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公不義不合理的事愈來愈多,你是否也感到過無力?一言不合就建國,現在正流行!
台灣民主行之有年,但我們的生活卻好像愈來愈苦悶。一例一休吵翻天;物價猛漲、實際薪資卻倒退十六年;PM2.5到處飄,把空氣變糟的罪魁禍首卻個個活跳跳……
不公不義不合理的事愈來愈多,你是否也感到過無力,不知道除了對政府失望、然後繼續用木刀捅坦克以外,還能做什麼?
你需要來一場思考革命!
日本文化界奇人、行動藝術家坂口恭平在對政府失望之餘,決定徹底放棄這沒用的體制,獨立建國,還自己當起行政院長。他要告訴你:改變現狀根本沒那麼難。
我們都不知不覺習慣了這僵化的體制,所以覺得改變很難,但事實上,從思考開始革命,你的腦袋能做的事遠比你想像的多;看不慣現有的政策,那就自己建國自己來!
坂口恭平的「新政府」出招:
.房貸壓死人:改變「房屋」的定義,不是只有豪宅才算房子。我們真的需要住在死板板的水泥牢籠裡嗎?
.生活很苦悶:不是只有不斷向「錢」進才叫生活。人也可以選擇活在善意和愜意之中。你是誰、能做什麼,由你自己決定。
.政策有夠瞎:那就自己建國、站出來做自己想做的事。錢從哪裡來?只要展現出你的「態度」,錢還真的就會從四面八方湧過來。
改變現狀並非空想,坂口恭平的「新政府」就是最佳範例。
自己的政策自己訂。你,準備好要建國了嗎?
作者簡介:
坂口恭平
一九七八年生於日本九州熊本縣。是建築師,也是作家。
早稻田大學建築系畢業後,二○○四年出版以日本街友居住狀況為主題的攝影集《零元住家》(○円ハウス),二○○六年在加拿大溫哥華舉行首次個展,二○○七年前往肯亞的奈洛比參加世界社會論壇。他將東京隅田川的路上生活達人,鈴木先生平日的點滴記錄下來,於二○○八年出版《在東京住零元屋,過零元生活》(TOKYO○円ハウス○円生活)一書,並於次年(二○○九年)在多摩川親身體驗這樣的生活。
從對生存權的思考出發,在對日本政府徹底失望後,於二○一一年獨立建國,創建「新政府」,並自己擔任行政院長。
其他著作還包括:《隅田川的愛迪生》(隅田川のエジソン)和《東京一坪遺產》(TOKYO一坪遺産)等。
喜歡在推特記錄自己的想法點滴,也歡迎所有人來提出質疑或一起討論。
Twitter:https://twitter.com/zhtsss?lang=zh-tw
E-mail:kyohei88@gmail.com
譯者簡介:
王榆琮
熱愛日本的理工人,著迷於翻譯工作,希望未來可以引介更多日本文化給同樣熱愛日本的人們。譯有《去作狂野的夢》、《擁抱脆弱,你會更堅強》、《暴走社會》等書。
章節試閱
第一章 生活中早已有無限的層面(節錄)
1街友的新層面生活
房子只能算是寢室
我在隅田川附近散步時,看到一些用藍色塑膠布搭成的房子。大約十二年前,二○○○年時,我還是早稻田建築系大四的學生。當時我不想找工作,也沒有打算成立設計公司,對自己的未來一片茫然,不過我每天都會到處觀察,就像是在尋找些什麼一樣。
當時在我眼中,那些人只不過是遊民而已,不過,我卻有些在意他們的生活情形。我在大學裡學習建築知識,打量他們的房子後,我疑惑:這也能算是建築物嗎?這些人的房子看起來很小,小到似乎一點發展性也沒有,我反而還覺得他們很需要別人的救濟。
但有一次,我卻發現一間很特別的房子。雖然看起來不過是由藍布搭成的房子,但屋頂上卻裝著一個很不可思議的東西。仔細一看,才發現那是太陽能發電板。我對這個從來沒見過的高科技房屋感到很驚奇。
走進屋裡一看,還能發現裡頭有一張榻榻米,是一間小房子呢。而且裡頭使用的也全是電器產品喔!房子的規格,正面寬度剛好是九十公分,看得出是一間經過精心設計的房子。
事實上,我認為這間房子是所有我看過的建築物中,最貼近我的想法的房子。不但在都市中自然生息,而且以東京的自然素材為原料,不花費半毛錢(廢物回收利用),親手打造出剛好合住的房屋。這一點和為了勉強配合生活,只好花錢付房貸、房租的現代房子有很大的不同。
雖然大家都稱這種人是「無家可歸的遊民」,然而這又確實是他的家。
和他聊過以後,我更加覺得這真的是一個道地的「家」。同時,我覺得我自己還比較像是借宿在別人的房子裡的遊民。
