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一大師,原名李叔同,是中國近代文化名人。他一生在文藝的多個方面,取得卓越的成就,詩詞是其中一個重要部分。本書收集弘一大師各類體裁的詩詞一百六十餘首,是目前收錄最為齊全的弘一詩詞集子。本書體例,別具一格,不以體裁不同分類,而依寫作年月先後編目,由此可使讀者清晰把握弘一大師六十餘年的人生軌跡和思路歷程。本書除通過「注釋」,對每首詩詞的疑難文字和典實詳加解釋外,特別在「詮解」上用力甚多,主要是解讀詩人寫作的歷史背景和心理背景,剖析他所寫詩詞的藝術底蘊,其間還穿插對不同觀點的商榷;既吸收前人的研究成果,又提出編著者獨立的見解,從而構成本書的一個顯著特色。閱讀本書,將有利於讀者深入瞭解弘一大師的傳奇人生,及其詩詞創作的藝術個性;也可為研究者進一步探討提供一定參考。本書曾以《弘一大師詩詞全解》為名,在本世紀初由東大圖書公司出版,受到讀者歡迎,連印三次,銷售一空。此次增訂重版,經過編著者的重大補充和修改,篇目更齊全,解釋更準確,並在書前新增「導讀」一文和在篇後新增「意譯」一項,意在為讀者更好地領會弘一大師詩詞,再助一臂之力。
作者簡介:
徐正綸,一九二八年生,溫州人氏,自幼喜文。參加工作以來,幾易崗位:雜誌社、報社、出版社,幾變職稱:編輯、副編審、編審;雖忙於為他人做嫁衣裳,但仍擠出時間,作點文史方面的學術研究。退休之後,著重從事弘一大師課題研究。幾年來,曾先後在海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有關弘一大師論文近三十篇,編著《漫憶李叔同》、《弘一大師詩詞全解》、《弘一大師散論》等書四種。並被杭州李叔同—弘一大師紀念館聘為特約研究員。
章節試閱
一九○○年
詠山茶花
瑟瑟寒風剪剪1.催,幾枝花發水雲隈2.。淡妝3.寫出無雙品,芳信4.傳來第二回。春色鮮鮮勝似錦,粉痕艷艷瘦於梅。本來桃李羞同調,故向百花頭上開5.。
右余近作山茶花詩也,格效東瀛6.詩體,愧鮮形貌之似;近讀東瀛山根立庵7.先生佳作,而拙作益覺如土飯塵羹矣。先生〈詠山茶花〉詩云:「前身嘗住建溪8.濱,國色9.由來幽意貧。凌雪知非青女10.匹,耐寒或與水仙親。豐腴坡老詩中相11.,明艷涪翁賦裡人12.。莫被渡江梅柳妒,群芳凋日早回春。」己亥歲暮之月13.,惜霜仙史成蹊14.。
【注 釋】1.剪剪 形容風寒削面。唐韓偓〈寒食夜〉詩:「惻惻輕寒剪剪風,小梅飄雪杏花紅。」2.水雲隈 水雲,即霧。《孟浩然集》三〈曉入南山〉詩:「瘴氣曉氛里,南山沒水雲。」隅,角落。《詩經‧北風‧靜女》:「靜女其姝,俟我于城隅。」全詞意即霧中的一角。3.淡妝 山茶花有紅、粉紅、白三種,李叔同看到的大概是白色或粉紅色。4.芳信 即花信,花開的消息或春天的訊息。宋晏幾道〈玉樓春〉之八:「梅花未足憑芳信,弦語豈堪傳素恨。」5.故向百花句 因山茶在秋花已凋殘,而春花未綻放的冬季開花,故有此說。6.東瀛 原指東海,此處作為日本國的代稱。7.山根立庵 日本近代著名漢詩人,旅居上海,與中國清末維新派唐才常交好,並時有詩詞唱和,發表於當時中國《東亞時報》。此詩是他應上海《遊戲報》一八九九年春以〈山茶花〉為題發起的徵詩活動而作。8.建溪 水名,閩江北源,也叫東溪。其地產茶,因以為茶的異名。黃庭堅〈謝王炳之惠茶〉詩中即有「平生心賞建溪春,一邱風味極可人」之句。作者可能誤認山茶由茶演化、衍變而來,故云。