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阿爾維托‧曼古埃爾
定價:NT$ 550
優惠價:93 折,NT$ 511
本商品已絕版
★一部獻給閱讀重度成癮者的歷史,細膩描寫每個閱讀環節的箇中奧妙──多樣的閱讀形式、書本的外觀、眼鏡的發明、圖書館的組成、作者與譯者的角色……徜徉文字與圖像間的一趟雋永旅程。
★識字者卷不離手,文盲閱讀圖像或聆聽朗讀,藏書癖者不惜偷竊也要擁有珍本。書本的動人力量究竟從何而來?博學大師曼古埃爾梳理閱讀的歷史,揭開人類為書癡狂的秘密。
★走入無數愛書人的故事中,憶起那些生命被文字與書改變的時刻。為了認識世界與自我,我們不得不閱讀。
「我們每個人都閱讀自身及周遭的世界,
俾以稍得瞭解自我與所處。
我們閱讀以求理解或啟迪。
我們不得不閱讀。」──阿爾維托‧曼古埃爾
從一塊泥製刻寫版開始
西元四千年前,美索不達米亞出現了一塊泥製刻寫板,寫著「十隻綿羊」與「十隻山羊」,為目前所發現最古老的「書本」,也是人類閱讀的起點。
當文字被記錄在泥板、獸皮或紙張上,這則訊息便能免受脆弱的記憶力所侵蝕,同時掙脫時空的限制,書本因而偉大。著述者得到前所未有的權力,透過文字掌控歷史與思想。自此,人們狂熱地閱讀、珍藏並崇拜書本。
開啟一場文字與讀者的無盡對話
現今,書本與日常生活緊密相連,人們可以在咖啡店、圖書館、旅途中和睡前的床上獨自沉默閱讀,書本大多低廉輕巧、便於攜帶。然而,六千年前「讀者」誕生後,閱讀的樣貌其實歷經了種種變遷,才成為今日稀鬆平常的行為。
博學大師曼古埃爾以雋永的文學筆觸,寫下這些閱讀史上的迷人故事。聖奧古斯丁在《懺悔錄》中提及羅馬主教在斗室中默讀的情景,為此驚嘆不已,因為閱讀在當時總是以大聲朗讀的方式進行。私人閱讀日盛,人們逐漸發展出標點符號、摺疊的卷軸、供隨筆附註的邊白。十世紀的波斯大臣因不捨與近十二萬冊的藏書分離,旅行時總跟著四百隻駱駝載運的行動圖書館,甚至特別訓練駱駝按字母排序行走。十四世紀眼鏡發明後,無數的繪畫被加上眼鏡框,來增添畫中人物的智慧及權威感,同時眼鏡卻也成為不知變通的書呆子的記號……
對書本的仇恨與愛戀
書經常成為禁忌。掌權者為避免反抗思想萌生,經常焚燒書本或發布禁書令:秦始皇燒毀在他統治前出版的所有書籍;十六世紀的羅馬教會曾發行《禁書索引》,修訂至一九四八年;十八世紀,美國的南卡羅萊納州通過禁止黑奴閱讀的法律。此外,更有特定族群被禁止閱讀;十一世紀的日本宮廷女官在閱讀時必須保持冷漠的表情,避免顯露對知識的熱情,也因此創作出專屬於她們的文學作品──《源氏物語》。
不過,人們對文字的熱愛終究推動了書籍的普及。從十五世紀古騰堡發明活字印刷術,到二十世紀的英國出版商發行經典的「企鵝系列」,至今百貨連鎖店也販售起價廉的袖珍書,人人皆可享受閱讀的樂趣。
閱讀的歷史就是每位讀者的歷史
曼古埃爾在深刻的歷史敘述中,融入感性親密的個人經歷:小時候第一次在招牌上「讀懂」文字;在父親的圖書室完成自己的性教育;布宜諾斯艾利斯的家庭教師要求他背下德文詩,並告訴他:「在你沒有書可讀的日子,它們會陪伴你。」;想起不得已丟棄的舊書,心中滿溢鄉愁……
閱讀的歷史是由無數愛書成癡的讀者所構成。這些愛書人極為私密的故事,將會喚起你我關於閱讀的個人記憶:書本總在重要時刻給予我們美好的指引與陪伴。每次翻開書頁,都像點燃一場小小的奇蹟,而啟迪的火花構築了我們的生命。
未來,我們依然會如癡如醉地讀著,繼續書寫閱讀的歷史。
作者簡介:
阿爾維托‧曼古埃爾(Alberto Manguel)
