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azon.com 亞馬遜讀者評價5顆星
★亞馬遜時間管理類暢銷榜 第1名
★亞馬遜自我成長類暢銷榜 第1名
★亞馬遜個人理財類暢銷榜 第1名
「今日事,今日畢」還不夠有效率,
做得多,也不表示有效率,
現在,你得「今天就把明天的事搞定」,
花最少時間,完成更多事,效率更高,成就更多!
.你分得清「緊急」和「重要」嗎?
.你可以明白「瞎忙」與「高效」的天淵之別嗎?
.你還認為你做越多事,就代表越有效率嗎?
.你想把每件事情都做完嗎?
.要怎麼做才能精益求精?
運動健將與商業菁英的方法,可能跟你想得不一樣,
但這跟他們與生俱來的天賦一點關係也沒有,
反而是有效率的習慣,才是成功的關鍵。
世界職棒大賽冠軍聖路易紅雀心智訓練教練傑森.賽爾克博士(Dr. Jason Selk)與明星企業顧問湯姆.巴托(Tom Bartow),他們在2011年發現,頂尖運動員和企業家都具備相同的思維模式,因此他們從體壇和商界擷取精華要點,提出具體且簡單易懂的八大高效習慣力,可以讓你每天更專注、自信、有拚勁──
1. 今天就把明天的事搞定
2. 達陣的聰明選擇
3. 三要領把時間極大化
4. 五技巧培養好習慣,戒掉壞習慣
5. 把評估當作「儀錶板」
6. 五步驟學習與自己對話
7. 三技巧學會與他人對話
8. 消除三病毒,讓你成就超凡
這套結合最有效率的方法訓練過許多奧運選手、NBA、大聯盟職業運動員,幫助他們贏得世界大賽冠軍與奧運金牌,
也訓練過商界客戶、律師、醫師等專業人員,幫助他們大幅降低壓力、大幅帶來成功。
根據作者的講座經驗,最多客戶選擇從「今天就把明天的事搞定」著手,也是本書的書名。
只要你從這八大高效習慣力挑出一項實行,頂多成功善用其中三項,就能有驚人的突破。
本書幫你在安排行事曆時更精確,挪出更多時間,讓你更專注、自信與活力地開始每一天,
還能幫助你移除害你表現失去水準的障礙,並實現更富足、更有效率的生活。
作者簡介:
傑森.賽爾克(Jason Selk)
美國極受歡迎的績效教練,曾擔任聖路易紅雀隊的心智訓練總監,幫助球隊先後於2006年和2011年贏得世界大賽冠軍,著有兩本暢銷書,分別為《十分鐘的強韌》(10-Minutes Toughness)和《主管的韌性》(Executive Toughness)。個人網站:JasonSelk.com。
湯姆.巴陶(Tom Bartow)
巴陶的摯友約翰.伍登(John Wooden)為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籃球隊的知名教練,巴陶從他身上學得許多獨到概念,在愛德華瓊斯金融服務公司開辦高階顧問訓練課程,課程評價至今稱霸全美。
馬修.魯迪(Matthew Rudy)
魯迪獨力撰寫及與人合著23本高爾夫、商業和旅行書籍,合著夥伴包括漢克.哈尼(Hank Haney)、麥可.拉登(Michael Lardon)、戴夫.史塔克頓(Dave Stockton)與強尼.米勒(Johnny Miller)等,現居康乃狄克州的布里奇波特市。
譯者簡介:
林力敏
輔大翻譯所畢業,曾獲聯合報文學獎、梁實秋文學獎、林榮三文學獎等國內重要文學獎項,任聯合報〈繽紛版〉專欄作家。
喜愛騎車兜風,持續探索文學與人生。
譯有:《我,跟自己拚了!3 當下!》、《穀倉效應》、《智慧共享的社群人脈學》、《什麼都能賣出好價錢》、《贏在好習慣》、《我,跟自己拚了!2 挑戰地獄週,證明我可以!》。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好評如潮】
「這本書幫助我在六個月內把業務超過提升三成,更重要的是把家庭兼顧得更好。每天實行小小紀律就是成功!所有傑出人士都該一讀。」──薇琪.薇珂絲(Vickie Wicks),愛德華瓊斯金融服務公司合夥人
「賽爾克和巴陶是深諳如何發揮最佳表現與生產力的專家。本書不只教你怎麼做,還教你怎麼思考,而這也許正是純粹知道與真正成功的差別。」──許普.海肯(Shep Hyken),《紐約時報》暢銷書《驚豔革命》(The Amazement Revolution)作者
「精采非凡。只可惜這本書太晚問世,我沒能在更早的職涯階段讀到。」──戴夫.修特(Dave Short),美國基金公司前總裁暨執行長
