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宣化上人
定價:NT$ 1250
優惠價:93 折,NT$ 1163
運送方式:超商取貨、宅配取貨
銷售地區:全球
訂購後,立即為您進貨
這一部《大方廣佛華嚴經》,在佛經裡邊是經中之王,也是王中之王。《妙法蓮華經》也是經中之王,可是不能稱為王中之王;這部《大方廣佛華嚴經》卻是「王中之王」,在佛所說的大乘經典裡邊是最長的;可是說的時間並不太長,釋迦牟尼佛用了二十一天來說大華嚴這一部大經。
這部經有八十一卷,也有四十卷的,也有六十卷的,但都是不太全。這八十一卷也不全,不過已經具足序分、正宗分、流通分。
釋迦牟尼佛說完了《華嚴經》後,這一部經並沒有留傳到世上,就是印度也沒有這部經。被誰請去了呢?被龍王請到龍宮去供養,天天叩拜這部經典。在釋迦牟尼佛入涅槃六百年之後,有一位龍樹菩薩;他聰明到絕頂,再沒有人比他聰明的了!他把世間所有一切的文章、論議、經典統統都讀完了,所以他自己就發心,到龍宮裡去看藏經。在龍宮裡,他就看見了《華嚴經》。《華嚴經》有上、中、下三本。上本有十個三千大千世界微塵數偈,你看有多少!一個世界的微塵已經就無量無邊了;大千世界,這個數目就更大了!
怎麼叫「大千世界」呢?一個須彌山、一個日、一個月,這是一個世界。聚集一千個須彌山、一千個日、一千個月,這是一個小千世界。再聚集一千個小千世界,這算一個中千世界。再聚集一千個中千世界,這叫一個大千世界。一個大千世界裡邊的微塵,已經就數不過來了;現在是十個三千大千世界微塵數那麼多的偈頌,那就更數不完了。
《華嚴經》上本有多少品呢?有一四天下微塵數品。所謂「一四天下」,「一」就是一個須彌山,「四」就是四大部洲(東勝神洲、南贍部洲、西牛賀洲、北俱盧洲),這叫一四天下。一四天下微塵數那麼多的品,你說這有多少?我也算不過來。
中本有四十九萬八千八百偈,有一千二百品;下本有十萬偈頌,四十八品。這位龍樹菩薩的記憶力非常好,就把下本記到心裡;回到印度之後,才把它又寫出來。以後又由印度傳到中國,傳到中國的有八十卷,三十九品;沒有全,還有九品沒有傳到中國。
《華嚴經》有「七處九會」,就是釋迦牟尼佛分別在七個地方,一共是九次法會中,講完了這一部《華嚴經》;你如果能把這部《華嚴經》明白了,就是得到佛的全身了!你要是明白《楞嚴經》,就是明白佛的頂;你明白《法華經》,就是明白佛的身。但這還是都不完全,你要是明白《華嚴經》的道理,那就把佛的全身和慧命都明白了。這《華嚴經》就比如大海,其餘的經就如小小的河流一樣,小小的河流和大海是不能比的。現在這個世界上,能講《華嚴經》的不能說是沒有,但是少之又少──如果說沒有,我們現在這不講了嘛?怎麼可以說是沒有呢!甚至於,有人學佛法學了一生,連《華嚴經》的名字都沒有聽過,你說這是多麼可悲!這一部《華嚴經》不要說是講,就是這麼念過去,也很少人能把它念完一遍。念一遍最快也得要二十一天,所以這一部經是難遭難遇的。
這部經的七處九會,有一首偈頌這麼說:
菩提場初九逝多,三四忉利及夜摩,
普光明殿二七八,他化兜率五六過。