9.國色 指姿容極其美麗的女子。《公羊傳‧僖公十年》:「驪姬者,國色也。」此處喻指山茶花。10.青女 神話傳說中的霜雪之神。《淮南子‧天文訓》:「青女乃出,以降霜雪。」高誘注:「青女,天神,青霄玉女,主霜雪也。」11.豐腴坡老句 坡老,即北宋文學家蘇軾(一○三七—一一○一),因他號東坡,故尊稱他為坡老。他曾作詠山茶花詩多首。如「誰憐兒女花,散入冰雪中。堂中調丹砂,染此鶴頂紅」;又如「長明燈下石闌干,常共松杉鬥歲寒。葉厚有棱犀角健,花深少態鶴頭丹。久陪方丈曼陀雨,羞對先生苜蓿盤。雪裡盛開知有意,明年歸後竟誰看」等等,極寫山茶花的風采。12.明艷涪翁句 涪翁,即北宋詩人黃庭堅(一○四五—一一○五),涪翁是他的號。他出於蘇軾門下,而與蘇軾齊名,世稱「蘇黃」。他曾作〈白山茶賦〉:「稟金天之正氣,非木果之匹亞。乃得骨於崑閬,非乞靈於中夏。造物之手,執丹青而無所用;析薪之斤,雖睥睨而常見赦。高潔皓白,清修閑暇。」生動地描畫山茶花的芳姿和品格。13.己亥歲暮之月 即光緒二十五年十二月(西元一九○○年初)。14.成蹊 李叔同幼名文濤、廣侯,又名成蹊,取「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之意。
【意 譯】正當凜冽刺骨的寒風,一陣緊似一陣勁吹的時刻,在霧中的某個角落,幾枝山茶花兀自綻開了。她的妝扮這般淡雅,顯示了至高無上的品格;她的盛開為人們營造出一年裡的第二個春天。她的顏色比錦緞鮮亮,她的風姿比梅花嶙峋。她本來不屑於與桃李爭奇鬥豔,難怪她在春風送暖、百花齊放的前頭,就頂風冒雪恣意地開放了。
【詮 解】該詩作於一九○○年即李叔同遷居上海的第三年初。書寫該詩的字幅上鈐有「江東少年」、「惜霜」、「時年二十」印鑑。天津徐廣中先生收藏。最早見於一九八八年天津古籍出版社版《李叔同—弘一法師》。原詩無題。福建人民出版社一九九一年出版《弘一大師全集》第七冊收入此詩時,取題為〈詠山茶花〉,但無詩後跋語。
據徐廣中作於一九八八年的〈我收藏的李叔同早年幾件文物〉一文稱:它「是一張七十乘三十八公分的字幅,用蘇體書寫」,是李叔同當年寄贈他祖父徐耀廷的。由他收藏多年,現已「璧還」李叔同次子李端,「願他們能作紀念品,永保長存」。
徐耀廷(一八五七—一九四六),名恩煜,字耀廷,又字藥庭、月亭。他的長兄徐子明有國學根柢,並擅長書畫,是當時天津著名的畫家。他受兄長影響,平生也以研習書畫和篆刻為樂事,在當地有一定影響,鄉人因其排行第五,稱他為「徐五爺」。徐耀廷與李叔同家是近鄰,與李叔同父親李筱樓相熟,受到李筱樓賞識,在李家任賬房先生多年,並曾一度出任李筱樓經營的桐興茂錢鋪會計。
徐耀廷雖長李叔同二十三歲,但由於他工書畫篆刻,深得自幼愛好文藝的李叔同的仰慕,經常就近向他請教,得到他的細心指點。兩人由於志趣相投,感情融洽,結成了亦師亦友的忘年之交。
從現在留存下來的李叔同給徐耀廷的十九封信中,可以想見他們之間的密切關係。在這些信裡,李叔同親昵地稱徐耀廷為「五哥」或「老哥」。李叔同不僅在天津經常給因事外出的徐耀廷寫信;即便在他遷居上海以後,兩人之間還是書信不斷;信的內容除了一般問候和告知家庭近事、親友行蹤之外,主要是向徐耀廷問字問刻,求徐耀廷購帖購筆、買刻刀買石頭等等;並且還常將自己的詩詞、篆刻、書畫作品寄給徐耀廷,向徐請教。直至一九○五年他到日本留學,仍與徐耀廷有書信來往。如該年農曆十一月,李叔同還從日本寄來「用西洋水彩畫寫生」的沼津風景畫一幅給徐耀廷,顯然也帶有「候教」的意思。