「本書的概念不只適用於球場,也適用於董事會。賽爾克和巴陶讓我們所有人明白自我精進需要日積月累,並非一蹴可幾。我私下認識他們兩位,他們都不斷日新又新。」──湯姆.艾瑞克森(Tom Erickson),安侯建業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合夥人
「《聖經》說:『鐵磨鐵,磨出刃來;朋友相感也是如此。』巴陶和賽爾克的這本書持續把我愈磨愈利。」──大衛.史都華(David L. Steward),全球科技公司創辦人暨總裁與聖經商業訓練公司創始董事
「我對這本書愛不釋手,尤其喜歡其中簡單容易的方法,推崇替每日找出重心的訣竅。」──大衛.傑格(David Jaeger),波音公司前財務長
「賽爾克和巴陶教你如何培養出在逆境下成功的心智韌性。」──巴比.賈索夫(Bobby Gassoff),海豹部隊少校
「無論你是尚在職場,還是像我這樣已經退休,本書的原則統統適用。如果你正要踏入職場,更是一定得讀本書!」──佩特.史密斯(Pete Smith),西方石油公司前財務長
名人推薦:【好評如潮】
「這本書幫助我在六個月內把業務超過提升三成,更重要的是把家庭兼顧得更好。每天實行小小紀律就是成功!所有傑出人士都該一讀。」──薇琪.薇珂絲(Vickie Wicks),愛德華瓊斯金融服務公司合夥人
「賽爾克和巴陶是深諳如何發揮最佳表現與生產力的專家。本書不只教你怎麼做,還教你怎麼思考,而這也許正是純粹知道與真正成功的差別。」──許普.海肯(Shep Hyken),《紐約時報》暢銷書《驚豔革命》(The Amazement Revolution)作者
「精采非凡。只可惜這本書太晚問世,我沒能在更早的職涯階段讀到。」──...
章節試閱
瞎忙與高效的天淵之別
幾乎從文字發明以來,人類就會列清單了,但如今科學證據指出,寫下清單比記在腦中好,甚至比輸進電子產品好。普林斯頓大學研究員帕姆.穆勒(Pam Mueller)和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研究員丹尼爾.歐本海默(Daniel Oppenheimer)指出,跟用鍵盤打出清單的學生相比,用筆寫下清單的學生記得更牢,也對待做事項更有概念。
原因何在?實際動手書寫能刺激一塊稱為「網狀活化系統」(reticular activating system)的腦部區域。網狀活化系統把資訊分為「即時讀取」與「深層儲存」,標示出該擺在前面的重要資訊。
此外,網狀活化系統還負責叫潛意識開始工作,所以你會聽到許多作詞人和編劇在床邊擺筆記本,以便抄下半夜冒出來的歌詞或靈感。
不過為了充分發揮功效,清單必須列得巧。你可以直接拿出紙筆列下一堆待做事項,但除非掌握幾個要領,否則效率很難提升。
現在看以下的敘述像不像你:你列出八到十個待做事項,然後一大早從最簡單的開始著手,想藉此提升幹勁,複雜棘手的事項則留待稍後再做,例如:喝完咖啡、吃完午餐或等三點有一大段空檔再做。
這是人之常情。問題只在於這樣行不通。你很可能忙了一整天,做完一件又一件事,結果卻沒處理到最重要的事項,隔天因此很有壓力,覺得進度落後了,雖然你已經忙得天昏地暗了。
如同先前所說,重點是明白成功人士不見得做了更多事情,只是做了更多重要的事情。現代人十分忙碌,想做完所有事情根本是天方夜譚。成功的關鍵是區分輕重緩急。這也許是多數人最常忽略的一點,導致「瞎忙」與「高效」的天淵之別。絕頂成功人士從來不會一天就做完所有的事情,但每天都會做完最重要的事情。
無論你再有條理、有效率跟有精神,你永遠無法一天做完所有的事情,這目標訂得太高了,但你可以下定決心永遠都從最重要的事項開始著手。
「今天就把明天的事搞定策略」有助達成這個目標,方法是養成好習慣,前一天約花五分鐘列出隔天要優先處理的事項,但不是列出長長的一大串,而是依輕重緩急扼要列出幾項就好。
清單的第一部分稱為「三件重要事項」。如同名稱所示,你列出隔天需要完成的三件重要事項。此外,你要分別列出預計完成的時間。
我們得在此提醒,這些事項不是包含許多步驟的整個大案子,而是大案子底下的個別具體任務。重點是你列的事項不僅重要,展現出企圖心,而且還要務實,有辦法在當天完成。每天獲得小小成功,足以累積重大成就。
清單的第二部分為「一件必做事項」。你列出三件重要事項之後,再從中選出「一件必做事項」,做為隔天最關鍵的重頭戲。心理學家B.F.史金納(B. F. Skinner)在1930年代開創量化行為分析,如今許多這類研究指出,你大概每天都會直覺感到,一旦開始投入某項工作或專案,比較容易一直繼續做下去。這如同物理學的慣性定律,只不過是發生在人身上:活動中的身體傾向於一直活動,休息中的身體傾向於一直休息。激發行動的最佳方式是鎖定一件事,然後就是去做。列出最重要的事項能激發幹勁。
