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三思:一生的幸福需要有這樣的智慧
圓滿人生最重要的思考
人生三思:《生活與智慧》、《為人與處世》、《情懷與境界》
思考人生的生存意義
把握智慧的生活原則
獲得生命的內在價值
蘇格拉底曾云:「未經過反思的人生是沒有價值的」。
當人們試圖超越迷失的徘徊時,境界就構成某種精神慰藉,正是在對真實的渴望、真誠的憧憬及真理的嚮往中,人們找到了生活的意義,繼而在實踐中體認。
現代人的生活實在不缺外在的多樣條件,但在外在的知足中或多或少的缺失了內在的品質。若想掌握小生活的智慧,就需要學習思考的大智慧。我們需要時時刻刻保有一種對人生審視和思考的態度。其實,人生和生活的智慧,就在這樣審視和思考中得以沉澱和昇華。
怎樣在複雜的社會中擁有堅定的做人原則和靈活的處世技巧,需要我們有選擇地學習。並在思考中不斷超越,這樣才能賦予人生一定的意義。
作者簡介:
藏峰宇教授
一九七八年生,遼寧瀋陽人,任教於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系,清華大學法學博士。曾於法國社會科學研究院做學術交流,發表學術論文三十餘篇及文化隨筆百餘篇,為《當代中國價值論與相關問題研究》副主編。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推薦序
做人、做事與境界
從文化累積的角度而言,書無非有或兼有三種功能,即或明物,或知理,或識人。「明物」即為掌握物之本質,計算如何挖掘物所蘊涵的自然能量,使之為人類服務。所謂「知理」,就是對道理的知曉。世上所存在的不僅是可見之對象,還有關於對象的道理,道雖無形卻又能體認與認知,因此讀書也可明理。從境界的層面上看,無論「明物」或是「知理」,都是為了「識人」。「識人」就是懂得做人,明白如何學著成人。「識人」是分辨,指清楚什麼是為人之道,做人之本,也就是從根基上識認人之為人的依據。對人生的態度與力量、求索與跋涉、文化與領悟的探討從正面的意義上看理所當然地包括上述相關的內容。我認為,臧峰宇教授所著的這本書大致達到了這個目的。
本書題旨為「人生」,以求從人生的體悟之中發掘出對人生的多重思考,這是全書的綱領所在。在文化的意義上,書的真正意蘊是讓人領悟到人生的靈性智慧,體會到對人生的靈活思考,知曉到對人生的意義把握。態度與力量、求索與跋涉、文化與領悟,是構成本書人生思考邏輯中不可分割、同時又是依次遞進的幾個環節。
這樣幾個環節最終關涉的實則做人、做事與境界的問題。做人或許是立於人生思考中最具衝突力的問題,做人意味著人出生之後未必成為「人」,他只是有了以後將可能成為人的某種潛能。而制約他成人的一個根本性條件就是他如何選擇做人的方向,確認做人的價值,理解做人的意義。人無論在哪個發展階段上,都存在著如何做人?怎樣做人?為什麼這樣或那樣做人的問題?而且正是這些問題構成了人生哲學乃至人生智慧的思考內容。做事實質上是做人的延伸,因為做人如果不是空泛的,就必須透過做事展現出來。做人是在做事之中不斷實現的。做人首先要做事,沒有所做的事,也就無法談及怎樣做人。做人與做事都貴在自知,即不僅要知道自己的優越所在,也能了解自己的限度範圍,並在此過程中認識、把握和創造自己,在自知的前提下才能使做人做到一定程度,使做事做到一定步驟,從而確認做人與做事所追求的某種理念。倘若暫時拋開世俗意義上的觀念束縛,做人與做事或許從個性化角度說來乃是為了達到某種境界。
無論是做人還是做事,抑或探求某種情懷或境界,談的都是人生的智慧。做人涉及道理,做事涉及技巧。前者可以稱為大智慧,後者則為小智慧。一個人不僅要懂得一番道理,而且還能知曉如何做好一件具體的事情。同時,能夠具有超然的視野和詩意的存在情態,繼而感受到人生的真諦。本書的意圖以及所作的全部努力都為了達成此目的。在我看來,作者的初衷在本書中已經達到了盡情充分的發揮。
也正是為了這一點,特撰短序以推薦之。
(本文作者陸傑榮為北京大學倫理文化研究中心教授、遼寧大學副校長)
名人推薦:推薦序
做人、做事與境界
從文化累積的角度而言,書無非有或兼有三種功能,即或明物,或知理,或識人。「明物」即為掌握物之本質,計算如何挖掘物所蘊涵的自然能量,使之為人類服務。所謂「知理」,就是對道理的知曉。世上所存在的不僅是可見之對象,還有關於對象的道理,道雖無形卻又能體認與認知,因此讀書也可明理。從境界的層面上看,無論「明物」或是「知理」,都是為了「識人」。「識人」就是懂得做人,明白如何學著成人。「識人」是分辨,指清楚什麼是為人之道,做人之本,也就是從根基上識認人之為人的依據。對人生的...
