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靡日本四十年的暢銷名作,歷久彌新的料理主張。
烹飪跟食欲一樣,是每個人的本能,
喜愛料理的心比任何人生論都更有用。本書特色:
★ 被譽為劃時代的料理書、料理風潮的先驅。
★ 七○年代暢銷名作,日本女性最期待再版的經典。
★ 特別收錄:1-12月 宛如環遊世界的味覺美食月曆。料理正是愛情!──本書獻給所有因「吃」這件事而苦惱、而愉悅、而戰鬥、而享受的世間女子!
許多人視油煙和動刀為畏途,或壓榨束縛女性的勞務,但作者卻從積極的角度主張──食欲是一輩子的事,既然是一輩子都必須打交道的對象,與其不情不願,不如積極擁抱。何況,還有什麼理由,比市場更讓人理直氣壯的享受採購?還有什麼成就,比料理更能展現一個人從規畫到執行的才華?
經歷過戰場、在異鄉衝鋒陷陣的桐島洋子,因此直言宣告:「女性獨立從廚房獨立開始」,並大聲疾呼:「得廚房者,得天下!」占領廚房,成為優秀的廚師,就是最務實的女性解放運動!
本書原著為1990年發行的《聰明女子好廚藝》,是桐島洋子近四十歲時的著作,第一次發行的版本為《聰明女子好廚藝──從一個女人的優雅餐桌到派對舉辦方式》。市面上的食物類書籍不外乎食譜或飲食文化,但在桐野洋子筆下,料理與生活、工作和戀愛密不可分!顛覆廚房婦女油煙滿身、蓬頭垢面的黃臉婆刻板印象,掌握關鍵技巧,以簡馭繁,你就是創意源源不絕的能幹經理人,雍容的宴會女主人,也是暢快朵頤友誼與熱情的生命享樂者!
【洋子箴言】別小看料理需要的能力
別小看做菜!不僅是非常知性的工作,也是重度的身體勞動,因此「敏捷的運動神經」與「絕佳的體力」必需兼備,必須以明快的動作同時進行數項作業。下廚本身就是一連串「果敢的決斷與實踐」,拖拖拉拉、柔弱無力的人,是作不出什麼好菜的。
【洋子箴言】創意與計算的完美呈現
清楚的頭腦與冷靜的判斷力都是作菜需要的重要能力,優秀的女性也必定是優秀的廚師。例如決定買一條白蘿蔔的瞬間,腦中若不能立即想出今天吃蘿蔔泥、明天吃味噌拌蘿蔔、剩下的後天拿來做蘿蔔絲味噌湯等毫不浪費地將整條蘿蔔吃完的方法,事情可就麻煩了。
【洋子箴言】工作和戀愛也是料理進修課
光是待在廚房裡,很難培養出能夠豐富人際互動的表現能力。人必須經歷、吸收廣大世界的複雜試煉與刺激,烹飪技術才會成長。在使盡全力鑽研學問、工作、戀愛、旅行的過程中,烹飪技術自然也不知不覺成長了。
這些洋溢著哲理的話語,是桐島洋子想要傳達給新世代女性的心意和禮物。書中不僅透過基本鍋具、常備香料等實用易懂的方式解說如何一步步建立自己的廚房王國,分享自炊自食、擄獲情人心的料理與好友聚會時的私房食譜與烹飪訣竅,也充份展現了桐島洋子藉由食物羅織起情感生活的滿點技能。身為女人、女兒、情人、母親與摯友,桐島洋子這樣總結:「每當我想起喜歡的料理,四周總是圍繞著家人、情人和朋友,連結著各種愛的記憶。」
如果你熱愛料理,本書為你打開耳目一新的大門,示範豐富美味與簡單步驟原來能這樣不衝突;如果你從未下廚,甚至害怕下廚,那本書更是你的絕佳入門指南,教你掌握訣竅,讓料理成為人生良伴。
桐島女士在本書中告訴我們,料理是展現一個人的誠實與認真。該如何處理各種食材才能做得更美味,該怎麼做才能讓吃的人更開心,也是一種創意的表現。她還告訴我們:料理除了做起來開心,也會讓生活和人生更愉快。這也是工作、戀愛、生活與人生共通的哲學。──松浦彌太郎(「生活手帖」總編輯)
作者簡介:
桐島洋子Kirishima Yoko
一九三七年出生於東京。於文藝春秋任職九年後,轉任自由記者,於異鄉四處漂泊。一九七〇年出版處女作《渚與澪與舵》,正式成為作家。一九七二年以《寂寞的美國人》獲第三屆大宅壯一非小說獎。其後活躍於新聞界第一線,並獨自撫養加蓮、諾爾、羅蘭三姊弟。以暢銷著作《聰明女子好廚藝》及主張女性獨立、成熟的《女人黃金歲月》系列為代表作,育兒論、女性論、遊記等均廣受歡迎。五十歲結束育兒階段後,宣稱自己正值「林棲期」(人生的豐收之秋),於加拿大溫哥華開設「林住庵」,半奉行晴耕雨讀,亦關切環境問題、唯心論、整體性醫療等議題。七十歲開始於東京自宅主持成人學堂「森羅塾」。
http://www.yoko-kirishima.net
譯者簡介:
劉淳
東吳大學日文系、東海大學日文所畢。曾任職日商與鐵道業,現為專職譯者,譯有醫療保健、生活風格、美容瘦身、寵物教養、居家收納等書籍。
章節試閱
聰明女子好廚藝 序言
1.優秀的女性一定是優秀的廚師
每當有人問我「現在在寫什麼」,我回答「料理的書」時,對方總會一臉不可思議地追問:
「料理是食物的那個料理嗎?」
「當然,除了吃的,還有別種料理嗎?」
「我以為桐島女士會寫的應該是料理男人的方法。」
「唔,我寫的內容也和料理男人有間接關係,但要是以這個為目的,未免太小家子氣了。料理可是比這更重要的事。」
「很重要嗎?」
「是啊。」
「可是這不像你的風格。」
「為什麼?」
「你不是女性解放主義者嗎?」
「我沒有自稱女性解放運動者,不過,女性解放是理所當然的,我也是個有常識的人。」
「主張料理很重要,就女性解放來說,不是一種保守反動嗎?」
「才不是呢。疏於烹飪才是反動。」
「啊?」
「事情就是這樣啊。女性解放運動的目的,是讓女人變得更有能力,進一步獲得自由。現代女人烹飪料理的能力卻慢慢退化,越來越接近無能的男人水平,失去了自由烹煮美味食物的能力。這種反動傾向,才讓我切身感覺到女性解放運動陷入危機。因此,我奉獻棉薄之力,開始寫料理相關書籍。你也不用露出這麼驚訝的表情,我知道自己還不夠格寫料理書,不過,就算是我這種水平,現在也算還可以的了。我啊,以前在美國浪跡天涯的時候,曾經兼職在各地的家庭主婦社團教做菜,當時以為這招是在美國這種野蠻的國家才適用,結果一回國,發現日本的情形更嚴重。像樣的菜得到餐廳才吃得到。家常菜的滋味一落千丈。根本就是『歸去來兮,廚房將蕪胡不歸』」
「這麼說來,女人回歸廚房,當個優秀的廚師,才是女性解放運動囉?」
「沒錯。但並不是要一直待在廚房。每個人睏了都會躺在床上,但是之所以要睡覺,是因為我們還要起床、外出。在床上睡覺和在廚房做飯都是人類理所當然的活動,但是床舖和廚房可不是人生真正的目的。天生我才必有用,不好好利用自己的才能工作不但可惜,日子也會過得很無聊。」