可惜許多人是列出長長的清單,然後叫自己務必完成其中最重要的事項,但通道容量迅速把你壓倒,於是你愈來愈容易把清單擺在一邊,模糊的想說隔天再試試看,甚至騙自己說你已經完成八或九件「小事」,今天成果豐碩,儘管你並未完成任何真正要緊的事項。
為了走上正軌,你要問自己兩個關鍵問題:第一,我明天需要完成哪三件重要事項?第二,其中哪一件最務必完成?這問題符合「通道容量」,可以帶來努力方向與優先順序,避免貪多嚼不爛。你開始迎向新的一天時,會知道哪三件重要事項必須當天完成,也知道這當中又以哪一件最至關重要。你會赫然發覺,只不過這樣稍微有點條理,決策就清晰很多,效率也提高很多。
一旦你列出清單,要記得事情不只這幾項。你可以有整週、整月或整年的待做清單,這裡介紹的「要事清單」只是幫助你區分優先順序,每天都有一套行動依據。
再以體育賽事為例,整個棒球球季的最大目標是贏得分區冠軍,但這不屬於球員在球季第一天的「三件重要事項」,第一天應該有其他重點,例如:做完整套例行伸展動作、在擊球場妥善打擊50次,還有做15分鐘的長傳練習。
活動中的身體傾向於一直活動,休息中的身體傾向於一直休息。
在此警告:你在斟酌清單上的項目之際,很容易忽略溝通交流的部分。無論是通常關在辦公室裡不太跟外界接觸的人員,還是需要常以電話或會面拉業務的人員,都很容易犯這個錯誤,把門關上埋頭苦幹,幾乎只靠電子郵件或簡訊跟別人溝通,但我們相信(並強烈建議)你該在要事清單上強調溝通交流的部分,直接跟別人面對面或打電話溝通。溝通交流與成功程度通常息息相關。
睡前5分鐘,讓大腦隔天現靈感
我們要求講座學員(跟本書讀者)挑一個原則開始實行。在講座上,最多學員選擇從「今天就把明天的事搞定」著手,原因大概在於這個原則能每天帶來成就感,而且非常符合科學與常識。
當你替明天列出要事清單,就在腦中形成一個迴路,大腦在睡覺時會自動開始想完成迴路。這稱為「柴氏效應」(Zeigarnik Effect)。1920年代, 俄羅斯心理學教授庫爾特.勒溫(Kurt Lewin)發現,如果餐廳服務生有收到小費,他們遠遠比較記得那桌客人點了哪些菜。勒溫的學生布露瑪.柴嘉尼(Bluma Zeigarnik)則以數據佐證這個現象。勒溫檢視柴嘉尼的研究,提出「特定任務緊繃」一詞,這份緊繃會留在意識和潛意識裡,直到任務結束才消失。
換言之,大腦不喜歡未完成的工作!高段數學家跟頂尖作家長年靠這招推展研究或作品,在就寢前花幾分鐘把當天的數學問題或寫作成品讀過一遍,當卡住或碰到瓶頸時尤其如此,然後大腦會徹夜設法把迴路接起來,隔天他們就能懷著「靈感」起床。這乍聽神奇,但其實只是有效善用心智特性的結果。
今天就把明天的事搞定原則與優先順序清單有其道理。如果你能靠這套5分鐘的簡單例行慣例大幅減少焦慮,甚至完全消除焦慮,那麼何樂而不為呢?
分辨關鍵重點,把力氣用在刀口上
我們不是在呼籲要回歸過往跟揚棄科技。最新資訊是企業的命脈,而如何消化是關鍵的課題。
我們每年替各式各樣的企業舉辦許多訓練講座,訓練內容各不相同,但整體目標始終不變。我們會循序漸進,逐次提供小心斟酌過的資訊分量,跟工作內容切身相關,並且要求員工實際演練。
我們想把所有東西傾囊相授,卻從不忘考量通道容量。我們會反覆討論是否要納入某些最新資訊,討論到很晚,最後我們其中一位會說:「既然有疑義⋯⋯那就刪掉不提吧。」這是賽爾克從傳奇教練唐恩.蓋博(Dan Gable)身上學到的啟示。
1976∼1997 年,蓋博帶領愛荷華大學摔角隊十五度贏得全國總冠軍,個別選手共贏得45個全國冠軍跟106個聯盟冠軍。蓋博在擔任教練之前是史上極為出色的拳擊手,在愛荷華大學就學期間,打贏117場比賽,只打輸一場比賽,1972年在慕尼黑奧運場上以零失分佳績抱得金牌。他了解頂尖表現的訣竅,知道締造佳績的法門。
多年前,蓋博告訴賽爾克說,無論身為選手或教練,他的一大致勝關鍵是「聰明選擇」,分辨「關鍵重點」,把精力用在刀口上,避免浪擲力氣。
在拳擊的世界裡,蓋博始終專注於最重要的事情,每晚努力練習到精疲力盡。你不見得要像他這麼拚死拚活,但要學他掌握住重點。
我們每場講座都把本書提到的這些法則教給學員,說明要點與用法,然後請他們選定一個主題,盡量「專注投入」。無論在球場或商場,締造新猷的絕頂高手都懂得聰明選擇,一次只無比專注於一件事。
這聽起來非常簡單,甚至有點呆嗎?