生於布宜諾斯艾利斯,先後在義大利、法國、英國、大溪地居住,1985年成為加拿大公民,現居法國,並獲授法國藝術及文學勳章的軍官勳位。青少年時期曾為視力受損的名作家波赫士誦讀,大受啟發,後成為蜚聲國際的選集編者、翻譯家、散文家、小說家和編輯,著作獲獎無數。
另著有《意象地圖:閱讀圖像中的愛與憎》(Reading Pictures: A History of Love and Hate)、《深夜裡的圖書館》(The Library at Night)、《閱讀日誌》(A Reading Diary)、《曼古埃爾論閱讀:從愛麗絲談起》(A Reader on Reading)、小說《人人都是說謊家》(All Men Are Liars)(皆由臺灣商務出版)等多部著作。
譯者簡介:
吳昌杰
文字工作者,筆名楊棄,台大外文系畢,師大英語研究所碩士。譯有《美國》(時報文化出版)等書。
媒體推薦:
「別出心裁……如同一座真正的知識博物館。」──《紐約時報書評》(The New York Times Book Review)
「全面又個人,博學又私密,《閱讀地圖》是一本極為迷人的著作……在這個利益至上者即將得勝的世界中,(曼古埃爾)或許是最後一位浪漫主義者。」──《紐約新聞日報》(New York Newsday)
「一本有趣、激發思想、知識淵博的著作。」──《新聞週刊》(Newsweek)
「曼古埃爾的筆調高雅樸實,如同一名渴望分享知識與熱情的摯友。他的著作錯縱交雜、風趣詼諧、令人驚豔,讀來愉快滿足。」──《科克斯書評》Kirkus Reviews
「印象深刻又引人入勝。」──《華盛頓時報》(The Washington Times)
「學術研究和個人散文的美妙結合……曼古埃爾的文筆極為優美、令人愉悅,他的熱情一再地感染著我們。」──Phillip Lopate(美國影評家、散文家)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
編者的話
享受「為自己而讀」的盛宴
閱讀的能力,並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人類幾千年文明發展中逐漸形成的美好資產。
閱讀能力始自文字。人發明了文字,取得跨越時空保留經驗與感受的神奇突破。今日此地遭遇的事、觸發的情感、說出的話,用文字寫下來,就能去到彼處、去到未來,對不在場、不可能在場的人複製重現。
不過,文字不是完美的記錄工具。得要先學會文字蘊含的意義、指涉的事物、組構的法則,才能將經驗與感受轉寫為文字。更重要的,從文字中接收跨越時空的經驗與感受時,不只要懂得文字,還要動用自己曾有過的經驗與感受,才能讓文字記錄變得鮮活有效。
換句話說,閱讀的重點不在客觀的文字,而在讀者主動主觀解讀文字的過程。同樣的文字,不同的讀者會讀出不一樣的收穫。幾乎毫無例外,自身內在經驗與感受愈是豐沛,在閱讀上愈是有準備的讀者,就會在文字中得到愈多愈美的體會。
因而,從一個方向看,有閱讀習慣、有閱讀能力的人,很容易將由文字中得來的閱讀能力,運用在生活的其他面向上。可以用閱讀一本書的態度閱讀一幅畫、一首音樂作品、一張照片、一個建築空間、甚至一個人。閱讀意味著我們不是被動地接收訊息與刺激而已,我們積極地動用自身的經驗、感受,與被閱讀的事物對照、互證,專注好奇地叩問被閱讀事物內在或外延的意義。
閱讀一個人,我們就不只是看看他長什麼樣子,查查他的頭銜,我們將眼前所看到的人視為一組符碼,讓我們能夠循線追問:這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什麼樣的因素使得他形成這樣一個人,社會的、心理的、偶然的、宿命的種種因素?這樣的人和我之間存在著怎樣的異同,透過探索他、了解他,我會因而對自己增加了怎樣的認識?