佛最初在菩提場成道,就是在菩提樹下說這一部《大方廣佛華嚴經》六品十一卷;第二會在普光明殿,說了六品四卷;第三會在忉利天,說了六品三卷;第四會在夜摩天,說了四品三卷;第五會在兜率天,說了三品十二卷;第六會在他化天,說了一品六卷;第七會又在普光明殿,說了十一品十三卷;第八會也是在普光明殿,說了一品七卷;第九會是在逝多林,說了一品二十一卷。逝多林,就是現在所謂的「墳場」,是埋死人骨頭的地方。這是說的下本的「七處九會」。
這下本,前邊的三十九品是四萬五千偈,後來傳到了中國,還有九品、五萬五千偈沒有傳到中國。這部經雖然不足,但是序分、正宗分、流通分已經都全備了,所以在中國唐朝清涼國師弘揚《華嚴經》時,認為這部經已經可以作為全經了。
這位清涼國師就是華嚴菩薩的化身。怎麼說他是華嚴菩薩化身呢?因為他就專門講《華嚴經》,不講旁的經。清涼國師,名澄觀,字大休,會稽人,俗姓夏侯氏,生在唐玄宗開元戊寅年。他的身高有九尺四寸長,兩隻手長過膝蓋,有四十顆牙。我們一般人的牙只有三十幾顆,有四十顆牙的,這就出貴──就是很少的。佛是四十顆牙,這位清涼國師也是四十顆牙。他的眼睛在晚間看起來有光的,眼睛放光;白天的時候就和普通人一樣,但他那眼睛總是定定地不動。他在建中四年那個時候,寫了一部《華嚴疏鈔》;這部《疏鈔》,是《華嚴經》補註中最有名的。
在沒有寫《疏鈔》以前,他就先求華嚴海會佛菩薩加被。加被,就是幫他忙。有一天晚間,他就作一個夢,看見山峰都變成金色的;等夢醒了,他知道這是光明遍照的意思。從此之後,他寫《華嚴疏鈔》就這麼寫,順著筆也不加思索。我們一般人寫文章,差不多都要想一想、寫一句,想一想、寫一句;他不需要想,就像抄東西那麼快。經過四年的時間,就把《華嚴經》註成了;註成之後,他又作了一個夢──這個也不一定是夢,不過他就有這麼一個境界,也可以說是夢。他夢見自己變成一條龍,由他這一條龍又變出千千萬萬、無量無邊這麼多的龍,都各處飛,飛到其他的世界去。這就是看到華嚴的這種境界,一般人就說這是表示流通的意思。
清涼國師「身歷九朝,為七帝門師」──他一生經過隋唐九個帝王的皇朝,做過七個皇帝的師父。他圓寂之後,有一個印度和尚到中國來,在半路上就遇著兩位青衣童子。這和尚是個證果的阿羅漢,就把這兩位青衣童子在虛空中給留下來,問說:「你們到什麼地方去啊?」青衣童子說:「我們到中國去請華嚴菩薩的大牙,回印度文殊殿去供養。」這位羅漢到了中國後,就對皇帝講有兩個青衣童子來請華嚴菩薩的大牙,大約是說的清涼國師。於是乎就把他的墳給打開,一看果然缺了一顆大牙。這一些境界都是妙不可言,你看!華嚴菩薩也到中國來,所以清涼國師才有那種奇特的相貌。
清涼國師判這一部《華嚴經》,前五卷是序分,中間五十五卷半是正宗分,後邊的十九卷半是流通分。所以這部經雖然沒有完全翻譯成中文,但是也有序分,也有正宗分,也有流通分,都已具足。在中國弘揚《華嚴經》的都是一些個大菩薩,如果不是菩薩的境界,他就不會講《華嚴經》。華嚴的境界是最妙最妙的了,是妙中之妙,玄中之玄。
作者簡介:
宣公上人,東北吉林省雙城縣人,民初戊午年農曆三月十六日生。俗姓白,名玉書,又名玉禧。父富海公,一生勤儉治家,以務農為業。母胡太夫人,生前茹素念佛,數十年如一日。懷上人時,曾向佛菩薩祈願;生上人前夕,夢見阿彌陀佛大放光明,遂生上人。
上人生性沉默寡言,天賦俠義心腸,幼年即隨母親茹素念佛。年十一,見鄰居一死嬰,感生死事大,無常迅速,毅然有出家之志。十二歲,聞雙城王孝子--上常下仁大師,盡孝得道,發願效法。
懺悔過去不孝父母,決定每日早晚向父母叩頭認錯,以報親恩,自此漸以孝行見稱,人稱「白孝子」。