當然啊。
你分得清「緊急」和「重要」嗎?
在精進的路上,你面臨的最大阻礙是承諾得過多,結果被壓倒。
當你愈來愈功成名就,爬得愈來愈高,這問題變得格外危險與常見。如果你聰明有抱負,力求精益求精,這股幹勁反而可能適得其反。
我們每堂課都會遇到興致勃勃的學員,他們既聰明又成功,認真聽講,最後跑來跟我們說:「我等不及想著手進行了。這一套很清楚簡單,我覺得我很快就學會了,所以想馬上做出三個改變,而不是一個改變,好好突飛猛進一番。」
然而你再聰明或成功都一樣。即使你能一個晚上讀兩百頁資料,一天埋首工作12小時,依然會被通道容量所阻礙,所以要懂得說「不」。
許許多多人要不就不懂這一點,要不就選擇性忘記,原因通常是想取悅別人或避免「不愉快」。如果你一次只做一件事情,當然代表有些其他事情無法去做。
多數人認為拒絕他人是一個「負面」之舉,有時也確實如此。然而向某件事情說「不」,往往代表跟另一件事情說「好」。
我們希望你學到的是,要有意識的做決定,而不是在其他種種額外考量下被迫做決定。
我們有個極成功的客戶是退休運動員,他仍住在當年叱吒球場的那個都市,由於個性海派,不斷收到各種邀約,例如:參加慈善高爾夫球賽、擔任義務董事或拍攝公益廣告。多年來,他可謂來者不拒,結果每週要忙六天,忙到焦頭爛額,比當初當明星球員時更累。
後來他做了一個簡單的改變,把全家福照片擺在電話旁邊。
他沒有不再幫忙,只是每當有電話打來,他都停下來片刻,思考自己到底是在向什麼說「好」或說「不」。他變得時常感謝對方的邀約但選擇婉拒:「如果我對你說『好』,等於是在跟我的老婆和孩子說『不』,但我可不想成為那樣的人,所以希望你能見諒。」
可惜的是,多數人把「緊急」與「重要」混為一談,對許多緊急的事情說「好」,但其實是對其他重要許多的事情說「不」。
有時得花點時間才能學到這道理。每當我們回不久前到過的地方辦新講座,總有學員重新回來參加,他們都說先前試著一次做二或三個改變,結果是白費力氣。然而等他們重新從基本做起,只專注於一個重點,終於得到連自己都難以置信的成果。綜觀他們的例子,我們可以知道與其一心多用,不如集中火力,效果會好上許多。
瞎忙與高效的天淵之別
幾乎從文字發明以來,人類就會列清單了,但如今科學證據指出,寫下清單比記在腦中好,甚至比輸進電子產品好。普林斯頓大學研究員帕姆.穆勒(Pam Mueller)和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研究員丹尼爾.歐本海默(Daniel Oppenheimer)指出,跟用鍵盤打出清單的學生相比,用筆寫下清單的學生記得更牢,也對待做事項更有概念。
原因何在?實際動手書寫能刺激一塊稱為「網狀活化系統」(reticular activating system)的腦部區域。網狀活化系統把資訊分為「即時讀取」與「深層儲存」,標示出該擺在前面的重要資訊。
此外,網...