「你所說的在外面努力工作,就是女性解放運動給人的印象啊。這種優秀才能,和廚房的工作不是互相矛盾嗎?」
「的確,工作和下廚會因為時間和其他因素而經常發生矛盾,但是能力上一點都不矛盾。我個人有一種固執的偏見,認為優秀的女人一定是優秀的廚師。也就是說,不會料理的女人,就是個糟糕的女人。」
2.女人一旦女性化就不會料理
「好嚴格啊!說這種話好嗎?」
「當然啊!我喜歡、尊敬的人,每個人都很會做菜。除了這些人,被其他人討厭我也沒什麼好煩惱的。有一份好工作,巾幗不讓鬚眉的女人,做起菜來也熟練。柔柔弱弱,只想當個好太太的女人多半都不行,就算去上烹飪學校也不會改善。本質上,料理還是一件男性化的事。男人們卻歧視女人,把女人排擠在男性化的世界之外,女人才會越來越女性化,也越來越不會料理。」
「可是,女人被關在女人的世界裡,這種情形以前不是更嚴重嗎?」
「話雖如此,以前女人的世界其實比現在來得男性化。家庭可是專業主婦抬頭挺胸、威風凜凜全力奮發的戰場。相較起來,現在的住家不過是飄著紅十字旗的婦孺收容所。」
「家庭是收容所嗎?」
「是啊,你們這些一家之主,就是辛苦的收容所所長。不過你們從頭到尾都是在外面吃公司買單的大餐,根本不在乎收容所的營養午餐是什麼味道吧?」
「沒這回事,我還是很在乎的。家裡的菜確實有種營養午餐的感覺。說得更明確一點,根本像飼料。孩子吃飯時,我偶爾也會在家,不知為何他們老吃義大利麵,看起來就像隨便拿雜草來餵小馬。」
「沒錯吧。說起來這不關我的事,但我還是覺得一個大男人排在吃草的隊伍裡,可是很悲慘的。」
「雖然很不想這麼說,不過我也是懷念媽媽的味道的中年男人之一,可是我不覺得我老婆比較不會做菜是因為比我媽女性化。這世界上沒有其他女人比我媽更女性化了。」
「收容所所長」對我的說法似乎有些無法接受。
「男性化」和「女性化」這種隨便的用詞容易招致混亂與誤解,在此稍微加上註解。
每個人的能力和特質都有所差異。我相信這些都是個人差異而不是性別差異。我不同意把人類分成男女兩種的粗糙想法。如此一來,或許我也不該使用「男性化」、「女性化」、「男子氣概」、「女人味」這些帶有歧視感的詞。不過,我其實是將這些詞當成超越性別的單純形容詞,便於使用。我所說的「女性化的女人不會做菜」,其中的「女性化」就和「概念性」或「庸俗」一樣,是會平均用在男女兩性身上的形容詞。這個「女性化」,非常具有統括性與流動性,使用起來很方便。雖然有時很難分辨其中的差異,但就是忍不住會想用它。
「女性化」這個詞用來稱讚人,代表「溫柔」、「美麗」、「坦率」,用來罵人時,又有「懦弱」、「愛哭」、「優柔寡斷」的意思。
同樣是具有大範圍統括性的詞彙,「男性化」的流動性就沒有「女性化」來得高,幾乎算是穩定的讚美詞。而且,「女性化」的正面含意,例如溫柔、美麗等,也都包含在「男性化」裡面。就結論而言,人類喜歡的特質都可以歸結到「男性化」這個詞彙。說一個男人「女性化」,會被當成是批評,而說女人「男性化」,多半沒有什麼貶義。這種說法確實是瞧不起女人,不過,老在這點上爭執,事情也不會有什麼進展。我決定用粗暴野蠻的方式分類,把「男性化」當成肯定詞,「女性化」當成否定詞使用。
3.成為優秀廚師的條件
我確信,人類喜歡的特質當中,偏向「男性化」的部份,就是成為優秀廚師的必要條件。看看那些人稱「男人中的男人」的人物,人們用來讚美他們的詞句,不外乎「勇敢果決」、「具備實行力和大膽富彈性的創意」、「清楚的頭腦」、「敏銳的洞察力」、「敏捷的運動神經」、「絕佳的體力」、「不輕易動搖的冷靜判斷力」、「不屈的鬥志與責任感」、「深厚包容力」、「自然爽朗」等等。
這些正是理想的廚師應該具備的條件。
下廚本身就是一連串「果敢的決斷與實踐」。然而,女性化的主婦每天都不乾不脆地想著今天的菜單,急著問才剛剛吃完早餐的男主人「今天晚餐要吃什麼」,老公嫌煩不理會,只好看看電視的料理節目,一堆繁雜的步驟令人沮喪,外出採買時又分心,忘了本來的目的,最後自己也嫌麻煩,買了冷凍燒賣就回家了。
若是擁有「大膽富彈性的創意」,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都會湧出許多料理的新點子,創意多到令人煩惱。糧食危機不知道什麼時候會到來,不過至少現在的市場,充滿了各式各樣的食材。嫌價格太貴買不起,這種抱怨實在令人無法同情。生鮮食品的價格波動極大,仔細尋找,一定可以找到便宜的食材,接著再用這些食材為起點構思料理就好,然而現在的主婦卻照本宣科,一一收集食譜或電視節目教導的料理食材。舉例來說,提到沙拉,大家都會受到奇怪的刻板印象束縛,覺得一定要有萵苣和蕃茄,於是寧可買花錢一顆要價兩百元,外皮還帶著綠色,平淡無味的冬季蕃茄。事實上,菠菜、白蘿蔔、蘑菇或山藥都能做成美味的沙拉。
肉類也是,日本的主婦只會購買切得漂漂亮亮的肉片,腿、尾巴和內臟這些不但便宜,用適當方式料理後也很美味的部位,全都落入在日外國人的手裡。
如果說日本的肉食歷史太短才會導致這種結果,那麼魚類呢?現在會處理魚的,只剩下沈迷釣魚的男人,女人不想弄髒手,一切交給魚販處理,對魚頭魚尾不屑一顧。令人吃驚的是,許多主婦連鰹魚脊骨、鮑魚肝都不要,只帶走切下來的魚肉。啊,真可惜,不過真是謝謝妳們啦,我像鬣狗一樣暗自竊笑著,沒花幾塊錢,就把這些食材帶回家了。
想安然度過公害污染與資源危機,人們必須對食物的安全性、經濟性與營養有「敏銳的洞察力」。垃圾桶裡埋藏著只用了幾公分的乾枯白蘿蔔,這種光景不算少見。決定買一條白蘿蔔的瞬間,腦中若不能一下子想出今天吃蘿蔔泥、明天吃味噌拌蘿蔔、剩下的後天拿來做蘿蔔絲味噌湯等等從頭到尾將整條蘿蔔吃完的方法,事情就麻煩了。
今後,一次採買一週份的用品將成為大眾常識,我們必須擁有「清楚的頭腦」,裡面藏有一台電腦,能夠組合家中儲藏的食材與市場陳列的各種材料,在採買的同時立即想出一週菜單。只知道簡單珠算的女性化消費者,除了眼前的東西一概不考慮,東買一點西買一點,冰箱裡堆滿用到一半的食材,廚房也因此變成令人煩心的地方。
