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語課本」,對你、我、他而言,都不陌生,並深受影響。國語文,一直是小學學習時數最多的一個學科領域;我們對中文的理解與表達,也在國語文教科書內隱的系統性設計引領之下,漸次發展,乃至精熟。然而,你知道這些曾經與我們朝夕相伴的「國語文教科書」是如何設計出來的嗎?它內含哪些設計理念?它的整體內容架構又如何?在設計的歷程之中,影響內容設計的因素又有哪些?其實大部分的人都不知道。這本書,將可引領你進行一場精采的國語文教科書設計之旅,領略教科書設計理論思考與實務運行的世界。
本書特色
藉由作者的研究比較,引領讀者走進兩岸四地語文教材設計的世界!
作者簡介:
許育健
現 任: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語文與創作學系助理教授
學 歷: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博士
臺北市立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
臺北市立師範學院語文教育學系學士
經 歷:
臺北市南港國民小學教師/主任
臺北市國語文教育輔導團輔導員
翰林文教出版公司 小學國語文教科書主編
曾發表期刊論文、專書專論、研討會論文數十篇;
十年內至國內外各校分享閱讀教學、語文教育、教學公開課等五百餘場。
章節試閱
第一章 前 言
Today’s textbooks, tomorrow’s minds── M. J. Chambliss & R. C. Calfee (1998)
國語文教科書究竟有什麼研究的必要性與價值性呢?
回顧Chambliss與Calfee於1998年出版的《Textbooks for Learning: Nurturing Children’s Minds》這本書,其第一章即開宗明義指出──「今日的教科書,明日的心靈」,觀此,不由得自問:與師生朝夕相處的教科書,幾乎被視為空氣一般,依賴著它,卻很少正視它的存在與深層的意義。如果教科書真有其價值性,那身處教育場域的我們對它又瞭解多少呢?尤有甚者,國語文領域所占的的教學時數,幾乎是所有領域學科最高的,其重要性應可推之。
「教科書」所指為何?依《辭海》的解釋:「依照國家訂定的法定科目,選擇適當的材料,編輯成書,以教授學生,稱為教科書。」(熊鈍生主編,1981,頁2033)潘麗珠與高嘉微(2008)則綜合諸多學者的看法,定義教科書係依課程標準或綱要進行編輯,由課本至習作、教師手冊及各樣教學媒體與教材,依照學科(領域)之需求,將教學內容予以有系統組織與安排的書籍。換言之,教科書乃依課程標準或綱要所訂定,將各科的內容有系統的加以組織,以供學校教學使用。就內容而言,是為教導特定學科領域的課本,廣義而言包含課本、教師手冊、學生習作、掛圖、儀器、標本等(嚴翼長,1989,頁477-488)。此外,與教科書相似的詞語還包括教材、教科圖書、教科用書與課本等,這些概念所涉及範圍多有重疊或相近性(藍順德,2004,2005)。綜合各家說明,本書認為教科書廣義言之,包括課本、習作、教學指引(或稱教師手冊、備課用書、教學別冊等)、教學教具或掛圖、儀器、標本、DVD或VCD教學光碟等相關教學材料與媒體;狹義言之,僅指課本與習作而言。基此,本書所稱之教科書,採取狹義定義,係指依中小學階段師生所採用之課本與習作。
以學科領域之特質而言,國語文教科書在華人世界基本上承擔至少三項使命──工具性、文學性與文化性(王珩等,2008;李漢偉,1999;何三本,2002;陳正治,2008;陳弘昌,2001;羅秋昭,2007)。當國語文作為該社會人際互動重要的媒介時,國語文教科書即是引導學習者適應該社會的重要工具,無論是學習階段或未來就業皆是必要的基本能力之一;其次,文學可以陶冶人性、啟發思路,國語文教科書之文學指引,可提升學習者之人文精神與藝術理路;最後,語言文字同時也是文化重要的載體之一,透過國語文教科書或可讓學習者同時領悟文化的內涵。
第一章 前 言
Today’s textbooks, tomorrow’s minds── M. J. Chambliss & R. C. Calfee (1998)
國語文教科書究竟有什麼研究的必要性與價值性呢?