不過,他家很小,狹窄到讓人覺得這不適合人類居住,裡頭的空間就只有一塊榻榻米長的四十公分大小。我問他,住在這麼狹窄的房子裡,不會覺得很麻煩嗎?結果他說:「這你就錯了。這個房子只能算是我的寢室而已。」
當時我聽了,只覺得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所以他便開始為我解釋。
晴天時,他會在隔壁的隅田公園看書,或是參考撿來的國中音樂課本來彈吉他。此外,公園廁所和自來水也都隨便他使用,而且他一個禮拜會去附近的澡堂洗一次澡。想吃飯就去超市幫忙打掃,就能順便拿到人家給的肉和青菜。所以,對他來說,一個寢室大小的房子就夠用了。
聽完後,我感到茅塞頓開。後來,我在演說中一直提及的許多觀念,就是在這時開始萌芽的。
對他來說,公園就像是起居室、廁所、供水處;圖書館則是書房,超市就像冰箱,至於那個房子就是寢室了。
我把這種生活方式稱為「一個屋簷下的都市」。對他而言,他的居住空間不只有那個房屋,每天生活的整個都市空間都算是他的大房子。同樣的事物,只要改變觀點,就會產生完全不同的意義。而他使用的房屋、生活方式、看待都市的著眼點,其中都存在著無數的層面(Layer)。
他看待事物的層面和普通人所見的層面不同,不但沒有人發現到他的這種生活觀點,而且也沒人跟他搶著利用資源,同時沒有人會反對他的行為,而且他還能確實地實踐前所未有的空間使用概念。我發現這和最近常常提倡的「分享」有些不同,而他能將這種空間使用概念完全融入生活裡,這簡直就是「另類層面的生活空間」。人類學家克勞德.李維史陀(Claude Lévi-Strauss)也曾表示,借用既有的他物來達成目的,即是「拼裝」的概念。我有預感,這種全新的房屋使用態度,能幫我找到重要的研究線索。
單純的觀點
我們怎麼會覺得人類要生活(不管是用水、用火、吃飯)就非得要有錢呢?而且我們不但不思考這樣是否合理,還像笨蛋一樣乖乖的花錢求生存。結果這種不良的生活方式,反而讓自己愈活愈不安心。
我在看到生活起居一切免費的生活方式時,心中思考著:「如果街坊鄰居們團結起來,讓回收利用的生活圈形成共識,不就能輕易地維持這種不用花錢的生活嗎?」同時我也很好奇,這樣做有這麼困難嗎?
為了維持有錢可花的生活,更加努力地保住工作,在佐佐木先生的眼中,這種勉強自己工作的人才是「笨蛋」,因為這種人「沒有動腦思考」。
通常有人發表這類意見時,就會被批評:「你這種沒在工作的人,才不了解上班不能亂請假」、「辭掉工作只會讓生活變得更難過」,或是「不然你覺得怎麼做才能讓社會進步?那我們的經濟發展又要如何?」,又或是「那種露宿生活能夠成立,還不是因為多數人正常生活,使社會得以正常運作的關係」等等。
但等到這些正常工作的人終於覺醒時,奴隸制度幾乎成了社會運作的普遍現象,人們仍舊不敢罷工。話雖如此,大家依然不覺得這種表面正常、實則奇怪的生活充滿了弔詭的邏輯,所以也不會想到其他層面的生活方式。這就是目前大眾對生活感到麻木的現狀。
我認為社會陷入了一種狀況,就像是每個人都還清貸款後,會造成銀行倒閉一樣,我把這種現象稱為「負債思維」。指的是工作的動機是為了解決負債的這種思考模式。
那種古怪的邏輯,就像是你去申請三十五年的長期貸款,然後就以為自己會在負債壓力下專心工作。你工作的企業和銀行,在賺錢的當下,不但能順利營運,而且你還會歡呼:「萬歲!咱們的經濟得到發展囉。」但當我表達這樣的看法時,總會有人告訴我事情不像我講的這麼單純。但我再反問,那麼其中又有什麼複雜的體制運作時,卻從來沒有人可以給我一個解釋。我看,其實大家也不知道自己所認為的複雜到底有多複雜。
我倒認為,自己不了解的事情,就該好好想清楚再提出答案,這是很簡單的道理。與其老是把事情想得太複雜,不如先學會讓自己習慣用單純的觀點看待事物,否則我們將難以應付各種複雜的社會現象。
思考產生新空間
在我發現和一般人過著截然不同的生活的街友生活圈後,經過實地考察,我把這個發現稱之為「層面」。
不論是以前還是現在,人類一直都試著在這唯一的地球上開疆闢土,而這也是造成各種戰爭、對立的原因。日本這個國家的人們習慣透過獲得金錢,來增加自己名下的土地。各種增加自己所有物的行為,就成了活絡社會經濟和生活的基礎。然而,街友們的觀點卻完全不同。