做菜不僅是非常知性的工作,也是重度的身體勞動,因此「敏捷的運動神經」與「絕佳的體力」其重要性不言可喻。拖拖拉拉、柔弱無力的人,是作不出什麼好菜的。必須以明快的動作同時進行數項作業。然而,女性化的廚師,不是沒辦法同時做兩件事,就是炸油炸物時煮焦了燉菜。
因為欠缺「冷靜的判斷力」,無法想出應急方法。正在茫然自失時,油鍋冒出黑煙,接著就會完全陷入恐慌。這和石油危機時發生的衛生紙搶購潮是一樣的道理,女性化的人太容易大驚小怪了。
家中有客人來訪也會讓她們陷入恐慌。丈夫難得在晚上帶客人回來,這些主婦不但不高興,還板著一張臉辯稱「真不巧,家裡什麼吃的也沒有」。現在這個年代,什麼都沒有的廚房已經不多了。少說也有雞蛋、海苔、柴魚片、蔥和其他幾種蔬菜的菜梗、冷飯等食材。有了這些,就可以做出幾道下酒菜和菜粥。欠缺這種臨機應變的行動力,因而厭惡不速之客的女性化主婦,其實也不喜歡事先告知來訪的客人。她們會從好幾天前就開始慌張失措,不知道該準備什麼,最糟糕的結局,就是乾脆去外面買現成的。說穿了,她們就是討厭客人。這些光是用固定的飼料餵飽核心家庭就耗盡了所有精力的現代主婦,再也沒有過去那種家裡被數代同堂大家族與食客弄得一團亂,還能輕鬆料理的老一代主婦所具備的「深厚包容力」。
試試「自然爽朗」的料理如何?女性化的料理,多半都是從虛華的裝飾開始的。偶爾有幹勁時,主婦們盡會做一些交給飯店宴會準備也無妨的豪華拼盤。水煮蛋的邊緣切成整齊的鋸齒形,刻意留下一點蘋果皮剪成兔子耳朵造型⋯⋯,我真希望這些傾注在製作細部裝飾的熱情,可以使用在料理的口味上。
擺盤確實也是料理的重要元素之一,但女性化的廚師,沒有信心靠自己的審美觀完成一道菜,不按照範例照本宣科,就會惴惴不安。
家庭餐桌上的菜餚,要是和車站前小餐廳櫥窗裡積滿灰塵的蠟製餐點模型一模一樣,可真是讓人胃口全無。法律又沒有規定一定要這樣擺盤,但每盤蛋包飯上都會塗著一抹蕃茄醬,生菜沙拉的蘆筍上一定會有美乃滋,漢堡排旁邊肯定有紅色的義大利麵,炸蝦就要配馬鈴薯沙拉,每一盤料理上都會有一根沒人會吃的巴西里。究竟為什麼女性化的人會這麼俗氣又墨守陳規呢?菜餚的裝盤若能像露營時男性做的料理一樣,狂野而不落俗套、清爽乾脆,反而更能令人食指大動。
第二章
準備廚房用品就像試婚
女性獨立從廚房獨立開始
我真正喜歡上料理,是在滿二十歲後離開父母,住在公寓裡獨立生活時開始。當時住在木造廉價住宅,四疊半榻榻米的房間,有半疊鋪木板的地方放著兼作洗臉台的水槽,加上一口瓦斯爐,就是一個迷你廚房。和老家的廚房相比,簡直是從二十世紀突然回到繩文陶器時代。我卻覺得這個廚房比老家的舒服多了。
這是我的廚房。它的主人不是母親,而是我。這一點非常令我愉快。
我跟母親的感情並不差。對我來說,母親是最令人開心的料理師父,我們兩人也是口味最合得來的愛吃夥伴。即便如此,當我已經不再是小孩,卻仍必須隸屬於按照母親的規矩統治的廚房,就是件令人鬱悶的事了。廚房掌權人若是經常插嘴、插手,當然令人煩躁,即使是一個人隨心所欲做菜時,那個廚房也並不全然屬於我。就像孩子即使擅自開爸媽的車,也不會覺得自己是真正的主人一樣。關於物品的收納方法,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喜好和習慣,按照喜好養成習慣,才會適合自己。我認為擁有自己的廚房、確立自我,是獨當一面的廚師獨立自主的基本條件。
平常沒什麼人說我喜歡爭權奪利,不過,我認為廚師應該是堅決的掌權者。嫁入婆家的媳婦,廚房生活大多是從權力鬥爭開始的。這種生活非常辛苦,我寄予同情。由於個人並沒有這類經驗,難以一概論斷,但我對兩位掌權者能否在同一個廚房共榮共存抱持悲觀的看法。
我的成年禮
幸運的是,我不用爭奪別人的權力,一個人開闢了小小的新天地,便成功獨立了。即使是只有半疊榻榻米大的木地板,它也是我的城堡,蘊藏了無限的可能性。
之後的十幾年是我的戰國時代,其中有漸漸出人頭地,風風光光搬進新城堡的階段,也有城池接連被攻陷,最後成為浪人流轉各國的時期,生活變幻無常,即使想寫一本廚房太平記也寫不出來。不過,我曾經是一國一城之主,製作料理的手感也在我心底埋下了自信,知道自己已經是獨當一面的生活者了。
只要根基穩固,不管移植到什麼樣的環境都能適應,進而開枝散葉。即使我在美國流浪時失去自己的廚房,四處借住友人住所,仍在許多地方做過短暫的廚房工作。
曾經獨立並擁有自己的廚房,對我來說這就是成年禮。它可以讓人感受並具體化成人的自由與責任,是最棒的成年禮。
許多女性的成年禮是和婚禮合而為一,結婚是一件許多重要因素混雜在一起的人生大事,即便是廚房獨立這麼重要的事,多半也會被混為一談。在陷入繁雜的婚事前,先自行完成這項成年禮,才能好好培養城主的獨立性,建構一座細緻優美的城堡。
準備廚房用品就像試婚
不過,考量到日本一團混亂的住宅狀況,加上過度黏膩的親子關係,想說服所有年輕人都脫離父母獨立,實在不太現實。單身時,這些年輕人還是會住在老家的房間裡,既是如此,便應該在這段期間內仔細研究父母的廚房有哪些優缺點,思考自己的廚房該如何設計、使用哪些器具,充分規劃如何購置自己喜愛的廚具與道具。接著一一選購自己的用具,就算廚房是父母的,至少也要用自己的器具做菜,結婚時再把這些用慣的道具帶過去。在一切都是新品的閃亮廚房開始新婚生活,就像穿著剛買的鞋子出門健行一樣。堅持一切都要像處女迎接初夜一樣,這種純潔主義也是一種見解,不見得不好。不過,這些將來會長伴左右的工具都是廚房的好夥伴,最好在婚前先有肌膚之親。至少,菜刀和煎鍋最好都是元老級的忠臣。
我離家獨立的時間比較早,沒有餘力購置軍備提前訓練,一個人兩手空空就出了家門。不過,母親送了一個長年使用的氣派煎鍋當我的餞別禮物。當時我的心情就像身邊有弁慶陪伴的義經一樣,安安心心地進入了我的新城堡。沈重的鐵製煎鍋,充滿和半疊榻榻米不相配的雄壯風采。彷彿一直瞪視著我,提醒著我「再窮也不能庸俗」。它的表情,好像在說自己不願意老是煮些便宜的速食料理。
打造外人也能融入的乾淨廚房
我每天晚上都會下廚,特別是到了週末,一定會召集朋友們,認真展現廚藝。我的獨立生活捉襟見肘,因此宴會的料理費用就以會費的名義徵收,即便如此,還是比在外面的餐廳聚會來得便宜許多,也沒有時間限制,可以盡情放鬆,大家都很開心。朋友們紛紛立志「我也要有自己的廚房!」,一個個迎接了「成年禮」。