換另一個方向看,會閱讀或不會閱讀,是不是願意經常動用閱讀的態度來對待周遭的世界,決定性地影響了一個人的生活。閱讀、啟動閱讀模式過日子時,主動、積極、張開記憶與感官敏銳度的方式,人就會活得格外豐富濃稠,living intensively。
為什麼我們願意讓自己渾渾噩噩單薄平板地過,而不豐富濃稠地過呢?為什麼不閱讀,為什麼不精進自己的閱讀能力呢?
正因為閱讀不是與生俱來的,閱讀可以靠著練習來精進。精進閱讀時,首要的關鍵是開發思考、感覺與想像,堅持要將書或其他閱讀對象「讀進去」,意思是觸動自己、改變自己。
在我們的社會上,很多人不喜歡閱讀,更多人不會閱讀。最大的問題在我們常常被教導「為別人而讀」,為父母讀、為老師讀、為分數讀、為畢業證書讀、為求職或升遷讀……卻鮮少「為自己而讀」。「為自己而讀」,是將閱讀當作目的,而不是工具、手段;「為自己而讀」,讀了之後得到的效果,不是去換來任何身外的東西,而是使得閱讀前和閱讀後的自己,變得不一樣。
所以,精進閱讀的第一步,其實是認清楚閱讀有多重要,閱讀能對一個人發揮的作用有多大。接下來,則是找到一些可以克服閱讀障礙的方法,深化閱讀和生活和體驗之間的關係。然後,還可以進而從不同的傑出閱讀者身上,看到種種閱讀的可能性,引發讓我們心嚮往之的追求動機。
《自己的國文課─略讀與精讀的祕訣》以大家熟悉的國文內容為領域,開展閱讀導覽。明確地將「略讀」與「精讀」區分出來,又敏感於文言與白話的不同閱讀挑戰,這樣一本書對於培養、掌握中文基礎解讀、體會能力,有著特殊的作用。當我們絕大多數時候都依靠中文來閱讀時,很明顯地,對中文愈嫻熟,閱讀中能得到的收穫,必定隨之而愈多愈厚。
《波赫士的魔幻圖書館》則呈現了「一代奇讀者」的大師閱讀精華。波赫士不只讀得多又讀得精,還總能在許多大家都讀過的書中讀出不可思議的華麗奇幻感想。進而他將他的書,他對於書的體會,書中所展現的人間視野,綜合交織成一座知識迷宮,在那裡面,你一方面被波赫士的奇想折服,另一方面又驚異於支撐他奇想的龐大人類思考,以至於自願流連於迷宮中,享受地做一個永遠的讀者,再也不想出來了。
《如何閱讀一本書》具體、分層地提出了閱讀方法的建議,循序漸進,引導我們進入閱讀的世界。在這個世界裡,讀者和作者一樣重要,以什麼態度讀一本書決定了能從書中得到什麼。作者們對於閱讀經驗的同理認知,既深且近,而且充滿了說服的熱忱,雄辯滔滔地羅列了人與書的不同關係法則。
《閱讀地圖─人類為書癡狂的歷史》以生動的方式訴說了幾千年的人類閱讀經歷,鑑古知今,讓我們領略了閱讀並非理所當然,走到能充分掌握閱讀能力、以閱讀容易且方便地豐富自己,還有一段漫長曲折的路途。路上有很多挫折、障礙,很多不經意的轉彎,當然也有各種或精巧或壯麗的奇景,以及眾多或睿智或瘋狂或愚迷的人。
我們以籌備一場盛宴的心情聚集了這四本書,邀請所有願意給閱讀一個機會,讓閱讀提升豐富生活質地的朋友們一起來享受!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最多人成交
平均成交價64折350元
最近成交價(折扣)
徵求價 | 數量 |
2折 | 1 |
3折 | 2 |
4折 | 3 |
5折 | 21 |
6折 | 4 |
7折 | 7 |
7折以上 | 2 |
8折以上 | 5 |
影片僅供參考,實物可能因再版或再刷而有差異
作者:阿爾維托‧曼古埃爾
優惠價: 93 折, NT$ 511 NT$ 550
本商品已絕版