我身處的建築界也是如此。大家都在自己擁有的土地上建造一棟又一棟的建築物,以為用牆壁圍起來才是拓增生活空間的方法。但事實上,真是如此嗎?當然,我個人是持相反的意見。因為不管在自己的領土上建造多少個牆壁互相堆疊的建築,空間事實上還是不會增加,我反倒認為那是在減少生活空間。
而街友們對空間的看法就不是如此了。由於他們大多無法以金錢買地,因此不得不放棄擁有土地的可能。不過,為此他們自己製造出了新層面空間的概念。有別於日本大眾習以為常的「封閉化」社會,他們可以製造出截然不同的生活層面。
當然,街友們不是魔術師,無法真的憑空變出空間,但他們可以善用思考。建築物無法爭取到空間,但透過思考就能營造出絕佳的生活空間。
新層面思維能將創意轉換為空間,告訴我這點的就是鈴木先生房屋的玄關。他只要把門關上,將藍色帆布闔上,將熱水加入容器中,就能變成用來泡澡的塑膠浴缸。如果把門打開,在門的內側掛上菜刀,就會生出做菜用的流理台。隨著站立之處的不同,原本只是作為玄關的空間就能變化出各種用途。
換句話說,隨著使用動機的不同,可以切換到各種不同的層面,讓生活空間因此變多。這和「如何用牆壁圍住一個空間」的概念完全相反,因為這根本不需要使用到牆壁,更何況人類本身就有不斷創造出肉眼看不見的使用空間的能力。
我所說的這種層面,並不是什麼嶄新的技術,而是人類自古以來就擁有的能力。
2為房屋裝上車輪──移動式住家
移動式住家
我對現存會自動向居住者徵收房租的居住環境,以及總會和基礎建設產生連結的社會體制進行了思考,然後開始想找一個異於這種環境的「場所」,來重啟大眾對於「家」的看法。到目前為止,我的工作只是調查街友的生態,不過這次我要向前跨出一步了,為的就是讓社會的視野變得更廣大。
「為何人類要生存就一定要付房租?」這是我對居住所提出的質疑。然而,大家聽了這個問題,都覺得花錢生存是毋庸置疑的事。每個人都認為付房租、用錢買房子是理所當然的事。但是,明明就有許多街友在河邊,不用花錢買地就能蓋出免費的房屋。這根本就是明擺著的事實,但我們依然對於花錢付房租的生活模式深信不疑,這個現象其實最值得質疑。
我不反對付錢取得居住環境,但目前的居住體制已經威脅到我們的生存權。換句話說,我覺得這種制度已經違法了。讓所有人都有地方住,不正是我們的國家該負的責任嗎?
即使如此,現在才來抱怨也無濟於事。想要生存,我們只能以具體的行動來解決問題。
因此,我們首先就要改變原本那種自動繳納房租的觀念,並且試著效法鈴木先生。鈴木先生的家沒有牢牢固定在土地上,因此在法律上不能算是「住家」,但在感情上,鈴木先生當然把它當成「家」。而我打算就此觀點做個延伸,進而建造出新型態的房屋。
鈴木先生的家是一間「不是房屋的房屋」。簡單地說,那是間沒有固定在土地上,會移動的房屋。只要看一下日本的《建築基準法》,就會發現鈴木先生的家不能算是「房屋」,所以除了沒有執照也能蓋的優點外,也不需要繳稅,是一棟不被法律框架束縛的自由房屋。
因此,我為自己的房子裝了四個手拉車車輪。光是這樣做,就可以讓移動式住家在法律上不被視為建築物,而是被視為車子。而且施工費只要三萬日圓,還不必繳固定資產稅。這個房屋有三疊榻榻米(約一點五坪)大,可以用太陽能發電板幫iPad和iPhone充電。這麼一來,靠私人用電源使用電器的住宅就簡單地建造好了。
接下來要解決的問題,就是放置移動式住家的「場所」。在前文中,我們從鈴木先生的故事裡了解到,日本所有土地都已經被分類了。在日本,想建造住宅,就要把房屋蓋在住宅用地上,因此得想辦法用大量的錢取得建地。而我要做的,就是將可建造房屋的場所擴大解讀。
移動式住家在法律上是「車子」,所以不管是農地也好、停車場也罷,只要是能停車的地方,就可以安放移動式住家。尤其東京又有很多停車場,所以接著我要找的是一個願意讓我放房屋的地主。我在問到第三個地主後,對方終於爽快地允諾了。「我只是在停車場放一個很像房屋的『車子』而已,根本沒有違法。」只要地主能認同這點就沒問題了。
不過,他還是問了我一個問題:「你不會住在裡面吧?」
我立刻回答:「對啊,我不會住進去」。
我其實是打算要住進去的,只是不這麼說可能就租不到車位了。但說謊畢竟是不好的行為,心裡多少會有罪惡感。
但是,我又想到,「居住」的定義又是什麼?
