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20世紀最偉大的哲學家。他是最名不副實獲得「哲學家」稱號的人,因為他是把空洞的措辭偽裝成深邃言語的大師。他又是一個不可救藥的德國鄉巴佬,還一度是一個輕信別人又妄自尊大的納粹分子。他對納粹進行過嚴厲的批評,雖然這在當時不可避免地需要遮遮掩掩。他對我們這個時代的痼疾以及我們殷殷期待的療治這些痼疾的藥方進行過鞭辟入裡的分析。這些論斷中的每一個都是海德格爾的一個側面,都有或多或少的根據。能引發這樣一些對立反應的人究竟是一個甚麼樣的人呢?
作者簡介:
MichaelInwood
牛津大學三一學院研究員。已出版編著、著述包括《黑格爾:選集》、《黑格爾詞典》、《海德格爾詞典》、《黑格爾的心靈哲學》等。
譯者簡介:
劉華文
專業譯者
章節試閱
第一章海德格爾生平
他是(有可能除了維特根斯坦之外)20世紀最偉大的哲學家。他是(有可能除了黑格爾之外)最名不副實獲得「哲學家」稱號的人,因為他是把空洞的措辭偽裝成深邃言語的大師。他又是一個不可救藥的德國鄉巴佬,還一度是一個輕信別人又妄自尊大的納粹分子。他對納粹進行過嚴厲的批評,雖然這在當時不可避免地需要遮遮掩掩。他對我們這個時代的痼疾以及我們殷殷期待的療治這些痼疾的藥方進行過鞭辟入裡的分析。這些論斷中的每一個都是海德格爾的一個側面,都有或多或少的根據。能引發這樣一些對立反應的人究竟是一個甚麼樣的人呢?
馬丁.海德格爾(Martin Heidegger)1889年9月26日出生於德國西南部巴登州梅斯基希小鎮一個貧窮的天主教家庭。父親弗里德里希(Friedrich)幫人看酒窖,還為當地教堂做司事。1903年,馬丁在一筆獎學金的資助下去了康斯坦兹讀中學,住在一家天主教堂辦的寄宿宿舍裡。當時這樣做就是為了準備以後當牧師。1906年他轉到弗萊堡的一所中學就讀,教會為他免費提供食宿。據他自己講,他就是在這裡讀了現象學運動先驅之一弗朗茨.布倫塔諾(Franz Brentano)的《論亞里士多德學說中「存在」的多重含義》(1862),引發了他對哲學的興趣。後來他還讀到了卡爾.布萊格(Carl Braig)的《論存在:本體論論綱(1896),這本著作中摘錄了大量亞里士多德和中世紀其他哲學家如阿奎那等人的著述(「我的現象學之路」,74)。1909年海德格爾從中學畢業,成為一名見習耶穌會會士,但工作不到一個月便因心臟病,另外或許還有缺少職業精神的原因而被辭退。隨後海德格爾進入弗萊堡大學學習神學和經院哲學。1911年發生在海德格爾身上的一場危機使得他不再把神職當做自己的主要志向,而是轉向了哲學、倫理學和自然科學的研究。就在這期間,他開始研究現代哲學,尤其是埃德蒙.胡塞爾(EdmundHusserl)的《邏輯研究》。胡塞爾是現象學運動的主帥,他致力於系統研究人類有意識的精神過程,而不考慮這些過程非精神的原因和結果。海德格爾1913年以題為《心理主義的判斷學說》的博士論文完成學業。在博士論文中,他運用胡塞爾的觀點,批判了從人類心理學角度對判斷的邏輯觀念進行的嘗試性分析。1915年海德格爾的任教資格論文《鄧.司各特的範疇和意義學說》使他獲得弗萊堡大學的教職。
海德格爾的學術生涯被第一次世界大戰打斷了。1915年他應徵入伍,但被認定不適合打仗,於是被分配到郵政和氣象部門。1917年他與新教教徒埃爾弗里德.彼得里(Elfriede Perti)結婚,婚後不久就有了兒子約格。1919年1月,他宣佈與「天主教教義體系」決裂。1918年從軍隊退役之後,他擔任了弗萊堡大學無俸講師和胡塞爾的助教,胡塞爾於1916年當上了這所大學的教授。海德格爾令人眩目的智慧和洞見使他聲名鵲起。他關於亞里士多德(Aristotle)、聖保羅、聖奧古斯丁、現象學、日常經驗世界和人類的演講,為他贏得了哲學界「無冕之王」(阿倫特語)的美譽。