章節試閱
第一部
生活與智慧
在競爭激烈的現代社會,生活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已經不再是時間的簡單重複。面對壓力巨大、誘惑重重的現代社會,如何掌握「小生活的幸福」,則需要真正的「大智慧」。懷著一顆智慧的心去思考,生活就不再是繁瑣的柴米油鹽,平凡的生活細節也會因此而變得閃閃發光。
1激發高貴的勇敢
對人生理想的卓越探求,對生命意義的執著追問,忘我以至無我,都是勇敢之舉,勇敢是一種高貴的姿態,是對生活陽光般的負責,始終與值得欽佩的勇士相伴隨,我們所尊重的是在沒有自私動機的時候,面對風險的人生境界。頑劣的環境往往能夠造就堅韌的品質,周而復始的平淡生活難以滋養勇敢的氣質,因為失去意義的歡快氣氛和膨脹的心情,很容易使人疲憊以致麻木。勇敢是激越而年輕的,跨越生理年齡的柵欄,承載自我實現的價值。
勇敢不僅源於肌肉的發達和性格的豪爽,更源於靈魂的真正覺醒,邊緣心態的暴力,流露的不是勇敢;為了私利而堅持傷害他人,是與勇敢對立的偏執與狹隘。勇敢是忘我的,無私是勇士必備的特質。夢中勇敢的意象是游弋在海底的魚,周遭的水草溫柔地纏繞著牠,形成了一張精神的網,勇敢的魚不斷掙扎著,那雙深邃的藍眼睛似乎帶著一絲憂傷,彷彿早已預感生活道路上的危險與艱難。牠的視野不都是暖色系,那大概是冰島的某個海底,但這尾魚是高貴的,因為牠不曾放棄,始終在艱難的環境中探求理想的生活狀態和理由。
勇敢需要被啟動,人們應該給勇士更多的支持與愛,這是一種高貴的美德,作為欽羨勇敢的人,尤其應該如此。勇敢不是生活的片段,它作為理念貫穿生命的始終,繼而在實踐中印證並加以完善,從而於心靈中發出優雅的音律。面對這樣的勇敢,人們往往在欣賞中產生高品味的共鳴。勇士往往拒絕以自己的勇敢換取簡單的報酬,他們的激情往往出於信念,不盲從、不狂妄,乃勇敢的衍生物。對於充滿荊棘的短暫人生而言,勇敢蘊含艱苦卓絕的精神,以此開拓勇士的生命之路。勇敢使人冷靜,使人在尊嚴中追求自由的生活,並擺脫自私帶來的恐懼和懦弱,往往具有利他主義的意蘊。
在某個深秋的靜夜,晚風忽起忽落,樹葉無聲飄零。看不清也聽不到曾經伸展的姿態悄然落幕,那種悄然依偎於地面的姿態令人動容,我們意外地感受到勇敢。秋風吹過白樺林,搖曳著脆弱的葉脈,似乎觸及內心最靈動的部分,樹葉在告別生命的時候,竟然張揚著飛翔了起來,讓內心湧起勇敢的激情。天亮了,人應該尋求生命的美麗,奮力活出生命的燦爛,曾有碧波萬頃之想的一滴水即使化為霧氣,也要折射太陽的光輝。
真的勇士將自身的懦弱和他人的鄙夷視為最嚴重的侮辱,在面臨恐懼的時候,勇敢令人堅強,這種精神力量是生活的持久保障,讓人憑著堅定的意志找到彼岸。勇敢應該隨著勇士的進取而不斷增值,以往的勇敢不是當今和未來無往不利的因素,作為瞬間的意圖,勇敢找尋與未來的接點,以此擺脫持續的痛苦和恐怖。
於是不難理解,為什麼手無縛雞之力的人可能有慷慨赴死的勇氣?身強力壯的人可能因為各式各樣的原因懦弱悲觀,在這個意義上,勇敢與愛有關。當一個人真正熱愛生命和與生命有關的整個世界的時候,幾乎沒有不勇敢的。勇敢其實不需要任何包裝,單純而直接,魯迅先生說:「真的勇士敢於面對慘澹的人生,敢於正視淋漓的鮮血。」身處危境以至近乎絕望時,勇敢可能趨於最大值。如果置於絕望的境地,勇士要發出最後的吼聲,因為不戰鬥是可恥的,掙扎的力量會提高勇敢的力量,這最終的爭取關乎全部的意義。