我想從法律觀點來解答這個問題,但結果我又發現了讓我吃驚的事。
我們的國家竟然沒有法律規定什麼才算是「居住」。
在裡面接自來水就算嗎?在裡面睡覺就算嗎?在裡面吃飯就算嗎?
事實上,我們根本就沒有規定怎樣才算「居住」。在法律上,擁有「房屋」就要繳稅給國家,然而法律中又沒有任何關於「居住」的規定。簡單地說,國民在居住這方面,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來發揮。
由此可見,日本這個國家或許比印象中的還要棒。因為這是一個擁有居住自由的國家,所以我愛怎麼住就可以怎麼住。
第二章 私人與公共之間(節錄)
2 逐漸醞釀出的公共空間
神奇的庭院
我曾在《ecocolo》雜誌上寫專欄,其中有關於東京庭院的調查。
雖說主題是東京的庭院,不過畢竟東京土地太小,真正家中有庭院的人其實不多。不過,也是有一些人會花費心思打造出理想中的庭院,這些庭院就是我在專欄上的訪問對象,而且我也將之命名為「4D GARDEN」。
而在這之中,有一個特別吸引我的庭院。
請看左邊的照片。這是一個家住中野區,沒有足夠的空間能作為庭院的人所打造出的庭院景觀。原本我以為那只是花圃,不過仔細看卻會發現汽車的引擎蓋。
我想要停車場,也想要有庭院,而這個庭院景觀就是這個想法下的成果了。
那麼,車子又要怎麼辦?那整個就成了花圃了說……。而且車子外觀又很乾淨,看起來平時也有保養。於是,我問了一下這個庭院的主人,但他卻說:「明天早上你再過來看看吧。」我聽從他的話,隔天早上再過來。
結果就看到了這個景象。
庭院主人告訴我,每天早上他都會小心地把盆栽拿下來,然後開車送兒子到距離他們家五百公尺的中野車站。其實他根本不需要特地開車出去,但他表示,車子要常常用,不然很容易壞掉。而且他每次送兒子到車站後,回家又要把盆栽放回車上。這雖然是很費工夫的事,但他卻會微笑著進行這個工作。尤其是整個布置不花他半毛錢,這點最厲害。換句話說,那些盆栽都不是用買的。
問他如何收集到這些植物,才知道原來這些都是從路邊摘來的。他在路邊看到喜歡的植物,就會馬上摘下來,放在小盆栽裡種著,然後一直讓它們不斷生長。他的庭院就是透過這樣的作業逐步地完成。
我又問他,那些小盆栽現在放在哪兒呢?他一邊說「就在那啊」,一邊指向對面的公寓。我馬上看到公寓牆角放了一整排盆栽,看起來就跟花店沒兩樣。而且它們就像棒球的二軍球員,等長大後就能擺到車上的那個大聯盟裡了。
我對他說:「你除了有一棟房屋,還有一棟公寓嗎?你真行啊。」
他回答:「其實那棟公寓不是我的喔。」
聽了他的解釋才知道,原來那棟公寓的房東看到他的庭園造景技術,覺得很棒,所以跟他說好:「公寓這邊可以隨你布置,這樣還能讓你稍微有地方管理這附近的空間。」我看他根本就是園藝界的傑出人才了。
自己動手做公立公園
看著這個庭院,我思考了許多關於「私人擁有」的觀念。那位庭院的主人原本只是想布置自己的庭院,結果他的領域居然還延伸到對面的公寓。如果他放的是廚餘或一些怪東西,那大概也輪不到他幫人家管理公寓景觀。植物繁衍的力量可以豐富人的內心,甚至還能超越土地擁有的觀念,讓人與人之間更加親近。
如果再仔細看這些盆栽,還會發現每一個都有標上植物名的牌子。由於他的盆栽實在太多,所以我沒辦法把所有植物的種類記下來。我心裡很好奇,這麼做有什麼意義,因此我問了庭院主人。他回道:「因為很多路人停在這邊觀賞,他們都一定會問我植物的名字。」原來名牌是特地標給路人看的。
他接著又說:「這附近雖然有公立的公園,不過地面上有很多小石子,樹木也只有幾棵而已,待在那裡實在無法讓人感到自在。我覺得公園最好能像我家一樣,綠意盎然,這樣大家也會比較高興。」
聽了他這麼說,害我差點哭出來。本來我以為這裡只是他個人的庭院,但他其實是當作公立公園在管理,而且這個公立公園還是他親手創立的。他不是用「因為擁有所以快樂」的觀念在布置庭院,而是明顯把自己的土地當作公共空間,而且那還是園藝師親手打造出的公共空間。