推薦序
【推薦序】 這些不只是口號,而是美好人生的基石
──年度最佳體育人物約翰.伍登(John Wooden)之子 吉姆.伍登(Jim Wooden)
我爸約翰.伍登(John Wooden)是籃球教練。每當我跟別人談到他,他們通常最想知道他在「真實世界」是怎樣的人,也就是想知道籃球場外的他。
我的回答是:我爸是個簡單一貫的人,終生貫徹幾個核心原則。他不會凶神惡煞,無論在球員休息室或家裡都不會。他是以另一套方式激勵大家—他「不只」當教練,更是當老師。
這些年來,球員與其他在籃球場上遇到他的人漸漸明白到,他不是偶爾才把那套哲學與做法拿出來用,不是在面對媒體與招募人員時「做個樣子」而已。
正好相反。事實上,他怎樣相信就怎樣開口,一以貫之,而且始終在思索如何精益求精。他一直在教人,也一直在學習。
籃球對他非常重要,但他的諸多核心哲學與原則(其中多數由傑森和湯姆在本書探討)卻與籃球無關。
而是與人生有關。
我爸一直驚訝於他從教練職位退休後反而變得更有名了。不過我認為確切原因在於大家開始明白,他的這些原則適用於籃球場以外的地方,尤其適用於商界。
我爸生前最後兩年半,我有幸每週陪在他身邊兩天,那是我這輩子最美好的時光。許多他在球場內外結交的朋友都會來拜訪,他仍跟賽事緊密相繫。
藉由湯姆等人居中牽線,他在美國大小企業演講,獲得諸多樂趣。他看重的不是報酬,而是把核心理念跟年輕人分享,像是三角成功法、兩組簡單規則、精通友誼的藝術。
40年來,我聽他說著同樣的話,但這些理念不只是口號,更是美好人生的基石。我對我的孩子也用這一套,現在他們對自己的孩子也用這一套。
我們玩籃球時,我的孫子(我爸的曾孫)會用擦板方式進球,並說:「爺爺喜歡我這樣投。」
湯姆跟傑森受到我爸的影響,在商界與球場幫助過非常多人。我爸如果地下有知,必然十分欣慰。
【推薦序】 這些不只是口號,而是美好人生的基石
──年度最佳體育人物約翰.伍登(John Wooden)之子 吉姆.伍登(Jim Wooden)
我爸約翰.伍登(John Wooden)是籃球教練。每當我跟別人談到他,他們通常最想知道他在「真實世界」是怎樣的人,也就是想知道籃球場外的他。
我的回答是:我爸是個簡單一貫的人,終生貫徹幾個核心原則。他不會凶神惡煞,無論在球員休息室或家裡都不會。他是以另一套方式激勵大家—他「不只」當教練,更是當老師。
這些年來,球員與其他在籃球場上遇到他的人漸漸明白到,他不是偶爾才把那套哲學與做法拿...
作者序
【前言】 當運動心理學遇上華爾街
「你只有10 分鐘⋯⋯」
2006 年3 月,傑森.賽爾克(Jason Selk)來到聖路易紅雀隊位於佛羅里達州朱彼特鎮春訓場地的會館,準備進行兩小時的說明會,簡述他當上紅雀隊心智訓練總監之後會有何作為。
紅雀隊總經理華特.傑考堤(Walt Jocketty)在球季前邀賽爾克擔任此職,不過當賽爾克由傑考堤帶進球隊經理托尼.魯薩(Tony La Russa)在會館裡的辦公室時,才赫然明白,他只是來面試,他還沒得到這份工作。
賽爾克扼要講完這場兩小時說明會他打算如何進行時,魯薩從滿桌的資料中抬起頭來。
「你只有10分鐘。」
一陣子過後,賽爾克望著會館裡一個個球星與準名人堂候選人,像是亞伯特.普荷斯(Albert Pujols)、克里斯.卡本特(Christopher Carpenter)和史考特.羅倫(Scott Rolen),還有以前是知名球星的托尼.魯薩,他決定簡介心智訓練的概念。整套心智訓練是替頂尖運動員所設計,包括想像練習、正向自我對話與呼吸訓練。
賽爾克講完心智訓練的第一階段, 投手教練戴夫. 鄧肯(Dave Duncan)請他講第二階段。賽爾克的時間所剩無幾,他望向魯薩看是否能繼續講下去,結果魯薩點頭,於是賽爾克講起第二階段。
賽爾克講完之後,明星三壘手羅倫問他是否能分享第三階段。他再次望向魯薩,魯薩也表示同意。
賽爾克講完第三階段,當屆賽揚獎得主卡本特攔下他,站起身說:「大家最好專心點,這就是我們下一階段要做的。」
從那時起,賽爾克成為該團隊的一員,在接下來的六個球季,他跟球員建立了難以置信的緊密關係。任何頂尖職業運動都一樣,各隊隊員的身體素質差距微乎其微,但心理層面影響甚鉅,一點差距就可能有天淵之別,或是輸掉分區系列賽,或是贏得世界大賽。六年間,紅雀隊贏得三次分區冠軍,奪下兩次世界大賽冠軍,這跟賽爾克給球隊的心智訓練,功不可沒。
這段經歷展現賽爾克對運動心理學的了解,替他打開許多扇門,但這些還不是他最寶貴的收穫。
2006年3月,賽爾克在春訓會館做說明時,紅雀隊人員與球員對他不甚了解,不確定他是否能帶來助益。然而他才剛講幾分鐘就發現,多數球員與教練紛紛做起筆記。
那個當下,賽爾克已清楚明白,為何體壇長期把紅雀隊當作模範。
紅雀隊從上到下都「執著於精益求精」,這是他們球隊文化很重要的一部分。無論他們再成功,仍始終尋求進步,持續蒐集新知,設法妥善整合為訓練計畫,加以有效運用。
本書正是那個計畫的結晶。
本書引導你依照適當方法,運用一項最強大(而且通常最遭忽視)的利器:你的心。
低估心智的威力,造成分身乏術
現代生活有排山倒海的大量事物,不斷吸引人們的注意力。
無怪乎,「時間管理」產業蓬勃興盛。亞馬遜網路商店(Amazon)上有許多相關書籍和產品,協助你管理各項計畫,把種種作業給電子化。上千種行事曆應用程式能把手機轉變為電子個人助理,一天24 小時不眠不休。
這是一個問題。
沒人充分了解心智的力量。心智威力無窮,卻始終遭到低估。而且心智生來不是這樣運作。
1956 年,心理學家喬治.米勒(George Miller)發表心理學史上極其重要的論文,篇名為〈神奇的數字:7±2〉(The MagicalNumber Seven, Plus or Minus Two),首次指出人腦的「通道容量」(channel capacity),即一般人一次平均能記得的資訊量。通道容量其實沒有標題寫得那麼清楚明確,但米勒的基本假設仍站得住腳,稱為米勒定律人腦一次只能處理約七個簡單概念。現代電話系統正是基於這個定律,電話號碼多半採用七個數字,以便多數人能輕易記得。
然而如果我們讓頭腦充斥大量資訊會怎麼樣?