十五歲皈依上常下智老和尚為師。同年入學,於四書五經、諸子百家、醫卜星相等,無不貫通。求學期間,參加萬國道德會等慈善團體;又為不識字者,講《六祖壇經》、《金剛經》等;為貧寒者,創辦義務學校。
十九歲,母親逝世,遂禮請三緣寺上常下智老和尚為剃度,法名安慈,字度輪,並披緇結廬於母親墓旁。守孝期間,發十八大願,拜華嚴、禮淨懺、修禪定、習教觀、日一食、夜不臥,功夫日純,得鄉里人民之愛戴禮敬。其洗鍊精虔,感動諸佛菩薩、護法龍天,故靈異之事多不勝數,人稱奇僧。
一日打坐,見六祖大師至茅棚,告曰:「將來你會到西方,所遇之人無量無邊,教化眾生如恆河沙,不可悉數,此是西方佛法崛起之徵象。」言畢,忽而不見。守孝期滿,隱居於長白山支脈彌陀洞內修苦行;後回三緣寺,為首座。居東北期間,觀機逗教,點化迷蒙,濟世活人,感化無量龍蛇、狐狸、鬼神,求皈受戒,改惡修善。
一九四六年,慕上虛下雲老和尚為宗門泰斗,遂束裝就道,前往參禮。途中備經艱苦,蹤跡遍及內陸各大梵剎。一九四七年,赴普陀山受具足戒。一九四八年,抵廣州曹溪南華寺,禮虛雲老和尚,受命任南華寺戒律學院監學,後轉任教務主任。雲公觀其為法門龍象,乃傳授法脈,賜法號宣化,遂為溈仰宗第九代接法人,摩訶迦葉初祖傳承之第四十五代。
一九四九年,叩別虛雲老和尚,赴香港弘法,闡揚禪、教、律、密、淨五宗並重,打破門戶之見。並重建古剎、印經造像,成立西樂園寺、慈興禪寺、佛教講堂。
居港十餘年間,應眾生懇請,普結法緣,相續開講大乘經典多部,舉辦佛七、禪七、拜懺等法會,又創辦《心法》雜誌等,終日為弘揚大法而奔忙,使佛法興於香江。其間亦曾一度赴泰國、緬甸等地,考察南傳佛教,志欲溝通大小乘,以團結佛教力量。
一九五九年,師觀察西方機緣成熟,為將佛教之真實義理傳播至世界各地,遂令弟子在美成立中美佛教總會(法界佛教總會前身)。
一九六一年,赴澳洲弘法一年,以機緣未熟,一九六二年返港。同年應美國佛教人士邀請,隻身赴美,樹正法幢於三藩市佛教講堂。初住無窗之潮濕地窖,猶如墳墓,故自號「墓中僧」。時值美蘇兩國有古巴飛彈危機之事,為求戰爭不起,世界和平,故絕食五星期。絕食畢,危機遂解。
一九六八年,成立「暑假楞嚴講修班」,有華盛頓州州立大學學生三十餘人,遠來學習佛法。結業後,美籍青年五人,懇求剃度出家,創美國佛教史始有僧相之記錄。隨著日益擴大的僧團,原有的佛教講堂不敷使用,於一九七○年成立金山禪寺,一九七六年購置國際性大道場萬佛聖城;爾後金輪聖寺、金佛聖寺、金峰聖寺、華嚴聖寺、法界聖城等各分支道場相繼成立。上人不遺餘力致力於弘法、譯經、教育等事業,廣建道場,培植人才,訂立宗旨。集四眾之真誠,盡未來際劫、虛空法界,光大如來正法家業。
在弘法方面,上人教導弟子天天參禪打坐、念佛、拜懺、研究經典、嚴持戒律、日中一食、衣不離體,和合共住,互相砥礪,在西方建立行持正法之僧團,以圖匡扶正教,令正法久住。又開放萬佛聖城為國際性宗教中心,並於一九九四年成立法界宗教研究院,提倡融合南北傳佛教,團結世界宗教,大家互相學習,溝通合作,共同追求真理,為世界和平而努力。
「只要我有一口氣在,就要講經說法。」上人講經說法,深入淺出,數十年如一日;並極力栽培四眾弘法人才,觀機逗教,化導東西方善信。多次率團至各大學,及世界各國弘法訪問,以期引導眾生改惡向善,開啟本有智慧。