我把因為這種方法而生的公共空間,取名為「Private Public(私人型公共)」。
將「自身」作為起點
對於現今的公共設施,我一直有許多疑慮。尤其常在我們一不留神時,就莫名地多出很多公共設施,不管是新圖書館、劇場、還是鎮民集會中心等等,都是這樣。當然,我不是要否定這些設施的功能,但原本還有很多舊的公共設施可用,就算沒有新的也不會讓人感到不便。
還有,雖然那些設施的建體都很大,但卻不允許大家在裡面躺著休息。這些設施既然有這種使用規定,那還不如有廣大草皮的公園會更好。此外,那些設施還規定晚上不得入內、不得在裡面吃便當等等,不禁讓人覺得那根本不是為了市民而建的。
我覺得現代的公共設施,就像是空有骨架的大箱子,無法充分發揮實質效用。而這個大箱子的施工費用就是我們所繳的大量稅金。至於是否有必要建造,都是由地方首長決定。奇怪的是,公共建築愈多,我們能自由玩耍的空間卻愈來愈少。建築師可以從中獲取數成的利益,因此對他們而言,公家機關找他們蓋公共設施可說是多多益善。
由這些現象看來,就能發現,公共設施的建造從頭到尾都充滿了矛盾。
反觀那位園藝師所打造的公共公園,散發著屬於他個人的舒適氛圍,不只在庭院感受得到,甚至就此成為公園也沒問題。這就是以人作為起點,再一點一滴擴散出去的公共概念。
我很想告訴大家,「這種私人空間所衍生出的空間才算是公共設施」。公共設施不是因為有人需要,所以才開始花大錢建設出來的,而是要身體力行,以創意打造出有意義的空間,再將之分享給眾人。
我覺得這樣才符合真正的公共精神。
3 二○一一年五月十日 新政府誕生
新政府誕生
對於核災,我們的政府選擇知情不報。由此可知,在我們國家的議員眼中,自己家人的「生命」和我們的「生命」並非一視同仁。我們的「生命」就像是名不見經傳的無名之物,即使無視這些生命的存在,政府也不會感到愧疚。就算我們義正詞嚴地表達出想改革政治的決心,也一樣拿他們沒辦法。不過,至少我們還有能力,可以在自己生活的層面裡創造出屬於自己的房屋;只要有心,甚至也能自己打造政府。
我常想:現在的政府真的值得我們信任嗎?而且總覺得很多人每次都只會對政府說:「你們下次一定要說清楚講明白。」(就像某些遭到家暴的女性,就算抗議自己被老公打,但還是不會想離婚。)不過啊,我還滿羨慕政府的,因為他們說了那麼多謊話,我們的國民也還是不敢吭聲。
福島發生核災時,政府明明就該告訴大家快點避難,然而他們卻是知情不報。看到他們的這種表現,我就已經不把這個政府當政府看了,這簡直就是無政府狀態。我認為這種情況很嚴重,倒不如我自行建立一個新政府好了。
所以我在二○一一年五月十日創建「新政府」,同時我也以「新政府首任內閣行政院長」之名走馬上任。
以露宿生活為範本
雖然我說這是新政府,但我不打算一肩扛下該政府的所有行政工作。我主要是想讓我的政府死守國民的生存權,雖然這句話半帶著開玩笑的意味,但目前的政府真的沒人做這個工作。
我這個新政府的施政方向很單純,那就是「盡全力讓自殺人數降到零」。
在我的新政府中,生活得痛苦到想死就算是違憲行為,也因此我才想趕快動起來,因為那些會成為街友的人就已經違憲了。
所以我想重新詮釋「街友」的意義,以及零圓房屋的生活型態。他們實現了不花錢就能生存的世界,用自己的技術將所有垃圾化為「貨幣」。我認為這已經算是全新的經濟型態。
但讓我困擾的就是,大家都會說:「我才不想過那種乞丐生活」、「我不要像那樣弄個巢穴住進去」、「我才不想撿廚餘吃」。所以我還是要再三聲明,我沒要求大家一定要過那樣的生活。我是希望大家能在都市裡,運用自己的創意,從零開始打造出屬於自己的生活層面。想要有理想的生活,就要靠自己來。
初次外交並開始組閣
庇護所成立一段時間後,熊本縣長的直屬幕僚小野泰輔先生來到Zero Center找我。這除了是新政府的首次外交活動之外,他也對移動式住家表示興趣。於是我告訴他,我這麼做就是想要改變大家居住和勞動的觀念。因此,我開始展開了和熊本縣政府的外交活動。
