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成了各國之間的戰場,原來是不可抗拒的宿命?
歷史悠久、免費且無政府的網路,又會剩下哪些東西被帶進未來?這是一本簡練博學的網路史,對政治、社科、趨勢與網路戰感興趣的讀者,無須熟悉資訊技術,都能快速釐清網路與國家、社會、企業與個人深度糾纏的歷史。
一開始人們以為網路帶來了最扁平、最自由的「超」國度,以為它是烏托邦,但事實不然;企業搜集數位人口以及隱私資訊,開始劃出一塊塊虛擬疆界,然後,最初無意間形塑互聯網的國家與軍隊再次回歸,築起更高的牆、潛入更深的暗處。
網路不是真的無國界樂園,我們處處受阻,無法訪問某個網站、無法購買某些東西,保護主義真正保護了誰?誰又獲取了最大的利益?
國家、企業與個人,如何在日益分裂的網路世界競爭?誰又將最終勝出?
國際政治專家史考特‧麥康森追溯計算機科學和網際網路如何被政府需求塑造出來,特別是美國海外政策和美國軍方/情報部門的需要。從一次世界大戰海戰的虛擬現實開始,接著探究美國的軍方/業界/學界大合作──這使美國得到科技優勢擊敗希特勒和打贏冷戰。他藉此對讀者展示,龐大的數位網路是如何被一個戰事不斷的國家的需求塑造。
一九六○年代,舞台上的班底換人,加州反主流文化圈的科技先鋒帶來了國際主義和開放性;這個溫床在日後就成了Google、微軟、臉書和Apple。可是在過去十五年來,美國的世界領先地位越來越常受到挑戰,國家安全考量和電子商務邏輯的地方化便成為優先,將網際網路的動量挪往新方向,倒向加了防火牆的公私立網域,這些網域也在日益分裂的系統裡相互競爭──這即是「分裂的網路」。對於這個陷入危機的全球網路,本書也在結尾表達了對它的價值與未來前景的看法。
「這不是一本普通的網路史。史考特非常聰明的將矽谷與軍事之間的關係擴延到軍事網路(DARPA)之前,也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如果要理解網路烏托邦與國家、企業彼此爭奪對虛擬生活主導權的故事,必須詳讀此書。」 - James Ledbetter, Inc. 雜誌編輯
作者簡介:
史考特‧麥康森
史考特‧麥康森(Scott Malcomson)是通訊與政治風險顧問,出版過四本書,同時也為《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紐約客》(New Yorker)與其他許多雜誌撰稿。曾任職美國國務院、聯合國人權組織與兩個國際非政府組織的高階執行者,亦於2004至2011年間擔任紐約時報雜誌(New York Times Magazine)的外文編輯。美國外交關係協會與美國筆會會員,曾在歐洲、中國與美國等地演講。
主要著作有:《Tuturani:太平洋群島的政治之旅》(1990年)、《帝國的邊緣:東南歐、土耳其和中亞游記》(1994年)、《一滴血:美國的種族災難》(2000年,被選為《紐約時報》和《洛杉磯時報》「2000年重要的書」和「年度學術著作」)、《一個時代的終結:後「9/11」時代關於美國權力的個人回憶錄》(2010年)。曾經獲得美國普利茲獎與美國國家雜誌獎。
譯者簡介:
王寶翔
專職譯者。資管研究所畢業,曾在電腦公司打滾過。譯有《曼谷的發條女孩》、《垂暮戰爭》、《美麗新世界》、《銀河便車指南6:啊,還有一件事……》、《公開的祕密》、《星際大戰如何征服全世界》(合譯)等。
章節試閱
全球資訊網(World Wide Web)正在緩緩落回人間,它也牽動著國家、法律與文化。出於許多商業和政治因素,網路空間(cyberspace)正在分裂成眾多網路空間,有些還天衣無縫 地套在舊的國家政治版圖上,讓人看了直搖頭。網路甚至淪為 各國的戰場。這些事為何會發生?此外,歷史悠久、免費且無 政府的舊網路,又會剩下哪些東西能被帶進未來?