最後一位醫生,在成功重現羅特列克的美食後,一下子有了自信,趁此機會前來找我商量如何打造廚房。
「我家廚房現在空空如也,什麼也沒有。」醫生這麼說。
「這樣反而比較好處理。現在很多廚房都長了一堆贅肉,不扔點炸彈還真是沒法整頓。你家可別變成那樣,要設計成管理得當的簡潔廚房。說起來,你想要乾淨的廚房,還是髒兮兮的廚房?」
「當然是乾淨的啊,不是嗎?」
「這可不見得,不少人反而比較信任髒兮兮的廚房。理由是廚房要是一直收拾整齊,擦得亮晶晶的,代表根本沒人在裡面做像樣的菜。動手做大餐時,自然會出現可怕的場景,油花飛濺,湯汁潑撒,粉末四散,鍋子和工具亂成一團,水槽裡弄髒的器具堆積如山。所以這個理論,我也挺有同感的。美國有很多廚房簡直是光鮮亮麗這個形容詞的具現化,這些地方只用來做非常簡單、粗糙的食物,已經是大家公認的事實。另一方面,我家附近的中華街大排長龍的餐廳,每一間都是又小又髒,偷偷瞄一眼廚房就會讓人食欲全無。」
「原來如此,那廚房不要太乾淨比較好囉。」
「不,我還是比較喜歡乾淨的廚房。那些光鮮亮麗的廚房之所以生產出粗茶淡飯,是因為廚師的無能怠惰,廚房本身並沒有錯。這種狀況的確是因為主人只在意有沒有保持簇新光亮,反而懶得動手做菜,不過,這種人即使待在髒兮兮的廚房裡,也不會因此而自由自在享受料理的樂趣,反而會更心慌意亂,完全提不起勁。我最喜歡美國式的廚房。乾淨方便、清爽合理的環境不但舒服,也會讓人充滿幹勁。我去過不少美國人的家,就算是初次造訪,廚房也沒有任何不合理的陰暗感,可以輕輕鬆鬆走進去,馬上就能大顯身手。不過,在日本要是進了別人的廚房,就只能茫茫然站在原地,根本不知該從哪裡開始。若是因為廚房太有一家主婦的個性,外人才無法融入,倒是件好事。但是,那股可怕的毒氣才不是個性這種高尚的玩意。老主婦的老廚房就像魔窟一樣,妖魔鬼怪蠢蠢欲動的模樣令人胸口發悶,難怪男主人和孩子都不想踏進去。」
「可是,魔窟好像比較能做出複雜的美味菜式。」
「如果那家主婦已經收服了那些妖魔鬼怪的話啦。以前有許多具備惡魔氣質的主婦,廚房才能成為神秘的魔女工坊,備受敬畏與信賴。剛剛提到的那些骯髒廚房的支持者,心裡所想的其實就是這種魔女工坊。不知道矗立了多少年的燻黑灶台、黑得發亮的鍋子和磨損的飯匙所構成的幽暗繁盛的廚房,主婦也派頭十足,不動如山,一點也不輸給廚房。不過,最近的主婦越來越沒有氣勢,根本沒辦法駕馭廚房,別說收服妖怪了,根本就已經被騎到頭上,變得好渺小。」
「但是,廚房既然變得明亮又現代化,那些妖怪應該也會躲起來吧。」
「恰恰相反,物質的急速發達反而讓妖怪輕輕鬆鬆大量繁殖。電力妖怪、塑膠妖怪、即食妖怪、新設計妖怪、折扣妖怪、贈品妖怪……把整個廚房擠得滿滿的,根本無法收拾。」
廚房的主體仍是料理
此外,成套器具其中一部份損壞時,是無法補充新品的,這種同生共死的命運會讓用品參差不齊。廚房用品和餐具並非裝飾品而是消耗品,最好挑選有穩定庫存的商品,才可以隨時補充缺少的品項。
有了廚房用品,任務並非就此結束。這些用品必須接送扮演主角的各式料理,它們是舞台佈景,也是配角。因此廚房用品必須盡量選擇中性且樸素的品項。廚房應該讓料理妝點成最美麗的模樣。一開始就在像色卡一樣的廚房裡做菜卡一樣,料理的色彩就無法彰顯出來。
不過,雖說要中性,也不見得一定要是白色。醫院和廚房必須用白色和鼠灰色的想法已經落伍了。花俏得像色卡一樣固然令人傷腦筋,但廚房最好要有明亮的配色。大紅色的廚房令人心情愉悅,是很好的選擇;溫暖的橙色或黃色廚房也很快活愉悅;沉穩的綠色或茶色廚房讓人心情安定,相當有吸引力。不過,決定主題色以後,就不能再移情別戀其他的顏色。想加入少許其他的色彩時,一定要嚴格考量新色和基調色之間的協調性。
與其努力保有物品,更該盡力不擁有
或許有人會說我對廚房的美學太講究,不過,就是因為過去人們過於疏忽,現在才更該大聲堅持。
日本的住宅環境改革已經幾近絕望,我希望至少廚房能有所改進。廚房是一個家的心臟,也是最重要的生產性工作場所,當它只是雜亂骯髒的角落房間,家庭生活就不可能成為文化。
說得自己好像多了不起,其實我現在也只是一個極度粗劣的廚房主人。
幾年前從美國回到日本時,我身無長物,暫時從親朋好友家裡接收不需要、不完整的用品,佈置出應急用的廚房,現在也還在這個廚房裡努力烹調。不過,我心中確實已經有了「理想廚房」的概念,即使現狀貧困,我的心一點也不匱乏。現在的我可以心想著「以後走著瞧」,期待著未來條件成熟,我能夠擁有夢想中的廚房。與其貿然動手,高不成低不就地添購物品,不如徹底堅持禁欲主義,更能維持清爽乾淨。
非不得已一定要買東西時,一定要考量將來的廚房規劃,嚴格挑選適合加入的物品。這些用品很可能會跟著我一輩子,因此在能力所及範圍內,我不會吝惜金錢。
一開頭我推薦過粗暴的廚房入門法,建議學料理時先挑戰困難的菜色。廚房用具也是相同的道理,放縱自己胡亂買一兩樣高檔的「一生良伴」,可以自我激勵,也是讓廚房運勢上升的咒語。
不過原則上,與其努力保有物品,更應該盡力不擁有太多。
一位中國朋友說「慶祝你搬家,我請你吃晚飯吧」,那時我家廚房還空空如也,朋友只帶了砧板、菜刀和炒鍋來,便完美做出油炸、燒烤、煎炒、燉煮、清蒸等各色菜式,加上湯品和甜點,簡直就是滿漢全席。我看得瞠目結舌,這才發現原來真的只要有這些工具就夠了。
話雖如此,我們這些平凡人還是多準備些可以幫上忙的用具比較好,後面我會再列出詳細的清單。
魔法廚房的戰略制定――如何準備所需器材
以下列舉具體案例說明廚房的整理方式。
首先,理想的廚房應該是雙槽式,具備獨立的水槽和專用的洗碗槽。烹調時可以一一將弄髒的工具丟進洗碗槽中,常保工作時的愉快心情。不過,事實上我也還無法宣揚這種奢侈論調。我目前使用的廚房只有一個水槽,烹飪時,工具弄髒了,得趁著還沒亂成一團前在角落沖洗,再放到籃子裡瀝乾。這個籃子必須盡量挑選大容量。
瓦斯爐最好能有大小合計共三口。還住在廉價公寓時,我只有一個瓦斯爐,必須按照順序一一烹調。無法同時完成數道菜餚,享受所有熱騰騰的料理,是當時最令我懊惱的窘境。
