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陸生眼中的逮丸風景,不同視角的臺灣文化觀察。
● 教育、景物、文化、食物、選舉、人情,涵蓋多面向的文化範疇。
● 不帶包袱的清新視角,比較台灣與大陸兩個社會的異與同、優與劣、苦與樂。
☉教育
有人說「大陸學生念書很用功,圖書館座無虛席。」她認為臺灣學生熱衷社團活動,講求學以致用,課堂尊重獨立思考和鍛鍊報告演講的軟實力。
☉景物
有人說「臺北房屋如此破舊,摩登大廈也不夠氣派。」她說多留神走幾步,你會發覺這是一個給予足夠精神空間的城市。
☉文化
在臺北,不知不覺感染上懷舊的文藝情結,臺北是她的精神家園。
☉食物
她對「吃」沒有太大講究,以為三餐吃飽就好。但通過美食,感受到臺灣豐富多樣的舌尖文化。
☉選舉
她說北京人常談「主席又去哪訪問了?」上海人常講「我家股票又賺了多少錢。」臺灣人總說「這個議員和那個議員,你更看好哪個?」一句話反映臺灣人關心政治的程度。
☉人情
她說臺灣人愛臺灣、依戀臺灣,但對外界過於拒絕和排斥。
本書是一位大陸交換學生筆下的臺灣風景,作者以交換學生的身分,不帶包袱的清新視角,細緻觀察了臺灣的風土民情,比較了兩個社會的異與同、優與劣、苦與樂。藉由作者各面向的文化觀察,可以讓讀者更懂大陸,並從不同的視角認識臺灣,更加喜愛這塊土地。
作者簡介:
鄒雨青
陝西師範大學教育學系三年級,2014年8月~2015年1月以交換生的身分至臺灣師範大學交換學習半年。曾在陝西師大校刊上發表關於魯迅等文章,其中《淺談「速食文化」》獲爭鳴論壇論文一等獎。曾出版《民國時期的留洋文人》一書。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副教授兼特殊教育中心主任─潘裕豐
名人推薦: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副教授兼特殊教育中心主任─潘裕豐
章節試閱
【古亭街頭印象】
剛來臺北的幾天住在師大旁的小旅館,傍晚時候總喜歡在大街上散步。臺師大主校區所在地址為繁華的大安區古亭捷運附近的和平東路。
天色漸暗,華燈初上,我沿著和平東路走往羅斯福路。抬頭看臺北的建築,風格質樸,罕有二三十層的華麗高樓,住宅樓老舊,灰沉沉的色調,但整齊不亂。臺灣民眾享有房屋權,非經住家允許不能隨意拆遷、改造房屋,因民眾不願重修故一直保留二三十年前的格局。後來志工許爸告訴我,臺灣地震多、颱風頻繁,這樣的自然環境迫使臺灣傾向安全的矮平房屋;而臺北地標二○一○年之前的世界最高建築臺北一○一大樓因有特殊防震地基打造並每年檢修保障,故可遺世而獨立。
有人說臺北的房屋如此破舊,像大陸國內任何一個二三線城市,得出的結論便是「臺北也不過如此」。但多留神走幾步,你會看見街頭處處是西式咖啡館,走下一條街就出現一家精緻的書店。在和平東路上,一連幾家都是賣國畫書法的老店,店主多為穿著質樸整齊頭髮半花的老人。「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如此一個給予足夠精神空間的城市,定不是個落俗套的城市。藝術家說:「懂得欣賞藝術的民族必定偉大。」有幸臺灣將中國傳統文化保存地如此完好無缺。臺北老房子的老舊和灰色調,也能不經意間成為整個城市的個性。在往後在臺北生活的日子裡,我也愈發喜愛它的這個個性了。