數位運算、網際網路(Internet)以及最終成形的全球資訊網,都是藉由源自一次大戰的一長串政府計畫中發明跟培育出來的──當中主要都是軍事專案。但打從一九六○年代晚期起,網際網路以及技客(geek)文化就跟政府脫節了,掀起一段發明、騷動及利潤的壯觀時期。全球資訊網一度成了實現自由夢想的世界。
網路空間身為偉大的一九六○年代計畫的最後產物之一,當時被人們視為外星產物,打從一開始就是在搞政治造反、卻又毫無政治目的;你在這兒可以不具任何身分,但所有身分依然受到尊重。約翰・佩瑞・巴洛(John Perry Barlow)出席一九九六年二月在瑞士達佛斯舉行的世界經濟論壇時,匆匆趕出一篇網路獨立宣言(這時第一個易用的網路瀏覽器 Mosaic 才在不到一年前公開),這也成了無人能出其右的最佳網路描述:
工業世界的政府,你們這些由血肉與鋼鐵構成、令人厭倦的巨人們,我來自網路空間,心智的新家園。我代表未來發言,要求你們這些舊日事物別來打擾我們。我們不歡迎你們;你們在我們聚集之地毫無主權。
我們沒有民選政府,也不可能會有,因此我現在對你們發言的權力,不會超出自由本身向來的職權。我宣布,我們正在打造的全球社交空間會自然而然保持獨立,不會染指你們意圖加諸在我們身上的暴政。你們在道德上無權統治我們,也欠缺任何我們有真實原因懼怕的執法手段......你們對於財產、措辭、身分、思想運動與社會環境的法律概念,都不適用於我們。那些概念全以物質為基礎,但網路空間這兒沒有物質存在。
我們的身分並無軀體,所以我們不同於你們,無法被實體壓迫而獲得秩序......
在中國、德國、法國、俄國、新加坡、義大利和美國,你們正在試圖抵擋自由的病毒,在網路空間的開拓邊疆擺衛兵。這些也許能抵擋傳染一段短暫的時間,但它們在即將被數位化媒體席捲的世界裡不會有用。
巴洛超然的必勝心態──一種全球化的輿論樂觀主義,在達佛斯的經濟論壇被滋養和讚頌──補足了冷戰落幕後興起、更接近塵世的勝利心態。網路能用來抹除統治主權的概念非常吸引人,很快也被世界經濟論壇的固定班底,《紐約時報》專欄作家湯瑪斯・L・佛里曼(Thomas L. Friedman)用在他一九九九年的暢銷書《了解全球化:凌志汽車與橄欖樹》(The Lexus and Olive Tree):
冷戰體系的象徵是道牆,隔開了所有人。全球化體系的象徵則是一個全球資訊網,將所有人聯合起來...... 我們在冷戰時會仰賴白宮跟克林姆林宮的熱線──這象徵著我們全都分隔開來,但至少有人──這兩大強權──在掌握大局。我們在全球化時代則倚賴網際網路──這代表我們全部人能夠彼此銜接,卻沒有人真正當家。
其實不盡然:美國掌控網路的程度,依然遠超過其他任何強權,這點導致法國外交部長于貝爾・韋德里納(Hubert Védrine)在討論美國獨占的全球勝利時,頗為尖酸刻薄地發明了「無上強權」(Hyperpower)一詞──無上強權就像超級強權,只是更上一層。尤其,美國曾經負責管理網際網路,因為它就像二十世紀的許多其他東西──包括(絕大部分的)數位運算──都是由美國軍方研發的,好迎合美軍的需要。
所以,為何巴洛、佛里曼以及寫過這題材的幾乎每一位作家,都沒有專注在全球資訊網的歷史上,或是從中做出結論?一部分原因是,戰後嬰兒潮這一輩人很少借鏡父母的經驗。另一部分則是,一個未來感強烈到如此令人興奮的東西,思考它的過去只會拖累它,而冷戰後時期最令人激動之處,就是能創造出一個跟悲慘昔日幾乎無關的光輝未來。何況,冷戰的「軍事性」勝利單單只是一方的軍事支出打敗另一方而已,以及更重要地,一邊的軍事發明超越了另一邊;其餘勝利的絕大部分跟軍事無關,反而是在政治與經濟。所以,網際網路曾經是軍事研發計畫,這點何以會很重要?