應該說明的是,無端和輕率之舉不是勇敢,它們之於勇敢大概等同於人生的逆境之於順境。雖然它們的表徵類似於勇敢,可是在實質上卻大相徑庭,勇敢總是從一個開始躍遷到另一個開始,如果不是源於智慧或者信仰,勇敢無法成為恆動的存在,勇士也可能在疲勞和頹廢之中放棄。儘管我們不能夠確認勇敢是美德的內涵,但它的特質與美德有關卻是無疑的,在過去與未來之間,勇敢是勇士執著的起點和終點,賦予其承受失敗的膽量。真正的勇敢穿透偏執和謊言,走出預設的障礙,抬起希望的雙眼,高歌熱愛世界、享受奮鬥的旋律,拒絕服從真理之外的力量。
2文明折射出的生命品質
有一種植物扎根於土地,毫不遮掩地吸收烈日的光熱,滿懷勇氣地綻放成陽光的花朵。人們喚它「向日葵」,這種花在東北很常見,但人們更在乎它的果實,它的存在,象徵著執著追求的力量,這種力量用光明和溫暖描繪,是生長的徵兆。
余秋雨先生以散文的筆觸書寫過這個故事: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時候,有一個籠罩法西斯陰影的村子,住的全是農民,在他們的生活中,難以體會到陽光的溫暖,但就是在這個村子,常有反納粹的標語出現,標語的文字蘊含著力量。顯然,這裡生活著有文化的人,這引起了德國法西斯的恐慌,因為文明會點燃熱烈的信仰。於是,他們下了一道死令:立即除掉村子裡有文化的人。在暴力的逼迫下,村民們聚在村子中央,「腹有詩書氣自華」,有文化的人往往散發出特別的氣質,德國法西斯很快地在排列的人群中挑出,「你是,你是……」他們點到了五個,凡是他們點到的確實都是有文化的人。
正將行刑之時,一個滿臉鬍腮的老人站了出來:「我也是一個有文化的人。」德國納粹嘲笑他不識相:「你拿什麼證明呢?」老人問:「你知道莎士比亞嗎?」德國納粹說:「當然知道啊,懂得莎士比亞的人一定是有文化的人。」老人隨即在空地上表演了《李爾王》的大段獨白,震撼了全場的人。槍響了六聲……
老人明知道等待他的是死亡,卻用生命的代價證明「我也是一個有文化的人」。死亡又證明什麼?證明文明無處不在,證明陽光的火種是不能熄滅的。我們看到了這個村子的希望,而這種希望向未來敞開。
文明溫暖著生命的火種,點亮不屈的信念,為人們提供可能生活的智慧。向日葵時刻隨著陽光舞動,用光明作為自己生命的支撐,在精神生活層面,健康的追求總是拒絕滑入死寂的水波,總是要在航行的途中找到前進的理由。陽光燦爛生命,文明支撐理想,是人類在陽光的照耀中得到的美好啟示。文明的富麗未必意味著榮耀的降臨,但無疑能夠超越瑣碎的功利,避免召喚低迷的平庸,傳播高尚生活的價值。因為沒有文明的生活是難以忍受的,正如沒有陽光的日子是孤寂而寒冷的,嘲弄文明的舉動總是與自己的初衷背道而馳。
文明的探求是一種艱苦的跋涉,跋涉到深處時亦有迷離之感,大多探求者原路而返。更有淺嘗輒止者深感痴迷者的不智,各種冷暖只有探求者自己清楚,那是生活不可或缺的存在方式,如果從世俗角度理解,文明的體驗至少是一種體面的活法。但對文明的理解愈加深入,對世俗的體面愈加忽視,因為表層的「紋飾」難以達到「澄明」的狀態,在這個意義上,「文明」蘊含著文化追求從低到高的過程,「澄明」意味著自由的豁達和灑脫,對這種精神生活的真正享受建立在人情練達的基礎上與物我兩忘的境界中。
文明具有公認的前提、拒絕蒙昧的判斷標準、激情燃燒的力量。文明的光亮執意驅散黑暗,即使再漠然的人也不會長久地停留在文明的背影之中,因為生命的火種是我們不可或缺的希望之源,儘管生活的道路不會一帆風順,但任何坎坷的道路都並非無邊陰冷的寫意,我們每天總會接觸到金子般的陽光。一個人只要有陽光般的自信,並踏實進取,任何事都可能發生,包括驚人的奇蹟。就如同那位老人,如同每一株隨陽光舞動的向日葵,如同每一段執著進取的旅程,我們的心中如果常存一縷陽光,白天和黑夜都將是燦爛的。