除此之外,烤箱也是必須的配備之一。出於保守心態,我買了傳統的手控式烤箱,現在想想,只要放入固定份量食材就可以自動調溫的恆溫烤箱才是聰明的選擇。尤其按照食譜烹調時,做法多半指定烘烤時間及溫度,例如以400度烘烤30分鐘等。遵守書中的指示,做起菜來也比較安心。
手邊有沒有烤箱,能料理的菜餚種類數量大不相同。即便是在外租屋獨居,至少也該買一台小型電烤箱,才能做一人份焗烤或餅乾。
微波爐倒是無所謂。有閒錢也有空間放的人想買就買吧。家中有一台微波爐,確實比沒有來得方便。不過我只要有烤箱就夠了。
微波爐的用途不是料理食物,而是用來加熱冷掉的菜餚。若是家中的男主人晚歸,回家才說要吃飯,我完全可以想像微波爐在這個家裡扮演多麼重要的角色。不過,究竟為什麼食物必須在一瞬間加熱完畢呢?每個人回到家以後,大都是先換衣服洗澡,吃飯應該是10到15分鐘後的事,如此一來,用普通的烤箱或其他工具加熱不也來得及嗎?再說,與其加熱冷菜,不如重新煎煮烹調。冷掉的燒烤料理特別讓人受不了。拚命工作到深夜的男主人,回家看到一盤蓋著防蠅紗罩的冰冷烤魚,肯定會氣到踢翻茶几。不僅是烤魚,大部分菜餚只要先處理好食材,最後的烹調步驟所花的時間和功夫與加熱冷菜並沒有太大差別。「電子熱菜機」只會助長一次將所有料理準備好的惰性,我對這種東西實在無法抱持好感。
有些人會說「急著解凍冷凍食品時就會很慶幸家裡有微波爐」。這代表做菜的人沒有事前計畫,臨時才慌張準備料理,這種態度不可取。我在早上出門前會先把晚上要用的食材從冷凍庫裡拿出來,到了傍晚,自然就解凍了。
我希望廚房有一台比需要的容量更大的冰箱。冷凍庫夠大的雙門式冰箱很不錯,但還是不夠用,因此我買了專用的冷凍冰箱。我認為冷凍食材的習慣是近來廚房最具革命性的進步,詳細的內容在其他章節再細說。當然,電鍋、瓦斯煮飯鍋也是現代廚房的必備品。
大型器材差不多就是這些,接著是小東西。首先,砧板要有兩塊。一定要選傳統式的原木厚砧板。塑膠製品使用起來手感太差了。其中一塊專門用來切魚或肉等帶腥味的食材,背面可以切蔥、蒜等氣味強烈的蔬菜。另一塊用來切蔬菜水果。盡量挑尺寸大一些的,處理食材時可以邊切邊推到旁邊去,接著再切下一種,不但可以一次備齊大量食材,還可以當成流理台使用,相當便利。
菜刀最少要有兩把,一把是什麼都能切的萬能菜刀,再加上一把出刃菜刀。盡量另外再準備一把生魚片刀。出刃菜刀是切割帶骨肉類時必要的工具。
即便保養工作有些麻煩,與其使用不鏽鋼刀,還是挑選不磨就會生鏽的菜刀更理想。有些人會覺得磨刀是件大工程,其實只要稍微沾濕後,用磨刀石打磨一下就可以了。熟練以後根本就不費工夫。經常磨刀不但可以讓菜刀保持在理想狀態,同時也像咒語一樣,具有精神上的正面效果。經常研磨菜刀,同時也可以砥礪心靈,是一種幫助自己打起精神,保持廚房高尚品味的儀式。
平底鍋最好是厚實的鐵製品。這種鍋子很重,不過每天使勁拿起它也是一種運動,有益無害。鐵製煎鍋不好好清理就會生鏽,和必須研磨的菜刀一樣具有相同的效果。
有些人說煎鍋洗完之後得抹油防鏽,但油一定會劣化,還會招蟲子,因此我並不欣賞這種方法。我用完煎鍋後,會把鍋子放在瓦斯爐上開火,倒入熱水,用橢圓形棕刷用力刷洗,接著倒掉水,繼續刷洗,徹底沖乾淨鍋子內部,再放回爐子上讓剩下的水分蒸發,最後用乾抹布或廚房紙巾擦拭。經過乾式熱處理後,鍋子絕對不會生鏽,下次使用時也不用清洗鍋中的油,可以直接放到爐子上。炒鍋也是一樣的道理。
除了大平底鍋和炒鍋,最好還要有一個做蛋包飯用的小煎鍋。
燉煮鍋要有較深的湯鍋和熬煮用的平底燉鍋,並選購合適的鍋蓋。木製鍋蓋質感雖好,但容易沾染氣味,我選擇使用不鏽鋼製品。此外,還需要厚實的長柄平底深鍋和輕巧的雪平鍋各一口。這兩口鍋子可以用來燉煮、熬高湯、熱牛奶,使用範圍極廣,非常方便。
蒸籠也要準備齊全。不只是蒸籠,購買其他廚房器具時,也必須記得「大可以兼小」。家中只有一兩人時,可能會選擇買小蒸籠。但日後若是同住的人口增加,或是客人來訪時,便無法再使用。一開始至少必須選購足以蒸煮五人份以上的烹飪器材。
調理盆要有大中小共三個。大調理盆必須選擇非常大的不鏽鋼製。不鏽鋼製品在各種意義上都相當便利,可以直接將碗放在爐子上充當鍋子使用。尤其是大量烹煮蔬菜或義大利麵時,特大的調理盆便是十分重要的用具。以大量熱水煮好義大利麵後,可以直接把大調理盆放到水槽裡,當成洗碗盆,將使用過的髒碗盤扔進去。
篩子要有大、中共兩個。同樣選擇不會堆積污垢的不鏽鋼製品,常保清潔。
鍋鏟要挑不易彎折,材質堅固的。長柄湯杓除了用來盛湯的杓子外,還要一把較淺的,用來撈除浮沫。
除此之外,最好還要有打蛋器和能夠乾淨刮除鍋碗上沾黏物的橡皮刮刀。烹飪用的長木筷也要準備3雙左右。
我用的抹布是表面沒有毛絨的便宜薄毛巾。這種毛巾最能吸水,又軟又好用。
用於擰乾小黃瓜或搗碎芝麻時鋪在下面防止粉末飛濺,會直接接觸到食材的布巾,我選用傳統的日式抹巾。每一條布巾都要是全新的,開始泛白便替換下來,縫成一塊當桌上或地上的抹布。乾脆地更換抹巾,是每個人都能接受的小小奢侈。
保鮮盒也要有各種不同的尺寸。剩餘的食材或剩菜放入大小剛好的容器中,能將接觸的空氣量減少到最低,維持食品新鮮度。
密封塞可以將已經打開的瓶子再次封蓋,也是相當方便的用品。
各種廚房用具都逐漸發達進步,只有磨泥器還是原始型態,像以前一樣需要勞力。若是能夠發明使用起來更輕鬆的產品,一定會成為超越小烏龜鬃刷的大發明,足以令人一夜致富。但不知為何,一直沒有人做出來。需要數十人份的蘿蔔泥時,我自暴自棄地用了食物調理機,做是做出來了,口感卻十分粗糙,成果並不理想。因此至今我仍只能氣喘吁吁,無可奈何地繼續磨著蘿蔔泥。
廚房還需要量匙,會自己烤糕點的人最好準備料理秤。
號稱新專利的「超方便」商品,幾乎都沒什麼用,不需要理會。不過,我個人非常推薦一種利用槓桿原理輕鬆榨出蒜汁的產品,印象中應該是德國製的壓蒜器。
備齊以上器具,大致便可滿足廚房所需。接下來便是配合自己想做的料理,購置需要的工具。焗烤用的耐熱盤、透明玻璃鍋,可以快速燉煮堅硬肉品的壓力鍋,多半也是日後會想要的器材。
第四章
如何優雅的舉辦派對 人與人的巧妙邂逅
「應該常與好友歡聚一堂談天說地」