《蒙特婁公約》中有一個「何為國家?」的條目,而我看了其中的內容後,也想效法該條目中對於國家的定義。
該條目認為國家必要的條件為:
一、人民
二、政府
三、領土
四、外交能力
一、二項我已經擁有了,第三項如前文所述,就是銀座的那個無主土地。至於第四項,則是和熊本縣進行外交。
由於我是新政府的內閣行政院長,因此也必須組閣。
我先打了電話給人文、宗教學者中澤新一先生。我在二○一○年時認識他,當時我們兩人很合得來。
而且他還告訴過我:「你就繼續保持小孩子般的心態,向大眾提出單純的質疑吧」。
也因為這件往事,所以我自顧自地跟中澤先生說,我要任命他為教育部長,而他也很爽快的答應了我的要求。
後來,我還邀請告訴我輻射恐怖之處的鐮仲仁美導演,請她擔任勞動部長。還有建築師藤村龍至先生擔任交通部長,行政院長則是長期和我在網路上合作節目的音樂人磯部涼先生。此外還有其他朋友,都成了我的內閣成員。
此外,要是有人可以緩和現場氣氛,我會叫他「緩和氣氛部長」;很會按摩的就叫「按摩部長」;能輕易要到他人電話號碼的,就叫「電話部長」。我認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才能,而將自己的能力發揚光大,就是他們的使命。
換句話說,你只要成為新政府的國民,就有機會成為某某部長。而且,我除了擔任新政府的行政院長之外,也能擔任你的新政府中的某某部長。我這個人不是為了想統治國家而成立新政府的,我只是想效法那位在自家門前、靠自己布置出公園的園藝師,想要以身體力行作為起點,號召大家一同打造新政府罷了。
我甚至想過,要在報紙上刊登全版廣告,告訴所有人我開創了新政府。二○一二年四月的現在,我的推特有一萬兩千名網友關注,由於全版廣告要價數百萬到一千萬日圓,所以網友們一人捐一千日圓就能輕易幫我完成這個夢想。
「你想當什麼部長呢?我們的新政府急需你的才能,請立刻撥打以下電話,和新政府內閣行政院長坂口恭平討論吧!Tel. 090-8106-4666」
第一章 生活中早已有無限的層面(節錄)
1街友的新層面生活
房子只能算是寢室
我在隅田川附近散步時,看到一些用藍色塑膠布搭成的房子。大約十二年前,二○○○年時,我還是早稻田建築系大四的學生。當時我不想找工作,也沒有打算成立設計公司,對自己的未來一片茫然,不過我每天都會到處觀察,就像是在尋找些什麼一樣。
當時在我眼中,那些人只不過是遊民而已,不過,我卻有些在意他們的生活情形。我在大學裡學習建築知識,打量他們的房子後,我疑惑:這也能算是建築物嗎?這些人的房子看起來很小,小到似乎一點發展性也沒有,我反而...
作者序
前言
大家好,我是坂口恭平。雖然我不知該如何說明自己的職業,但我想對大家說:「你覺得我是什麼樣的人,我就是什麼人。」不過,我還是想在這裡清楚地介紹一下我的工作內容。
一九七八年,我在熊本縣出生,目前三十四歲,有一位妻子和一個三歲的女兒。還有,我收了一個名叫阿米的徒弟。
我的家位於熊本市的某棟公寓大樓內,坪數約為七十平方公尺(約二十一坪),是一間備有三房一廚的公寓,房租為六萬日圓。此外,我還有一間辦公室,就在夏目漱石在熊本五高(第五高等學校)擔任英語教師時的故居的對面。那是棟屋齡有八十年,建地兩百平方公尺(約六十一坪)的古早日式建築。我和徒弟花了十五萬日圓進行改建,後來又以三萬日圓的超低破盤價租到這棟房子。
二○一一年時,我的年收入為一千萬日圓,目前存款為三百萬日圓。
生於熊本的我,從當地的高中畢業後,為了到早稻田大學學習建築知識,所以前往東京討生活。後來,我在建築師石山修武先生的門下學習,畢業後也以沒付學費的形式在石山先生的研究室裡繼續學習,接著我就一直自行接洽各類工作。