我們應享受文明,並找到享受的最佳方式,因為文明照亮精神的世界,令人自然地神往,繼而邁出追求的腳步。文明推動的腳步執著、堅定而有力,產生超越平庸的力量,與陽光展開詩意的對話,溫暖奔走中疲憊的身軀。文明的享受具有跳躍的活力,文化程度的高低並非追求文明生活的全部障礙,文明的頓悟有醍醐灌頂的豁達感。我們總是以不同的方式在不同程度或不同模式的文明中棲居,誰有理由放棄文明的火種?誰有理由躲避陽光賜予我們的溫暖呢?
3權衡友情的品質
朋友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存在,因為人生絕非寂寞之旅,我們總要在周圍的支持與呵護中領略生活的藝術,提升追求的品位,找到價值生成的根據。或者正緣於此,朋友關係的真正建立並非易事,過於優越或過於淺薄,都是朋友可能擯棄的要素,性情、膽識和人格相同者容易成為摯友。在這個意義上,朋友往往被視為衡量人生品位的標準,「物以類聚,人以群分」,與精神高貴的群體為友,身上往往洋溢著詩意的光輝。
桀驁不馴者很難有真正的朋友,淪落泥淖者也難以體驗友情的包圍,他們因為主動或被動的孤寂而遠離溫暖的支撐。前者依靠自我而忽略他人,友情與自尊的分量失衡,他們在交往過程中的排他意識令人懷疑與之靠近的可能,高山只能以另一座高山為精神交流的夥伴,彼此遠遠對望,以主體的方式汲取對方的力量。後者渴望友情,但他們的經歷和處境令人產生距離感,甚至被認為已失去人格交往的基本條件。泥淖或者以另一片泥淖為伴,或者在孤寂中提升自己,充滿渴望而執著地走上艱難跋涉的交往之路。
朋友的性情相投絕非偏執之舉,或曰朋友之間總是或多或少地保持個性的獨立,真正的友誼往往依靠包容與欣賞的化解。如果包容與欣賞難以維持,人們的周圍將更換原本熟悉的面孔,隨著人生事業的進展,不同朋友的疏遠與結識,便成為習以為常的事情。「結識新朋友,不忘老朋友」則在於新老朋友都是我們可能欣賞與包容的存在,「不忘」緣於友情的記憶,當回顧多年前的合影時,我們可能叫不出其中某個並不熟識的人的名字。
朋友數量增多,可以分享生命體驗的機會隨之增多,拒絕分享體驗給朋友的人,固然保持自身的獨立,卻可能感受莫名其妙的孤寂,殊不知,生命體驗的交融正是人生必經的環節。交融蘊含著回憶與期待,回憶往昔的美好時光,期待友情的增值,透過朋友的啟示與鼓勵,加速自己的成長,領略綻放的真情,將人生的意義安置在朋友的感受中。
「君子之交淡如水」。摯友之情不在於朝朝暮暮,多年未曾謀面,也不會導致心靈產生隔閡,不必寒暄與客套,只要一看對方的眼睛,便知道追夢的歷程是否如意?在這個意義上,友情的品質往往和時空的距離成正比,脆弱的糾纏經不起歲月的檢驗,一旦隨風而逐漸飄遠,也不必視為憾事。生活狀態殊異的人們很難有深入的交往,因為其交往不在自由與平等的平台上,過於強求友情可能使原有的正常關係受到干擾,比如日常生活中彼此互不打擾的同事不易深入交流,因為存在必要的競爭,競爭的結果可能對彼此的境遇發生暫時的改變。
朋友大概有精神交流與實際交往兩種,人們很在乎實在的朋友,比如遇到用車、買票、看病或辦理其他棘手事宜的時候,總會表現出誇張的熱情,似乎親如手足,對方之所以樂於幫助,很可能在於有朝一日雙方會交換位置,幫別人其實等於幫自己。可靠的朋友有很多合作的機會,對知識、金錢、權力的欲望有所渴求時,人們往往透過朋友的力量,促使自己壯大,這樣的朋友之間往往保持必要的距離,既不冷淡對方,也不完全曝露自己,這種友情的品質更多地依賴於交友的本事。技巧熟練者擁有很多自詡為朋友的熟人,繼而拓展交往的領域,「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實在的朋友並非可有可無,關鍵是你怎麼把握其中的平衡點。