這首寫於上海的〈詠山茶花〉詩,也可能就是寄贈徐耀廷聽取意見的,惜乎有關信件現已佚失;否則,我們可以從中進一步了解李叔同寫作此詩的某些背景材料。
山茶花,屬綠色灌木或小喬木。據《本草綱目‧本部‧山茶》稱:「山茶產南方,深冬開花,紅瓣黃蕊。」李叔同從天津遷到上海,才第一次看到產於南方的山茶花,對它自然有一種新鮮的感覺。尤其在北風刺骨的寒冬,山茶花居然綻開鮮艷花朵,更給李叔同留下深刻的印象。於是他寫了這首詠山茶花的詩,描畫了它的芳姿,謳歌了它在「寒風」凜冽中,為人間帶來錦繡的「春色」,在一年之間傳遞了第二回春天的訊息。特別在這首詩的最後兩句,詩人還讚美了它羞於與桃李爭奇鬥艷,因而搶在百花的前頭率先開放,一逞自己的風采。宋王之望在〈好事近〉詞中,曾有詠山茶花佳句:「獨占嚴寒天氣,正群芳休息。」李叔同的這兩句正表達了相同的意境。
李叔同的這首詩是在從津抵滬的第二年暮冬所作。這時,他才二十歲,正參加城南文社活動,每月會課,詩文俱佳,常名列第一,深得與會者的嘉許。城南草堂女主人宋夢仙曾作詩讚他「李也文名大如斗」;他自己後來賦詞,亦自稱:「二十文章驚海內」。這就是說,李叔同寫這首詩,正值他在上海文壇上嶄露頭角的時候。中國詩人有借花言志、以花寓情的傳統。陶淵明咏菊,林和靖誦梅,周敦頤贊蓮,便是幾個著名的例子。在這首詩中,李叔同也通過對山茶花的讚頌,抒發了自己當年那種敢爭天下先的志向。儘管從藝術上說,李叔同自己對這首詩並不滿意,他在詩後的跋語中說,與日本詩人「山根立庵先生佳作」相比,「益覺如土飯塵羹」,不足掛齒。但是這首詩畢竟反映了李叔同走出閉塞的封建大家庭,來到上海這個全新世界,如魚得水,大展身手的那種舒暢心境;象徵著他在創作歷程中的一大跨越。因此這首詩應當引起研究李叔同及其作品的人們的重視。
清平樂 贈許幻園
城南1.小住,情適〈閑居賦〉2.。文采風流合傾慕,閉戶著書自足。
陽春常駐山家3.,金樽酒進胡麻4.,籬畔菊花未老,嶺頭又放梅花。
【注 釋】1.城南 指城南草堂。李叔同譜兄許幻園於一八九七年在上海大南門外青龍橋(或稱金洞橋)畔建屋,稱為「城南草堂」。2.閑居賦 《晉書‧潘岳傳》:潘岳曾任縣令多年,終以親疾辭官,作〈閑居賦〉,寫他閑居故里,孝養親人,並寄寓失意之感。後人遂用此典詠去官閑居或閑居未仕,即隱居的生活。3.山家 山裡人家。因「城南草堂」遠離市囂,當地「男婦皆樸重,有古風存焉」,故云。4.胡麻 植物名,即芝麻,相傳漢張騫得其種於西域,故也稱胡麻,農歷七、八月份,即盛夏時節結果。此處指胡麻飯。據《太平御覽‧地部‧天台山》載:漢明帝永平五年,剡縣人劉晨、阮肇入天台山採藥,迷不得返,食桃止饑。後下山以杯取水,見蕪青葉流下甚鮮,復有一杯胡麻飯流出。二人謂去人不遠,乃渡水過一山,見二女容顏妙絕,呼劉阮二人姓名,問何來晚也,因相款待,行酒作樂,食中有胡麻飯甚美。被留半年,求歸至家,子孫已七世矣。白居易〈宿張雲舉院〉:「不食胡麻飯,杯中自得仙。」即用此典。此處用「胡麻」,既代指夏季,也有許幻園當時所過生活似在仙境的含意。
【意 譯】你住在遠離鬧市的城南草堂,內心追求晉代潘岳在〈閑居賦〉中抒發的那種超凡脫俗的安靜和恬淡。儘管你的文筆華麗,風度瀟灑,受到同人們一致傾心相慕;但你不求聞達,只以閉門著書自我滿足。 不論是風和日麗的暖春,胡麻成熟的炎夏,菊花未老的涼秋,還是梅花綻開的寒冬,你都一直堅守著這種淡定從容、逍遙自在的生活方式。