1923年他搬到了馬爾堡大學做副教授,在這裡他與神學家魯道夫.布爾特曼(Rudolf Bultmann)成了朋友,並且與漢娜.阿倫特(Hannah Arendt)建立了持久的友誼。〔他與卡爾.雅斯貝爾斯(Karl Theodor Jaspers)在1920年建立了友誼並保持通信。〕在馬爾堡大學他把講座內容延伸到了亞里士多德的《修辭學》、柏拉圖(Plato)的《智者篇》、前蘇格拉底時期的希臘哲學、時間、真理、阿奎那(St Thomas Aquinas)、康德(Immanuel Kant)、萊布尼茨(G.W.Leibniz)。不過,這時他已有十年沒出書了。1927年春天,他的偉大作品《存在與時間》出版了,發表在胡塞爾主編的《哲學與現象學研究年刊》上,同時以單行本形式發行。
按海德格爾的說法,在這個時間出版該書,目的是為了滿足政府所規定的馬爾堡大學全職教授的聘任要求(「我的現象學之路」,80)。次年,他接替胡塞爾擔任弗萊堡大學的教授。他在1929年所做的就職演講的題目是「甚麼是形而上學?」在接下來的那個冬天裡他圍繞這個題目作了更詳實的論述(雖然,他的講述方式很有特點,在講授「形而上學的基本概念」時大部分時間都在講明顯屬於題外話的關於無聊和昆蟲的問題)。也是在這一年,他與恩斯特.卡西爾(Ernst Cassirer)展開了一場關於康德哲學的公開辯論,還因此發表了《康德與形而上學問題》。他的講座內容還包括唯心主義者謝林(F.W. Jvon Schelling)和黑格爾、柏拉圖《理想國》中關於洞穴的比喻,以及前蘇格拉底時期的哲學家阿那克西曼德(Anaximander)和巴門尼德(Parmenides)。1930年,他拒絕了柏林大學聘任他擔任教授的邀請。海德格爾對德國南部的當地生活非常熱愛,迷戀那裡的小鎮和粗獷的風景。他的大部分寫作都是在他1923年建於托特瑙堡的一座山間小屋裡完成的。他不喜歡大都市以及那裡的社會文化生活。
1918年至1933年魏瑪共和國時期的德國文化活動很活躍,但同時經濟蕭條、政治動盪。1930年9月,阿道夫.希特勒(Adolf Hitler)創辦的民族社會主義德意志工人黨(NSDAP,但一般稱做「納粹」)成為德國第二大黨派。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被任命為右翼聯盟總理。之後,他以2月27日的國會縱火案為藉口,倉促通過了授予納粹黨絕對權力的法令。1934年6月30日,他又以恩斯特.羅姆(Ernst Rohm)叛亂為藉口,謀殺了其對手羅姆的衝鋒隊員和其他異己黨員,例如反對資本主義甚於反對猶太人或布爾什維克主義的「左翼」納粹黨員格雷戈爾.斯特拉瑟爾(Gregor Strasser)。(約瑟夫.戈貝爾早期是斯特拉瑟爾的擁護者,但他1926年為希特勒所鼓動,參與到贏取銀行家和實業家支持的活動中。)1934年8月2日,希特勒被宣佈為「德意志帝國領袖」。20世紀20年代,海德格爾幾乎不問政治,而到30年代初他逐漸開始同情納粹主義。1933年4月21日他被弗萊堡大學教職工推選為校長,5月1日加入了納粹黨。5月27日他發表了題為「德國大學的自我主張」的就職演說,演說雖非特別溫和,卻並沒有反猶內容,這一點令人注目(不過,他的確將勞動、服役和求知視為同等重要的學生義務)。海德格爾在擔任校長期間與新政權合作,同時也力圖緩和後者殘忍的一面。他參與了1933年11月德國退出國際聯盟的公民投票活動。1934年4月,他因與師生及黨內官員發生齟齬而辭去校長一職。儘管沒有退黨,但他也並不積極投身政治了。後來,海德格爾宣稱自從羅姆暴動之後,他對納粹主義抱有的幻想便破滅了。