和大陸一樣,大路和小巷交叉的路口常有小攤賣小吃。小車搭就的攤位貼著大大的招牌:雞蛋餅、大腸麵線、生煎包等。顧客點完坐在露天就餐,老闆點上兩盞燈端在顧客桌上,微黃的光線伴著四溢的晚餐香氣,下班的人放下了工作一天的疲憊,和三五同事朋友酌酒聊天,實是件賞心樂事。我在一家賣「蚵仔煎」的招牌前停下看菜單,老闆邊炒菜邊問:「妹妹要什麼?」我說:「就蚵仔煎吧。」老闆愣了兩秒鐘,而後笑說:「是蚵(ǒ)仔(ā)煎啦!臺語這樣念哪!」
臺北交通不擁擠,因此很少設人行天橋。人行道路同時讓自行車通行,但自行車須優先讓人。路旁常貼有標語提醒:自行車不按鈴,多說「借過」、「多謝」。在沒有紅綠燈的路口,車輛需讓自行車和行人。是政策如此規定,不遵守則會被罰重金。我才來時,和轎車相遇自動停下腳步,而轎車和我一同停下要讓我先走,彆扭了幾個星期後慢慢習慣,享受起作為步行者的被各式交通工具禮讓的特權來。
提起交通工具,有一種實為臺北城市特色―機車,即摩托車。臺北是世界人均擁有機車最多的城市,男女老少均騎機車。晚上的大街十字路口,四面機動車道上排著長龍的機車「蓄勢待發」,綠燈亮起,兩面機車相對呼嘯而過,流光掠影,彷彿整個城市瞬間因之奔騰澎湃。
------
【從誠品到金石堂】
從誠品到金石堂有多遠?只是街頭和街尾的距離。位於西門町和臺北車站之間有一條書店街,誠品書店、三民書局、金石堂書店、各種二手打折書店都在此設有分店。臺北的書店數量之多、聚集之密、店內愛書人之多,讓我著實領略到臺北文藝的氣息。
臺灣流行一種說法:「若說臺北一○一大樓是臺北的地理座標,那麼誠品書店,便是臺北的文化座標。」來臺灣前我就做了把誠品幾大分店逛一遍的計畫。還有很多人,想來臺灣就單為逛一次誠品。
作為臺北的城市精髓,誠品帶動了臺北的整體文化提升,引起了轟動的「誠品現象」。誠品市府店是最著名的一家分店,位於信義區,在臺北一○一附近,店內光線暖黃、設實木地板,有長椅供讀者看書,還有餘音繞梁的古典輕音樂,極具小資情調。另有敦南總店,二十四小時不打烊;還有給學生八折優惠的臺大店,一家開在校外,一家開在校內;在熱鬧的士林夜市和西門町商圈的分店也各具自家特色……臺北儼然已被打造成「誠品王國」。
在誠品書店裡,一眼就看到擺放著的《甄嬛傳》全集等大陸暢銷書,還看到余華、莫言、魯迅的嚴肅文學以封面朝前放在顯眼的位置。本以為臺灣書店應該都是臺灣出版的書籍拔頭籌,後來同學說,《甄嬛傳》在臺灣火爆了,很多武俠、宮廷小說都是大陸的受歡迎,臺灣並沒有人寫這個。翻開一本小說,密密麻麻的繁體字,從右到左翻頁,豎排排版,很彆扭地看下一排,先在腦中處理轉換成橫排簡體,再明白說的意思,明顯看書的速度慢了半拍。做慣了招待大陸交換生志願工作的孟儒教我:剛看豎版書時,用一把尺對準一排,看一排移動一排,久而久之就習慣豎排書的閱讀了。
誠品走過,來到金石堂。相比誠品,它在臺灣的覆蓋面更廣,共有九十一家分店,是全臺最大型連鎖書店。金石堂的店名取意於「精誠所至,金石為開」,英文翻譯為「Kingstone Bookstore」,英文讀音和中文音快讀起來相像,是非常用心取的名字。
第一次去金石堂,是十分偶然的機會。我在地下一層的頂好超市買完東西出來,看見對面有一小書店就進去了。麻雀雖小,五臟俱全。書店裡什麼都賣,還有文具、玩偶、肥皂、香油……當我拿著一支彩色螢光筆,心想著「來了臺灣這麼多書店還沒去過一次金石堂」時,仔細一看筆上的條碼,正印著「金石堂書局」五字。真是吃了一驚:這麼巧呀!但是金石堂這麼「大牌」的書店就這麼隱姓埋名地藏在地下,門口竟沒有標牌什麼的,也太低調!