當我們一次想著過多的事情,就全部難以準確處理。由於我們處理的多半不是簡單的一維資訊,例如:電話號碼,問題可謂雪上加霜。我們往往一次處理許多多維資訊,通道容量無從負荷。我們的「工作記憶」一次無法處理超過三件事,結果可能連一件也沒做好。這像是初學雜耍。你大概可以一次拋擲三樣物品,但要拋擲第四樣恐怕會手忙腳亂,所有物品統統掉到地上。
米勒早在1950 年代就有這些研究發現,雖然當時還沒有人把數位產品放在口袋到處走, 信件上頭都得貼郵票,「推特」(twitter)這個單字還只是指鳥叫聲而已。
如今他的研究發現比以往更顯重要。我們全比往昔更忙碌,而且不只是埋頭苦幹而已,還要打電話、傳簡訊、開會(實際與虛擬的都有),外加跟同事「連線作業」。我們費勁想兼顧工作與生活,種種資訊卻隨時湧入,不是按照朝九晚五的「正常」模式。
即使是世上最好的時間管理訣竅、行事曆、數位產品或應用程式,全部無法解決「通道容量」這個根本問題。科技無法解決一切,我們無法只是按個開關,成功就手到擒來。
對抗米勒定律與通道容量無法提升成效,分身乏術無法帶來成功。
我們在本書會教你如何擁抱通道容量,而非加以對抗。你會學到如何做決策,區分輕重緩急,全神貫注火力全開,而非反覆陷入不符常理的多工處理方式。多數人依然有個迷思,認為愈忙碌就顯得自己愈重要,但絕頂成功人士明白忙碌形同浪費時間,生產力才是目標。
頂尖運動員和頂尖企業家都具備相同的思維模式
賽爾克已經投入全球頂尖選手的心智訓練工作將近20 年,在紅雀隊擔任心智教練的期間,曾協助球隊兩度贏得世界大賽冠軍。
他訓練過許多奧運選手與職業運動員,涉足各大賽事,包括美式足球聯盟、NBA、大聯盟、PGA高爾夫球錦標賽、LPGA女子高爾夫球錦標賽、全美運動汽車競賽與終極格鬥錦標賽。他寫過兩本大為轟動的心智表現書籍,分別為《十分鐘的強韌》(10-MinutesToughness)和《主管的韌性》(Executive Toughness),文章散見《健康男士》與《窈窕》等各大雜誌,上遍ESPN、NBC 和CBS 等各大電視臺。
湯姆.巴陶(Tom Bartow)可謂改寫了財務顧問訓練。他的概念廣受數萬家公司採用,例如:愛德華瓊斯金融服務公司(他在這家公司首開評價甚高的高階顧問訓練課程),還有美國基金公司等。2001年,911恐怖攻擊事件爆發之後,美國基金公司總裁戴夫.修特(Dave Short)跟巴陶攜手設計一套經營計畫,幫助公司在動盪的市場前行,重建投資人的信心。2003 年,美國基金公司獲得650億美元的現金流入,創下共同基金業界的新紀錄,有分析師把這項成就比擬為贏得世界大賽或超級盃。
賽爾克和巴陶在心智訓練方面的合作源自2008年10月。那時股市下跌超過1000點,跌至數年未見的8000點以下,金融市場充斥憂慮,財務顧問尤其一顆心七上八下。某日股市暴跌1200點,巴陶接到許多投資顧問的電話,多數為營收成績前5%企業的投資顧問。儘管他們經驗豐富且一向表現出色,語氣仍透著驚恐,一次次問他:「我們現在該怎麼辦?」
巴陶在踏入商界之前,先是在另一個領域憑執教功力大獲成功—在籃球場上。他25 歲時接掌一個連續輸掉21個球季的球隊,結果球隊在隔年表現亮眼,戰績達到二十勝五敗。大學球隊的一大課題是如何在困境中好好奮戰,巴陶從在大學球隊執教的兩個球季學到不少啟示,2008 年,那時他給各投資顧問的回答直接脫胎於此。
幾個月後,巴陶翻閱《健康男士》雜誌,讀到有篇文章在介紹賽爾克的第一本書《十分鐘的強韌》。這本書源自賽爾克與世界級體育選手合作的實地經驗與研究,破解頂尖心智表現的「祕訣」,分析絕頂高手的成功模式。巴陶買下這本書,多次細讀精研,發覺賽爾克和頂尖選手的合作經驗讓他心有戚戚焉,極吻合他在高階企業訓練上的實際經驗。書中談到如何以簡單步驟增進職場與生活的心智表現,正好有助巴陶的顧問客戶因應當前難關。他們彷彿攜手合作超過20年了。