我一直都不喜歡上學,但很喜歡去學校。去學校就能和朋友在一起。和朋友在一起就能聊天。我和朋友們每天都在陽光燦爛的校園裡圍成一圈,聊天聊個不停。我們的腦海中彷彿有一條奔流不息的河,微風吹過水面時,總是激起陣陣浪花,波光粼粼。
然而,隨著學生時代結束,我們也必須和無止盡的對話時光告別,這才發現過去這種習慣多麼奢侈,也體認到自己失去了十分重要的寶貝。
即便偶爾舉辦同學會,久久相聚一次的友人一一報告進況後,也就到了散會時間。根本無法深入談心。到了下午四點,主婦們便開始在意晚餐的準備工作,因而心不在焉,坐立難安。
「真掃興。」少數撐到續攤的單身朋友們嘟噥著抱怨。
「太陽還沒下山就急著回家,比小時候還不自由」、「而且話題都好無聊,什麼小孩會走路了啦,老公的親戚是誰啦⋯⋯,這種事誰想知道啊」、「以前的她們明明比現在知性得多,雖然那時候還很生澀,但我們不是認真熱烈討論過人生、社會和藝術嗎?當時提出的問題幾乎都還沒解決,為什麼大家都不再思考了呢?」、「女人長大以後就越來越笨了,真可怕」、「腦漿和米糠醬一樣,都要常常活動才行啊」、「沒錯,米糠醬要是臭了,大腦裡頭的東西也會跟著壞掉」、「可不能光數落別人,我們自己反應不是也變遲鈍了嗎」,一群朋友有氣無力地反省著。
接著,有人提出「應該常聚在一起談天」、「對啊,現在開始還不遲,我們需要不斷腦力激盪」,大家意見一致,決議排除萬難,召開派對。
事實上,要養成開派對的習慣頗為困難。
日本貧乏的住宅條件也是相當巨大的障礙。以極為平凡的百姓階層而言,比起歐美住宅可容納數十位客人的客廳,日本的家庭空間確實極為狹窄。不過,其實我們並不需要這麼多客人。即使是只有六張榻榻米大的公寓房間,也可以招待六、七人,多半也就足夠了。若想大家一起安安穩穩地吃頓飯,聊點有內容的話題,人數上限大約是十人。因此,家庭空間狹小並不是問題。有些人會因為「家裡沒有像樣的家具和裝潢,沒辦法見人」而不敢招待客人,這也是無聊的虛榮心。客人並不會因為主人展示了豪華的家具而高興。客用沙發組不過是佔空間的無趣玩意。沒有多餘物品的簡潔房間,加上鬆軟舒適的座墊,就是最好的待客之道。
近年在西歐國家,這種遵循日式風格席地而坐的派對大受歡迎。因此我們也不需要模仿歐美,應該抬頭挺胸,自信滿滿地運用日式的住家空間。
意外的派對(突然有客人來訪時的派對)──動員手邊所有食材,盛情款待訪客
意外的派對指的是完全沒有事前預告,突然發生的事件引發的派對。例如男主人深夜帶著酒友熱熱鬧鬧地一塊回家,或是在路上和老朋友不期而遇,因為太懷念過往時光忍不住就把對方拉回家,這些都是意外的派對。
就別說什麼家裡很髒,什麼都沒有之類的煩人藉口了。這種情形每一家都是一樣的。不要覺得丟臉,拿出幹勁,拿出手邊的食材,熱情款帶客人。即便我們不是三波春夫(編註:日本知名演歌歌手。曾說過一句名言:「觀眾(客人)就是神」。),客人也一樣是神。要是淪落到被全世界忽略,一個上門的客人都沒有,那該有多麼悲慘可憐。
帶回家的即便是福神,也和鳥獸一樣,既然來了,就要餵他們吃點像樣的東西。不論何時家裡突然來了哪位客人,也不要因此驚慌,平常就要準備好一兩樣隨時可以拿出來的下酒菜,才能給人廚藝精湛的好印象。若已經養成了平日就備好自製醬菜的習慣,這時就相當方便了。一開始招呼客人時,便要調整步調蓄勢待發,接著就會產生連鎖反應,好主意一個接一個冒出來。
有些人主張客人突然來訪時,應該不管三七二十一先開火煮飯,心情就會冷靜下來,接著便可以在飯煮好前,好好思考下一步。這一招在心理上確實有效。招待客人時,我不見得一定會煮飯,但一聽到客人的聲音,便會在思考該做什麼菜之前反射性先開火燒水。即便最後沒派上用場,光是在廚房燒一鍋熱水,也能讓我靜下心來。
定期舉行開放式家庭派對──順便交換不需要的物資
住在附近的朋友隨時都可以見到,反而常常許久沒有消息。想抓住在日常生活中腦力激盪的機會,必須積極利用這些近在眼前的人際網絡。
舉例來說,我身邊有八個住在同個社區的主婦,一起建立了一個談天說地的開放式家庭團體。所謂的開放式家庭,意義和字面上一樣,指的是開放住家,等待任何一位賓客來訪。
不過,我們畢竟無法每天都敞開家門,便決議兩個月一次輪流開放住家,A太太在奇數月的第一個星期五,B太太是偶數月的第三個星期五⋯⋯,就這樣半永久性敲定了時間。
如此一來,便省下了每次召集成員商量時間地點的功夫,現在就可以知道一年後的哪個時段輪到誰開放住家。兩個月一次的頻率不會造成太大的負擔,就算不方便接待客人,也可以聯絡其他成員,婉拒來訪。
這個計畫是八個人每兩個月一次開放住宅,每一週都會有人開放自己家。成員也不需要每週都去參加,有空又有興致時再去就好。只要有一個人上門,就可以和開放住宅的主人一起開兩人派對。即便誰也沒登門拜訪,主人也並非在餐廳或咖啡廳枯等,只是在家裡一如往常過日子,沒什麼損失。
開放住宅的主人須盡的義務,是當天一定要接受客人來訪。必須打掃房間,事先準備好冷飲。即便客人爽約沒來,至少家裡變得整齊乾淨並不是壞事,冰箱裡的啤酒也沒那麼快壞掉。客人自己會帶吃的來,若是八個人聚在一起,最少就會有八道菜可以享用。
比起在外頭買壽司或三明治,自己作的菜反而更受歡迎,就算是剩菜也無妨。「那家的燉菜香料味很濃」、「她是用這種方法炒豆渣的啊」、「這個關東煮是關西風格,大概是從婆婆那裡學的吧」,像這樣品嘗比較別人家的味道,不但很有趣,也是一種學習。
幾個人圍著餐桌上的自助餐菜色,便立刻開始談天說地。因為是常聚在一起的夥伴,不需要說什麼客套話,大夥儘管說出自己的心聲,一塊腦力激盪。
當今社會,光是打開每天的報紙便常覺得氣悶,胸中塊壘不吐不快。一週能有一次機會互相吐吐苦水,對精神健康十分有幫助。
這個派對,除了是交換生活資訊的園地,也會把做太多的醬菜、穿不下的孩子衣服、沒地方放的家具及中元歲末收集起來的多餘物資拿出來大拍賣或互相交換,發揮小型生活互助會的功能。這種輪流舉辦的開放家庭組織,若是能發展出互助托育的私人移動托兒所,即便是家有幼兒的母親也能大幅拓展行動範圍,更能自由自在參加派對活動。
開放家庭派對的成員也可以攜伴參加。也就是說,在穩定且輕鬆的基調中,偶爾會加入新的刺激,可以說兼具固定制與流動制派對兩者的優點。
不管是哪種派對都無妨,現在就趕緊試試看吧!