【詮 解】此詞約作於一九○○年至一九○一年間,最初載於許幻園著《城南草堂筆記》。
許幻園(一八七八—一九二八),名鑅,李叔同譜兄,江蘇婁縣(即上海松江縣,或稱雲間縣)望族。一八九七年因「性耽靜僻」,遂於是年春間在上海大南門青龍橋(或稱金洞橋)畔建屋,名為「城南草堂」。據稱,此處「雞犬桑麻」,民風淳樸。城南草堂「庭植雜花」,幽香滿室;「北臨青龍橋」,遍栽楊柳;「東望黃浦」,帆檣歷歷(見許幻園《城南草堂圖記》)。它確是養心修性的好去處。許幻園攜妻在此閑居,發起創辦「城南文社」,還特闢草堂一角邀李叔同一家同住。平日賦詩著文,悠然自得,其《城南草堂筆記》一書,即作於此。
閑散逍遙,本是古代文人的生活憧憬。它既體現為一種遠離塵囂的清靜無為的生活方式,即林語堂所說的「無事老人」式的田園生活(見林語堂《吾國與吾民》);也指一種虛靜超逸的心靈方式,使人從世間角逐名利中擺脫出來,進入精神自由舒卷的境界。這種生活方式和心靈方式,具有一種人格自勵的道德意味,而更重要的,可以使人們藝術化地品嘗生命情趣。因此,千百年來,成為歷代中國文人孜孜以求的生活境界。如晉代陶淵明的「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見〈飲酒〉);唐代柳宗元的「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見〈江雪〉);宋代蘇東坡的「何處無夜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耳」(見〈記承天寺夜遊〉);明代張岱的「幸生勝地,鞋靸下饒有山川;喜作閑人,酒席間只談風月」(見《西湖夢尋》);以至清代鄭板橋的「扁舟來往無牽掛」,「醉醺醺小徑歸來」(見〈道情十首〉)……等等,無不表現他們對這種閑適逍遙生活方式的傾慕和謳歌。
李叔同長期受到中國古代文化的熏陶,自然也繼承了這種文人的氣質。他對閑適的田園生活一直「雖不能至,心嚮往之」;因此,當他一旦接觸到許幻園閑居城南草堂的生活方式,不能不由衷地表示讚嘆。他在這首詞與寫於同一時期的〈和宋貞題城南草堂圖詩原韻〉中,都體現了這種心情。即使在十餘年以後,儘管人事已非,他在所作的〈題夢仙花卉橫幅〉中,仍抒發了對城南草堂生活方式的留戀。
這首詞的上片,雖用白描手法寫了短短二十二個字,但卻對許幻園的氣質(「文采風流合傾慕」)、心境(「情適〈閑居賦〉」)和生活方式(即「城南小住」,「閉戶著書」),作了生動的概括。要附帶說明的是,許幻園的「著書」並不是「都為稻粱謀」,而是他消遣生活的一種手段,閑情逸致的一種表現。上片所概括的這三點,並非彼此孤立,而是互為因果的。正因為許幻園具有前兩點主觀的優越條件,才會有第三點,過上令人傾慕的田園式的生活。李叔同在同年所寫的《城南草堂筆記‧跋》中,曾說:「雲間許幻園譜兄,風流文采,傾動一時。庚子初夏,余寄居城南草堂,由是促膝論文,迄無虛夕。今春渠養疴多暇,數日間著有《筆記》三卷,將付欹劂。」這段短文,正是對該詞上片四句所作的具體注釋。
下片四句,雖是寫景,但作為上片的延伸,對許幻園田園生活的內容進行生動的補充。這四句詩在藝術手法上頗有獨到之處,一句一景,分別抓住各個季節最具特色的景物,通過畫面的不斷變換,依次遞進,點出春、夏、秋、冬四個季節的演變,以此顯現許幻園一年四季始終與風花雪月作伴,以山光水色為鄰,看不盡的花開花落,賞不完的月缺月圓,把自己的渺小生命投身於大自然的懷抱之中。這是何等瀟灑和超脫!