20世紀30年代海德格爾幾乎沒有發表作品,但他繼續授課,尤其是講授藝術。1935年,他在弗萊堡發表了題為「藝術作品的起源」的演講。1936年海德格爾前往羅馬,開始講授關於荷爾德林(Hölderlin)的系列講座的第一講。荷爾德林是一位神秘哲學詩人,18世紀晚期曾是黑格爾在圖賓根神學院的室友。在羅馬,海德格爾見到了卡爾.洛維特(Karl Löwith),他曾經的一位猶太裔學生。洛維特稱,海德格爾對納粹仍然懷有忠誠(洛維特,59–61)。同一年,海德格爾開課講授尼采(Nazism)。這一課程一直持續到20世紀40年代早期,後來成書並於1961年出版。海德格爾的朋友們認為這些講座對納粹主義有着隱晦的批判,他試圖挽救尼采,不讓尼采再被用來支持種族主義信條和行徑。與此同時,海德格爾受到蓋世太保的監視。從1938年開始,海德格爾的思想中技術的作用佔有越來越重要的份量。他表現出這一興趣是在他1938年於弗萊堡所作的題為「形而上學對現代世界圖像的奠基」的演講中,也出現在一場關於恩斯特.雲格爾(ErnstJunger)的「勞動者」一文專題討論課的講義中。(雲格爾既不是納粹分子,也不是反猶太分子,但是他的諸如「全面動員」這樣一些觀念被納粹利用了。)海德格爾這一時期的講座經常提及政治事件和當時的二戰。
他總是把它們同「存在的遺忘」以及技術聯繫起來。他認為,一廂情願地想建立一個幾千年長盛不衰的世界性帝國,這種只求長存不求實質的偏好與希臘人那樣的真正「締造者」相去甚遠。一個帝國的建立主要不是依靠「獨裁者」或「專制政體」,而是源自「現代性的形而上學實質」,一種凌駕於自然之上的意志。對納粹主義的這一斷言是在1941年夏天作出的,當時的希特勒政權正處於鼎盛時期。1944年秋天,海德格爾(忍辱)被徵召加入了國民軍(即「人民風暴」,有些類似於「英國國家衛隊」或「老爹軍」),沿着萊茵河挖反坦克戰壕。1945年初,他回到梅斯基希處理自己的手稿以確保它們安然無恙。6月,也就是德國納粹政府最終垮台的兩個月後,海德格爾去了弗萊堡,出現在「去除納粹委員會」面前。法國佔領軍中的一些軍官與海德格爾取得了聯繫,並為能使他和長期以來崇拜他的讓–保羅.薩特(Jean-Paul Sartre)見面作過多次安排。這一計劃並沒有實現。但他與薩特有書信來往,還和法國最忠實的海德格爾崇拜者讓.波弗萊(Jean Beaufret)結下了友誼。
1946年他被禁止上講台,這項禁令一直持續到了1949年。不過,他可以保留自己的圖書館,並被大學授予了榮譽退休教授的名譽。這項決定獲得了弗萊堡大學當局和法國政府的支持,這一支持部分是根據他的老朋友雅斯貝爾斯的一份報告作出的。
海德格爾的寫作生涯和講壇生涯又重新煥發了活力。他面對一小群聽眾作了「詩人何為?」(1946)的演講,以此來紀念里爾克逝世二十周年。他還發表了寫給波弗萊的信——「關於人道主義」(1947),在其中他將自己的哲學同法國存在主義拉開了距離。 1949年12月,海德格爾為不來梅俱樂部作了四場演講,其中題為「物」的一場是他1950年在巴伐利亞藝術學院所作的。他又恢復了和老朋友的交往:阿倫特於1950年來拜訪他,他同阿倫特以及雅斯貝爾斯的書信來往也恢復了。1953年他再次到巴伐利亞藝術學院演講,這次的題目是「技術問題」。他的遊歷範圍比先前更廣了。