在譯經方面,於一九七三年成立國際譯經學院,致力於將佛經翻譯成世界各國文字,至今有百餘本譯為英文,中英文雙語佛書也陸續在出版中;另有西班牙文、越南文、法文、日文等譯本,德文譯本。並發願將《大藏經》譯成各國文字,使佛法傳遍寰宇。近四十年歷史的《金剛菩提海雜誌》,先是純英文版,後逐漸演變為中英對照月刊,至今共發行了四百多期。至於中文佛書,更是不下百部;多種語言之錄音帶、錄影帶、視聽光碟,亦不斷發行中,以為眾生聞法修行之良箴。
在教育方面,萬佛聖城設有育良小學、培德中學、法界佛教大學、僧伽居士訓練班等教育機構。分支道場於周末、周日亦附設佛學班、中文學校。這些融入佛教精神的教育機構,以「孝、悌、忠、信、禮、義、廉、恥」這八德為做人的基礎;以「大公無私」、「慈悲喜捨」為究竟目標。男女分校,提倡義務教學,培養品格高尚、具備真知灼見的人才,以期利益世界人類。
上人一生大公無私,發願代眾生受一切苦難,將己身一切福樂迴向法界眾生。其無緣大慈、同體大悲之精神,實為佛菩薩乘願再來之人。其一生風骨嶙峋,行人所不能行,忍人所不能忍,為振興當今僧界風氣,常期勉弟子以佛教為己任,做疾風中之勁燭,烈火內之精金,又撰一聯以明其志,並指示弟子們每日早晚課時誦念,對今世僧界之腐敗風氣,期能生起震聾發瞶之功:
凍死不攀緣,餓死不化緣,窮死不求緣;
隨緣不變,不變隨緣,抱定我們三大宗旨。
捨命為佛事,造命為本事,正命為僧事;
即事明理,明理即事,推行祖師一脈心傳。
上人又堅守一生奉行之六大條款:「不爭、不貪、不求、不自私、不自利、不打妄語」,利益群生;其慈悲智慧之教化,捨己為人、以身作則之精神,令無數人真誠改過,走向清淨光明之菩提大道。
眾生障深福薄,一九九五年一代聖人遽爾示寂,娑婆眾生頓失依怙;然上人之一生,即是一部法界的華嚴大經,雖示現涅槃,而恒轉無盡法輪--不留痕跡,從虛空來,回到虛空去。弟子眾等唯有恪遵師教,抱定宗旨,在菩薩道上精進不懈,以期報上人浩瀚之深恩於萬一。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徵求價 | 數量 |
3折 | 1 |
5折 | 1 |
影片僅供參考,實物可能因再版或再刷而有差異
作者:宣化上人
優惠價: 93 折, NT$ 1163 NT$ 1250
運送方式:超商取貨、宅配取貨
銷售地區:全球
訂購後,立即為您進貨
這一部《大方廣佛華嚴經》,在佛經裡邊是經中之王,也是王中之王。《妙法蓮華經》也是經中之王,可是不能稱為王中之王;這部《大方廣佛華嚴經》卻是「王中之王」,在佛所說的大乘經典裡邊是最長的;可是說的時間並不太長,釋迦牟尼佛用了二十一天來說大華嚴這一部大經。
這部經有八十一卷,也有四十卷的,也有六十卷的,但都是不太全。這八十一卷也不全,不過已經具足序分、正宗分、流通分。
釋迦牟尼佛說完了《華嚴經》後,這一部經並沒有留傳到世上,就是印度也沒有這部經。被誰請去了呢?被龍王請到龍宮去供養,天天叩拜這部經典。在釋迦牟尼佛入涅槃六百年之後,有一位龍樹菩薩;他聰明到絕頂,再沒有人比他聰明的了!他把世間所有一切的文章、論議、經典統統都讀完了,所以他自己就發心,到龍宮裡去看藏經。在龍宮裡,他就看見了《華嚴經》。《華嚴經》有上、中、下三本。上本有十個三千大千世界微塵數偈,你看有多少!一個世界的微塵已經就無量無邊了;大千世界,這個數目就更大了!