通過疊印具有特徵意義的畫面,對時間或空間進行全景式的形象概括,這是歷代詩人常用的手法。元代馬致遠那首〈天淨沙‧秋思〉:「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就是一例。在這闋小令中,馬致遠抓住秋天裡幾個很有典型意味的景物,將它們集於尺幅之中,造成蒼涼的意境,最終點出淪落天涯,愁腸寸斷的旅客,寫景、抒情水乳交融。李叔同在這首詞中,學習前人的這種寫作技巧,並取得一定成就,反映了他在詩歌創作中的潛在才華。
最後要說一點的是,時代畢竟不同了。許幻園在城南草堂所過的那種逍遙的生活,如果在陶淵明、蘇東坡時代尚有可能長久維持,但在進入二十世紀的中國社會,這只是烏托邦式的空想。事實正是這樣,許幻園逍遙了幾年,最後還是「閑適」不下去,不得不「納粟出仕」,忙碌俗務。不久由於生活拮据,連城南草堂都賣給了他人,換了屋主。李叔同一九一四年春天尋訪城南草堂舊址,發出了「明月下南樓」的沉重感嘆,這正反映了詩人對閑適生活方式的憧憬破滅以後,既戀戀不捨,又無可奈何的複雜心情。
一九○○年
詠山茶花
瑟瑟寒風剪剪1.催,幾枝花發水雲隈2.。淡妝3.寫出無雙品,芳信4.傳來第二回。春色鮮鮮勝似錦,粉痕艷艷瘦於梅。本來桃李羞同調,故向百花頭上開5.。
右余近作山茶花詩也,格效東瀛6.詩體,愧鮮形貌之似;近讀東瀛山根立庵7.先生佳作,而拙作益覺如土飯塵羹矣。先生〈詠山茶花〉詩云:「前身嘗住建溪8.濱,國色9.由來幽意貧。凌雪知非青女10.匹,耐寒或與水仙親。豐腴坡老詩中相11.,明艷涪翁賦裡人12.。莫被渡江梅柳妒,群芳凋日早回春。」己亥歲暮之月13.,惜霜仙史成蹊14.。
【注 釋】1.剪剪 形容風寒削面。唐...