精神交流的不暢快可能導致心靈遭受傷害,摯友的傷害程度尤其嚴重,因為脆弱的傷口會由於信任的失衡而難以癒合,這樣的情況在實際交往的時候不存在,因為實用的友情只在合作之中成立,防備始終存在。在快速發展的時代,當精神的交融與實際的交往重疊的時候,追求自我實現的人們感覺遇見了知己,往往把很多亟待成就自我的話語向對方一吐為快,渴望獲得幫助與理解,滿足物質的互助與精神的交融,這種友情的難度極大,對知己的要求在於品質而非數量,因此,人生得到為數不多的知己便深感慰藉。
第一部
生活與智慧
在競爭激烈的現代社會,生活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已經不再是時間的簡單重複。面對壓力巨大、誘惑重重的現代社會,如何掌握「小生活的幸福」,則需要真正的「大智慧」。懷著一顆智慧的心去思考,生活就不再是繁瑣的柴米油鹽,平凡的生活細節也會因此而變得閃閃發光。
1激發高貴的勇敢
對人生理想的卓越探求,對生命意義的執著追問,忘我以至無我,都是勇敢之舉,勇敢是一種高貴的姿態,是對生活陽光般的負責,始終與值得欽佩的勇士相伴隨,我們所尊重的是在沒有自私動機的時候,面對風險的人生境界。頑劣的環境往往能夠...
作者序
前言:遐思後的隨談
「人生之談」源於「人生之思」,正如人生之思出自人生之體驗,「思」及其後的「談」往往出自體驗時產生的疑問。思有很多方式,誠如海德格爾所說,「我們應該放棄任何直接理解的要求」而確定一種「思」,這種「思」不提供「實用智慧」或「幸福生活指南」,而關注人生「閒暇」中的「驚奇」。這是「林中路」上的遐思,可能基於某種具體的生活體驗,可能關乎長遠的生活展望,它與生活水乳交融,乃是「作為哲學的思」。人們不僅要表達智慧,還應該傾聽他者的智慧,這種智慧生長在「言說」的過程中,自由的精神在話語中開放,沉默的世界被人們遺忘或忽視,未經陳述的思辨進入未知世界,蘇格拉底在「言說」的過程中確認智慧的力量。
但應該有一種「言說」而且事實上已經存在,就是對生活的「隨談」。「談」有其產生的歷史,「談」延伸自古及今的「陳述」,「陳述」為「知識」所生產,為「權利」所運作,沒有「知識—權利」的聲音、符號或痕跡,「陳述」乃是不可想像的。「隨談」反映了這種看似簡單實則豐富的人生內涵,似乎是隨意的,卻也符合天然的文化意境。
本書對隨談所作的努力已踰越研究範疇,很多文字可能與哲學有關,但更多的來自生活世界所見所聞所感,以事實或哲理的方式呈現出來。本書的很多「言說」與久經人生滄桑的智者比較起來,還缺乏必要的厚重,更不能提供生活的資本之類的智慧見解,但這種隨談還算自然,因而可能呈現某種「思」。由於有這種「思」,筆者不憚露怯,將之呈現給讀者,希望提供微小的啟發,而我將進一步體驗生活的真實,使今後的隨談與遐思逐漸厚重起來。
本書收錄的文章有些在我的部落格上呈現過,其內容以課堂資訊與相關論文為主,間或也有一些體會和心得,這些心得此前曾有部分或完整或片段地發表於報刊,也有一些是新近的思考。過去的思考可能已不再是新近的思考,或如很多人所言,曾經關注的很多問題如今已經走出其研究視野了,但過去的思考畢竟是新近思考的廣義鋪墊,即如我們不能忘記自己的歷史及其標誌性的存在,應該在新近的思考中顧及以往的思考,以達成思考的貫穿。本書結尾附有「主要參考書目」,內容和形式與《人生三思》相似,它們曾在多個激動的閱讀瞬間啟發我對人生的思考。