金石堂書店貌似就是主打這樣的低調風格。後來專門拜訪位於汀州路的金石堂總店,標牌依舊小小的,不喜張揚。它成立於一九八三年,位於書店街的街口,包含三層區域是一片複合式文化廣場,連同服裝、餐飲的經營。其周邊保存了民國時期商店建築的原貌,灰白水泥砌牆、拱形門,有一走廊懸復古西式油燈。若將照片中間那輛「小黃」換做黃包車,將右側大樓的議員宣傳畫抹去,整體看來頗有張愛玲筆下的戰火飛揚中的上海灘的模樣。
誠品和金石堂的共同特色在於,它們都會在進門顯眼位置設置「每週暢銷書榜」,按文學、自傳、紀實等體裁分類,以銷售數第一至第二十位排位。此外,臺灣注重作者的智慧財產權,故而書很貴。我在師大書苑買的兩本四五百頁的教科書,打九折下來分別是五百六十元臺幣和六百元臺幣。同學笑侃,一旦買了教科書,那個星期就該省吃儉用存存錢了。難怪社會學老師手捧《臺灣社會與社會學》教科書叫大家購買的時候,大家都瞬間露出一副張大嘴巴、皺眉為難的表情。正因臺灣書貴,所以臺灣的二手書店也多,多半聚集在學校附近。二手書店的折扣打得很大,從半價到一兩折不等。此外,臺灣還有專賣簡體字書的大陸書店,書籍按書背面定價的六倍左右計價。
位於繁華商業區忠孝敦化的附近小巷子裡,有一家「好樣本事」書店,據說是全世界最美的書店。我在一天傍晚慕名而去,只見它安靜隱秘於滿座賓客的咖啡館旁,走進店內有三兩顧客,放著英文抒情音樂,店主背著身看電腦,整體格局是一副與世無爭的模樣。聽人評說,這家店的書籍、商品的位置佈局都是店主精心擺放的,其間的老式打字機、轉盤電話、印刷用字以及門前的老式自行車集體營造復古情緒,重點展示的書籍也全憑店主喜好。
在臺北,我不知不覺感染上懷舊的文藝情結。走在街上,突然下起小雨,隨意就近找個書店躲雨;或在二手書店的地下一層坐在長椅看書,一坐就是一下午,旁邊空無一人,彷彿融化世界,只剩我一人。臺北沒有摩登大廈,不如北上廣來得有魄力、夠氣派,但它給我心得以安棲。它是我的精神家園。
【古亭街頭印象】
剛來臺北的幾天住在師大旁的小旅館,傍晚時候總喜歡在大街上散步。臺師大主校區所在地址為繁華的大安區古亭捷運附近的和平東路。
天色漸暗,華燈初上,我沿著和平東路走往羅斯福路。抬頭看臺北的建築,風格質樸,罕有二三十層的華麗高樓,住宅樓老舊,灰沉沉的色調,但整齊不亂。臺灣民眾享有房屋權,非經住家允許不能隨意拆遷、改造房屋,因民眾不願重修故一直保留二三十年前的格局。後來志工許爸告訴我,臺灣地震多、颱風頻繁,這樣的自然環境迫使臺灣傾向安全的矮平房屋;而臺北地標二○一○年之前的世界最高建築臺...