作者序
前言
拙編東大圖書公司版《弘一大師詩詞全解》自二○○○年面世以來,已經先後三次印刷發行。這從一個側面反映,它是一本受到廣大讀者喜愛的讀物。當然,這首先要歸功於弘一大師的人格魅力和卓越的詩詞創作才華。
現在,此書又經過編著者在原著的基礎上,進行重大補充、修改,重新出版,並納入三民書局版「古籍今注新譯叢書」之中。這一增訂本和原著比較,有以下幾個方面的顯著不同:
一、篇目更加齊全:本書這次新收詩詞十五首。其中有原著漏收的一首;有列入「補遺」部分,尚未注解的七首;有新近發現的七首。對以上各首詩詞,按照前例,一一加以「注釋」和「詮解」後收入。全書共收詩詞(含歌詞)一百六十五首,是目前出版的各種弘一大師詩詞集中,收集最為齊全的一本。當然,對原著中新近考證確定非弘一大師所寫的一首歌詞,也作了實事求是處理,移入「附錄」一欄,以供讀者參考。
二、注解更加完善:拙編出版以來,隨著學術界對弘一大師研究的不斷深入,發現原著的注釋和詮解中,有某些不夠精確之處,甚至還有個別錯訛,本書此次逐一予以補正。但限於作者水平和手頭掌握的資料,不如人意之處,仍有不少,只能有待今後繼續努力了。
三、最重要的變動和增補是,為了滿足更多讀者的閱讀需要,本書在弘一大師的大部分詩詞後面,除「注釋」和「詮解」之外,增添「意譯」一項。這是因為生活於清末和民國前期的弘一大師,在寫作詩文時使用的大都是文言文。古體詩詞無須說,就是歌詞,也有很多是用文言文寫成的。今天一般讀者,由於用語習慣和當時迥然不同,閱讀起來自然會有一定困難。讀懂詩詞的文字尚且不易,更別說領略個中況味了。為此,編著者嘗試將弘一大師的各篇古體詩詞,包括部分歌詞,譯成白話文。但也只是根據編著者個人的理解,把詩詞的字義,用白話文表述出來而已,期望對一般讀者讀懂詩詞全文,有所幫助。至於詩詞的平仄、音韻,尤其是內蘊的意境和情趣等等,就無力顧及了。所以我們將之稱為「意譯」。對於那些比較淺近、容易讀懂的詩詞和歌詞,也就省去了這道工序。這是一件難度較大的工作,況且又是弘一大師這樣一位藝術天才的詩詞作品;因此,意譯的某些詩詞,雖然經過反復斟酌,一再推敲,並多方徵求意見,還是感到不甚滿意,希冀方家多加指正。
前言
拙編東大圖書公司版《弘一大師詩詞全解》自二○○○年面世以來,已經先後三次印刷發行。這從一個側面反映,它是一本受到廣大讀者喜愛的讀物。當然,這首先要歸功於弘一大師的人格魅力和卓越的詩詞創作才華。
現在,此書又經過編著者在原著的基礎上,進行重大補充、修改,重新出版,並納入三民書局版「古籍今注新譯叢書」之中。這一增訂本和原著比較,有以下幾個方面的顯著不同:
一、篇目更加齊全:本書這次新收詩詞十五首。其中有原著漏收的一首;有列入「補遺」部分,尚未注解的七首;有新近發現的七首。對以上各首詩詞,按照前...
目錄
刊印古籍今注新譯叢書緣起
前 言
導 讀
一八九四年
斷 句 一
一八九七年
賦得憂國願年豐 五
一九○○年
詠山茶花 一二
清平樂 贈許幻園 一六
和宋貞題城南草堂圖詩原韻 二○
老少年曲 梧桐樹 二四
戲贈蔡小香四絕 二七
蘇幕遮 贈別天涯芳草館主人 三三
一九○一年
《辛丑北征淚墨》
南浦月 將北行矣,留別海上同人 三八
夜泊塘沽 三九
遇風愁不成寐 四○
感 時 四二
津門清明 四三
示津中同人 四四
日夕登輪 四五
西江月 宿塘沽旅館 四六
舟泊燕臺 四七
輪中枕上聞歌口占 四八
醉花陰 閨怨 五二
天韻閣得句書贈蘋香 五六
和補園居士韻又贈蘋香 六二
一九○二年
和冬青館主題京伶瑤華畫扇四絕 六七
照紅詞客、介香夢詞人屬題〈采菊圖〉,為賦二十八字 七二
重遊小蘭亭口占 七五
一九○三年
冬夜客感 七九
一九○四年
贈李蘋香絕句 八三
為滬學會撰《文野婚姻新戲冊》既竟,繫之以詩 八六
二月望日歌筵賦此疊韻 九三
前 塵 九六
金縷曲 贈歌郎金娃娃 一○○
〈滑稽傳〉題詞 一○六
贈語心樓主人 一一二
一九○五年
菩薩蠻 憶楊翠喜 一一五