★一部獻給閱讀重度成癮者的歷史,細膩描寫每個閱讀環節的箇中奧妙──多樣的閱讀形式、書本的外觀、眼鏡的發明、圖書館的組成、作者與譯者的角色……徜徉文字與圖像間的一趟雋永旅程。
★識字者卷不離手,文盲閱讀圖像或聆聽朗讀,藏書癖者不惜偷竊也要擁有珍本。書本的動人力量究竟從何而來?博學大師曼古埃爾梳理閱讀的歷史,揭開人類為書癡狂的秘密。
★走入無數愛書人的故事中,憶起那些生命被文字與書改變的時刻。為了認識世界與自我,我們不得不閱讀。
「我們每個人都閱讀自身及周遭的世界,
俾以稍得瞭解自我與所處。
我們閱讀以求理解或啟迪。
我們不得不閱讀。」──阿爾維托‧曼古埃爾
從一塊泥製刻寫版開始
西元四千年前,美索不達米亞出現了一塊泥製刻寫板,寫著「十隻綿羊」與「十隻山羊」,為目前所發現最古老的「書本」,也是人類閱讀的起點。
當文字被記錄在泥板、獸皮或紙張上,這則訊息便能免受脆弱的記憶力所侵蝕,同時掙脫時空的限制,書本因而偉大。著述者得到前所未有的權力,透過文字掌控歷史與思想。自此,人們狂熱地閱讀、珍藏並崇拜書本。
開啟一場文字與讀者的無盡對話
現今,書本與日常生活緊密相連,人們可以在咖啡店、圖書館、旅途中和睡前的床上獨自沉默閱讀,書本大多低廉輕巧、便於攜帶。然而,六千年前「讀者」誕生後,閱讀的樣貌其實歷經了種種變遷,才成為今日稀鬆平常的行為。
博學大師曼古埃爾以雋永的文學筆觸,寫下這些閱讀史上的迷人故事。聖奧古斯丁在《懺悔錄》中提及羅馬主教在斗室中默讀的情景,為此驚嘆不已,因為閱讀在當時總是以大聲朗讀的方式進行。私人閱讀日盛,人們逐漸發展出標點符號、摺疊的卷軸、供隨筆附註的邊白。十世紀的波斯大臣因不捨與近十二萬冊的藏書分離,旅行時總跟著四百隻駱駝載運的行動圖書館,甚至特別訓練駱駝按字母排序行走。十四世紀眼鏡發明後,無數的繪畫被加上眼鏡框,來增添畫中人物的智慧及權威感,同時眼鏡卻也成為不知變通的書呆子的記號……
對書本的仇恨與愛戀
書經常成為禁忌。掌權者為避免反抗思想萌生,經常焚燒書本或發布禁書令:秦始皇燒毀在他統治前出版的所有書籍;十六世紀的羅馬教會曾發行《禁書索引》,修訂至一九四八年;十八世紀,美國的南卡羅萊納州通過禁止黑奴閱讀的法律。此外,更有特定族群被禁止閱讀;十一世紀的日本宮廷女官在閱讀時必須保持冷漠的表情,避免顯露對知識的熱情,也因此創作出專屬於她們的文學作品──《源氏物語》。
不過,人們對文字的熱愛終究推動了書籍的普及。從十五世紀古騰堡發明活字印刷術,到二十世紀的英國出版商發行經典的「企鵝系列」,至今百貨連鎖店也販售起價廉的袖珍書,人人皆可享受閱讀的樂趣。
閱讀的歷史就是每位讀者的歷史
曼古埃爾在深刻的歷史敘述中,融入感性親密的個人經歷:小時候第一次在招牌上「讀懂」文字;在父親的圖書室完成自己的性教育;布宜諾斯艾利斯的家庭教師要求他背下德文詩,並告訴他:「在你沒有書可讀的日子,它們會陪伴你。」;想起不得已丟棄的舊書,心中滿溢鄉愁……
閱讀的歷史是由無數愛書成癡的讀者所構成。這些愛書人極為私密的故事,將會喚起你我關於閱讀的個人記憶:書本總在重要時刻給予我們美好的指引與陪伴。每次翻開書頁,都像點燃一場小小的奇蹟,而啟迪的火花構築了我們的生命。
未來,我們依然會如癡如醉地讀著,繼續書寫閱讀的歷史。
作者簡介:
阿爾維托‧曼古埃爾(Alberto Manguel)
生於布宜諾斯艾利斯,先後在義大利、法國、英國、大溪地居住,1985年成為加拿大公民,現居法國,並獲授法國藝術及文學勳章的軍官勳位。青少年時期曾為視力受損的名作家波赫士誦讀,大受啟發,後成為蜚聲國際的選集編者、翻譯家、散文家、小說家和編輯,著作獲獎無數。