作者序
自序
二○一四年八月末至二○一五年一月初,我有幸赴臺灣師範大學交換。在短短的一百四十天時間裡,我收穫的不僅僅是一場「萍水相逢」。
就在前幾天,對民國時代非常感興趣的好友和我聊起令她好奇而嚮往的臺灣時,問我有沒有和臺灣文化歷史相關的書籍,想要借去看看。我身邊還真的沒有,於是用微信聯繫臺師大校警隊隊長,請他推薦一些相關書籍想要買來看。隊長隨後回覆我說:「我手邊有一本臺灣幾大高校聯合編纂的《臺灣文化事典》,你要的話,我快遞寄送給你。」我驚喜不已,連聲說好。一週之後,一部漂洋過海、二點五公斤重、印著臺灣島圖案的大事典就寄到我的面前了。
如今,離開臺灣已有一年半,我卻從未有任何失落之感。可能是覺得即便離開了,自己和那些在臺認識的朋友也都能經常在微信和臉書上聯繫,並未因為距離而產生陌生感和隔閡。臺灣人對他人的好,是細膩而綿長的。
前段時間的畢業季,朋友圈又被臺灣刷了一次屏。那些曾在臺師大交換過的、即將大學畢業的朋友們不約而同地選擇再次飛往臺灣,進行一次追憶過往的畢業旅行。在他們的相片裡,我看到了古樸莊重的師大正門、師大路上賣滷味的和氣老闆、人來人往又秩序井然的古亭捷運站……一切都好像沒有改變,就像初次遇見的那樣。
我不禁回憶起和臺灣剛結緣時的情況。那時我剛上大一,就聽人介紹說,我們學校每學期都有赴臺八所高校交換的機會。由於赴臺灣交換的項目最受歡迎,所以需要通過平時成績關、書面材料關、筆試關和面試關等,如此「過五關斬六將」,才能獲得交換名額。我就是在大一下學期準備申請的日子裡,在翻書、找文獻、查找網路資料的過程中對臺灣熟悉起來的。
飛機剛落在臺灣土地上的那天,我的心情是既欣喜而又緊張的。「雖信美而非吾土」,在為獨自一人來到這個美麗新環境的同時,也為是否會冷不防地遭遇一記“Culture Shock"而感到隱憂。當然啦,在臺生活的日子裡,確實有過幾次因為文化差異而產生的小矛盾,我在書中對此做了專門的敘述,比如臺灣國文老師在課堂上表達對簡體字的態度令我感到壓抑、臺灣人有意無意對大陸流露出的刻板印象令我覺得無奈。在臺生活中,我也對很多事物有了全新的、更為辯證和深入的認識和看法,比如以前以為出國留學的臺灣人占總比很大,到了臺大聽教授講座才瞭解如今的臺灣留學比例呈下降趨勢;以前以為臺灣民選執政者的制度廣受推崇,親歷九合一選舉才知原來民眾對此制度也在不斷提出批評和建議。另外,當我如今對在臺生活回想的時候,我對臺灣更多的是愛和依戀,上課時經常冒出一兩句閩南語的小乃教授、陪我們交換生玩遍旅遊景點的隊長和孟儒、常常與之一起討論並支持同性戀合法化的Juno、烈日炎炎的盛夏騎單車去淡水的旅行、街頭隨處可見的日本餐廳和便利商店、各大夜市的美食和街頭藝術表演、二○一五跨年夜的一○一大樓煙花盛宴……太多美好的獨家記憶充斥我的腦海,而零星的不愉快早已模糊、忘卻。
從臺灣回來以後的寒假,我突然有了將自己的經歷和體驗訴諸筆端的想法,渴望與更多的人分享、交流,也許還有可能寫成一本散文集出版發行。於是我就試著將要寫的臺灣風土人情分成幾個專題,每個專題寫幾則小故事、小隨筆,放幾張圖片在其中作為插圖。平時並不刻意去寫,有靈感時則增減修改,沒靈感時暫擱置一邊、在腦中醞釀,就這樣過了一兩個月,我不知不覺就寫成了五到六萬字的書稿。