2009年,股市依然步履蹣跚,巴陶在全美各地演講,和投資顧問開會,教他們如何帶領客戶走過史上罕見的艱困時局。他開始在演講中推薦賽爾克的這本書,指出這是面對困境的心智寶典。
2011年,賽爾克和巴陶彼此碰頭,沒談多久就有兩大發現。第一,頂尖運動員與頂尖企業家在心理層面出奇相似,許多思考方式並無二致,都具備同樣的競爭力。賽爾克和巴陶用的術語不同,但其實概念一致。體壇與商界最好的教練都是「實用心理學專家」,懂得評估感覺,找出客戶的動力,明白如何打動各種人。
第二,賽爾克和巴陶發現,體壇和商界有非常多人陷入一個常見的迷思,導致無法充分發揮實力。頂尖運動員與頂尖企業家確實不同於一般人。部分差異源自天生,有些人就是速度更快,身高更高,身體更壯,頭腦更聰明。然而頂尖高手和云云大眾的多數差異在於思維模式與準備方式。
在這方面你能加以學習,加以改變。這是賽爾克和巴陶從2011 年年尾至今在許多訓練講座上傳達的訊息。在「今天就把明天的事搞定工作坊」上,他們把從體壇與商界擷取的精華要點化為一套實用技巧,傳授給企業高層與頂尖業務員,說明如何思考得更好、準備得更好,還有成就得更多。
這可不只是行銷文案而已。
賽爾克和巴陶不只訓練職業運動員與財務顧問,也訓練大小企業的主管、律師、醫師和保險專業人員等。各行各業的客戶都指出,「今天就把明天的事搞定訓練計畫」有兩大重要幫助:大幅降低壓力、大幅帶來成功。
這裡所謂的成功不是抽象空泛之詞,而是經過每年跟每季確實衡量的實際數字表現。賽爾克和巴陶逐漸聲名遠播,許多各類組織開始分析他們為何有此能耐,卻徒勞無功,因而爭相聘請他們。
如今他們已經拿這套原則訓練數千名高階主管、經理人與業務員。
波克夏公司副董事長查理.蒙格(Charlie Munger)以讓各類人員打開心胸聞名,他把自己的一個知名概念稱為「魯拉帕路薩效應」(Lollapalooza Effect):多股強大力量彼此強化與放大,獲得遠遠超乎各行其是的成果。
賽爾克和巴陶認為,他們在「今天就把明天的事搞定訓練計畫」也有相同的發現,這套方法有助你在職場與生活大幅進步。
他們兩人加起來的訓練經歷超過40年,訓練對象遍及頂尖運動員、高階主管和王牌業務員。他們明白哪些方法行得通,哪些方法行不通,從中擷取精華要點,在「今天就把明天的事搞定訓練計畫」裡彙整成一套成功模式,一套人人適用的習慣建立原則。正是基於這套原則,他們的運動員客戶贏得世界大賽冠軍與奧運金牌,他們的商界客戶打破營收紀錄與銷售紀錄,憑嶄新生意創造百萬美元收益。
這些原則貨真價實,你可以從現在開始每天運用。
最有效率的8概念,一次選一個
巴陶擔任籃球教練(及日後擔任企業教練)時有個良師:約翰.伍登。伍登是傳奇籃球教練,帶領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籃球隊12年,共計拿下10次冠軍。他其中一項勝利之道是強調球賽的本質。
每季季初,伍登讓球隊以相同方式展開首次練習。無論球員經驗再豐富,他始終從基礎著手,具體說明如何穿襪子才不會起水泡、如何繫好鞋帶以增加安全性和支撐度。
所有傑出教練都知道,循序漸進加反覆練習才能熟能生巧。以籃球為例,你得先學會正確的抓球方式,才能進入投籃的階段。
本書也採取相同原則,先從基本著手,再教你如何緩慢但確實的往前精進。
本書包括八項簡單易懂的具體概念:
.今天就把明天的事搞定
.聰明選擇
.時間最大化
.贏得苦戰
.正確評估
.自我對話技巧
.他人對話技巧
.成就超凡
這些概念結合為一套職場與生活的精進計畫,但你不必項項精通就能獲得助益。事實上,賽爾克和巴陶不希望你每項都碰。
通道容量是關鍵。一般人在職場與生活中常會犯下一大錯誤,那就是亟欲做到太多的改變。新年正屬一例,你可以看到許多人決心徹底改變飲食習慣,每週上健身房五次。他們一開始對新目標躍躍欲試,但旋即撞上現實,愈來愈難貫徹所有痛苦的改變,只要有幾天「失敗」往往心灰意冷而放棄整個計畫。