怎麼叫「大千世界」呢?一個須彌山、一個日、一個月,這是一個世界。聚集一千個須彌山、一千個日、一千個月,這是一個小千世界。再聚集一千個小千世界,這算一個中千世界。再聚集一千個中千世界,這叫一個大千世界。一個大千世界裡邊的微塵,已經就數不過來了;現在是十個三千大千世界微塵數那麼多的偈頌,那就更數不完了。
《華嚴經》上本有多少品呢?有一四天下微塵數品。所謂「一四天下」,「一」就是一個須彌山,「四」就是四大部洲(東勝神洲、南贍部洲、西牛賀洲、北俱盧洲),這叫一四天下。一四天下微塵數那麼多的品,你說這有多少?我也算不過來。
中本有四十九萬八千八百偈,有一千二百品;下本有十萬偈頌,四十八品。這位龍樹菩薩的記憶力非常好,就把下本記到心裡;回到印度之後,才把它又寫出來。以後又由印度傳到中國,傳到中國的有八十卷,三十九品;沒有全,還有九品沒有傳到中國。
《華嚴經》有「七處九會」,就是釋迦牟尼佛分別在七個地方,一共是九次法會中,講完了這一部《華嚴經》;你如果能把這部《華嚴經》明白了,就是得到佛的全身了!你要是明白《楞嚴經》,就是明白佛的頂;你明白《法華經》,就是明白佛的身。但這還是都不完全,你要是明白《華嚴經》的道理,那就把佛的全身和慧命都明白了。這《華嚴經》就比如大海,其餘的經就如小小的河流一樣,小小的河流和大海是不能比的。現在這個世界上,能講《華嚴經》的不能說是沒有,但是少之又少──如果說沒有,我們現在這不講了嘛?怎麼可以說是沒有呢!甚至於,有人學佛法學了一生,連《華嚴經》的名字都沒有聽過,你說這是多麼可悲!這一部《華嚴經》不要說是講,就是這麼念過去,也很少人能把它念完一遍。念一遍最快也得要二十一天,所以這一部經是難遭難遇的。
這部經的七處九會,有一首偈頌這麼說:
菩提場初九逝多,三四忉利及夜摩,
普光明殿二七八,他化兜率五六過。
佛最初在菩提場成道,就是在菩提樹下說這一部《大方廣佛華嚴經》六品十一卷;第二會在普光明殿,說了六品四卷;第三會在忉利天,說了六品三卷;第四會在夜摩天,說了四品三卷;第五會在兜率天,說了三品十二卷;第六會在他化天,說了一品六卷;第七會又在普光明殿,說了十一品十三卷;第八會也是在普光明殿,說了一品七卷;第九會是在逝多林,說了一品二十一卷。逝多林,就是現在所謂的「墳場」,是埋死人骨頭的地方。這是說的下本的「七處九會」。
這下本,前邊的三十九品是四萬五千偈,後來傳到了中國,還有九品、五萬五千偈沒有傳到中國。這部經雖然不足,但是序分、正宗分、流通分已經都全備了,所以在中國唐朝清涼國師弘揚《華嚴經》時,認為這部經已經可以作為全經了。
這位清涼國師就是華嚴菩薩的化身。怎麼說他是華嚴菩薩化身呢?因為他就專門講《華嚴經》,不講旁的經。清涼國師,名澄觀,字大休,會稽人,俗姓夏侯氏,生在唐玄宗開元戊寅年。他的身高有九尺四寸長,兩隻手長過膝蓋,有四十顆牙。我們一般人的牙只有三十幾顆,有四十顆牙的,這就出貴──就是很少的。佛是四十顆牙,這位清涼國師也是四十顆牙。他的眼睛在晚間看起來有光的,眼睛放光;白天的時候就和普通人一樣,但他那眼睛總是定定地不動。他在建中四年那個時候,寫了一部《華嚴疏鈔》;這部《疏鈔》,是《華嚴經》補註中最有名的。
在沒有寫《疏鈔》以前,他就先求華嚴海會佛菩薩加被。加被,就是幫他忙。有一天晚間,他就作一個夢,看見山峰都變成金色的;等夢醒了,他知道這是光明遍照的意思。從此之後,他寫《華嚴疏鈔》就這麼寫,順著筆也不加思索。我們一般人寫文章,差不多都要想一想、寫一句,想一想、寫一句;他不需要想,就像抄東西那麼快。經過四年的時間,就把《華嚴經》註成了;註成之後,他又作了一個夢──這個也不一定是夢,不過他就有這麼一個境界,也可以說是夢。他夢見自己變成一條龍,由他這一條龍又變出千千萬萬、無量無邊這麼多的龍,都各處飛,飛到其他的世界去。這就是看到華嚴的這種境界,一般人就說這是表示流通的意思。