為老妓高翠娥作 一一九
秋 感 一二二
喝火令 故國今誰主 一二八
哀祖國 一三○
愛 一三三
化 身 一三六
男 兒 一三九
婚姻祝辭 一四四
追悼李節母之哀辭 一四七
金縷曲 將之日本,留別祖國,並呈同學諸子 一五○
減字木蘭花 題手繪山茶花 一五六
一九○六年
東京十大名士追薦會即席賦詩 一六一
朝遊不忍池 一六五
喝火令 哀國民之心死也 一六九
高陽臺 憶金娃娃 一七二
醉 時 一七五
春 風 一七九
昨 夜 一八四
人 病 一八七
我的國 一八九
春郊賽跑 一九二
隋堤柳 一九四
一九○七年
《茶花女遺事》演後感賦 二○○
初 夢 二○四
簾 衣 二○八
一九一二年
滿江紅 民國肇造誌感 二一三
題丁慕琴繪黛玉葬花圖 二一八
詠 菊 二二三
大中華 二二七
一九一三年
春 遊 二三一
一九一四年
玉連環影 為夏丏尊題小梅花屋圖 二三六
題夢仙花卉橫幅 二四○
一九一五年
送 別 二四七
憶兒時 二五二
早 秋 二五五
悲 秋 二五七
月 夜 二六○
十 載 二六三
一九一六年
題陳師曾荷花小幅 二六七
一九一七年
貽王海帆先生 二七二
一九一三—一九一八年
直隸省立第一師範附屬小學校歌 二七八
夢 二八一
長 逝 二八五
春 夜 二八八
鶯 二九二
採 蓮 二九四
秋 夜 二九六
冬 二九七
西 湖 三○○
月夜遊西湖歸寢 三○四
豐 年 三○六
人與自然界 三一○
歸 燕 三一三
幽 居 三一六
幽 人 三二○
天 風 三二四
誠 三二八
落 花 三三二
朝 陽 三三六
月 三三八
晚 鐘 三四○
一九二九年
《護生畫集》題詞
眾 生 三四五
生的扶持 三四六
今日與明朝 三四六
母之羽 三四七
親與子 三四七
仁 獸 三四八
兒 戲 三四九
沉 溺 三四九
暗 殺 三五○
訣別之音 三五○
生離歟?死別歟? 三五一
倘使羊識字 三五一
乞 命 三五一
農夫與乳母 三五二
示 眾 三五三
喜慶的代價 三五三
殘廢的美 三五三
生 機 三五四
囚徒之歌 三五四
投 宿 三五五
雀巢可俯而窺 三五五
誘 殺 三五六
倒 懸 三五六
屍 林 三五七
開 棺 三五七
蠶的刑具 三五八
昨晚的成績 三五八
惠而不費 三五八
醉人與醉蟹 三五九
懺 悔 三六○
冬日的同樂 三六○
老鴨造像 三六一
楊枝淨水 三六二
我的腿 三六三
平和之歌 三六三
一九三一年
《清涼歌集》
清 涼 三七三
山 色 三七四
花 香 三七五
世 夢 三七六
觀 心 三七八
一九三五年
淨峰種菊臨別口占 三八七
一九四○年
《續護生畫集》題詞
盥漱避蟲蟻 三九一
燕子飛來枕上 三九一
關關雎鳩男女有別 三九二
敝衣不棄為埋豬也 三九二
解 放 三九三
採 藥 三九三
一九四一年
為紅菊花說偈 三九八
附 錄
書 憤 四○四
祖國歌 四○七
廢 墟 四一一
秋 夜(另一首) 四一五
廈門第一屆運動會會歌 四一九
刊印古籍今注新譯叢書緣起
前 言
導 讀
一八九四年
斷 句 一
一八九七年
賦得憂國願年豐 五
一九○○年
詠山茶花 一二
清平樂 贈許幻園 一六
和宋貞題城南草堂圖詩原韻 二○
老少年曲 梧桐樹 二四
戲贈蔡小香四絕 二七
蘇幕遮 贈別天涯芳草館主人 三三
一九○一年
《辛丑北征淚墨》
南浦月 將北行矣,留別海上同人 三八
夜泊塘沽 三九
遇風愁不成寐 四○
感 時 四二
津門清明 四三
示津中同人 四四
日夕登輪 四五
西江月 宿塘沽旅館 四六
舟泊燕臺 四七
輪...
商品資料
出版社: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出版日期:2017-01-03ISBN/ISSN:9789571461809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472頁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