界的肯定,地位始終屹立不搖。
《周易》原分「經」「傳」兩部分。經包括了六十四卦的卦辭和爻辭:從《乾》至《離》共三十卦為上篇,從《咸》至《未濟》共三十四卦為下篇。傳則共有《彖》《象》《繫辭》《文言》《說卦》《序卦》《雜卦》七種,其中《彖》《象》《繫辭》又各分上下兩篇,故總共為十篇,稱「十傳」或「十翼」。
這經二篇與傳十篇原來各自別行,但後世通行的本子,卻是經傳相混的。今本《乾》卦的《彖》《象》仍各自成篇,但總附在卦辭和六爻爻辭之後。《坤》卦以下六十三卦,《彖》《大象》則分條移置當卦卦辭之後、六爻爻辭之前;《小象》則逐條分附當爻之後;同時《文言》也分附於《乾》《坤》二卦。至於由何時何人開始混傳入經,前人主張頗有分歧。一般常被提到的是西漢.費直、東漢.鄭玄和王弼三人。據說是經由這三人中的二人,先後分兩個階段來改編過的。第一階段只如今《乾》卦的形式;到第二階段才改為如今《坤》卦以下的面貌。但由於對史料的解讀各有不同,這種主張也就分別產生了費直與鄭玄、費直與王弼、鄭玄與王弼三組不同的意見。而對於《文言》之分附《乾》《坤》,也有不同的認知,或說自第一階段已然,或說要到第二階段,和分爻繫傳同時完成。除了上述兩階段附經之說外,還有主張只由王弼一人所改編的。無論如何,自王弼以後,便確已形成了今本的面貌。從今本《乾》卦與《坤》卦以下六十三卦編制不同來看,兩階段之說似乎不為無理。至於何以獨存《乾》卦的不同,顧炎武說是藉此「以見舊本之樣式」,這也可說是一種合理的解釋。既已有此一番改動,為免經傳文字相混,遂在各條之上分別加上「《彖》曰」「《象》曰」「《文言》曰」等字樣,以與原來經文示別,於是便較經、傳分行的原本增出了一○二○字。自有此本,學者便其易讀,相沿不改,就成為了後世的通行本,也習稱為王弼本。
王弼只注了經文的卦、爻辭,以及相關的《彖》《象》《文言》三種傳;《繫辭》以下四種傳則並無注,要到晉代韓康伯才補成之。《隋書》和兩《唐書》中《易注》均著錄為十卷,乃是合而稱之。《隋書》另錄有康伯注《周易繫辭》二卷,兩《唐書》又都另錄有弼《注》七卷,然則兩書原曾各自單行。但陸德明《經典釋文》引南朝.齊.王儉《七志》著錄,已稱弼《易注》十卷,可見將王、韓二注合併為一書,由來已久。
此書傳世十卷本。諸本的裁分皆由後人出於篇頁均勻的考量,實際上無關宏旨。此次新排,不復沿襲舊本卷次,只分經、傳,而以《周易略例》作為附錄,以清眉目。舊本《略例》皆附唐刑璹的注,以其亦有助於閱讀,所以也一併收入。
至於朱熹的《周易本義》,原分十二卷:經分二卷,十傳則各占一卷。因朱熹主張應依呂祖謙所考定的「經二卷傳十卷」的篇次,來恢復古本《周易》的面目。後來朱熹的再傳弟子董楷撰《周易傳義附錄》,並收程頤《易傳》和朱熹《本義》,因程頤用王弼本,與朱熹用呂氏所定古本不同,董楷以世次程在朱前,便割裂朱《義》以散附於程《傳》之後。到了明永樂中,翰林院學士胡廣等奉敕纂輯《五經大全》,其《周易大全》便沿襲了董書。其後習舉子業者又苦於程《傳》繁多,而考試功令,亦重朱《義》,於是漸棄程《傳》不講,專主朱《義》。但以《傳》《義》合刊監本是朝廷科舉考試的法定讀本,不敢輕改。至成化間,奉化儒學教諭吳人成矩,始依合刊本的形式抽去程《傳》,專刻《本義》,卻也題稱監本。這樣便將《本義》改從了程《傳》的次序,而經傳混淆,實則與王弼本一般無異。此後坊刻相沿,便成了通行的四卷本。
雖然通行本並非朱熹初本的原貌,也不符作者的初衷,但考慮到十二卷本的形式,讀者閱讀各卦經文,若要參讀傳文時,都得逐一翻檢後卷,也有其不便之處,因此我們仍選擇了行世已久的四卷形式。好在只要讀者知道此書版本變遷的原委,了解朱熹恢復古本、分辨經傳的原意,即使採用這個後來改編的本子,還是可以兩全其美的。
還有需要補充說明的:通行本內的反切音訓,並非朱熹原本所有,據說是他的孫子朱鑑才添進去的。又書中凡言「程《傳》備矣」之後,復有「《傳》曰」而引其文,這也是明代坊刻添入的。這些後增的文字,尚有參考價值,因此亦予保留。再者,十二卷本書首惟列九圖,書末附以《易贊》五首和《筮儀》一篇,通行四卷本無《易贊》,而《筮儀》則已移至全書卷端,又增列《卦歌》等,這和原本也是不同的。今仍依四卷本之次,補入《易贊》於《筮儀》之前。