清涼國師「身歷九朝,為七帝門師」──他一生經過隋唐九個帝王的皇朝,做過七個皇帝的師父。他圓寂之後,有一個印度和尚到中國來,在半路上就遇著兩位青衣童子。這和尚是個證果的阿羅漢,就把這兩位青衣童子在虛空中給留下來,問說:「你們到什麼地方去啊?」青衣童子說:「我們到中國去請華嚴菩薩的大牙,回印度文殊殿去供養。」這位羅漢到了中國後,就對皇帝講有兩個青衣童子來請華嚴菩薩的大牙,大約是說的清涼國師。於是乎就把他的墳給打開,一看果然缺了一顆大牙。這一些境界都是妙不可言,你看!華嚴菩薩也到中國來,所以清涼國師才有那種奇特的相貌。
清涼國師判這一部《華嚴經》,前五卷是序分,中間五十五卷半是正宗分,後邊的十九卷半是流通分。所以這部經雖然沒有完全翻譯成中文,但是也有序分,也有正宗分,也有流通分,都已具足。在中國弘揚《華嚴經》的都是一些個大菩薩,如果不是菩薩的境界,他就不會講《華嚴經》。華嚴的境界是最妙最妙的了,是妙中之妙,玄中之玄。
作者簡介:
宣公上人,東北吉林省雙城縣人,民初戊午年農曆三月十六日生。俗姓白,名玉書,又名玉禧。父富海公,一生勤儉治家,以務農為業。母胡太夫人,生前茹素念佛,數十年如一日。懷上人時,曾向佛菩薩祈願;生上人前夕,夢見阿彌陀佛大放光明,遂生上人。
上人生性沉默寡言,天賦俠義心腸,幼年即隨母親茹素念佛。年十一,見鄰居一死嬰,感生死事大,無常迅速,毅然有出家之志。十二歲,聞雙城王孝子--上常下仁大師,盡孝得道,發願效法。
懺悔過去不孝父母,決定每日早晚向父母叩頭認錯,以報親恩,自此漸以孝行見稱,人稱「白孝子」。
十五歲皈依上常下智老和尚為師。同年入學,於四書五經、諸子百家、醫卜星相等,無不貫通。求學期間,參加萬國道德會等慈善團體;又為不識字者,講《六祖壇經》、《金剛經》等;為貧寒者,創辦義務學校。
十九歲,母親逝世,遂禮請三緣寺上常下智老和尚為剃度,法名安慈,字度輪,並披緇結廬於母親墓旁。守孝期間,發十八大願,拜華嚴、禮淨懺、修禪定、習教觀、日一食、夜不臥,功夫日純,得鄉里人民之愛戴禮敬。其洗鍊精虔,感動諸佛菩薩、護法龍天,故靈異之事多不勝數,人稱奇僧。
一日打坐,見六祖大師至茅棚,告曰:「將來你會到西方,所遇之人無量無邊,教化眾生如恆河沙,不可悉數,此是西方佛法崛起之徵象。」言畢,忽而不見。守孝期滿,隱居於長白山支脈彌陀洞內修苦行;後回三緣寺,為首座。居東北期間,觀機逗教,點化迷蒙,濟世活人,感化無量龍蛇、狐狸、鬼神,求皈受戒,改惡修善。
一九四六年,慕上虛下雲老和尚為宗門泰斗,遂束裝就道,前往參禮。途中備經艱苦,蹤跡遍及內陸各大梵剎。一九四七年,赴普陀山受具足戒。一九四八年,抵廣州曹溪南華寺,禮虛雲老和尚,受命任南華寺戒律學院監學,後轉任教務主任。雲公觀其為法門龍象,乃傳授法脈,賜法號宣化,遂為溈仰宗第九代接法人,摩訶迦葉初祖傳承之第四十五代。
一九四九年,叩別虛雲老和尚,赴香港弘法,闡揚禪、教、律、密、淨五宗並重,打破門戶之見。並重建古剎、印經造像,成立西樂園寺、慈興禪寺、佛教講堂。
居港十餘年間,應眾生懇請,普結法緣,相續開講大乘經典多部,舉辦佛七、禪七、拜懺等法會,又創辦《心法》雜誌等,終日為弘揚大法而奔忙,使佛法興於香江。其間亦曾一度赴泰國、緬甸等地,考察南傳佛教,志欲溝通大小乘,以團結佛教力量。
一九五九年,師觀察西方機緣成熟,為將佛教之真實義理傳播至世界各地,遂令弟子在美成立中美佛教總會(法界佛教總會前身)。