在網上廣投出版社尋求出版的過程是無比艱辛的,一個月、三個月、六個月……就這樣過了近一年,一直都未有能夠出版的音訊,好幾次都是「功敗垂成」,讓人好不失落。然而令人驚喜的是,這本散文集有幸被秀威出版社的編輯部看中,他們謙遜、耐心、認真地反復與我溝通書名、排版方式等,說明我校對用語、修改更正。我在這裡誠摯地感謝秀威出版社,是您們讓本書得以順利出版,讓我藉此有緣和更多的臺灣朋友們交流。
「拍著照片,一路同步,坦白流露感情和態度,其實人生並非虛耗。」走過一路風景,記下一路心情,願你我此生時刻保有充滿探索和好奇的心,不懼怕孤身一人,不辜負韶華時光。
祝好。夏安。
鄒雨青
二○一六年七月十一日於西安
自序
二○一四年八月末至二○一五年一月初,我有幸赴臺灣師範大學交換。在短短的一百四十天時間裡,我收穫的不僅僅是一場「萍水相逢」。
就在前幾天,對民國時代非常感興趣的好友和我聊起令她好奇而嚮往的臺灣時,問我有沒有和臺灣文化歷史相關的書籍,想要借去看看。我身邊還真的沒有,於是用微信聯繫臺師大校警隊隊長,請他推薦一些相關書籍想要買來看。隊長隨後回覆我說:「我手邊有一本臺灣幾大高校聯合編纂的《臺灣文化事典》,你要的話,我快遞寄送給你。」我驚喜不已,連聲說好。一週之後,一部漂洋過海、二點五公斤重、印著臺灣...
目錄
推薦序/潘裕豐
自序
一、關於師大
古亭街頭印象
師大二三略
我們的隊長
記孟儒
小乃課堂回憶錄
多元文化英文課
這個Juno有個性
緬甸女孩
二、關於景物
陽明山‧雅舍‧靜
寶藏岩:傳統與現代的妥協
九份‧平溪‧菁桐
淡水,美得不能說的祕密
艋舺人生
貧富有差等―記臺中
有血有肉的寂寞金門
三、關於文化
如果你只會念書,大學就白上了!
代際觀念的投射:正體字
從誠品到金石堂
臺北市民意識
九合一選舉―藍綠灰之爭
年輕一代的固守與危機
擁抱性別‧認同差異
西門町明星璀璨
關於信仰―由光復節遊行想到的
四、關於感悟
7-11是我家
儒雅清新的臺灣男生
溫柔臺灣腔
再見小時候
偶遇尷尬
日本細節
原住民的精神與命運
聽白先勇談《孽子》
一○一大樓跨年夜
五、關於食物
夜市味道
壽司與丼飯
紅豆餅
蚵仔煎
芋圓與燒仙草
舌尖上的淡水老街
後記
推薦序/潘裕豐
自序
一、關於師大
古亭街頭印象
師大二三略
我們的隊長
記孟儒
小乃課堂回憶錄
多元文化英文課
這個Juno有個性
緬甸女孩
二、關於景物
陽明山‧雅舍‧靜
寶藏岩:傳統與現代的妥協
九份‧平溪‧菁桐
淡水,美得不能說的祕密
艋舺人生
貧富有差等―記臺中
有血有肉的寂寞金門
三、關於文化
如果你只會念書,大學就白上了!
代際觀念的投射:正體字
從誠品到金石堂
臺北市民意識
九合一選舉―藍綠灰之爭
年輕一代的固守與危機
擁抱性別‧認同差異
西門町明星璀璨
關於信仰―由光復節遊行想到的
...
商品資料
出版社:獨立作家出版日期:2016-10-05ISBN/ISSN:9789869340267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236頁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