反之,你讀本書時要思考哪個概念有助你處理職場或生活上的問題,挑出最有共鳴的一個概念,由此著手,用心貫徹該章每一步驟的說明。成功的關鍵是一次做出一項改變(沒錯,一項就好),好好加以完成。綜觀賽爾克和巴陶的講座,最多學員選擇從「今天就把明天的事搞定」著手,所以這是本書的書名,也是本書的第一章。
即使你只從八項概念裡挑出一項實行,也夠朝成功真正有所突破,無論你是想達到哪種成功都行。
賽爾克和巴陶相當務實。根據通道容量的「定律」,你頂多成功善用其中的三項概念,所以你不妨把本書內容當作某種進步策略的菜單,裡面有八道菜,全由名廚精心設計,足以提供所需的營養。你先稍微品嘗每一道,從中選出三道,然後再從中選出一道當作主菜,開始大快朵頤。這樣一次進攻一項概念,逐步改變自己。
這些概念與規則都很直截了當,但你也無法「一步登天」。你必須加以實行,改變某些習慣,才能往前進步,跟上健身房或練球並無不同。你要照章節裡的步驟做,為實行的結果負責,我們保證你能得到許多運動員、業務員與企業主管花數萬美元才有的收穫。
本書提供給你一張成功模式的藍圖,你能獲得小小的勝利,建立長期有益的習慣,從而主宰時間與人生。賽爾克和巴陶在每場講座的開頭與結尾都會提出一個簡單警告,在此也分享給你,即他們非常相信訓練的價值,相信「最佳訣竅」的價值,但光是知道訣竅無法改變人生,實行才能改變人生。讀完本書(或參加講座)固然很好,但「聽取知識」與「確實了解」可謂天差地別,「確實了解」與「付諸實行」更是大大不同,所以本書才強調別想一次精通八個概念,這樣反而容易導致怠惰和失敗。成功來自一次專心邁出一步。
就我們所見,最成功的人會把這些概念付諸實行,且天天實行。
遵照這套方針,你能更快把聽取知識化為實際行動。
賽爾克和巴陶把這稱為實行者的指南。
現在我們開始吧。
【前言】 當運動心理學遇上華爾街
「你只有10 分鐘⋯⋯」
2006 年3 月,傑森.賽爾克(Jason Selk)來到聖路易紅雀隊位於佛羅里達州朱彼特鎮春訓場地的會館,準備進行兩小時的說明會,簡述他當上紅雀隊心智訓練總監之後會有何作為。
紅雀隊總經理華特.傑考堤(Walt Jocketty)在球季前邀賽爾克擔任此職,不過當賽爾克由傑考堤帶進球隊經理托尼.魯薩(Tony La Russa)在會館裡的辦公室時,才赫然明白,他只是來面試,他還沒得到這份工作。
賽爾克扼要講完這場兩小時說明會他打算如何進行時,魯薩從滿桌的資料中抬起頭來。
「你只有10...
目錄
【推薦序】 這些不只是口號,而是美好人生的基石/吉姆.伍登
【前言】 當運動心理學遇上華爾街
第1章 今天就把明天的事搞定
第2章 達陣的聰明選擇
第3章 三要領把時間極大化
第4章 五技巧培養好習慣,戒掉壞習慣
中場時間
第5章 把評估當作「儀錶板」
第6章 五步驟學習與自己對話
第7章 三技巧學會與他人對話
教練時間
第8章 消除三病毒,讓你成就超凡
【結語】 啟發之後,練習有信心
【推薦序】 這些不只是口號,而是美好人生的基石/吉姆.伍登
【前言】 當運動心理學遇上華爾街
第1章 今天就把明天的事搞定
第2章 達陣的聰明選擇
第3章 三要領把時間極大化
第4章 五技巧培養好習慣,戒掉壞習慣
中場時間
第5章 把評估當作「儀錶板」
第6章 五步驟學習與自己對話
第7章 三技巧學會與他人對話
教練時間
第8章 消除三病毒,讓你成就超凡
【結語】 啟發之後,練習有信心
商品資料
出版社:三采文化股份有限公司出版日期:2016-12-30ISBN/ISSN:9789863427599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224頁開數:14.8㎝(W)×21㎝(H)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