一九六一年,赴澳洲弘法一年,以機緣未熟,一九六二年返港。同年應美國佛教人士邀請,隻身赴美,樹正法幢於三藩市佛教講堂。初住無窗之潮濕地窖,猶如墳墓,故自號「墓中僧」。時值美蘇兩國有古巴飛彈危機之事,為求戰爭不起,世界和平,故絕食五星期。絕食畢,危機遂解。
一九六八年,成立「暑假楞嚴講修班」,有華盛頓州州立大學學生三十餘人,遠來學習佛法。結業後,美籍青年五人,懇求剃度出家,創美國佛教史始有僧相之記錄。隨著日益擴大的僧團,原有的佛教講堂不敷使用,於一九七○年成立金山禪寺,一九七六年購置國際性大道場萬佛聖城;爾後金輪聖寺、金佛聖寺、金峰聖寺、華嚴聖寺、法界聖城等各分支道場相繼成立。上人不遺餘力致力於弘法、譯經、教育等事業,廣建道場,培植人才,訂立宗旨。集四眾之真誠,盡未來際劫、虛空法界,光大如來正法家業。
在弘法方面,上人教導弟子天天參禪打坐、念佛、拜懺、研究經典、嚴持戒律、日中一食、衣不離體,和合共住,互相砥礪,在西方建立行持正法之僧團,以圖匡扶正教,令正法久住。又開放萬佛聖城為國際性宗教中心,並於一九九四年成立法界宗教研究院,提倡融合南北傳佛教,團結世界宗教,大家互相學習,溝通合作,共同追求真理,為世界和平而努力。
「只要我有一口氣在,就要講經說法。」上人講經說法,深入淺出,數十年如一日;並極力栽培四眾弘法人才,觀機逗教,化導東西方善信。多次率團至各大學,及世界各國弘法訪問,以期引導眾生改惡向善,開啟本有智慧。
在譯經方面,於一九七三年成立國際譯經學院,致力於將佛經翻譯成世界各國文字,至今有百餘本譯為英文,中英文雙語佛書也陸續在出版中;另有西班牙文、越南文、法文、日文等譯本,德文譯本。並發願將《大藏經》譯成各國文字,使佛法傳遍寰宇。近四十年歷史的《金剛菩提海雜誌》,先是純英文版,後逐漸演變為中英對照月刊,至今共發行了四百多期。至於中文佛書,更是不下百部;多種語言之錄音帶、錄影帶、視聽光碟,亦不斷發行中,以為眾生聞法修行之良箴。
在教育方面,萬佛聖城設有育良小學、培德中學、法界佛教大學、僧伽居士訓練班等教育機構。分支道場於周末、周日亦附設佛學班、中文學校。這些融入佛教精神的教育機構,以「孝、悌、忠、信、禮、義、廉、恥」這八德為做人的基礎;以「大公無私」、「慈悲喜捨」為究竟目標。男女分校,提倡義務教學,培養品格高尚、具備真知灼見的人才,以期利益世界人類。
上人一生大公無私,發願代眾生受一切苦難,將己身一切福樂迴向法界眾生。其無緣大慈、同體大悲之精神,實為佛菩薩乘願再來之人。其一生風骨嶙峋,行人所不能行,忍人所不能忍,為振興當今僧界風氣,常期勉弟子以佛教為己任,做疾風中之勁燭,烈火內之精金,又撰一聯以明其志,並指示弟子們每日早晚課時誦念,對今世僧界之腐敗風氣,期能生起震聾發瞶之功:
凍死不攀緣,餓死不化緣,窮死不求緣;
隨緣不變,不變隨緣,抱定我們三大宗旨。
捨命為佛事,造命為本事,正命為僧事;
即事明理,明理即事,推行祖師一脈心傳。
上人又堅守一生奉行之六大條款:「不爭、不貪、不求、不自私、不自利、不打妄語」,利益群生;其慈悲智慧之教化,捨己為人、以身作則之精神,令無數人真誠改過,走向清淨光明之菩提大道。
眾生障深福薄,一九九五年一代聖人遽爾示寂,娑婆眾生頓失依怙;然上人之一生,即是一部法界的華嚴大經,雖示現涅槃,而恒轉無盡法輪--不留痕跡,從虛空來,回到虛空去。弟子眾等唯有恪遵師教,抱定宗旨,在菩薩道上精進不懈,以期報上人浩瀚之深恩於萬一。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徵求價 | 數量 |
3折 | 1 |
5折 | 1 |
請在手機上開啟Line應用程式,點選搜尋欄位旁的掃描圖示
即可掃描此O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