但之所以忽視網際網路的舊軍事計畫歷史,最強烈的動機來自一個事實:它被兩個團體出色地賦予新用途,一個是自有遊戲規則的跨國工程師次文化,另一個則是一九六○年代晚期到七○年代的舊金山灣區文化。後者具備強烈的個人主義、甚至有自由意志主義,而且至多只願意對國家和主權的要求保持冷漠──這群人大體上是和平主義者,並受到自身的「世界大同」觀點驅策。這就是為什麼網路有可能是唯一一個成功掙脫舊日、並埋葬國家體系的一九六○年代計畫。
你們在我們聚集之地毫無主權......
我們的身分並無軀體......
難道昔日幽魂追上全球資訊網了嗎?從俄國的網路攻擊、美國和以色列研發來攻擊伊朗核能計畫的震網病毒(Stuxnet)、中國長久不斷的網路竊盜行為到工業規模的隱私入侵,全球資訊網似乎又返回了其源頭,捲入衝突與國家對立。龐大的網路公司一方面加速了網路的國家化──針對更特定的市場量身打造產品──同時又反抗它,認定它是企業跨國野心的阻礙。同時,焦慮的國家憂心他們的經濟和軍事過度依賴網路、自身的數位資訊也容易外洩,便投入資金和政治資本對抗加密學,打造出防火牆長城跟創造系統「後門」。
二十年後,巴洛回顧自己的網路空間獨立宣言時說:「我那時也看得出來,沒有哪個系統(比起網路)在與生俱來的性質上更適合延伸至監控用途。沒有。我當時就心知肚明;我不笨,我只是想假裝未來不是那樣。」這番話對未來並不公平。毫無疑問,全球資訊網目前正用於監控和武力投射,將來也會,正如它的先祖的設計用意。美國和有類似心態的地區將會主張對它有控制權,多數網路使用者的經驗也會隨著地區產生變化。但同一時間,全球資訊網會繼續擁有全球基礎設施,沒有哪個國家能夠主宰,不僅是其他國家不准,也是因為網路上的主要企業不願放棄在全球成長的慾望。全球資訊網既沒有完全統一,也沒有完全分裂。它是個架在政府平台上的全球私人市場,跟全球機場系統其實沒有那麼大的不同;跟網路空間帶來的早期狂喜相比,機場系統世俗許多,不過也更耐久。況且,要是網路戰爭的預言某天真的實現了,機場在戰後依然會重建;人們總會想搭機飛上天際。重建網路就是另一回事了。
全球資訊網(World Wide Web)正在緩緩落回人間,它也牽動著國家、法律與文化。出於許多商業和政治因素,網路空間(cyberspace)正在分裂成眾多網路空間,有些還天衣無縫 地套在舊的國家政治版圖上,讓人看了直搖頭。網路甚至淪為 各國的戰場。這些事為何會發生?此外,歷史悠久、免費且無 政府的舊網路,又會剩下哪些東西能被帶進未來?
數位運算、網際網路(Internet)以及最終成形的全球資訊網,都是藉由源自一次大戰的一長串政府計畫中發明跟培育出來的──當中主要都是軍事專案。但打從一九六○年代晚期起,網際網路以及技客(geek)文化...
目錄
前言
第一部、現代戰爭的虛擬實境
1. 真人計算機
2. 戰爭是個科學命題
3. 射控系統
4. 工程師與政府的關係
5. 飛彈就是訊息
6. 穿越荒野的路徑
7. 「賢者」、「瘋子」與「發狂」
第二部、 科技大解放
8. 技客與波西米亞人
9. 為何在加州?
10. 眾人皆由慈愛的機器看顧
11. 人民的電腦中心
12. 柏克萊的盲孩子
13. 美國的回歸
第三部、分裂的網路
14. 裝滿錢的高牆花園
15. 系統都有後門
16. 狡兔先生的反撲
結語
前言
第一部、現代戰爭的虛擬實境
1. 真人計算機
2. 戰爭是個科學命題
3. 射控系統
4. 工程師與政府的關係
5. 飛彈就是訊息
6. 穿越荒野的路徑
7. 「賢者」、「瘋子」與「發狂」
第二部、 科技大解放
8. 技客與波西米亞人
9. 為何在加州?
10. 眾人皆由慈愛的機器看顧
11. 人民的電腦中心
12. 柏克萊的盲孩子
13. 美國的回歸
第三部、分裂的網路
14. 裝滿錢的高牆花園
15. 系統都有後門
16. 狡兔先生的反撲
結語
商品資料
出版社:新樂園出版日期:2016-10-13ISBN/ISSN:9789869346344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224頁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