回顧Chambliss與Calfee於1998年出版的《Textbooks for Learning: Nurturing Children’s Minds》這本書,其第一章即開宗明義指出──「今日的教科書,明日的心靈」,觀此,不由得自問:與師生朝夕相處的教科書,幾乎被視為空氣一般,依賴著它,卻很少正視它的存在與深層的意義。如果教科書真有其價值性,那身處教育場域的我們對它又瞭解多少呢?尤有甚者,國語文領域所占的的教學時數...
作者序
回想多年前,當我還是一名小學生的時候,屏東東港是一個小漁港,沒有一家書店(只有文具店,只賣參考書)。我所能擁有的「書」,就是「教科書」。猶記得,國語課本中的那一課:「天這麼黑,風這麼大,爸爸捕漁去,為什麼還不回家呢?」;還有那「吳鳳」的故事,讓我想要成為像他那樣捨身取義的偉人⋯⋯。這些詩文的畫面與情感一直隱伏在我小小的心底。直到我進入課程與教學研究所進修(當時其實也已從事國小教職多年),閱讀了歐用生教授的教科書研究、黃政傑教授對潛在課程的評析,修習了高新建教授的教科書專題研究,突然茅塞頓開,才驚覺這些國語教科書,竟然「有意」或「無意」的將其思想觀念透過文字圖片等各種形式,以「明示」或「暗示」的手法,洗滌我們的心靈。原來,國語文教科書是「編者」用來傳遞某些價值觀的途徑之一。
然而,國語文教科書本質上是一本「工具書」。透過系統性的編寫,可讓學生在短時間內,能有效率的習得人際溝通所需的語言文字運用知識與能力。再者,國語文也承載「文學」與「文化」內涵,其面目多變,難以捉摸。這也是研究國語文教科書十分令人著迷之處。
在國語文教科書研究的諸多面向中,除了以各版本的內容分析比較,以證諸英國教育哲學家H. Spencer提出的「什麼知識最有價值?」(What knowledge is of most worth?),直指了語文教育內容的核心思考;令我特別好奇是,「國語文教科書」是如何產生的?誰來設計?誰做決定?這些決定的依據為何?設計過程中,有哪些因素會左右拉扯影響著最後的成品──國語課本與習作?。
因為這樣的好奇,我花了三年的時間,走訪臺灣、中國、香港和新加坡四地編寫設計國語文教科書的相關人士,聽到了許多前所未聞的故事(或秘辛?);也蒐集分析了上百冊的國語教科書,試圖理解不同歷史背景與政策環境下的國語文教科書會有什麼樣的異同。
於是,我完成了這本著作。期待,與同樣好奇的你,一起分享這美妙的國語文教科書設計之旅!
回想多年前,當我還是一名小學生的時候,屏東東港是一個小漁港,沒有一家書店(只有文具店,只賣參考書)。我所能擁有的「書」,就是「教科書」。猶記得,國語課本中的那一課:「天這麼黑,風這麼大,爸爸捕漁去,為什麼還不回家呢?」;還有那「吳鳳」的故事,讓我想要成為像他那樣捨身取義的偉人⋯⋯。這些詩文的畫面與情感一直隱伏在我小小的心底。直到我進入課程與教學研究所進修(當時其實也已從事國小教職多年),閱讀了歐用生教授的教科書研究、黃政傑教授對潛在課程的評析,修習了高新建教授的教科書專題研究,突然茅塞頓開,才驚覺...
目錄
第一章 前 言
第二章 歷史脈絡
第三章 設計理念
第四章 組織架構
第五章 運作歷程
第六章 影響因素
第七章 回顧與展望
參考書目
第一章 前 言
第二章 歷史脈絡
第三章 設計理念
第四章 組織架構
第五章 運作歷程
第六章 影響因素
第七章 回顧與展望
參考書目
商品資料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448頁開數:20K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