第六章 蔬菜自在吃
我的獨一無二醬
最近市面上出現各式各樣的沙拉醬,但我認為,買現成的沙拉醬比買別人做好的米糠醃菜來得更懶惰也更愚蠢。它才是最應該自己動手做的食品之一。
最常用的法式沙拉醬,書上寫的配方多半是油2份、醋1份,但我覺得這個比例油稍微多了點,通常我都採用油、醋各半的比重,再加少量檸檬汁,吃起來酸味較強。不過,這只是我個人的喜好。愛吃酸的人、不愛吃酸的人,各人按照自己的口味選擇自己的比例即可。
在外國,餐廳常將油與醋分別裝瓶放在餐桌上,讓客人在自己的沙拉碗裡加入適量的調味料。醬料就是這麼個人化的東西。那些大量生產、強迫推銷的現成沙拉醬,實在非常違反沙拉應有的精神。
除了油與醋,鹽及胡椒也是醬料的基礎。不過,我覺得光吃這些不夠清爽,會再加切碎的洋蔥與巴西里,以及磨成泥的大蒜,做出濃厚且強而有力的醬汁。此外,我還會看當時的心情從調味料架子上挑適合的香料加進去,手邊若有酸豆、橄欖或鯷魚,我也常會切碎了加入醬料中。有時也會把藍起司搗碎溶進去,做成藍乳酪醬汁(Roquefort),或是用橄欖油取代油,選用葡萄酒醋或蘋果醋,藉此轉換心情,是相當有趣的選擇。尤其是加了墨魚或章魚的地中海沙拉,和橄欖油是絕配。
以上都是西式醬料,有時我會搭配綠紫蘇、薑、熟芝麻、山葵等佐料,或是加味噌或醬油,做成和風口味。
醬汁是在每次使用時,考量蔬菜的種類、與其他菜餚搭配是否合宜等各種狀況,臨機應變調製出的調味料,也是最富個性的選擇場域,更是千奇百怪而充滿樂趣的現代鍊金術。
我在做醬汁時總是一邊試吃,一邊加入各種香料,調出之後再也無法重現的離奇複雜滋味,因此我將它稱為「獨一無二醬」。偶爾會出現無法挽回的失敗品,但也有許多巧合的成功案例,拿來彌補失敗綽綽有餘。我的獨一無二醬,能夠搭配的蔬菜種類也是無窮無盡。
光說可以生吃的蔬菜,便有蕃茄、小黃瓜、美生菜、拔葉萵苣、萵苣、獨活、蘑菇、青椒、白蘿蔔、西洋芹、秋葵、胡蘿蔔、薄葉野山藥、高麗菜、蔥、紅蕪菁、西洋菜、芹菜、鴨兒芹、蘘荷等,多不勝數。其他蔬菜如豆芽或金針菇只須過熱水,花椰菜與馬鈴薯燙熟,幾乎都可以拿來做沙拉。海藻、肉類或魚貝更是值得熱烈歡迎的貴客。
我對馬鈴薯沙拉沒什麼興趣,尤其是熟食店賣的那種船形盤裝的鮭魚子馬鈴薯沙拉,吃起來黏呼呼的,就是請我吃我也不想吃。不過,最近學了一道法式鱈魚馬鈴薯沙拉,倒是挺中意的,以下是做法簡介。
將丁香(一種外觀類似黑色小鐵釘的香料)一顆顆戳進生鱈魚或稍微鹽醃過的鱈魚片中,水煮後取出丁香並搗散魚肉。另起一鍋水煮好馬鈴薯後,切成薄片,和鱈魚肉一起攪拌後裝盤,撒上切碎的巴西里,最後淋上加了大蒜的法式沙拉醬。
「貧民魚子醬」茄子的美妙料理法
茄子是我最喜歡使用的蔬菜之一。日本有許多很出色的料理方法,例如烤茄子、味噌田樂燒等,不過,茄子在中東是特別受歡迎的蔬菜,有「田中肉」、「貧民魚子醬」等美稱,烹煮方式千變萬化。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茄子盒。
4~5個茄子切成薄片,先用鹽水煮約1個小時去除澀味,接著快速翻炒後瀝乾油分。切1顆洋蔥,炒至金黃色,加入羊或牛絞肉400公克,翻炒至變色,以胡椒及鹽調味,若手邊有五香粉或肉桂也可加一些。接著另外將1顆切好的蕃茄以及蕃茄泥、切碎的巴西里、水各3大匙倒入鍋中熬煮約15分鐘,待水分收乾。將熬好的醬汁與茄子分成數層盛入長柄耐熱玻璃鍋中,最上層與最下層放茄子。
另起一鍋熬煮濃稠白醬,打入一顆蛋黃,充分攪拌後大量倒入鍋子表層,放入烤箱以中火烤約40分鐘,表面稍顯焦黃時,便大功告成。這道菜可以看到玻璃鍋中茄子和蕃茄色彩交錯,形成熱情而繽紛的斷層,是相當華美耀眼的土鍋料理。
還有一道我常做但不知道名字的中東茄子與蕃茄料理,比較簡單一些。將切成厚圓片的茄子先用鹽水熬煮去除澀味,接著以大量橄欖油及切大塊的蒜頭炒軟茄子,再將份量約為茄子一半的蕃茄切好加入鍋中,一起翻炒至水分收乾,撒上碎巴西里,以鹽和胡椒調味。這道菜當成涼菜或熱食都十分美味。
中東及巴爾幹各國盛行將食材填入蔬菜中,以絞肉或米飯將青椒、茄子、蕃茄、小黃瓜、洋蔥、高麗菜及朝鮮薊等各種蔬菜塞得滿滿的,威風凜凜的模樣頗具趣味。
最典型的填料是使用羊或牛絞肉、洗淨的白米、剝皮後切好的蕃茄、葡萄乾、切碎的巴西里、鹽、胡椒及肉桂或五香粉等香料,混合後充分攪拌。
舉例來說,鑲蔬菜的製作方法是將洋蔥剝皮後整顆放進熱水中煮10分鐘,煮軟後以湯匙挖洞,將上述填料塞進去,塞時須保留些許空隙。接著將洋蔥在鍋中緊密排好,注入高度約洋蔥一半的清水或高湯,慢慢煮至水分收乾,也可以用烤箱烘烤。
輕鬆做韓式蔬菜料理「涼拌小菜」「白蘿蔔泡菜」
上述的中東式料理,風格獨特,日本人可能吃不來,做起來也很麻煩。我自己也是偶爾想轉換心情時才會嘗試。相較之下,韓式蔬菜料理不但十分方便,還可以在平日三餐中運用。
燒肉店經常供應的豆芽、油菜與紫萁涼拌菜便特別簡單,稍微水煮過後撈入碗中,加上磨碎的白芝麻、香油、鹽和一味辣椒粉,便大功告成。
泡菜用買的比較方便,但市面上沒有賣白蘿蔔泡菜,我自己特地試做了一次。先剝掉1根白蘿蔔皮,切成3~4公釐的細條後,再將1根蔥、1把芹菜、30公克大蒜、30公克薑、幾條紅辣椒切絲,加5大匙鹽後,放入甕中攪拌,並倒入10杯冷水,於陰涼處靜置1週。這種白蘿蔔泡菜做起來比日式醃蘿蔔簡單得多。
解說/松浦彌太郎(《生活手帖》總編輯)
《聰明女子好廚藝》,閱讀本書要先從讀書名開始。
這是個並不含蓄,十分直接了當的標題,我卻不禁覺得不能馬上吞下它,必須像糖果一樣慢慢含在嘴裡,品嘗溶化後的滋味。湊近鼻子嗅聞,會發現它帶著柔和而適宜的味道,還有令人感到喜悅即將來臨的香氣。
「聰」是耳朵聽得清楚,「明」是眼睛看得清晰。提到聰明,賢良,總讓人覺得是指頭腦好,其實並不是這麼回事。