1955年他到瑟里西拉瑟勒發表了題為「甚麼是哲學?」的演講,隨後又在普羅旺斯地區的埃克斯市發表了「黑格爾與希臘人」(1957)的演講,並在那裡與勒內.夏爾(ReneChar)成為了朋友。1959年在他七十歲生日那一天,梅斯基希授予他榮譽市民的稱號。1962年他首次訪問希臘,1967年又再次訪問這裡,並在雅典科學和藝術學院作了題為「藝術的起源和思想的使命」的演講。從1966到1973年,他先後在法國普羅旺斯的勒托爾和德國的采林根區舉辦了一系列研討班。在1966年接受德國《明鏡》周刊採訪時,他試圖為自己在納粹時期的行為作出解釋。這次採訪在他逝世後十年才以「只有一位神才能拯救我們」為題發表。這一標題是他在接受採訪中引用的荷爾德林一首詩中的句子:「在我的少年時期/一位神常常拯救我/讓我免受成年人的呵斥和棍棒。」
二戰後,海德格爾不斷地發表著作,其中很大部分都是他以前演講的修訂稿。他在生命最後的日子裡協助編輯了自己的著作全集,包括他的演講稿以及早先出版的著作。他公開表示,希望每次講座中的思想都不會被遺漏。全集中的一卷於1975年出版,其中收入了他自1927年夏天開始在馬爾堡所作的關於「現象學基本問題」的一系列講座。(這一版本還不完整,原計劃收入約一百卷。)海德格爾於1976年5月26日逝世,5月28日下葬於梅斯基希的一處墓園中,與他的父母為鄰。人們舉辦了一場天主教彌撒來追思他。主持追思會的牧師是他的姪子海因里希.海德格爾(Heinrich Heidegger),他引用了《耶利米書》第1章第7節:「耶和華對我說:『你不要說「我是年幼的」,因為我差遣你到誰那裡去,你都要去;我吩咐你說甚麼話,你都要說。』」
海德格爾的一生是一個關於流浪者回歸的迷人故事,但他的故事之所以比任何其他人的都有趣,是由於他身為思想家的緣故。正因為他是一位重要的哲學家,人們才會不放過他所從事的政治活動的細節,更不用說他的宗教信仰和私生活了。我們下面就來看看他的哲學思想。
第一章海德格爾生平
他是(有可能除了維特根斯坦之外)20世紀最偉大的哲學家。他是(有可能除了黑格爾之外)最名不副實獲得「哲學家」稱號的人,因為他是把空洞的措辭偽裝成深邃言語的大師。他又是一個不可救藥的德國鄉巴佬,還一度是一個輕信別人又妄自尊大的納粹分子。他對納粹進行過嚴厲的批評,雖然這在當時不可避免地需要遮遮掩掩。他對我們這個時代的痼疾以及我們殷殷期待的療治這些痼疾的藥方進行過鞭辟入裡的分析。這些論斷中的每一個都是海德格爾的一個側面,都有或多或少的根據。能引發這樣一些對立反應的人究竟是一個甚麼樣的...
目錄
vi插圖說明
vii書目參照說明
第一章海德格爾生平
第二章海德格爾的哲學
第三章存在
第四章此在
第五章世界
第六章語言、真理、煩
第七章時間、死亡與良知
第八章時間性、超驗和自由
第九章歷史與世界時間
第十章藝術
第十一章梅斯基希的聖馬丁?
推薦閱讀書目
vi插圖說明
vii書目參照說明
第一章海德格爾生平
第二章海德格爾的哲學
第三章存在
第四章此在
第五章世界
第六章語言、真理、煩
第七章時間、死亡與良知
第八章時間性、超驗和自由
第九章歷史與世界時間
第十章藝術
第十一章梅斯基希的聖馬丁?
推薦閱讀書目
商品資料
出版社:牛津大學出版日期:2016-08-01ISBN/ISSN:9780199414857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192頁開數:32開(13X19.6 CM)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