這次新排,《王韓注》主要根據《四部叢刊》本,同時也參考了一些其他版本;《本義》主要根據清同治間山東書局尚志堂四卷本,同時又以清康熙間內府覆刻之宋咸淳乙丑九江吳革十二卷本參校。此外並採取了一些古今學者的校勘成果,為了避免繁複的說明,不另一一注出,只在原字加入「()」號,校改的文字加入「〔〕」號以示別。凡兩注對正文的句讀和解釋互歧者,如《大畜‧上九》爻辭,弼《注》則讀為「何?天之衢」,《本義》讀為「何天之衢」之類,皆依照各自的理解來處理。全書都以單行排印,經文獨自為文,注文另出。版式上作了一些設計,如韓注《易傳》部分,古人分章不同,今略依孔氏《正義》章次,每章上都標出章次號碼;至於《本義》則仍依朱熹原所分章,亦重加標章次號碼。類似的小小加工,都以閱讀查檢的方便為考慮準則,希望這個嶄新的排本,無論作為教學課本,或是作為自修讀本,都能令讀者滿意。
「大安古典新刊」出版緣起
項潔(臺大出版中心主任)
2015年12月,當得知大安出版社要結束營業的訊息時,我感到相當驚訝,隨即思考臺大出版中心是否可以在這個時間點上發揮些力量。經過聯絡、洽商,尤其是在夏長樸、葉國良、劉漢初三位教授的大力幫忙之下,臺大出版中心與大安出版社很快便達成協議。這套「大安古典新刊」的出版,即其成果之一。
創立於1974年的大安出版社,堪稱是臺灣出版界的「奇蹟」。在整整41個年頭裡,它歷經過臺灣出版業的興衰變遷、飄風急雨,卻仍能一本初衷,堅持薪傳文化,陸續出版了二百多種優質的學術論著。...
目錄
「大安古典新刊」出版緣起
「大安古典新刊」總序
大安出版說明
周易王韓注
上經
乾
坤
屯
蒙
需
訟
師
比
小畜
履
泰
否
同人
大有
謙
豫
隨
蠱
臨
觀
噬嗑
賁
剥
復
无妄
大畜
頤
大過
坎
離
下經
咸
恆
遯
大壯
晉
明夷
家人
睽
蹇
解
損
益
夬
姤
萃
升
困
井
革
鼎
震
艮
漸
歸妹
豐
旅
巽
兌
渙
節
中孚
小過
既濟
未濟
傳
繫辭上
繫辭下
說卦
序卦
雜卦
附錄
周易略例序
周易略例
明彖
明爻通變
明卦適變通爻
明象
辯位
略例下
卦略
周易本義
周易序
周易五贊
原象
述旨
明筮
稽類
警學
筮儀
周易本義卦歌
八卦取象歌
分宮卦象次序
上下經卦名次序歌
上下經卦變歌
周易本義圖目
河圖圖
洛書圖
伏羲八卦次序圖
伏羲八卦方位圖
伏羲六十四卦次序圖
伏羲六十四卦方位圖
文王八卦次序圖
文王八卦方位圖
卦變圖
卷之一 上經
乾
坤
屯
蒙
需
訟
師
比
小畜
履
泰
否
同人
大有
謙
豫
隨
蠱
臨
觀
噬嗑
賁
剥
復
无妄
大畜
頤
大過
坎
離
卷之二 下經
咸
恆
遯
大壯
晉
明夷
家人
睽
蹇
解
損
益
夬
姤
萃
升
困
井
革
鼎
震
艮
漸
歸妹
豐
旅
巽
兌
渙
節
中孚
小過
既濟
未濟
卷之三
繫辭上傳
繫辭下傳
卷之四
說卦傳
序卦傳
雜卦傳
「大安古典新刊」出版緣起
「大安古典新刊」總序
大安出版說明
周易王韓注
上經
乾
坤
屯
蒙
需
訟
師
比
小畜
履
泰
否
同人
大有
謙
豫
隨
蠱
臨
觀
噬嗑
賁
剥
復
无妄
大畜
頤
大過
坎
離
下經
咸
恆
遯
大壯
晉
明夷
家人
睽
蹇
解
損
益
夬
姤
萃
升
困
井
革
鼎
震
艮
漸
歸妹
豐
旅
巽
兌
渙
節
中孚
小過
既濟
未濟
傳
繫辭上
繫辭下
說卦
序卦
雜卦
附錄
周易略例序
周易略例
明彖
明爻通變
明卦適變通爻
明象
辯位
略例下
卦略
...
商品資料
出版社: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出版日期:2016-08-26ISBN/ISSN:9789863501817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584頁開數:14.8×21×3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