借用桐島女士的說法,所謂的聰明,指的是具備心靈、知識、感情與意志的絕妙平衡,人品也無可挑剔的人。
頭腦好的人,什麼都知道,卻總是忙著查東查西,不怎麼思考,活在資訊與知識的解答中。如今又有網路這種方便的工具,頭腦好又什麼都知道的人,也就多不勝數。想知道地球另一端今天的天氣如何,只要查一下,看著數字說聲原來如此,便接受了一切,既不花時間也不花錢。
然而,真正的聰明人對街頭巷尾的資訊和知識並沒什麼興趣(他們知道自己的經驗才是真正的資訊),凡事都會先用自己的眼睛去看,自己的耳朵去聽,自己的頭腦和心去思考,接著才會接受它。這種生活方式,可以說是一種好奇心和興趣,便會引發一種行動。想知道地球另一端今天的天氣,那便出發吧。這種人會出門親自印證一切,既花錢也花時間,卻能得到比金錢更可貴的珍寶。
本書不只是出色的料理散文,更如同撒上大量香料般,滿佈許多當個聰明人的小祕訣。讀者可以儘管享受這富於機智的人生論。
桐島洋子女士十八歲時進入文藝春秋。我曾直接聽她說過當時的一段插曲。高中三年級時,桐島洋子正在為升學或就業而煩惱。喜歡寫信的她,總是將心情或近況寫在明信片上寄給朋友。當時,有一個人偶然看到了那些明信片——朋友的父親,作家永井龍男。永井龍男受到桐島洋子文章中的趣味與魅力吸引,不知不覺間,他也成了桐島洋子寄給女兒的明信片的忠實讀者。
永井龍男得知桐島洋子正在為升學或就業煩惱後,就提出「她文筆不錯,要不要去文藝春秋試試?」這樣的建議。桐島洋子不認為文藝春秋會錄取高中畢業生,但一查後發現,文藝春秋確實在徵人,當時應徵也還來得及,她便急急忙忙寫了履歷表,挑戰入社考試。她不受社會眼光與常識束縛,直率坦白地在調查表的優點欄寫上「開朗、活潑、大膽、直率、任性、倔強、從容、大度、淡薄、重情」,缺點欄寫上「同上」,嗜好欄則寫著「只要是好吃的東西都喜歡,尤其是壽司、肉類料理、葡萄酒、下酒菜、咖啡」。
後來,桐島洋子順利突破難關,通過了考試及面試,高分進入文藝春秋。
進入公司後,桐島洋子的文筆發揮得淋漓盡致。她擔任雜務工作,獨力負責閱讀讀者來信,用心仔細撰寫一封封回函。許多讀者接到回信後都非常感激:「沒想到會收到這麼棒的信」。有一次,當她對批評的來信給予激烈的反擊後,憤怒的右翼因而找上門來破口大罵,當時,桐島洋子以為自己鐵定會被開除,沒想到主編反而稱讚她「我看了妳寫的信,真是大快人心,寫得真好,妳文筆很不錯。」接著便將她調到編輯部。
那些真摯的信在人生中所有的情境都為她打開了一條命運之路。不僅工作,戀愛也是如此。這是桐島洋子本人親口說的。
之後就如各位所知,她瞞著公司當了未婚媽媽,在越戰時擔任戰地記者,穿梭在槍林彈雨中,從廣大的美國這一端流浪到那一端,帶著三個孩子環遊世界,過著暢銷作家的戲劇化人生。
正如桐島洋子在本書中所說的:「我所寫的料理,恐怕也都是每個人都知道的菜色,一一寫出作法實在讓人發窘。最重要的是製作料理的心意。正是為了鼓勵各位「認真做菜的心」,我才在這裡厚著臉皮繼續寫文章。」她試著將享受料理的心情傳達給年輕讀者,所寫出的著作,便是這本《聰明女子好廚藝》。
桐島洋子在本書中告訴我們,料理是展現一個人的誠實與認真。該如何處理各種食材才能做得更美味,該怎麼做才能讓吃的人更開心,也是一種創意的表現。同時,她還告訴我們:料理除了做起來開心,也會讓生活和人生更愉快。這也是工作、戀愛、生活與人生共通的哲學。
最後,希望各位再重新看一次《聰明女子好廚藝》這個書名,把它當成餐前小菜,細細用心品嘗。
聰明女子好廚藝 序言
1.優秀的女性一定是優秀的廚師
每當有人問我「現在在寫什麼」,我回答「料理的書」時,對方總會一臉不可思議地追問:
「料理是食物的那個料理嗎?」
「當然,除了吃的,還有別種料理嗎?」
「我以為桐島女士會寫的應該是料理男人的方法。」
「唔,我寫的內容也和料理男人有間接關係,但要是以這個為目的,未免太小家子氣了。料理可是比這更重要的事。」
「很重要嗎?」
「是啊。」
「可是這不像你的風格。」
「為什麼?」
「你不是女性解放主義者嗎?」
「我沒有自稱女性解放運動者,不過,女性解放是...
目錄
前言 聰明女子好廚藝
第一章 做料理,從擁有一位愛吃的情人開始 料理入門
第二章 廚房用品需要未婚先性 佈置廚房
第三章 料理是齣〈馴悍記〉 讓料理更合理的提議
第四章 優雅的派對舉辦法 人與人的巧妙邂逅
第五章 如何和魚、肉創造良好關係 魚類、肉類料理
第六章 蔬菜自在吃 蔬菜料理
第七章 以談話藝術的品味製作前菜 前菜
第八章 用時髦精神創作點心 點心
第九章 旅途中收集的異國風味料理 世界的地方料理
第十章 味覺飛行十二個月 世界的美味日曆
後記
解說‧松浦彌太郎(「生活手帖」總編輯)
前言 聰明女子好廚藝
第一章 做料理,從擁有一位愛吃的情人開始 料理入門
第二章 廚房用品需要未婚先性 佈置廚房
第三章 料理是齣〈馴悍記〉 讓料理更合理的提議
第四章 優雅的派對舉辦法 人與人的巧妙邂逅
第五章 如何和魚、肉創造良好關係 魚類、肉類料理
第六章 蔬菜自在吃 蔬菜料理
第七章 以談話藝術的品味製作前菜 前菜
第八章 用時髦精神創作點心 點心
第九章 旅途中收集的異國風味料理 世界的地方料理
第十章 味覺飛行十二個月 世界的美味日曆
後記
解說‧松浦彌太郎(「生活手帖」總編輯)
商品資料
出版社:合作社出版出版日期:2016-09-02ISBN/ISSN:9789869355209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320頁開數:14.8 ×21 cm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