雖然我說自己是建築師,但以現行的日本法規來看,我建造過的東西並不算是「建築」,頂多只是蓋出了幾棟像小孩玩具般的房子。換句話說,就日本的法律而言,我只是一個「沒有實質建造經歷的建築師」。當然,我也沒有取得建築師的執照,因為就我的工作性質來看,我認為自己沒有必要取得相關執照。
我的畢業論文的主題是調查街友的居住狀況。由於我對建築物被商品化的現況感到絕望,所以我想建造一種像鳥巢般的房屋供人居住,而在我看到街友們所住的房子後,我對建築領域又燃起了希望。
那篇畢業論文在二○○四年時,以寫真集的形式出版,名為《零元住家》(little more出版社)。換句話說,我步入社會時的身分是攝影師。不過,由於這類題材的書籍在日本沒有銷路,所以二○○五年,我前往歐洲和北美地區,於當地的現代藝術界展開活動。二○○六年時,我首度在加拿大漢堡州立美術館舉辦個展。由於我在漢堡被認可為現代藝術家,所以讓贊助商贊助我的作品,便成了我主要的收入來源。
二○○八年時,我回到日本,開始寫作,以沒有實質建造經歷的建築師的身分來告訴大眾,「家」這個詞究竟代表著什麼意思。到目前為止,我已經出過四冊單行本、兩冊文庫本,其中還有一冊被翻譯成韓文。加上寫真集,我總共出了八本書。換言之,我也算是一名作家了。
此外,我每個月都要進行三到四場的演講。因為透過談話的形式,我比較容易將自己的想法傳達出來。還有,我前往大學演講的場次也很多,不過由於說笑話的時間比講正經話的時間還要多,所以我也算是一名相聲家。事實上,我也有過說落語(譯註:一種類似說書、相聲的日本傳統表演)的經驗。我以前曾在柳家三三師父的門下當過前座(譯註:落語家的一種位階,大約是從練習生升格為正式新人的程度)。所以,我也曾當過落語家。
還有,我能用吉他自彈自唱,我在街上走唱一整天能賺進約一萬日圓。在念書時,我也都是靠這種才藝賺錢,當時甚至還出過幾張專輯呢。當然,唱片是我自己發行的,但靠著這項才藝我也養得起自己。所以說,我也稱得上是一名音樂家。
到了二○一二年的夏天,我開始前往歐洲工作三個月。在那裡,跟我一起工作的人大多是負責表演、舞台劇的導演,而他們認為我是一個能在日常生活中演活自己的演員。因此由歐洲的觀點來看,我也算是表演工作者。
然後到了最近,我蓋了一間附有車輪的房屋。這個附有車輪的屋子名為「移動式住家」,雖然在日本法律上不能算是正式的房屋,但我到處於泡沫經濟、因而房租不斷升高的新加坡時,聽我演講的新加坡人也將我視為道地的建築師。所以,我也能算是一名建築師。
之後我又更上一層樓,開始擔任起「新政府」的行政院長。也許你現在會覺得這種發展未免也太莫名其妙,但其中的緣由我將會在本書中娓娓道來。
總之,我成立了一個獨立國家。
因為我這個人,就是不想附庸於他國名下,我只想靠自己的手創造出屬於自己的人生。
那麼,為什麼我想創造這樣的人生呢?因為我小時候有一些問題,但一直都沒有人可以回答我,所以我才想創建一個獨立國家,自己仔細地來探討小時候的那些問題。
無論如何,我想在此列出我一直在思考的那些問題,讓各位一起來想想。換成是你,你又會如何回答這些問題呢?
我由衷地希望各位讀者能一邊思考我的問題,一邊閱讀本書。
坂口恭平從小所抱持的疑問:
一、為什麼在所有動物裡,只有人類必須靠錢才能生活下去呢?還有,「沒錢萬萬不能」是真的嗎?
二、我們每個月都要繳房租,但為什麼我們不是把錢回饋給腳下的土地,而是把錢繳給房東呢?
三、汽車的電池能用來驅動大多數的家電產品,但為何我們還需要建造核電廠,以獲得大量電力呢?
四、「土地基本法」是為了防範人們將土地作為投機營利之用,但為何不動產業者卻不會因此遭到檢舉呢?
五、被我們稱為「金錢」的東西,其實是日本銀行發行的債券,但為何我們拿到日本銀行的債券都會開心得不得了呢?
六、很多人的庭院裡都種著可供食用的枇杷樹或橘子樹,但為何大家還是覺得沒錢就會死呢?
七、我認為日本若是真的保障人民生存的權利,那就不該有街友露宿街頭。既然日本露宿街頭的人這麼多,為何我國政府還要剝奪他們自己搭建小房子的權利呢?