在此感謝引領我走上「思」之路的陸傑榮教授,他的為人處世、求知授課及生活藝術令我受益頗多,本書前言是他多年前對我文思的鼓勵。對當時不成熟的文字以及不知深淺倉促而成的小冊子,先生亦曾鼓勵,對做人、做事與境界提供的啟示已超越文字的意義。這種深遠的鼓勵使我獲得前行的力量,也印證了教育延伸的久遠的文化價值,求知之路「漫漫而修遠兮」,「思」的事情不可能一蹴而就,都要「笨想」而「慢慢來」,及至我開始從事教學與研究之後,意識到鼓勵較之批評有更重要的意義。
前言:遐思後的隨談
「人生之談」源於「人生之思」,正如人生之思出自人生之體驗,「思」及其後的「談」往往出自體驗時產生的疑問。思有很多方式,誠如海德格爾所說,「我們應該放棄任何直接理解的要求」而確定一種「思」,這種「思」不提供「實用智慧」或「幸福生活指南」,而關注人生「閒暇」中的「驚奇」。這是「林中路」上的遐思,可能基於某種具體的生活體驗,可能關乎長遠的生活展望,它與生活水乳交融,乃是「作為哲學的思」。人們不僅要表達智慧,還應該傾聽他者的智慧,這種智慧生長在「言說」的過程中,自由的精神在話語中開放...
目錄
第一部/態度與方式
創造藝術的生活方式
彈奏真愛的華章
做新生活的開拓者
掙脫世俗煩惱的桎梏
真愛需要勇敢地付出
抵制惡俗的侵擾
開弓沒有回頭箭
百事宜早不宜遲
識時務者為俊傑
喝水不忘打井人
與小人劃清界線
於無聲處聽驚雷
學會放棄和承擔
「令出如山」的管理態度
與虛擬的愛切斷連接
體會自然元素裡的生命力
領悟來自民間的生活智慧
擁有激情投入的心態
敢於單純地面對生活
成熟的愛需要理智
第二部/成長與力量
人生應從六十始
給膨脹的欲望畫上休止符
用樂觀的態度理解生活
用真正的知識改變命運
數字理財觀念
迎難而上的攀登哲學
四兩撥千斤
出手見高低的學問
黑與白之間的辯證法
山不轉水轉
心急吃不了熱豆腐
口吃與解語花
情到深處的溫暖與收穫
自由時光裡的幸福過剩
學會與磨難交朋友
在休閒時光中舒展個性
快樂視為生活的底色
生活的「此處」與「別處」
感受平凡生活裡的溫情
血型的文化意義
第三部/文化與感悟
真正的時尚源自天然
虛擬世界裡的人文關懷
時尚生活中的本與末
鼓勵可以培育自信心
預言與生命的潛力
擁有健康的休閒生活
成人世界的童話
對話交流中的文化領悟
俯瞰變遷的街道
無為而治的管理境界
嚴肅與戲說之間的平衡
人生詩書滋味長
學會與自然和諧共處
強者所具備的意志和品質
天然去雕飾
追憶生命的情懷
品味歷史的格調
自我生活中的時尚世界
遠離焦慮帶來的糾纏
萬事皆有因緣
第一部/態度與方式
創造藝術的生活方式
彈奏真愛的華章
做新生活的開拓者
掙脫世俗煩惱的桎梏
真愛需要勇敢地付出
抵制惡俗的侵擾
開弓沒有回頭箭
百事宜早不宜遲
識時務者為俊傑
喝水不忘打井人
與小人劃清界線
於無聲處聽驚雷
學會放棄和承擔
「令出如山」的管理態度
與虛擬的愛切斷連接
體會自然元素裡的生命力
領悟來自民間的生活智慧
擁有激情投入的心態
敢於單純地面對生活
成熟的愛需要理智
第二部/成長與力量
人生應從六十始
給膨脹的欲望畫上休止符
用樂觀的態度理解生活
用真正的知識改變命運
數字...
商品資料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240頁開數:18K 17×23cm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