另著有《意象地圖:閱讀圖像中的愛與憎》(Reading Pictures: A History of Love and Hate)、《深夜裡的圖書館》(The Library at Night)、《閱讀日誌》(A Reading Diary)、《曼古埃爾論閱讀:從愛麗絲談起》(A Reader on Reading)、小說《人人都是說謊家》(All Men Are Liars)(皆由臺灣商務出版)等多部著作。
譯者簡介:
吳昌杰
文字工作者,筆名楊棄,台大外文系畢,師大英語研究所碩士。譯有《美國》(時報文化出版)等書。
媒體推薦:
「別出心裁……如同一座真正的知識博物館。」──《紐約時報書評》(The New York Times Book Review)
「全面又個人,博學又私密,《閱讀地圖》是一本極為迷人的著作……在這個利益至上者即將得勝的世界中,(曼古埃爾)或許是最後一位浪漫主義者。」──《紐約新聞日報》(New York Newsday)
「一本有趣、激發思想、知識淵博的著作。」──《新聞週刊》(Newsweek)
「曼古埃爾的筆調高雅樸實,如同一名渴望分享知識與熱情的摯友。他的著作錯縱交雜、風趣詼諧、令人驚豔,讀來愉快滿足。」──《科克斯書評》Kirkus Reviews
「印象深刻又引人入勝。」──《華盛頓時報》(The Washington Times)
「學術研究和個人散文的美妙結合……曼古埃爾的文筆極為優美、令人愉悅,他的熱情一再地感染著我們。」──Phillip Lopate(美國影評家、散文家)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
編者的話
享受「為自己而讀」的盛宴
閱讀的能力,並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人類幾千年文明發展中逐漸形成的美好資產。
閱讀能力始自文字。人發明了文字,取得跨越時空保留經驗與感受的神奇突破。今日此地遭遇的事、觸發的情感、說出的話,用文字寫下來,就能去到彼處、去到未來,對不在場、不可能在場的人複製重現。
不過,文字不是完美的記錄工具。得要先學會文字蘊含的意義、指涉的事物、組構的法則,才能將經驗與感受轉寫為文字。更重要的,從文字中接收跨越時空的經驗與感受時,不只要懂得文字,還要動用自己曾有過的經驗與感受,才能讓文字記錄變得鮮活有效。
換句話說,閱讀的重點不在客觀的文字,而在讀者主動主觀解讀文字的過程。同樣的文字,不同的讀者會讀出不一樣的收穫。幾乎毫無例外,自身內在經驗與感受愈是豐沛,在閱讀上愈是有準備的讀者,就會在文字中得到愈多愈美的體會。
因而,從一個方向看,有閱讀習慣、有閱讀能力的人,很容易將由文字中得來的閱讀能力,運用在生活的其他面向上。可以用閱讀一本書的態度閱讀一幅畫、一首音樂作品、一張照片、一個建築空間、甚至一個人。閱讀意味著我們不是被動地接收訊息與刺激而已,我們積極地動用自身的經驗、感受,與被閱讀的事物對照、互證,專注好奇地叩問被閱讀事物內在或外延的意義。
閱讀一個人,我們就不只是看看他長什麼樣子,查查他的頭銜,我們將眼前所看到的人視為一組符碼,讓我們能夠循線追問:這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什麼樣的因素使得他形成這樣一個人,社會的、心理的、偶然的、宿命的種種因素?這樣的人和我之間存在著怎樣的異同,透過探索他、了解他,我會因而對自己增加了怎樣的認識?