八、在二○○八年時,日本的空屋率為百分之十三點一。而野村綜合研究所預測,二○四○年時,日本的空屋率將提升到百分之四十三。但為何現在還是有很多人不斷地蓋房子呢?
如果你的孩子們也提出這樣的問題,身為大人的你又該如何回答呢?
好了,我的開場白就說到這裡。接下來《第一次獨立建國就上手》就要正式開始啦。
前言
大家好,我是坂口恭平。雖然我不知該如何說明自己的職業,但我想對大家說:「你覺得我是什麼樣的人,我就是什麼人。」不過,我還是想在這裡清楚地介紹一下我的工作內容。
一九七八年,我在熊本縣出生,目前三十四歲,有一位妻子和一個三歲的女兒。還有,我收了一個名叫阿米的徒弟。
我的家位於熊本市的某棟公寓大樓內,坪數約為七十平方公尺(約二十一坪),是一間備有三房一廚的公寓,房租為六萬日圓。此外,我還有一間辦公室,就在夏目漱石在熊本五高(第五高等學校)擔任英語教師時的故居的對面。那是棟屋齡有八十年,建地兩百平...
目錄
前言
序/水溝裡的探險
第一章 生活中早已有無限的層面
1街友的新層面生活
房子只能算是寢室/鈴木先生的淺草和我的淺草/佐佐木先生的哲學/單純的觀點/思考產生新空間/多摩川街友阿大的發現/法律能整合多元層面/擅自在國有地種的枇杷樹該算是誰的?
2為房屋裝上車輪──移動式住家
我們從未真正思考過/鈴木先生的哲學/和「感情」邂逅/抱怨也無濟於事/移動式住家/便宜、簡單、好改建
3二○一一年三月十一日
跌入谷底時/東日本大地震
第二章 私人與公共之間
1土地是誰的東西?
只要思考就會覺得不合理/提出根本性的問題/重視「感官上無法接受」的感覺的/沒有地基的法隆寺/擁有不動產值得高興嗎?/麻煩才有意思
2逐漸醞釀出的公共空間
神奇的庭院/自己動手做公立公園/將「自身」作為起點/自己的政府自己蓋
3二○一一年五月十日 新政府誕生
覺醒之時/新政府誕生/以露宿生活為範本/新政府的避難計畫/初次外交並開始組閣/零圓夏令營/將私有概念擴大
第三章 展現你的態度和對方交涉吧
1新經濟的型態
奈洛比之夜/什麼是經濟/態度經濟的理想樣貌/讓互助習慣成自然/不想要房屋、金錢,什麼都不想要/不是交換,而是交涉/在腦海中創造都市
2學校社會與放學後的社會是不同世界
放學後的土井同學/學校社會與放學後的社會/無數種放學後社會/封閉的態度無法達成交涉/展現態度和「真正的資訊」接軌/非記名的錢和記名的錢/穿衣服的資訊跟赤裸的資訊
3我的態度經濟紀實
徹頭徹尾的態度經濟/自己不懂的事就交給懂的人處理/跟出版社談生意/「絕不退讓」戰術/自己到國外行銷/我的畫要賣多少錢/錢的有趣之處/簡潔地展現自我/訂好計畫,嚴守例行工作/我的年收入漲六倍了!/不改變自己的態度/進行交涉時/省去互相理解的階段
第四章 創造的方法和人類機器論
1創造的定義
人生無法重來/自己想做的事並不重要/創造就是質疑萬事萬物/打造「死不了」的環境
2將自己想像成機器
判斷是很重要的/人類機器論/才能不分高下/放輕鬆但不輕浮/尋求生命中的貴人
3善用自己的絕望
憂鬱成了一切的起點/絕望使我有所領悟/想死時就該仔細地眼觀四面/創造層面
終章 踏上零圓戰爭之路
Zero Public/零圓特區的具體樣貌/新政府的領土擴張戰/飲食零圓/施工費零圓/能源政策/持續移動/新政府國會免費到手/持續擴張的新政府/專心致志
結語 我們不是孤單一人
後記
前言
序/水溝裡的探險
第一章 生活中早已有無限的層面
1街友的新層面生活
房子只能算是寢室/鈴木先生的淺草和我的淺草/佐佐木先生的哲學/單純的觀點/思考產生新空間/多摩川街友阿大的發現/法律能整合多元層面/擅自在國有地種的枇杷樹該算是誰的?
2為房屋裝上車輪──移動式住家
我們從未真正思考過/鈴木先生的哲學/和「感情」邂逅/抱怨也無濟於事/移動式住家/便宜、簡單、好改建
3二○一一年三月十一日
跌入谷底時/東日本大地震
第二章 私人與公共之間
1土地是誰的東西?
只要思考就會覺得不合理/提出根...
商品資料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272頁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