換另一個方向看,會閱讀或不會閱讀,是不是願意經常動用閱讀的態度來對待周遭的世界,決定性地影響了一個人的生活。閱讀、啟動閱讀模式過日子時,主動、積極、張開記憶與感官敏銳度的方式,人就會活得格外豐富濃稠,living intensively。
為什麼我們願意讓自己渾渾噩噩單薄平板地過,而不豐富濃稠地過呢?為什麼不閱讀,為什麼不精進自己的閱讀能力呢?
正因為閱讀不是與生俱來的,閱讀可以靠著練習來精進。精進閱讀時,首要的關鍵是開發思考、感覺與想像,堅持要將書或其他閱讀對象「讀進去」,意思是觸動自己、改變自己。
在我們的社會上,很多人不喜歡閱讀,更多人不會閱讀。最大的問題在我們常常被教導「為別人而讀」,為父母讀、為老師讀、為分數讀、為畢業證書讀、為求職或升遷讀……卻鮮少「為自己而讀」。「為自己而讀」,是將閱讀當作目的,而不是工具、手段;「為自己而讀」,讀了之後得到的效果,不是去換來任何身外的東西,而是使得閱讀前和閱讀後的自己,變得不一樣。
所以,精進閱讀的第一步,其實是認清楚閱讀有多重要,閱讀能對一個人發揮的作用有多大。接下來,則是找到一些可以克服閱讀障礙的方法,深化閱讀和生活和體驗之間的關係。然後,還可以進而從不同的傑出閱讀者身上,看到種種閱讀的可能性,引發讓我們心嚮往之的追求動機。
《自己的國文課─略讀與精讀的祕訣》以大家熟悉的國文內容為領域,開展閱讀導覽。明確地將「略讀」與「精讀」區分出來,又敏感於文言與白話的不同閱讀挑戰,這樣一本書對於培養、掌握中文基礎解讀、體會能力,有著特殊的作用。當我們絕大多數時候都依靠中文來閱讀時,很明顯地,對中文愈嫻熟,閱讀中能得到的收穫,必定隨之而愈多愈厚。
《波赫士的魔幻圖書館》則呈現了「一代奇讀者」的大師閱讀精華。波赫士不只讀得多又讀得精,還總能在許多大家都讀過的書中讀出不可思議的華麗奇幻感想。進而他將他的書,他對於書的體會,書中所展現的人間視野,綜合交織成一座知識迷宮,在那裡面,你一方面被波赫士的奇想折服,另一方面又驚異於支撐他奇想的龐大人類思考,以至於自願流連於迷宮中,享受地做一個永遠的讀者,再也不想出來了。
《如何閱讀一本書》具體、分層地提出了閱讀方法的建議,循序漸進,引導我們進入閱讀的世界。在這個世界裡,讀者和作者一樣重要,以什麼態度讀一本書決定了能從書中得到什麼。作者們對於閱讀經驗的同理認知,既深且近,而且充滿了說服的熱忱,雄辯滔滔地羅列了人與書的不同關係法則。
《閱讀地圖─人類為書癡狂的歷史》以生動的方式訴說了幾千年的人類閱讀經歷,鑑古知今,讓我們領略了閱讀並非理所當然,走到能充分掌握閱讀能力、以閱讀容易且方便地豐富自己,還有一段漫長曲折的路途。路上有很多挫折、障礙,很多不經意的轉彎,當然也有各種或精巧或壯麗的奇景,以及眾多或睿智或瘋狂或愚迷的人。
我們以籌備一場盛宴的心情聚集了這四本書,邀請所有願意給閱讀一個機會,讓閱讀提升豐富生活質地的朋友們一起來享受!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徵求價 | 數量 |
2折 | 1 |
3折 | 2 |
4折 | 3 |
5折 | 21 |
6折 | 4 |
7折 | 7 |
7折以上 | 2 |
8折以上 | 5 |
最多人成交
平均成交價64折350元
最近成交價(折扣)
請在手機上開啟Line應用程式,點選搜尋欄位旁的掃描圖示
即可掃描此O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